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吃點心活動教案(精選4篇)
幼兒園吃點心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根據顏色特征,記憶不同的蘋果組合,鍛煉記憶力。
通過操作,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小班孩子注意力不夠集中,幼兒要在聽清教師指令下才能操作,是最大的難點。其次,讓幼兒在教師指令下記憶水果卡片,達到發展記憶力的重點。
活動準備
CD、豬媽媽頭飾、豬寶寶卡片、紅黃綠蘋果、
活動過程
一.豬寶寶的水果。
教師戴著頭飾扮演豬媽媽,出示紅黃綠蘋果大卡片,引導幼兒反復辨認蘋果的顏色。
指示語:豬媽媽給豬寶寶賣了許多蘋果,請小朋友看一看這些蘋果分別是什么顏色。
二.游戲“送水果”
1、教師以豬寶寶餓了,要吃水果了,請幼兒拿出豬寶寶卡片放在桌面上。
2、教師出示1張紅顏色的蘋果大卡片,放在豬寶寶的旁邊,表示送給豬寶寶的水果。請幼兒觀察10秒后,遮擋蘋果大卡片。
3、請幼兒憑借記憶在自己的材料中找出相應顏色和數量的蘋果小卡片,放在這只豬寶寶的旁邊。
4.出示蘋果大卡片,供幼兒驗證。
5、教師出示兩張黃色的蘋果,放在豬寶寶的旁邊,表示送給豬寶寶的水果。請幼兒觀察10秒后,遮擋蘋果大卡片。
請幼兒憑借記憶在自己的材料中找出相應顏色和數量的蘋果小卡片,放在這只豬寶寶的旁邊。
出示蘋果大卡片,供幼兒驗證
6、教師出示一張紅色蘋果和綠色蘋果。放在豬寶寶的旁邊,表示送給豬寶寶的水果。請幼兒觀察10秒后,遮擋蘋果大卡片。
請幼兒憑借記憶在自己的材料中找出相應顏色和數量的蘋果小卡片,放在這只豬寶寶的旁邊。
三、結束活動
1、教師以豬寶寶們吃了甜甜的蘋果要和小朋友們和它們一起到外邊去做游戲的情景,請小朋友們把豬寶寶和食物小卡片放回籃子里,然后聽著豬八戒的音樂,拍著手邊走出教室。
通過豐富的材料和情景設置,幼兒在本次活動中很有興趣,能積極的與老師互動,完成操作卡片較好。孩子的動手能力、語言能力、記憶力都得到鍛煉和提高。在今后的教學中或課余時間,會多運用類似課程或簡單的卡片來鞏固孩子們的學習。同時也會像家長宣傳,配合幼兒園做好工作,多陪孩子玩耍記憶類的游戲,相信孩子們會有很大提高。
但是由于本班孩子較小,課程時間不宜過長,記憶的類種不宜過于復雜,由簡單到復雜,循循漸進是最好的辦法。而且本班孩子5個一桌,造成桌面擁擠,影響了部分孩子的操作。在今后的教學中,會多注意。
幼兒園吃點心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耐心傾聽別人的講述,能聽懂和理解故事內容。
2、愿意使用普通話講述故事,并表述自己對故事的理解。
3、學習故事中人物的優秀品質——“分享”,增強幼兒的分享意識。
4、體驗分享的樂趣,懂得生活中要學會與人分享,掌握與人分享的方法,逐漸養成與人分享的行為與習慣。
作品內容:
吃點心
魏佳把點心弄丟了。休息時,小朋友都去吃早點,只有魏佳站在一邊。
郭良問他:“你怎么不吃呢?”
“我把點心丟了!
“真糟糕!”郭良一邊吃一大塊面包,一邊說,“到吃午飯還有很長時間呢。”
陶陶問:“你把點心丟在哪兒了?”
“我不知道!蔽杭研÷曊f,把臉轉了過去。
陶陶說:“你大概放在口袋里不小心丟的。往后放在書包里。”
可是涵涵什么也沒說,他走到魏佳跟前,把一塊抹了奶油的面包掰成兩半,拉著魏佳的手說:“你拿著吃吧!
活動準備:
1、不同味道和形狀的點心、餅干、糖果等每人兩個。
2、故事內容的幻燈片或是圖片、圖書,根據幼兒園可提供的資源進行準備,爭取讓所有的小朋友都能看清楚。
3、建議準備:
。1)輕松緩和的背景音樂,要適合本故事的講述情景。
(2)《找朋友》音樂。
(3)輕松歡快的背景音樂,調動活動的氛圍。
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學習故事內容)
教師可采用的方法(可任選其一):
1.1作品講述,步步導入。按故事的原有順序進行講解,講解過程中教師要步步導入,并不斷提出問題,發起教師與小朋友之間的互動,引導他們發散思維,不斷思考問題,并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如教師可一句一句講,并適時提問。(提問有助于幼兒思考和理解作品內容。)
魏佳把點心弄丟了。休息時,小朋友都去吃早點,只有魏佳站在一邊。
教師:“小朋友猜一猜發生什么事了?”(教師補充或提示幼兒的表述)
郭良問他:“你怎么不吃呢?”/“我把點心丟了。
教師:“這個時候,如果你是郭良,你會怎么做?”“這樣做,魏佳的感受是怎么樣的?”
……
教師問:“接下來,你認為陶陶會怎么做?”“這樣做,魏佳的感受是怎么樣的?”
……
教師問:“涵涵為什么會這么做?”“他和郭良、陶陶的做法有什么不同?”“這樣做,魏佳的感受又會是什么樣的?”
幫助幼兒體會故事的主旨,初步感知“分享”行為,在幼兒已有的經驗上增強其對分享的認識和理解。
1.2 情境投射法,描述或創設故事情境,請小朋友回答:“當自己遇到這種情況時,他會怎么做?”將故事中的人物換做小朋友耳熟能詳的小動物,對故事內容稍作修整,提出問題,請小朋友展開討論,并解決問題。舉例略。
1.3復習上節所學故事的內容和意義,為本次活動作鋪墊。
……
這里主要采用第一種方法,方便快捷,利于幼兒理解和掌握故事內容,為下一階段的工作做好準備。
2、講述部分(學習復述故事內容)
本環節具體步驟:
2.1由教師先進行講述,幼兒仔細傾聽,并記憶故事內容。
2.2教師使用挖詞填充的方法,引導幼兒補充故事內容。
2.3教師做旁白,幼兒扮演角色,進行對話和表演。
2.4分組表演故事,鼓勵幼兒嘗試不同角色,并體會不同角色的心理過程以及分享時的快樂。
2.5分別講述自己在扮演角色過程中的感受,并對所扮演的角色或故事內容做出自己的評價。
2.6教師再次帶領幼兒復習故事內容,鼓勵幼兒自己復述故事。
3、分享學習部分(實際感知分享和體驗分享)
3.1找朋友
本環節是個游戲,播放找朋友的音樂。
給幼兒發放點心。
幼兒可拿著點心邊唱歌曲,邊找好朋友,找到最想與他分享點心的好朋友后,坐下與他一同分享自己的點心。
3.2大家一起來
將小朋友進行分組,放背景音樂,發放糖果,進行本組內小朋友之間的分享活動,本組內小朋友的糖果味道或是形狀不一樣,觀察小朋友的行為,對最先進行分享的小朋友提出表揚,并鼓勵其他小朋友以這個小朋友為榜樣,學習與人分享,體驗與人分享的快樂,表達分享時的心情。
3.3我們一起來
與上類似,可采取游戲也可直接進行組與組之間的分享活動。讓幼兒體驗不同人數和群體分享的感覺,積極說出自己的感受。
3.4尋找自己可以分享的東西。
講述自己與人分享的經驗和過程,教師與幼兒一起提取與人分享的方法,如在日常生活或教學中,告訴幼兒不光食品可以分享,玩具也可以分享,心情也可以一起分享,啟發幼兒說出還可以分享的東西以及他愿意和大家分享的東西。
3.5制作分享故事集。
鼓勵幼兒回到家中向爸爸媽媽講述分享的故事,并和媽媽一同收集有關分享的故事,帶到幼兒園和小朋友一同分享,并講述故事內容。
4、結束部分
放背景音樂《找朋友》,發放餅干,幼兒可自由活動。
注:盡管是結束部分,教師的工作也不可松懈,教師要觀察幼兒結束后的表現,防止一部分幼兒在課堂上為了迎合老師的喜歡做出分享行為,教師觀察的任務就是檢驗幼兒活動中與活動后的表現是否一致,進而檢驗本次活動的成效。
活動延伸:
作為幼兒園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品行教育,不但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對幼兒實施品德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更要與家長合作,共同努力,以自身為榜樣,通過環境創設與提供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與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品質和行為習慣。
1.家園合作,舉行分享活動月,按周舉辦,主題可讓幼兒自己商定,確定每周分享的內容,并參與環境的布置,提高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和分享的愿望,鞏固分享行為,在生活中愿意與人分享,喜歡與人分享。
2.可設置分享區,每天增加十分鐘的分享活動,培養幼兒的分享行為。
3.與家長一同努力,共同監督與督促幼兒分享行為。
幼兒園吃點心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吃點心這一生活環節,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并用語言、動作表達想象結果。
2、發展幼兒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3、引導幼兒吃完自己的一份點心,提高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活動準備:
香蕉若干,一只籃子,
活動過程:
一、猜謎,產生興趣
“它的樣子長長的,彎彎的,皮黃黃的,剝皮后才能吃”(香蕉)
二、想象活動
1、把香蕉擺放成狀,啟發幼兒想象,說說“它像什么?”
2、把香蕉擺放成,狀,啟發幼兒想象,說說,做做“香蕉像什么?”
3、香蕉寶寶與小朋友做游戲。
1)教師示范
2)啟發幼兒說說“香蕉還可以當作什么”
3)幼兒每人拿一只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動作。
三、分享
1、教師與幼兒共同剝開香蕉,啟發幼兒說說“它像什么”。
2、引導幼兒邊吃邊說說“香蕉的味道如何”。
3、引導幼兒把香蕉皮放入垃圾桶。
幼兒園吃點心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水果的營養價值,養成愛吃水果的好習慣。
2、了解吃不同水果時的不同處理方式。
3、了解吃水果的注意事項。
活動準備
常見水果的圖片或者模型。
活動過程
一、了解吃不同水果時的不同處理方式。
1、經驗交流。
——(出示各種常見水果的圖片或模型)小朋友,哪些水果是要剝了皮再吃的?
——請幼兒找出剝皮吃的水果,如橘子、橙子、香蕉等。
——請幼兒在剩下的水果中找出哪些是可以直接吃的,如蘋果、雪梨。
——請幼兒找出要切開來吃的水果,如西瓜、哈密瓜等。
——教師小結:有些水果要剝了皮才能吃。有些水果可以直接吃,如蘋果、雪梨等,但是因為果皮上可能會有殘留的農藥,所以我們吃這些水果之前,要先把它反復多洗幾次,或者把皮削掉再吃。吃西瓜的時候,我們要先把瓜洗一下,然后用刀切開,切成一塊一塊吃,或者是用勺子舀著吃,吃哈密瓜也是一樣。
2、游戲:“洗、剝還是切”。
——教師出示不同水果的圖片,請幼兒根據正確的吃水果時的處理方式,做洗、剝或切的動作。
二、了解吃水果的注意事項。
——師:小朋友,吃水果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什么?例如我們吃西瓜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教師鼓勵幼兒說說吃西瓜等水果的注意事項。(要洗干凈手再吃、小心西瓜汁弄臟衣服、不可以把西瓜籽吃下去、西瓜籽不能吐地上、西瓜皮要扔進垃圾筒等等)
——(出示吃西瓜圖片)師:你們來看一下,他們誰做得對,誰做得不對?
——小結:吃西瓜這樣多汁的水果的時候,我們要小心,不要將果汁滴到衣服上。
——(出示桃子切面圖片)師:桃子很好吃,可是哪里是不可以吃的呢?
——小結:桃子的中間有核,核是不可以吃的,我們吃桃子的時候可以把核吐到垃圾桶里,吃蘋果、梨、棗子也是一樣。有些核或籽很小,如葡萄籽西瓜籽等,吃的時候要小心,可以吃到后把籽從嘴里吐出來就可以了,不過不可以隨便亂吐,也要吐在垃圾桶里。
三、了解水果的營養價值。
——師:多吃水果有益身體健康,水果當中含有很多的維生素,多吃水果還可以幫助我們預防疾病,補充身體營養,讓小朋友們健健康康地成長。
活動應變
可以邀請當醫生的家長來組織本次活動。
活動延伸
糾正吃水果的誤區,例如:
——空腹吃水果:空腹吃水果會影響正餐的質量,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對小朋友的生長發育極為不利。
——水果當飯吃:水果雖然很有營養,但是不可以當飯吃,應該以水果為輔。
——水果吃得越多越好:吃過多的水果有害身體健康,吃得過多,可能會引起腸胃不適等。
區角活動
科學區:在區域內放一些水果的食物模型、玩具刀等,讓幼兒玩切水果的游戲。
環境創設
在主題墻內張貼吃不同水果時的不同處理方式和吃水果得注意事項的圖片。
家園同步
1、請幼兒在家里幫助家長洗水果,了解洗不同水果的方法。
2、制定家庭水果健康計劃,培養幼兒愛吃水果的好習慣。
隨機教育
同一種水果會有不同的吃法,教師或者家長可以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吃一種水果,看看哪種方式是自己最喜歡的。例如:西瓜可以切塊吃、可以榨果汁喝、可以做水果沙拉等等。
相關鏈接
聽故事《豬八戒吃西瓜》,懂得不能吃獨食、不亂扔西瓜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