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課程設計教案(通用5篇)
心理健康課程設計教案 篇1
一、引出話題:
(一)引入:播放歌曲《真心英雄》呈現名人拼搏圖片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剛才聽的是什么歌曲嗎?
學:知道啊,是《真心英雄》。
師:你們喜歡這首歌嗎?
學:喜歡。
師:好的,聽過這首歌再結合剛才播放的圖片,我請幾位同學談一談,看過這段影音視頻材料后有什么感想。
學生甲:名人的成功也是來之不易的。
學生乙:成功路上會有很多困難,我們只有戰勝困難才會最后取得勝利。
學生丙:我們生活在世界上就一定會遇到挫折,我們要敢于面對這些困難,不要被困難嚇倒。
(二)引出主題:
師:剛才幾位同學都談了自己的感受,說的都非常的好,要想成功必須努力拼搏,只有戰勝困難和挫折才會勝利。就像這首歌中所唱的那樣: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同樣對于剛剛進入高中的你們,周圍的同學是全新的面貌,他們有不同的氣質和性格;文化課的門類增多了,課本加厚了;并且住進了集體宿舍,生活沒有父母的照料等等。高中環境的這些變化讓你們適應起來肯定會遇到一些困難,我們這節課就來談談怎樣才能更好的盡快適應高中生活。
(三)填寫適應困難卡:
師:升入高中后你們的生活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面對這些變化你們有什么樣的心理感覺哪?高中的環境你們哪些能夠適應?哪些難于適應?下面請你們寫下來填到適應困難卡上,寫下來后你們小組首先交流討論,然后選出有代表性的適應問題,我請同學來讀一下。
適應困難卡:
升入高中后我能適應:
升入高中后我不能適應:
學:好(學生開始討論)
師:同學們已經討論完了,下面我首先請各組代表談一下你們小組同學升入高中后面對的適應困難。
學生甲:我能適應學校的環境,但是不能適應的是有很多同學不認識,和他們在一起很拘謹,在宿舍經常要值日,還要自己洗衣服。
學生乙:我能適應餐廳的伙食,但是不能適應的是時間太少了,沒有和同學交流的機會,還有就是升入高一后,新開設了很多學科,功課太多。
學生丙:我能適應高一老師的授課方式,但是不能適應的是學習壓力大,感覺自己現在學習不如初中時優秀,宿舍的同學太多,有點吵。
師:剛才同學們都說一下升入高中后出現的適應困難,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人際適應困難。
(2)學業適應困難。
(3)寄宿適應困難。
二、人際適應困難的應對:
(一)案例分析:
師:談起人際適應啊,曾經有位同學這么對我說:他說升入高中后面對新學校、新老師、新同學他感到很緊張,不知如何是好,老師讓每個人作自我介紹,當輪到他時,他卻緊張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手心直冒汗,當時的場面非常尷尬,自從這次以后,他不敢和同學們一起說話,一想起這件事內心就很緊張很害怕,課堂上也不能集中注意聽講。同學們針對這位同學遇到的人際適應困難你們說該怎么辦啊?
學生甲:多和同學交流,過一段時間大家比較熟后就好了。
學生乙:不能總是回憶以前的事情,讓自己開朗一點,大方一點。
學生丙:學會和同學相處,提高交往技能。
(二)人名復印機游戲:
師:好,針對同學們談到的方法,我們來做一個人名復印機的游戲。游戲的規則是這樣的:全班同學分N個小組,每個小組7位同學,這7位同學站成一排,從第一位同學開始做自我介紹,內容包括姓名、愛好,第二位同學首先復述第一位同學的姓名和愛好后再說自己的姓名和愛好,同樣第三位同學也要首先說出前兩位的同學的姓名和愛好后再說自己的姓名和愛好,以此類推,直至第7位同學正確無誤的把前六位同學的姓名和愛好說出來,最后看那個小組用的時間最短。(游戲開始)
學:好
師:游戲做完了,我再請同學們寫一下自己是如何做到和同學們自由交流的。
學生甲:做自我介紹時要充滿自信,干大聲說出自己的愛好和特長。
學生乙:做自我介紹時要面帶微笑,說話要溫柔一點。
學生丙:別人說話時自己認為對的時候要點頭,適當的給別人一些反饋的意見。
師:同學們說的很好,其實同學們日常的人際交往中只要保持一顆平常的心態,積極樂觀的信心就可以了,我們越是害怕在別人面前出丑、失態,就越容易緊張焦慮,說話語無倫次。
三、學業適應困難的應對:
(一)案例分析:
師:在初中時,有些同學也許是一位學習出眾的尖子生,而進而高中后,突然感覺周圍高手如云,學習成績并不是那么優秀,于是感覺自己并不出眾,為此而感到傷心難過。同學們說說這些同學為什么會如此的痛苦?難道是他們真的不如別人優秀嗎?
學生甲:到了高中后會有學習更好的同學,感覺學習壓力大也正常啊。
學生乙:高中本來課程就多了,所以學習起來肯定會更吃力,只要明白高中和初中的是有區別的就行了。
學生丙:他對自己的評價太低了,也許自己的學習成績并沒有自己想想的那么差。
師:對,他們在比較時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他們總是拿自己的弱項和別人的強項比,他們無意中把自己的期望看得太高,而自我評價又太低。我們提倡的比較是自己和自己比較,參照對象應該是自己。
(二)學習計劃表:
師:好,下面每個同學填寫一個自己本學期的學習計劃,內容包括:現在自己的學習情況、希望學期末達到的目標,自己應該如何努力。
學習計劃表:
1、我現在的學習情況
2、我希望學期末達到的目標
3、我要付出的努力是
學:好的。
師:同學們剛才你們都寫過自己的學習目標和計劃了,然后把自己的學習計劃拿給同桌看,你們拿到同桌的學習計劃表后要在上面寫一句激勵的話語,如:你一定能成功或者你一定會做到的,送給你的同桌好嗎?
學:好。
四、寄宿適應困難應對:
師:劉燁在初中時一直是在家居住的,升入高中后就開始寄宿在學校,學校的宿舍是8個人一個屋,于是他就感覺人太多了,根本沒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宿舍的同學也不注意衛生,腳很臭,他聞到就不舒服,并且晚上自己還想看會書,可是10點半就熄燈了。于是他感覺自己很難適應學校的寄宿生活。有的同學給他支了幾招你們看看行不行?
(1)改變環境:給學校老師反映,要求專門給自己一個宿舍,并且晚上一直有電。
(2)改變他人:讓宿舍里所有的同學出去住。
學生們:前兩點都不行,只有學會改變自己。
師:那好,我想問一下有哪位同學是在升入高中時才開始寄宿的,請舉手?
學:我
師:請你談一談他該怎么辦?
學生甲:他首先應該改變自己的心態,高中生大家都在一起也是很好的啊,大家聊聊天很熱鬧的,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
學生乙:大家都是高中生了,應該自己學會洗衣服的,晚上放學后時間本來就很晚了,要放松一下,好好的休息,明天才有精神更好的學習啊。
師:我下面再請在初中時就開始寄宿的同學談談這位學生該怎么辦?
學生甲:我是上初中時就開始和同學以及住學校宿舍的,感覺住在宿舍也挺好的啊。大家都住在一起要多交流,相互諒解,這樣才會相處的更愉快啊。
學生乙:在學校就是個集團的環境,我們要學會自己主動地適應,不要斤斤計較,要有一顆寬容的心。
學生丙:寄宿在學校可以鍛煉我們的獨立自主能力,以后走向社會做事情就會順利。
師:同學都說得非常的好,我真為你們能想出這么多辦法而感到高興,寄宿在學校可以鍛煉我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屬于一個集體,我們只有學會改變自己適應寄宿生活,才會為以后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結語: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大家一起探討交流了高一學生在人際適應、學業適應和寄宿適應中的一些方法,有些方法非常的好。希望你們能夠真正的學會用這些方法去戰勝自己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盡早得適應高中生活,讓你的高中在快樂中渡過,最終順利的考入理想中的大學。最后我把《陽光總在風雨后》這首歌送給你們,讓我們用這首歌來結束今天的學習吧。播放歌曲《陽光總在風雨后》。
心理健康課程設計教案 篇2
活動主題:
“我積極,我自信”
活動流程:
一、準備:播放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
(一)主持人宣布開會,說明班會的意義
小組討論:在日常生活中,你對健康是怎樣理解的?
(學生交流討論)
明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而是包括人身體的、心理的、社會的完全良好狀態。它已經超出了疾病的范圍,而是把人體的健康與心理和社會的關系緊密地聯系起來。
(二)在日常生活中,你有哪些問題感到束手無策或讓你背上思想包袱?
學生交流
(三)幫幫你的小伙伴。
1.主持人說話: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某個小伙伴,平時表現還不錯,比如尊敬師長,團結同學,也愛講衛生。但是做起事情來總無精打采,集體活動、干什么的都不愿趕在前面,問他為什么?他說自己也做不太好,班上有那么多好同學去做,還用得上我嗎?請你勸勸這個小伙伴。
2.學生交流,勸勸這個小伙伴。
3.班主任小結,肯定好的發言,指出不足。
(四)傳授克服消極心理的方法
1.主持人講話:要克服消極的態度,不光在自己的意識上注意自己提醒自己,另外還有很多方法,這里有兩個小故事,大家聽后就明白了怎么樣使自己的情緒常處于積極的狀態。
2.兩個同學分別講故事:
(1)《誰做得對》;
(2)《做自尊向上的人》。
3.主持人和大家一起歸納方法。
(1)學會關心別人
(2)學會寬容
(3)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二、總結
1.通過本次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2.寫一篇今后在積極態度上該如何行事的小感想。
活動后記:
本次班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明理、討論,學生紛紛提出了自己感到困惑的一些問題能暢所欲言,這證明學生走出了自閉的心理。在第三個環節后,一部分學生仿佛有所感悟,情緒變得積極,本次班會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心理健康課程設計教案 篇3
主題:
克服依賴心理
教學目標:
克服依賴心理,學會寬容別人。發現同學的缺點能當面指出。初步培養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的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培養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的能力。
教學難點:
消除依賴心理,學會寬容別人。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師:小朋友,我們在學校里一起生活、學習。你覺得開心嗎?如果,你看到有位同學犯錯誤了,你會怎么辦?
引出:打小報告(板書)
2、如果,在學校里有人欺負你了,你又會怎么辦?
3、你在哪些情況下,會去報告老師?(教師隨意板書)
二、看小品,明理。
1、小品1:下課了,同學們在玩,丁丁無意中撞了小明一下,小明不問緣由,就跑去向老師報告,說丁丁打他,急得老師放下要批改的作業本,去處理這件事。
看完請學生說小明是怎么做的?對不對?為什么?
2、小品2:有一位家長在和老師交談,冬冬總是插.進來說話,使老師和家長都無法談話。
看完請學生說冬冬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3、教師小結
剛才兩位同學的做法,都是不對的,不僅把同學之間發生的一些小事夸大,還影響了老師辦公。所以我們“不要動不動就打小報告”(板書)
4、行為指導
如果你是他們,你會怎么做?請你幫他們一下好嗎?
板書:請讓我來幫助你
三、行為指導。
剛才我們同學說了好多事都要報告老師。那我們現在再來想想,有哪些事我們可以不報告老師,讓我們來自己解決?
1、看板書指導。并貼上小紅星。
2、指名表演。
(1)丁丁和同學吵架了,小明看見了,進行勸阻。
(2)老師在辦公,冬冬看見了一件不文明的事,本想告訴老師,但思考了一下就走過去勸阻。
(3)丁丁不小心碰翻了冬冬的鉛筆盒,摔斷了幾只鉛筆,冬冬原諒了他。
四、表揚與獎勵
1、夸夸我們班能主動幫助同學的學生。
2、夸夸能寬容別人的學生。
3、夸夸能自己的事自己想辦法解決的學生。
五、總結、唱歌
今天這堂課,使你學到了什么本領?是呀,只要我們都有一顆寬容別人的心,不依賴老師。自己的事自己想辦法解決,我們就會快快長大,變得更能干,這個世界也會變得更美麗。
全班齊唱《請讓我來幫助你》
心理健康課程設計教案 篇4
課前準備:
1、學生煩惱小調查。
2、體驗活動用具:跳繩、溜溜球、漫畫書、照片、音樂等。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體驗煩惱:
1、播放音樂,教師激情導入:人人都想和快樂在一起,天天快樂,時時快樂。揭題:與快樂同行但是,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總會遇上這樣那樣不順心的事。
2、趁機引導,回憶煩惱:師深情回憶近來共同經歷的煩惱事。同學們,在你的生活中,遇到過令你不快的事情嗎?請大家拿出小紙片,寫出最近令你煩惱的事。
二、學生互動,傾訴煩惱:
2、學生聽故事。
3、教師引導,打開話題:有了煩惱,讓我們像故事中的理發師一樣來大聲地說出自己的煩惱!
4、我口說我心:引導學生訴說感到不愉快的事。
三、交流方法,心理疏導:
1、遇到不愉快的事,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全班交流。
2、對大家說出了你心里的煩惱,是不是心情暢快多了!(板書:合理發泄)合理發泄:找人傾訴或大聲叫,寫日記,大哭一場。
4、情境游戲:《猜一猜》情節設計:丁丁上前,做悶悶不樂狀,委曲地自言自語:作文課,我認真地寫,滿懷信心地給老師看,老師說不行;而同桌這么死板的作文,老師卻說好多了。
教師引導(1):你能猜出此時丁丁在想些什么嗎?(老師處理事情不公正;同桌會拍馬屁;老師看不起我)情節設計:老師又湊到丁丁的耳旁低語幾句,丁丁眉頭舒展開來。
教師引導(2):猜一猜老師剛才對丁丁說了什么?(請換一個角度想問題)情節設計:丁丁跳著,笑著回到了座位上。
教師引導(3):請同學們猜一猜,丁丁為什么這么高興?她是怎么想的?(老師覺得我的作文水平比同桌高,應該寫得更好;老師對我嚴格是為我好。)
5、師小結:要知道,一個人遇到不順心或不公正的對待時,他并不是世界上最倒霉、最不幸的人,世界上很多事,取決于我們的想法,有時候換個角度想問題,能讓我們擺脫煩惱,找到快樂。(板書:改變想法)
四、分享經驗,體驗快樂:
1、過渡:我們知道,生活中有快樂就有煩惱,有幸福就會有痛苦,請你說說你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是怎么調整自己的心態的?
2、在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做自己喜歡的事;聽聽音樂,唱唱歌;看看漫畫……
4、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把煩惱拋到了九霄云外,大家臉上露出了笑容。(板書:轉移注意力)
5、介紹另一些生活中常用的能創造快樂,發泄不良情緒的辦法:
6、教師贈言:面對復雜的生活,我們應該用積極的辦法去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使自己永遠快樂。
五、關注他人,共享快樂: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的壞心情得到了緩解嗎?
2、學生交流感受。
3、教師總結:今天的活動真有意義,大家都找到了快樂的小竅門,我們不僅要學會自己安慰自己,還要學會做為別人排解煩惱的“快樂天使”。要在平時留心身邊的小伙伴和家人,發現誰有不快樂的情緒的時候,設法找到原因,為他送去快樂。請記住:一份煩惱和別人分擔就只剩下一半煩惱,一份快樂和別人分享就會收獲兩份快樂。愿大家永遠與快樂同行。
(板書:分擔煩惱分享快樂)(放音樂,分享快樂小貼士。)
課后反思:上完了這節心理健康課我比較快樂,我通過這節課的實踐,對心理健康課的基本教學過程有了一些清晰的認識。在課堂上,孩子們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并能積極有序的參與體驗活動,這是我最為欣喜的。引入新課時我和同學們一起回憶最近班上發生的不愉快事件,當師生的情感產生共鳴時引導學生傾訴更多的煩惱事,然后在互動活動中讓學生知道煩惱是可以排解的,我們應該用積極的辦法去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使自己永遠快樂。總體的設計比較到位,各個環節清晰且過渡合理。當然,還有許多不足:分組讓學生互相交流不夠,讓孩子們談煩惱還不夠深入。具體的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引導時,的最后兩個自我安慰和意志控制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可能難以理解到位,并且學生沒有體驗可以不必出示,也以免方法引導過多過雜。“活動”和“體驗”是心理活動課最核心的兩個要素。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還不在于解決知與不知的問題,而是要通過創設一定的心理情境,開展極富啟發意義的活動,來造成個體內心的認知沖突,喚醒學生內心深處潛意識存在的心理體驗,以達到實際地影響他們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質的目的。對于個體心理來說,再精彩生動的講授都無法替代個人的親身感悟和直接體驗,哪怕只是一點小小的啟發,也能留下深刻的記憶。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心理教育是一種以體驗式學習為主的教育。心理健康課,讓孩子們放松心情,說出心聲,這是我應該一直努力的方向。
心理健康課程設計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通過看課件和錄像、講故事、討論等方式,使學生理解、掌握挫折的概念并能夠認識到"每個人在成長中都會經歷挫折、成功必然經受挫折、挫折對人們的影響具有‘雙重性‘的特點,從而激發學生增強自我抗挫的愿望"。
二,教學重點:
1.追求與挫折的辯證關系。
2.聯系實際、聯系自我,建立起正確的"挫折觀"。
三,教學過程
一、導人:.播放"命運交響曲"簡介貝多芬的追求與挫折
二、講授新課
了解關于"追求與挫折"的基本知識
1.提問: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什么是追求,挫折"
2.電腦幻燈出示"追求"和"挫折"的概念
追求是指用積極的行動,爭取實現某個目標;挫折是指人們在造求某種目標的活動中,遇到干擾、障礙,遭受到損失或失敗時產生的一種心理狀態。
(二)追求與挫折的關系
1.觀看錄像:"我們的桑蘭"(帶著問題觀看思考)
2.同學討論一一
1)"桑蘭的追求與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