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社會優秀教案《少數民族》(通用6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優秀教案《少數民族》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少數民族服裝,感受民族服裝的特點。
2.欣賞少數民族服裝的美麗,感受多元文化。
3.接著藝術表現力。
活動準備:
1.師幼共同收集少數民族服裝和圖片。
2.準備少數民族音樂磁帶。
3.準備教育掛圖《主題活動·漂亮的服裝·少數民族服裝》、學習包《主題活動·不同民族的服裝》、親子手冊《主題活動·奇異的民族服裝》。
活動過程:
1.教師以觀看少數民族服裝表演,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2.讓幼兒觀看四位分別別身著藏族、傣族、蒙古族、維吾爾族的服裝。
3.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判斷:四位同伴他們穿的各是什么民族的服裝?你最喜歡的是哪個民族的服裝?為什么?
4.引導幼兒到“少數民族服裝展示區”看一看,議一議各少數民族的服裝有什么特點,它們有什么不同?
教師重點引導幼兒從各民族服裝的頭飾、上衣、下裝、綁腿,鞋、襪等方面觀察探究。
5.引導幼兒從服裝的特點想一想、說一說不同民族服裝與其生活環境、生活習俗的關系。
6.鼓勵幼兒按意愿運用折、畫、貼、剪等方式制作、裝飾少數民族服裝,并引導幼兒根據音樂進行即興表演。
活動延伸:
在音樂區播放少數民族歌曲,提供相應的服飾,讓幼兒繼續表演少數民族的歌舞。
幼兒園大班社會優秀教案《少數民族》 篇2
一、活動目的:
1、加深對少數民族的了解,知道有關少數民族的風俗、民情、文化等知識,有尊敬少數民族的情感。
2、鼓勵幼兒大膽地說。
二、活動重點:
能運用語言大膽地說出少數民族的風俗、民情、文化。
三、活動流程:
師生交流——幼兒競賽。
四、活動過程:
(一)師生交流。
師:聽說你們知道很多關于少數民族的事情,你們愿意去考考他們嗎?(幼兒和老師交流。)
要求:大膽地考問老師。
。ǘ┯變焊傎。
師:剛才你們考了老師很多問題,現在老師也要考考你們。
1、搶答題。
。1)云南地區有多少少數民族?
(2)哪個少數民族喜歡吃手抓飯?
(3)世界上時間最長的狂歡節叫什么民族?
要求:誰先搶到板誰回答。
2、必答題。
要求:每人抽取一張紙,每組輪流回答。
。ㄈ┙Y束評價。
幼兒園大班社會優秀教案《少數民族》 篇3
活動目標
認識苗族、白族、彝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服裝,感受民族服裝的特點。
嘗試根據少數民族服裝的特點進行裝飾。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知道我國有56個民族及部分少數民族的名稱。
課件準備:“民族服裝”組圖。
紙面教具:《民族服裝》。
材料準備:彩色筆、黑色勾線筆。
活動過程
談話導入,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你們知道我們國家有多少個民族嗎?
——哪些是少數民族呢?
小結:我們國家有56個民族,除了漢族,其他民族統稱為少數民族,如苗族、白族、蒙古族等。
出示組圖“民族服裝”,引導幼兒認識苗族、白族、彝族、蒙古族的服裝。
——每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特點,服裝也各有特色,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出示圖片“民族服裝-苗族”,引導幼兒了解苗族服裝的特點。
——圖片上的服裝是什么樣的?有哪些顏色?哪些圖案?
——她還戴著些什么?
——你們知道這是哪個民族的服裝嗎?
小結:苗族服裝色彩豐富、顏色艷麗,服裝上繡著各種精致的花鳥、花草圖案。苗族女孩在參加盛大的節日時頭上、耳朵上、脖子上、手腕上還會戴著各種漂亮的銀飾。
2.出示圖片“民族服裝-白族”,引導幼兒了解白族服裝的特點。
——這套服裝是什么樣的?
——顏色看起來怎么樣?有哪些圖案?
——這會是哪個民族的服裝呢?
小結:白族人喜歡白色,服裝圖案、色彩比較簡單。一般白族女孩衣袖上會繡著各種花邊,腰上系著繡花圖案的圍裙,頭上纏著繡花布或彩色毛巾,左邊飄吊著一束雪白的纓穂。
3.出示圖片“民族服裝-彝族”,引導幼兒了解彝族服裝的特點。
——這套服裝又是什么樣的呢?
——有哪些顏色?哪些圖案?
——她還戴著些什么?
——這會是哪個民族的服裝呢?
小結:彝族服裝色彩鮮艷、圖案豐富,衣袖、領口上繡著精美的花邊,領口周圍還會點綴上金器、銀器、珠寶、玉器等,頭上還戴著黑色包頭。
4.出示圖片“民族服裝-蒙古族”,引導幼兒了解蒙古族服裝的特點。
——這套服裝是什么樣的?
——他的腰間系著什么?
——這會是哪個民族的服裝呢?
小結:蒙古族生活在草原上,為了方便騎馬,他們一年四季都喜歡穿蒙古袍。蒙古袍包括長袍、腰帶、飾物和靴子,蒙古族男孩的長袍圖案簡單,色彩簡潔,他們喜歡戴藍色或黑褐色帽子,在腰帶上系上刀子、火鐮等飾物。
發放紙面教具《民族服裝》及繪畫工具,鼓勵幼兒嘗試根據少數民族服飾的特點進行裝飾。
1.鼓勵幼兒自由討論。
——你喜歡哪一個民族的服裝?為什么?
——試試用筆裝飾出你喜歡的民族服裝。
2.幼兒自主繪畫,教師巡回指導。
3.幼兒展示并交流自己的作品。
——你裝飾的是哪個民族的服裝?
——你用了哪些顏色?畫了什么圖案?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在美術區,投放少數民族服裝的圖片,如維吾爾族、畬族、布依族等,引導幼兒繼續了解少數民族服裝的特點并嘗試繪畫。
幼兒園大班社會優秀教案《少數民族》 篇4
準備
課件;民族服飾或圖片。著民族服裝的兒童畫片。
過程
1、認識少數民族
①通過課件或圖片、幻燈,向幼兒介紹我國的主要少數民族各自的生活習俗,主要居住地等。
、凇翱伎寄恪。出示少數民族的服飾圖片,放幾段民族特點突出的音樂,老師做幾個特殊的舞蹈動作或放幾段舞蹈錄像,請幼兒判斷是哪個民族的。
③“我們都是人”。幼兒可任意選擇扮演一個少數民族的兒童(用紙制作頭飾和服裝)。各族兒童一起游戲,舞蹈,組成一個團結的民族大家庭。
2、參觀“民族文化村”。結合當地修建的民族文化村景點,帶領幼兒去參觀和參加一些民族娛樂活動。
3、聽有關地方語的相聲,積累和豐富各地方、各民族語言的經驗。
4、游戲:將娃娃家扮成氈房、竹樓,給娃娃穿上民族服裝,開展“民族娃娃家”的角色游戲。
建議
這是幾個有關認識少數民族的活動,可分為幾次完成。
幼兒園大班社會優秀教案《少數民族》 篇5
【活動目的】
1、讓幼兒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族人民勤勞勇敢,他們都是中國人。
2、主要從服裝上嘗試辨認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四個民族,了解他們的主要生活習慣及居住地。
3、培養幼兒熱愛少數民族的情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活動準備】
1、課前豐富有關地理知識與音樂舞蹈方面的技巧。
2、自制投影片,中國地圖,四個民族娃娃(彩色圖片),居住地標記(蒙古包、大雪山等彩色圖片大小各一套),彩色掛圖,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出示中國地圖,復習兒歌“中國地圖”,鞏固以前所學的地理知識。
2、讓幼兒知道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
第一次嘗試: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請幼兒說一說知道有哪些民族,居住在地圖上的什么位置?
幼兒討論。
3、出示朝鮮、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四個民族的娃娃,一起找出他們居住在“大公雞”的什么地方,并將民族娃娃與他們居住地的標記貼在地圖上。
二、基本部分
1、放映投影片,并出示掛圖,認識四個民族的服飾特征并了解其生活習慣。
(1)放映蒙古族的投影片,讓幼兒通過觀察、討論,了解蒙古族人的服飾特征與主要生活習慣。
第二次嘗試:幼兒觀察討論蒙古族人穿什么樣的衣服?他們的服飾跟我們有什么不一樣?他們愛好什么?……
(2)出示蒙古族的掛圖,深入引導幼兒觀察,并能用完整的語言描述其服飾、生活、樂器等部分特征。然后由老師小結,加深幼兒印象。
教師小結:蒙古族人身穿長袍,斜開衣襟,頭上扎著頭巾或戴著皮帽子,腰間束絲帶,腳穿皮靴。他們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為生,住在可以隨拆隨搭的蒙古包里,他們愛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蒙族人喜歡唱歌、跳舞、彈馬頭琴。
(3)用同樣的方法,介紹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
2、利用投影片,組織添色游戲“為民族娃娃穿花衣”,讓幼兒再辨認不同的民族服飾及居住地,鞏固所學知識。
游戲規則:利用投影的套色方法為民族娃娃戴漂亮的服飾,然后請小朋友辨認所出示的民族娃娃并送到相應的布景下。(在教室四周準備雪山、蒙古包、城堡、花園的布景)
3、欣賞四個民族的音樂,嘗試創編民族舞蹈。
第三次嘗試:幼兒根據平時的知識與上課的認識邊聽音樂邊跳舞,區別各民族不同的舞蹈風格,鼓勵幼兒創編。
三、結束部分
1、培養幼兒熱愛少數民族的情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師:我們今天認識了幾個少數民族,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中國人,我們五十多個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勞動,一起唱歌跳舞,共同建設我們的國家……
2、(放映民族大團結的投影片),幼兒隨音樂自由舞蹈,結束。
【說課稿】
我選擇的是一節常識課,如何擺脫枯燥、單調的形式,讓幼兒心情愉快地得到知識、開闊眼界,我便在活動的設計、教具的選擇以及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動腦筋。
具體地說,認識少數民族這樣一節常識課,大體可以分為三部分。
開始部分主要是利用幼兒的以往經驗,從復習兒歌認識中國地圖開始,知道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重點是讓幼兒知道除了漢族外,其他的各個民族都是少數民族。教師用意在使幼兒理解民族大團結),引入本課的具體內容,(請來四個做客的民族娃娃,讓幼兒猜一猜他們來自哪里,客人說出自己從哪里來)認識四個民族在地圖上的大概位置。這樣通過大地圖(中國)→許多民族→四位客人。一步步深入到課題,吸引幼兒,激發幼兒學習的欲望。
基本部分是讓幼兒認識各民族的服飾特征與生活習慣,通過認識、鞏固加深幼兒印象?梢韵茸層變河^察幻燈片,由教師的導語讓幼兒嘗試,進一步仔細觀察掛圖,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由教師小結,由此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與表達能力。然后是復習鞏固,通過自制幻燈片的添色游戲,調動幼兒興趣,快速辨認并參與游戲,這樣幼兒既動手參與了游戲、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復習了新課。最后為了豐富知識,讓幼兒大致了解他們的音樂及舞蹈,這樣滿足孩子愛唱愛跳的欲望,培養音樂的感受力及欣賞、創編的能力,老師應跳出各民族的舞蹈風格,用情緒與動作感染幼兒,活躍課堂氣氛。
結束部分既要與開頭呼應,又是全課的“點睛之筆”,再一次理解“民族大團結”的含義,通過淺顯的講解與歡快的動作,讓幼兒感受“團結”、“歡樂”的氛圍,由此完成教學目的。
環境創設能夠吸引幼兒,活躍課堂氣氛。我首先引導兒童在地圖上找位置,復習所學過的地理知識,也可以為以后的學習打基礎。其次在認識幾個民族時我運用幻燈片與圖片相結合,因為一組反映一個民族的幻燈片內容雖然豐富、認識全面,但細節不夠突出需要圖片的補充認識。最后在課中游戲時,需要彩色的民族娃娃,居住地的布景,這樣才能吸引幼兒參與游戲,復習知識,并且加深印象。
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我選擇了“嘗試教學法”,因為通過平時的實踐我認識到孩子先說先做、多動手、多嘗試比老師教一句幼兒跟一句效果會好得多。這節課讓幼兒三次嘗試,首先說一說四個民族在地圖上的什么位置居住,因為孩子在幼兒園、家庭、社會不時地會聽到、看到、學到一些知識,讓幼兒說可以滿足他們表達的欲望、激發他們以后有求學的情趣。其次通過觀看幻燈片、觀察圖片,幼兒第二次嘗試,培養他們的觀察力與表達能力,說一說自己所看到的。最后讓幼兒第三次嘗試,欣賞不同民族的音樂后,創編舞蹈,培養了幼兒的思維能力、想像力、創造力、鑒賞力。
幼兒園大班社會優秀教案《少數民族》 篇6
大班活動《少數民族》說課稿怎么寫?下面應屆畢業生小編特為大家推薦一篇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用。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族人民勤勞勇敢,他們都是中國人。
2、主要從服裝上嘗試辨別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四個民族,了解他們的主要生活習慣及居住地。
3、培養幼兒熱愛少數民族的情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活動準備:
1、課前豐富有關地理知識與音樂舞蹈方面的技巧。
2、自制投影片,中國地圖,四個民族娃娃(彩色圖片),居住地標記(蒙古包、大雪山等彩色圖片大小各一套),彩色掛圖,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出示中國地圖,復習兒歌“中國地圖”,鞏固以前所學的地理知識。
2、讓幼兒知道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
第一次嘗試: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請幼兒說一說知道有哪些民族,居住在地圖上的什么位置?
幼兒討論。
3、出示朝鮮、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四個民族的娃娃,一起找出他們居住在“大公雞”的什么地方,并將民族娃娃,一起找出他們居住在“大公雞”的什么地方,并將民族娃娃與他們居住地的標記貼在地圖上。
二、基本部分
1、放映投影片,并出示掛圖,認識四個民族的服飾特征并了解其生活習慣。
(1)放映蒙古族的投影片,讓幼兒通過觀察、討論,了解蒙古族人的服飾特征與主要生活習慣。
第二次嘗試:幼兒觀察討論蒙古族人穿什么樣的衣服?他們的服飾跟我們有什么不一樣?他們愛好什么?……
(2)出示蒙古族的掛圖,深入引導幼兒觀察,并能用完整的語言描述其服飾、生活、樂器等部分特征。然后由老師小結,加深幼兒印象。
教師小結:蒙古族人身穿長袍,斜開衣襟,頭上扎著頭巾或戴著皮帽子,腰間束死帶,腳穿皮靴。他們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為主,住在可以隨拆隨搭的蒙古包里,他們愛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蒙族人喜歡唱歌、跳舞、彈馬頭等。
(3)用同樣的方法,介紹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
2、利用投影片,組織添色游戲“為民族娃娃穿花衣”,讓幼兒再辨認不同的民族服飾及居住地,鞏固所學知識。
游戲規則:利用投影的套色方法為民族娃娃戴漂亮的服飾,然后請小朋友辨認所出示的民族娃娃并送到相應的布景下。(在教室四周準備雪山、蒙古包、城堡、花園的布景)
3、欣賞四個民族的音樂,嘗試創編民族舞蹈。
第三次嘗試:幼兒根據平時的知識和上課的認識邊聽音樂邊舞蹈,區別各民族不同的舞蹈風格,鼓勵幼兒創編。
三、結束部分
1、培養幼兒熱愛少數民族的情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師:我們今天認識了幾個少數民族,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中國人,我們五十多個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勞動,一起唱歌跳舞,共同建設我們的國家……
2、(放映民族大團結的投影片),幼兒隨音樂自由舞蹈,結束。
說課:
我選擇的是一節常識課,如何擺脫枯燥、單調的形式,讓幼兒心情愉快地得到知識、開闊眼界,我便在活動的設計、教具的選擇以及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動腦筋。
具體地說,認識少數民族這樣一節常識課,大體可以分為三部分。
開始部分主要是利用幼兒的以往經驗,從復習兒歌認識中國地圖開始,知道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重點是讓幼兒知道除了漢族外,其他的各個民族都是少數民族。教師用意在使幼兒理解民族大團結),引入本課的具體內容,(請來四個做客的民族娃娃,讓幼兒猜一猜他們來自哪里,客人說出自己從哪里來)認識四個民族在地圖上的大概位置。這樣通過大地圖(中國)——許多民族——四位客人。一步步深入到課題,吸引幼兒,激發幼兒學習的欲望。
基本部分是讓幼兒認識各民族的服飾特征與生活習慣,通過認識、鞏固加深幼兒印象?梢韵茸層變河^察幻燈片,由教師的導語讓幼兒嘗試,進一步仔細觀察掛圖,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由教師小結,由此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與表達能力。然后是復習鞏固,通過自制幻燈片的添色游戲,調動幼兒興趣,快速辨認并參與游戲,這樣幼兒既動手參與了游戲、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復習了新課。最后為了豐富知識,讓幼兒大致了解他們的音樂及舞蹈,這樣滿足孩子愛唱愛跳的欲望,培養音樂的感受力及欣賞、創編的能力,老師應跳出各民族的舞蹈風格,用情緒與動作感染幼兒,活躍課堂氣氛。
結束部分既要與開頭呼應,又是全課的“點睛之筆”,再一次理解“民族大團結”的含義,通過淺顯的講解與歡快的動作,讓幼兒感受“團結、歡樂”的氛圍,由此完成教學目的。
環境創設能夠吸引幼兒,活躍課堂氣氛。我首先引導兒童在地圖上找位置,復習所學國的地理知識,也可以為以后的學習打基礎。其次在認識幾個民族時我云喲感幻燈片與圖片相結合,因為一組反映一個民族的幻燈片內容雖然豐富、認識全面,但細節不夠突出需要圖片的補充認識。最后在課中游戲時,需要彩色的民族娃娃,居住地的布景,這樣才能吸引幼兒參與游戲,復習知識,并且加深印象。
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我選擇了“嘗試教學法”,因為通過平時的實踐我認識到孩子先說先做、多動手、多嘗試比老師教一句幼兒跟一句效果會好得多。
這節課讓幼兒三次嘗試,首先說一說四個民族在地圖上的什么位置居住,因為孩子在幼兒園、家庭、社會不時地會聽到、看到、學到一些知識,讓幼兒說可以滿足他們表達的欲望,激發他們以后有求學的興趣。其次通過觀看幻燈片、觀察圖片,幼兒第二次嘗試,培養他們的觀察力與表達能力,說一說自己所看到的。最后讓幼兒第三次嘗試,欣賞不同民族的音樂后,創編舞蹈,培養了幼兒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創造力、鑒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