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活動教案范文(精選14篇)
音樂活動教案范文 篇1
設計意圖
這首歌曲是弱起小結開頭,對中班的幼兒來說有一定難度。對照理想課堂的相關因素,激發幼兒的歌唱興趣顯得尤為重要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能有節奏的`念白。
2.能有效地理解、記憶歌詞,并參與歌表演。
活動準備
青菜、蘿卜、南瓜、毛豆等圖片;節奏圖譜。
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樂
《小兔子的菜園》的伴奏音樂,師幼扮演兔媽媽和兔寶寶,聽音樂蹦蹦跳跳進入活動室。
(二)提問導入
小兔子在菜園里種了許多喜歡吃的蔬菜,你們猜猜都有些什么?(根據幼兒回答,逐一出示蔬菜的圖片,并有節奏的念白。)
(三)學唱歌曲
1.小兔子吃蔬菜,學習歌曲第一段
播放第一段音樂,請幼兒仔細傾聽歌曲內容。
教師用歌曲中的念白來回答,即按節奏念:有青菜、有蘿卜、有南瓜、還有毛豆。
出示節奏圖譜,幼兒邊拍手邊念白。
再次傾聽第一段后,引導幼兒有節奏地學小兔子吃蔬菜的樣子--"啊嗚啊嗚"。
完整學唱第一段。
2.小兔子種蔬菜,學習歌曲第二段
幼兒傾聽歌曲第二段,小兔子種了什么蔬菜?按什么順序種的?
引導幼兒大膽想像種菜的動作,如鋤地、挖坑、鏟土、壓土、澆水等。
幼兒學唱歌曲第二段,鼓勵幼兒輕輕跟唱,有節奏地念白。
3.完整演唱歌曲
(四)延伸活動
制作"小菜園"
請幼兒把小兔子喜歡吃的蔬菜畫在卡片上,在卡片上貼上牙簽,插在一個泡沫盒上,制作成"小菜園",請小兔子來品嘗。
音樂活動教案范文 篇2
【教學目標】
1、能搜集有關京劇的資料,進行介紹和交流,體驗自主學習的快樂,結合欣賞《京調》及相關京劇片斷,知道京劇的“四大行當”與“四大功夫”,了解京劇臉譜在表現人物性格中的作用,能辨識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
2、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本課的一系列欣賞、模仿和表演等富有創造性的音樂活動,體驗京劇這一傳統戲曲的藝術魅力。
3、能學會唱《龍里格龍》這首歌的一個聲部,并將歌曲的力度變化和京劇的神、韻體現在表演中。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一系列的音樂表演活動。
【教學準備】
課件、京劇臉譜、京劇的伴奏樂器;學生課前搜集的京劇資料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學生在《京調》音樂中進入音樂教室。
師:剛才這段音樂是我國哪一個劇種的音樂?
生:京劇
師:京劇是中國的國粹,迄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它到底有哪些值得我們欣賞、令我們驕傲的地方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近京劇。
二、走近京劇,感受魅力
師:課前我們分成4個大組,通過各種途徑搜集了一些有關的京劇材料。下面就請同學們把你所了解的京劇說給大家聽聽。
1、京劇的四大行當
(1)師:請第一組同學說說你們了解的是京劇哪方面的知識。
學生活動:(說)小組介紹收集的相關知識。
師:你們能不能結合課件中的圖片給大家仔細說說行當的門類?
課件播放,學生看圖回答問題。
(2)師:介紹完四大行當,哪個小組來扮演或模仿“生、旦、凈、丑”角色?
學生活動:(演)。學生扮演“生、旦、凈、丑”角色。
學生評價:
2、京劇的臉譜
(1)看臉譜、說臉譜
師:說說你還了解京劇哪方面的知識,然后請搜集臉譜資料同學評評。
學生活動1:介紹臉譜
京劇臉譜是表現人物的面貌,提示人物的類型、性格、品質、年齡等綜合特征的道具。京劇臉譜通常分凈角和丑角臉譜兩大類。臉譜又是一種富有裝飾性的圖案藝術,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它的每一種顏色表現的人物性格都是各不相同的:
學生活動2:有代表性的臉譜
藍色:表示剛強、粗獷,桀驁不馴;
紅色:作為主色,表示忠勇義烈,比較典型的如關羽;
黃臉:象征驃悍、兇殘、陰險,工于心計等性格;
白臉:象征陰險、狡詐等性格,如曹操;黑色:象征剛烈、勇猛、粗率、魯莽,如包拯、張飛。
3、京劇的伴奏樂器
(1)師:京劇伴奏樂器在京劇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哪一組繼續介紹相關的知識?
學生活動:(談)說說都有哪些樂器?
學生交流:
(2)師:你認識這些樂器嗎?想想這兩組樂器有何特點?
課件出示圖片1:京胡、京二胡、笛子、嗩吶、月琴。——文場
學生活動:(辨)
課件出示圖片:實物如:京鑼、鈸、班鼓、梆子等。——武場
學生活動:(析)與文場比較,判斷樂器的類型。
(3)師:說到樂器,就讓我想到京劇的音樂,腦海中便會出現那些對京劇百聽不厭的戲迷們……你在家里或電視中有沒有看到過京劇迷?請你學學戲迷聽京劇的樣子。
學生活動:(賞)在《京調》主題音樂中,請學生輕聲哼唱《京調》主題音樂。
三、學唱京劇,情感體驗
師:今天全班同學都展示了自己精心搜集、準備的京劇的各種資料,相信大家對京劇應該有更深的了解了。老師也準備了一首具有京韻的歌,和大家一同分享。
1、欣賞范唱,課件播放京劇《龍里格龍》。
2、交流與分析:
歌曲《龍里格龍》是利用傳統京劇音樂素材,采用現代歌曲創作手法創作的一首“京歌”。音樂風格既有京劇傳統的神韻又有時代精神。演唱它將給大家帶來一種愉快而又別具一格的京劇音樂體驗。
3、再聽《龍里格龍》
思考:歌詞和曲譜有什么特點?
4、聽琴視唱曲譜
分聲部演唱曲譜。
師:京劇的'行當中“旦角”代表女性,“生角”代表男性。咱們今天就請左邊的同學扮演“旦角”——高聲部;右邊的同學扮演“生角”——低聲部,來唱唱各自的旋律。
合唱曲譜,配上“旦角、生角”的表演動作。
4、唱歌詞
(1)念歌詞“龍里格龍(咚)”
(2)對比兩種念詞方式:不帶兒化音、帶兒化音。
(3)分旦角、生角唱詞。
(4)集體合作演唱《龍里格龍》。
5、自主設計表演
(1)啟發學生上臺分別扮演“生、旦、凈、丑”,各自設計適合各角色的動作,隨音樂《龍里格龍》依次出場表演、造型。“凈”和“丑”角可戴上臉譜表演。
(2)教師進行評價,請學生做票友,在添彩的地方鼓掌、喝彩。
(3)戴臉譜表演
師:帶上臉譜來扮演京劇角色,唱一唱。(提醒學生臉譜人物不同,表演也應該不同。)
小結:這臉譜一戴,老師仿佛置身于一個京劇的大舞臺,你們精彩的表演讓我拍手叫好。
四、總結、延伸
1、談感想
師:今天我們了解了京劇的一些知識,大家是不是有一點喜歡京劇了?有什么感想?請你說說。
2、介紹京劇的發展
師:京劇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但是它也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地發展。現在,除了古裝的傳統京劇以外,還編了許多現代京劇,像著名的《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但它們的唱腔并沒有變。因此京劇被外國人稱為東方歌劇,還有的被改編成歌曲的形式演唱,很受大家歡迎,像《唱臉譜》、《我是中國人》等,都已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傳唱。在座的同學如有興趣,可在課外多聽、多看、多學,為弘揚我國傳統的京劇藝術出一份力。
【教學后記】
在選材時考慮到小學生對戲曲藝術知之甚少,要從興趣上入手。因而首先本課所選的教學內容不宜過多、過深、過于專業化,須是其最基本的,最能為學生接受的一些常識,在欣賞的劇目方面,也只能選擇最具代表性的選段,在設計時做到選材的“詳略、繁簡適度”、類型的“搭配合理”,是本節課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其次,各種材料的搜集也須全面有代表性又具備美感。
課前,分組讓學生根據教學內容搜集各種視頻或圖片,以及京劇相關資料,讓學生通過自主的學習和探究,積極參與表現來走進京劇,了解京劇,從而有效地使學生體會到京劇是我國藝術寶庫中的瑰寶,激發學生對京劇的興趣,增強熱愛中國民族藝術的感情。
課中,盡可能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互相學習、合作交流、展示點評。如京劇的起源、京劇的行當、京劇的功夫和京劇臉譜文化等,知識的交融使學生體會到京劇是我國藝術寶庫中的瑰寶,激發學生對京劇的興趣,增強熱愛中國民族藝術的感情。
音樂活動教案范文 篇3
活動目標:
1、用“小白馬”的形象吸引幼兒積極投入音樂活動,并通過活動讓幼兒感受“小白馬”的音樂形象。
2、感受“小白馬”跑的節奏(||),激發幼兒嘗試騎馬的愿望。
活動準備:
創設大草原的環境(蒙古包、大副背景圖);自制“小白馬”一匹:皺紋紙、小鈴、雙響筒、響板:磁帶、錄音機、塑料棍、紗巾若干。
活動過程:
一、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引出音樂活動
“你們看,這是誰呀?”(教師邊講邊出示小白馬)
二、整體感受“小白馬”
1、放音樂“小白馬”,教師同一名幼兒示范表演“小白馬”(兩遍)。
2、你們喜歡小白馬嗎?那么,你們注意小白馬是怎么跑的?(幼兒早座位前講講動動)噢,是這樣批跑啊。(教師邊講邊做動作)
3、我們一起來跟著音樂跑跑,怎么樣?(集體音樂做兩遍)
4、哎,你們說小白馬跑的聲音是怎么樣的,我們的小樂器中誰的聲音像?(呢雙響筒、響板):(請幼兒出示樂器)我們用這些樂器來跟著音樂節胄奏幫“小白馬”配配音。(集體為小白馬跑的節奏音樂配音)
5、唔,我們敲打出來的聲音真好聽,來,先來休息一下,聽聽這首歌是怎么唱的。(集體聽歌曲兩遍:教師用表情、動作啟發幼兒)
6、能告訴大家聽到些什么嗎?(幼兒講,教師整理幼兒的語句)
7、這首歌曲到底是不是唱了這些?(幼兒聽,教師清唱歌曲一遍,聽完,幼兒回答,教師將幼兒講的唱出來)
8、剛才,已經幼兒好幾位小朋友輕輕地跟唱了,來,我們一起來唱唱。(教師示意幼兒到琴旁。共三遍:第一遍慢速跟琴唱:第二遍分句唱,教師糾正難點、重點;第三遍用中速完整唱歌曲)
9、錄音磁帶里長的速度比較快,你們能跟上嗎?(集體跟錄音歌曲唱兩遍;間奏時教師指點背景圖)
10、唱得真好聽,這下我們在蒙古大草原上邊唱邊跳了。(集體跟錄音邊唱邊跳兩遍)
11、你們可真行呀!看,這兒有這么些材料。(邊講邊出示:皺紋紙、小鈴、塑料棍、紗巾)我們把自己打扮起來怎么樣?看一看這些材料可以怎么用;想一想,你需要什么就拿什么。(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打扮自己;教師問問幼兒怎么用這些材料)
12、噢,我們個個都打扮得很漂亮,現在我們跳起來更歡快了。(教師與幼兒一起跟音樂邊唱邊跳兩遍)
13、小白馬跑的真神氣,小白馬跑時發出的聲音也很好聽。我們想為“小白馬”伴奏的就準備好樂器邊唱邊伴奏;想騎馬的就邊唱邊跳,好嗎?(幼兒分別選擇,前兩遍音樂在教室里跳,第三遍邊跳邊出教室)
音樂活動教案范文 篇4
活動目標:
1、傾聽歌曲,了解歌詞大意,初步跟唱歌曲。
2、能用跳躍的聲音模仿杜鵑的叫聲。
3、在歌曲意境感染下,體驗喜愛杜鵑鳥(布谷鳥)的美好情感。
4、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繪有簡單風景的圖片一幅。
2、可活動的小朋友、杜鵑鳥圖片。
活動過程:
1、在音樂伴奏下,教師邊演示圖片,邊講述:“春天來了,我走在草地上,突然聽到了‘咕咕’的叫聲,這是誰在叫呢?”
2、學唱歌曲《頑皮的杜鵑》。
(1)教師繼續操作教具并講述歌詞內容,進一步感受歌曲旋律。
(2)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
小朋友走在什么地方,聽見杜鵑在唱歌?最后杜鵑怎么了?
(1)教師:“你們也跟我來找找小杜鵑吧。”幼兒隨音樂學念第一段歌詞。
(2)幼兒輕輕地學唱第一段歌曲。
(3)在動作暗示下,教師提醒幼兒能唱準歌曲中的弱起節奏(雙手放在胸前)。
(4)教師邊演示教具,邊講述第二段歌詞內容。
(5)幼兒輕輕學唱第二段歌詞。
(6)教師提醒幼兒唱準跳音“咕咕”。
3、幼兒完整地表演唱歌曲一遍。
(1)幼兒完整地演唱歌曲一遍。
(2)幼兒根據歌詞進行表演,感受歌曲意境,體驗喜愛杜鵑鳥的美好情感。
教師:“現在我們一起去‘草地’上尋找頑皮的杜鵑”。第一段邊走邊唱,第二段坐在“草地”(地板)上唱。
活動反思:
孩子們非常樂于參加表演,能把要唱的歌曲變成自己喜歡唱的歌曲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們喜歡上音樂課。
音樂活動教案范文 篇5
活動背景:
在進行有關“馬”的主題活動時,為了進一步促進幼兒加深對馬的認識,我結合了二胡獨奏曲《賽馬》進行音樂欣賞活動,它是我國著名的民樂樂曲,不失為幼兒音樂欣賞的好教材。我將一首結構比較復雜的器樂曲詮釋成特定的情景表演,讓幼兒去了解它、接納它、表現它,運用多通道參與理論的方式,讓幼兒通過欣賞、律動、打擊樂演奏活動讓幼兒自發的投入到聽、說、想、做、演的活動中來,進行探索性、創造性的學習,從而生成本課題。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木偶表演,欣賞樂曲《賽馬》,根據音樂形象和情緒,`用筷子隨節拍較投入地進行表演。
2、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和提供的材料,積極探索嘗試用筷子不同的敲擊方式,并探討其他樂器如何進行合理的匹配,創造性的表現自身對音樂的感知。
3、培養幼兒對欣賞樂曲的興趣及對民族音樂的喜愛。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四種顏色(紅、黃、白、黑)的木偶馬飾,二胡曲《賽馬》,共四組幼兒人手兩把筷子,串鈴,圓舞板,小鈴,實物二胡。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老師:在一片美麗的大草原上奔跑著四匹駿馬,一匹紅馬、一匹黃馬、一匹白馬、還有一匹黑馬(相繼出現馬飾),看----它們來啦!(兩位老師手持馬飾,隨樂進行木偶操作)幼兒邊聽樂曲,邊欣賞木偶表演。
二、分析音樂,將音樂情境化。
師幼討論:剛才的音樂聽了有什么感覺?你們看到它們在干什么?幼兒回憶剛才的情景表演,討論音樂情節。在此基礎上教師小結:對,剛才小朋友看得很仔細,聽得很認真。這首音樂聽上去很歡快、奔放,表現了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群馬飛奔,你追我該的動人場面。
①教師:你應該表演什么顏色的馬?為什么?幼兒:我坐的是紅色的椅子,就扮演紅色的馬。
②教師:你怎樣表演馬在奔跑?
幼兒1:我可以象騎馬的叔叔那樣揮鞭;
幼兒2:我可以喊“駕——”
幼兒聽音樂,分組用筷子演奏。
①教師出示小樂器:圓舞板、小鈴、串鈴。手持木偶馬飾:剛才四匹馬奔跑時,哪里發出聲音?哪種樂器最象馬鈴聲?(串鈴)加在單獨演奏,還是集體演奏的地方?(集體);哪種樂器最象馬蹄聲?(圓舞板)加在單獨演奏,還是集體演奏的地方?(單獨)
②各請兩位幼兒分別加奏串鈴和圓舞板,全體幼兒共同演奏。
四、小結:
今天我們大家共同欣賞了我國著名的民樂樂曲《賽馬》,它是由弦樂器二胡演奏的,好聽嗎?下次老師再次帶領你們欣賞優美的二胡曲!(出示二胡實物,讓幼兒摸一摸,看一看,聽一聽)。
音樂活動教案范文 篇6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
技能目標:能選擇合適的樂器為歌曲伴奏。
情感目標:感受歌曲中活潑、詼諧的性質,會用身體動作表現歌曲的節奏。
活動重點:能用身體動作表現歌曲的節奏。
活動難點:會選擇合適的打擊樂為樂器伴奏。
活動準備:前經驗準備嘗試過用打擊樂器給歌曲伴奏物質準備歌曲《蝸牛與黃鸝鳥》的音樂、蝸牛與黃鸝鳥各一個、節奏圖譜一張、鈴鐺和木魚幼兒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導入:
一、通過故事,引出課題。
(出示蝸牛與黃鸝鳥)對,有一天,小蝸牛背著重重的殼來到了一顆葡萄樹下,這時候一只黃鸝鳥高高興興地也飛過來了停在了葡萄樹上,但是這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情,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呢,接下來我們來聽一聽音樂就知道了!
基本環節:
二、聆聽歌曲使幼兒第一次感受歌曲的'節奏。
一、(出示圖片)
1、小蝸牛也想爬到哪里去呢?它有又是怎樣爬的呢?
師:同時引導幼兒唱一唱、學一學蝸牛的動作師:這時候黃鸝鳥是怎樣做的,有對它說了些什么呢?
幼:阿黃阿黃鸝兒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同時引導幼兒唱一唱
三、看圖譜用動作表現出歌曲的節奏
1、“其實蝸牛與黃鸝鳥也給我們準備了很多動作,咦,躲到哪里去了呢?”
2、(出示圖譜)圖譜上面畫了些什么呢,請你找一找幼:有拍手、搭肩、跺腳
師:原來蝸牛和黃鸝鳥想讓小朋友也來學一學它們的動作。
3、引導幼兒學會看圖譜做動作,教師邊示范做動作。
4、接下來我們聽著音樂一起來學一學蝸牛和黃鸝鳥吧!(全體幼兒一起跟著音樂做動作)
5、幼兒互相合作打節奏(面對面拍手)
結束:
四、打擊樂合奏
音樂活動教案范文 篇7
活動目標:1、通過聽覺欣賞初步了解獨奏、合奏的演奏形式和區別
2、通過歌曲欣賞復習各種樂器的名稱,有演奏樂器的興趣。
活動準備: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民樂的獨奏與合奏。
歡迎小朋友們又一次來到我們的視聽樂園,上一次我們欣賞了可以用各種樂器演奏的旱天雷。今天就讓我們在欣賞一遍。
1、《旱天雷》獨奏欣賞
l 這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旱天雷》
2、《旱天雷》合奏欣賞
l 和剛才我們聽到的《旱天雷》有什么不一樣?
3、合奏與獨奏的區別
l 介紹兩種演奏形式
師:前面我們欣賞的是一種樂器單獨演奏的《旱天雷》,這種演奏形式我們稱他為——獨奏,后面欣賞的《旱天雷》是由很多種樂器一起演奏的,多種樂器共同演奏的形式我們稱他為——合奏
l 獨奏和合奏有什么不同?
演奏樂器的數量(多、少)、演奏的效果(干凈、豐富)
二、欣賞《山上的音樂家》
1、初步欣賞
l 這段好聽的歌曲里講了些什么?
l 歌曲里有哪些動物演奏家?
2、再次欣賞
讓我們再仔細的欣賞一遍,仔細得聽聽歌曲里的動物演奏家們都演奏了那些樂器。
l 歌曲里動物演奏家一共演奏了幾種樂器?是哪幾種?
3、游戲:找朋友
在各種圖片中找出樂器與動物的對應。
l 這些樂器是怎么演奏的?
三、復習:各種樂器
出示各種樂器的圖片,幼兒選擇介紹。(名稱、演奏方法)
音樂活動教案范文 篇8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唱出三拍子歌曲的歡快、跳躍。
2.借助《雁兒飛》的圖片和教師相應的體態動作提示,理解歌詞內容并記憶歌詞順序。
3.嘗試與同伴合作排成"人"字形隊伍表演《雁兒飛》,注意飛行時控制自己的動作幅度、方向以及與前后同伴之間的距離。
活動重點:
唱出三拍子歌曲的歡快、跳躍。
活動難點:
理解歌詞內容并記憶歌詞順序。
活動準備:
1.自制圖片:雁兒與小樹(活動的操作圖片:一行雁兒排成"人"字形向南飛,一排排小樹排成行)。
2.錄音機,《雁兒飛》錄音磁帶。
3.幼兒用書:《雁兒飛》(活動前指導幼兒閱讀)。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引導幼兒回憶原有經驗。
二、集體活動。
1 . 引導幼兒感知歌曲《雁兒飛》的旋律和歌詞內容。
教師一邊范唱歌曲,一邊演示圖片。
2 . 在教師的動作提示下。幼兒隨音樂學咽歌曲《雁兒飛》1~2遍。
3 . 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學習合作排成"人"字形隊伍表演歌曲。
教師指導全班幼兒隨歌曲音樂,分組排"人"字形隊列。
三、結束活動。
教師播放歌曲錄音,幼兒學大雁排列成"人"字形隊伍飛行。
音樂活動教案范文 篇9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體驗與朋友結伴表演的快樂;
2、能創編跳躍、連貫的動作幫助理解和表現歌詞的
內容;
3、初步學唱歌曲,知道ABA的結構類型,并學習用“跳躍地”和“連貫地”兩種方式來表現歌曲。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有郊游的生活經驗;
物質準備:CD音樂《郊游》。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復習歌曲《小紅花》。
用跳躍、連貫的聲音唱《小紅花》。
2.教師引導幼兒回憶郊游時的美好前景。
提問:你們郊游過嗎?去了哪里?玩了些什么?
3.教師范唱歌曲,引導幼兒講述歌詞內容。
提問:歌曲里小朋友郊游時快樂嗎?他們是怎么郊游的?看見了什么?
4.幼兒學唱歌曲
二、教師再次范唱歌曲,啟發幼兒發現ABA的結構。
提問:你們發現歌曲里有相同的地方嗎?
三、教師帶領幼兒學唱歌曲,進一步理解熟悉歌詞。
提問:這首歌里唱到白云怎樣?陽光怎樣?青山、綠水怎么樣?
四、教師引導幼兒討論,發現并運用不同方式演唱歌曲。
提問:你們發現中間部分和前后重復的地方有什么不同?你們唱什么歌的時候也運用了這兩種方式?
五、教師通過語言創設情境,到“地方郊游”,帶領幼兒完整學唱1~2一遍。
六、鼓勵幼兒聽音樂結伴邊表演邊歌唱。附歌曲:
音樂活動教案范文 篇10
活動名稱:藝術領域—音樂活動
活動內容:歌曲《春天在哪里》
活動目標:1.樂意尋找生活中的美、感受春天帶來的美好。
2.通過尋找、發現春天已經悄悄的到來,學習有節奏地唱圖譜、學唱歌曲《春天在哪里》。
3.培養幼兒樂于發現、敢于自我表現的能力。
活動重點:尋找春天、學習有節奏的念唱圖譜,學唱歌曲《春天在哪里》。 活動難點:敢于在集體面前將歌曲《春天在哪里》表演唱出。 活動準備:歌曲《春天在哪里》、圖譜一張、幻燈片、白紙、彩筆。 活動流程:
一、開始部分
1.尋找春天
教師帶領孩子們去活動室外面看一看、找一找
有沒有什么發現?
2.發現了什么
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大膽表述
(小樹有新芽子了、小草出來了、桃花開了……)
3.教師簡短小結
二、基本部分
1.播放幻燈片(有關春天的圖片)
請小朋友們看一看,跟自己看到的一樣嗎?喜歡春天嗎?
2.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請幼兒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歡快的曲風
3.出示圖譜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看圖譜,并教幼兒有節奏的唱圖譜的內容。(鼓勵幼兒根據歌詞創編相應動作)
4.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幼兒一同演唱并能加上自己創編的動作
5.請幼兒在集體面前演唱歌曲《春天在哪里》
三、結束部分
1. 帶領幼兒放松,并發放白紙請幼兒將自己看到的春天、演唱的春天用彩筆畫出來。
2.小結活動,結束。
(春天萬物復蘇、春天生機勃勃、春天詩情畫意、春天一年中美好的開始……)
音樂活動教案范文 篇1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接觸傣族舞,學會傣族舞中“孔雀指”“三道彎”的基本動作。
2、體驗傣族舞優美的旋律和舞姿。
3、經過舞蹈活動促進全身運動。
4、通過教師講解舞蹈動作學會跳。
5、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活動過程:
一、舞蹈欣賞:(感受舞蹈,感受音樂)
1、欣賞教師舞蹈。
2、“你發現老師跳舞的時候像什么?”
“老師是怎么做的?”
3、請幼兒學習動作。
4、引導幼兒學習“孔雀指”和“三道彎”。
5、介紹孔雀舞的`由來
小朋友你知道孔雀舞是哪個民族的嗎?
“傣族人民喜愛和崇尚孔雀,不但許多人家中飼養孔雀,而且把孔雀視為善良,智慧,美麗和吉祥幸福的象征。”
6、看一下傣族人民的服裝。
二、創設情景,學習舞蹈。
1、“今天,老師來做孔雀媽媽,也來跳跳孔雀舞。”(教師唱譜)小孔雀跟著媽媽散步。
2、孔雀是怎樣散步的?
3、小孔雀們可愛比美了,他們的羽毛很漂亮。我們來看一下孔雀開屏的圖片。
4、可以怎樣理羽毛呢?
5、這一次,孔雀們要比造型,他們抬起高傲的頭。
三、完整舞蹈
1、戴上頭飾舞蹈。
“老師發現小朋友跳舞的時候像一只只美麗的小孔雀,今天老師也給大家準備了漂亮的頭飾,請大家按著你標記的顏色來戴相應的頭飾。”
2、請幼兒間隔站,面向圓上。
3、完整舞蹈。提醒幼兒比美時變成單圈面對面。
4、聽音樂退場。
音樂活動教案范文 篇12
活動目標:
1、探索瓶子樂器聲音的不同,能大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2、能根據聲音的不同為樂曲伴奏。
3、體驗與同伴合作演奏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前幼兒自制的瓶子若干。(可樂瓶中裝有黃豆,礦泉水瓶子中裝有米粒或沙子)
2、音樂《森吉德瑪》。
活動過程:
一、幼兒欣賞音樂,感受音樂的風格
1、分段欣賞第一、二段音樂,大膽想像和表達:你聽了這段音樂好像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示對音樂的感受。
二、探索瓶子樂器的不同聲音
1、幼兒自選瓶子樂器。請你玩一玩,聽一聽,有什么發現?
2、幼兒交流探索的情況。剛才你玩的是什么樂器?你聽到的聲音是會樣的?幼兒用嗓音動作進行模仿。如沙沙沙、當當當等。
3、幼兒創編瓶子樂器的節奏。
怎樣讓瓶子樂器發出的聲音更加好聽呢?幼兒用瓶子樂器搖出不同的節奏,教師簡單記錄,并引導其余幼兒一起演奏創編的節奏。
三、嘗試為音樂配樂器
師:第一段音樂聽上去感覺怎樣?可以用哪一種瓶子來演奏呢?為什么?請幼兒試著用樂器為兩段音樂伴奏,感受不同樂器的演奏風格和效果。
四、積極演奏音樂,體驗演奏活動的快樂
1、幼兒自選樂器,輪流為音樂伴奏。
2、幼兒交換樂器進行演奏。
3、請一幼兒學習小指揮進行演奏。
音樂活動教案范文 篇13
活動目標
1、品嘗薯片,體驗薯片脆脆的感覺。
2、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喀嚓”聲,并跟隨音樂有節奏的做動作。
3、與同伴合作表演,體驗表演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兒童小朋友吃過薯片 材料 薯片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唱歌曲
難點:跟隨音樂有節奏的做動作
活動過程
一、師生共同品嘗薯片,體驗薯片脆脆的感覺。
1、做游戲:在安靜的活動室,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教師吃一口薯片,有意發出脆脆的:喀嚓聲,讓幼兒猜猜,這是什么聲音?
2、幼兒品嘗薯片,并說薯片吃到嘴里的感覺。
二、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薯片脆脆的感覺
1、鼓勵幼兒設計不同的動作,表現薯片脆脆的感覺。
2、引導幼兒跟這個音樂,有節奏的表演。啟發幼兒在“X X”和“ ”出變換不同的動作造型,表現薯片脆脆的趣味。
3、鼓勵幼兒找同伴合作表演。
三、歌表演 薯片脆脆
1、教師和幼兒一起演唱歌曲《薯片脆催》
2、一邊演唱,一邊用動作表現。特別在“喀嚓”處可運用已經創造的動作造型。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愿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欲望,使其產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造。
音樂活動教案范文 篇14
活動目標:
1、了解音樂游戲的規則,并能在游戲中遵守。
2、體驗與同伴一起玩《小松鼠找松果》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歌曲《小松鼠找松果》。
2、松果、松樹圖片。
3、前期經驗:會唱歌曲《小松鼠找松果》,并會用簡單的肢體動作來表現歌曲。
重點難點:
知道游戲規則,能交換角色進行游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謎語導入:嘴巴尖尖像老鼠,一身茸毛尾巴粗。愛在森林里邊走,愛吃松果愛上樹。小朋友們猜一猜,這是什么呀?
師:對,是小松鼠。我們最近學過一首小松鼠找松果的歌曲,我們一起來唱一下吧!
(播放音樂,共同演唱歌曲)
二、開展音樂游戲。
1、幼兒學習松鼠的舞蹈動作。
2、跟著音樂跳舞。
3、教師扮演松樹爺爺,要點:站直、手舉高、風吹來搖一搖。
3、幼兒觀看老師分角色扮演小松鼠、松樹爺爺,觀察松樹爺爺是怎么將小松果給小松鼠的。
4、幼兒分角色扮演小松鼠、松樹爺爺,注意每只松鼠找一棵松樹。
5、師找一名幼兒合作游戲,并交換角色,請其余幼兒觀察。
6、師幼一起游戲。
7、在游戲中發現問題并解決。
三、結束部分。
松鼠寶寶,我們采了好多松果是嗎?這個冬天不用愁了,帶上你們的松果我們準備過冬去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