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選修三教案(通用5篇)
高中化學選修三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說出離子鍵的概念;掌握離子鍵的形成過程和形成條件;能夠熟練地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過程與方法】
通過用原子結構示意圖分析氯化鈉的形成過程,學生的抽象思維得到發展,綜合概括能力得到提高,學會從宏觀到微觀,從現象到本質的研究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宏觀到微觀的研究過程,逐漸養成科學的探究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離子鍵、離子化合物的概念。
【難點】
離子鍵的形成過程。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提出問題】通過學習元素的知識,思考氯化鈉是由哪幾種元素組成的?
【學生回答】鈉元素和氯元素。
【提出問題】鈉原子和氯原子是如何形成氯化鈉的?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環節二:新課講授
1.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播放視頻】金屬鈉在氯氣中燃燒
【提出問題】觀察實驗現象,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
【學生觀察并回答】金屬鈉在氯氣中劇烈燃燒,產生很濃的白煙。
【提出問題】思考產生的白煙是什么,如何用化學方程式表示這一過程?
【學生回答】產生的白煙是氯化鈉固體,用化學方程式表示:2Na+Cl2=2NaCl。
【提出問題】如何從原子的角度分析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學生回答+教師解釋】氯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有7個,鈉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有1個,要達到8電子穩定結構,鈉原子會失去一個電子,氯原子會得到1個電子。由此可知鈉原子失去一個電子變成Na+,氯原子得到一個電子變成Cl-,Na+和Cl-共同構成氯化鈉晶體。(教師結合原子結構示意圖板書或者動畫的方式進行講解。)
【教師講述】利用電子式表示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講解原子的電子式如何書寫。)
2.離子鍵
【提出問題】根據以上分析可知氯化鈉晶體的構成粒子是什么?
【學生回答】氯離子和鈉離子。
【提出問題】既然氯化鈉晶體由氯離子和鈉離子構成,說明陰、陽離子的電荷并沒有中和,這說明陰、陽離子之間存在哪些作用力?
【學生回答】陰陽離子結合在一起,彼此的電荷不會中和,說明陰陽離子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說明陰陽離子之間除了吸引力之外還存在排斥力。
【教師引導】這種帶相反電荷離子之間的靜電作用稱為離子鍵。
3.離子化合物
【教師提問】由離子鍵構成的化合物稱為離子化合物。觀察以下的化合物中哪些屬于離子化合物?
MgO、Na2S、NaCl、Na2SO4、NaNO3、NH4Cl、(NH4)2SO4
【學生回答】MgO、Na2S、NaCl、Na2SO4、NaNO3
【教師補充】NH4Cl、(NH4)2SO4也屬于離子化學物。
【教師總結】離子化合物存在于:
(1)活潑金屬(指第一和第二主族的金屬元素)與活潑的非金屬元素(指第六和第七主族的元素)間形成的化合物。
(2)金屬元素與酸根離子之間形成的化合物(酸根離子如硫酸根離子SO42-、硝酸根離子NO3-、碳酸根離子CO32-等等)。
(3)銨根離子(NH4+)和酸根離子之間,或銨根離子與非金屬元素之間,例如NH4Cl、NH4NO3。
(4)NaH、KH等活潑金屬氫化物。
環節三:鞏固提升
【提出問題】如何用電子式表示Na2S的形成過程。
解析:用電子式表示如下,教師要強調帶有相同電荷的離子分開來寫。
環節四:小結作業
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獲有哪些,可以回答學到了哪些知識,也可以回答學習的感受。
布置作業:元素的原理除了可以通過離子鍵形成物質之外,還可以通過什么形成物質?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
高中化學選修三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掌握Al2O3、Al(OH)3的兩性。
2.掌握Al(OH)3的制備方法。
【學習重點】
1、Al2O3、Al(OH)3的兩性。
2、Al(OH)3的制備方法。
【新授知識】
閱讀教材57—59頁
1.氧化鋁
(1)物理性質:Al2O3溶于水;熔點,能有效地保護內層金屬。
用途:氧化鋁是的原料,也是一種較好的材料。
(2)化學性質: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改成離子方程式。
Al2O3和HCl,
Al2O3和NaOH,
結論:Al2O3既可以與酸反應,又可以與強堿反應,因此Al2O3是氧化物。
兩性氧化物:既能和反應生成鹽和水,又可以和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2.氫氧化鋁
【討論】
在硫酸鋁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然后將溶液分為三份
現象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
一分中加入鹽酸
一份中加入NaOH溶液
一份中加入氨水
氫氧化鋁
(1)物理性質
(2)化學性質
①與酸的反應
②與強堿的反應
結論:Al(OH)3既可以與酸反應,又可以與強堿反應,因此Al(OH)3是氫氧化物。
③Al(OH)3的不穩定性
Al(OH)3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討論】
1.能否用氧化鋁制備氫氧化鋁?為什么?
2.如果實驗室用Al2(SO4)3與堿反應制備Al(OH)3,選擇NaOH溶液還是氨水為好?為什么?
【限時作業】
1.下列關于Al2O3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可制耐火材料B.鋁制品耐用的原因是表面被氧化為Al2O3
C.Al2O3易溶于氨水中D.Al2O3易溶于KOH溶液中
2.下列既能跟鹽酸反應,又能跟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物質是
①Al2O3②MgO③NaHCO3④Al(OH)3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把少量金屬鈉投入到足量的氯化鋁溶液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析出金屬鋁B.產生白色沉淀C.產生紅褐色沉淀D.產生無色氣體
4.某無色透明溶液能與鋁作用放出氫氣,此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A.Cl-、SO42-、Na+、K+
B.K+、ClO-、Na+、NO3-
C.HCO3-、Na+、NO3-、K+
D.NO3-、Ba2+、Cl-、NH4+
5.兩份鋁屑,第一份與過量的鹽酸反應,第二份與過量的NaOH溶液反應,產生氫氣的體積比為1:2,則第一份與第二份鋁屑的質量比為
A、1:1B、1:2C、1:3D、1:4
6.將0.1molAl投入到3mol/LNaOH溶液100mL中,充分反應后,再滴加1mol/LH2SO4溶液120mL,最后的結果是
A、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B、溶液的pH<7
C、溶液的pH>7D、再加入NaOH溶液會產生大量沉淀
高中化學選修三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元素概念的涵義;
2、學會用元素概念區分單質,化合物,氧化物、
教學重點:
元素概念,元素與原子的區別與聯系、
教學難點:
元素概念的形成及應用、
教學過程:
1、口答: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本質區別是什么
2、什么是原子量
引入新課:利用原子量概念以一種碳原子……………
這種碳原子指的是原子核內有6個質子和6個中子的碳–12,此外還有6
個質子,7個中子的碳–13,還有6個質子,8個中子的碳–14,它們核內中子
數雖不相同,但它們的核電荷數(即質子數)都是6、引出元素定義:
講授新課:元素、
1、定義: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相同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
一類原子,指核電荷數相同,中子數不相同的原子總數、
講解:無論是木炭中的碳原子,還是二氧化碳分子里的碳原子,它們的核電
荷數(即質子數)都是6,說明它們都含有碳元素、又如:二氧化碳分
子里的氧原子與氧氣分子里的氧原子其核電荷數都是8,稱為氧元素、
提問:二氧化碳由幾種元素組成(追問四氧化三鐵呢氯酸鉀呢)、
2、元素的分類:
目前已發現100多種元素,可將它們分為:
閱讀P36圖四,答: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哪種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哪兩種
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哪兩種
3、元素符號的讀法,寫法:
P38表2–3、講解元素的名稱、(象形),元素符號的讀法(看偏旁),
寫法(一大二小)、
4、元素符號的意義:
(1)、表示一種元素、
(2)、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例如:;2H:表示兩個氫原子、
5、--元素1--
元素與原子的區別與聯系:
6、單質和化合物,氧化物:
提問:什么是純凈物,什么是混合物
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如:O2,N2,Cu,Fe,He,等、
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如:CO2,SO2,KMn04,等、
氧化物: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如其中一種是氧元素、
如:H2O,CO2,Fe3O4,SO2,等、
單質與化合物的比較:
單質化合物
相同點都是純凈物
不同點同種元素組成不同元素組成
說明:單質中只含一種元素,但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卻不一定是單質、
如:O3和O2組成的混合物只含一種元素、
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種元素,但含不同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
是化合物、如:H2和O2的混合氣體含兩種不同元素,但不是化合物、
歸納物質的分類:
元素及元素符號
高中化學選修三教案 篇4
教學目標概覽
(一)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了解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
2 、常識性介紹燃燒的條件,明確燃料完全燃燒的方法和意義。
(二)能力目標
學習圖表表示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中能量變化的方法,培養觀察分析實驗、閱讀圖表的能力。通過研究性課題學習調查研究的方法,培養實踐和創新能力。
(三)情感目標
通過對家庭所用燃料問題進行專題調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態度和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
教學難點:
對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貯存”和“釋放”的理解。
教學方法:
邊講邊實驗
教學過程:
[引言]
在我們所學過的化學反應中,有的化學反應是為了制取某些物質的,比如:實驗室制取H 2:Zn + H 2 SO 4 = ZnSO 4 + H 2 ↑,而有的化學反應是為了利用化學反應所釋放的能量,比如:炭的燃燒和氧炔焰中所發生的化學反應。化學反應所放出的能量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燃燒所產生的熱量。
請同學看書P19 1-14,所以研究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是非常重要的。
[板書]
第三節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一、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請同學們舉出見到的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實例。
[實驗]四人一組做課本實驗1-3 、 1-4
請同學們歸納實驗現象。
[ 小結 ]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常表現為熱量的變化,鋁片與鹽酸反應、燃料的燃燒都要放出熱量,這類反應叫做放熱反應;Ba(OH)2 · 8H 2 O與NH 4 Cl的反應要吸收熱量,這類反應叫做吸熱反應。
放熱反應:放出熱的化學反應
[板書]化學反應
吸熱反應:吸收熱的化學反應
[討論]
為什么有的化學反應會放出熱量,而有的化學反應卻需要吸收熱量呢?
[ 小結 ]:
1、化學反應的特點是有新物質生成,新物質和反應物總能量不同。
2、反應中要遵循能量守恒。
3、反應物與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熱能形式表現即為放熱和吸熱。如果二者能量比較接近,則放熱和吸熱不明顯。
[板書] ∑ E(反應物)>∑ E(生成物)——放熱反應(能量釋放)
∑ E(反應物)<∑ E(生成物)——吸熱反應(能量貯存)
反應熱=反應物的'總能量—生成物的總能量
[板書]
二燃料的充分燃燒
[學生閱讀]
教材相關內容
思考下列問題
1 、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是什么?
2 、燃料不充分燃燒會造成怎樣的后果?
3 、為使燃料充分燃燒,要充入足夠多的空氣。是否空氣越多越好?
4 、增大燃料與空氣接觸面積可采取哪些措施?
5 、煤直接燃燒會對環境造成哪些污染?
6 、高效、清潔利用煤炭的重要途徑有哪些?
[師生活動]
師生共同討論,得出結論。
[板書]
使燃料充分燃燒通常需要考慮兩點:
一是燃燒時要有足夠的空氣;
二是燃料與空氣要有足夠大的接觸面。
[討論]
1 、煤易自燃,如何防止煤自燃?
2 、怎樣使煤燃燒更充分?
3 、常用的滅火材料有哪些?
[講述]從環境保護方面考慮,發展潔凈煤技術、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煤炭利用率,已成為我國及國際上的一項重要研究課題。
[練習]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通常表現為熱量的變化
B、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時發生吸熱反應
C、Ba(OH) 2 ·8H 2 O與NH 4 Cl的反應是放熱反應
D、木炭在氧氣中的燃燒是吸熱反應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如果某一反應的反應物能量總和高于生成物能量總和,則該反應是吸熱反應
B、我國目前使用最多的燃料是酒精
C、煤炭直接燃燒不僅產生大量煙塵,而且生成SO 2,導致酸雨的形成
D、煤經過處理后制得水煤氣、干餾煤氣等,可提高燃燒效率和減少環境污染
3、 1998年出現的全球溫度大幅度升高,產生了顯著的“厄爾尼諾”現象,干旱和暴雨災難危害了許多地區。為了防止氣候變暖的進一步惡化,聯合國環境保護組織于1998年通過大會要求各國減少工業排放量的氣體是
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氮的氧化物D、氟里昂
4、能源可分為一級能源和二級能源,自然界中以現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稱為一級能源,需依靠其它能源的能量間接獲得的能源稱為二級能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電解是二級能源B、水力是二級能源
C、天然氣是一級能源D、煤氣是一級能源
[布置作業] P 24習題二
高中化學選修三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記住化合價一般規律和常見元素化合價。
2.根據元素化合價書寫化學式,根據化學式判斷元素化合價。
教學重點:
化合價原則。
教具:
小黑板投影機、膠片。
教學方法:
異步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寫出Nacl Hcl Mgcl2 H2O幾個化學式,導入新課。
二、出示教學目標.
三、出示教自學提綱(學生自學,教師巡堂輔導).
⒈x是元素化合價。
⒉離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等于x共價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等于x。
3.化合物中通常氧顯x價,氫顯x價,金屬一般顯x價,非金屬一般顯x價。
4.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x。
5.一種元素是否只有一種化合價?
6.單項化合價為x。
四、師生共學.
五、課堂練習、鞏固提高.
1.課本2、4課。
2.下列化學式是否正確,錯的改正
A.氧化銅CuO2 B.氧化鋅Zn2O C.氫氧化鈣CaOH
D.氧化鈉E.碳酸鈉NaCO3
3.重鉻酸鈉(Na2Cr2O7)是一種強氧化劑,求元素Cr化合價。
4.含碘鹽中常含有碘酸鈉(NaIO3)求碘元素化合價。
5.下列各組中硫元素化合價相同一組是。
A.H2S、SO3 B.S、Na2S
C.SO2、Na2SO3 D.SO2、H2SO4
六、課堂小結.
七、布置作業.
附:板書設計
第六節化合價
㈠化合價概念:
㈡口訣:金正非負單質零,氫為正一氧負二。
正負總價和為零,許多元素有變價。
條價不同價不同。
㈢順口溜:正一氫鈉鉀銀,二鈣鎂鋇鋅
三鋁四碳硅,五價氮和磷。
一二銅二三鐵二四六價硫齊全通常氧是負二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