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蘋果》優秀教案(通用17篇)
小班《蘋果》優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于英語的興趣,讓幼兒樂意參與英語活動。
2、在教師的帶領下,讓幼兒了解幾種水果的英文名稱。
3、鼓勵幼兒能模仿教師說英語。
4、大膽開口說英語,體驗英語的樂趣。
5、聽懂并理解老師的一些簡單英語指令,樂于模仿。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單詞apple, orange.
難點: 讓幼兒在英語情境中學習單詞,而不是刻意的去死記單詞。
活動準備:
盒子或小袋子一個,蘋果、橘子實物及圖片各若干,一幅畫有一棵大樹的畫,刀、碟子、餐紙,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熱身運動。
教師與幼兒一起欣賞“Head and shoulders”,邊聽邊做動作,以達到課前的活動準備。
2、輸入單詞。
A、學習蘋果(apple)。
教師把已裝有蘋果的盒子或袋子神秘的拿到幼兒面前,讓幼兒有探索的欲望。
T: Look! what’s this?
C:盒子
T: Yes. A box
教師與幼兒一起邊唱邊做動作,以活躍課堂氛圍。
What’s in the box? what’s in the box?
Do you know ,do you know
Who want to try ,let me try
Ding ding dong (敲盒子),let me try
T: Ok, do you want to know?(引導幼兒說出Yes或No)
T: Who want to try(作舉手狀,并引導幼兒說出Let me try)
當幼兒拿出蘋果之后,教師用英文問:Oh(驚喜的),What’s this?
C:蘋果
T: Yes, apple!(教師要抑揚頓挫的反復輸入)
B、學習橘子(orange)
教師用餐紙把橘子包起來,然后做示范聞一聞,在拿到幼兒面前給他們也聞一聞,并讓他們猜出是什么東西。
T: Hmm!(作聞的動作)The smell is good.
然后拿到幼兒面前:Smell it!
接著問幼兒:What’s this?
C:橘子
T: Yes. Orange(教師也要用抑揚頓挫的聲調反復輸入)。
3、幼兒辨認水果。
第一種方法 :教師把水果放在桌面。
T: I’m hungry now. I want to eat some fruits, Who want to help me?(作舉手狀)
接著當幼兒上來時,教師說:I like apple/orange。看幼兒是否拿到正確的水果。如果拿錯,可說:No, I don’t like orange. I like apple(手指apple).無論何種情況,記得說Thank you .
第二種方法:
教師把兩種水果放在身后藏起來,突然拿出,跟幼兒一起說出其名稱,讓幼兒有興奮感。
4、摘果游戲。
先把水果圖片貼到大樹上,讓幼兒去摘自己想要的水果(可先請配班老師做示范。教師說I like orange,配班教師摘橘子;教師說I like apple ,配班教師摘蘋果,然后請個別幼兒上來摘,摘到的就送給他作為獎勵。并說:Oh,yes, this is apple/orange.Very good,thank you !
第二步:教師再貼一些圖片,讓全體幼兒參與活動去摘水果,然后坐到位子上。接著教師引導幼兒辨認。
T: Apple, stand up. Jump!(拿apple 的小朋友站起來跳一下)
Orange, stand up! Jump! (拿 orange的小朋友站起來跳一下)
5、品嘗水果:
教師可先做示范:拿一片橘子放入口中:Hmm!Sweet!
T: Do you want to eat(繼續引導孩子說出 Yes)
C: Yes
T: OK, follow me! I like apples/oranges.
接著教師發水果讓幼兒品嘗。(拿到幼兒面前時一定要鼓勵幼兒大聲說出“I like apples/oranges”,方可給他。人數太多可請配班老師幫忙。)
6、唱英文歌 “I like apple”.
當幼兒在品嘗時,可放此音樂,可讓幼兒欣賞,也可做動作,活躍課堂氣氛。
Apple is red, apple is round, apple’s juicy, apple is sweet,
Apple apple I like you ,apple’s juicy, I like to eat.
7、結束。
〈1〉復習鞏固
教師再出示一次水果讓幼兒復習一遍
〈2〉T: OK! We are so tired. Let’s have a rest.
Let’s say good bye to the apple.
C: Bye-bye, apple!
T: Say good bye to th C: Bye-bye, orange.
活動反思:
(1)在小班的英語活動中,實行全英文教育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在某種程度上還需中英相結合。
(2)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表情、動作一定要夸張,語音語調要抑揚頓挫,從而才能吸引幼兒。
(3)在活動中,千萬不要忽略膽怯、內向的幼兒,多給他們一點關愛和鼓勵。
小百科:蘋果,是水果中的一種,是薔薇科蘋果亞科蘋果屬植物,其樹為落葉喬木。蘋果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是人們經常食用的水果之一。
小班《蘋果》優秀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故事簡單有趣,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小朋友剛入園禮貌教育必不可少,因此設計了動物間的問好情境,便于加強禮貌教育,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在活動中借助各種游戲,達到并促進小朋友語言能力的發展,還讓幼兒體驗小伙伴間互相幫助與同伴分享的快樂。
活動目標:
1.看看,想想,猜猜動物們摘蘋果的方法,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2.感受故事情景的趣味性,體驗小伙伴間互相幫助與同伴分享的快樂。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背景圖一幅、小鳥、小猴、大象、小老鼠圖片、蘋果若干、故事錄音。
活動重點:
理解不同的動物吃到蘋果的本領。
活動難點:
感受互相幫助和與同伴分享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是誰師:今天崔老師給你們請來了好多朋友, 想知道他們是誰嗎?一起來猜一猜,看仔細啰。
(老師模仿大象甩長鼻的動作,小猴撓腮爬樹的動作,小鳥飛的動作,請幼兒猜出動物的名字)
二、誰能吃到蘋果師:小動物們今天來干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你怎么知道它們是來吃蘋果的?
2.蘋果長的什么樣?
3.它們誰能吃到蘋果?怎樣吃到的?
(根據幼兒的回答用圖片幫助幼兒理解小動物怎樣用自己的本領吃蘋果)用動作邊模仿邊學說:大象用長鼻子卷了一個蘋果,小猴爬到樹上摘了一個蘋果,小鳥飛到樹上啄了一個蘋果4.小動物們都摘到了蘋果,非常高興,大家一起唱起了蘋果歌(幼兒集體演唱)三、想辦法幫助小老鼠師:一只小老鼠看到了剛才發生的事,它走過來輕輕的說:"我也想吃蘋果!"可是大家都在吃蘋果沒有聽到它的聲音,寶寶們你們聽見小老鼠說什么了?(幼兒學說小老鼠的話)提問:誰能幫助小老鼠吃到蘋果呢?(幼兒猜想并回答)四、欣賞故事小老鼠吃到蘋果了嗎?是誰幫助了它?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故事(聽錄音)提問:小老鼠吃了蘋果了嗎?是誰幫助它的?大象對小老鼠說什么的?(學說大象的話)怎樣幫助它的?
五、分享小動物們都吃到了蘋果,真開心,聽說我們也很喜歡吃蘋果,它們就用自己的本領把蘋果都摘下來送給我們,一起分享,小動物幫助了我們,大家一起說謝謝(品嘗水果)
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的開展主要是為了培養幼兒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在兒歌《我是一個大蘋果》這節教學活動中,從教材的選編到教法的設計,較多的考慮了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喜歡兒歌,朗朗上口,喜歡角色扮演。心里特點:活潑、好動,對吃的東西感興趣,讓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地學念兒歌,并有興趣的嘗試仿編兒歌,在遷移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明白吃東西前要洗手。通過活動,培養了幼兒的創造性發散思維,讓幼兒不但喜歡吃蘋果,而且也喜歡吃其他的水果。
不足之處:
1、在教具的制作上,我運用了圖文,目的是為了能夠讓幼兒更容易記住兒歌的內容。但是在教具的準備上,有些不夠充分,在幼兒進行仿編的過程中,我為幼兒準備的就只有各種水果,沒有準備別的食物,比如:蔬菜、蛋糕。這就會讓幼兒產生一種誤導,認為只有吃水果之前要洗手,吃別的食物就不用洗了。所以這里可以準備的豐富一些。更能發揮幼兒的想象創造能力。
2、教師的引導不夠,沒有讓幼兒掌握好的辦法,將兒歌進行創編,導致在兒歌創編的過程中,幼兒比較困難。
3、活動的每個環節時間的浪費比較嚴重,導致一個小班活動的時間超標了。
4、幼兒學念兒歌的次數不夠多,幼兒還沒清楚記住兒歌的內容就開始創編了,不能為幼兒創編奠定基礎。
小班《蘋果》優秀教案 篇3
目標:
1.教會幼兒一句一句地用自然的聲音唱歌。
2.引導幼兒唱歌的同時配上動作。
3.引導幼兒仿編歌曲。
4.讓幼兒愉快地參與歌唱活動。
準備:
1.果樹一棵,蘋果、香蕉、桃子圖片若干。
2.圖譜。
過程:
一、師生問好。
小朋友,你們認識我嗎?那我們來打個招呼吧。(小朋友們好,林老師你好)
二、練聲:
下面林老師來考考你們:你們知道小雞是怎樣叫的嗎?(嘰嘰嘰嘰嘰)那我們用好聽的聲音唱出來好嗎?師:小雞怎樣叫?生:嘰嘰嘰嘰嘰。師:小鴨怎樣叫?生:嘎嘎嘎嘎嘎。師:小貓怎樣叫?生:喵喵喵喵喵。師:小狗怎樣叫?生:汪汪汪汪汪。師:小羊怎樣叫?生:咩咩咩咩咩。
三、學習歌曲《蘋果》。
1.出示蘋果樹圖片,引出課題。
師:小二班的小朋友真聰明,那林老師帶你們到熊伯伯的果園里去看一看好嗎?秋天到了,果園里的水果都熟了,小朋友這是一棵什么樹呢?生:蘋果樹。師:蘋果師什么顏色的?生:紅色的。師:你看,蘋果都長在哪啊?生:樹上。師:對了,樹上許多紅蘋果。師:這個蘋果又紅又大,說明蘋果怎么樣了呢?生:熟了。師:蘋果熟了以后就要怎么樣了呢?生:摘。
師:那我們一起學一學摘蘋果的動作好嗎?(一個一個摘下來)師:蘋果摘下來了,小朋友們想干嘛呢?生:吃。師:你們喜歡吃蘋果嗎?生:喜歡。我們喜歡吃蘋果。師:你們知道吃蘋果對身體有什么好處嗎?生:身體好。師:身體健康多快樂。(教師邊說歌詞邊出示圖譜)
2.學習新歌。
(1)老師把這些圖片的內容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曲,想聽嗎?(教師范唱歌曲)
(2)根據圖譜的提示,讓幼兒跟著老師輕輕地哼唱。
(3)完整地演唱歌曲。
3.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配上動作。
師:剛才我看見有些小朋友在唱歌的時候還配上了好看的動作,那我們一起來做一做好嗎?
4.看圖仿編歌曲。
剛才小朋友們唱的蘋果歌讓其他的水果聽見了,他們生氣了,說:“你們都沒有唱到我!”那我們也邀請他們一起來好嗎?(出示香蕉、桃子圖片,加入圖譜讓幼兒仿編)
5.游戲:《摘水果》。
師:水果們開心極了,他們邀請我們小朋友一起來玩個游戲,好嗎?這個游戲的名字叫《摘水果》,每個小朋友的椅子下面都有一個水果寶寶,當我唱到:“樹上許多紅蘋果,一個一個摘下來。”拿到紅蘋果圖片的小朋友就要站起來,其他的水果可不能站起來哦!
四、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們,你們玩得開心嗎?但是熊伯伯可發愁了,還有很多的水果沒有人摘呢,我們一起去幫幫他吧。
小班《蘋果》優秀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用放聲唱與默唱交替的方法唱歌。
2.用各種水果替換原歌詞,并根據歌詞自編表演動作。
3.注意傾聽他人的歌聲和伴奏,努力與集體相一致。
二、活動準備:
1.蘋果樹一棵。
2.已認識蘋果,知道其特征。
三、活動過程:
1.在歌曲《秋天》音樂的伴奏下,做小樹葉飛舞進教室。
2.學唱新歌。
(1)出示蘋果圖片,讓幼兒在歌曲音樂的伴奏下做摘蘋果的動作。
(2)在音樂伴奏下,老師邊朗誦歌詞,邊做摘蘋果的動作。
(3)老師帶領幼兒隨音樂有節奏念歌詞,并邊做摘蘋果的動作。
(4)老師帶領幼兒隨音樂學唱歌曲,練習過程中要求幼兒注意傾聽前奏,并努力與大家的歌聲一致。
3.放聲唱與默唱交替。
(1)邊唱歌曲邊拍手。
(2)不唱歌曲,在樂曲的伴奏下拍手。
(3)唱一句,默唱一句,默唱時用拍手表示。
4.創編新歌詞。
(1)引導幼兒遷移生活經驗,說說見過的其他水果,以及它的顏色、形狀和其他有關特征。
(2)老師幫助幼兒把新的水果及特征替換原歌詞并唱出來。
5.即興歌表演。
(1)鼓勵幼兒邊唱歌邊做表演動作,并讓做得好的幼兒單獨表演,還可以組織幼兒自由結伴,和好朋友一起邊唱邊表演,表達快樂的心情。
(2)蘋果樹上許多紅蘋果,一個一個摘下來。我們喜歡吃蘋果,身體健康多快樂。
小班《蘋果》優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手指點畫蘋果,使用不同的方法繪畫出大小不一,疏密不同的蘋果,。
2、讓幼兒對不同的美術表現形式產生興趣,體驗點畫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準備"蘋果"音樂磁帶
2、印有蘋果輪廓圖一張人手一份。
3、黃、綠顏料、紅顏料每桌一盤、抹布、一次性桌布。
重點:
學習用手指點畫出大小、疏密不同的蘋果
難點:
1、食指輕輕蘸上顏料點在紙上,不要左右移動,輕輕抬起手。
2、蘋果變在蘋果樹上。
活動過程:
1、設置情境,激發興趣。
(一):歌表演:摘蘋果。
師:"秋天到了,果園里的果樹上結了許多紅蘋果,寶寶們我們一起到果園里去摘蘋果吧!"隨即打開"蘋果"音樂引導寶寶站起來一起邊唱邊做動作。(兩遍)
(二)教師:"我們摘完了蘋果,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吧!"隨即老師把輪廓圖貼在黑板上 "看,蘋果全給我們摘光了!小朋友你們說這樣好看嗎?"(不好看)(鼓勵幼兒幫想辦法)老師也來想一個辦法把蘋果變出來吧!"
2、教師示范講解。
(一):教師:"老師要請兩個朋友來幫忙變蘋果,一個是它。"隨即伸出食指,問幼兒:"它是誰呀?"(食指),"還有一個是紅顏料。"出示顏料盤。"這個顏料盤里面的顏料是什么顏色的?"(紅色)。
教師小結:"我請的食指跟紅顏料來幫我變蘋果。"邊說邊用實物示意。
示范講解:"現在我開始變蘋果啦,看好了我是怎么變蘋果的。食指食指翹翹,顏料盤里親親,蘋果樹上變、變、……"
(二)老師:"噢,原來老師變蘋果還要念好聽的兒歌呀!寶寶也來學一學好聽的兒歌吧!"引導幼兒伸出食指念二遍。
(三)那你們看這里老師變的蘋果一個是大的一個是有點小的,你們知道怎么變大蘋果、怎么變小蘋果嗎?(老師再做一遍看了以后請幼兒說說--食指豎起來的時候是小的,食指躺下來點的時候是大的)
(四)師:"老師剛才變了一些蘋果,哪個寶寶也上來變些蘋果?"請一至兩個幼兒示范作畫。提醒邊念兒歌邊變,并請下面的寶寶幫他念好聽的兒歌,發現問題并及時指出。(蘋果變的時候要分開一點,不重疊)
(五)師:"森林里還有去多蘋果樹,上面的蘋果多沒有了,寶寶們你們愿不愿意給他們變蘋果呀?"
3、提出作畫要求。
在變之前老師也變了好幾顆蘋果樹,你們來看看這里有紅蘋果、黃蘋果、青蘋果。小朋友你們喜歡什么顏色就去找那個顏色的變蘋果。
a提醒幼兒用食指輕輕蘸顏料,用力變變變。
b注意手指在畫紙上點一下就馬上拿開,不要左右移動。
c強調蘋果變在蘋果樹上。
d鼓勵幼兒這邊變變,那邊變變,多變些蘋果。
e提醒幼兒及時用抹布擦干凈手,不弄臟衣服。
g變好了紅蘋果,還想變其它顏色的蘋果,可以去邊上變自己喜歡的蘋果。
4、幼兒開始點畫,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注意保持畫面干凈。
5、教師講評。
(一)教師:"蘋果變好了,蘋果樹回到果園里去吧,寶寶看一下你自己變的蘋果,再看看其他寶寶變的蘋果,誰變得好?"引導放到旁邊的美工板上(布置成樹林),互相欣賞。
(二)教師:分別出示幾張好的作品,講評,告訴幼兒好在哪里的原因。
6、結束。
師:"寶寶們真能干,變了這么多的蘋果,自己表揚一下自己。"
小班《蘋果》優秀教案 篇6
【活動來源】
眾所周知,水果是幼兒經常接觸的一種食物。在秋天這個豐收的季節里,水果隨處可見,它們種類繁多,幾乎每個孩子都能說出幾種來。如:常見的蘋果、香蕉、橘子、葡萄、梨等。這些顏色不一,大小不一的水果給孩子們帶來無限的驚喜和好奇,設計蘋果分類的科學活動,能夠滿足孩子的探究愿望,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建構認知,盡情暢游在水果多彩的世界里。又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幼兒的長遠發展;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本次活動來源于幼兒生活又能服務于幼兒的生活。
【活動目標】
1、能排除大小的干擾,按紅、綠顏色對蘋果進行分類。(重難點)
2、積極參與活動,體驗采蘋果和分蘋果的樂趣。
3、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1、果園布置,蘋果(大小不等,合計60多個,有紅色和綠色)
2、幼兒每人一個盒子,里面放3個蘋果,放在椅子底下。
3、刺猬頭飾、紅、綠顏色的籃子各一。
【活動過程】
一、摘蘋果。
教師做刺猬媽媽,小朋友做刺猬寶寶。
“孩子們,秋天到了,果子成熟了,媽媽帶你們摘果子去。”走進果園。
“果子長在那么高的樹上,我們怎樣才能摘到呢?”“對,用力向上跳,孩子們跳跳看。”
摘好一個蘋果后請小刺猬回家。
二、區別顏色,初步感知分類。
“寶寶們,看一看,你們摘到了什么顏色的蘋果?”請一個小朋友上來,“寶寶,你的蘋果是什么顏色的?”(綠色的蘋果寶寶)那我們和綠蘋果寶寶問個好吧。“綠蘋果寶寶在哪里?綠蘋果寶寶在哪里?請把綠蘋果寶寶舉起來。”
你摘到什么顏色的蘋果寶寶?(紅蘋果寶寶,方法同上)
重復幾次。
三、給蘋果寶寶分籃——顏色對應,操作中學習分類。
1、寶寶們摘到了許多的蘋果,媽媽想把這些蘋果來分一分,你們愿意幫助媽媽嗎?(出示顏色標記——綠籃子和紅籃子)
2、把綠蘋果寶寶放到綠籃子,紅蘋果寶寶放到紅籃子。(分批擺放蘋果)
3、小結:寶寶們真能干,幫媽媽分好了蘋果,媽媽真開心。綠蘋果寶寶放在綠籃子里,紅蘋果寶寶放到紅籃子里,真好。
四、幫助媽媽——在操作中進一步鞏固分類。
1、媽媽這里還有許多的蘋果,請寶寶們幫忙,給蘋果寶寶按綠色、紅色分一分。
2、每個幼兒椅子底下放一個小盒子,里面放2—4片蘋果。
3、操作后簡單講評幼兒操作情況。
五、延伸活動,激發繼續探索的興趣。
1、請幼兒按紅、綠兩種顏色排排隊。
2、我們到外面去找一找還有哪些顏色的水果寶寶。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于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小班《蘋果》優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美工活動的進行學習運用手部小肌肉進行“撕、貼”活動。
2、學習在指定的范圍拼貼小紙片,掌握拼貼技能。
3、通過活動的進行讓幼兒體會美術創作的積極情緒。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蘋果的特征。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蘋果圖片,固體膠,紙(畫有蘋果),紅色卡紙
活動過程:
一、出示蘋果
1、師:小朋友們喜歡吃水果嗎?喜歡吃什么水果呢?(鼓勵幼兒大膽發言)
2、師:今天呀,老師也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好吃的水果,我們用歡迎的方式把它請出來吧
3、師:小朋友們,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好吃的水果?它是什么形狀的?它穿什么顏色的衣服?
4、播放哭的背景音
師:小朋友們聽到什么聲音啦?老師瞧瞧是誰在哭?
5、出示沒有顏色的蘋果寶寶
師:小朋友們,誰在哭呢?問一下蘋果寶寶,為什么要哭?
師:小朋友們,天氣這么冷,蘋果寶寶沒有衣服穿真可憐,我們來給它穿新衣好不好?
二、教師范畫
1、教師示范方法。雙手的食指雨大拇指相對捏住紙。朝相反方向用力,就可以撕下紙片(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然后將紙片抹上固體膠,在貼在蘋果的輪廓線內。注意紙片不要疊在一起。
三、幼兒操作
1、提醒幼兒紙片不要撕得太大,也不要太小
2、注意將撕下的碎紙片捏貼在蘋果的輪廓線內,不要疊在一起。
四、欣賞作品
表揚畫面整潔、能將碎片貼在蘋果輪廓內的幼兒。
活動反思
活動不該是讓孩子們一筆一筆來回涂色,該讓孩子畫圈圈的方法涂色,更是由外向內涂色的方法。另外,由于之前對蘋果的認識,孩子們潛意識中只有紅色和綠色兩種顏色的蘋果,作畫時孩子們都只選用了這兩種顏色的蘋果,看起來也比較地單調。其實可以讓孩子們進行自由想象,他們希望的蘋果還能是什么顏色的,這樣就不會過于局限。
小百科:蘋果,是水果中的一種,是薔薇科蘋果亞科蘋果屬植物,其樹為落葉喬木。蘋果的果實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是人們經常食用的水果之一。
小班《蘋果》優秀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愿意和同伴一起參與歌唱活動,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特點。
2.學習簡單的仿編并演唱大家聽。
3.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活動準備:
1.立體"蘋果樹"(制作成粘貼式,可隨時取放"蘋果")及蘋果、西瓜、葡萄、香蕉等水果實物或圖片。
2.幼兒已對這些水果有初步的認識。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學唱歌曲。
1.出示蘋果實物或圖片,引導幼兒討論:蘋果長在什么地方?
2.出示立體蘋果樹,教師邊有節奏地朗誦歌詞"樹上許多紅蘋果,一個一個摘下來",邊演示把"蘋果"一一摘下。
3.教師邊朗誦"我們喜歡吃蘋果,身體健康多快活",邊把摘下"的蘋果"送給想要的幼兒,鼓勵幼兒做出各種吃蘋果的樣子。
4.請個別幼兒摘"蘋果"。期于幼兒拍手念歌詞。
5.教師范唱,幼兒跟唱。
6.請幼兒輪流摘蘋果,教師與其余幼兒為其配唱。
二.仿編歌曲。
1.你還喜歡吃什么水果?這種水果長在哪里?
2.鼓勵幼兒把自己喜歡的水果名稱編進歌曲中,唱給大家聽。
我愛我的小動物活動目標:樂意學唱新的歌曲,嘗試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叫聲活動準備:磁帶,小動物頭飾活動過程:
1."小朋友,今天胡老師帶你們去動物園好嗎?"帶孩子做小動物的模仿操2——3分鐘2、"今天老師還邀請了幾個小動物到我們班上來玩,你們聽,誰來了。"請大班的小朋友躲在屏風后面"汪汪汪!""小朋友,你們聽,誰來了?""我們一起把小動物請出來吧!"小狗是怎么叫的?你們聽老師是怎么學小狗叫的.,老師按旋律模仿小狗羊叫。再聽聽誰來了、次學小貓、小雞、小鴨叫的聲音。
3."老師和小動物們一起準備了一個節目,名字叫做我愛我的小動物,現在表演給你們看好嗎?"你們想不想跟小動物一起表演啊?那我們一起來表演吧!
歌曲重復2——3遍4、"小朋友,你們知道還有什么小動物會叫嗎?它是怎么叫的!""我們再回家跟爸爸媽媽找一找還有哪些會叫的小動物!"接下來我們請小動物下來和小朋友一起表演節目好嗎5、小動物該回家了,我們一起謝謝小動物來給我們表演節目,再見!
教學反思:
《蘋果歌》是小班的一個音樂活動,歌詞形象生動,旋律簡單上口,表演性很強。讓幼兒學得生動有趣,并獲得更多的發展。我參照課程教案結合我們班幼兒年齡特點,對一些活動環節和細節進行了修改,活動開展的很順利,在此我做了一個簡單的梳理。
活動導入,隨著音樂伴奏進入活動室,激起了孩子們的學習欲望和新鮮感,在音樂的伴隨下,孩子們很快進入了狀態。借助圖片、動作的幫助孩子們很快理解熟悉了歌曲內容。從活動的實施中,我觀察到孩子們不但學說了歌詞,而且在描述蘋果多少中,理解了1和許多,各領域內容整合得比較自然。在熟悉歌詞的基礎上學唱歌曲,對小班的孩子來說簡單、易懂、易唱,在配上相應的動作幼兒很快就唱會了歌曲。在鼓勵幼兒進行創編歌曲時,創編歌曲的目的是為了增加演唱的趣味性,豐富幼兒關于水果的知識,初步積累改編歌詞演唱的經驗。第一次我是引導的,第二次,幼兒想水果,我就在黑板上畫水果,提問:這種水果是長在哪里的?什么顏色的?我們連起來唱一唱,出乎我意料的是孩子們的表現很不錯,都能完整的唱下來,尤其是唱到紫葡萄,孩子們還說“一串一串摘下來”,真的很不錯,創編很成功。
小班《蘋果》優秀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愿意跟隨音樂歌唱。
2.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特點。
3.用不同的速度演唱,體驗歌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已認識蘋果,知道蘋果的'特征。
2.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理解歌詞內容。
1.練聲活動,體驗快慢。
寶寶好久不見了還認識我嗎?
小結:我用慢慢的速度和寶寶打招呼,寶寶也用慢慢的速度和我打招呼,我用快快的速度和寶寶打招呼,寶寶也用快快的速度和我打招呼。
2.觀看圖片,學習歌詞
今天葛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水果寶寶,看看它是誰?(蘋果)
因為它的顏色是紅色的所以它叫紅蘋果。我們和紅蘋果打個招呼。(快慢兩種打招呼)
(1)理解內容。
紅蘋果還有許多好朋友呢,瞧他們來啊!樹上的蘋果多不多?(學習歌詞:樹上許多紅蘋果)
你們喜歡吃蘋果嗎?我也喜歡吃呢!(我們一起吃蘋果)
多吃蘋果營養好,身體健康多快樂!
再吃一個蘋果。(兩個動作連起來!)
(2)提煉歌詞。
讓我們看著圖片一起把好聽的兒歌完整的說一遍。
二、傳遞蘋果,熟悉歌曲旋律。
1.完整傾聽歌曲
我要出來!!!這里還藏著一位寶寶,它會是誰呢?讓我們拍拍小手把把寶寶請出來。(播放鋼琴2音樂)
2.交代傳遞要求
蘋果寶寶想和每位寶寶握握手,你們的小手準備好了嗎?
3.跟隨音樂傳遞
播放鋼琴2音樂,傳遞蘋果
三、肢體表演,完整演唱歌曲。
1.教師范唱。
和蘋果寶寶玩得真開心,我都想唱歌了呢!
2.幼兒跟唱
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無伴奏)
3.完整演唱
鋼琴也想和我們一起唱歌呢,大家準備好了沒有。(兩遍一遍錄音2,一遍錄音1)
蘋果樹長的高高的,要站起來才能採到蘋果呢,讓我們站著來採蘋果吧!
小班《蘋果》優秀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玩泥”是孩子的天性,是最自然不過的事,而陶藝又是一種具有深厚內涵又易于掌握、便于普及的藝術形式。這樣子的活動能啟發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和想象力,培養孩子一種終身受用的高尚志趣,讓孩子們開始懂得美,開始喜歡藝術。在幼兒期進行陶藝教育不但有教育意義,更是孩子們快樂的載體,所以陶泥是孩子游戲中的寶貝。在這個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學習用搓、捏等方法制作蘋果,讓幼兒體驗陶藝活動帶來的樂趣,愿意積極參與到做蘋果的活動中來,以此拓展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搓、捏等方法制作蘋果。
2、提高幼兒的觀察力、手眼協調能力,并學會關心、幫助他人。
3、體驗陶藝活動帶來的樂趣,愿意積極參與到做蘋果的活動中來。
重難點分析
活動重點:學習用搓、捏的方法制作蘋果。
活動難點:學習用搓、捏的方法制作蘋果,提高幼兒的觀察力以及手眼協調能力。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每人一塊陶泥、陶藝板、一盆水
經驗準備:課前讓幼兒觀察圓形
活動過程
一、出示范作,引導幼兒觀察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像什么呀?你知道它是怎么來的嗎?是用什么做成的嗎?
二、教師邊念兒歌,邊做示范
1、做蘋果的概念鋪墊
師:今天我們也來做個蘋果,好嗎?請小朋友先看看老師是怎么做的。
師:做蘋果首先得做個什么呀?(圓)然后上面還有什么呀?(蒂頭)
2、教師示范
小泥條搓呀搓,搓成小木棍,彎彎腰,拉拉手,拉拉手,不松手,接在一起變成一個圓。繼續搓呀搓,搓一個小蒂頭。
3、教師講解注意事項
師:小朋友們,我們在搓、捏的時候如果感到自己手上的泥干了,這時候
要加點水。做蘋果的時候注意不要把泥弄到自己的身上,保持衛生的整潔。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先把陶泥捏一捏,團一團,團成圓形。
2、把團好的圓上加一個小蒂頭。
四、評講作品
展示幼兒完成的蘋果,說說在這些蘋果里,你最喜歡哪個,為什么?
課后反思
今天的陶藝活動是做“蘋果”。我先讓幼兒看我的范作“蘋果”,之后讓幼兒討論這是什么?這個“蘋果”是用什么材料做出來的?然后我講解了一些陶藝的活動的注意事項之后幼兒便自己動手操作了。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陶藝興趣都是比較積極的,但是由于我自身的陶藝素養也不夠高,導致可能在教授幼兒的時候,知識傳達錯誤,幼兒沒有很好的掌握有關的陶藝的知識,但是在活動的最后環節,我還是采用了肯定式的評價方法,對幼兒的作品加以肯定。
小班《蘋果》優秀教案 篇11
1、知道手指點畫的基本方法。
2、學習用手指點畫蘋果,使用不同的方法繪畫出大小不一,疏密不同的蘋果。
3、讓幼兒對不同的美術表現形式產生興趣,體驗點畫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蘋果輪廓圖。
2、黃、綠顏料、紅顏料每桌一盤、抹布、圍裙、棉棒、蘋果。
重點:學習用手指點畫出大小、疏密不同的蘋果
難點:食指輕輕蘸上顏料點在紙上,不要左右移動,輕輕抬起手。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境,激發興趣。
1、歌表演:摘蘋果。
師:"老師在來上班的路上,發現了一片果園,果園里的蘋果樹上結滿了蘋果,小朋友們我們一起到果園里去摘蘋果吧!看,老師摘的蘋果是什么形狀的?什么顏色呢?"(出示蘋果,讓孩子觀察其形狀、顏色和大小)隨即打開"蘋果"音樂引導寶寶站起來一起邊唱邊做動作。(兩遍)
2、師:"今天,蘋果園里可熱鬧了,除了小朋友們,小熊也來果園里摘蘋果了,可是他發現果園里的蘋果都被你們摘光了,小熊傷心的都要哭了,怎么辦呢?"(鼓勵幼兒幫想辦法)老師想了一個辦法把蘋果變出來,好嗎?"
二、觀察點畫過程,學習用手指點畫蘋果。
1、師:"老師要請兩個朋友來幫忙變蘋果,一個是它。"隨即伸出食指,問幼兒:"它是誰呀?"(食指),"還有一個是紅顏料。"出示顏料盤。"這個顏料盤里面的顏料是什么顏色的?"(紅色)。
小結:"我請的食指跟紅顏料來幫我變蘋果。"邊說邊用實物示意。
示范講解:"現在我開始變蘋果啦,看好了我是怎么變蘋果的。"食指食指翹一翹,顏料盤里親一親,蘋果樹上變一變|,變、變、……"
師:"噢,原來老師變蘋果還要念好聽的兒歌呀!寶貝也來學一學好聽的兒歌吧!"引導幼兒伸出食指念二遍。
你們看這里老師變的蘋果一個是大的一個是有點小的,你們知道怎么變大蘋果、怎么變小蘋果嗎?(老師再做一遍看了以后請幼兒說說--食指豎起來的時候是小的,食指躺下來點的時候是大的)
小結:蘋果變的時候要分開一點,不重疊。
師:"果園里還有很多蘋果樹,上面的蘋果都沒有了,小朋友們你們愿不愿意給小熊變蘋果呀?"
三、幼兒作畫,學習用手指電話出大小不一的蘋果。 在變之前老師也變了好幾顆蘋果樹,你們來看看這里有紅蘋果、黃蘋果、青蘋果。小朋友你們喜歡什么顏色就去找喜歡的顏色來變蘋果。
小結:蘋果要變在蘋果樹上。用食指輕輕蘸顏料,用力變變變。
手指在畫紙上點一下就馬上拿開,不要左右移動。點畫完要及時用抹布擦干凈手,不弄臟衣服。注意保持畫面干凈。
四、發揮想象,幼兒大膽添畫作品。
師:"小朋友們,你們為蘋果樹變出了各種色彩的蘋果,果園里不光有蘋果樹,還有綠綠的草地和芬芳的花朵,請你們為秋天的果園增添豐富的色彩吧。
五、作品欣賞,大膽介紹自己的作品。
小班《蘋果》優秀教案 篇12
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一個蘋果》,它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篇課文講述了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一個動人故事——防炮洞里的志愿軍戰士在非常干渴的情況下分吃一個蘋果,最后還剩下了一大半,生動地體現了戰友之間深厚的關懷與友愛之情。根據教材內容與單元主題,我認為本課的教學應該在落實讀書、識字等常規目標的同時,著重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當時的內心世界,讓學生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心理及當時的背景深入理解、感受志愿軍戰士相互關懷的深厚感情,進而使他們懂得“團結才有力量”這一深刻道理。
說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民軍隊戰友間深厚的情誼,以及志愿軍戰士關心他人比關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
3、學習生字新詞,積累好詞佳句。
說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民軍隊戰友間深厚的情誼,以及志愿軍戰士關心他人比關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說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激發情感。
課堂尹始,我將先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曾經有過口渴的感受嗎?能說一說你當時的感受是怎樣的嗎?學生通過回憶自己的切身經歷,將會很自然地進入“干渴”的體驗,那種“嗓子冒煙”的感覺就必然成為理解課文思想情感的重要基礎。然后我將采用“激將法”,這樣對學生說:“你只是幾個小時最多不過半天沒喝到水,那算不上什么干渴,連續幾天幾夜喝不到一滴水,而且還要打仗,那才叫真正的干渴呢!。想一想,那會是什么樣的滋味?”學生對此可能感到難以置信,緊接著我將給他們播放一個電影《上甘嶺》的片斷,然后我就直截了當地告訴他們,這就是當年志愿軍生活的真實寫照,由于敵機的封鎖,防炮洞里的戰士們已經連續幾天幾夜沒喝到一滴水了。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個蘋果》這篇課文正是發生在這個時期的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學生有了這樣的間接性體驗,對干渴的滋味感受得就會更加深刻,對課文的理解也就會變得水到渠成。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小學高年級階段閱讀敘事性文章要能夠“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了解事情的梗概。”逐步具備“略讀”的能力。依據課標的這一要求,我將趁熱打鐵,在學生有了“干渴”的具體感受之后,讓他們帶著下邊的問題快速閱讀課文:圍繞“一個蘋果”講了件什么事情?這一問題看似簡單,但真正回答起來并非容易,學生需要通過扎實的閱讀,才能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通過這一問題的思考回答,不僅有助于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同時也將為精讀階段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礎。隨著學生的概括回答,我將通過相機引導,揭示出事情的基本脈絡:火線運輸員把路上撿到的一個蘋果送給連長,這時防炮洞里的戰士們已經幾天沒喝過一滴水了。這一個蘋果先后在8個人手中轉了兩圈,第一圈原樣回到了連長的手里,第二圈還剩下大半個。教師隨機板書。
第一圈——原樣回到手中第二圈——還剩下大半個
整體感知階段將隨著完成識字任務。高年級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識字能力,因此在這一環節上不必花費過多的工夫。本課的生字只有3個,其中有兩個字容易寫錯,一個是“卸”字,要提醒學生注意左邊的豎是一筆到底,不要斷開。另一個是“熏”字,要提醒學生不要跟“重”字混了。
3、仔細品讀,體會情感。
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要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一個蘋果》一文具有強烈的思想性,是一篇滲透價值觀教育的好教材。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細節部分進行仔細品讀,從中體會志愿軍戰士那種相互關懷、團結友愛的思想情感,不僅會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審美能力,而且可以激勵學生樹立為他人著想、為集體著想的價值觀,從而使語言文字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實現和諧統一。為此,我將以兩個問題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細節進行品味:第一個問題是“一個蘋果在8個人手中轉了整整兩圈還剩下大半個,難道是他們不渴?”借助這一問題把學生閱讀的目光引到有關“干渴”的細節上來。課文中這樣的細節可以說是比比皆是,如寫連長干渴的語句:“說實在的,自從二十四日我連出擊開始,已經幾天沒喝過一品水了,只有前天晚上,營長給了我一塊兩寸長的蘿卜,我的喉嚨早就干得煙熏火燎似的。”再如寫步話員小李干渴的語句:“小李正用沙啞的聲音向上級報告戰斗情況,這些天一直沒休息,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幾道口子”,再像寫通訊員小藍干渴的語句:“他的臉黑黃黑黃的,嘴唇干得發紫。”等等,對于這些細節描寫,一方面要啟發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體會出戰士們的干渴,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運用恰當的語氣讀出“干渴”,實現“讀悟合一”。第二個問題是“既然戰士們那樣地干渴,為什么他們不肯吃掉這個蘋果?他們心里當時是怎么想的?”這個問題是對第一個問題的進一步深化,教學中我將引導學生通過人物當時的內心情感,去感受志愿軍戰士相互關懷、團結友愛的偉大胸懷。
4、總結深化,點燃激情。
本篇課文在體材上具有以小見大的特點,小小的一個蘋果折射出志愿軍戰士團結友愛精神的偉大光芒,反映出人民軍隊無往不勝的根本原因。在對課文的細節進行仔細品讀之后,我將抓住課文的最后一段,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防炮洞里的戰士為什么都哭了?此時此刻,你的感覺又是如何?通過思考回答,喚起學生對志愿軍戰士友愛之情的強烈共鳴,此時,他們內心的情感將會從理解發展到敬佩,再由敬佩升華為感動,他們會不知不覺地變成防炮洞里的一名戰士,這種角色轉化將把他們的內心感情,從而使情感目標的落實達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隨著學生的回答隨機板書“團結就是力量”。
5、升華情感。
本課的教學設計以一個蘋果的轉移為“明線”,以戰友間的情感加深為暗線,緊緊抓住文中的細節部分進行品讀,著力引導學生走進志愿軍戰士的內心世界。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將會時時感受團結友愛的巨大力量,進而使情感價值目標的落實同語言文字的學習達到高度和諧,正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小班《蘋果》優秀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會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那高高的蘋果樹下"。
2.在理解歌曲的基礎上嘗試自編表演動作,體驗活動樂趣。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在那高高的蘋果樹下"
1.聽旋律回憶歌曲名稱。
2.有表情的演唱二--三遍。
二、自編表演動作
1.討論蘋果長大的動作,學習動作。(播放蘋果樹ppt)
"蘋果樹是慢慢地長大的,我們可以用哪些動作來表現蘋果樹長大的樣子呢?"(用動作表現小小的蘋果樹種子,用伸展動作變現長得高高的蘋果樹)(一起學一學)
2.如果你是樹下的一對小朋友是什么心情?(開心、高興、幸福、舒服)
3.又唱歌,又做游戲,我們再來跳個舞吧,你會做些什么動作呢?(啟發幼兒想象、表達、教師提煉動作。)
4.個別幼兒上來表演,集體練習。
(1)拉拉手,轉一圈。
(2)拍拍手,拍拍肩
(3)一上一下,真開心
(4)跨一步,拍一拍。
5.完整跳三遍。
三、游戲"蘋果樹下找朋友"
1.師:"一共跳三遍,前面兩句的動作統一。后面兩句就是我們編的動作,
2.引導幼兒會聽中間句。及時換朋友。
3.游戲二、三次。
小班《蘋果》優秀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放聲唱與默唱交替的方法唱歌。
2、用各種水果替換原歌詞,并根據歌詞自編表演動作。
3、注意傾聽他人的歌聲和伴奏,努力與集體相一致。
活動準備:
蘋果樹一棵。
已認識蘋果,知道其特征。
活動過程:
1、在歌曲《秋天》音樂的伴奏下,做小樹葉飛舞進教室。
2、學唱新歌。
出示蘋果圖片,讓幼兒在歌曲音樂的伴奏下做摘蘋果的動作。
在音樂伴奏下,老師邊朗誦歌詞,邊做摘蘋果的動作。
老師帶領幼兒隨音樂有節奏念歌詞,并邊做摘蘋果的動作。
老師帶領幼兒隨音樂學唱歌曲,練習過程中要求幼兒注意傾聽前奏,并努力與大家的歌聲一致。
3、放聲唱與默唱交替。
邊唱歌曲邊拍手。
不唱歌曲,在樂曲的伴奏下拍手。
唱一句,默唱一句,默唱時用拍手表示。
4、創編新歌詞。
引導幼兒遷移生活經驗,說說見過的其他水果,以及它的顏色、形狀和其他有關特征。
老師幫助幼兒把新的水果及特征替換原歌詞并唱出來。
5、即興歌表演。
鼓勵幼兒邊唱歌邊做表演動作,并讓做得好的幼兒單獨表演,還可以組織幼兒自由結伴,和好朋友一起邊唱邊表演,表達快樂的心情。
蘋果樹上許多紅蘋果,一個一個摘下來。我們喜歡吃蘋果,身體健康多快樂。
小班《蘋果》優秀教案 篇15
音樂活動《蘋果歌》是一首瑯瑯上口的歌曲,歌曲旋律簡單,歌詞內容又易記。蘋果是孩子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水果,對于蘋果也比較了解,孩子們也都喜歡吃。本周我們的主題是好吃的水果,所以孩子們對水果有濃厚的興趣。
首先,在導入的環節,我出示了蘋果,孩子們的興趣就被調動了起來。所以學習歌曲的過程很順利,孩子們很快就記住了歌詞,對于歌曲的旋律孩子們也很快的掌握了。在根據歌詞內容創編動作的環節孩子們都非常的投入,在活動中我并沒有準備很多教具,但是這也讓我看到了孩子們的想象力是多么的豐富。
樹上許多紅蘋果,我問孩子們:孩子們,蘋果樹在哪啊?如歌詞:一個一個摘下來。我讓孩子們想象怎樣摘蘋果,孩子們的想象力真的給了我很大的驚喜,孩子們伸手在樹上摘蘋果,摘后有的放在口袋里;有的用手彎成一個環作籃子,把蘋果放在籃子中;還有的孩子在摘的時候跳起來,一邊說這個蘋果太高了,摘不到…對幼兒的回答我都給予一一肯定。
仿編環節:除了紅蘋果,你還吃過什么水果?是什么顏色的?孩子們說出了一大堆的水果,如:黃香蕉、黃菠蘿、黃橘子、紅桃子、紅石榴等等,這些水果都長在樹上,手的方向朝上同紅蘋果;可是有的水果長在地上,有的幼兒馬上就想到將手的方向朝下,其他動作不變。
整個活動看到孩子們的積極投入,活動氛圍好。只有教師和幼兒真正融入到教學中,教師善于觀察,善于發現孩子的想象力,善于引導孩子的興趣,會發現很多樂趣,并不只是讓孩子學會唱這首歌,而是要真正的要讓孩子體會到音樂的樂趣。
以上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歌曲《蘋果》教案反思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蘋果》優秀教案 篇16
活動目標
通過了解,掌握故事內容,學會有條理地講述故事,發展幼兒思維的流暢性及述事的條理性。
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故事,讓幼兒明白偉偉的臉為什么變紅了,能根據故事的情節變化,想象出新的情節和對話。
活動準備
蘋果紅了的配樂故事磁帶和錄音機。
故事掛圖一幅。
表情頭飾及蘋果樹圖畫若干。
活動過程蘋果紅了(語言)。
教學過程
1、提問引入
小朋友喜歡吃蘋果嗎?喜歡吃什么顏色的蘋果?偉偉家院子里有棵蘋果樹,他很想吃樹上的蘋果,可是蘋果還沒有熟。你們想知道偉偉想了什么辦法嘛?下面老師給小朋友講這個故事。
2、感知欣賞
教師出示故事掛圖,完整地講述故事后提問:故事里有誰出現?講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給這個故事起個名字嘛?
帶著問題聽配樂故事錄音。偉偉的臉為什么變紅了?你最喜歡故事中的哪個詞語?
3、講述故事
幼兒集體跟錄音機講故事。
分組講述故事。
請幼兒戴上頭飾表演故事。
4、續編故事
請幼兒根據故事的情節變化,想象出新的情節和對話。提示:偉偉的臉蛋也變成了紅蘋果后,他會怎么做?
5、分析討論法
你喜歡這個故事嗎?為什么?
各領域滲透:藝術:欣賞音樂(甜蜜的蘋果);繪畫(蘋果豐收啦)。
生活中滲透:鼓勵幼兒多吃水果,特別是蘋果。因為蘋果的營養價值很高,對身體有益處。
環境中滲透:與幼兒一起布置秋季主題環境,在活動室內做一棵蘋果樹。
家庭中滲透:有條件的家庭可帶幼兒到果園去感受豐收的喜悅。
教學反思
讓孩子們自己發現問題、自己學有收獲,而且學得更快樂。
小班《蘋果》優秀教案 篇17
活動目標
1、根據要求進行美工創作。
2、通過美工活動的進行學習運用手部小肌肉進行“撕、貼”活動。
3、通過活動的進行讓幼兒體會美術創作的積極情緒。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16開鉛畫紙(畫有蘋果)。
2、紅色、綠色美工紙若干。
3、固體膠管。
4、桌椅。
活動過程
一、導入過程
1、呈現畫有大蘋果的鉛畫紙,問①小朋友看到了什么.②小朋友想一想蘋果是什么顏色的
2、簡述及活動目的,并傾向朋友想一想自己想把蘋果貼成什么顏色的(強調要年貼在蘋果圖形內部)
3、進行示范活動告訴幼兒如何用手指撕紙、如何用膠水粘貼.
二、操作過程
1、幼兒進行創作活動.
2、老師巡回指導.
三、展示、交流、分享
1、夸獎孩子們貼的蘋果非常的漂亮.
2、請愿意介紹自己蘋果的小朋友來講講.
3、把自己的名字寫上(可以老師代 寫,也可以鼓勵小朋友自己創作非凡符號表現自己的名字)
四、延伸活動
假如時間答應或者孩子們愛好還是很高的話,可以鼓勵孩子們給自己的小蘋果畫上葉子等其他的添畫.
五、評價
1、在圖畫之內進行粘貼
2、撕紙粘貼得快面小
3、畫面爆滿,最好不露空白.
4、顏色(會用兩種顏色的)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知識經驗不夠豐富,但對周圍事物充滿濃厚的興趣。紙是幼兒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經常接觸的,幼兒喜歡撕一撕,剪一剪,畫一畫。本次活動教師活動的設計,探索創新活動的引導就從幼兒最貼近的自身開始。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始終遵循幼兒年齡特征及美術教育活動中創新教育的要求來考慮,給每一個幼兒提供創作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施展自己的創造潛力。因此在活動前,教師注重幼兒內在圖式的積累,讓幼兒對蘋果有了充分的感知,使幼兒將視覺和大腦理性思維對感知經驗的加工,伴隨經驗在記憶中儲存。活動中幼兒通過手的技能運作,創造性的表現不同大蘋果,反映了幼兒獨特的創造力。雖然幼兒最后的作品可能在成人看來既可笑又非常可愛,但幼兒的思維得到擴散和拓展。教師栽種蘋果活動充分給幼兒交流、表現的機會,使幼兒體驗了成功的快樂。整個活動對幼兒來說是件既神秘又充滿情趣的樂事,全體幼兒始終情趣盎然。空中飛舞的小紙片固然有趣,而讓小紙片落在紙上對幼兒來說是另一次稀有的嘗試。對于幼兒來講,有了充分的經驗才能更好地表達,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是一種滿足兒童感受美的需要的情感教育活動,幼兒用作品自由地、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