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活動我們乘車去朋友家教案(通用5篇)
大班數學活動我們乘車去朋友家教案 篇1
游戲導入:
1.今天小超市開業(yè)了,你們想去逛逛嗎?
2.逛超市買東西需要什么呢?(出示裝有硬幣的小包,請 幼兒猜猜里面裝的是什么。)
3.取款機里有很多的硬幣,請小朋友不用眼睛看,用手摸出6個硬幣。
4.跟好朋友檢查一下,是不是都摸對了。
二.游戲“拋硬幣”
1.看看硬幣是什么樣的嗎?它兩面的圖案一樣嗎?
2.正面是什么樣的?反面有是什么樣的?
3.你們知道一個硬幣是多少錢嗎?那你們手里有多少錢呢?
4.現在時間還早,超市還沒開門呢,我們來玩?zhèn)拋硬幣的游戲吧!
5.請小朋友回到座位上,把6個硬幣輕輕撒到盤子里,
6.看看有幾個正面?有幾個反面?然后把它記下來。
7.幼兒游戲,并記錄操作結果。
8.展示記錄情況。你玩出了幾種情況?你是怎樣記錄的?游戲“猜硬幣”
9.我手里有6個硬幣,我將他們藏在兩只手上,你們猜猜每只手里藏了幾個?
10.和旁邊的小朋友玩一玩。
三.購物
1.小超市開門了,超市里的商品真多,它們的價錢是不一樣的,請小朋友用6元錢買兩樣東西,每個人都要把自己手上的錢用完。2.幼兒自由購物。教師做營業(yè)員檢查幼兒活動結果。
3.送禮物。跟客人老師講講6元錢買了幾元和幾元的東西。
大班數學活動我們乘車去朋友家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辨認出鐘表上的整點、半點。
2、知道時針、分針及其表示時間的關系。
3、幫助幼兒理解鐘表的功能,培養(yǎng)幼兒從小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樂趣卡:認識鐘表
2、聲音:鐘表的秒針
3、涂色:鐘表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幼兒興趣教師壓低聲音:請小朋友安靜,仔細聽,這是什么聲音?
播放鐘表的聲音,請幼兒聽。
二、觀察活動
1、出示鐘表
(1)觀察一下鐘面上都有什么?
(2)鐘面上有多少數字?這12個數字是怎么排列的?
(3)比比看,兩根針什么地方不一樣?短短粗粗的這根針我們叫它時針,長長細細的這根針我們叫它分針。
三、實踐操作
1、教師演示課件,幼兒說出時間。3-65認識鐘表請幼兒觀察后說出是幾點。1點,4點,8點.課件:3-64認識鐘表4點,2點,7點,10點。
2、教師操作,讓幼兒理解并掌握分針、時針與數字的關系。
(1)觀察時間為12點鐘表請小朋友看一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都指在哪一個數字上?仔細看!把分針撥1圈,時針有什么變化?
(2)教師再次操作,讓幼兒觀察分針和時針的變化。
小結:當分針走1圈,時針走一個數字,這就是一小時。
四、認識整點、半點,尋找和發(fā)現他們之間的規(guī)律
1、看看12點、1點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小結:當分針指向12時,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
2、對比時間為12點半、1點半鐘表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小結:當時針指在兩個數字中間,分針指在6上,就是半點。
3、課件:3-69認識鐘表進一步引導幼兒觀察總結出:分針指6,時針前面的數字是幾,就是幾點半。
五、幫助幼兒理解鐘表的功能,培養(yǎng)幼兒愛惜時間的好習慣。
1、你們家里有鐘表嗎?你還在什么地方看見過鐘表?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鐘表呢?
2、總結:鐘表是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人們,現在是什么時間了,應該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小朋友認識了鐘,就可以按時起床,按時上幼兒園了。時間離開我們就不會回來了,小朋友,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愛惜時間,你們記住了嗎?
活動反思:
活動中,為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我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利用課件教學,知識的呈現與幼兒生活實際相結合,使幼兒在保持興趣的同時更直觀、更主動地掌握知識。
《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的目標是讓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科學教學應該是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fā),向他們提供充分從事科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活動中,我首先用舒緩的音樂形成輕松的活動氣氛,在認識時鐘環(huán)節(jié),我為幼兒準備足夠多的材料,并說明時鐘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用性和普遍性,使幼兒充分感受時鐘就在身邊的生活中,認識時鐘對學習、生活有很大幫助,從而產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本次活動的不足在于,自己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方面有所忽略,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教師應投放一些可操作的玩具鐘表,或者一些FLASH游戲為幼兒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無論是教師預設還是幼兒生成,任何活動都有一個目標,環(huán)境就是為了目標的順利實現而服務的,它潛移默化地促使幼兒根據其原有經驗做出判斷。為幼兒提供觀察、思考、發(fā)現、表達的機會。
在今后的教育活動中我會吸取更多的經驗和教訓,爭取做到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數學,在生活中逐漸建立良好的時間觀念。
大班數學活動我們乘車去朋友家教案 篇3
大班數學活動我們乘車去朋友家(8以內的加減)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延伸,活動反思等內容,學習看路線圖,找出最合適的路線,在乘車游戲中學習8以內的加減計算,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數學活動課,快來看看我們乘車去朋友家(8以內的加減)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學習看路線圖,找出最合適的路線。
2.在乘車游戲中學習8以內的加減計算。
3.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學過8以內的加減。
2.去朋友家的路線圖(如圖,大圖一份,小圖若干。圖上的粗線表示汽車行駛的路線,圓圈里的數字表示在這條路線上的公交車編號,格子數可以表示路程數。兩個數字放置在一起表示這里兩路車都經過,例如①③表示1路車和3路車都要經過這里。①路車是往左開的,如果想往前走就得換乘③路車)。
3.自制的標有數字1~7的錢幣。
4.站牌。
活動過程:
一、討論去亮亮家的方法
師:亮亮已經好幾天沒來幼兒園了,你們都很想去他家看望他。今天我們就來討論幾個問題。你們準備怎樣去亮亮家?如果乘公交車去,需要做些什么準備工作?
二、看路線圖
1.尋找出發(fā)點和目的地。
師(出示大路線圖):這是一張公交車行車路線圖。你能看出我們在哪里,亮亮的家在哪里嗎?
2、觀察路線的走向。
師:這張圖上還有些什么?你們有沒有看不懂的地方? 師:你們兩個兩個結伴先在小圖上找一找,一共有幾條路線可以到達亮亮家。
(幼兒回答,教師在大路線圖邊上記錄:①路車換乘③路車,④路車換乘②路車,⑥路車直達。)
三、選擇路線
1.找出最近的路線。
師:你們認為哪條路線最近?怎樣才能知道哪條路線最近?為什么? (記錄每條路線的路程并比較。)
2.找出最省錢的路線。
a.了解每路車的票價:①路車2元,②路車2元,③路車2元,④路車3元,⑥路車5元。
b.哪條路線最省錢?為什么? (幼兒回答,教師記錄每條路線的價錢。)
四、模擬乘車
1.幼兒每人拿8元自制錢幣,分別站到自己選擇的路線(站牌)前。
2.每輛車上有一個幼兒當售票員,一個幼兒當司機。乘客買票上車,隨音樂做開汽車動作繞活動室一圈。換車時,售票員提醒乘客再次買票。
活動延伸:
1.請幼兒想一想原來有多少錢,算一算用去多少錢,比一比誰最省錢。
2.帶幼兒乘公交車去亮亮家。
活動反思: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于現實,并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大班數學活動我們乘車去朋友家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5的組成,初步了解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數之間的關系。
2、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5的4種分解圖各一張,數字卡1—4各2張,掛圖1張,小雞圖片5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出示掛圖
1、草地上來了幾只小雞?數一數。
2、小雞找不到家,引導幼兒幫忙分在兩個房間里。怎么分?說明要求和記錄方式。
二、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找出了幾種方法,然后讓幼兒說一說是怎么分的,請幼兒到黑板上演示分法。
三、師幼共同總結。
5可以分成幾和幾?有幾種分法?(請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分的),教師用數字將幼兒的分法記錄在黑板上。
5 5 5 5
∧ ∧ ∧ ∧
1 4 4 1 2 3 3 2
四、引導幼兒再次討論。
1、按照那種順序分容易看得清,又不漏掉?(一邊的數字從1開始,依次越來越大,每次增加1,另一邊的數字依次越來越小,每次減少1)。
2、引導幼兒將5的4種分合方法記錄在紙上。
5
∧
1 4
2 3
3 2
4 1
五、游戲《拍手對數》。
如教師說:對5“我拍1”,幼兒:“我拍4”,1和4組成5;對5“我拍2”幼兒“我拍3”,2和3組成5;邊拍手,邊對數,游戲繼續(xù)進行。
活動反思
數的.組成是生活中的一個數學活動,具有探索性。孩子們喜歡自己分點心、分玩具、分學習用品。設計5的組成這節(jié)教學活動,要注意幼兒原有的經驗,充分發(fā)揮孩子的能動性,讓幼兒自主用不同學具進行探索、演練數的組成。在新要求與舊經驗中引領幼兒,讓幼兒學習、發(fā)現。
大班數學活動我們乘車去朋友家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方法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或四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能大膽介紹自己等分的方法。
3.感知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2張圓形紙、剪刀。
2.分組活動材料,每組材料若干份:①糖果若干,小盤若干;②顏料水若干,量杯,不同大小的本子若干;③正方形、圓形、長方形各2個,剪刀等;④補圖游戲材料 。
活動過程:
1.能小熊"分蛋糕"的問題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師:小熊過生日,準備了一塊圓形蛋糕,小熊把蛋糕分給朋友吃。如果來了兩個朋友,它要怎么分才好呢?如果來了四個朋友,又應該怎么分?請小朋友幫小熊想想辦法吧。
幼兒動手操作,在圓形紙上進行二等分、四等分(可用折或剪的辦法)。
師幼交流:
①一塊圓形蛋糕,平均分給兩個朋友吃,怎么分?分幾份?平均分給四個朋友吃,怎么分?分幾份?
②小朋友剛才是用折疊和分割的方法把一塊圓形的蛋糕平均分成2份和4份,如果是糖果、飲料可以怎么分?
2.幼兒分組活動,嘗試用多種方法將物體二等分、四等分。
①介紹分組操作材料。
分糖果:將一盒糖果平均分給四個小朋友吃,怎么分,分幾份?
分飲料:將一瓶飲料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喝,怎么分,分幾份?
制作拼圖玩具:分別將2塊正方形、圓形、長廊形的紙進行二等分和四等分,鼓勵幼兒想出不同的等分方法。
補圖游戲:先找出圖形缺少的部分,再把圖形補成整體,并讓幼兒說一說補成的圖形是什么圖形,幾等分后又是什么圖形,有幾份。
②幼兒操作活動,教師重點觀察幼兒能否根據不同的問題采用不同的等分方法。
鼓勵幼兒每一組的內容都要嘗試。
3.分享交流等分的做法:
①你用什么方法、什么工具來分糖果和飲料?分幾份?一樣多嗎?
②你用什么方法將正方形、圓形、長方形進行二等分和四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