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優秀教案(精選16篇)
跳水優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創設寬松、平等的活動氛圍,使幼兒喜歡活動并能主動參與到活動中。
2、學習正跳、側跳、背跳三種跳法。
3、能從高20~30厘米處往下跳,輕輕落地,保持平衡。
4、通過活動提高幼兒的平衡能力,發展幼兒大肌肉的能力,培養幼兒勇敢、堅強、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體育器材若干、平衡木、海豚頭飾、鉆圈。
將平衡木和體育器材搭好(器材高度不等),在操場上圍成長方形,圈內貼紙,代替水波紋。東側是跳臺,其余三側分別是高低不等的器材作為行走路線。
2、經驗準備:幼兒有一定的跳躍基礎和平衡能力。
活動過程
1、熱身活動
放磁帶《運動員進行曲》,帶領幼兒走入場內,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
師:孩子們,你知道這首曲子的名字嗎?
幼:運動員進行曲。
師:你都知道哪些體育運動項目?
幼:田徑、乒乓球、足球、籃球、棒球、排球、自行車、舉重、跳水、體操、跳高、滑雪、滑冰……
師:你知道的體育項目可真多,你是從哪知道這些項目的?
幼:在奧運會中看到的。
師:在比賽中運動員的表現棒不棒?
幼;棒!
師:你想做運動員嗎?請小朋友們跟老師一起做:小小運動員,手叉腰,點點頭;小小運動員,手搭肩,搖一搖,慢慢地搖,快快地搖;小小運動員,手叉腰,扭一扭,慢慢地扭,轉一個圈兒,相反方向轉一個圈兒;轉兩個圈,相反方向轉兩個圈;小小運動員這是腳,我踏,我踏,我輕輕地踏,我慢慢地踏,我快快地踏。
分析:熱身活動由<運動員進行曲》引入,引出“運動員”,因幼兒對剛剛結束的奧運會留有深刻印象,對英姿颯爽的體育健兒的崇拜更能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自由回答運動項目,給幼兒留有充分的發揮空間,使幼兒了解更多的體育項目知識。
2、游戲活功
(1)學習跳的動作
師;今天老師就給你一個當運動員的機會,我們來做一次跳水運動員吧。
小朋友們喜歡嗎?
幼:喜歡。
教師示范跳的動作,身體呈半蹲狀,雙臂放在身體后面,向前跳時雙臂從體后從下到上揮動,在體前端平,來保持身體的平衡。
幼兒學習跳的基本動作。(教師指導跳法,請出跳得好的幼兒示范)
(前跳、側跳、背跳)
(2)跳水游戲
①正跳
師:看這是跳臺,首先是正跳,小朋友們直接邁上跳臺,要注意安全,否則就會掉到水中。等小朋友們站好時,聽老師口令,一齊向下跳。小朋友們想做嗎?
將幼兒分成兩組,誰想先試試?(先選膽子稍大的幼兒為第一組,膽小、動作慢的為第二組)要求:在第一組幼兒跳的時候,第二組幼兒看他們是怎樣做的,第一組幼兒跳進水池中站好,來保護第二組小朋友的安全。
分析:先讓膽子大,協調性好的幼兒做示范動作,跳下后再保護其他幼兒,既是幼兒愛心的培養,也可避免先跳的幼兒沒事做。
師:小朋友們表現得太好了,小朋友們想一想,水中都會有哪些小動物?
幼:小魚、青蛙、烏龜。
師:我們來模仿它們的動作吧!(小魚游啊游、青蛙跳啊跳、小烏龜慢慢爬)
分析:做小動物的動作來激發幼兒興趣,使幼兒更加喜歡小動物,了解小動物,提高幼兒的.模仿能力和動作協調能力。
②側跳
師:小烏龜說,小朋友們表現得真好,要是從側面跳你們敢不敢?(規則:走在前面的幼幾先跳,先跳進池中的幼兒保護后跳的幼兒)
教師說兒歌:
我們像山鷹展翅飛翔,我們像海燕迎風破浪,我們像急水流不可擋。
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為國爭光,為了五大洲的友誼,為了全人類的理想,
為了發揚奧林匹克精神,我們競技在運動場上。
分析:讓幼兒有秩序地從指定路線走,保持身體平衡,學會謙讓。
師:小朋友們真勇敢,你們看誰來了?出示海豚頭飾,小海豚說,我會表演鉆圈,你們會嗎?跟我學吧!
分析:在池內擺放鉆固,幼兒自由分成兩組,進行鉆圈游戲。通過游戲提高幼兒的鉆爬能力,發展幼兒的大肌肉。
③背跳
師:小海豚說你們的表演好精彩哦,我還會向后跳呢,你們想試一試嗎?
請走這條路線吧!(路線是大型平衡木,高低不統一)
④自由跳
小朋友們表現得太好了,剛才我們都是從跳臺往下跳的,換一個地方你能跳嗎?選擇自己喜歡的地方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正跳、側跳、背跳來試一試吧!
分析:最后給幼兒發揮的空間,讓幼兒大膽嘗試。
跳水優秀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能分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3.熟讀課文,能初步體會課文情感的變化,并做簡單批注。
教學重點: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分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起因課文第2自然的歸屬問題有爭議,把它歸為起因是因為猴子放肆起來的具體表現就是第2自然段講的摘去了孩子的帽子,因而引發了后面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跳水》這篇課文里,作者給我們講了一個十分驚險的故事,誰說說這個故事大致是怎樣的?(指名簡要說一說初讀后的感知。)
(二)交流預習,學習生字新詞。
1.出示生字,讀一讀,再組成本課的詞語,讀一讀。
2.學生互相提示易讀錯寫錯的字。
嚇唬應讀xiàhu齜的讀音zī
猴書寫時不要多寫一豎。
3.解釋詞語,(互相提問,互相解答)
放肆:言行輕率,任意,毫無顧忌。
桅桿:船上掛帆的桿子。
醒悟:認識由模糊而變得清楚,由錯誤而正確。課文中指明白。悟,理解,明白。
失足:沒有把握住。走路不小心而摔倒。
(三)學生投入地讀書,理解文章的結構。
1.輕聲讀課文,想想事情發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是怎樣引起的,經過如何,結果怎樣。
2.快速瀏覽課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給文章分段。然后交流。
板書:
起因(12)水手取笑猴子,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桿。
經過(34)孩子追猴子,他不顧一切,陷入絕境。
結果(56)船長逼孩子跳水,得救。
3.認真默讀課文,把描寫孩子處境危險的句子畫下來,并做簡單的批注。
①自讀,批注。
②在組內交流,互相補充。
③在全班朗讀句子,然后進行評讀。
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第二部分事情的發展過程,感受心情的變化擔心、緊張。
(四)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新詞。
3.形容處境危險或情況緊急,可以用哪些詞語?把你知道的寫下來。
附:板書設計
跳水
起因(12)水手取笑猴子,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桿。
經過(34)孩子追猴子,他不顧一切,陷入絕境。
結果(56)船長逼孩子跳水,得救。
跳水優秀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2、能體會課文情境的發展變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說出讀后受到的啟發,學習船長遇事沉著冷靜,機智果斷的品質。
重點難點:
1、通過事情的發展,使學生能理解父親為什么逼孩子跳水,并通過換位思考,分析出孩子是否也能理解。
2、能體會課文情境的發展變化及寫作方法的特殊之處。
教學過程:
一、談話質疑,激發興趣
談話:
1、上節課我們一起初步學習了《跳水》一課,你還記得故事中都出現了那些角色,他們誰是主角嗎?
2、既然父親是主角,為什么在文章中所占筆墨卻并不多,卻主要描寫了小男孩?
二、處理字詞,掃清理解障礙
出示:取樂放肆
提問:這兩個詞都是說的誰?請用因為所以表達
出示:桅桿
教師:結合圖講解桅桿的高度
出示:不知所措
提問:什么意思?
三、體會危機、渲染氣氛
1、課件出圖——航行的輪船和甲板上的人和猴
談話:一艘輪船,環游了世界,正往回航行。這一天風平浪靜,人們都在甲板上。
學生:指名讀1、2段,思考:猴子為什么要摘孩子的帽子?
2、教師:猴子的行為我們可以理解,可為什么小男孩最后也爬上了桅桿?
3、學生:默讀課文3—6段,找到相關的語句說明(拿帽子水手起哄好面子失去理智等)
4、教師:爬上桅桿也沒關系,怎么就變成了小男孩跳水呢?為什么他要跳水?從哪看出他處境危險?
5、學生:讀課文5、6、7段,課件出示重點句,指名讀:你想通過讀告訴我們什么?理解當時的危險程度。
6、課件出示第7段,能不能去掉兩個關聯詞?體會危險的程度,推進理解后面毫無退路的選擇
7、提問:我們在作者的文字中看到了危險,那小男孩呢?他有沒有意識到?你從文中的那個詞知道的?(理解醒悟,字面什么意思?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教師:剛剛還只顧著拿到帽子的孩子,這時雙手是毫無攀附,雙腿開始搖搖晃晃,他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危險,孩子們這才是最可怕的呀!
提問:現在的處境可以用一詞來形容是什么?
(千鈞一發岌岌可危危在旦夕萬分緊急等)
8、談話:是啊,這是多么危險的一幕呀,必須要想辦法趕緊救下孩子!(隨即指名)你有辦法嗎?你呢?我們無能為力,水手們也不知所措。我們不敢想象如果孩子失足的情況下會有怎樣的后果
四、深入文本,品味人物品質
1、談話:事情好像已經到無路可走的地步,卻發生了戲劇性的轉折
2、學生:默讀課文第9段,有什么讓你困惑的地方?
(引導孩子質疑出本課難點:為什么槍口指向孩子?會不會真的開槍?孩子聽到之后會怎么想?根據學生提出的疑點,隨機處理,重點討論問題,船長不是孩子的父親嗎?當他用槍指著自己的孩子時,孩子會想些什么?相信父親,不管是埋怨還是后悔,這一刻剩下的就只有服從了)
3、談話:就在孩子跳入海中的那一刻,水手們也跳了下去,盡管在海水中只有短短的40秒鐘,卻仿佛讓人們經歷了一場生死的考驗,所幸的是孩子終于得救了。
4、學生:再讀第9段,思考:船長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小組討論并從課文中找到相應的語句說明。
(隨機處理語句:船長機智在哪?從哪看出冷靜?父親真的會開槍嗎?果斷比較難,教師可以設疑:從走出船艙看到那危險的一幕,到命令孩子跳水他憑什么做出的決定?)(找到生存的概率,理解短時間的決定所透露出的果斷,風平浪靜、水手都在甲板上、孩子會游泳)
指導朗讀,你想像一下,是你最親近的人站在那個橫木上,而惟一能救他的人是你,你要怎樣對他說?你希望他快點往海里跳,以挽救他的生命。
5、教師:在這么危機的時刻,在關乎到自己親人生死的時刻,船長竟然能想出了這么一個看似絕望的辦法,這就叫“置之死地而后生”,這足以證明他確實是一位處事冷靜、果斷的人。也難怪他能夠帶領船員們闖過大風大浪平安環游世界了。
五、升華感情,體會寫法
1、提問:作為文中的主人公為什么此時此刻才登場?如果父親一直站在甲板上還會有后面的故事嗎?
如果讓你說說故事的大概內容,你應該怎樣說?(出示課件導圖)
(通過這樣的思考,使學生再次回顧全文,認識到前面的的描寫是為了父親的出場做鋪墊,學生能夠按順序說出主要內容)
2、提問:課件出示《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兩個故事都是急中生智想到的辦法,但有什么不一樣呢?(引導孩子理解出一個是事發突然,一個是逐步推進)
3、談話:我們今天學習的這個故事,用了四分之三的篇幅把事情推到了千鈞一發的緊要關頭,就是為了父親的出場做鋪墊,作者寫主人公的筆墨不多,寥寥數語,卻讓整個事情化險為夷。作家用這樣的描寫告訴我們,寫作要真實、自然,而我們也明白了,寫事情的時候要根據具體情境來寫,這樣才有真情實感,才能打動讀者。
4、提問:學完了這篇文章,不論是在情感上或寫作上都有了新的收獲,能說說你的想法嗎?
5、教師總結提升:作為老師,學完文章我也有些話想對你們說:孩子的沖動做法是不珍惜生命的表現,我們要引以為戒。而水手們雖說與孩子很熟悉,就像我們同學之間,但開玩笑也要適可而止,否則也會傷及性命。我更希望你們能做一個像船長那樣處事冷靜果斷的人。
跳水優秀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跳水》的作者是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作者按事物的發展順序展示給讀者一個個生動的畫面。文中人物各有特點,語言運用熟練,人物刻畫形象逼真。因此,本篇除抓訓練重點以外,還應讓學生感悟作者寫作方法。
二、指導思想
1.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自我探究、自我發現。使學生自始至終能自己讀書、自己感悟、自己發現、自己獲得。
2.教師為主導。教師帶領學生讀得更深,體會得更細,悟到得更多,發現得更快,最后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所得通過讀或寫表現出來。
3.語文本體觀。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學科。在語文教學中二者不可偏廢,使學生在感知、理解、積累的基礎上,能熟練運用語文這個工具,同時在精神與情感上獲得滿足。
三、總體安排
第一課時,在感知的基礎上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明確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第二課時,跳出課文內容,明確作者組織及運用語言材料的精妙之處,從而加深對語言的理解與體會。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一、教學重點
1.弄清課文主要內容,弄清事物之間的聯系。
2.明確作者的寫作目的,即文章的中心。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2.明確學習目的。我們這節課主要解決兩個問題:寫了什么?為什么寫?
3.看音像資料,了解文章主要內容。看完后提問:本文主要寫了什么?
4.自由讀課文,弄清事物間的聯系。把描寫事物之間聯系的句子畫出來,認真讀一讀。學生自由讀,教師了解學習情況。
5.交流匯報。
①這些事物之間發生了哪些聯系?指名回答,教師糾正補充。
②畫出了哪些語句?指名回答,要求把畫出的句子讀出來。
6.畫圖加深理解。
①大家知道了這些事物間的聯系,下面我們用一幅圖把這些聯系表示出來,看誰做得與眾不同。
②大家畫完了,誰認為自己畫得好就到黑板上來畫給同學們看。指名到黑板上畫。其他同學相互交流,把自己畫的講給四人小組的其他人聽。學生在黑板上畫完后,講給大家聽,其他同學評價。
7.自由默讀,思考: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
8.匯報交流。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想法,可以討論。
9.小結。
第二課時
一、教學重點
1.明確作者的寫作順序,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2.體會作者用詞、用句、用標點的獨特之處。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節課我們接著學習《跳水》一課,上節課我們弄清楚了兩個問題。這節課呢?我們還要弄清楚兩個問題:①怎樣寫的?②寫得怎樣?(板書)
(二)弄清作者是怎樣寫的。大家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把事物之間的聯系寫清楚的?
讀后指名回答。(事情發展的順序)
在這一課中,事情的發展順序是怎樣的?
(起因:風平浪靜,水手逗猴子。經過: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到了桅桿最高的橫木上。結果:船長命令孩子跳水,水手把孩子救上船。)
(三)體會寫得怎樣。
1.同學們認真默讀課文,找出你認為用得好的詞語、句子、自然段或標點符號。用鉛筆畫下來,并且想一想好在哪里?
2.匯報交流,指導朗讀。
誰把自己畫的講給大家。教師提示:每人只有一次機會,一次只能講一個地方,所以要把你自己認為最好的地方說出來。
學生發言,教師適當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適時出示課件中的句子,指導全班同學朗讀。如果讀不了,可以尋求幫助。你認為誰能幫你讀好,就請誰。
①關于孩子的一段的讀,要突出當時的緊張氣氛及危急情況,主要從“情感”入手指導朗讀。提示:現在就是你站在那個高高的桅桿的橫木的一頭,搖搖欲墜。
②關于船長的一段的讀,除了提醒感嘆號的語氣外。你想像一下,是你最親近的人站在那個橫木上,而惟一能救他的人是你,你要對他說,你希望他快點往海里跳,以挽救他的生命。
③關于最后一自然段的讀,要突出水手的心情。這個不愿看到的結局與水手有關,因此他們的心情更是希望孩子能活下來,所以應該這樣讀。
可在指導學生自由朗讀后,指名讓學生讀。
(四)課外練習。
孩子得救了,那只調皮的猴子還在桅桿的頂端,它會有怎樣的結局呢?出示課件,課下請大家以《猴子的結局》為題給《跳水》寫續集。
【評析】
1.教學思路清晰。
從教學設計來看,兩課時的重點非常明確。第一課時,重內容的理解;第二課時,重語言形式的感知。能帶領學生在語文教材中走一個來回。第一課時,改變了以往講深講透的做法。對文章的理解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理解是到位的。第二課時,重點轉移,使學生能跳出教材的內容,使教材真正成為一個例子。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感知語言形式,為“寫”做好鋪墊。
2.學生主體性突出。
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教師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第一課時中,讓學生找聯系、說聯系、畫聯系;第二課時中讓學生畫語句、讀語句、評文章。即緊扣教材的重點,又敢于讓學生去讀、去說、去評。反映出正確的學生觀。教師在此過程中,加強了指導,如第二課時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去想、去讀。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得以充分發揮。
3.重視讀、重感悟、重體驗。
教師重視了讀。第一課時中的感知讀、理解讀,第二課時中的體會讀、感情讀。整個教學過程 讀的分量很重。讀的形式不多,但每一次都有明確的目的,都加深了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在讀的基礎上,教師不是進行講解,而是引導學生去感悟。學生是主動的參與者,又是體驗者。學生參與了整個學習過程,調動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加深了情感體驗。應該說,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認知與情感是和諧統一的。
跳水優秀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1.教育學生學習船長遇事沉著鎮靜、機智果斷的好品質。
2.能給課文分段,寫出段落大意,說出課文的中心思想。
3.通過詞、句、段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掌握中心思想。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間有聯系、是怎樣聯系起來的,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
4.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模仿、顯然造句。
5.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通過詞、句、段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掌握中心思想。
2.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間有聯系,是怎樣聯系起來的,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弄清事物之間有聯系,是怎樣聯系起來的。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教師板書課題:跳水
1.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2.那么課文描寫的是什么呢?
這篇課文的作者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他給我們講了一個十分驚險的故事,你一定會被緊張的情節所吸引,并且從中得到啟迪。
二、教師范讀課文
思考:課文描寫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記敘了發生在輪船上的故事,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猴子把孩子引到了桅桿頂端,孩子陷入困境。船長在危急時刻,沉著、冷靜,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
三、自讀課文,自學生字、生詞
1.讀課文,學生字。
2.利用字典理解部分詞語。
注意區分:氣急了、氣極了。
四、檢查自學效果
1.讀生詞:一艘、放肆、胳膊、海鷗、瞄準
風平浪靜搖搖晃晃
2.提出容易寫錯的字:艘
3.說說難理解的詞語:放肆、言行輕率、任意、毫無顧忌。
五、再讀課文
1.想想事情發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這件事情是怎樣引起的?
2.根據問題給課文分段:課文講了誰跳水?他為什么跳水、跳水的結果怎樣?
學生可把課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由于水手們拿猴子取樂,這只猴子放肆起來,它摘走了孩子的帽子、很快地爬上了桅桿。
第二段(3、4自然段)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孩子被引到桅桿頂端,陷入絕境。
第三段(5、6自然段)在萬分危急的關頭,船長沉著鎮靜,果斷地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
3.質疑: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
六、作業
1.抄寫生字、生詞。
2.練習朗讀課文。
跳水優秀教案 篇6
教案(一)
一、對教材地理解
1、這是一篇記敘文。課文通過記敘在一艘外國帆船上發生地故事,贊揚了船長臨危不亂、急中生智,根據情況地變化采取相應果斷措施的品質。
2、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危急時要冷靜地處理問題,大智才能產生大勇。
3、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自我調控能力。
二、對學生的分析
1、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會很感興趣,但不易從曲折的故事情節中悟出深刻的道理。
2、個別愛動腦筋的學生,可能在學完本課后,能悟出一些淺顯的道理,但難以綜合分析出事物發展變化的條件、原因。通過學習本文,引導學生在情況發生急劇變化時,憑借才、智、勇,果斷采取擺脫困境的措施。
3、學生在朗讀課文時,不易根據情節的發展變化讀出文章的節奏美。學習本課,應設法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個性、氣質,讀出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的目的、重點、難點
目的
1、使學生懂得只有靠才、智、勇,才能擺脫困境。
2、理解課文內容,理清事物之間的聯系和變化,認識聯系變化的原因。
這也是教學的重點。
難點
引發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憑借才、智、勇,擺脫困境的欲望。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板書課題,檢查雙基訓練題的完成情況。
2、齊讀課文,初步感知,完成“整體把握”第一題。
3、按照事情的發展變化理清課文思路。
4、找出事物之間的聯系和變化,完成“整體把握”第二題。
5、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自我陶冶和相互陶冶。
6、進行口語交際和寫文做人訓練。
本課教2課時
教案(二)
“導-探-評-超”練習題
雙基訓練(略)
整體把握
一、本文寫的是在______發生的故事。一只猴子______船長的兒子,孩子十分生氣,走上了橫木的______。在萬分危急的時刻,船長_____,命令兒子跳水,使孩子______。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事物在發展變化中,要根據情況的____采取相應的_______。
二、請你畫出水手、猴子、孩子、船長之間的聯系,并根據他們之間的聯系完成練習題。
1、這個故事發生在船上,船上有___、___、____、____。
2、故事的起因是____逗_____,接著發展為_____逗_____、____追____。故事的高潮是孩子走上橫木的一頭,結果是____急中生智逼____跳水,_____救出了孩子。
3、孩子追猴子,一直走到了_________,此時_____他拿到了帽子,___難以回轉身來,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
4、孩子之所以遇到危險,是因為猴子太______,孩子做事不考慮____,水手開玩笑太______。
理清思路
請你按事情的起因、發展、高潮、結果把文章分為四段,并寫出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課文第三段中,作者先講孩子____猴子時,猴子不時地_____孩子,接著寫甲板上______的表情變化,從中可以看出孩子遇到______的擔心_____的程度,同時也反映出孩子處于_____的危險處境。
自我陶冶和相互陶冶(略)
口語交際與寫文做人訓練
1、學完這一課,你受到了什么啟發?可以從水手、孩子、船長等多角度去談,同桌互相說一說。
2、說說你在生活中遇到的或聽說過的急中生智而解決問題的真實例子,或由于缺乏才、智、勇,在困境中越陷越深的例子。把它的起因、經過、結果說清楚,然后動筆寫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書設計(略)
跳水優秀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人物之間的關系;
3、從文中找出描寫孩子表現的句子,并體會他的心理變化過程。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課前交流:
師生共同演唱歌曲《讓我們當起雙槳》
(目的:調動學生積極性,感受伙伴們蕩舟游玩的愉悅心情,也與本單元主題“舟船”聯系起來)
讓我們在這優美的歌聲中開始今天的學習。上課!問好!
一、整體單元簡介
同學們,第八單元的主題是?(舟船)板書:舟船
這單元有哪些課文?
(學生快速瀏覽,了解本單元的大概內容:《跳水》、《沙漠之舟》、語文天地中的兩首古詩,還有開卷有益中的一首詩歌《初航》和一篇新聞。
師:對,這些文章文體不同、內容不同,借助“舟船”的主題組合起來,告訴我們船上發生的故事、船周圍的風景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跳水》。板書:跳水
二、讀題,了解作者
1、讀課題,了解作者
一起讀,(跳水)作者是?(俄國列夫·托爾斯泰)
你了解他嗎?
(有則讓學生說,但大多數學生不了解)
來一起看!(指名讀)
出示課件:作者簡介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作家,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偉大的文學家,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出身貴族,但是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農奴。作品大多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他被稱頌為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復活》等,也創作了大量的童話,是大多數人所崇拜的對象。
2、再讀課題,質疑
再來讀課題,(跳水)看到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誰跳水?為什么跳水?他在什么情況下跳的水?經過怎樣?結果又如何等。
教師梳理,在黑板左側板書:
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經過?結果?
(師相機鼓勵,評價: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三、出示學習目標
這節課我們的學習目標是:(一起讀)課件出示:
1、認識2個生字,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人物之間的關系;
3、從文中找出描寫孩子表現的句子,并體會他的心理變化過程。
師:有沒有信心完成?(有)自信是成功的動力!
四、初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
1、自由讀課文,獨立學習生字,用筆圈出生字新詞和不理解的詞語,5分鐘后比一比誰掌握得又快又好!
(這是根據第一個目標“認識2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給學生的指導,并且明確學習時間,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緊張、主動地學習,為下面的交流做準備。)
好,開始!
(學生自主讀、圈畫、描紅等5分鐘)
2、檢測:
來,看看掌握得怎么樣?
(1)詞語(幻燈:詞語)
a、指名一豎行讀(分三行讀),指導:詞語也有感情色彩的!
b、齊讀(再一起讀)
(2)多音字(想想“咽”還有那些讀音?)在語句中掌握多音字
a、過了一會兒,他又開始嗚咽,并再一次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
b、人們清醒過來后,發現他們已倒在血泊中,一發彈片正中咽喉部。
c、今天的飯菜很香,我狼吞虎咽地吃著。
(生讀----指名讀)
自己讀這三個句子!一字多音,中國的漢字就是這樣博大精深!
(3)寫字
師:光會讀不行,課后還有8個字要求會寫。金鑰匙告訴我們:同學之間可以自己出題、測試、評閱,互相檢查學習字、詞的情況。來,
大家挑兩個比較難的字請兩名學生在黑板上板演。
(比如:“逃”、“端”,學生評價,老師引導要注意它在田字格的位置,寫規范)
(4)解決不理解的詞語(有,則讓學生互相解決)
師:課文中有沒有不理解的'詞語?
五、默讀課文,了解內容
掃清了字詞障礙,我相信一定能把課文讀流利!大家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邊讀邊思考,并做批注筆記。)
交流:
1、指名說,了解文章大意。
2、文中有幾個角色?人物之間有什么聯系?
師相機板書:猴子、孩子、水手、船長、
a、先后指名2人到講臺上用箭頭邊畫邊解說人物關系,師相機讓生補充,說正確:水手們拿猴子取樂,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發生了危險,船長要孩子跳水,水手們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
b、師用課件演示人物關系
c、自己練說。
小結:可見,事物之間都是緊密聯系的!這也就是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你看,大家很輕松地就解決了開始提出的問題!
老師并相繼擦掉黑板左側“六要素”,即由課題質疑的問題。
(這樣讓學生更明晰,自己提出問題,通過自主學習自己解決問題)
六、瀏覽課文,完成最后一個教學目標
過渡:同學們,抓住重點詞句,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課文。
1、找句子
快速瀏覽課文,從文中找出描寫孩子表現的句子,并體會他的心理變化過程。
2、讀句子
3、談體會
小結:猴子的挑逗和水手的哄笑讓孩子由“哭笑不得”→“臉紅了”→“氣急了”→“氣極了”,最后走入絕境。在這危急時刻,船長救了孩子,那文中是怎樣寫船長的?你對他有什么看法?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板書設計
跳水
課堂檢測:達標檢測
一、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跳水》這篇小說主要講在一艘輪船上,由于知道大家拿它取樂,它更加放肆;又拿取樂,使孩子去追猴子,促使丟開桅桿走上橫木,由于的機智、沉著和水手的勇敢,使孩子脫險。
二、看拼音寫詞語。
xiōngtáotuōdòuduān
(惡)(挑)(頂)
wùcuòkòng
(醒)(不知所)(制)
跳水優秀教案 篇8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的內容,學習船長在危急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
2.學習用注意事物之間聯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模仿”、“顯然”造句。
4.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事情的發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聯系而產生、發展、變化的。
教學難點
學生認識事物在發展和變化中,要根據情況的變化采取相應的果斷行動。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理清文章脈絡,概括段落大意。
(三)讀課文,初步認識事物是在聯系和變化中發生、發展的。
二、教學重點
(一)理清文章脈絡,概括段落大意。
(二)初步認識事物是在聯系和變化中發生、發展的。
三、教學難點
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12課《跳水》,請大家齊讀課題,從題目中你們都知道些什么呢?
教師邊敘述邊板書課題:
(板書:《跳水》)
從題目入手讓學生設疑,展開想象,使學生帶著問題、帶著興趣深入課文之中,由“要我學”自然變成“我要學”。
學生會提出許多問題。
如:誰跳水?為什么跳水?跳水的結果是怎樣的?等等。
(二)范讀課文,學生思考。
這篇課文講的是誰和誰之間發生的一件什么事?
(一只猴子把船長兒子戴的帽子掛到桅桿最高的橫木的一頭,孩子為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在萬分危急的時刻,船長命令兒子跳水,使孩子轉危為安。)
課文中的人、物之間有什么聯系?請同學們用符號表示出來。
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既要動腦,又要動手,請幾位同學在黑板上畫,其他同學在本子上畫。
(三)分段、概括段意。
根據板書讓學生說一說事情發展的過程,初步認識事物是在相互聯系和變化中發生、發展、結束的。
誰來談一談事情的起因、發展、高潮、結果各是什么?
(起因:水手們取樂猴子,猴子十分放肆;發展:猴子逗孩子,孩子爬上桅桿追猴子;高潮:孩子走上高最的橫木,遇到生命危險;結果:船長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了。)
根據事情發展順序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第二段(第2、3自然段):講猴子戲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桿追趕猴子。第三段(第4自然段):講孩子走上最高的橫木,遇到生命危險。第四段(第5、6自然段):講船長命令孩子跳水,水手們把孩子救上船。)
(四)檢查預習。
1.填寫生字表。
2.讀準字音。
本課生字(“艘”、“撕”是平舌音,要注意讀準。)除生字外,還有些字的讀音需要注意。如:“齜”應讀“z9”。“齜牙”易讀成“c9y2”,這是錯誤的。
“桅”應讀“w6i”。易讀成“w7i”。
“即”應讀“j0”,不能讀成“j@”。
“唬”應讀成輕聲“hu”。
3.或結合課文內容解釋詞語。
環游:環繞地球旅游。
風平浪花靜:指江、河、湖、海等水面上沒有風,沒有浪,十分平靜。
模仿:按照某種現成的樣子學著去做。
放肆:言行輕率,毫無顧忌。
開心:
①心情快樂舒暢;
②戲弄別人,使自已高興。
桅桿:船舶甲板上豎立的高桿,用于掛帆或信號、裝置無線、支持觀測臺等。嚇唬:恐嚇;使害怕。
靈巧:靈活而巧妙。
齜牙咧嘴:形容兇狠或疼痛難忍的樣子。齜:(牙齒)露在外邊。咧:嘴角向兩邊延伸。本課用來形容大猴子做怪相的樣子。
搖搖晃晃:搖擺不定。
瞄準:對準目標,使射出或扔出的東西命中目標。
心驚膽戰:形容非常害怕。
縱身:身體猛然向前或向上。
4.形近字組詞:
艘(五艘)撕(撕碎)
搜(搜集)嘶(嘶啞)
瞄(瞄準)桅(桅桿)
描(描繪)脆(干脆)
近義詞:
環游——周游緩緩——慢慢
莊嚴——莊重沉痛——悲痛
矯健——強健身軀——身體
哭泣——抽噎慈祥——慈愛
面龐——面容
反義詞:
焦急——耐心幸福——痛苦
慈祥——威嚴醒悟——迷惑
放肆——規矩
(五)分組讀課文。
分組讀課文,畫出不懂的問題,小組的同學相互解答,質疑問難。如果有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在講讀課文時大家共同解決。目的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
(六)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生詞。
資料提供者:
跳水優秀教案 篇9
一、設計意圖
通過直接的感官的接觸,更能使他們記憶深刻并且情趣濃厚。同時在孩子們的體驗活動中,孩子們各自帶著興趣和需要直接和木珠接觸。通過看看,摸摸等感官的使用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粗淺的探究方法和學習技能。孩子們由探索得到了知識,自然積累了經驗,之后經驗又使活動升華,這其實也是我們老師的最終目標:讓寶寶主動去學習,去觀察、去認知、去生活、去創造!
二、活動目標
1、樂于將珠珠拋進水中,初步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并產生好奇。
2、喜歡拋珠子活動,在活動中感知快樂。
3、愿意向同伴、老師表述:“木珠浮在水上”、“玻璃珠沉下去了。”
三、活動準備
1、各種顏色的木珠、玻璃珠若干,將木珠、玻璃珠放在幾個筐子中
2、塑料大盆2個,里面裝一半水。
3、在活動前組織幼兒看“跳水”的體育比賽,讓幼兒了解“跳水”這一運動。
四、活動過程
(一)以“跳水表演”引出
1、孩子們你們看過跳水表演嗎?今天,有2位朋友也要來表演跳水,你們看,是誰?(分別出示木珠、玻璃珠,引導幼兒與珠珠打招呼)
2、木珠是什么樣的?(顏色、形狀)玻璃珠呢?
(二)跳水表演(教師演示,幼兒表述)
1、跳水表演現在開始,首先出場的是木珠。(教師演示木珠跳水)聽“咕咚”,木珠寶寶跳到水里去了。(學說“咕咚”)
2、木珠跳到水里后是怎么樣的?
3、玻璃珠也來跳水,它跳到水里后會是怎么樣的呢?(幼兒猜測后教師演示)
4、玻璃珠跳到水里后是怎么樣的?它和木珠一樣嗎?(幼兒學說:“木珠浮在水上”,“玻璃珠沉下去了”
(三)幼兒操作
1、仔細聽,誰在說話啊……原來還有很多珠珠也想來跳水,我們一起幫助它們吧!
2、每個幼兒1盒珠珠,把它們拋入水中,觀察珠珠在水里的沉浮現象,并用語言進行表述。
3、收拾整理玩具,活動結束。
五、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跳水優秀教案 篇10
體育游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適宜幼兒的體育游戲,不僅能提高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增強幼兒體質,減少生病的幾率。
一、活動目標
1.能從高20—30厘米處往下跳,輕輕落地,保持平衡
2.能勇敢,不怕困難,有聽指揮,守紀律的好品質
二、活動準備
高20—30厘米的平衡凳三至四條,放在場地四周做“游泳池”邊。
三、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幼兒隨《運動員進行曲》的音樂進入活動場地。跟教師邊念兒歌邊做模仿操兩遍(動作可自編)。小小運動員(上肢運動),動作真好看(體側運動),跳臺高又高(下蹲運動),跳水真勇敢(跳躍運動)。
2.基本部分
(1)教師示范講解動作要領:站在平衡凳上,兩手前后自然擺動,身體向下稍蹲下,再充分向上伸展,往下跳。落地時前腳掌先著地,膝蓋稍彎曲呈蹲狀。正、側、背示范三次。
(2)幼兒練習,教師巡回指導,并請跳得好的幼兒做示范。
(3)玩“跳水運動員”的游戲。教師發出指令,幼兒從平衡凳上跳下,在平衡凳中間的“游泳池”模仿游泳的動作。當教師說:“休息一會吧!”幼兒游回“池”旁,游戲重新開始。
3.結束部分:游戲“冰雪融化”
四、活動建議
1.幼兒在“池內”游泳的時間不宜過長。可以用高度相同的小椅子或臺階代替平衡凳。
跳水優秀教案 篇11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敘述了在一艘外國輪船上發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長兒子戴的帽子掛到了桅桿最高的橫木的一頭,孩子為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在萬分危急的時刻,船長急中生智,命令兒子跳水,水手及時下水搶救,終于使孩子轉危為安。故事蘊涵著這樣的道理:事物是不斷發展和變化的,我們要根據情況的變化采取相應的果斷行為。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模仿、顯然”造句。
2、理清課文層次,給課文分段。
3、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4、體會船長在危急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方法,教育學生懂得遇到危險情況要沉著冷靜,果斷處理。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抓住關鍵詞,聯系上下文理解感悟表現孩子處境危險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讀。
2、學習船長的智慧,冷靜的處事方法。
教具準備:
媒體課件:(鏡頭一、一望無際的大海、一艘輪船,甲板上水手、孩子、猴子;鏡頭二、孩子追趕猴子走向最高橫木搖搖晃晃;鏡頭三、船長舉槍要射擊情景;鏡頭四、孩子跳入大海被水手救上?醢宓那榫啊#?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談話導入
1、師:課前老師已布置大家閱讀了《跳水》這個故事,你對故事有了哪些了解?
(學生紛紛發言,各抒已見)
2、課文是怎樣記敘這個故事的呢?老師要請同學來讀讀課文,注意要讀得正確流利。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理一理: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記敘的?
(1)個人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2)小組內交流,這個故事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
三、精讀課文,體驗感悟
1、學習第4―6自然段。
(1)師:這篇課文的人物有很多,不知同學們能否找出來?
老師相信你們,請行動吧!快速瀏覽課文。
(板書:孩子猴子水手船長)
(2)師:(出示課件1、邊放課件邊解說)有一天,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一艘帆船正往回航行,水手們正悠閑地站在甲板上欣賞著美麗的大海。瞧,一只猴子出來了,正和水手們取樂,可事隔一會兒,這里卻發生了讓人心驚肉跳的事。
(3)(出示課件2:一個孩子搖搖晃晃地站在桅桿的頂端)
師:同學們,你們的神態、語言已經告訴我,你們都感到這個孩子的處境太危險了。
師:請打開書本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里哪幾個自然段描寫這個孩子處境很危險,找到了可以大聲告訴同學們。
(4)師:現在請大家小聲讀文,邊讀邊畫出這三個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描寫了小孩子處境危險,找到后可以和同桌議一議。
師:找得十分準確,請再讀課文中描寫男孩處境危險的句子,試一試你用什么方法理解這些句子。
(5)師:思考好了,請找自己的學習伙伴交流、討論。
(學習小組討論,教師參與其中的二、三個小組學習討論)
(6)師:現在哪個小組來匯報一下。(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預設1:若學生抓住文中關鍵詞““放開繩子”,搖搖擺擺”,“走上橫木”,感受到孩子處境十分危險時,教師可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聯詞“只要……就”這段話,更深層的感悟到“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會跌到甲板上,摔個粉碎。”更體會到孩子處境的危險,并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文。
預設2:若學生只抓住了正面描寫的句子,沒有發現“這時候,甲板上的人都在望著……全都嚇呆了”這個側面描寫的句子時,引導學生再讀文,抓住“嚇呆”一詞,從中感悟這些經歷許多困難的水手已被眼前情境(太危險的情境)嚇得不知如何是好,只知道傻站著,更深入感悟了孩子的處境太危險了。
(7)師:同學們把剛才對課文的感悟用朗讀的方式再現出來,就更棒了!
(生朗讀師引導學生對朗讀情況進行評價。)
師:用什么樣的語氣讀更能夠表現出孩子的處境危險呢?
(引導:語速再快一點、聲稍高一些,突出重點詞語。生練讀文。)
師:你們讀文的技巧掌握得真好,太令老師欣賞了!
(8)師:我知道此時你們非常想救這個孩子,誰有好辦法?
(學生各抒己見,進一步體會當時情況的危急。)
師:大家的辦法,到底行不行呀,為什么呢?我現在不替你們作評判,因為學習原本就是個從不會到會的過程。請再讀描寫孩子處境危險的句子。
師:那個孩子摔到甲板上了嗎?
2、理解文中第7、8自然段。
師:誰救了他?請同桌一起讀7、8自然段,把能作為你的理由的句子劃下來。
(同桌讀書討論,生匯報。)
師:請自己讀讀描寫父親和水手的句子,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師:能把你們的體會有感情的朗讀出來嗎?
四、暢談收獲,拓展延伸
1、師:學習本課后,你有哪些收獲?(生交流)
2、拓展練習:孩子被救上來后,船長、水手、孩子又會說些什么?說一說,再寫下來。
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注重學生從自己的體驗中獲得知識,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合作交流中探究,通過個人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等方法以及借助評價引導學生抓住描寫孩子心理變化及船長性格特征的關鍵詞句品讀,教師不失時機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中的段落,探究感悟。在實際教學中基本實現了我的教學設想,達到了教學目的。同時,利用媒體課件有情有景,使學生進一步把握了故事發展高潮結局,突破了難點,解決了學生課前的困惑,使學生隨故事的發展,情感也在潮起潮落,感悟出船長遇事沉著、果斷、機智的性格特點,展現了他極大的人格魅力,對學生學習如何處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四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語文教學不能停留在表面層次上,而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懂得自讀、自悟、自得,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課文,在本節課上,學生充分展示了內在的潛力,樂學、樂問,在啟發點撥之中,多數孩子獲得自己的感悟。但個別同學自悟能力差些。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關注全體同學,讓每個孩子學得有動力,更加有熱情。
跳水優秀教案 篇12
學生視角 本篇課文講述的故事緊張、驚險,學生定會被精彩的故事情節所吸引。
難點 學生對“甲板”“桅桿”等船上:的設施知之較少,理解上有—定的難度。
教師思考 這是一篇傳統的講讀課文。描寫精彩生動、引人人勝;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事物在發展和變化中,要根據情況的變化采取相應的果斷行動。教學時應注意抓住課文中人與猴子聯系的變化和發展來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并引導學生認真體會、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同時以課文中的故事為載體,進行方法論的教育和語言的積累與訓練。
重點 理解事情的發展,是由于帆船中人和猴子的聯系而產生、發展、變化的。
設計特色 以研讀為主,探究式學習;
信息資料
1.有關帆船結構的圖片或其他資料。
2.師生搜集列夫·托爾斯泰的生平介紹及其他作品資料。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船長在危急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
2.學習用注意事物之間聯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
4.朗讀課文。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
2.學會生字、新詞。
3.朗讀課文。
教學流程
一、聯想,導入新課
師板書課題,問:文章題目使你想到了什么?
如果下面不是水,而是陸地或別的物體,會出現什么情況呢?
下面我們就學習這篇由列夫·托爾斯泰所著的文章。
(訓練學生的聯想、想象、推斷能力;交待作家是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而引發閱讀的興趣。)
二、提出研究課題
1.自讀課文,自定研究課題。
如:危急時刻,船長為什么要那樣做?……
2。小組交流,充實課題。
3。全班匯報,教師點撥,篩選出幾個有價值的課題。
(在確定課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質疑、探究能力。)
三、研讀課文,合作探究
1.教師提供幾種研究的形式供學生選擇,也可讓學生自定研究形式。
2.組織學生分組研究,教師巡回指導,參與學生研究。
3.組織全班交流:
4.引導學生進行自評
(初步體驗探究式學習的全過程+感受探究式學習的樂趣。并始終關注評價機制,搞好調控。)
四、研究朗讀課文
1.引導學生研究如何才能讀好課文。
2.引導分析重點句。
3.組織學生分組朗讀。
(通過自主朗讀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并培養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第2課時
教學目的
1.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船長在危急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
2.通過擴展訓練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流程
一、課內擴展,充實語文小課堂
1.談談在危急時刻船長是怎樣做的,想象一下,當時船長是怎樣想的。
2.如果你是一位碰巧目睹了這件事的記者,你會問誰什么問題?
3.當孩子被救上來以后,如果你是他們,你會怎樣說?
船長:————————————————————
水手:————————————————————
孩子:————————————————————
4.請把這個故事寫成一篇簡短的新聞報道。
5.作者通過這個故事,想告訴我們一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和同學交流。
(利用課文的空白、角色的特點引導學生養成體驗角色、換位思考的習慣,對于改變學生的自我中心主義,形成正確的思考問題的方法,養成不斷學習的習慣及培養創造性思維都是非常有利的。)
二、課外擴展,走進語文大課堂
1.形容處境危險、情況緊急,可以用哪些詞語?與大家交流一下。
2.把你所知道的遇事機智、當機立斷的故事講給同學們聽。
三、課堂練習 ,
1.寫出帶有下列部首的5個字。
舟:一 — 一 一 一 木:一 一 一 — 一
2.把詞語補充完整。
齜牙咧( ) 心( )膽戰
四、實踐活動
找列夫·托爾斯泰的其他作品讀一讀。
板書
跳 水
孩子遇險
孩子追猴
猴逗孩子 當機立斷 跳水
父親舉槍 孩子得救
水手追猴
跳水優秀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新聞特寫的基礎知識及寫作特點。了解課文內容,欣賞描寫,感受文中體現的運動之美。
2、過程與方法:了解文體特點;閱讀分析課文,合作探究;品析感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中國運動員的精湛技藝,學習呂偉為國爭光的精神,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心。
【重點與難點】
1、重點是了解課文內容,了解新聞特寫的基礎知識及寫作特點,理清課文的新聞要素,理解新聞特寫的新聞價值;感受中國運動員的精湛技藝和為祖國奪得金牌的精神。
2、難點是欣賞作者描繪的畫面,理解新聞特寫的新聞價值。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叱咤泳壇的跳水皇后,以她那舒展優美,出神入化的高臺跳水動作,而使世界泳壇為之一震,中國姑娘呂偉從10米跳臺縱身一躍,瞬間驚艷了全世界。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聞特寫《“飛天”凌空》,感受中國姑娘那“飛天”之美。
二、檢查預習,補充資料:
1、檢查基礎:結合ppt(1)請給下面加點的漢字注音。凌空(líng)翹首(qiáo)屏息(bǐng)斂聲(liǎn)....敦煌(huáng)悄然(qiǎo)沸騰(téng)剎那(chà)....眼花繚亂(liáo)震耳欲聾(lóng)..(2)解釋下面的詞語。翹首:抬起頭來。
屏息斂聲:暫時抑制語聲和呼吸。形容畏懼、小心的樣子。眼花繚亂:看著復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繚亂,紛亂。瀟灑:形容神情舉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輕盈:形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動作、姿態輕柔、優美、漂亮。新秀:指新近涌現的杰出人才,新出現的優秀人才。
如夢初醒:像剛從夢中醒來。比喻過去一直糊涂,在別人或事實的啟發下,剛剛明白過來。2.補充資料:ppt展示(1)關于亞運會
亞洲運動會簡稱亞運會。主要由亞洲地區舉行,是亞洲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每四年舉辦一屆,與奧林匹克運動會相間舉行,參與國主要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文萊,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斯里蘭卡等國。第9屆亞運會于1982年在印度新德里舉行。此次亞運會,中國隊共奪得61枚金牌、51枚銀牌和41枚銅牌,在獎牌榜上超過了歷屆亞運會第一名——日本隊,首次居于第1位。中國開始稱霸亞洲體壇。
(2)關于呂偉
呂偉:20世紀80年代中國跳水隊優秀運動員。1982年、1986年連續獲得亞運會女子10米跳臺冠軍,1987年世界杯跳水賽女子團體冠軍成員。
(3)新聞特寫是截取新聞事實的橫斷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義的某個空間和時間,通過一個片斷、一個場面、一個鏡頭、對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報道的一種有現場感的生動活潑的新聞體裁。
(4)新聞特寫主要表達方式:描寫;
(5)新聞特寫選材:截取“局部”,描寫局部,并放大細節。
(6)新聞特寫的特點:生動而集中地再現場景與人物;渲染與烘托氣氛,形成視覺——神經——情感——感應過程;放大細節。
(7)新聞特寫的分類: 人物特寫和場景特寫。
人物特寫:以人物為報道對象,截取人物活動的一個片段、一個側面加以描繪,從而生動的'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面貌。
場景特寫:以新聞事件中的場景為描寫對象,通過對一個或幾個典型性場景的描繪來反映整個事件。
三、速度課文,整體感知:
(問題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1、本文是一篇人物特寫,速讀課文,找出這個人物是誰?試著對這個人物作簡要介紹。本文特寫的人物是呂偉,“年方十六的中國姑娘,贏得了金牌”,“中國跳水集訓隊中最年輕的新秀”,10米跳水運動員。
2、特寫的選材是截取“局部”,描寫局部,并放大細節。這篇特寫選取的特寫局部是什么?
本文選取了呂偉10高臺跳水的“一剎那”這個“點”作為“局部”和側面進行了放大,進行了細致的描寫。
3、通過對人物這個局部的描寫反映了什么?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通過對人物這個局部(呂偉10米高臺跳水的一剎那)的細致描寫展現了中國運動員積年累月的訓練成果,高超驚人的技藝,為祖國奪得金牌的過程,突出了愛國的主題。
四、深層探究,欣賞作者描繪的畫面:
在第二、三、四段,作者對呂偉10米高臺跳水的“一剎那”畫面進行了分解。請概括這幾個“定格”的畫面,并分析這樣細致描寫的作用。
第二、三、四段對呂偉的自選動作“5136”進行了細致分解,用了幾個“定格”的畫面:對“起跳”“騰空”“入水”三個步驟逐一刻畫,猶如慢鏡頭回放。放慢“鏡頭”,細致描繪,用文字描繪畫面,從多方面調動讀者的視覺、聽覺以及想象力,似觀看影視特寫鏡頭,清晰而逼真,讓人產生一種親臨其境,親觀其景的效果;同時,這樣細致的描繪也突出了呂偉自選動作“高、險、難、美”的特征,讓我們讀者了解了中國運動員的強大實力、精湛的技藝和高水平的發揮。自由朗讀,體會:感受文中體現的運動之美;學習呂偉為國爭光的精神,增強我們強烈的愛國之心。
五、語言賞析
特寫濃厚的文學色彩往往借助修辭方法、動詞的恰當運用等手段來完成。本文也不例外,你能舉出幾個例子來加以說明嗎? 如:修辭:“一瞬間,她那修長美妙的身體猶如被空氣托住了,襯著藍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畫中凌空翔舞的‘飛天’。”該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她”向空中飛去的身體比作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富于想象力,畫面唯美。對呂偉高難、驚險的動作賦予了動態美,而且洋溢著藝術美。
動詞:在文章的二、三段,記者用了“輕舒”“舉起”“蹬”“飛去”“托住”“襯著”“翻騰”“轉體”“展開”“插進”等一連串動詞,把呂偉高難、驚險、舒展、優美的跳水動作,用一組組疊加的特寫鏡頭,描寫得逼真洗練,生動傳神,真實地再現了中國運動員的強大實力和精湛技藝。
六、寫法探究
本文的寫作手法豐富多彩,你能說說表現在哪里嗎?
如:1.以動襯靜。特寫開頭,記者采用了以動襯靜的手法:先是“靜”中的呂偉“站在10米高臺的前沿,沉靜自若,風度優雅”;再是“動感”環境的烘托,頭頂飄浮的白云、掠過身旁的飛鳥、8千名一齊翹首而望、屏聲斂息的觀眾。寥寥數筆,像一曲動靜融合的交響曲,像一幅精彩絕倫的場景畫,將呂偉跳水前的神態、風度和賽場氛圍、全神貫注的觀眾勾畫得活靈活現,充分展現了呂偉的沉著冷靜、堅定自信和觀眾的高度關注,為呂偉即將開始的高難精彩自選動作作了一個巧妙的鋪墊。
2、側面描寫。第五段通過外國記者的動作、觀眾的反應從側面表現了呂偉跳水技藝的精湛。
七、總結:強調新聞特寫的新聞價值:ppt展示
新聞特寫,有強烈的現場感。新聞特寫最大的“特”,在于用生動的細節描寫和鮮活的人物對話來再現新聞現場,讓受眾身臨其境,進而達到對報道聚焦的新聞事實感同身受、蘊含的思想觀點在思想上、情感上形成強烈共鳴的傳播效果。記者讓受眾“走進”新聞現場,在強化了新聞特寫現場感的同時,也增強了報道的貼近性。特寫就是要對報道的某些局部作突出的、重點的描繪,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泛泛之筆。從時間上來說,局部化意味著對生活作片段的截取。它不是去展示事件發展的前前后后,而是選取那種最具包孕性的片斷,動中取靜,以靜寫動,讓人們通過一個典型的鏡頭,一個畫面,獲得對其前前后后經過的了解。這種片斷,通常是能反映事物特征的片斷或事件發展的高潮部分。從空間上來說,局部化意味著選取那些最有特征、最富表現力的細節。
新聞特寫由于借鑒了影視手法,將對象鏡頭化,所以能產生很強的可視性,人們常把它稱為“視覺新聞”。通過描繪,讓讀者將文字的內容轉換為可視的畫面。新聞特寫,來自新聞現場,記者通過將現場目擊、親身感受形諸于筆,再現大喜大悲的新聞場景,使受眾如臨其境,產生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味覺等感官沖擊和心靈感應,從而獲得鮮明而深刻的印象。寫的現場感,首先是來自記者的現場觀察。一般新聞報道的材料來源,主要是由記者訪問得到的,而特寫的采訪則特別強調記者的現場觀察,強調第一手材料的獲取。沒有現場觀察,記者是無法寫出特寫來的。所以,在不少的特寫中,我們都可以感受到記者觀察活動的存在。
跳水優秀教案 篇14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高朗讀能力。
2、學習用注意事物聯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課文。
3、通過換角色講故事,培養學生說話、想象能力及創造性思維,學習船長危急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事情的發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聯系而產生、發展、變化的。
2、學習船長急中生智,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導入新課:同學們都看過跳水比賽吧?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為小朋友寫的故事《跳水》比跳水比賽還要有趣、精彩。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音,把句子讀正確,讀通順。
2、同學們喜歡這個故事嗎?想不想把故事內容告訴別人?請你再認真讀讀課文,想個辦法讓別人很快地知道故事內容?
3、交流:你用什么辦法把故事內容告訴別人?
①介紹課文主要內容。
②列提綱或小標題。
③畫圖。
④小組表演。
……
三、指導學生用列題綱或小標題的方法及圖示法介紹故事主要內容。
四、再讀課文。
1、認真朗讀課文,畫下自己最喜歡的句段,在旁邊寫下自己讀后的感受。
2、交流:指名讀自己喜歡的句段,并讀讀寫下的感受。
五、思考討論:
你認為船長的辦法怎樣?你覺得還有別的辦法嗎?
六、作業: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系理解課文。
1、回顧導入:這節課繼續學習《跳水》,齊讀課題。
2、逆推法回憶課文內容。
誰跳水?為什么跳?從什么地方跳?孩子為什么會到那地方?猴子為何這樣放肆?
結合回答板書板圖:
猴子
孩子
船長
水手
3、朗讀課文,填寫完成“跳水圖”。
①故事的發生、發展是在水手、猴子、孩子和船長之間的聯系和變化中進行的。自由朗讀課文,把它們之間的聯系用箭頭標出來,并用最簡潔的動詞連起來。
②學生朗讀課文后,小組討論。
③指名學生到黑板上完成,其余學生在作業紙上填寫。
④師生交流:
猴子
追
戲
孩子
逼
逗
跳水
船長
水手
4、看圖講講事情的起因、經過、高潮和結果。
二、指導朗讀精彩句段。
這個故事給你什么感覺?(趣、險、智……)
具體表現在文中哪些地方?找出有關句段讀一讀。
1趣
猴子、孩子的淘氣、頑皮
2險
孩子爬上最高的橫木頂端的危險處境
3智
船長的急中生智、化險為夷
提示學生:朗讀時要聯系生活實際,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況,體會當時人們的心情。
三、換角色講故事。
喜歡這個故事嗎?想不想講給別人聽?
1、如果你是那個孩子,你會怎樣講?(追猴子時的心情怎樣,事后想到些什么?……)
2、如果你是一名水手,你會怎么講?(得到的教訓,對船長的佩服……)
3、如果你是船長,你重點講些什么?(怎么想到這個辦法的?……)
4、那只頑皮的猴子也想把這個驚險而有趣的故事講給別人聽,你想替那只猴子講講嗎?
要求學生任選一角色分組練習講故事,然后分別指名四名學生擔任不同角色到前面講。
四、想象表演,完成作業。
孩子被救上甲板后,船上的人會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小組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然后以《孩子被救上甲板之后》為題,寫一段話。
跳水優秀教案 篇15
12 跳 水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的內容,學習船長在危急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
2.學習用注意事物之間聯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模仿”、“顯然”造句。
4.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事情的發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聯系而產生、發展、變化的。
教學難點
學生認識事物在發展和變化中,要根據情況的變化采取相應的果斷行動。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理清文章脈絡,概括段落大意。
(三)讀課文,初步認識事物是在聯系和變化中發生、發展的。
二、教學重點
(一)理清文章脈絡,概括段落大意。
(二)初步認識事物是在聯系和變化中發生、發展的。
三、教學難點
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12課《跳水》,請大家齊讀課題,從題目中你們都知道些什么呢?
教師邊敘述邊板書課題:
(板書:《跳水》)
從題目入手讓學生設疑,展開想象,使學生帶著問題、帶著興趣深入課文之中,由“要我學”自然變成“我要學”。
學生會提出許多問題。
如:誰跳水?為什么跳水?跳水的結果是怎樣的?等等。
(二)范讀課文,學生思考。
這篇課文講的是誰和誰之間發生的一件什么事?
(一只猴子把船長兒子戴的帽子掛到桅桿最高的橫木的一頭,孩子為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在萬分危急的時刻,船長命令兒子跳水,使孩子轉危為安。)
課文中的人、物之間有什么聯系?請同學們用符號表示出來。
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既要動腦,又要動手,請幾位同學在黑板上畫,其他同學在本子上畫。
(三)分段、概括段意。
根據板書讓學生說一說事情發展的過程,初步認識事物是在相互聯系和變化中發生、發展、結束的。
誰來談一談事情的起因、發展、高潮、結果各是什么?
(起因:水手們取樂猴子,猴子十分放肆;發展:猴子逗孩子,孩子爬上桅桿追猴子;高潮:孩子走上高最的橫木,遇到生命危險;結果:船長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了。)
根據事情發展順序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第二段(第2、3自然段):講猴子戲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桿追趕猴子。第三段(第4自然段):講孩子走上最高的橫木,遇到生命危險。第四段(第5、6自然段):講船長命令孩子跳水,水手們把孩子救上船。)
(四)檢查預習。
1.填寫生字表。
2.讀準字音。
本課生字(“艘”、“撕”是平舌音,要注意讀準。)除生字外,還有些字的讀音需要注意。如:“齜”應讀“z9”。“齜牙”易讀成“c9y2”,這是錯誤的。
“桅”應讀“w6i”。易讀成“w7i”。
“即”應讀“j0”,不能讀成“j@”。
“唬”應讀成輕聲“hu”。
3.或結合課文內容解釋詞語。
環游:環繞地球旅游。
風平浪花靜:指江、河、湖、海等水面上沒有風,沒有浪,十分平靜。
模仿:按照某種現成的樣子學著去做。
放肆:言行輕率,毫無顧忌。
開心:①心情快樂舒暢;②戲弄別人,使自已高興。
桅桿:船舶甲板上豎立的高桿,用于掛帆或信號、裝置無線、支持觀測臺等。嚇唬:恐嚇;使害怕。
靈巧:靈活而巧妙。
齜牙咧嘴:形容兇狠或疼痛難忍的樣子。齜:(牙齒)露在外邊。咧:嘴角向兩邊延伸。本課用來形容大猴子做怪相的樣子。
搖搖晃晃:搖擺不定。
瞄準:對準目標,使射出或扔出的東西命中目標。
心驚膽戰:形容非常害怕。
縱身:身體猛然向前或向上。
4.形近字組詞:
艘(五艘)撕(撕碎)
搜(搜集)嘶(嘶啞)
瞄(瞄準)桅(桅桿)
描(描繪)脆(干脆)
5.結合詞義,區別近義詞、反義詞:
近義詞:
環游——周游 緩緩——慢慢
莊嚴——莊重 沉痛——悲痛
矯健——強健 身軀——身體
哭泣——抽噎 慈祥——慈愛
面龐——面容
反義詞:
焦急——耐心 幸福——痛苦
慈祥——威嚴 醒悟——迷惑
放肆——規矩
(五)分組讀課文。
分組讀課文,畫出不懂的問題,小組的同學相互解答,質疑問難。如果有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在講讀課文時大家共同解決。目的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
(六)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生詞。
資料提供者:
跳水優秀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1、學習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船長在危急之中果斷處理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小黑板 掛圖
教學過程:
一、 誘導預讀,把握文章大意
1、我們讀一篇文章,從接觸題目開始,就要一邊讀一邊想,看到“跳水”一題,你是如何想的?
2、預習中遇到哪些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二、 引導細讀
(一)學習課文第一小節。
1、指名讀課文
思考:a、寫了誰和什么之間的事情?b、哪句話可以概括這一小節的意思?
2、討論交流
a、寫了誰和什么之間的事情?他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板書:水手(取樂)猴子 (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取樂”一詞)
b、①水手取樂猴子,這只猴子的表現如何?書上哪個詞語寫出了它的不好的表現?
放肆(任性,一點不受約束) (通過查字典和結合文章理解詞語)
②文中哪句話寫出了它的放肆?
c、文中哪句話可以概括這一小節的意思?
它顯然知道大家拿它取樂,因而更加放肆起來。
① 因而這個詞把前后聯系起來了,但意思不好講,誰能換成另外一個詞,但不能改變原來的意思?(因此 所以 于是 就 便)
3、總結學習方法
理解詞語的方法有多種:①結合生活實際②查字典聯系上下文③通過換詞理解詞語。
(二)學習第二、三小節
1、 速讀課文。(現在你們以最快的速度讀第二、三小節,能讀多快就讀多快,越快越好)
2、 討論交流
①第二小節猴子把玩笑開到了誰的身上?請用一個字概括猴子和孩子發生的事情?
猴子(逗)孩子
②第三小節又寫了什么呢?
孩子(追)猴子
③如果我讓你們概括一下這兩節的段意,你會嗎?你將采用什么方法?
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
3、總結學習方法
概括段意的方法:①采用找中心句概括段意②把兩個自然段的內容壓縮后和起來。
4、猴子是怎樣逗孩子的?文中用了一系列什么?(動作)
①從文中找出這些表示動作的詞語?
②猴子究竟怎樣逗孩子的,你們還沒有看見過,讀書一定要讀到像你們親眼看到才算真正理解了。為了幫助你們理解,我放一段錄象。(請閉上你的眼睛:一塊大屏幕,蔚藍的天空,湛藍的海水,一艘大輪船,一群水手,一只猴子,船長的孩子)范讀第二小節。
③讀書時一定要想象,就像在自己面前表現出來一樣,這樣就讀懂了,讀活了,讀理解了。
5、請用這種方法默讀課文第三小節。
①指名讀,想象。
②討論交流
孩子為什么要追猴子?帽子就這么值錢嗎?為什么一定要奪回帽子呢?(自尊心)
(三)學習第四小節。
1、這一追,最后他們追到了哪里?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孩子氣極了,他丟開桅桿,走上橫木。甲板上的人都在望著,都在笑猴子戲弄船長的兒子,但是他們看到孩子放開了繩子,兩只手搖搖擺擺地走上那最高的橫木,全都嚇呆了。
①這一段話作者講了幾個要點?(走上橫木 全都嚇呆了)
②哪幾句話寫了孩子走上最高的橫木的原因?哪幾句話寫了人們嚇呆了的原因?
2、“孩子氣極了,他丟開桅桿,走上橫木。”有危險嗎?他為什么一定要奪回帽子呢?
3、人們嚇呆了的原因是什么?它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分析的?這種情景該如何來形容呢?(千鈞一發 迫在眉睫 危在旦夕 十萬火急 萬分危急)
4、當你讀到這里的時候,你的心里緊張嗎?你想救他嗎?你想用什么辦法救這個孩子呢?
(四)學習最后兩節。
1、時間來不及了,這個辦法不行,那個辦法不妥,這時船長出現了,齊讀第五小節。
2、思考并討論:
①你最佩服誰?佩服他什么呢?(機智勇敢,沉著果斷)
②如果孩子不跳水,船長會開槍嗎?
③學到這里你有什么收獲?
3、最后那位孩子怎么樣?(得救了)水手、船長會對孩子說什么呢?
(五)歸納總結
1、事情的起因、發展、高潮、結果分別是什么?
2、地點:甲板 桅桿 橫木 海里
三、 板書設計。
走上橫木 船長命令
(高潮)
孩子追猴子
(發展) 跳水(結果)
猴子逗孩子
水手取樂猴子
(起因)
四、 作業
1、寫出與危險的處境相關的詞語五個。
2、填上恰當的表示動作的詞語。(文中第二小節)
3、課文中表現得最聰明的人是( ),因為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