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精選2篇)
三年級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
2、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
3、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教學重難點:
1、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
2、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教學工具:
多媒體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學生搜集中非友誼的資料。
一、圖片導入
1、出示瀑布、少年、木雕的圖片,讓學生用所學的詞語來形容。
2、今天,就讓我們繼續走進非洲,認識這位賣木雕的少年。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齊讀課文
2、文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詞語,它出現了兩次,同學們能不能找出來?
3、學生匯報,找出“遺憾”。
4、出示第9自然段,學生齊讀,理解“遺憾”。
三、再讀課文,品讀“遺憾”
過渡:文中,誰在遺憾,為什么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用橫線畫出相應的句子,讀一讀。
1、自讀課文,品讀“遺憾”。
2、誰在遺憾?
生1:少年在遺憾
生2:夫人(“我”)在遺憾。
(一)“我的遺憾”
1、文中直接說到“我為不能把這件精美的工藝品帶回國而感到遺憾”,這句話怎么理解?默讀第3-8自然段,劃出相關的句子。
2、學生匯報:
生1:因為夫人很喜歡這件木雕,所以為不能買而感到遺憾。
(1)你從哪里看出夫人喜歡這件木雕?
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幾個坐凳上,說是坐凳,其實是一個卷鼻大象,象背上馱著一塊寸把厚的樹樁。這些坐凳構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我捧著象墩,仔細觀賞,愛不釋手。(理解愛不釋手,點名學生演示這句話)
生2:因為木雕是非洲最常見的工藝品,朋友讓我買一兩件木雕,所以我為不能將木雕帶回國而感到遺憾。
(2)夫人為什么不買下這件木雕呢?
正要掏錢購買的時候,我卻猶豫了:我即將回國,要帶的行李已經超重了,怎么能再帶上這沉甸甸的象墩子?(理解心理描寫,反問句,ABB結構詞語,指導朗讀)
(3)男女賽讀第6自然段,感受夫人的心情。
(二)少年的遺憾
1、少年又為什么遺憾呢?你讀懂了嗎?誰來說一說?
學生匯報:
(1)少年因為賣不出去木雕感到遺憾。
生1:我讀懂了少年的遺憾,少年是因為賣不出去木雕而感到遺憾。
①你從哪里讀出來?——“買一個吧!”;“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誠懇地說:“夫人,您買一個吧!”
②少年在說這些話的時候,他在想些什么呢?點名學生回答,揣摩賣木雕的少年的心理。
③指導朗讀,讀出少年誠懇的語氣。
④分組朗讀。一二大組扮演夫人,三四大組扮演少年。
(2)少年因為知道我是中國人,帶不回木雕而感到遺憾。
生2:我讀懂了少年的遺憾,少年是因為知道我是中國人后,買不了這件工藝品而感到遺憾。
①從哪里讀出來?——“您是中國人吧?”那少年望著我,猜測道。
②少年為什么要這樣問?
學生匯報:
因為中國人是他們的朋友,他希望這個買木雕的客人是他們的朋友。
③“我”是中國人,少年是非洲人,我們相隔千山萬水,從沒見過面,怎么可能是朋友?看完這組圖片,你們就會明白了。
④播放音樂,出示圖片,介紹中非兩國人民的友誼。
⑤“你是中國人吧?”少年這樣問的時候,他心里在想什么呢?
⑥出示ppt,教師解說:
也許少年想到了他村子里唯一一所學校,因為那所學校是中國出資興建的;
也許少年想到了這條坦贊鐵路,因為有了這條鐵路,少年才能來到市場賣木雕;
也許少年想到了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
⑦同桌之間互相交流,然后點名回答。
⑧是啊,正是因為想到了這一切,少年此時多么想要彌補我的遺憾啊,請同學們默讀第10—15自然段,看看少年為了彌補我的遺憾,他做了什么?
⑨小組討論:為了彌補我的遺憾,少年做了什么?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他又是怎樣想的?
討論完,小組長匯報討論結果。
生1:少年為了彌補我的遺憾,他專門在暮色中等待我。
師:暮色中,少年坐在巖石上,正等待我,此時他在想·····(生回答)。
生2:為了彌補我的遺憾,少年送給我一個一模一樣的木雕小象。
師:少年在送木雕小象給我的時候,他說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呢?
四、拓展延伸,感受“友誼”
(1)齊讀第13-15自然段,理解“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我們是朋友”兩句話的含義。
(2)小練筆。
①默讀課文,畫出描寫少年言行的句子,讀一讀。
②同桌分角色朗讀少年和“我”的對話,指名學生分角色朗讀。
③通過這些朗讀,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少年形象?說一說,寫一寫。
五、作業
1、積累四字詞。
2、夫人回國之后,想到這位賣木雕的少年,想寫一封信來贊美這位少年,請你以夫人的身份,寫一封信給少年。
三年級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留心觀察,認真體驗,激發寫作的愿望,培養寫作的興趣;
2.能初步按事情發展順序,圍繞一個中心意思,把事情的過程寫清楚,寫具體,逐步提高記事能力;
3.能初步學會描寫特定的場面。
【教學重點】
把自己快樂的心情寫下來。
【教學難點】
把自己玩得過程寫下來。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讀懂要求,明確目標
1.我們的活動可以說是豐富多彩,讓人回味無窮,你還記得都參加過哪些活動?(學生自由交流)
2.閱讀習作要求。
請以“那次玩得真高興”為話題寫一篇作文,題目自擬。
(課件出示1)那次玩得真高興(板書:那次玩得真高興)
二、回顧交流,選擇材料
1.引導學生回顧活動的情景,試著從活動中選材。
校園生活豐富多彩,課堂上有故事,下課后也有故事。有些故事與老師有關,有些故事中只有學生,有些故事發生在集體活動之中,有些故事發生在一兩個人之間。
2.小組交流。
3.代表發言。
4.教師小結,引導學生學會選材:
(課件出示2)
(1)地點:校園、家里、野外、公園……
(2)空間:教室內、操場上、動物園、游戲廳……
(3)時間:課堂上、活動課、課間、周末、假期……
(4)人物:同學、老師、家長、陌生人……
(5)事件:講故事、猜謎語、書法比賽、歌詠比賽、掰手腕、拔河比賽、踢毽子比賽、運動會、旅游、野炊……
(6)感受:開心、悲傷、喜悅、明白了……
三、緊扣要求,確定中心
1.教師導言:在習作中表現童年生活給我們的感受或是明白了某種道理,或是陶冶某種情操,或是增長某種知識,或是培養某種能力。這就是文章的中心。
2.小組交流,確定中心。(板書:確定中心)
四、欣賞范文,把握技法
1.(課件出示3)
那次玩得真高興
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哥哥還有姐姐一起去西安的公園游玩。我們走著走著,看見有人在出租單人和雙人騎的自行車。我從來沒有騎過雙人的自行車,所以我覺得很新奇,便和哥哥租了一輛雙人自行車,爸爸和姐姐各租了單人自行車,這可是我們第一次與雙人自行車零距離接觸啊!
剛上車坐好,車子就往右傾斜,還好哥哥比我高,腿長撐住了地面。雖然沒有“人仰馬翻”,但是我還是有點害怕。剛騎上車就遇到下坡,車子像飛機一樣“飛”了起來。我有點緊張,因為怕我飛出去,摔跤。我興奮不已,雙人車真是太好玩了。哥哥大叫一聲:“小心,有車來了”,旁邊的人急忙躲閃,有的用好奇的眼光看著我們,還有不理不睬的。
車子滑到坡底,慢慢的速度慢下來了,我們都使出勁來踩,速度又變快了,上坡時我們更用力了。突然,我們都精神一振,好像爆發了一樣,飛快地沖到坡上。只聽見“嗖”的一聲,我們沖上了最后最高最漂亮的一個坡。我興奮的向全世界宣告。此時,我的小臉通紅通紅的。
雙人自行車真是既好玩又有趣,我玩得真高興!
2.學生欣賞范文,說說什么地方寫得好?(小組交流,匯報發言。)
3.師生交流,教師小結,把握技法。(課件出示6)
(1)集體活動有很多,抓住其中印象最深或最喜歡的一次來寫。
(2)活動中的人物多,事情中有自己也有他人,應抓住突出的人物寫,寫出他們的語言、動作、神態、內心等特點。突出的人物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他人。
(3)如果活動的內容多,要按一定順序寫。在描寫中要懂得使用表示空間方位和時間先后順序的詞,讓你的文章更有條理。
(4)寫活動首先要敘述完整。可簡要交代活動時間、地點、人物及活動內容。其次要突出重點,把過程寫具體。
(5)寫好自己,寫出感受,如做事粗心,吸取教訓;做事要講究方法,總結經驗;不到最后不放棄,做事要善于動腦;要有小組團隊意識和競爭意識。能讓人分享活動的快樂,感悟活動的收獲。
(板書:印象最深突出的人物寫快樂感受)
五、提出要求,學生習作。
1.學生再次自由閱讀課本中的習作要求。
2.學生自由完成習作,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六、互相交流,修改習作。
1.課件出示教師巡視時發現的優秀學生習作。
(1)學生自由閱讀。
(2)自由發言,進行評議,發現亮點,提倡借鑒。
2.課件出示教師巡視時發現的存在普遍性問題的學生習作。
(1)學生自由閱讀。
(2)自由發言,進行評議,發現問題,提出建議。
(3)集體交流,進行修改。
七、自我修改,謄抄習作。
1.請同學們根據交流情況自行修改,老師將把好的習作展示在宣傳欄內。
2.小組內交流修改的文章。
3.把自己的習作認真謄抄。
八、總結。
從作文中,我感受到豐富多彩的集體生活給同學們帶來快樂,使同學們增長知識,讓同學們變得團結,也使老師看到了一個個活潑、向上、團結、勤奮的好孩子。老師為你們的健康成長感到欣慰。
【板書設計】
那次玩得真高興
確定中心印象最深
突出的人物寫快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