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案優秀(精選14篇)
《可能性》教案優秀 篇1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44頁主題圖、例1、第45頁“做一做”及相關練習,第49頁“生活中的數學”。
教學目標:
1、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能列出簡單的隨機現象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能結合具體問題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語來描述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2、借助猜測、實驗、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通過學生對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的體驗,體會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使學生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結合具體問題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語來描述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教學準備:
課件、節目卡片、抽獎盒。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活經驗
(一)游戲1:猜猜硬幣在哪只手里。
1、教師將枚硬幣握在手中,并在背后交換位置,讓學生猜一猜硬幣在哪只手里。說一說你能確定嗎?
2、教師打開沒有硬幣的手,再讓學生猜一猜硬幣在哪只手里。說一說你能確定嗎?為什么?
。ǘ┯螒2:猜猜拋出的硬幣是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
1、教師將這枚硬幣拋出,讓學生說出可能是哪個面朝上,要求說出所有可能。
2、讓學生猜一猜是哪個面朝上。
3、教師揭示結果。
(三)揭示課題。在生活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是不確定的。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可能性》教案優秀 篇2
本單元共安排了5個例題。主題圖、例1、例2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例3、例4、例5及相關內容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對于紛繁的自然現象與社會現象,如果從結果能否預知的角度出發去劃分,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現象的結果總是確定的,即在一定的條件下,它所出現的結果是可以預知的,這類現象稱為確定現象。例如,拋一個石塊,可預知它必然要下落;在標準大氣壓下且溫度低于0℃時,可預知冰不可能融化。另一類現象的結果是無法預知的,即在一定的條件下,出現哪種結果是無法事先確定的,這類現象稱為隨機現象或不確定現象。例如,擲一枚硬幣,我們無法事先確定它將出現正面,還是出現反面。
教科書通過主題圖及例1、例2的教學,使學生初步體驗在現實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1)主題圖的教學。
教科書第104頁呈現了學生熟悉的“新年聯歡會上抽簽表演節目”的場景,引入本單元的學習。目的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使學生體驗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不確定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圖意,描述圖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再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在“抽簽表演節目”時的實際感受。使學生在觀察、描述和交流的活動過程中充分感受到,在用抽簽來決定表演的節目的活動中,“表演某種節目”這樣的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性的。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周圍熟悉的情境,說一說在生活中還有什么事情的發生是不確定的。
需要注意的是,只要學生能夠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用“可能”等詞語來描述就可以了,如“我可能要表演唱歌”。不必要求學生一定要說出“我表演唱歌這件事情的發生是不確定的”。
(2)例1的教學。
教科書呈現了學生摸棋子的試驗,使學生在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活動中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則是不確定的。教科書中給出了兩個盒子裝有不同情況的棋子,是想通過兩個簡單試驗的對比,讓學生更好地體會確定事件和不確定事件。教師可以依照教科書中的圖示分別在兩個盒子里放進各種顏色的棋子(也可選用乒乓球等),注意這些棋子除了顏色外應完全相同,并將放棋子的過程完整地展現給學生,而且在每次摸棋子之前都應將盒中的棋子搖勻。
教科書中一共提出了三個問題,提示教學的過程、反映不同方面的要求。
、俳虒W第一個問題“哪個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紅棋子”。教師可以先提問“左邊的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紅棋子嗎?”讓學生進行猜測,再讓學生實際摸摸看。通過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認識到在左邊的盒子里裝的都是紅棋子,所以一定能摸出紅棋子,“在左邊的盒子里摸出紅棋子”這個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教師再提問“在右邊的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紅棋子嗎?”讓學生進行猜測,再讓學生實際摸摸看。通過試驗,使學生發現在右邊的盒子里有紅棋子,所以可能摸出紅棋子,但不一定能摸出紅棋子,“在右邊的盒子摸出紅棋子”這個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
、冖诘诙䝼問題“哪個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綠棋子”和第三個問題“哪個盒子里可能摸出綠棋子”可一同教學。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猜測“左邊的盒子里可能摸出綠棋子嗎?”“右邊的盒子里可能摸出綠棋子嗎?肯定能摸出綠棋子嗎?”,同樣再讓學生討論交流,并通過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認識到因為左邊的盒子里沒有綠棋子,所以不可能摸出綠棋子,“在左邊的盒子里不能摸出綠棋子”這個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在右邊的盒子里有綠棋子,可能摸出綠棋子,但不一定能摸出綠棋子,“在右邊的盒子里摸出綠棋子”這個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
、劢虒W中,教師應充分地為學生提供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機會,有條件的地方宜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師可以依照教
科書中的圖示,事先為每個小組準備兩個盒子和兩袋棋子,為了交流方便,可以給盒子標上序號1和2。在教學時,先指導學生分別將兩袋棋子放入兩個盒子,然后逐一提出教科書中的問題。教師還要提醒學生,在每次摸棋子前應將盒中的棋子搖勻。提出一個問題后,先讓學生在小組內充分討論、試驗,然后再全班交流。使學生充分經歷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活動過程,豐富學生對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的體驗。
④另外,在匯報時只要學生能夠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用“在左邊的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紅棋子”“在右邊的盒子里可能摸出紅棋子”等描述進行表達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學生一定要說出“在左邊的盒子里摸出紅棋子這個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在右邊的盒子摸出紅棋子這個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
⑤(3)例2的教學。
⑥教科書呈現了六幅與現實世界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緊密相關的畫面,通過生活實例豐富學生對確定和不確定事件的認識,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學會判斷哪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哪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
、呓虒W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圖意,獨立思考,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做出判斷,再引導學生討論。使學生在描述、思考和討論交流的活動過程中充分感受確定和不確定現象。需要注意的是,在讓學生判斷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時,只要學生能夠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語來表述就可以了,如“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轉動”“三天后可能下雨”“太陽不可能從西邊升起”等。不必要求學生一定要說出“我從出生到現在沒吃過一點東西這件事的發生是確定的”“吃飯時,人用左手拿筷子這件事情的發生是不確定的”“每天都有人出生這件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
、嘟處熯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周圍熟悉的情境,說一說在生活中還有什么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什么事情的發生是不確定的。另外,教師還應有意識地尋找一些帶有感情色彩的事件讓學生來判斷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如“明天的拔河比賽我們班會贏”。讓學生認識到對于某一客觀事件來說,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與個人的愿望無關。
、2.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怆S機現象雖然對于個別試驗來說無法預知其結果,但在相同條件下進行大量重復試驗時,卻又呈現出一種規律性,我們稱它為隨機現象的統計規律性。概率論正是揭示這種規律性的一個數學分支。
為了敘述的方便,把條件每實現一次,叫做進行一次試驗。例如對“擲一枚硬幣,出現正面”這個事件來說,做一次試驗就是將硬幣拋擲一次。如果一個試驗在相同條件下可以重復進行,而每次試驗的可能結果多于一個,在一次試驗中結果無法事先確定,這種試驗就叫做隨機試驗。把隨機試驗中,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事情,稱為隨機事件。
一個隨機事件的發生既有隨機性(對單次試驗來說),又存在著統計規律性(對大量重復試驗來說)。隨機事件的統計規律性表現在:隨機事件的頻率──即此事件發生的次數與試驗總次數的比值具有穩定性,即總是在某個常數附近擺動,且隨著試驗次數的不斷增多,這種擺動幅度越來越小。我們給這個常數取一個名字,叫做這個隨機事件的概率。概率可以看作頻率在理論上的期望值,它從數量上反映了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上述關于概率的定義,通常稱為概率的統計定義。
由于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點,他們一般只能在感性的層面理解概率的知識。因此,教科書通過例3、例4和例5的教學,使學生在試驗活動中,認識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初步感受隨機現象的統計規律性,并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可能性》教案優秀 篇3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摸球等活動,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獲得概率的思想。
2 培養初步的判斷和推理能力。
3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的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受體驗有些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難點:理解,辨析“可能”,“一定”,“不可能”發生的事件
三、教學過程:
。ㄒ唬┩嬗螒颍胄抡n
師:我知道小朋友們都特別喜歡做游戲,是嗎?那么在今天上課前,我和大家一起先來玩一個石頭、剪子、布的游戲,這個游戲大家都會玩,是吧?可別小看這個小游戲,它里面還藏著數學知識呢,不信我們玩玩看!我說石頭剪子布之后,大家同時出手勢,不許變哦,我們一起看看有多少個小朋友能贏老師。(師生共玩)
誰贏了老師?誰輸了?(學生舉手表示)怎么還有幾個小朋友沒舉手呢?有輸,有贏,還有平的,你們在玩游戲之前想贏老師嗎?那為什么想贏,有的小朋友沒有贏呢?(引導學生說出可能贏,可能輸,可能平)
現在我們再玩一次,這次我告訴你們我要出剪刀,(再玩一次師出剪刀),這次結果怎么樣?(引導生說出出石頭一定贏老師,出布一定輸,出剪刀一定打平)
師小結:我們在玩石頭、剪子、布的時候,如果我不告訴你們我出什么,可能是老師贏,也可能是小朋友贏,我們雙方都有贏的可能性,但當我告訴你們我出剪刀,小朋友們就一定會贏了,這里面藏的數學知識,就是今天我們要研究的——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板書:可能性)
。ǘ⿲嵺`體驗,探索新知
1、可能性
過渡:嗯,小朋友們做游戲都特別厲害,下面我要考考你們的眼力了。
師:(出示一只盒子)瞧,我手里拿的是什么?(盒子)老師往袋子里放3個白球和3個黃球。(現場放)接著,我從這個盒里任意摸一個,請小朋友們先猜一猜,老師能摸到什么?(可能是白球,可能是黃球。)
師: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摸之前,我先用手在里面攪幾下,閉上眼睛,然后任意摸一個。(師摸)是什么?(白球)好。我再來摸一個,小朋友先猜猜,會是什么?瞧,是什么?(黃球)我再摸一次,會是什么呢?(黃球)那么通過你的觀察,老師摸出的球,出現了什么情況?(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黃球。)
。ò鍟嚎赡埽
師:你能說說為什么嗎?
、、不可能與一定
師:現在我要拿走一個白球,任意摸一個球,肯定摸到白球嗎?(不一定,是可能是白球)為什么呢?
。ɡ锩嬗2個白球還有3個黃球,所以任意摸一個,可能是白、黃球其中的一種。) 師再拿走一個白球,任意摸一個,能摸到白球嗎?(能)為什么?(白球還有一個)
師再拿走一個白球,現在可能會摸到白球嗎?
生:不可能。
。ò鍟翰豢赡埽
師:你們為什么這么確定?(里面沒有白球了。)
師:對了,我們現在摸到的不可能是白球。那你們認為會摸到什么球呢?(黃球)你們也是那么確定,說說道理。
。ò鍟阂欢。)
3、小結
師:通過剛才的摸球游戲,我們發現了一件事情的發生通常有可能發生、不可能發生、一定發生這三種情況。有些事情發生的結果不可以確定,這時就該用“可能”;有些事情是不會發生的,這時就用上“不可能”。還有些事情結果是可以確定的,這時我們就會用上“一定”。
。ㄈ┡e球游戲,鞏固新知
師:還想玩游戲嗎?現在老師要加大難度,看ppt,上面有4個小箱子,里面裝著不同顏色的小球,現在我們從每個箱子中抽,與結果連線。
。ㄋ模┨骄可钪写嬖诘目赡苄
1、尋找生活中存在的可能性
大家看下面三個地方的小學情況,我們應該用那個詞來說呢?小組討論,老師請同學來回答。(根據海南,哈爾濱,還有武漢的天氣情況來分析)
2、學習例二
生活中處處都有可能性,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那么,你能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對這幾個與我們生活緊密相關的現象進行判斷嗎?
(ppt出示生活中的現象,生判斷并說理由)
。ㄎ澹┱勈斋@與總結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可能性”的知識,小朋友們,你們有什么收獲?課后找一些生活中具有可能性的事情說給爸爸、媽媽,好朋友們聽聽,好嗎? 總結:像這樣存在“可能性”的問題,是數學課里面的知識,它包含“一定”、“不可能”和“可能”三種情況,它跟我們的生活是緊密相關的,請同學們回去留意一下,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類似的數學問題,看看誰最有偵探頭腦,善于發現和分析問題。
四、板書設計
可能性
一定
確定事件不確定事件: 可能
不可能
《可能性》教案優秀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經歷實際問題的情景,認識事件發生可能性大小的意義。
2.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是由發生事件的條件來決定的。
3.會在簡單情景下比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
4.通過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主動參與,做“數學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激活學生思維。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事件發生可能性大小的意義。
教學難點:在問題情景比較復雜的情況下,比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提出問題:在一個盒子里放有4個紅棋,1個藍棋,摸出一個棋子,可能是什么顏色?摸出紅棋的可能性大還是摸出藍棋的可能性大?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先讓學生分小組進行摸球游戲:
1、每位同學輪流從盒子中摸球,記錄所摸得棋子的顏色,并將球放回盒中。
2、做20次這樣的活動,將最終結果填在表中。
3、全班將各小組活動進行匯總,摸到紅棋的次數是多少?摸到藍棋的次數是多少?
4、如果從盒中任意摸出一球,你認為摸到哪種顏色的棋子可能性大?
游戲的結論:
在上面的摸球活動中,每次摸到的球的顏色是不確定的。摸出紅棋的可能性比摸出藍棋的可能性大,原因是紅棋的數量比藍棋多。
一般地,不確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說明:摸棋游戲教師首先要使學生明確試驗的過程,“摸出一個棋子,記錄下它的顏色,再放回去,重復20次”。然后還要使學生明確組內成員的分工,應有人負責摸出棋子,有人負責記錄下它的顏色,并應提醒學生在試驗前要選擇好統計試驗數據的方法(可以用畫“正”字的方法)。而且還要向學生說明在試驗的過程中,應注意保證試驗的隨機性,如:每次摸棋子前應將盒中的棋子搖勻;摸棋子時不要偷看等。在各小組進行試驗的過程中,教師應關注每一個小組,及時給予指導,保證試驗的隨機性。
二、觀察思考 理解新知
請考慮下面問題:
。1)如果你和象棋職業棋手下一盤象棋,誰贏利的可能性大?
分析:根據本人的實際棋藝水平來確定,答案不唯一。
。2)有一批成品西裝,經質量檢驗,正品率達到98%。從這批西裝中任意抽出1件,是正品的可能性大,還是次品的可能性大?
分析:要比較“任意抽出1件是正品”與“任意抽出1件是次品”兩個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只要比較兩個事件發生的條件:“正品率達到98%”與“次品率達到2%”,顯然抽到正品的可能性大。
。3)任意拋一枚均勻的硬幣,出現正面朝上、反面朝上的可能性相等嗎?
分析:任意拋一枚均勻的硬幣,有兩種可能①正面朝上②反面朝上,因為它們出現的機會均等,所以出現正面朝上、反面朝上的可能性相等。
(4)一個游戲轉盤如圖,紅、黃、藍、綠四個扇形的圓心角度數分別是90°,60°,90°,120°。讓轉盤自由轉動,當轉盤停止后,指針落在哪個區域的可能性最大?在哪個區域的可能性最?有可能性相等的情況嗎?為什么?
分析:因為綠色扇形區域面積最大,黃色扇形區域面積最小,紅、藍色扇形區域面積相等,所以指針落在綠域的可能性最大,黃域的可能性最小,紅、藍域的可能性相等。
從上可得出以下結論:
①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是由發生事件的條件來決定的。
②可能性的大小與數量的多少有關。
數量多(所占的區域面積大)?可能性大
數量少(所占的區域面積。? 可能性小
三、師生互動運用新知
例1某路口紅綠燈的時間設置為:紅燈40秒,綠燈60秒,黃燈4秒.當人或車隨意經過該路口時,遇到哪一種燈的可能性最大?遇到哪一種燈的可能性最小?根據什么?
分析: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先分清事件發生的條件分別是什么?事件“遇到紅燈”發生的條件是“紅燈時間設置40秒”,事件“遇到綠燈”發生的條件是“綠燈時間設置60秒”,所以人或車隨意經過該路口時,遇到綠燈的可能性最大,遇到紅燈的可能性最小。本例相對容易,可讓學生通過交流自己完成。
完成P76 1,2的做一做
例2某旅游區的游覽路線圖如圖3—4所示.小明通過入口后,每逢路口都任選一條道.問他進人A景區或B景區的可能性哪個較大?請說明理由.
分析:本題有一定難度,教學時要抓住這兩個事件發生的條件,可分以下幾個步驟:
。1)小明進入旅游區后一共有多少種可能的路線?可以把小明進入旅游區的A景點或進入旅游區B景點的過程分解為兩個步驟:第一步進入左、中、右主干線,有3種可能,第2步進入每條主干線的兩條支線,各有2種可能;
。2)將上述結果列表或畫樹狀圖;
(3)確認各種可能性是否相等,確認“進入A景點” “進入B景區”分別占了多少種,也就是確定兩個事件發生的條件;
。4)比較兩個事件發生的條件,判定哪個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
完成課內練習1,2
四、梳理知識 形成結構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談談你的收獲?
在交流中,師生可共同梳理知識點:
。1)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是由發生事件的條件來決定的。
(2)可能性的大小與數量的多少有關。
數量多(所占的區域面積大)?可能性大
數量少(所占的區域面積。? 可能性小
五、應用新知 體驗成功
1、小明任意買一張電影票(每排有40個座位),座位號是2的倍數與座位號是5的倍數的可能性哪個大?
答案: 2的倍數可能性哪個大。
2、請你在班上任意找一名同學,找到男同學與找到女同學的可能性哪個大?為什么?
答案:要根據該班的男、女實際人數來確定.如該班男同學22名,女同學24人,則任意找一名同學,找到女同學與的可能性比找到男同學的可能性大。
3、某公交車站共有1路、12路、31路三路車?,已知1路車8分鐘一輛;12路車5分鐘一輛、31路車10分鐘一輛,則在某一時刻,小明去公交車站最先等到幾路車的可能性最大。
答案:間隔時間最短,31路車間隔時間最長,所以小明去公交車站最先等到12路車的可能性最大。
4、盒子中有8個白球、4個黃球和2個紅球,除顏色外其他相同。任意摸出一個球,可能出現哪些結果?哪一種可能性最大?哪一種可能性最。
答案:任意摸出一個球,可能摸出白球、黃球或紅球。任意摸出一個球,摸出白球可能性最大,摸出紅球可能性小。
5、如圖是小明家地板的部分示意圖,它由大小相同的黑白兩色正方形拼接而成,家中的小貓在地板上行走,請問:小貓踩在哪種顏色的正方形地板上可能性較大?
講故事 5張
唱 歌 3張
跳 舞 1張
答案:由于黑色正方形比白色正方形塊數多,所以小貓在地板上行走,踩在黑色的正方形地板上可能性較大。
6、聯歡會上小紅可能抽到什么節目?
抽到什么節目的可能性最大?抽到什么節目的 可能性最小?
答案:聯歡會上小紅可能抽到的節目是講故事、唱歌或跳舞。抽到講故事節目的可能性最大。
7、連續兩次拋擲一枚均勻的硬幣,朝上一面有幾種可能?你認為兩次正面朝上與一次正面朝上、一次正面朝下發生的可能性哪個大?
答案:
朝上一面有4種可能:①正、正 ②正、反③反、正 ④反、反。
一次正面朝上,另一次正朝面下發生的可能性大。
六、布置作業鞏固新知
作業題:1 — 4必做5、6選做。
《可能性》教案優秀 篇5
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簡單的統計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使學生能夠對一些問題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引導學生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以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學難點:
能夠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教學用具:
轉盤、紙杯、白球、黃球、紅球、盒子。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提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課間喜歡做游戲嗎?在游戲前怎樣決定誰先玩的呢?石頭、剪刀、布這三種手式哪種最厲害呢?想和老師比試比試嗎?如果老師和人們一起玩,你們認為有什么結果?學生發言
預設:可能贏、可能輸、也可能平。
師生共同班幾次,充分體驗。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有關可能性的問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利用剪刀石頭布這一常見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們切身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直接喚起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
二、實驗探索,學習新知
活動一:摸名片
1. 學生制作自己的名片,注意寫清姓名、性別、屬相、班級、愛好、電話號碼。
2. 老師介紹游戲規則。
3.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始摸名片游戲,游戲后各組組長做好記錄并統計結果。
4. 集體交流:匯總每小組的實驗數據。
預設1:摸出來的屬相是屬牛。
預設2:摸出來的屬相是屬鼠。
共有兩種可能性。
接著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這些數據,你發現了什么?
預設1:摸出的屬牛的同學多。即摸出牛的可能性大。
預設2:摸出的屬鼠的同學多。即摸出鼠的可能性大。
預設3:一樣多。即摸出牛的.可能性與鼠的可能性一樣大。
5. 質疑:為什么呢?
學生會發現:有的小組屬牛的人多,有的小組屬鼠的人多。有的小組屬牛和屬鼠的人數一樣多。
6. 提問:可能性的大小與這個數量有什么有關系?小組討論。
7. 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事情存在可能性的現象?
活動二:拋紙杯
1.猜想:紙杯拋向空中落地時有幾種可能。學生獨立思考后回答。到底誰說得對呢?我們一起來做個試驗。
2.實驗:每個人重復拋5次,并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3.與同伴說一說,可能出現哪幾種結果并寫下來。
4.結論:紙杯拋向空中落到地面后可能出現三種情況:杯口朝上、杯口朝下、躺在地面上。
活動三:摸球
1.出示盒子(里面兩個黃球,一個白球)
①任意摸一個球,摸哪種顏色球的可能性大。
、诜纸M實驗加以證明。
、坌〗Y:任意摸一個球,有2種結果,摸到黃球的可能性大,白球的可能性小。
2.再放入3個紅球,會出現哪種結果?摸到哪種球的可能性大,哪種球的可能性小,能摸出黑球嗎?
、賹嶒烌炞C。
②小結。
3.出示盒子(2個白球,2個黃球)
師:一次摸出兩個球,可能出現哪些結果?那種可能性大?
這個問題很簡單,學生都能答對。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外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不僅體現了課堂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更能使學生在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的過程中深化知識,加深印象!
三、鞏固練習
課后習題和配套上選取。
【設計意圖:學完新知識后立刻進行練習,可以在做題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更能完成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
四、拓展延伸
、偾皫滋炖蠋熢谝粋商場門口發現了這樣一種情況:一個人手里拿著一個布袋,布袋里紅、綠兩種玻璃球各5個,只需5角球就能玩一次,誰能在布袋里摸5次,摸5個紅球或5個綠球就獎勵5元錢,如果你在場你會不會去玩?為什么?
、趯W生模擬摸球游戲。
③小結:在布袋中能夠摸出5個紅球或5個綠球可能性非常小,這只是生活中最簡單的騙術,在生活中還有許多形形色色的陷井,我們識破這些陷井的辦法就是學好科學知識,用知識武裝我們的頭腦。
【設計意圖:數學就是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本節課以游戲開始,也以游戲結束,能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五、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請學生談收獲。
板書設計:
摸名片----統計與可能性
《可能性》教案優秀 篇6
3.1 認識事件的可能性(教參)
【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本節課內容屬于概率范疇,意在幫助學生分清不確定的現象和確定的現象,使學生能定性地認識事件“可能、不可能、必然”發生的含義.讓學生學會怎樣用觀察的方法去認識身邊的不確定現象的數學規律.
(二)學情分析: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過一些不確定的現象,但他們對這些不確定現
象的觀察往往是零星的,短暫的.同時,學生對未知的事物又充滿好奇且敢于質疑,很愿意投人到合作探究的實踐活動中去.在學生小學階段已學的有關事件可能性的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使學生通過實例體會到可以用列舉法來獲得各種可能的結果數,從而使學生的認識達到升華.
【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進一步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意義.
2.了解必然事件、不確定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3.會根據經驗判斷一個事件是屬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還是不確定事件.
4.會用列舉法(枚舉、列表、畫樹狀圖)統計簡單事件發生的各種可能的結果數.
【教學重點、難點】
1.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意義,包括按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對事件分類.
2.用列舉法(列表、畫樹狀圖)統計簡單事件發生的各種可能的結果數,需要較強的分析能力,是本節教學的難點.
(基于對教材、教學大綱和學生學情的分析,制訂相應的教學目標.同時,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注重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對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意識的培養.這里沒有用“使學生掌握…”,“使學生學會…”等字眼,保障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反映了教法與學法的結合,體現了新教材,新理念.)
【教學過程】
一、激趣、設疑、引題
同學們做過拋擲硬幣的游戲嗎?請你試一試拋一枚硬幣10次,把結果記錄下來,看看有幾次正面朝上,有幾次反面朝上?
做完游戲后,提出問題:
(1)拋擲硬幣10次,每次都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可能嗎?可能性大嗎?
(2)在剛才的游戲中,可能正反面同時朝上嗎?
(3)在剛才的游戲中,還有哪些事件一定會發生?你能得到哪些結論?
事實上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事件一定不會發生,有些事件可能會發生,也可能不會發生,有些事件必然會發生.
引出課題:認識事件的可能性.
(利用學生都感興趣的小游戲引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讓他們迅速投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同時加強了人文數學的教育)
二、觀察、思考、鞏固
(一)觀察和思考:你能舉出幾個生活中必然發生,不可能發生,
可能發生的例子嗎?(請大家發言)
不僅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例子,而且在我們所學的各學
科中也有很多例子.(利用多媒體展示“鐵杵磨成針”“守株待兔”
“愚公移山”這三個成語故事和天氣預報的動畫)
同時給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確定事件的概念:
在數學中,我們把在一定條件下必然會發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certainevent);
在一定條件下必然不會發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impossibleevent);
在一定條件下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事件叫做不確定事件(uncertainevent)或隨機事件.
(這里用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和動感十足的多媒體展示,不但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而且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以及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二)鞏固、檢測、反饋(利用題組區分概念):
在課件巾設置能力區分度不同的三組題,以利于同學們正確理解概念.
1.頭腦運動會(設置一組容易題,以快速搶答的方式請同學在規定的時間內給出正確答案,對于沒有把握的問題也可以向其他人求助.)
問題:下面哪些事件是必然事件?哪些事件是不可能事件?哪些事件是不確定事件?
(1)打開電視機,它正在播廣告;
(2)拋擲10次硬幣,結果有3次正面朝上,8次反面朝上;
(3)將一粒種子埋進土里,給它陽光和水分,它會長出小苗;
(4)黑暗中我從我的一大串鑰匙中隨便選中一把,用它打開了門;
(5)拋擲一枚均勻的骰子.擲得的數不是奇數就是偶數;
(6)從一副洗好的只有數字1到l0的40張卡片中任意抽出一張,卡片上的數比6小;
(7)一個普通的玻璃杯從10層樓落下,落到水泥地上會摔破.
2.頭腦風暴.
例在一個箱子里放有1個白球和1個紅球,它們除顏色外都相同。
(1)從箱子里摸出一個球,是黑球.這屬于那一類事件?摸出一個球,是白球或者是紅球.這屬于哪一類事件?
(2)從箱子里摸出一個球,有幾種可能?它們屬于哪一類事件?
(3)從箱子里摸出一個球,放回,搖均勻后再摸出一個球,這樣先后摸得的兩球有幾種不同的可能?
(列表或畫樹狀圖是人們用來列出事件發生的所有不同可能結果的常用方法,它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問題,而且可以避免重復和遺漏,即直觀又條理分明.)
不可能事件 可能事件 必然事件
。黙|的值
a的倒數
若a+b=0(a,b的之間關系)
3.個性空間(設置一組稍難題,對所學知識進一步鞏固).
問題1:列表造句:
問題2:(1)有2種不同款式的襯衣和2種不同款式的裙子,各取一件襯衣和一條裙子搭配,問有多少種搭配的可能?
(2)籠子里關著一只小松鼠(如圖),籠子的主人決定把小松鼠放歸大自然,將籠子的門都打開.松鼠要先經過第一道門(A,B或c),再經過第二道門(D,或E)才能出去.問松鼠走出籠子的路線(經過的兩道門)有多少種不同的可能?
(在完成了兩組區分度不同的練習之后,對于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激發學習興趣都有幫助,至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已達成)
(三)完成課本課內練習.
三、概括、梳理、升華
1.采用談話式小結.教師提問:
(1)你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最大收獲是什么?
(2)你對哪一點最感興趣?
(3)你受到哪些啟迪?
(4)你還有什么新的發現?
(這種小結方式很容易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學生容易投入和參與,讓學生自由說出自己的想法,把總結評價的主動權充分地交給學生,同時給學生一個開放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知識整理與語言表達能力,情緒會被再度調動起來,從而起到認知升華的作用)
2.判斷一個事件是屬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還是不確定事件.用列舉法統計簡單事件發生的各種可能的結果數.
四、布置作業
1、課本作業題
2、1999年,全國少工委與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調查顯示,46.9%的中小學生沒有達到8時的睡眠時間標準,請你在班級里也做一次調查,你的結論是什么?
《可能性》教案優秀 篇7
教學內容:
教材104~10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本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2.能夠列出簡單實驗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的態度。
教學重、難點:
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教學過程:
一、活動引入新課
擊鼓傳花游戲,鼓聲停時一位同學上臺抽簽,簽中內容有禮物、唱歌、猜謎。
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簽?
(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詞來表達,揭示課題: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獲取知識
(一)教學例題1
請同學們看前面,這里有個盆:1號盆、2號盆。(實物:例題上的裝有不同顏色小球的盆)咱們來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顏色的球。
展示兩盆中球的顏色、數量。
1、從1號盆里面任意摸出一個球,一定是紅球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各小組都已討論好了,誰想代表小組發言?(依次指名學生說)
。ㄒ来伟鍟阂欢ǹ赡懿豢赡埽
師:小朋友討論得都非常好。下面,我們實際來摸一摸,驗證一下。1號盆,誰來?(學生摸出3個后提問,如繼續摸下去,結果怎么樣?)
2、從2號盆里任意摸一個呢?請小組討論
請學生摸一摸(摸出3個后提問,如繼續措下去,能摸到紅球嗎?那可能摸出什么球?為什么?)(老師可根據盆里剩下的球隨機提問,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顏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
3、活動
。ǘ┙虒W例題2
`1、生活中有許多的“可能性”
例如:……(請學生舉例幾個)
2、自已閱讀書本例題2
誰理解題目意思了,解釋一下。
獨立完成
3、匯報、講評
4、練習
108頁練習二十四第一題。
三、全課,課外延伸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可能性的知識,把今天所學的知識和我們的生活聯系起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會發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發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呢?你能舉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說一說嗎?請同學們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學生說)
學生說完后全班交流。
四、鞏固練習
P1082、3
教學反思:
《可能性》教案優秀 篇8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習了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的過程,并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的基礎上學習的,是進一步學習統計知識的基礎。此外,對可能性知識的學習,是學生今后學習概率知識的基礎。本單元教學的主要內容包括按不同的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統計;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教學重點是按不同的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統計,教學難點一是在分類統計時找到不同的分類標準,二是對事件發生可能性的理解。
教學目標:
1、會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分類統計,完成相應的統計表,根據統計的結果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或提出建議。
2、初步了解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和愛思考、愛動腦的習慣。
3、通過現實情境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發展初步的統計觀念。
4、通過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發展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對分類標準和對事件發生可能性的理解。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師:同學們看這里美不美?你觀察到了什么?
河邊有鴨,還有鵝!有大的、有小的;有花的、黑的,還有白的!
河里還有好多人游泳呢!有男的、有女的;有大人、有小孩,好多人呀!
游泳的有多少人呢?大約有30多個呢!
二、教學統計
師:到底有多少人呢?怎樣才能知道呢?
。1)一個一個地數,數數就知道了。
(2)一個個地數不容易數清楚,咱們統計一下吧!
師:好!那怎樣進行統計呢?
1、我們可以先分類再數一數進行統計。
2、我先數男的,再數女的。
3、按戴泳帽和不戴泳帽的進行統計。
師:那大家就開始行動吧!
學生自己動手活動。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分類統計。
三、自主練習
1、分類統計。
仔細觀察圖片,你看到了什么?你想怎樣分類?(按種類或是顏色)
2、一共有多少塊積木?
除了按顏色進行分類還可以怎樣分類?(形狀)
3、統計本班學生的情況。
思考:我們的同學可以按什么標準分類?(年齡、性別)
四、總結
作業:回家統計你們書櫥的種類。
板書設計:
統計
。ò捶N類或是顏色) (年齡、性別)
《可能性》教案優秀 篇9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可能性”的第一課時。《標準》在小學第一學段安排的“概率”學習內容主要有:初步體會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對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進行簡單的實驗。在二年級上冊第九單元,安排了對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學習,這是學習本節內容的基礎。使學生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對這些可能性的大小用語言進行描述——這是本單元,也是本課時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目標。
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大小是由事件的各種因素決定的。同樣摸球,如果某種顏色的球數量多一些,那么摸出這一顏色的球可能性就大一些。對于這些道理,既不能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也不能在活動中刻意去追求,一定要引導學生在自己的活動過程中悟出其中的道理。因此,本目標實施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活動,逐步讓學生悟出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大小。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正處在抽象邏輯思維初步形成的階段,他們的抽象思維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進行,直觀演示或游戲切入較容易被他們所接受。我校地理位置特殊,幾乎都是農村子女,外來人員也占一半。學生整體認知水平一般,如果用常規的單一說教形式教學,收效甚微。因此,教師一定要多花心思、多動腦筋,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才能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根據這些特點,制定了本節課的目標,設計了教學活動。
教學目標:
1猜測—實踐—驗證”的摸球游戲,讓學生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痹諢疃交流中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3、能理解“一定”、“經常”、“偶爾”、“不可能”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難點:結合具體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現象,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教具準備:盒子一個、黃球2個、白球8個、轉盤一個、卡片、課件。
學具準備:彩筆、記錄表一份、每小組白球8個、黃球2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生:喜歡。)好吧,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玩一玩。老師這里有一個神奇的盒子,里面裝著許多球,你們隨意從中摸出一個球,我一定能猜出它是什么顏色的,信不信?我們來摸一摸。
。ㄕ埑鰩讉同學進行摸球,老師一一猜對,同學們一致認為盒子里面全是白球。
師:真的全是白球嗎?我們打開看一看。(學生歡呼)正因為盒子里面全是白球,所以老師摸出來的一定是白球,不可能是其它顏色的球。(板書:一定、不可能。)如果盒子里有8個白球,我再放進2個黃球,搖一搖,摸出來會是什么情況?
。ㄕn件出示:猜一猜:摸到的球可能是( )球、( )球,摸到( )球的可能性更大。)
生: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黃球。(板書:可能)
師:摸到哪一種球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呢?(生:黃球。(板書課題:可能性)
師:這只是我們的猜測,實際摸的時候是這樣嗎?你們想試試嗎?
。ㄔO計意圖:低年級的數學課堂應該成為孩子們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王國。我通過為學生創設游戲情境,從中復習二年級的“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概念,并引出新課:“可能性”,顯得自然,水到渠成,不浪費時間。孩子們在寬松和諧的游戲氛圍中,興趣盎然,躍躍欲試。)
《可能性》教案優秀 篇10
教學目標:
1.通過游戲、競賽等形式,讓學生經歷猜測、試驗、交流,體驗事件發生有些是確定的,有些是不確定的。
2.列出簡單事件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3.學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的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4.初步培養學生科學的思考方法。
教學重點:使學生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簡單的邏輯推理和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的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小布袋,白、黃兩種顏色的球,彩球。
學生準備:彩筆或蠟筆。
教學過程:
一、 游戲導入
擲硬幣游戲:投影儀顯示
1. 出示一元錢硬幣,告知學生正面與反面.
2. 游戲規則,猜一猜可能是哪面朝上。(正面,反面)意見不一樣,是為什么?
3. 觀看幾次擲的結果,發現硬幣有正面朝上,也有反面朝上。
總結:擲一枚硬幣,結果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這就是一種可能性
(板書:可能性)
二、摸球游戲,感受“可能”“一定”“不可能”
。ㄒ唬└惺堋翱赡堋
在1號箱子里放入3個黃球,3個白球
1.猜一猜,可能摸到什么球,并說說原因。
2.摸一摸(摸之前都要先搖勻)
3.總結: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黃球。(板書:可能)
。ǘ┟劚荣,感受“一定”“不可能”。
師:這種摸球游戲你們會玩了嗎?下面我們進行一個小組摸球比賽,每一個組都有一個口袋,每人只摸一個!老師在里面裝了一些球,誰先摸到白球誰就有獎,開始。
師:有誰摸到白球了嗎?(沒有)
師:任何一名同學都不可能摸到白球,猜一猜這是為什么?
生:袋子里沒有白球,都是籃球。
師:倒出來看看是不是這樣。
師:袋子里全是籃球。如果繼續讓你們摸,會出現什么情況?
生:摸出的一定是籃球(板書:一定)確定嗎?
摸出的不可能是白球(板書:不可能)確定嗎?
總結:擲硬幣,可能出現正面,也可能出現反面。在裝著籃球的袋子里,不可能摸到白球,一定摸到籃球。在我們生活中,也有這樣一些確定與不確定的現象。現在要請同學們當一個聰明的小法官,來判斷一下了,愿意嗎?記住,你認為可能的用手勢“○”表示;不可能的用“×”表示;一定的用“√”表示。
三 聯系實例——解決問題
小組討論“一定”、“可能”、“不可能”判斷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能性的問題還有很多,大家會判斷嗎?現在請同學們自己來判斷一下,跟小組內的成員商量商量,記住把理由想清楚.
①地球每天都在轉動。
②我從出生到現在沒吃過一點而東西。
、廴旌笙掠辍
、芴枏奈鬟吷。
⑤吃飯時,人用左手拿筷子。
⑥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有不同意見,讓學生說說怎么想的。
總結:同學們表現真不錯,都會用數學的眼睛來看生活中的事物了。知道有些現象是確定的,如地球轉動;有些現象是不確定的,如天氣。
四、聯系生活,拓展應用
1.完成課后練習
2.用“可能”、“一定”、“不可能”填空。
3.說說生活中“一定”、“可能”、“不可能”的例子
師:你還能舉出生活中其他“一定”、“可能”“不可能”的例子嗎?小組里說一說,一會來交流一下。
同意的給予掌聲,認為不對的說說為什么。
五、看書質疑,鞏固提升。
1. 改變條件,“一定”、“可能”、“不可能”可以相互轉化
阿凡提是一個特別聰明的人。有一次呢,一個黑衣人帶著一袋金幣來刁難阿凡提:如果你能把這袋金幣拋向空中,落到地面時全都是正面朝上,那么這袋金幣就歸你了。否則,你就得賠我一袋金幣。
師:你們覺得阿凡提可能得到這袋金幣嗎?
2. 從前有一個忠臣被奸人陷害,被皇帝。但按照當時法律的規定,要抽生死簽。抽到生簽就能免一死,抽到死簽就馬上處死。這時候這個大臣面對幾種情況?一個奸臣為了置他于死地,向皇帝進讒言,偷偷地把兩張簽都換成了死簽,這時候大臣還有可能活下來嗎?一個士兵偶然知道這件事,很傷心地悄悄告訴了大臣,不料大臣知道后,反倒很高興,抽完簽后竟然沒被處死,你們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嗎?
六、緊扣課題,互動結束
師:好了,同學們,這節課就快要結束了,你們該跟老師說什么?聽要求和我再見:跟老師們招手再見的一定是女生,跟老師們招手再見的一定是男生,跟老師們招手再見的不可能是女生,跟老師們招手再見的可能是女生也可能是男生。跟我再見的一定是三(2)班的同學。好,再見!
《可能性》教案優秀 篇11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游戲活動、生活體驗讓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2、能結合已有的經驗對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做出合理判斷,并能簡單地說明理由。
3、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4、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合作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
能對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確判斷。
教學準備:
1、學具:彩色筆1盒、學習答題卡等。
2、教具:課件、紙盒(3個)、乒乓球(白色和黃色各12個)。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導入課題
師:同學們,喜歡玩游戲嗎?(喜歡)玩過“剪刀、石頭、布”的猜拳游戲嗎?
1、先讓學生以同桌的形式試一試,再請兩名同學到臺前玩猜拳游戲。玩之前猜一猜:誰會贏呢?舉手表決,你們支持誰呢?
2、猜拳2-4次,出現不同的結果,問:你們猜對了嗎?
3、教師小結:剛才的猜拳游戲中,有可能是自己贏,也有可能是對方贏,這就是一種可能性。(相機板書課題:可能性)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熟悉的猜拳游戲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摸球游戲,探究新知
師:(出示1號盒,教師搖一搖)聽一聽,猜到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么?(讓學生猜一猜,再開始摸球游戲)
1、初步感知確定性事件。認識“一定”、“不可能”
(1)、出示裝有8個白球的盒子,每人只能摸一次,你能猜猜你摸到的結果嗎?用一句話來表示。(學生猜測,板書:一定)
。2)、出示裝有8個黃球的盒子,每人只能摸一次,你能猜猜你摸到的結果嗎?我們可能從這盒子里摸出白球嗎?(板書:不可能)
你們為什么那么肯定?(板書:確定)
2、初步感知不確定性事件。認識“可能”
出示裝有4個黃球和4個白球的盒子,每人只能摸一次。用一句話猜猜你摸到的結果。(板書:可能)
當事情的結果是不確定的,我們用“可能”來描述。(板書:不確定)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摸球游戲活動,在猜一猜、摸一摸、說一說中,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語做出合理的判斷。
三、聯系生活,鞏固新知(教學例2)
師:原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可能性”。那么,你能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對下面幾個與我們生活緊密相關的現象進行準確的判斷和說說理由嗎?
1、觀察課本第105頁的例2,思考后在書上作出判斷。
2、與組內的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3、匯報,小結。
重點提示:圖1教師借助視頻資料幫助學生理解“地球每天都在轉動”是一定的;圖5通過一些圖片資料展示,讓學生理解“吃飯時,人用左手拿筷子”是可能的;圖6借助調查資料顯示讓學生明白“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是一定的。
[設計意圖]通過教學例2,讓學生體驗生活中可能性的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是相互聯系的。
四、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1、完成練習二十四第1題。
(1)、指明學生判斷事件可能性的方法。
。2)、重點提示:圖1大王花像糞便一樣臭,再列舉緬桂、蘭花等花是香的花,所以“花是香的”是不確定的。圖2教師可播放“月球的運動”視頻幫助學生理解“月球繞著地球轉”事件發生的必然性。
2、完成練習二十四第2題。(按要求涂一涂)
。1)、要求學生讀懂題意后再涂一涂。學生獨立完成。
。2)、學生匯報,教師小結。重點提示:圖1的5個小方塊全部涂成紅色即可;圖2的5個圓形只要不涂成藍色,其它顏色和五顏六色都可以;圖3的五個錐體至少有1個或2個以上黃色。
3、完成練習二十四第3題。(結合你的生活經驗,在下面的句子里用上“可能”、“一定”、“不可能”這些詞。)
[設計意圖]通過涂一涂、想一想、說一說練習,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鞏固強化可能性知識。
五、課堂小結
這堂課,你學到了什么?(指名說,教師小結)
板書設計:
《可能性》教案優秀 篇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復習,進一步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含義,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會用分數表示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
2、進一步體會游戲規則的公平性,能判斷簡單游戲規則是否公平,能設計簡單的公平游戲規則。
3、使學生通過復習,進一步體會可能性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現象都具有隨機性,培養簡單的推理能力,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可能性的含義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1、出示下列四個圖形
四個袋子里分別裝有4個球:1號袋有4個黑球;2號袋有4個白球;3號袋有3個黑球和1個白球;4號袋有1個1個黑球和3個白球
2.提問:從上面的某個口袋中任意摸一個球,從哪個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黑球?從哪個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白球?從哪個口袋中摸出的一有可能是黑球,也有可能是白球?
3.師小結: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情的發生是不確定的,這些都是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4. 用分數來表示圖3、4的口袋中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大小.
5.完成后進行交流。
二、完成練習與實踐的1-3題。
1、完成第1題,要讓學生連線后,說說連線時的思考過程。
2、第2題在學生獨立判斷的基礎上,再說說思考的方法。
3、第3題,要抓住怎樣理解明天的降水概率是80%這句話的?再讓學生按要求進行判斷。
三、復習游戲規則的公平性
1、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判斷游戲是否公平,為什么?
2、啟發學生思考,要使游戲規則公平,你認為口袋里可以怎樣放球,為什么?
3、小結:不管怎樣放球,只要使參加游戲的小朋友摸到指定的球的可能性大小相等,這樣的游戲規則就是公平的。
四、指導完成練習與實踐的4-5題。
1、讓學生交流對題目的理解。
2、讓學生各自判斷第(1)題中的三種方法是否公平,再交流思考的過程。
3、交流時可讓學生排一排石頭、剪刀、布的游戲,可能有幾種不同的結果。
4、完成第5題。著重要讓學生說說每個分數的思考過程,注意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
五、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復習,你對可能性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課后再收集一些有關可能性的例子,從中提出一些問題進行解答。
六、補充練習
前思考:
考慮到《統計與可能性》這部分知識難度不大,所以將潘老師設計的兩課時合并成一課時上。
通過本課時的復習,幫助學生弄清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即有可能發生);再進一步認識到:在不確定的事件中,有些結果出現的可能性大一些,有些結果出現的可能性小一些,然后復習用分數來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判斷一個游戲規則是否公平,應該看可能出現的游戲結果中,每種結果出現的可能性大小是否相等。
課前思考:
練習與實踐的第1題要讓學生說說連線的思考過程,突出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而不確定中,有些結果出現的可能性會大一些,而有些結果出現的可能性會小一些。第2題(2)要突出判斷的理由。交流后教師可再引導學生思考,任意摸1個球,球上的數是素數的可能性大,還是合數的可能性大?還可以讓學生說說球上的數是大于3的可能性大,還是小于3的可能性大?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加深對可能性含義的認識。
課后反思:
通過復習,我發現對于選擇哪種統計量來表示一組數據的一般情況和分析游戲規則是否公平時,學生們會感到有困難。
如出示一組學生跳繩情況的統計數據,在求出這組數據的眾數、中位數和平均數后讓學生選擇用哪個統計量表示這些同學的跳繩情況比較合適。這里需要學生分析這組數據中有沒有極端數據以及平均數的位置是否偏離這組數據的中心。對于少數學生來講,要做這樣的數據分析的確困難不少。針對學生學習中出現的這些情況,還需要補充類似的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這些知識。
課后反思:
練習與實踐的第4題學生對做石頭、剪刀、布游戲,來判斷誰先套圈的方法,理解上會有一定的困難。關于第(3)題設計游戲規則,提醒學生,設計的方法應該有可能出現三種結果,而且每種結果出現的可能性要相等。第5題(2)鼓勵學生根據指定的可能性設計不同的選法,提醒學生在每次選擇后及時進行驗算,以確認選擇的方法是否符合指定的要求。
《可能性》教案優秀 篇13
教學目標:
1、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根據可能性事件與游戲規則的公平性關系能設計合理的游戲規則,解決實際問題。
3、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掌握可能性的意義,用分數表示等可能性
難點: 能設計合理的游戲規則,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白球、黃球、硬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1、今天老師跟大家一起玩個比賽好嗎? 這里有三個盒子,盒子里都裝有了6個球,老師想跟同學比賽,看誰能摸得到白球,比比誰的運氣好(老師盒子里裝6個白球,學生的一個裝6個黃球,另一個盒子里裝了3個黃球和3個白球)
師生比賽。
思考:你能猜出老師運氣好的奧秘嗎?
估計回答:
1、老師的盒子裝的'全是白球,所以一定摸到是白球。
2、一個盒子里裝除了白球還有其他顏色的球,所以摸到的可能是白球。
3、還有一個盒子沒有裝白球,所以不可能摸到白球。
板書: 可能 一定 不可能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事物可能發生,有的事物不可能發生。今天我們來研究有關可能性的問題。
板書: 可能性
二、探究新知
1、同學們最喜歡課外活動,你們看參加課外活動的小朋友可多了。
引導學生看課本圖
老師讓我們紅隊先開球吧!還是讓我們黃隊先開球吧!…
誰先開球呢?同學們你們有沒有公平的辦法。
學生匯報
1、石頭 剪子 布
2、轉轉盤
3、拋硬幣
介紹:國際足球比賽一般采用拋硬幣辦法決定誰開球,你們認為拋硬幣的方法公平嗎?為什么?
我們來做拋硬幣實驗來驗證。
2、活動體驗,感受過程
拋硬幣游戲
游戲規則:
1、豎著把硬幣放在20厘米左右的高處讓硬幣自由落在桌面,每組拋20次。
2,用“正”法在草稿紙上做好記錄。
3,拋完后,小組長統計本組的情況并填好記錄表,組內同學共同校對。
4,活動時我們要互相合作,有秩序,保持安靜。
四、鞏固拓展
放學以后,你喜歡做什么?(看動畫片)你喜歡看什么動畫片?
1、(出示課件:小明喜歡看動畫片《電擊小子》小麗喜歡看《羊羊快樂的一年》,但只有一臺電視機,該怎么辦)
生:他們可以抽撲克牌解決
生:可以用“石頭、剪子、布”來解決
生:可以擲骰子來解決
……
師:你們的方法很好,我們再來看小明和小麗的辦法好嗎?
。ㄕn件:擲一枚正方體決定誰看動畫片。小正方體共有6個面,每個面上標有數字1,2,3,4,5,6。如果朝上的數字是6,則小明看,如果朝上的數字不是6,則小麗看。)
生:老師,這樣不公平 。
生:是呀是呀,小麗要耍賴了。
生:我給他們改游戲規則吧!改為如果朝上的數字是1,2,3則小麗去,如果朝上的數字是4,5,6則小明去。
生:這個辦法對他們來說是公平的 。都是3/6=1/2
師:你想的辦法也很公平。
小軍不看動畫片,他喜歡下飛行棋,你玩過飛行棋嗎?怎樣玩的?擲一個正方體骰子,朝上的面數字是幾,就走幾步。正方體的6個面上分別寫著1,2,3,4,5,6,擲出每個數字可能性一樣嗎?
生:可能性都是1/6 師:如果我們把這個正方體改成長方體,擲出的可能性一樣嗎?為什么?
師:長方體的六個面不一樣大,所以每個面朝上的可能性不相等。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在游戲中知道了一件不確定的事情它的可能性可以用一個數表示,例如,擲硬幣擲出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都是1/2,擲一個正方體的骰子,每個面擲出的可能性都一樣。
《可能性》教案優秀 篇14
教學目的:
1、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3、通過學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轉一轉、說一說等活動,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培養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學過程:
一、引入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可能性”舉例子說明。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
教案《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可能性》教案》,來自網!
關于“可能性”的知識。
二、實踐探索新知
1、教學例3(比較兩種結果的可能性大小)
。1)觀察、猜測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數量,(四紅一藍)
如果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個球,你們猜猜他會摸到什么顏色的球?
和同桌說一說,你為什么這樣猜?
。2)實踐驗證
學生小組操作、匯報實踐結果。
匯總各小組的實驗結果:幾組摸到紅,幾組摸到了藍色。
從小組匯報中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況?
小結:摸到紅色多,摸到藍色的少,因為盒中球紅多藍少。
。3)活動體驗可能性的大小
小組成員輪流摸出一個球,記錄它的顏色,再放回去,重復20次。
活動匯報、小結
實驗過程中,要讓學生體會到兩點:一、每次摸出的結果是紅色還是藍色,這是隨機的,不以人的主觀意愿而變化。二、但摸的次數多了以后,在統計上就呈現某種共同的規律性,就是摸出藍的次數比紅多。
(4)小組實驗結果比較
比較后,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出示多組的實驗結果,雖然數據不一致,但呈現的規律是相同的
2、教學例4
。1)出示盒內球(一綠四藍七紅)
(2)猜一猜,摸出哪種顏色的球可能性最大,摸出哪種顏色的球的可能性最?為什么?
3、P106“做一做”
圖中每種顏色進行了分割,此時學生可以用數份數的方法來看三種顏色所占的區域大小。
利用前面學過的分數的知識讓學生說一說每種顏色占整個圓面的幾分之幾,為以后學習可能性的精確值做鋪墊(因為概率與這些分數相等)。
三、練習
P1094
第4題,是一種逆向思維。并體現開放性,如第1小題,只要紅比藍多,就能滿足條件。第2小題,只要藍比紅多,都滿足條件。
P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