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范例(精選12篇)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范例 篇1
【活動目標】
1、回憶已有經驗,用剪貼畫的形式表現大樹與動物、人物以及其他植物的關系。
2、根據作品仿編“樹真好”,感受大樹的勃勃生機。
【活動準備】
1、范例:一棵開滿花的大樹,在適當的位置進行切割,制作成可插入式;準備小鳥、松鼠、貓頭鷹、黑熊、蜜蜂、蝴蝶等圖片。
2、每位幼兒一張畫有樹干的紙。
3、舊畫報(幼兒自備),剪刀,雙面膠,深淺不同的綠色油畫棒。
【活動過程】
1、我們喜歡樹
師:小朋友們,小周老師要說一段很美的話,我猜啊,會有很多小朋友都知道。如果有小朋友知道小周老師在說什么,那就和我一起用好聽的聲音講吧。(播放第一課時的音樂)
師:恩,有誰記得小周老師剛才說的那篇散文的名字啊?
幼:《樹真好》
師:散文中出現了哪些動物?
幼:出現了小鳥、大狗、小貓(要求幼兒說完整的話)
師:除了小動物還有什么呀?
幼:還有全家/大家、秋千、布娃娃
師:除了散文中的小鳥、小貓和我們全家外,還有誰會喜歡樹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誰和大樹在一起
師:(教師拿出準備好的大樹將小鳥插入相應位置)小鳥在樹上干嘛呢?
幼:小鳥在樹上唱歌。
師:恩!樹真好,小鳥在樹上唱歌。
師:(將黑熊插入相應位置)那黑熊在樹洞干嘛呢?
幼:黑熊在樹洞里睡覺。
師:那小朋友們可以怎么說呢?
幼:樹真好,黑熊在樹洞里睡覺。(教師引導,如果幼兒反映不是很好還是由教師示范講)
師:恩,樹真好,黑熊在暖暖的樹洞里睡覺。
師:(將小豬插入相應位置)那小豬在干嘛呢?
幼:小豬在睡覺
師:在哪里睡覺啊?
幼:小豬在樹下/樹蔭下睡覺
師:那我們可以怎么說啊?樹真好,小豬在樹陰下睡午覺。(教師引導幼兒一起講)
師:(將松鼠插入相應位置)現在我們可以怎么說呀?
幼樹真好,松鼠在樹上吃著美味的松果。(教師對美味、松果進行引導)
師:(將蜜蜂和蝴蝶插入相應位置)現在我們可以怎么說呀?
幼:樹真好,蜜蜂和蝴蝶都忙著來采蜜。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樹真好,黑熊在暖暖的樹洞里睡覺。樹真好,小豬在樹陰下睡午覺。樹真好,松鼠在樹上吃著美味的松果。樹真好,蜜蜂和蝴蝶都忙著來采蜜。(教師起“樹真好”讓幼兒自己說出下一句)。
師:現在啊,小周老師已經在你們的桌子上準備了大樹,請你們從舊畫報上選擇樹的朋友,剪下來貼在樹的不同位置上,可以是動物、植物、人。然后你們可以拿起盒子里的綠色油畫棒涂畫樹葉,可以用不同的綠色。完成的小朋友們可以把你們的大樹交給小周老師。待會兒我們一起來聽你們講講你們的大樹吧。
3、我們的樹真好
——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作品仿編《樹真好》。
——引導幼兒交流、分享仿編的《樹真好》。
——將幼兒的作品裝訂成《樹真好》的畫冊。
師:現在小朋友的大樹都展示出來了,現在我們來聽聽小朋友們是怎么說說我們的樹真好。(教師可以選擇幾樣沒有出現過的)
師:現在我們找一個朋友,然后請你們互相告訴對方你們的樹好在哪里吧?
《樹真好》
樹真好。小鳥可以在樹上做窩。每天天一亮,小鳥就會唧唧喳喳地叫。
樹真好。我們全家在樹陰下野餐,大家吃得很香,說說笑笑,熱熱鬧鬧。
樹真好。如果有一只大狗來追我的小貓,小貓就爬到樹上躲起來,氣得大狗“汪汪”叫。
樹真好。我做個秋千掛在樹上,讓我的布娃娃坐上去,搖呀搖,搖呀搖。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范例 篇2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對飲料所產生的氣泡產生好奇心。
2、學會講述故事中的重點語句(肚子里有氣泡會飄起來的情形)。
3、初步感知氣體會使物體變輕并漂浮起來。
4、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并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5、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1、小熊玩具。
2、兩只透明的玻璃杯、汽水(雪碧)、白開水。
【活動過程】
1、教師將汽水、白開水倒入透明的玻璃杯,引導幼兒觀察兩者的區別。
提問后小結:汽水有泡泡,喝到肚子里會有氣,會打嗝。白開水沒有氣,喝了不容易打嗝。
2、教師出示小熊玩具,啟發幼兒大膽設想小熊喝了超級汽水的結果。
提問:有一天,小熊吉米喝了很多超級汽水,結果會怎么樣呢?
3、結合掛圖,引導幼兒完整欣賞故事。
提出要求:認真聽,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講一件什么事?小熊喝了超級汽水,怎么樣了?
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體驗,理解小熊喝了超級汽水,肚子里全是泡泡。會變得像氣球一樣輕,在房子里飄來飄去。后來,小熊打了嗝,冒出氣(泡泡),才降了下來。
4、師結合掛圖再次講述故事。
重點指導幼兒描述肚子里有氣泡會飄起來的情形。
5、教師以較慢的速度有感情地講述故事,啟發幼兒把自己想象成小熊吉米,用動作來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理解,重點表現小熊變輕、漂浮,最后打嗝降落的過程。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大部分幼兒表現積極,但忽視了能力弱的幼兒的表現,在下次活動中需要個別指導。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范例 篇3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嘗試制作繪本。
2、喜歡繪本閱讀活動,在欣賞與講述中理解繪本內容。
3、體驗同伴一起游戲的樂趣。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
繪本PPT、四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說說一個人在家或一個人玩時候的感受,知道一個人玩時很孤單、很無聊,心情也不是很好。
二、觀察圖片,嘗試制作繪本。
1、出示繪本題目:一只老鼠不成行。
了解繪本題目的意思:一只老鼠就不是一個完整的隊伍。
2、觀察PPT3:“我是一支小隊伍。一二一,齊步走!”小老鼠威樂梅歡呼著。但是媽媽卻說:“傻孩子,一只老鼠不成行啊。”
3、觀察PPT4:引導幼兒觀察小老鼠的情緒,有一滴淚珠在臉上,一個人還是感到很孤單:“媽媽真壞,我要一個人出去轉轉。”
4、請孩子幫忙制作以下的繪本,要求5人一組,合作完成。提醒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內容。
5、幼兒制作完成,派代表來講述這樣排的理由。
三、完整欣賞繪本。
四、講述和朋友在一起的快樂事情。
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講述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有趣事情。
五、游戲活動:聽數字抱一抱。
播放輕快的音樂,一起跳舞,教師在音樂停頓處說數字,然后幼兒根據數字抱在一起。體驗同伴一起游戲的樂趣。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范例 篇4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教具演示理解故事,知道小貓兩次變色的原因,積極思考,大膽講述自己的想法。
2、知道有些地方不適合玩耍,玩游戲時要注意安全。
3、感受不管孩子怎么變,媽媽愛孩子的心永遠不變的偉大的母愛。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理解小貓變色的原因,積極主動地進行講述。
【活動難點】
讓幼兒感受媽媽永遠不變的偉大母愛。
【活動準備】
白、黃、黑小貓圖片若干;黑油桶;面粉袋。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給小貓起名字。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玩嗎,有種動物朋友也很喜歡玩,是誰呀?
師:看有幾只小貓呀?給它們起個名字。
二、分段理解故事,了解小貓兩次變色的原因,知道有些地方不適合玩耍,玩游戲時要注意安全。
(一)小貓跳進面粉里
1、師:3只小貓可調皮了,今天它們又找到了一個好玩的地方,看,它們發現了一個什么?袋子里裝了什么呢?
2、了解面粉的特征
師:你們看過面粉嗎?面粉是什么樣子的?
3、師:可是3只小貓呀,可沒想那么多,它們很想進到面粉袋里瞧一瞧,它們要怎樣才能進去呀?
提問:呀,在白白的面粉堆里,3只小貓會怎么玩呢?
4、小貓變白
師:哎呀,原來面粉堆里這么好玩呀。小貓玩了很久很久,才從面粉堆里跳了出來。看看誰第一個跳了出來:第一只小貓跳了出來,第二只小貓也跳了出來,第三只小貓也跳了出來。3只小貓都變成了誰呀(小白),怎么會發生這件事情呀?看來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適合玩游戲哦。
(二)小貓跳進油桶里
1、師:它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繼續往前走。它們又找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地方玩呀?這是一個黑油桶。
提問:小貓會進去玩嗎?它們要怎么樣才能進去玩呀?我們在玩游戲時,一定要懂得保護自己。
2、小貓變黑。
師:小貓可管不了那么多了,他想進去瞧一瞧。看,一只小貓鉆進了黑油桶,第二只小貓鉆進了黑油桶,第三只小貓鉆進了黑油桶。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呢?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一起討論一下吧。
(三)小貓回家,感受貓媽媽永遠不變的偉大母愛
1、師:天黑了3只小貓要回家了,你們說貓媽媽還會認識自己的孩子嗎?
如果你是貓媽媽,你會怎么樣對小貓說?
2、師:3只小貓玩了整整一天,最后小白貓,小黃貓,小黑貓,都變成了3只小黑貓,可是貓媽媽很愛很愛自己的孩子,它一眼就認出了這3個小家伙,貓媽媽把他們泡進了浴缸,洗了整整3天3夜才把3只小貓洗干凈了。
三、聯系幼兒生活,感受媽媽的愛。
師:親愛的小朋友你們有沒有像小貓一樣頑皮的時候呀?那你們的媽媽生氣了嗎?誰來說說看,你做了件什么事讓媽媽生氣了?
小結:原來啊,愛不僅僅是給你買好吃的,好玩的,有時候著急、擔心、生氣、責備、批評,也是一種愛,但是親愛的小朋友,不管孩子再調皮,媽媽也一定會深深的愛著他,不管孩子變成什么樣子,媽媽也會認出他。
四、結束活動
師:你們覺得你們的媽媽愛你們嗎?今天回家呀就把這個小貓的故事告訴你們的媽媽,并且告訴她:我很愛你!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范例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懂得為大家做好事,自己也會得到快樂的道理。
2、能運用故事中的語言完整地回答問題。
3、愿意與別人交流。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初步了解植物的`生長。
環境材料:根據故事繪制圖片二張。錄音、磁帶,每人一個小花籽胸飾,花籽娃娃臉一個。
活動過程:
1、出示花籽娃娃,語言導入:這是誰?你們看它快樂嗎?
2、錄音講述故事前半部分。
提問:小花籽要去做什么?
討論:什么是快樂(幼兒根據自己理解與經驗回答)
引導幼兒用故事中的語言連貫回答并學說角色對話。
討論:太陽、小鳥、蜜蜂、青蛙為什么感到快樂?
3、錄音講故事后半部分:
提問:誰能幫助小花籽想辦法,讓它找到快樂。
提問:小花籽找到快樂了嗎?
4、完整欣賞故事一遍。
5、請幼兒談自己感到快樂的事。老師或幾個能干幼兒戴上小花籽胸飾,問其他幼兒:你快樂嗎?為什么?(請幼兒仿照故事中的對話回答)
請每個幼兒戴上胸飾扮花籽,去詢問幼兒園其他班小朋友與老師是否快樂,鼓勵幼兒大膽與他人交往。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范例 篇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體驗故事的趣味性,樂意聽故事。
2、讓幼兒知道一年有四個季節(春、夏、秋、冬)。
3、幼兒能分角色表演、講述故事。
【活動準備】:
春、夏、秋、冬景色圖片各一張,蝸牛媽媽與蝸牛寶寶圖片,伴奏音樂碟
【活動過程】:
1、教師配樂講述故事《小蝸牛找四季》
提問:故事里都講了誰?
2、教師出示蝸牛圖片,依次出示四季圖片,再次講述故事
提問:春天來了,蝸牛媽媽對小蝸牛說了什么?
小蝸牛聽了媽媽的話又是怎樣做的?
3、教師引導幼兒一起講述故事。
4、讓幼兒認識春、夏、秋、冬四季
① 游戲:猜四季
② 游戲:字寶寶找四季
教師小結:一年有四個季節,他們分別是春、夏、秋、冬。
5、教師引導幼兒分角色講述、表演故事。
① 個別幼兒表演、講述。
② 幼兒集體表演、講述。
6、幼兒為故事取名
7、活動評價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范例 篇7
設計思路:
我們班的小朋友在中班下學期對漢字已經有了興趣,經常把在家寫的字拿來給老師看,以次為驕傲。進入大班后,一天一個孩子提出一個問題:“漢字是怎么來的?”我接住這個球后,就把這個拋給全班孩子。這一下有個別孩子回家詢問,于是就有了答案:“象形字”、“甲骨文”。那么到底什么是象形字?我把知識及時給了孩子,還拿出、,這兩個象形字讓孩子觀察。在收集材料中,孩子興趣不斷蔓延,并產生了這個主題活動。
目的:
1、在看看講講中,鼓勵幼兒大膽地用語言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從中感受人的聰明。
2、激發幼兒對漢字的興趣。
3、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準備:
漢字(現代、象形字)若干
過程:
一、導入語,激發幼兒說的興趣
師:最近,我們小朋友對字寶寶特別感興趣,收集了許多字寶寶,張老師把你們的字寶寶集合在一起,讓大家看得更清楚。
二、說說我們的字寶寶
師:
1、誰愿意來向我們說說你認識的字寶寶?
(在幼兒說的過程中,老師隨機引導,鼓勵幼兒發表不同的見解。)
2、師:你們有什么看不懂的字寶寶嗎?
三、設疑
你們有沒有發現這些字寶寶有個秘密?
(鼓勵幼兒仔細觀察,并積極參與討論)
四、延伸活動
根據幼兒的熱點繼續對文字進行探究。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目標設計符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并為幼兒提供合作的機會,體現出“活動化的共同學習”這一特點。這次活動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收集了大量有關漢字起源的圖片,整理出幼兒易于接受的漢字特點,采用幻燈片播放的方法進行活動的前期認識、講解及交流討論,使幼兒在觀看、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對活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活動中教師還盡可能多地創造幼兒與教師、幼兒與幼兒之間個別交流和自由交談的機會,使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快樂,得到發展。
小百科: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者,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范例 篇8
活動背景
某老師結婚了,孩子們為某老師舉行了富有孩子童真樸素的婚禮。不久,某老師有了小寶寶,身體的反應很大,孩子很好奇,于是就有了學習主題“我的身體"——身體里的聲音、身體里有什么、身體哪些地方會動等。
孩子奇怪:寶寶在某老師的肚子里干什么?某老師怎么沒有應老師有,會很累的樣子?于是就有了這次活動。
內容與要求
了解出生的秘密,知道媽媽的辛苦,激發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正懷孕7個月的老師。
2、有關小生命孕育產生的影像。
3、一些有關小生命孕育的圖書和圖片。
過程與指導
一、看看老師有什么不一樣了
老師:某老師和我們越來越不一樣了,你們發現她和我們哪里不一樣了?
幼兒:她越來越胖了……不是的,她的肚子越來越大了……
幼兒:是啊,她肚子里的小寶寶越來越大了。 幼兒:她走路很慢的,這樣子,很不方便的樣子。
老師:怎么會的呢?
幼兒:小寶寶在里面很重的。
幼兒:她蹲下來是這樣的,因為,這樣是為了保護小寶寶。
幼兒:某老師從來不跳的、不奔的,因為小寶寶會受不了的。
幼兒:某老師有時候會嘔的,大概是東西不好吃吧……不是的,是小寶寶在里面動,某老師難過了。
幼兒:某老師吃東西很多的,有一次,她吃了許多面包和肉……是啊,小寶寶也要吃的,所以才吃得多的。
幼兒:某老師的衣服不一樣了,很大的。
老師:這叫孕婦衫。是啊,自從某老師有了小寶寶之后,她的身體和我們越來越不一樣了,這都是因為她的肚子里多了一個小寶寶。
二、討論肚子里的寶寶的事情
老師:對肚子里面的寶寶,你們一定有許多問題吧。那么,有什么問題呢?說出來聽聽。
幼兒:小寶寶是怎么長大的?
幼兒:他在媽媽肚子里有一根帶子。
老師:這根帶子叫臍帶。(出示圖片或看影像)
幼兒(邊看邊問):A:寶寶吃的是飯嗎?B:不是的,是營養。C:某老師吃下的是飯,寶寶就吸收某老師身體里的營養。
男幼兒:我們男人怎么不會生寶寶,你們女的會生寶寶?(孩子們都一片茫然)
某老師:這是因為我們女人的身體里有一張小床。
幼兒:小床是怎么放進去的?是木頭的還是鐵的?
老師:這是因為我們女人的身體里有一個可以給孩子生長的宮殿,叫子宮(指示圖片)。
幼兒: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看得見東西嗎?聽得見聲音嗎? 寶看得見嗎?
幼兒:看不見的,像摸黑一樣。
某老師:他在四個月的時候,我對他說話,他就會動了。所以,我還給他聽音樂的。
幼兒:寶寶有大便、小便嗎?
老師:(出示圖片)書上說寶寶是有小便的。
幼兒:是啊,他喝了某老師的營養水,當然有小便啦。
幼兒:那大便有嗎?
幼兒:沒有的。
幼兒:應該有的,我們都有的。
老師:我們的大便是怎么才會有的?(孩子沉默)老師指著模型:這件事我們明天再研究。
幼兒:為什么媽媽生了孩子之后,’肚子上都會有疤呢?
老師:你們的媽媽都有疤嗎?
幼兒:我沒注意過。
幼兒:你有嗎?生過孩子的才有。
老師:我已經生過孩子了。可是我沒有。
幼兒:給我們看看。(給這個孩子看)真的沒有的。怎么有的媽媽有,有的媽媽沒有?
老師:這件事,你去問問媽媽吧。明天來告訴大家。
幼兒: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干嗎?
幼兒:是啊,他大概在做什么事?
幼兒:他不會動的。
某老師:不,他動得可厲害了。
老師:(把一個上了發條的鬧鐘放在某老師的肚子上)你們看。某老師的肚子的表面有小寶寶動的。
幼兒:小寶寶會動的。他在里面干嗎呢? 寶看得見嗎?
幼兒:看不見的,像摸黑一樣。
某老師:他在四個月的時候,我對他說話,他就會動了。所以,我還給他聽音樂的。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范例 篇9
活動名稱:
帽子床
活動目標:
1、觀察圖片,感受故事的有趣情節,樂意想象講述。
2、體驗爸爸、媽媽愛寶寶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ppt、音樂、帽子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圖片首頁)
T:今天,鄭老師請來了老鼠的一家,請你們看看它們是誰?
T:(小結)對了,它們是鼠爸爸、鼠媽媽、鼠哥哥和鼠妹妹,告訴你們,鼠爸爸和鼠媽媽非常愛自己的兩個鼠寶寶,一家人相親相愛,生活得很幸福。)
二、分段欣賞,想象討論
1、(講述故事,圖片1—2)
2、(出示圖片3—4)T:咦,鼠爸爸和鼠媽媽發現一樣東西,你認為這是什么呀?(幼兒猜想)到底這是什么呢?讓我們繼續往下聽。(講述故事)
3、(插入式體驗)哦,原來是頂大帽子,我這就有一頂和鼠爸爸、鼠媽媽找到的一樣的大帽子,請你們來摸一摸,摸上去什么感覺?
4、T:看到這頂圓鼓鼓、毛茸茸的大帽子,鼠爸爸、鼠媽媽會怎么想呢?到底鼠爸爸、鼠媽媽想到了什么?讓我們聽下去。(講述故事3—4)
5、(講述故事,圖片5—6)
6、(出示圖片7—8)T:咦,這是什么呀?帽子下面是什么?為什么看不見他們的頭和身體,只看見它們的腳呢?
T:(用圖片9—10小結)它們這樣走路累不累呀?雖然他們走得很累,也走得很慢,但是他們沒有停下來,因為鼠爸爸、鼠媽媽想把大帽子帶回家做什么呀?(帽子床)
7、T:(出示圖片9—10講述故事9—14)鼠哥哥、鼠妹妹睡醒了,它們會怎么樣呢?為什么鼠妹妹會嚇哭呢?鼠哥哥會怎么做呢?(可以請幼兒學做鼠哥哥、姐姐說說對話)
8、T:鼠哥哥、鼠妹妹哭著大叫“怪貓”、“怪貓”,你們覺得是怪貓嗎?
9、T:那么鼠爸爸、鼠媽媽聽到這個哭喊聲它們會怎么做呢?(幼兒猜想,再出示圖片15—16講述故事15—18)
10、T:你猜這時鼠哥哥、鼠妹妹會對鼠爸爸、鼠媽媽說什么呢?(師幼可以角色扮演說對話)
11、(講述故事19—20出示圖片21——22)晚上,鼠寶寶一家要休息了,它們在哪里呀?
你覺得鼠寶寶一家睡得舒服嗎?你們看這是張怎樣的帽子床,讓鼠寶寶一家睡得這么舒服呢?
三、完整欣賞故事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范例 篇10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想象兒歌展現的長城。
2、引導幼兒自豪的朗誦兒歌,讀準“彎、擔、關、年”。
3、增強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準備:
1、長城的圖片、錄像及有關兒歌的圖片。
2、家長帶領幼兒查閱有關長城資料,豐富其知識。
3、有關長城的歷史故事。
活動過程:
1、通過圖片,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教師出示長城圖片,提問:“這是什么?你去過長城嗎?它是什么樣的?你還在哪里見過長城?”
幼兒回答,相互豐富有關知識信息。
2、組織幼兒觀看錄像“中國長城”,讓幼兒感知長城的雄偉風采。
幼兒觀看錄像,教師通過提問進一步增長幼兒有關長城知識。
⑴“你覺得長城像什么?”幼兒展開想象。
⑵“你知道為什么建造長城嗎?”
教師適當的講述有關長城的歷史故事,讓幼兒了解長城的由來及作用。
3、教師有韻律的示范朗誦,激發幼兒學習兒歌的興趣。
4、通過具體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⑴教師:“詩歌中說長城像什么?”“扁擔的兩頭挑著哪兩個地方?”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在長城的圖片上指出山海關及嘉峪關的位置。
⑵引導幼兒欣賞圖片,感知大山公公的情感。“大山公公挑著又長又重的長城,它的心里會怎么想呢?”
5、啟發幼兒自豪的朗誦兒歌。
⑴提問:你喜歡長城嗎?為什么?雄偉的長城永遠屹立在那里,我們在朗誦兒歌時,要把自己也當成雄偉的長城。
⑵教師和幼兒一起有感情的朗誦兒歌。
教師重點注意“彎、擔、關、年”的正確讀音
活動延伸:
1、教師可設計“去旅游”等專欄,收集展示我國著名景點、著名建筑的圖片。
2、在游戲中,引導幼兒扮演古代壯士,表演守長城等情節。
3、在戶外沙池,引導幼兒玩筑長城的游戲。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范例 篇11
中班教案《玩沙》適用于中班的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通過玩沙子豐富孩子的觸覺神經,提高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們玩沙子時的安全意識,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玩沙》教案吧。
活動目標
1.提高他們玩沙子時的安全意識。
2.通過玩沙子豐富孩子的觸覺神經,提高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3.培養孩子合作交往的能力。
4.提高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讓他們能夠樂在其中。
5.遵守社會行為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讓學生知道玩耍要注意安全。
難點:在安全玩耍的基礎上開發學生的想象和創造性思維。
活動準備
道具:樹枝、樹葉、花草等等。
活動過程
1.導入課題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我抓出一把沙子),讓同學們猜一猜它是誰?接下來我們將和沙子成為朋友。說明本堂課的任務,讓學生明白。
2.帶領學生來到沙坑,自己用手捏一捏,認識沙子,學生動手感覺體驗沙子的質感。
3.安全提示(在以后的玩耍中提高安全意識)
沙子是很調皮的,它鉆進我們的眼睛就不想出來了,所以我們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將沙子拋灑,扔向其他同學,也不要將玩過沙子的手揉眼睛等。
4.組織活動
將小朋友分組,每四人一組(培養他們一起合作的意識,集思廣益),在沙坑里創建自己自己的“王國”并且提示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可以用上自己準備的道具。(觀察他們在活動中的表現,做好活動總結)
5.展示成果
請各小組選出代表,給其他小朋友介紹自己的作品。
6.活動結束,帶領小朋友把手洗干凈。
點評在本次活動中大家的表現,多表揚和鼓勵,提高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教學反思
玩沙是小朋友的天性,因此在玩的過程中,孩子們的積極性特別的高,他們高興的挖坑,堆建房屋,用樹葉當小車運沙,有的小朋友將小花、小草栽在房屋周圍,還有的小朋友在房屋前挖一條長長的小河,還將樹葉當小船。這些現象都體現了小朋友們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想象和創造力,這次活動中沒有出現安全事故,但是有部分小朋友只顧自己玩沙,而沒有與其他小朋友商量合作,在這方面缺乏對學生的引導,還要多改進。
小百科:沙子,指細小的石粒,或者是形狀像沙子的東西。也喻指不完美的瑕疵。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范例 篇12
一、 活動目標:
1. 體驗手部動作與影子之間的關系。
2. 萌發對手影游戲的興趣。
二、 活動準備:
1. 已有做手影游戲的經驗。
2. 臺燈若干。
三、 活動過程:
1. 它們是誰。
——掛圖或幼兒活動材料。
——幼兒觀察掛圖,自由交流。
——根據幼兒的熱點話題設疑:你看到了什么?新房子中為什么總會出現黑影?它們到底是誰?
2. 誰是新鄰居。
——幼兒帶著問題,邊看掛圖,邊完整欣賞故事。
——哪些小動物成了新鄰居?
——房子里的小兔、小羊、大狼是怎么回事?
——新房子里住的究竟是誰?
3. 手影像什么。
——打開臺燈,教師表演手影游戲供幼兒欣賞,說說手影像什么。
——幼兒自由結伴玩手影游戲,感受手部動作與影子之間的關系。
四、 活動建議:
1. 鼓勵幼兒晚上在家中進行手影游戲。
2. 注意安全使用臺燈,如有條件,可采用戶外的自然光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