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課的教案(精選2篇)
手工課的教案 篇1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在折紙上沒有一點經驗,通過學習讓幼兒學會折紙的最基本的折紙技巧。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對角折的方法折小鹿頭,并涂畫鹿的眼睛、鼻子、嘴巴。
2、發展手部小肌肉群的靈活性。
3、培養對折紙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學會折紙的最基本的折紙技巧。難點:掌握折紙的基本要領。
活動準備
1、每組各種彩色正方形紙若干張;油畫棒數盒。
2、大正方形一長(教師用)
3、折紙步驟失意掛圖一張,教學掛圖一張
活動過程
一、出示教學掛圖,引起幼兒對本次活動的興趣。
出示教學掛圖,師:“這幅圖上有什么?”待幼兒幼兒回答后,:“那這幅畫上有什么會和大家見過的不同?”“今天老師教同學們用折紙的方式來折小鹿頭好嗎?”
二、引導幼兒觀察范例,分析小鹿頭的特征及折法。
1、教師拿出一張較大的彩色正方形紙做范例,引導幼兒學會看圖示和教師一起完成小鹿頭。并與幼兒互動折紙的過程。
(1)教師把一張彩色正方形紙有色的一面朝下,一個角和對面的角對齊(這時強調對折時應注意要邊對邊、角對角折,對好之后用手輕輕地將折痕抹平)
(2)這時正方形的紙就變成了三角形的了,再將三角形邊上的兩只角往下折,小鹿頭就折好了(強調:在講述耳朵的折法時應告訴幼兒是把三角形比較長的邊往下面的外邊折。)
(3)“小鹿頭折好了,大家看看上面還缺些什么?”教師用油畫棒為小鹿頭畫上眼睛、鼻子、嘴巴。
2、與幼兒一起看著圖示回顧剛才小鹿頭的折法,并重復重難點。
三、引導幼兒按圖示折紙,獨立完成小鹿頭。
師:“小鹿頭折好了,“大家想一想試一試?折折小鹿頭?”引導幼兒按圖示折紙,學習簡單的對角折法,提醒幼兒折三角時要角對角、邊對邊、抹平,并涂上小鹿的眼睛。
四、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互相欣賞評價。
“現在小鹿要回家了,小朋友們一起送它們回家吧。”請幼兒把做好的作品貼到教學掛圖上,請幼兒一起欣賞大家的作品,并選擇個別小鹿頭進行簡單的點評。(從折法、五官等方面入手)。
本堂課幼兒積極性較高,非常感興趣,幼兒手部的力量得到很打的提高,幼兒在折紙過程中比較搶先折,沒有聽清老師的要求,對折紙的基本技巧掌握不到位。在以后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動手動腦能力。
手工課的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常用的封口方式及用途;
(2)初步學會布老虎設計步驟,編制加工制作工藝流程;
(3)知道常用手針的型號和用途,掌握縫針、繰針、回針的操作方法,學會織物與織物,獨立縫制一個布老虎。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收集到的布老虎資料的`分析、整理,根據需求,確定布老虎的設計要求和構思方案。
(2)通過思考、交流,根據自己的構思設計出筆袋圖樣,制定科學合理的工藝流程。
(3)通過相互交流各自的設計,發現、提出筆袋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修改意見,不斷獲得反饋,修正和優化設計方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合理排料、裁剪等實踐活動,養成質量與效益意識。
(2)具有初步的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養成互助、進取的品質。
(3)深化勞動體驗,培養勞動光榮、創造至上的勞動價值觀。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布老虎的構造與設計表達;
(2)織物的連接方法及應用;
(3)布老虎的加工工藝設計與制作。
難點(1)布老虎的分解圖、裁剪圖的設計與繪制。
(2)織物與織物的連接。
三、教學器材
1、工具:手工縫紉針、剪刀、尺、鉛筆
2、材料:鉛畫紙、布料
教具:棉線、布老虎實物。
學具:收集不同外形、不同材料、不同封口方式的布老虎。
3、技能體驗2——民間玩具“虎”
(1)創設情境:實物展示
文字概要介紹民間玩具的歷史、名稱及人們是怎樣制作民間玩具的。讓學生從各種民間玩具中學習形狀特色、圖案的寓意、色彩、功用等。
(2)介紹分析:書P61、62布老虎“加工工藝流程”、“‘布老虎’各部件樣板”
(3)技術點:
①裁剪:根據織物的紋理,畫好身體、底與耳朵。(第一、二課時)
②縫制:
A、將兩片身體正面相疊,沿虛線縫合(回針)。注意:背部留出填棉花的口。
B、將底與身體正面相疊,沿底的虛線縫合(回針)。注意:底上的刀口對準虎頭的拼縫,尾部的刀口對準底部的尖角。
C、翻至正面,并填塞晴綸棉。注意:要堅實、飽滿。
D、縫合背部與耳朵(繰針)。注意:耳朵縫合時要左右對稱
③裝飾:粘貼(眼、鼻、嘴、眉毛);筆繪(紋樣)。注意:毛筆繪制時,不能含水分太多,否則花樣會模糊,影響效果。
④學生實踐:剪樣板→樣板畫在布上→裁剪→縫制→裝飾
⑤交流、評價、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