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比較粗細》中班教案(通用15篇)

《比較粗細》中班教案

發布時間:2023-09-08

《比較粗細》中班教案(通用15篇)

《比較粗細》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1.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能從粗到細給五個物體排序。

  2.培養觀察,比較能力。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準備各種粗細不同的毛線,筆,積木,紙棒、可樂瓶等。

  活動過程

  1、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讓它變粗或變細。

  2、幼兒在活動室中尋找一個粗的一個細的物體,并說一說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細的?啟發幼兒知道是通過比較而知道的。

  3、出示‘奇妙的口袋‘讓幼兒從中摸出粗或細的物體,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4、出示圓柱讓幼兒找出最粗或最細的,并按從粗到細進行排序。

  5、分組操作

  (1)從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細的物體,

  (2)按粗和細把物品分成兩類

  (3)讓幼兒從“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細的物體。

  (4)給粗細不同的小棒排順序。

  (5)將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細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延伸

  比較周圍環境中各種物體的粗細,回家后比較家里各種東西的粗細并做記錄。

  教學反思

  比較的物體比較少,還沒能更好激發孩子對物體比較的粗細的興趣,老師說的多,孩子說的少,做游戲的時間比較短,整體還不錯。

《比較粗細》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 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能從粗到細給五個物體排序.

  2. 培養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準備各種粗細不同的毛線,筆,積木,紙棒、可樂瓶等.

  活動過程:

  1、 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讓它變粗或變細。

  2、 幼兒在活動室中尋找一個粗的一個細的物體,并說一說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細的?啟發幼兒知道是通過比較而知道的。

  3、 出示'奇妙的口袋'讓幼兒從中摸出粗或細的物體,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4、 出示圓柱讓幼兒找出最粗或最細的,并按從粗到細進行排序。

  5、 分組操作:

  (1)、從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細的物體

  (2)、按粗和細把物品分成兩類

  (3)、讓幼兒從"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細的物體。

  (4) 給粗細不同的小棒排順序.

  (5) 將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細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延伸:比較周圍環境中各種物體的粗細,回家后比較家里各種東西的粗細并做記錄。

《比較粗細》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兩個物體的比較,要求幼兒學會區別粗細,懂得比較物體粗細的正確方法。

  2.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分辨物體的粗細

  活動準備

  游戲棒,圓柱積木,鉛筆毛線,油畫棒,彩色蠟筆,毛線棒針等,數量是全班幼兒數量的3倍,圖片4張,一根粗毛繩,和一根細尼龍繩,粗細不同的紙卷棒子3根。

  活動過程

  (一)認識粗細:

  1.教師分別出示圖片(粗細不同的樹干,竹子,茄子等),請幼兒比較粗細;

  2.教師出示一根麻繩和一根尼龍繩,請幼兒比較粗細;

  3.分別請兩對幼兒上來,手拿一件不同的實物比較粗細,全班幼兒驗證;

  4.請幼兒從自己的身上找出兩樣東西比較粗細,如:腿粗,手臂細,手指頭粗,頭發細等。

  (二)比較粗細:

  1.教師出示一根紙棒,請幼兒回答它是粗的還是細的,若幼兒說是粗的,教師出示比它更粗的紙棒,若幼兒回答是細的,教師則出示的紙棒,由此得到結論,只有兩樣東西,以上進行比較,才能認識哪樣粗哪樣細。

  2.請小朋友任取3樣東西比較粗細,然后說出它們的結果。3.教師手舉一件實物,請每個幼兒拿一件實物與教師手中的實物比較教師粗的,請站起來,比較教師細的坐在位置上,用同樣的方法,教師與小朋友都換一件實物進行比較,也可請比教師細的幼兒站起來,比教師粗的坐在位置上。

  (三)游戲:找朋友每個幼兒手拿一件比較粗細的東西,邊唱:“找朋友”歌曲邊自由結伴。唱完后,兩人比較粗細,游戲可反復進行。

  教學反思

  1.比較的物體比較少;

  2.還沒能更好激發孩子對物體比較的粗細的興趣,老師說的多,孩子說的少,

  3.做游戲的時間比較短.

《比較粗細》中班教案 篇4

  《比較粗細》這節課主要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環境和身體各部分,比較粗細不同的物體。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比較粗細》教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粗細不同物體的關注。

  2、進一步發展幼兒的比較觀察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3、區分并說出物體的'粗細,初步理解粗細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1、高矮相同但顏色、粗細不同的瓶子

  2、顏色不同、粗細不同的3個杯子

  3、每人一組高矮相同但粗細不同的紙筒5個。

  活動過程

  一、引導觀察

  教師:看一看,兩個瓶子有什么不同?

  (讓幼兒觀察后,互相議一議)

  小結:這兩個瓶子的顏色不同、粗細不同。

  二、觀察比較粗細

  1、學習比較粗細的方法。

  (1)提問:兩個瓶子中誰比誰粗?誰比誰細?

  (2)小結:紅瓶子比黃瓶子粗,黃瓶子比紅瓶子細。

  2、討論對比,感知粗細的相對性。

  (1)出示籃、綠、紫3個粗細不同的杯子,引導幼兒觀察比較。

  提問:藍杯子和綠杯子相比,哪個粗?哪個細?

  (幼兒觀察比較,說出結論)

  小結:藍杯子和綠杯子相比,藍杯子粗,綠杯子細。

  (幼兒完整的說出結論)

  提問:綠杯子和紫杯子相比,哪個粗?哪個細?

  (幼兒觀察比較,說出結論)

  小結:綠杯子和紫杯子相比,綠杯子粗,紫杯子細。

  (2)討論:為什么第一次綠杯子細、第二次綠杯子變成粗的了?

  小結:看一個物體的粗細,要看和誰比,和粗的比就細,和細的比就粗。

  (滲透粗細的相對性)

  3、自主探索,給紙筒進行由粗到細、由細到粗排序。

  (1)提問:5個紙筒中哪個最粗?哪個最細?

  (2)引導幼兒按照從粗到細和從細到粗的順序進行排列。

  ⑶教師個別驗證和幼兒相互驗證相結合,檢驗幼兒排序結果。

  4、請幼兒尋找、比較生活中物體的粗細。

  三、活動評價

  從幼兒掌握觀察比較的方法和積極思考問題等方面進行講評。

《比較粗細》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能積極思考并且及時作出判斷。

  2、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的方法。

  3.能正確運用"粗"和"細"來描述物體的差異,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

  4.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5.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活動重點: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的方法。

  活動難點: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能用粗和細來描述物體。

  活動準備準備各種粗細不同的筆,瓶子等、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談話引入

  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孫悟空有一個很厲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變粗也可以變細。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一個粗的一個細的物體,并請幼兒說一說:

  (1)哪個粗?

  (2)哪個細?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細的?

  啟發幼兒知道是通過比較而知道的。

  2、教師通過變變變的游戲出示不同粗或細的物體,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3、游戲變變變教師說變粗時幼兒兩手做出粗的樣子,師說變細時幼兒兩手做出細的樣子,通過游戲加深對粗、細的理解。

  三、活動結束:

  教師通過播放課件請幼兒完成幼兒用書。

  活動延伸:

  比較周圍環境中各種物體的粗細,回家后比較家里各種東西的粗細并做記錄。

《比較粗細》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探索活動中感受和比較物體的粗細,理解粗細是具有相對性。

  2、嘗試給5個以內物體按粗細進行正逆排序。

  活動準備:

  1、筷子、木棒、鉛筆、彩筆、記號筆、蠟筆。

  2、粗細不同的吸管若干,操作材料一人一份。

  3、口袋一個(里面裝有粗細不同的物體)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談話引入

  1、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孫悟空有一個很厲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變粗也可以變細。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一個粗的一個細的物體,并請幼兒說一說

  (1)哪個粗?

  (2)哪個細?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細的?

  2、教師通過變變變的游戲出示不同粗或細的物體,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3、游戲變變變 教師說變粗時幼兒兩手做出粗的樣子,師說變細時幼兒兩手做出細的樣子,通過游戲加深對粗、細的理解。

  三、活動結束比較周圍環境中各種物體的粗細,回家后比較家里各種東西的粗細并做記錄。

  1、觀察實物,區別粗細。

  (1)教師出示筷子和木棒,引導幼兒觀察哪根粗,哪根細。

  (2)分別出示鉛筆、蠟筆和記號筆,幼兒比較粗細。

  (3)出示三支筆讓幼兒比較最粗和最細。

  教師小結:判斷哪一種物體是粗還是細,一定要通過兩樣以上的物體進行比較,才能區別它們的粗細。

  2、摸一摸,比一比。

  (1)教師出示"奇妙的口袋",以神秘的口吻告訴幼兒,在口袋里有很多粗細不同的物品。

  (2)做游戲"奇妙的口袋"。

  游戲規則:教師出示一支水彩筆,請幼兒從口袋里摸一樣比水彩筆更粗的物品,每個幼兒一次摸出一樣的物品。

  3、幼兒找找自己身上的部位,哪些是粗的,哪些是細的。

  教師小結:手臂細,大腿粗;小腿細,大腿粗;手指頭細,手臂粗;大拇指粗,小拇指細等。

  4、嘗試用5種以內的物體按正逆順序排序。

  (1)出示三種粗細不同的吸管,引導幼兒用吸管按從粗到細和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出來。(教師巡回檢查)

  (2)教師出示4個粗細不同的紙筒,請個別幼兒按從粗到細和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集體檢驗)

  (3)發操作材料,讓幼兒把5棵樹從粗到細和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教師巡回檢查)

  (4)請個別幼兒到黑板前演示自己的排序方法。如幼兒排對,教師給予鼓勵。

  5、教師小結:在給物體排序時,如果是按從粗到細的順序排序,就要先找出最粗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來比較繼續排。如果是按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就要把最細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來比較繼續排。這樣就能準確的排出物體的粗細。

《比較粗細》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對5個以內實物按粗細排序,初步感知物體間的序列關系。

  2.區別物體的粗細,學習比較粗細的'方法。

  3.能克服困難,想辦法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具備認識粗細的相關知識。

  2.材料準備:彩色圓柱體若干。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1.走蒙氏線。

  2.線上游戲:抱大樹。

  請7名幼兒到臺前,教師說:“三顆小樹抱在一起”,這時三個幼兒一組迅速抱在一起組成“兩株大樹”,剩下的一名幼兒用手去抱抱這兩株大樹,告訴大家哪株樹粗,哪株樹細。

  二、集體活動

  (一)教師示范演示

  1.比較實物,初步感知粗細。

  教師出示兩個粗細不一樣的圓柱體,問:“哪個圓柱體粗,哪個圓柱體細?”

  引導幼兒親身感知兩個圓柱體的粗細并進行比較。

  2.教師出示五個紅色圓柱體,進行粗細排序。

  把五個圓柱體凌亂地擺放在黑板上,請幼兒通過目測找出的,依次從剩下的四個中找出的,直到最后一個,老師按照粗細順序擺放。

  總結:從這邊往那邊看是從粗到細排序,從那邊看過來是從細到粗排序。(教師用手勢來指出方向)

  (二)幼兒操作

  給每個幼兒出示5個紅色圓柱體,讓幼兒自由選擇按從粗到細排序擺放或者從細到粗順序擺放,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是按什么順序擺放的。

  三、結束活動

  1.收拾學具。

  2.師:“今天我們認識了粗細,同時通過排除法依次找出最粗或最細的圓柱體,并按從粗到細的順序擺放或從細到粗的順序擺放。也請小朋友今天回家后,讓我們的爸爸媽媽來操作,看看他們會不會按從粗到細或從細到粗來進行擺放。”

  3.師幼道別。

《比較粗細》中班教案 篇8

  《中班數學教案《認識粗細》含反思》這是優秀的中班數學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

  活動目標:

  1.學會比較物體的粗細,并能正確比較結果。

  2.能從細到粗給物體排序,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3.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1.筷子若干、積木若干、小細棒若干。

  2.彩筆若干、火腿腸三根粗細不同。

  活動過程:

  一、探索發現粗細。

  (1)玩一玩,發現粗細。

  師:今天,王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些東西,看看都有些什么?等會兒請你們去看一看、摸一摸,并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探索,教師巡回指導。

  (2)討論,引導幼兒交流分享。

  師:現在,誰愿意來告訴我,你在玩的過程中發現了它們有什么不一樣?你是怎么發現的?

  (3)小結。

  師:哦,小朋友都發現了,這些東西有的粗,有的細。要知道是粗還是細除了可以用眼睛看,還可以動手比一比。你們都很棒!那到底什么東西粗什么東西細呢?我們一起來比比看。

    二、比較粗細

  (1)比較物體粗細,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①教師先出示不同粗細的紅色和黃色火腿腸進行比較。

  師:我們先來看看這根黃色的火腿腸,你認為它是粗的還是細的呢?我們請紅色的火腿腸來幫幫忙,和它比一比。

  ②繼續出示黑色的火腿腸和黃色的`火腿腸進行比較,知道粗細的相對性。

  師:咦,為什么剛才和黑色的火腿腸比,是黃色的火腿腸粗,現在和紅色的火腿腸比,黃色的火腿腸就變細了呢?誰知道為什么?可以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討論討論。

  (2)比較三個物體的粗細,找出最粗和最細。

  師:現在,我們把這三根火腿腸放在一起比一比,你認為哪根最粗,哪根最細呢?

  (3)小結:

  通過比較我們知道了比較粗細的三個秘密。第一,最少要有兩樣東西才能比較粗和細,單獨一樣東西是無法比較的;第二,和不同粗細的物體比,結果是不一樣,粗和細是相對的;第三,三種以上的物體比較粗細,能比出最粗的和最細的。

  三、桌面操作:

  現在請小朋友用盤子里的物品給它們排排隊,從細到粗。

  教學反思:

  比較的物體比較少,還沒能更好激發孩子對物體比較的粗細的興趣,老師說的多,孩子說的少,做游戲的時間比較短,整體還不錯。

  中班數學教案《認識粗細》含反思這篇文章共2608字。

《比較粗細》中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在探索活動中感受和比較物體的粗細,理解粗細是具有相對性。

  2、嘗試給5個以內物體按粗細進行正逆排序。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筷子、木棒、鉛筆、彩筆、記號筆、蠟筆。

  2、粗細不同的吸管若干,操作材料一人一份。

  3、口袋一個(里面裝有粗細不同的物體)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談話引入

  1、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孫悟空有一個很厲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變粗也可以變細。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一個粗的一個細的物體,并請幼兒說一說

  (1)哪個粗?

  (2)哪個細?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細的?

  2、教師通過變變變的游戲出示不同粗或細的物體,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3、游戲變變變教師說變粗時幼兒兩手做出粗的樣子,師說變細時幼兒兩手做出細的'樣子,通過游戲加深對粗、細的理解。

  三、活動結束比較周圍環境中各種物體的粗細,回家后比較家里各種東西的粗細并做記錄。

  1、觀察實物,區別粗細。

  (1)教師出示筷子和木棒,引導幼兒觀察哪根粗,哪根細。

  (2)分別出示鉛筆、蠟筆和記號筆,幼兒比較粗細。

  (3)出示三支筆讓幼兒比較最粗和最細。

  教師小結:判斷哪一種物體是粗還是細,一定要通過兩樣以上的物體進行比較,才能區別它們的粗細。

  2、摸一摸,比一比。

  (1)教師出示"奇妙的口袋",以神秘的口吻告訴幼兒,在口袋里有很多粗細不同的物品。

  (2)做游戲"奇妙的口袋"。

  游戲規則:教師出示一支水彩筆,請幼兒從口袋里摸一樣比水彩筆更粗的物品,每個幼兒一次摸出一樣的物品。

  3、幼兒找找自己身上的部位,哪些是粗的,哪些是細的。

  教師小結:手臂細,大腿粗;小腿細,大腿粗;手指頭細,手臂粗;大拇指粗,小拇指細等。

  4、嘗試用5種以內的物體按正逆順序排序。

  (1)出示三種粗細不同的吸管,引導幼兒用吸管按從粗到細和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出來。(教師巡回檢查)

  (2)教師出示4個粗細不同的紙筒,請個別幼兒按從粗到細和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集體檢驗)

  (3)發操作材料,讓幼兒把5棵樹從粗到細和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教師巡回檢查)

  (4)請個別幼兒到黑板前演示自己的排序方法。如幼兒排對,教師給予鼓勵。

  5、教師小結:在給物體排序時,如果是按從粗到細的順序排序,就要先找出最粗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來比較繼續排。如果是按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就要把最細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來比較繼續排。這樣就能準確的排出物體的粗細。

  教學反思:

  比較的物體比較少,還沒能更好激發孩子對物體比較的粗細的興趣,老師說的多,孩子說的少,做游戲的時間比較短,整體還不錯。

《比較粗細》中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粗細的相對關系,能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物體的粗細。

  2、能在周圍環境中找出不同粗細的物體,發展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1、每個幼兒粗細不同顏色不同的無根塑料管,帶有空心的珠子一顆。

  2、幼兒學習資源②第34—35頁。

  活動過程

  1、游戲“穿珠子”引導幼兒感知物體的粗細不同。

  (1)幼兒用兩根粗細不同的小棒穿珠子,有一根穿不進去,引導幼兒講述為什么。

  (2)幼兒講述自己的感受:兩根小棒粗細不同,所以粗的穿不進去。

  2、觀察三根小棒,進行兩兩比較,感知粗細的相對性。

  (1)教師根據需要提出問題:

  這三根小棒一樣嗎?哪里不一樣?你是怎么知道的?最粗的是哪一個?最細的呢?

  A小棒和B小棒哪個粗?哪個細?B和C哪個粗哪個細?為什么B小棒我們一會說它粗一會說它細呢?

  (2)小結:原來物體的粗細是比較出來的,要看他們和誰比,才能知道是粗還是細。

  3、游戲:排排隊。

  (1)請幼兒按照物體的`粗細順序排排隊,說說是怎么排的。

  (2)小結:從粗到細排一個比一個細;從細到粗排一個比一個粗。

  4、尋找粗細,發展幼兒的比較觀察能力。

  (1)引導幼兒從自身找出可以比較粗細的物體。

  (2)從周圍環境中尋找可比較粗細的物體。如樹干和樹枝比,

  5、閱讀幼兒學習資源②第34~35頁,進一步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

  活動延伸:

  教師帶幼兒到戶外觀察幼兒園內物體,引導幼兒觀察不同粗細的樹,并用量一量、抱一抱的方法進行比較。

《比較粗細》中班教案 篇11

  中班科學教案《認識粗細》含反思適用于中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認識、比較物體的粗細,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發展目測力、判斷力,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科學《認識粗細》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認識、比較物體的粗細,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

  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活動準備:

  教師演示用的4種不同粗細的物體(小棒、牙簽、蠟筆和水彩筆)幼兒標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強的為7種不同粗細的物體,能力中等的為5種不向粗細的物體,能力差的為3中不同粗細的物體)(牙簽、小棒、蠟筆、記號筆、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認識粗細

  1.請幼兒用自己盒內的東西穿木珠提問:你在玩木珠的過程中發現什么了?(牙簽、小棒穿進,蠟筆等沒穿進)

  2.尋找原因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小棒、牙簽細,蠟筆粗)

  3.小結:原來東西有粗和細之分。

  二、比較粗細

  1、出示小棒:師剛才我們玩了穿木珠的游戲,有的東西穿進去了,而有的東西沒有穿進,那么小棒剛剛穿進了,它是粗的還是細的?請幼兒自由回答。

  (1)若回答細的,則出示牙簽,讓幼兒比較(2)若回答粗的,則出示蠟筆,讓幼兒比較這支筆到底是粗還是細?

  2.得出結論:一樣東西是無法比較粗細的,要兩樣東西才能比較出租和細。

  三、利用粗細不同的物體排序師:

  你們盒子里的東西有粗有細,那么我們來幫他們排上隊。

  1.幼兒操作任意排。

  2.提問(1)你是怎么排的?(從粗一細,從細一粗)(2)你是怎么排出來的?

  3、師生共同小結

  (1)先找出最細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兩個進行比較、依次排隊。

  (2)從盒中先找出最細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細的,放在第二,反復運用這個方法依次排隊。

  4、請幼兒采用互換方法比較一種方法排列。

  四、活動結束:教師簡單小結。

  教學反思

  比較的物體比較少,還沒能更好激發孩子對物體比較的粗細的興趣,老師說的多,孩子說的少,做游戲的時間比較短,整體還不錯。

  本文擴展閱讀:細的本意是小,相對于粗。

《比較粗細》中班教案 篇12

  數學比較粗細—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數學:比較粗細

  活動目的:

  1.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能從粗到細給五個物體排序.2.培養觀察,比較能力.活動準備:

  準備各種粗細不同的毛線,筆,積木,紙棒、可樂瓶等.活動過程:

  1、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讓它變粗或變細。

  2、幼兒在活動室中尋找一個粗的一個細的物體,并說一說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細的?啟發幼兒知道是通過比較而知道的。

  3、出示‘奇妙的口袋‘讓幼兒從中摸出粗或細的物體,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4、出示圓柱讓幼兒找出最粗或最細的,并按從粗到細進行排序。

  5、分組操作:

  (1)、從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細的物體,(2)、按粗和細把物品分成兩類

  (3)、讓幼兒從“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細的物體。

《比較粗細》中班教案 篇13

  一、活動目標:

  1.學會比較物體的粗細,并能正確表述比較結果。

  2.能從細到粗給物體排序,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二、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粗細不同的旺仔牛仔罐、吸管、積木、香腸、記號筆、蠟燭等數量若干;課件ppt;幼兒操作材料。

  三、活動過程:

  1.探索發現粗細。

  (1)玩一玩,發現粗細。

  師:今天,林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東西,看看都有些什么?等會兒請你們去看一看、摸一摸,并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探索,教師巡回指導。

  (2)討論,引導幼兒交流分享。

  師:現在,誰愿意來告訴我,你在玩的過程中發現了它們有什么不一樣?你是怎么發現的?

  (3)小結。

  師小結:哦,你們都發現了,這些東西有的粗,有的細。要知道是粗還是細除了可以用眼睛看,還可以動手插一插、疊一疊、比一比。你們都很棒!那到底什么東西粗什么東西細呢?我們一起來比比看。

  2.比較判斷粗細。

  (1)比較物體粗細,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①教師先出示不同粗細的紅色和綠色積木進行比較。

  師:我們先來看看這塊紅色的積木,你認為它是粗的還是細的呢?我們請綠色的積木來幫幫忙,和它比一比。

  ②繼續出示藍色的積木和綠色的積木進行比較,知道粗細的相對性。

  師:咦,為什么剛才和綠色的積木比,是紅色的積木粗,現在和藍色的積木比,紅色的積木就變細了呢?誰知道為什么?可以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討論討論。

  (2)比較三個物體的粗細,找出最粗和最細。

  師:現在,我們把這三塊積木放在一起比一比,你認為哪塊最粗,哪塊最細呢?

  (3)小結。

  小結:通過比較我們知道了比較粗細的三個秘密。第一,最少要有兩樣東西才能比較粗和細,單獨一樣東西是無法比較的;第二,和不同粗細的物體比,結果是不一樣,粗和細是相對的;第三,三種以上的物體比較粗細,能比出最粗的和最細的。

  3.粗細差異排序。

  教師出示ppt課件。

  (1)引導幼兒認識從細到粗排序標記圖。

  師:小朋友們,小眼睛看到這里來,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張圖片,請你想一想它代表什么意思?

  (2)幼兒自由選擇物體按從細到粗的順序排隊。

  幼兒自由操作,教師指導。

  師:請你們每個人拿四種材料按照從細到粗的順序給他們排排隊,也可以兩個人一起合作哦。現在請你們輕輕地走到材料邊上去排一排。

  個別提問。

  師:你能說一說,你是怎么排的嗎?你先怎么做?

  (3)師幼共同小結從細到粗排隊的方法。

  教師邊說邊操作ppt課件。

  小結:第一種方法是先找出4個圓柱體當中最細的放在最左邊,然后找出最粗的放在最右邊,再把剩下的兩個進行比較,按順序排好隊。第二種方法是先找出最細的排第一;再找出最細的排第二;依次只用這種方法。

  4.分組操作活動。

  師:“我為你們準備了四種材料,一起來看看。”

  (1)教師介紹操作材料。

  材料1:找出每組圖中細的物品,并在底下的方格里打“√”

  材料2:找出每組圖中最粗和最細的物體,分別在它們下面的圓圈里涂上紅色和綠色。

  材料3:提供三種粗細不同的吸管,從細到粗排排隊。

  材料4:提供橡皮泥讓幼兒搓出三條不同粗細的“面條”并能從細到粗排序。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師:現在請你們搬起小椅子,輕輕地坐到你喜歡的材料邊上,去比一比,排一排。

  教師巡視指導,重點指導幼兒進行粗細排序。

  重點指導幼兒進行粗細排序。

  5.幼兒自由結束活動。

  師:比較完粗細的小朋友可以去喝喝水,上上廁所。小朋友們再見!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不足之處在導入時沒有安排好,選擇以孫悟空的金箍棒引入孩子們的興趣是提起來了,但是有點太不接近我想達到的粗和細的目標,孩子們基本都圍繞著孫悟空的金箍棒這個話題開心的說著,在我引到粗和細這個話題時,孩子們又開心的說到了孫悟空的金箍棒上,讓我有點著急,我認為在開始這個引入時我應該選擇簡單又直入目標的導入,

  (1)可以用小動物住新家,大的住大的房,小的住小的房,因為大房粗,小房細,

  (2)或者直接出示粗細不同的兩個物體請幼兒觀察,讓幼兒通過直觀的目測理解粗和細的差異,

  (3)也可以通過做幾個紙桶重疊的方式來比較物體的粗和細。

  活動變變變中感覺做的還不到位,可以采取變變變變,粗粗粗、細細細,我之前采取的是變粗、變細,感覺好像有些太簡單,不夠有趣。

  活動中的教具不夠充分,我應該每小組做一組粗和細的.紙桶讓幼兒自己再去觀察、探索。

  本次活動給了我警示,在以后的活動中我應該深思再深思,不斷的反省活動中出現錯誤的地方,以免再次的出現失誤。

《比較粗細》中班教案 篇14

  中班數學教案比較粗細反思

  活動目的 1.能積極思考并且及時作出判斷。

  2.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的方法。

  3.能正確運用“粗”和“細”來描述物體的差異,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

  活動重點: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的方法。

  活動難點: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能用粗和細來描述物體。活動準備

  準備各種粗細不同的筆,瓶子等、幼兒用書。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談話引入

  1、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孫悟空有一個很厲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變粗也可以變細。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一個粗的一個細的物體,并請幼兒說一說(1)哪個粗?(2)哪個細?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細的?啟發幼兒知道是通過比較而知道的。

  2、教師通過變變變的游戲出示不同粗或細的物體,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3、游戲變變變

  教師說變粗時幼兒兩手做出粗的樣子,師說變細時幼兒兩手做出細的樣子,通過游戲加深對粗、細的理解。

  三、活動結束:

  教師通過播放課件請幼兒完成幼兒用書。活動延伸:

  比較周圍環境中各種物體的粗細,回家后比較家里各種東西的粗細并做記錄。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不足之處在導入時沒有安排好,選擇以孫悟空的金箍棒引入孩子們的興趣是提起來了,但是有點太不接近我想達到的粗和細的目標,孩子們基本都圍繞著孫悟空的金箍棒這個話題開心的.說著,在我引到粗和細這個話題時,孩子們又開心的說到了孫悟空的金箍棒上,讓我有點著急,我認為在開始這個引入時我應該選擇簡單又直入目標的導入,(1)可以用小動物住新家,大的住大的房,小的住小的房,因為大房粗,小房細,(2)或者直接出示粗細不同的兩個物體請幼兒觀察,讓幼兒通過直觀的目測理解粗和細的差異,(3)也可以通過做幾個紙桶重疊的方式來比較物體的粗和細。

  活動變變變中感覺做的還不到位,可以采取變變變變,粗粗粗、細細細,我之前采取的是變粗、變細,感覺好像有些太簡單,不夠有趣。

  活動中的教具不夠充分,我應該每小組做一組粗和細的紙桶讓幼兒自己再去觀察、探索。本次活動給了我警示,在以后的活動中我應該深思再深思,不斷的反省活動中出現錯誤的地方,以免再次的出現失誤。

《比較粗細》中班教案 篇15

  一、活動內容:

  數學活動—比較粗細(中班)

  二、設計意圖:

  1.在此以前幼兒已進行過比較物體的大小、長短的活動,積累了一些運用感官比較物體量差異的經驗,因此在本活動中可以啟發幼兒自己想出比較物體粗細的各種方法,提高幼兒認識周圍環境的能力。

  2.幼兒在學習這一內容時可能會遇到二個困難。第一是不能準確地將比較結果與相應的詞匹配。這是因為在幼兒階段詞與某些概念建立聯系需要一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應該先讓幼兒通過非正式的教育活動積累有關概念的感性經驗,然后在正式的教育活動中指認和命名活動完成詞與概念的匹配。

  3.第二是理解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由于幼兒思維不可逆,他們不易理解相對概念。因此活動中要采用變換比較對象和設問的方式引起幼兒的思考,幫助幼兒理解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4.該內容是幼兒以后學習相鄰數和進行排序活動的基礎。如果幼兒真正理解了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那么他們的逆向思維和推理能力也將得到相應的發展。

  三、活動目的:

  1.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能從粗到細給五個物體排序。

  2.培養觀察,比較能力。

  四、活動準備 :

  準備各種粗細不同的毛線、筆、積木、紙棒、可樂瓶、圓柱卡片等。

  五、活動過程:

  1、以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引導幼兒說出金箍棒能變粗、變細。

  2、探索活動:

  (1)請全體幼兒幫助老師將一些圓柱體按粗細進行分類,使幼兒積累有關粗細的感性經驗。(分類)

  (2)請個別幼兒在藏寶袋中拿出一個粗的一個細的物體,并說一說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細的?啟發幼兒了解粗細必須通過比較才能知道的。(指認)

  (3)請幼兒從地上拿起自己喜歡的一樣東西,并和旁邊的小朋友進行比較,說出:“我的比你的粗”或“我的比你的細”,從而知道粗細是相對的。(比較感知,命名)

  3、集中活動:

  (1)教師拿出筆、積木、可樂瓶,讓幼兒找出最粗或最細的,并按從粗到細進行排序。

  (2)教師出示圓柱卡片,讓幼兒找出最粗或最細的,并按從粗到細進行排序。

  4、分組操作:

  (1)將筐中的圓柱體按粗和細把物品分成兩類。

  (2)讓幼兒給粗細不同的小棒排順序。

  (2)將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細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5、總結:

  (1)今天我們知道了通過比較能夠知道哪個物體粗,哪個物體細。

  (2)我們也學習了按從粗到細的順序進行排序。

  6、延伸:比較周圍環境中各種物體的粗細,回家后比較家里各種東西的粗細并做記錄。

  六、活動過程分析與反思調整:

  今天的計算活動是“比較粗細”,針對原本制定的活動方案我對今天的“比較粗細”這一活動進行了一番的反思:

  1.從目標上說:

  這個活動的目標制定不夠準確,應該改為“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初步學習從粗到細給五個物體排序。”

  2.從活動過程上說:

  (1)在引入時,由于金箍棒是一種抽象的東西,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脫離,所以教師很難引導幼兒說出粗細二字,也在這一過程中浪費了一些時間。

  (2)在探索過程中:這個探索過程是按照分類——指認——命名制定內容的,在這個過程中有以下以個問題。

  A老師比較急躁,幫助指導的老師直接引導幼兒做好了分類,讓小部分能力弱的幼兒沒有辦法通過改錯來認識自己的錯誤。

  B在請幼兒幫助老師將圓柱體分類時,由于粗細兩種圓柱體沒有其他可以區分兩種圓柱體的不同特征,以致在幼兒完成分類工作后很難用語言將自己的分類工作表述清楚。這里可以調整為將粗細不同的圓柱體貼上不同的顏色,以便讓幼兒更容易表述清楚。

  C在指認過程中,幼兒雖然已經能夠指認出粗和細的物品,但他們對于粗細的概念依舊模糊,所用的詞匯依然是胖瘦、大小,這時教師沒有引導幼兒這里的胖瘦、大小應該表述為粗細,這給接下去的活動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D在比較命名過程中,因為怕孩子亂所以讓幼兒拿完東西以后坐下跟旁邊的小朋友比較。這樣不僅浪費了起來、坐下的時間,也限制了幼兒比較的空間,他們只能和兩位小朋友進行比較。應該調整為,幼兒拿起一樣東西后直接站著和旁邊的小朋友進行比較,這樣比較的空間較大,一名幼兒可以和好幾個幼兒進行比較,興致也會更高。而且老師要求表述的語言比較長,可以縮短為“比粗”或是“比細”。

  (3)在集中活動過程中:由于教師的急躁,在這一過程中花費了比較長的時間讓幼兒進行粗細排序。如果活動的目標調整為初步學習按從粗到細的順序排序,那么只要大部分幼兒能夠初步地掌握這一種方法也就夠了。讓每一個幼兒都進行粗細排序的操作應該放在第二次活動中,并讓幼兒從易到難,從少到多進行排序。

  (4)操作活動:這一次的操作活動是根據幼兒的能力差異安排的,這樣的安排是比較適合不同能力的幼兒學習的,可以繼續堅持下去。

  3.從總的活動過程上說:

  (1)雖然在進行活動前,教師對于教材、幼兒都有進行一定的分析,但還是高估了幼兒,將目標制定得太高,以致于目標無法達成。

  (2)教師的語言不夠簡潔,對于粗細的概念解釋不夠清晰,隱性浪費時間較多。

  (3)整個活動的內容安排太多,在中班的20分鐘內很難完成。可以調整為“認識粗細”和“比較粗細”兩個活動來進行。

《比較粗細》中班教案(通用15篇) 相關內容:
  • 比較粗細

    數學:活動目的:1. 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能從粗到細給五個物體排序.2. 培養觀察,比較能力.活動準備:準備各種粗細不同的毛線,筆,積木,紙棒、可樂瓶等.活動過程:1、 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讓它變粗或變細。...

  • 數學教案-比較粗細數學教案-比較粗細

    數學:比較粗細活動目的:1. 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能從粗到細給五個物體排序.2. 培養觀察,比較能力.活動準備:準備各種粗細不同的毛線,筆,積木,紙棒、可樂瓶等.活動過程:1、 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讓它變粗或變細。...

  • 奴隸英雄教案(通用4篇)

    【教材說明】《奴隸英雄》這篇課文是個獨幕劇,講的是兩千多年以前在羅馬城斗獸場上發生奴隸起義的故事。它揭露了奴隸主貴族的罪惡和奴隸制社會的黑暗,歌頌了奴隸英雄斯巴達克的反抗精神。【學習目標】1、分角色在感情地朗讀課文。...

  • 大班體育游戲活動教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積極運用拼接組合的雙色板創造性地進行走、跑、跳等各種動作練習。2.能主動與同伴一起探索雙色板的各種連接方法,設計不同的運動方式。樂意與人合作,敢于挑戰自我,體驗成功和合作的愉悅。...

  • 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古詩,感受古詩詞文化的魅力。2、理解古詩詞句的意思,借助閱讀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時的奇特景象。3、進行適當的拓展,學習品詞析句方法,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詩句的語言之美。...

  • 分式的教案(通用12篇)

    教學目標:1.了解分式的概念,會判斷一個代數式是否是分式;2.能用分式表示簡單問題中數量之間的關系,能解釋簡單分式的實際背景或幾何意義;3.能分析出一個簡單分式有、無意義的條件;4.會根據已知條件求分式的值.教學重點、難點:重點是...

  • 生態環境教育課程教案(精選3篇)

    一、教學目標1.舉例說明什么是生態系統。2.討論某一生態系統的結構。3.嘗試建構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型。二、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討論生態系統的結構。2.教學難點說明生態系統是一個整體。...

  • 吃健康的食物小班健康教案(精選2篇)

    活動目標1、樂于比較食物制作過程中的變化,激發探究周圍食物的興趣。2、了解食物在某一特定條件下的形態變化。3、初步了解油炸食物不利于健康,樂意少吃油炸食品。4、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 生態環保教育教案范文(通用8篇)

    教學目標:使學生了解人類發展的基本特點,人口增長與環境的關系,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的重要意義。教學方法:閱讀講解法、討論法、電教法。教學過程:[學生活動]收集最新有關人口的資料。...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吐鲁番市| 涪陵区| 辰溪县| 武平县| 海阳市| 长治县| 西昌市| 东丰县| 介休市| 水富县| 红桥区| 山阴县| 观塘区| 焉耆| 朝阳市| 锦州市| 固镇县| 城口县| 酒泉市| 吉水县| 鹿泉市| 哈巴河县| 祁连县| 耿马| 嘉黎县| 广东省| 庐江县| 镇平县| 林甸县| 买车| 兴文县| 珠海市| 牡丹江市| 浦城县| 阳原县| 西吉县| 汝城县| 南通市| 凤翔县| 定结县| 平顶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