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樹》優秀教案(通用16篇)
二年級《樹》優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梧、桐、楓、松”等14個生字,會寫“楊、壯”等10個字。
2、認識11種樹木,了解樹木的特點,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看圖激趣,導入新課
出示11種樹木的圖片,請學生簡單說一說這些樹木的名稱。這些樹木把我們的祖國裝點得十分美麗。你們知道這些樹木有什么特點嗎?這些字怎么寫,詞語怎么讀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圖文結合,認識詞語
認識“楊樹、榕樹、梧桐樹、楓樹、松樹、柏樹、木棉樹、樺樹、銀杏、水杉、金桂”11個詞語。
過渡語: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圖片都是樹,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些樹的名稱,還要知道他們的特點。愿意嗎?
1、出示11種樹的圖片:誰認識這些樹,準確說出樹的名稱。板書:楊樹、榕樹、梧桐樹、楓樹、松樹、柏樹、木棉樹、樺樹、銀杏、水杉、金桂
2、認讀11個詞,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三、了解特點,激發情感
(一)了解楊樹的外形特點
1、請你認真觀察楊樹的樹干是什么樣的,樹葉又是什么樣的?(楊樹直而高,樹葉大而茂密。這就是楊樹的外形特點。)
2、師小結:我們觀察楊樹的樹干和樹葉就能抓住楊樹的特點,下面我們按照這種方法分別觀察其它幾種樹,看看它們有什么特點。
(二)了解其它樹的外形特點
1、自己看圖找出各種樹的特點
2、小組討論
3、小組代表匯報學習情況
柏樹:樹干長得直高,樹葉小,是鱗片狀,一年四季常綠。松樹:樹干筆直,樹葉尖尖,像一根針一樣,四季常綠。
(讓學生拿出圖或者實物,通過比較區別松樹與柏樹的葉子。)樺樹;樹干直,樹皮白色,葉子成卵形。
楓樹:樹干不高,紅色的葉子通常三裂,葉子的邊有齒。榕樹:樹干分枝多,樹冠大,葉子常綠。
梧桐樹:枝杈多,葉子掌狀分裂,花黃綠色。
木棉樹:樹干淺綠色,花紅色,種子的表皮有白色纖維,可用來做枕心。
4、除了這些樹以外,你還知道哪些樹,它們有什么特點。
學生可以說一說他們生活中常見的樹的特點。(如:槐樹、柳樹、銀杏樹)
二年級《樹》優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環境與人類生存的關系,教育幼兒愛護花草樹木。
2、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和能力。
3、了解樹木和人類的關系。
重、難點分析重點了解樹木與人類生存的關系;難點是樹立幼兒的環保意識,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教學時間:
2教時
活動準備:
沙塵暴紀錄圖片;樹木作用圖片一組;樹寶寶頭飾一個。
第一教時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觀看紀錄圖片,引出課題。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張圖片,大家看里面介紹了一件什么事情?",提問:
你剛剛看到了什么?
沙塵暴是什么樣子的?
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什么不便?
沙塵暴是怎么形成的?為什么會有沙暴塵?
(二)展開部分 介紹樹木與人類的關系出示樹寶寶,以樹寶寶的口吻詢問幼兒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樹木對人類有哪些幫助嗎?
結合幼兒回答情況,出示圖片。
如果地球上沒有了我們會是什么樣子的?
我們很愿意與你們做朋友,大家又應該怎樣對待我們呢?
教育幼兒愛護樹木,保護環境。
(三)結束部分 教育幼兒樹立環保意識人們不保護環境,會受到大自然的什么懲罰。
請幼兒講一件自己親眼所見或聽說到的受到大自然懲罰的例子。
你打算怎樣做一名保護環境的小衛士。
二年級《樹》優秀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樹”,感受樹的象征意義,提高賞析散文的能力。
2、通過朗讀,品味,用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去解讀文本。
3、理解課文的文化情懷與都市色調。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重點合作探究文本中“樹”豐富的情感內涵。
教學難點
①比較“菩提”與“棕櫚”的抗爭精神。
②通過探究整合學生在導學案中出現的問題,來引導學生熟知本文的形神、情理、虛實。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
林?b>d德(1962-1996),本名林耀德,生于臺北市城中區,原籍福建廈門,先祖僑居于緬甸仰光市。先后畢業于臺灣師范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私立天主教輔仁大學法律系財經法學組。1977年開始創作生涯,次年發表詩歌和散文作品。著有詩、散文、長短篇小說等各類創作三十余種,編有選集《臺灣新世代詩*系》等四十余種;各項作品獲國家文藝獎、梁實秋文學獎首獎、時報文學獎首獎等三十余項。
三、導入新課
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舒婷在她的筆下創設了兩個浪漫的形象----橡樹與木棉,它們作為人間真情的代表深入人心;道家學派的先哲莊子也提到了一棵樹,在它的寓言中,鳳凰非此樹不棲息,它就是梧桐,梧桐既是莊子對滾滾塵世的追求。那么,作家林?b>d德筆下的那些樹,又能帶給我們怎樣的思索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樹》。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四、展示課件
讓學生辨別不同的樹的圖片(捕捉課文細節),
設疑:你最喜歡作者筆下的哪一種樹?
五、品讀全文,理解課文
1、這是一篇談論樹的散文,在課文中都談到了哪些樹?重點說到得有哪幾種?
提示:菩提樹、圣誕樹、棕櫚、桑、松
重點:菩提樹、圣誕樹、棕櫚
2、尋找文中關于菩提樹的描寫并思考:菩提樹在本文中有什么特點?其象征意義是什么?
提示:謙遜地生長在都市的盲點
這桑科喬木緩緩飄落下無數艷麗的花朵,繼續灌溉著大地,一面柔和覆蓋在一個青年的雙肩上
菩提樹高雅的氣質,的確隱喻著覺者一生
關聯佛教象征著東方宗教的人本思想
----靜穆安詳,令作者肅然起敬,產生一種敬仰之情(作者態度)
補充:菩提樹似乎天生來就與佛教淵源頗深,據傳說,2500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羅衛王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喬答摩·悉達多,他年青時為擺脫生老病死輪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難的眾生,毅然放棄繼承王位和舒適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尋求人生的真諦。經過多年的*,終于有一次在菩提樹下靜坐了7天7夜,戰勝了各種,在天將拂曉,啟明星升起的時候,獲得大徹大悟,終成佛陀。所以,后來佛教一直都視菩提樹為圣樹,印度則定之為國樹。
3、圣誕樹是什么宗教的象征?在文中,作者認為它滲透了什么主題?
提示:*教救贖
補充:圣誕節只是*徒慶祝其信仰的耶穌*誕生的慶祝日。圣誕節的慶祝與*教同時產生,被推測始于西元1世紀。教會開始并無圣誕節,約在耶穌*后百余年內才有。據說:第一個圣誕節是在公元138年,由羅馬主教圣克里門倡議舉行。而教會史載第一個圣誕節則在公元336年。由于圣經未明記耶穌生于何時,故各地圣誕節日期各異。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羅馬教廷定12月25日為圣誕節。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會領袖在伯利恒聚會,進一步予以確定,從此世界大多數的*徒均以12月25日為圣誕節。十九世紀,圣誕卡的流行、圣誕老人的出現,圣誕節也開始流行起來了。
4、棕櫚在作者筆*現了什么品質?
提示:倔強忍耐
5、棕櫚樹和回民之間有哪些共通性?
提示:在干涸的險地隨遇而安,倔強的性格正和生存期間的回民吻合
6、作者對圣誕樹和棕櫚樹的態度是否相同?原因是什么?
提示:圣誕樹:現代商業文化的一種儀式改變了其原初的含義,對此作者表示了深深的憂思同時隱含著批判——依附于殖*義。
棕櫚樹:在干涸的險地隨遇而安倔強的生存頑強堅韌引起了作者的感佩同情。
桑屬于民間樸實清嚴。
松是中國士族和仙逸的化身。
六、合作探究
同樣是面對苦難,同樣是去抗爭,你怎樣去看待菩提樹和棕櫚樹的抗爭呢?(請先獨立思考,然后再和你的學習小組的伙伴們交換看法,最后推選出一個代表談談你們的見解)
設計意圖:讓學生再做一個深度的思考,在比較中體會作者所闡釋的不同的文化,引領學生深入挖掘“樹”所代表的精神內涵。
預設答案: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不同的環境就有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心境就有不同的表現……東方宗教“覺者”是安詳的;伊斯蘭是倔強、故我的……
點析:學生很容易分別找出菩提和棕櫚的各自個性,引導學生把兩者對比分析是提高學生整合分析能力的關鍵。要讓他們嘗試從課文字里行間把握情感。
七、小結
本文中這些樹各有其精神內在,菩提的堅忍,桑樹的清樸都值得讓我們去反思。希望此生,同學們都會長參天大樹,一半在土里安詳,一半在風中飛揚,活著的時候能給人帶來陰涼,即使倒下了也能成為世界棟梁!
八、作業
請嘗試從你熟悉的樹(比如松樹、柳樹、楊樹……)中任選一樣或者兩樣,描繪它的形象,闡述它的精神意義,以“我愿化作——樹”寫一個200—300字的片段。
二年級《樹》優秀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會認識14個新字,會寫10個生字,并能正確組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認識“木”字旁,并能列舉學習過的生字。
教學重難點:
1.會認識14個新字,會寫10個生字,并能正確組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準備: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師談話導入新課。
1.教師談話。
2.板書課題。
二、初學兒歌,學習檢查生字。
1.借助拼音,將兒歌讀通讀順。
2.指名讀兒歌,相互幫助正音。
3.圈畫出本課的生字和新詞,在小組內互相考查。
4.課件出示生字新詞。
梧(梧桐)(梧桐雨)
楓(楓樹)(楓葉)
松(松鼠)(松樹)
柏(松柏)(柏樹)
裝(裝修)(裝飾)
樺(樺樹)(白樺)
耐(耐心)(忍耐)
守(守護)(守衛)
疆(疆土)(新疆)
銀(金銀)(銀色)
杉(水杉)(杉樹)
化(變化)(化學)
桂(桂樹)(桂花)
5讀一讀,記一記泡桐白樺云杉翠柏桂花楓葉松子白果
6.指導書寫。
(1)仔細觀察P18,發現這些字有什么特點?
(2)“木”字旁書寫注意事項,教師邊范寫邊講解
(3)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指名讀樹之歌
三、再讀兒歌,理解意思。
1.全班齊讀兒歌。
2.你讀懂了什么呢?
二年級《樹》優秀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綜合。探索”領域的一個內容。樹是人類的好朋友。本節課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記憶身邊各種各樣的樹木,使學生認識身邊樹木的不同種類、作用,以及它對我們人類的自下而上所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從而培養學生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進行觀察的習慣,以及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通過搜集資料、看有關介紹樹木的錄像,使學生認識到,樹以其特有的功能保護和改善著我們的環境。本課的教學意圖是,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回憶、表現各種樹木,使學生認識身邊的樹的種類、作用、生長特點,以及它與人類自下而上的密切關系。培養學生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進行觀察的習慣,增強觀察的自覺性。由于這是一節“綜合。探索”課,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地放手讓學生大膽實踐、大膽嘗試、大膽表現。
二、教學目標
了解校園晨各種樹的有關知識,以及樹木對人類的自下而上環境所起的重要作用。欣賞以樹木為主題的繪畫作品,培養學生善于觀察自己身邊熟悉的事物,加強對身邊環境的了解和認識,增強環保意識。
能根據老師提出的要求,搜集有關信息,并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樹木的外形對比,找出樹的不同特點,并嘗試用不同的繪畫方法,來表現樹的不同特征。
三、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了解樹木的不同種類、不同作用、不同生長特點以及樹木與人類密切的關系,加深對樹的認識和對環保重要性的認識。嘗試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身邊的樹。
難點:通過樹的外形特征來表現不同的樹。
四、課時安排:2課時
五、德育滲透
樹立環保意識,培養學生熱愛校園、熱愛家鄉、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六、材料準備
圖片、課件、彩筆、油畫棒、顏料等。
七、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2、引入新課
(1)讓學生看一段錄像,觀察各種樹木的成長過程。
提出問題:
①你看到了什么?
②你能講出它們的名字嗎?
③它們的生長有什么不同嗎?
④你們還想了解哪些知識?
3、講授新課
(1)組織學生展示圖片。
提出問題
①你都認識哪些樹?
②這些樹的生長特點?
③樹的各部分都有哪些作用?
(2)課件。
帶領學生觀察分析。
解決的問題:
①“樹”大體可分為幾大部分。
②在表現不同樹種時,可以從哪些方面去區分。
③同一種樹,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其姿態也不同。
(3)教師展示各種繪畫。
提出問題:
畫面在構圖上有哪些值得你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4、室外寫生
教師進行有目的的輔導。
學生散開,自由觀察、寫生。
5、小結
組織學生展示,交流,講評。
學生評價:先自評,再大家評,在評論時要簡單地介紹一下樹的知識。
6、延展
(1)課件:畫家筆下的樹
(2)錄像:我國其他地區有名的樹種。
二年級《樹》優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欣賞中感受秋季樹木搖曳、樹葉飄落的動感,能運用語言、肢體等多種途徑表達、模仿樹葉飄落時的姿態。
2.大膽表現2~3顆正在落葉的樹,并嘗試用豐富的色彩和彎曲的線條表現正在落葉的樹。
3.能耐心、細致地在一定時間內完成自己的繪畫作品,進一步培養專注、投入的學習品質。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視頻(有樹枝搖曳和樹葉飄落的情景);播放設備;各色油畫棒、水彩筆;A4大小作業紙。
2.經驗準備:幼兒秋游或散步的時候欣賞過樹葉飄落的樣子;了解不同樹葉的特征,并在單片樹葉的描繪有一定的經驗。
3.幼兒操作材料:《正在落葉的樹》。
活動過程:
(一)幼兒欣賞視頻,感受和表達欣賞秋天樹葉飄落的情景。
1.教師播放視頻,引導幼兒欣賞和交流。
2.教師:這是什么季節?你從哪里看出來的?看到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你有什么感覺? 這些樹葉是怎樣從書樹上飄落下來的?像什么?請你學一學。樹葉的顏色有哪些變化?樹葉落到了哪里?地上變成什么樣了?
3.幼兒通過語言、肢體動作等方式表達自己欣賞的感受。
4.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秋天到了,秋風一吹,樹葉搖動起來,像是在跳著優美的舞蹈,樹上的樹葉也紛紛飄落下來,有的在飛舞、有的在旋轉……
(二)相互討論如何表現正在落葉的樹,為繪畫創作做準備。
1.教師:怎樣表現這些正在落葉的樹呢?需要畫些什么?怎樣表現樹搖擺跳舞的樣子?樹干怎么畫?樹枝怎么畫?你想畫幾顆正在落葉的樹?用什么樣的線條來畫呢?怎樣表現樹葉從樹上飄落的樣子? 除了空中有樹葉,還有什么地方有樹葉?怎么表現落在地上的落葉?地上落滿了樹葉怎么畫?你想用一些什么樣的顏色來表現落下的樹葉呢?為什么?樹葉畫得這么多,在涂色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用什么樣的方法能把顏色涂得又快又好呢?
2.幼兒大膽而自主地表達自己創作前的思考,為自己后面的創作起到構思的作用。
(三)在視頻播放中,大膽自主表現正在落葉的樹。
1.教師觀察、鼓勵幼兒進行大膽的繪畫創作,并注意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2.幼兒在幼兒操作材料上自主表現樹葉飄落的情景,耐心、細致地完成自己的作品。
(四)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賞和交流。
1.教師通過提問幫助幼兒互相交流。
2.教師:你畫的正在落葉的樹是什么樣的?用了哪些顏色和線條來表現落葉和樹的?
3.幼兒自由表達自己的創作意圖,并學習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同伴的作品。
活動延伸:
在戶外活動的時候與教師和同伴一起收集落葉,制作各種樹葉貼畫,并用幼兒制作的樹葉貼畫布置活動室。
二年級《樹》優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讓幼兒對樹木的變化、顏色(綠色,黃色)、以及融入季節的變化、有一定的認知。
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點、難點
四個場景的轉換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影響到教學效果。
活動準備
準備4張海報。海報內容是不同時節的樹。
首先老師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不知道森林里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里面長的樹木有什么不一樣么?
幼兒會說出許多。老師個別提問,講得對的,給予表揚,老師有順序拿四張海報。讓幼兒來觀察,同時先讓幼兒講一講第一張春天樹木和樹葉的變化。先是提問:春天的樹的特點是什么?樹葉的顏色,大小。以次出示4張圖片,提問是幼兒看過四張海報后發現了什么?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
再次引伸出樹對大自然,對人類的重要性。以致讓幼兒培養起對環境保護的意識。
接下來是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每位幼兒都發張白紙,要求幼兒回想一下老師剛才對于樹木的描寫,同時能用畫紙寫出來。然后要求幼兒用不同顏色來涂出不同的樹木,以此加深幼兒對樹木的印象。
主要還是引導幼兒自己去發現。善于提出問題。
選擇好的場所讓幼兒親自去親近自然,幼兒能自主的去觀察一年4季的變化,同時能讓幼兒了解樹變化的同時,對環境保護也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二年級《樹》優秀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深秋正是季節交替進行的時節,幼兒園里原先的一些樹葉都紛紛掉落下來。在平時外出散步的時候,孩子們會在落葉的草地上打著落葉仗,觀察著樹的變化。因此,選擇在這個時機進行這樣的一個教學活動是再恰當不過了。
其次,這個活動內容選自新教材學習活動中的內容,在整合精神的引導下,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身邊的直接可探索的材料,來激發孩子們的觀察比較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在探索周圍世界的過程中與優美的音樂和詩歌渲染成的一個有意思的活動。
活動的難點在于孩子們需要在具體的樹葉間做對比的過程中,建立起一個下位概念--落葉樹和常綠樹兩個特征的概括。我試圖運用實物觀察比較、同伴共同驗證的方法幫助孩子區分落葉樹和常綠樹的明顯的普遍性特征,在認識周圍的世界的同時慢慢習得一些邏輯思維的方法。
活動目標:
1、關心樹朋友的變化,學習比較、概括落葉樹與常綠樹的明顯特征。
2、活動中能積極交流并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ppt、各種樹葉
活動過程:
一、說說樹朋友的變化
1、最近我們都在觀察了解你的樹朋友,那就說說你的樹朋友吧!
(通過已有經驗回憶,引導幼兒進入主題。)
2、詩歌小結(進一步幫助幼兒感受樹朋友的變化及生活中的美景。)
二、議議兩類樹的不同
1、剛才有的孩子說樹朋友落葉了,那你們的樹朋友是不是都落葉呢?
(了解幼兒已有經驗。)
2、聽聽落葉樹和常綠樹的話。
3、你能聽出落葉樹和常綠樹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嗎?交替是什么意思?
(關注孩子們的傾聽理解能力。)
三、找找兩類樹葉的不同特征
1、這些樹葉你們都認識嗎?這三片落葉樹和三片常綠樹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2、觀察要素:
關注幼兒在觀察比較操作中是否指向-----類的概括。
3、交流梳理落葉樹和常綠樹不同特征。
4、驗證表述各自的想法。
小結:如果看到樹葉比較薄、暗、脆的樹葉可能是落葉樹;比較厚、亮、韌的樹葉可能就是常綠樹。
(由于孩子們是針對具體的樹葉進行比較,挑戰點是對兩類樹種的主要特征進行歸類概括。我試圖運用實物觀察比較、同伴共同驗證的方法幫助孩子區分落葉樹和常綠樹的明顯的普遍性特征,在認識周圍的世界的同時慢慢習得一些邏輯思維的方法。)
四、延伸活動
你對樹朋友還有什么想了解的?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提出問題,為以后進一步探索活動做好延伸。)活動點評金曉燕執教的集體活動《落葉樹與常綠樹》則激勵幼兒調動多種感官,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角度深入觀察、細膩體會、專注探索落葉樹和常綠樹樹葉的不同,并充分利用"電子白板"等高科技媒體將靈動的PPT、悠揚的散文詩作為手段激發幼兒大膽表達、深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精彩活動離不開多年的積累和磨練。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學前部主任、特級教師黃瓊在點評中表示,看著金曉燕老師一路成長、成熟,今天又看到了金老師非常強烈的幼兒發展意識、課程意識和創新能力。整個活動讓與會同行感受到孩子們專心、專注、傾聽、善思和質疑等學習品質的不凡表現,折射出金老師平時對培養學習品質的關注。她說,優雅是一種境界,幽默是一種風格,金老師在活動中展現的是一個優雅中不失幽默的優秀教師形象。
二年級《樹》優秀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認識自然,喜歡自然。
2、培養觀察力及對色彩把握力。
3、用多彩顏色描繪七彩樹。
4、能根據需要自由地選擇繪畫材料進行作畫,體驗快樂的情感。
5、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活動重點:
學畫樹木。
活動難點:
秋天樹林的豐富色彩。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套油畫棒、黑色水彩筆、繪畫紙;
2、秋天樹林圖片;風景畫;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用幻燈片放映秋天樹林的圖片以及風景照。
秋天樹林會發生什么變化?一起欣賞PPT。
秋天樹葉有什么顏色?
小朋友喜歡這些五彩繽紛的樹嗎?拿起紙和油畫棒描繪美麗的樹林。
(二)活動展開
1、觀察小數形狀,試著描繪。
這些樹都有什么形狀?(長方形、三角形、橢圓形)
(1)樹干的畫法。
怎樣畫好樹干?小朋友可以在紙上畫兩條直線,然后在兩條直線頂端往下一點的中間點一個點,再用直線把它們連接起來,一個粗壯的樹干就畫好了(示范講解)
(2)橢圓形的畫法。
樹葉是一些兩邊帶著尖的橢圓哦,小朋友可以先畫一個橢圓,然后再擦掉橢圓扁扁的兩邊,畫成尖的就行了。(示范講解)
2、感受繪畫中樹的大小與距離遠近的關系。
老師畫的畫上小樹都一樣大嗎?為什么?
教師小結:因為老師畫的有近處的樹有遠處的樹。
3、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根據自己看到的和腦海里的秋天的樹林畫一幅畫,并涂上顏色哦,涂色的時候,要記得油畫棒要按一個方向一筆一筆從頭畫到尾哦,中間不要留空白。老師巡視指導。
4、自評或互評。
活動結束:
小朋友表現的非常好,用色彩豐富的小樹展現出了《七彩的樹林》。
活動反思:
每個小朋友的構圖能力不同,所以小朋友在表現樹林的時候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小朋友畫的樹比較大,在涂色的時候相對問題要小一些。但是也有一些小朋友畫的樹林樹很多很小,就出現了一些涂色困難而且顏料太多的問題。小朋友這個階段對顏料的多少把握還不是很有數,顏料的多少和涂色的面積有關系也和筆的大小有關系。樹的大小又來的不同的涂色的難度。樹越小就越難涂。因此小朋友畫的樹林很多都糊掉了。所以,經過實踐,我覺得把制作樹林的活動放到中班下學期比較合適。畢竟現在小朋友各方面的版畫技能還是很粗淺的。
二年級《樹》優秀教案 篇10
一、活動目標:
1、積極嘗試用各種線條、圖案裝飾樹,激發對線描畫的興趣,增強藝術美感。
2、能主動地對同伴的作品作出較正確的評價。
二、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線描筆、畫紙人手一份。
三、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1.師(點擊課件,出示“樹”):這是什么字?你認識嗎?
2.師:世界上的樹有很多種,你知道的有哪些?
3.師:樹的種類多,形狀也是各種各樣,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點擊課件)
4.師生小結:有的樹干粗、有的細;有的樹冠大、有的小,有的樹冠像三角形,有的像橢圓形,真是千姿百態、形狀各異。
5.師:我們到幼兒找一找各種各樣的樹。
(二)講解示范,掌握繪畫要求
師:今天我們就用線描的方法來畫樹,你想怎么畫?
幼:用各種線條、圖案……師:你們熟悉哪些線條?
幼:波浪線、螺旋線、鋸齒線、長城線、斜線、直線、弧線……(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帶領幼兒徒手練習各種線條的畫法)。
(三)欣賞線描畫范作,感受線條變化帶來的藝術美感 。
師:在這些作品中你發現了哪些線條?這些線條有什么變化呢?它們是怎樣排列、組合的?
師:不同的線條變化組合產生的效果會使畫面更美,你們愿意來試試嗎?你想怎么設計?和旁邊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幼兒自由交流,介紹自己的想法。)
師(點擊課件示范):如果添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一定會更滿意,你喜歡什么圖案呢?
(四)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1.交代要求:在電腦中選一棵或者是平時看到過的樹,在紙上畫好外形(輪廓),要畫得盡量大,布局合理。
2.幼兒作畫,提醒先畫好的幼兒寫好名字,將作品貼在展板上。
(五)講評作品,結束活動
1.引導幼兒互相欣賞,用貼五角星的方法選出“你最喜歡的樹”
2.請幼兒說說喜歡的理由,并請其他幼兒提點意見。
3.介紹線描畫,鼓勵幼兒自由嘗試創作。
活動反思:
樹在幼兒的生活中是最常見的,對于孩子來說是十分熟悉的。
本次活動主要以孩子通過線描畫來表現“樹”線描畫對我們大班的孩子來說,也并不陌生,之前也已經接觸過了。
所以在這次的教學活動中,大多數孩子都能大膽,合理的運用各種線條、形狀來進行繪畫。
如,在畫一棵樹的時候,她們先用各種線條來畫,然后用各種形狀來裝飾這棵樹,憑著自己的想象力畫出了各種不同樹,達到了活動的預設目標。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想象力及創造力得到了發揮。但是,還是有個別幼兒不懂的如何運用各種線條和形狀,只是一味地簡單畫上幾個大圖案,然后涂上顏色。
看來這些個別的幼兒還是無法接受新事物,不能運用多種形式去表現。《指南》藝術領域2-1-3“能用多種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現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二年級《樹》優秀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了解和樹有密切關系的事物,增進對樹的.了解。
2.教育幼兒懂得愛護大自然。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松鼠,樹林1,鳥窩,
2.各種動植物、自然環境的卡片。
活動過程
一、交流:我見過的大樹
1.教師:小朋友,我們都見過很多的大樹,現在我們來說一說你都見過什么樣的大樹?
2.啟發幼兒結合已有的知識講述各種各樣的大樹。
3.教師:小朋友見過這么多大樹,你知道這些大樹有哪些好朋友嗎?
引導幼兒思考大樹和動物、自然環境有哪些聯系。
二、了解:大樹的朋友
1.出示圖片:大樹和啄木鳥
(1)畫面上有什么?(大樹,啄木鳥)
(2)大樹和啄木鳥是好朋友嗎?為什么說它們是好朋友?
2.引導幼兒觀察樹與其他事物的關系。
(1)出示圖片:鳥窩
提問:樹上有什么?(鳥窩)
鳥窩是誰的家?為什么安置在大樹上?
鳥窩和大樹是不是好朋友呢?
(2)出示圖片:陽光和大樹
引導幼兒討論:陽光和大樹是好朋友嗎?如果沒有陽光大樹會長成什么樣子呢?
3.幼兒操作:找找好朋友
讓幼兒在卡片中找出大樹的好朋友,并說明理由,為什么和大樹是好朋友。
如:花在樹旁靜靜地開放,一只小松鼠在樹枝間跳來跳去,一頭熊在樹洞里東面,
一只啄木鳥在為樹捉蟲等等。
4.拓展活動
啟發幼兒給大樹找到更多的好朋友。
二年級《樹》優秀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ABA結構及樂曲的情緒,表現相應的樹的造型動作。
2、用肢體做出風吹樹形成的不同造型,發展聯想能力。
3、樂意與同伴合作完成不同造型的樹,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不同姿態的樹(圖片)、風吹樹的視頻、一段純音樂(ABA結構,A段優美緩慢、B段歡快)。
活動過程
一、觀察各種姿態的樹。
——教師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各種不同姿態的樹。
——鼓勵幼兒用肢體模仿剛剛見過的樹的形態。
二、幼兒觀看風吹樹的視頻,模仿風吹樹時的動態。
——師:你看風小的時候,樹是怎樣的?誰來模仿一下?
——師:風變大的時候,樹又是怎樣的?誰來模仿一下?
三、身體舞蹈時間。
1、請幼兒欣賞音樂A段和B段,并說說哪段的音樂風大。
2、播放音樂A段和B段,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來感受體驗樹在風中舞動時的姿
態。
——請幼兒隨著風的大小變化身體舞動的幅度和速度。
3、完整欣賞音樂。
幼兒一邊欣賞音樂,一邊聽教師描述相應場景:風起,大樹輕輕的晃動,和同伴交頭接耳;風大了,大樹被吹得左搖右擺;風小了,大樹和風說著悄悄話;風停了,大樹擺出了最美的姿態。
4、教師帶領幼兒完整地跟著音樂做動作。
前奏:大樹擺出了美麗的姿態。
A段:風起,樹搖。
B段:風大了,樹大動作旋轉或搖擺。
A段:風小了,和同伴游戲。
結束:風停了,擺造型。
前奏和介紹時問幼兒:你是一棵什么樹?一棵怎樣的樹?在哪里的樹?(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表現)
四、合作完成不同樹的形態。
——教師鼓勵幼兒合作創作樹的形態。
——教師播放音樂,幼兒自由結伴,用身體或眼神做出與同伴相互交往、協調一致的動作。
活動應變
可以在活動后組織用水粉畫的形式用不同的色彩繪畫樹的形態,表現風吹樹的動態。
活動延伸
教師搜集關于“行道樹”的資料,和幼兒一起了解關于行道樹的知識,了解行道樹在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區角活動
1、美工區:投放水粉筆和顏料,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色彩繪畫樹的形態,表現風吹樹的動態。
2、音樂區:投放柳條、樹葉、風的頭飾,讓幼兒隨樂即興表演不同形態的樹。
環境創設
在主題墻張貼不同形態的樹的圖片。
家園互動
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搜集更多關于樹的知識,了解不同的樹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下的不同特點。
隨機教育
在天氣或者季節變化的時候,鼓勵幼兒看看、說說不同的環境下樹的不同造型。
相關鏈接
可以和幼兒一起欣賞世界上形態奇特的樹。
二年級《樹》優秀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比情境,知道樹枝發芽才會成為一棵讓人喜愛的綠樹。
2、感受故事中的社會性意蘊,知道要做一個對別人有用的人。
活動準備:
對比性圖片2張;故事插圖一套;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對比講述。
出示兩幅對比性圖片,
提問:
1、師:你們看看這兩棵樹有什么不一樣呀?
2、師:那你喜歡哪棵樹呢?為什么?
3、師:讓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故事《不高興發芽的樹》,想一想這棵小樹為什么不高興發芽?
二、教師分段講述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一)講述故事第一部分,
提問:
1、師:去年,小鳥為什么在樹上壘窩呢?(因為小鳥喜歡綠樹,所以在上面做窩安家)
2、師:老奶奶為什么在樹陰下賣冰棍?(樹陰涼快,所以老奶奶在下面買冰棍)
3、師:那風箏的線為什么會纏在樹上?(因為風箏喜歡綠樹,所以飛過綠樹的上面)
(引導幼兒認識綠樹的可愛。小鳥喜歡綠樹,所以在上面做窩按家;樹陰下涼快,老奶奶在樹陰下賣冰棍。)
4、師:這棵樹啊不高興發芽,會發生什么事呢?我們一起來聽聽看,會發生什么事。
(二)講述故事第二部分,
提問:
1、師:小樹不高興發芽的時候,小鳥住到什么地方去了?
2、師:老奶奶還會到樹下去賣冰棍嗎?
3、師:風箏還喜歡住在這兒嗎?
4、師:小樹不發芽,不長葉了,大家都不喜歡它,所以都不來了。
5、師:這棵小樹還是不高興發芽,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啊?我們一起來聽聽看。
(三)講述故事第三部分,
提問:
1、師:環衛工人為什么要挖掉不高興發芽的樹呢?(因為不高興發芽的樹不發芽,環衛工人以為它已經枯死了,所以要挖掉它。)
2、師:不高興發芽的樹聽了環衛工人的話怎么樣了呢?(它嚇傻了,急得渾身發熱)
3、師:這可怎么辦呢?你能幫小樹想想辦法嗎?(幼兒自由想象,幫小樹想辦法)
4、師:小朋友們想了這么多辦法,我們一起來聽聽小樹自己想了個什么好辦法呢?
(四)講述故事第四部分,
提問:
1、師:不高興發芽的樹最后發芽了嗎?
2、師:環衛工人為什么搔搔頭皮就走了呀?(因為他找不到不發芽的樹,以為自己昨天看錯了)
三、教師結合掛圖完整講述故事。
1、師:小樹不發芽能不能長出葉子啊?(不能)
2、師:人們為什么不喜歡不發芽的樹呢?為什么喜歡發芽的樹呢?(樹不發芽,就沒有葉子,沒有樹陰,大家就不喜歡,我們都喜歡發芽的樹,是不是啊?)
3、師:我們再來完整的聽一聽這個故事
四、欣賞故事錄音一遍。
1、師:如果你是小樹,你愿意做發芽的樹還是做不發芽的樹呢?
2、教師小結:小樹每年春天都會發芽,慢慢地長出樹葉,夏天來到的時候,人們就可以在大樹下乘涼了。這個不喜歡發芽的樹在聽到環衛工人的話之后,感覺到很害怕,一個晚上的時間就發芽了。發芽了,就會長葉子了,他就又變成了一棵有用的樹。所以,我們都要做對別人有用的事情。
3、師:那我們小朋友能做幫別人做些什么事啊?(睡覺的時候互相脫衣服)
五、經驗遷移,知道要做個有用的人。
師:你能為別人做些什么事?通過比較,產生對發芽小樹的喜愛。在分段講述故事中,體會到小樹的心理變化過程。在完整欣賞中,加深對故事的理解,懂得要做對別人有用的人。在經驗遷移中,體現自己的價值。
二年級《樹》優秀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了解大自然中大樹與小鳥之間相互依存、和諧共處的美好景象。
2、認識到人與人、人與自然界也存在相互協調的關系。
3、體會互相關心、體諒的真誠感情。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一棵大樹、鳥、鳥窩等;
活動過程:
1、指著一棵大樹問:“這棵大樹看上去是怎樣?”幼兒說出后教師講述故事第一段。
2、欣賞故事《樹婆婆和鳥娃娃》第二段至結束
邊欣賞故事,邊演示教具后問:
(1)鳥媽媽請求樹婆婆幫什么忙?樹婆婆答應了嗎?
(2)樹婆婆是怎樣照顧鳥媽媽的娃娃的?
(3)細心的鳥媽媽發現了什么?它想了一個什么好辦法?
(4)它這樣做好嗎?為什么?幼兒互相爭論
(5)那你們快幫鳥媽媽想一個既不讓樹婆婆辛苦又能讓樹婆婆高興的兩全其美的好辦法?幼兒分組討論
(6)幼兒編出故事結尾。
活動延伸:
在區角活動中運用多種形式再現故事內容。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教態自然,能夠根據教案的流程來上課。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氣氛有點沉,不能夠體現幼兒對活動的樂趣。
二年級《樹》優秀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嘗試用涂圈的方法表現開花的樹。
2、能大膽作畫,體驗繪畫活動的快樂。
3、能表現出樹干和樹枝,并用多種顏色圈一圈、涂一涂,感受涂染作品的色彩美。
4、能在畫面上進行添畫其他景物。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6、能呈現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活動準備:
1、桃花、櫻花、李子花、迎春花ppt1、范例用的白紙一張、半成品范例一張(上面畫有樹干)
2、油畫棒,美術本、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欣賞ppt《春天的花》,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1)師:春天來了,春風一吹,桃樹、梨樹、蘋果樹、各種各樣的樹,都開滿了紅的花、黃的花、藍的花、紫的花……到處都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漂亮極了。
(2)幼兒欣賞ppt圖片。
(3)大小幼兒互動交流自己喜歡哪些顏色的花?為什么喜歡?
2、教師講解示范。
(1)出示半成品范例,讓幼兒說說這是什么?缺少了什么?
(2)示范如何畫花。重點示范花瓣組合的畫法(教師邊示范邊念兒歌:小小蠟筆真能干,圈一圈、涂一涂,花瓣花瓣碰碰頭,漂亮的花兒就開放。)
3、示范強組如何畫樹干和樹枝,重點示范樹干與枝枝的畫法。
4、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1)重點提醒幼兒注意花瓣的組合。(三片或者四片、五片……)
(2)提醒強組幼兒指導能力弱的弟弟妹妹畫好花。
(3)引導強組幼兒幼兒添畫上小草、及其他景物。
5、展示作品,幼兒相互欣賞,說說喜歡誰的畫、為什么。
活動反思:
多數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夠按要求完成作品,少部分能力弱的幼兒堅持性差,不能獨立完成作品,需要在教師的輔導下才能完成。中班部分幼兒繪畫空間掌握不太好,畫樹枝太小氣,以至于花朵畫的太少。教師要提醒幼兒注意畫面與空間的關系。小班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和在繪畫技能較好的大齡幼兒的影響和幫助下,能夠用多種顏色畫出花朵。
二年級《樹》優秀教案 篇16
目標:
1、通過欣賞圖片,激發幼兒對學習詩歌的興趣。
2、認識漢字“雞娃娃”、“躲”、“傘”。
3、幼兒能理解詩歌,感受詩歌的童趣。
活動準備:
1、 小雞頭飾30個、雞媽媽頭飾一個、小雞指偶
2、 傘帶字的30份、錄音機、磁帶
3、字卡“雞娃娃”、“躲”、“傘”。
活動重點:
認識漢字“雞娃娃”、“躲”、“傘”
活動難點:
幼兒對識字感興趣并理解詩歌內容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小朋友們單老師頭上戴著什么動物頭飾啊?(雞媽媽)那你們呢?(小雞)很對,那單老師呀還請了一位小客人,看是誰啊?出示指偶小雞,它呀學了個變魔術的本領,想要表演給我們的小雞看。
(一) 識字游戲:復習幼兒學過的字寶寶(誰來了)
太陽、風、雨、落
小雞們真能干,雞媽媽帶你們去看一個好看的地方。
(二)出示圖片、欣賞圖片冬天并提出問題
1)小朋友看到什么啦?(小雞),對,這里呀也有小雞,小雞有個好聽的名字,雞媽媽給它起的,叫什么呀?引導幼兒說出(雞娃娃并出示字卡)小雞們真棒,雞媽媽呀也叫你們雞娃娃,很好聽的。下雨了雞娃娃怎么辦了啊?(躲)對,很棒,在大樹下面,大樹變成了雞娃娃們的什么啊?(傘)表揚說出來的幼兒。
2)下雨了,雞娃娃們不能到外面去玩了,雞娃娃們呀念起了好聽的詩歌(聽錄音《樹傘》)(邊念邊指字寶寶)我們小朋友來試試念一遍!
3)識字游戲:讓你猜猜我是誰(小朋友真能干,讓你猜猜我是誰)邊念邊出示字卡。
4)分傘:雞娃娃們,下雨了,這里的雞娃娃有地方躲了,有傘了,不會被淋濕了,那我們的雞娃娃們可怎么辦啊?(幼兒自由討論)
不著急,雞媽媽呀早就給你們雞娃娃準備好了,看(傘)想想要啊,后面呀有個字寶寶,認識的雞娃娃就可以得到了。
5)找朋友結束活動:雞娃娃們,都有傘了,我們撐著傘跟雞媽媽去找朋友吧!(音樂找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