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混合運算》教案(精選14篇)

《混合運算》教案

發(fā)布時間:2023-09-01

《混合運算》教案(精選14篇)

《混合運算》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學生能比較正確地計算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式題。

  2、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仔細、認真的良好學習習慣。

  3、培養(yǎng)學生對比、觀察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帶有小括號的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用具: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教師:整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2、計算下面各題:

  教師:分數(shù)連加、連減為什么可以一次通分再計算?

  二、學習新課

  嘗試計算例1。

  通過訂正找出簡便的計算方法。

  教師:

  ①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相同嗎?

  ②例1與準備題比較哪相同?哪不同?(討論)

  ③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板書:明確: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與整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順序相同,為了簡便,幾個分數(shù)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運算順序依次進行加減計算。說明:虛線框的部分,我們在計算帶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時,可以按照這樣的方法去想,但在做題時這一過程可以省略不寫,而直接寫出計算結(jié)果。

  教師:計算結(jié)果要注意什么問題?

  教師: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分兩步計算,是一次通分好,還是分步通分好呢? 學生嘗試計算并訂正。 教師:①怎樣計算簡便?

  ②為什么分步通分簡便一些?

  說明:虛線框的通分過程,以后計算熟練了可以不寫,或?qū)懺诓莞寮埳希部梢灾苯訉懗鼋Y(jié)果,不斷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

  教師:結(jié)果要注意什么?

  三、鞏固反饋

  1、做一做。

  2、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3、按照下圖的計算步聚列出綜合算式,并算出得數(shù)。

  4、思考題:華和王英比,誰高一些?高多少米?

《混合運算》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可以列綜合算式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并初步認識綜合算式;初步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的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并能按順序正確計算。

  2、知道混合運算兩步計算式題的書寫格式,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增強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 讓學生初步理解綜合算式的含義,掌握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含有乘法與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理解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應(yīng)先算乘法及遞等式書寫格式。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到文具店買過文具用品嗎?(出示教科書第30頁主題圖)今天,老師帶大家一起來逛逛文具店,店里的商品可真不少!請同學們認真看一看,商店里有哪些商品?它們的單價各是多少?

  師:星期天,小軍和小晴也一起到商店買學習用品。他們要買什么呢?

  (出示問題)小軍說:“我買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一共用去多少錢?”

  【設(shè)計意圖:中年級的學生開始對“有用”的數(shù)學感興趣。呈現(xiàn)學生熟悉的購買學習用品的情境,能使學生感覺到數(shù)學就在自己身邊,數(shù)學是有用的,必要的,是有意思的,從而愿意并且想學數(shù)學。】

  二、解決第一個問題

  1、師:大家愿意幫忙嗎?在練習本上列式算一算吧。(絕大部分學生會分步列式解答,也可能出現(xiàn)個別學生列出綜合算式解答的情況)

  2、學生板演 5×3=15(元)15+20=35(元)

  師:大家看這位同學做的對嗎?誰來說說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認識綜合算式。

  師:觀察上面的算式,在解決小軍用去多少錢的問題時,用了幾步計算?

  生:兩步。

  師:也就是用了兩個算式。

  師:像同學們這樣,求“一共用去多少錢”分別列了兩個算式,一步一步地去解答,我們把這種方法叫“分步解答”,這兩個算式叫“分步算式”。(板書:分步算式)

  師:同學們,你能把這兩道分步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算式嗎?在練習紙上試一試。

  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5×3+20或20+5×3(手指5×3+20)像這樣的算式,它是由兩個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的一道算式,這種算式叫做綜合算式。(板書:綜合算式)

  【設(shè)計意圖:先引導學生分步解決問題,充分感受數(shù)量之間的關(guān)系,然后引導學生把分步算式合并成綜合算式。這樣分層推進,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綜合算式與相應(yīng)的分步算式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感受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而且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思考和探索。】

  4、教學綜合算式的脫式過程。

  師:在這個綜合算式里,5×3的積表示什么?20又表示什么?在計算時要先算哪一步?得數(shù)是多少?這個得數(shù)表示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在交流中明白:在計算綜合算式時,為了看清楚運算的過程,一般都要寫出每次計算的結(jié)果,用遞等式表示。第一步可以這樣寫:在第二行先寫上等號(為便于第二行的算式與第一行的算式對齊,第二行的等號要寫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寫上第一步計算的得數(shù),沒有計算的部分要照抄下來。板書如下:

  5×3+20

  =15+20

  師:接下來算什么?得數(shù)是多少?

  引導學生在交流中明白:第二步要再寫等號,等號與上面的等號對齊,然后在等號后面寫出得數(shù)。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完成板書。

  5×3+20

  =15+20

  =35(元)

  5、認識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分步算式和綜合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學生小組討論)

  引導學生交流,使學生明白:不論是分步算式,還是綜合算式,要解決這個問題,都要先求出3本筆記本的錢數(shù),再加上1個書包的錢數(shù)。不同的是分步算式列出了兩個獨立的一步算式,一個是乘法算式,一個是加法算式;綜合算式是把這兩個獨立的算式綜合成一個算式。像這樣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運算的算式,通常叫混合運算。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塊來研究混合運算。板書課題:混合運算

  【設(shè)計意圖:引導學生逐步把計算過程寫下來,重視對混合運算書寫格式進行指導,既便于學生看清楚運算的步驟和每次計算的結(jié)果,又能促進學生自覺按格式規(guī)范書寫,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解決第2個問題

  1、師:小晴也想請你們幫個忙,愿意嗎?(出示問題)小晴說:我買2盒水彩筆,付了50元,誰能幫我計算出“應(yīng)找回多少元”?

  2、師:怎樣求出“應(yīng)找回多少元”?綜合算式怎樣列?(學生在自己的練習本上嘗試解答)為什么這樣列式?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50-18×2

  3、討論綜合算式的脫式過程。

  師:這道綜合算式應(yīng)先算哪一步?怎樣把計算過程用遞等式表示出來?

  引導交流,使學生明白:要先求出2盒水彩筆是多少元,再做減數(shù)。因此在計算時,算式前面的“50”要照抄下來,寫在被減數(shù)的位置上,減號也要照抄下來,把18×2的得數(shù)“36”寫在減數(shù)的位置上。接著再計算減法。邊交流邊板書如下:

  50-18×2

  =50-36

  =14(元)

  4、歸納含有乘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師:請同學們觀察第(1)(2)兩道綜合算式,想一想,它們在計算順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引導學生交流討論,使學生明白:第一個綜合算式含有乘法和加法,乘法在算式的前面;第二個綜合算式含有乘法和減法,乘法在算式的后面。不管乘法在前,還是乘法在后,當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加、減法時,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

  【設(shè)計意圖:由于解答這個問題的綜合算式是乘法在后,但要先算乘法,與學生已掌握的從發(fā)往右運算的習慣不相同,所以教學的重放在結(jié)合題意幫助學生理解運算順序。】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先讓學生說說每題的運算順序,再在課本上寫出計算的過程。要提醒學生注意每一步的書寫格式。最后交流計算結(jié)果,并指名說說為什么這樣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交流時,要說出各題錯在哪里。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先讓學生比一比、說一說每一組算式有什么不同,應(yīng)先算哪一步,然后獨立計算。

  再次比較:每組中兩題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想一想,為什么計算結(jié)果會不同?

  4、學生獨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和第5題。

  5、談話:“算24點”游戲是我國勞動人民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備受人們的喜愛。今天,我們用三張牌來玩“算24點;”的游戲怎樣?

  第一次游戲:呈現(xiàn)三張撲克牌:2、4、10。

  待學生列出:2×10+4和4+2×10之后,教師追問:兩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嗎?為什么?

  小結(jié):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時,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二次游戲:再呈現(xiàn)三張撲克牌:4、4、7。

  提問:這道題我們也可以列出兩道算式嗎?為什么?

  4×7-4的算式中,我們應(yīng)該先算什么?

  6、拓展(機動):80 ○ 8 ○ 4=

  (1)請在○里填入兩種不同的運算符號,使它成為同一級運算。

  交流質(zhì)疑:(教師指著含有加減運算的兩條算式)這兩題你能不計算就知道哪一題的結(jié)果最大嗎?有什么奧秘跟大家分享一下呢!(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

  (2)請在○里填入兩種不同的運算符號,使它成為含有兩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設(shè)計意圖:在學生初步掌握了有關(guān)混合運算的順序后,及時引導學生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在運用知識、鞏固知識的同時,進一步體會混合運算的實際應(yīng)用價值,體會成功的快樂,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五、課堂小結(jié)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設(shè)計意圖:引領(lǐng)學生在交流中總結(jié)、反思所學知識,對混合運算的價值再認識。】

《混合運算》教案 篇3

  課題名稱第五單元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不帶括號的同級運算的順序

  重點分析

  脫式計算是一種新的書寫格式,這節(jié)課較難的部分就是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難點分析

  學生可能存在知道是怎么算的,但并不知道怎樣去表述計算過程,還會存在計算順序是對的,但由于口算能力比較弱導致計算結(jié)果錯誤。

  教學方法

  演示法:充分借助課件進行直觀演示,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的直觀認識,更好地掌握脫式計算。

  教學過程

  導入

  (一)、復習舊知,做好鋪墊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都學過哪些運算符號嗎

  加號、減號(同級)

  乘號、除號(同級)(目的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同級運算)

  (不同級)(不同級)

  判斷下面的算式是同級運算還是不同級運算:

  16+9—8=5×2-10=

  3×2÷6= 48÷8+17=

  知識講解(難點突破)

  (二)、創(chuàng)設(shè)情境,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第47頁例1。

  圖書閱覽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來了38人,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3.要求“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該怎樣列算式?

  要知道下午有多少人,要先知道什么?走了要怎么辦,又來了又要怎么呢?

  4.學生獨立列式并進行計算。

  5.反饋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會出現(xiàn)以下幾種情況:

  方法一:分步算式方法二:綜合算式

  ①53-24=29(人)② 53-24+38=67(人)

  29+38=67(人)(口算)(劃線法)

  ③53—24+38=67(人)

  5 3

  —2 4(豎式計算)

  ___________

  2 9

  + 3 8

  ___________

  6 7

  明確概念,揭示課題

  (2)什么樣的算式是綜合算式?它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呢?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計算的。

  (3)給出規(guī)定: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法、減法運算時,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剛才我們用劃線法、豎式計算都計算出了答案今天我們要學一種新的書寫方法叫脫式計算。7.運用規(guī)定,脫式計算

  動態(tài)出示出示:32-14+10脫式計算整個過程

  (4)梳理提問:在書寫時,我們應(yīng)該注意什么?

  (5)體會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課件出示:53-24+38,15÷3×5,說說每道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

  歸納小結(jié):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課堂練習(難點鞏固)

  (三)、鞏固練習,深化新知

  第一關(guān):牛刀小試,越練越行

  23+6-11 2×8÷4

  = □○□ = □○□

  = □ = □

  2。第二關(guān):熟練運用,快速改錯。

  34-17+3 3×8÷4

  =34-20 =24÷4

  =14 =6

  小結(jié)

  (四)課堂小結(jié),暢談收獲

  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在沒有小括號的算式中,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混合運算》教案 篇4

  教學內(nèi)容:

  教材P48頁及練習十一4---6題

  教材分析:

  本單元主要學習兩步計算的四則混合運算,它是今后進一步學習三步乃至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chǔ),內(nèi)容具體涉及加減、乘除、乘加、乘減、除加、除減混合及帶小括號的兩步計算的四則混合運算。上節(jié)課已經(jīng)學習了其中加減、乘除這一部分,這節(jié)課在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繼續(xù)教學,以解決問題為線索來學習計算。旨在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為今后更為復雜的計算學習奠定知道和思維基礎(chǔ)。

  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內(nèi)容是在學生初步掌握了加減混合運算和乘除混合運算的基礎(chǔ)上來進行的。學習乘法(除法)與加法(減法)的兩步混合運算順序是教學的重點和關(guān)鍵,教學中應(yīng)注意突出重點,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交流中,獲得學習數(shù)學的成功體驗。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具體練習,使學生掌握含有不同級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會進行脫式計算

  2.通過多種多樣的練習,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既有乘除,又有加減的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方法指導:

  看—說—算—查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約3分鐘)

  1.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0+4+30= 2×4×7=

  15+5-10= 6÷3×2=

  2.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運算或只有乘除法運算時,我們要按( )順序進行計算。

  二、自主學習(約7分鐘)

  1. 課件出示教材第48頁例2中的情境圖。

  2.請大家仔細觀察,說說你從圖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3.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回答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嗎?同桌討論,然后說一說。

  4.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樣列式計算呢?

  5.嘗試列綜合算式:4×3+7

  三、合作交流(約10分鐘)

  1.4×3+7這道題你會用脫式進行計算嗎?

  2.指名板演,全班齊練,評價。

  3.7+4×3這道題你會用脫式進行計算嗎?請大家試著算一算。

  4.算完后,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自已計算的順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小組內(nèi)交流。

  6.想一想“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可以用7+4×3這個綜合算式計算嗎?為什么?

  7.比較7+4×3的運算順序和4×3+7的運算順序,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8.師生共同歸納小結(jié)。

  一個算式中,含有除加、除減計算時和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一樣,先算除法,后算加(減)法。

  四、精講點撥(約8分鐘)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

  五、測評總結(jié)(約12分鐘)

  1.達標練習

  (1)下面各題第一步先算什么?把他圈出來。

  20-8÷2 7×5-3 4+4×6 81÷9+2

  (2)完成第50頁第5題。

  2.全課總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樣的混合運算?運算順序有什么特點?

  3.作業(yè)布置:課本50頁4、6題

《混合運算》教案 篇5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39—40頁。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nèi)容主要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認識中括號,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學會正確地計算。例題安排了三個層次的學習活動。第一層次,從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中提出問題要求學生獨立解答,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解題過程。第二層次,告訴學生要先算出美術(shù)組的人數(shù),列綜合算式時,就要用到中括號,引導學生列出正確的綜合算式,并按順序完成計算。第三層次,引導概括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累的經(jīng)驗上升為數(shù)學結(jié)論。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聯(lián)系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認識中括號,以及中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運算。

  2、讓學生經(jīng)歷認識和理解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產(chǎn)生自主探索的興趣,獲得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結(jié)論的成功體驗。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認真、嚴謹?shù)膶W習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理解中括號的作用是改變運算順序。

  教學準備:

  掛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觀察算式,說說下面兩題的運算順序。

  小黑板出示:120÷6+4×2120÷(6+4)×2

  指名回答,并說出理由,集體口頭解答。

  2、小結(jié)計算順序。(小黑板出示)

  回憶: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算式里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提問:比較這兩題,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總結(jié):括號能改變算式的運算順序。

  [設(shè)計意圖:鞏固前兩課所學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為新知的學習做準備]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整理信息。

  談話:學校藝術(shù)節(jié)快到了,每個興趣小組正在進行緊張的練習,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出示2個小掛圖)

  提問: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匯報信息)

  根據(jù)回答板書相關(guān)信息:航模組:男生8人、女生6人

  美術(shù)組:是航模組的2倍

  談話:請你列綜合算式,算出美術(shù)組有多少人。

  指名板演,并說說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2、提出問題,分步解答。

  繼續(xù)出示掛圖:合唱組及問題。

  板書:合唱組:84人

  提問:要我們解決的問題是——?

  提問:合唱組的人數(shù)是美術(shù)組的幾倍,你想到了哪個數(shù)量關(guān)系式?

  板書:合唱組的人數(shù)÷美術(shù)組的人數(shù)=幾倍

  提問:解決這個問題,關(guān)鍵要先求出什么?(美術(shù)組的人數(shù))

  談話:剛才我們已經(jīng)算過了,只要再加一步。

  板書:84÷28=3(口答)

  3、嘗試列綜合算式。

  談話:剛才,我們分步解答了這個問題,先算出了——(美術(shù)組的人數(shù)),然后用——(合唱組的人數(shù)÷美術(shù)組的人數(shù)),現(xiàn)在你能不能把這兩個算式合并成一個綜合算式,在自備本上試試看,只列式。

  (學生嘗試,教師巡視,指名用不同方法的學生板演)

  4、說明:數(shù)學上規(guī)定,這個算式中已經(jīng)有小括號了,再添加括號,就要用到中括號,(出示方法三:84÷[(8+6)×2])。

  談話:像這樣的括號就是中括號。伸出手來,一起跟我寫一遍(描)。

  讓學生嘗試加中括號:請你在你的綜合算式里添上中括號。

  揭示課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要來研究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談話:這時的算式中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應(yīng)該怎樣計算呢?同桌互相說說這題的運算順序。

  有信心試一試嗎?(獨立完成計算,最后集體校對)

  5、介紹遞等式中一步一步脫式的過程和書寫的格式要求(等號位置,小括號算好后脫掉,移下來的是中括號)。

  提問:你覺得第一步應(yīng)該先算?也就是要算出——(航模組的人數(shù))。

  84÷[(8+6)×2]

  =84÷[14×2]

  =84÷28

  =3

  談話:口答。有錯的同學請你訂正一下。

  談話:回顧頭來看一下,這里的兩個算式,一個只有小括號,一個又添加了中括號,那這個中括號在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總結(jié):對呀,中括號和小括號一樣,也能改變題目中的運算順序。

  談話:在一個算式里,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應(yīng)該按什么順序運算?(學生嘗試概括運算順序)

  6、總結(jié)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小黑板出示:在一個算式里,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

  談話:打開書39頁,請你把書上的空白填一下,填好了和黑板對照一下。

  設(shè)計意圖:把例題分解組合成兩問的題目,利于以舊引新,充分發(fā)揮舊知在學習新知中的“腳手架”作用,也有利于學生在總體上把握題目數(shù)量之間的關(guān)系和結(jié)構(gòu),使教學直指本課的要點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運算順序,能使學生對中括號的作用以及運算順序有更深的了解。

  三、鞏固練習,不斷深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題。(重點說運算順序)

  同桌相互說說每題的運算順序,獨立完成,集體評講。

  2、做“想想做做”第2題。(比一比,算一算)

  (1)觀察每組的三道題,說說他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同桌活動,每人說一組題。指名說:重點討論同樣的數(shù)、符號,為什么運算順序會不一樣)

  (2)男、女生各計算一組,交流計算過程和結(jié)果。

  總結(jié):看來,雖然每組的三道題目數(shù)據(jù)一樣、運算符號一樣,但因為有了小括號和中括號,所以運算順序就不一樣了,結(jié)果也不一樣了。

  (還可讓學生說說體會,仔細看題、細心計算的習慣培養(yǎng))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1)觀察情境圖,理解圖意。

  (2)理解題意后,獨立完成。

  (3)交流時說說是怎么算的。

  設(shè)計意圖:圍繞本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在比比算算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同時把相關(guān)內(nèi)容進行了整理,使學生對混合運算的順序有更全面的認識。

  四、拓展知識,評價總結(jié)

  1、談話:每一個數(shù)學知識、任何數(shù)學方法的背后,總是凝結(jié)著人類漫長的探索過程。一個個括號的產(chǎn)生,也經(jīng)歷了漫長的發(fā)展歷程,凝聚著人類無窮的勤勞和智慧。閱讀“你知道嗎?”

  學生閱讀,交流:從中你知道了什么?

  提問: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1)為什么要引入中括號?

  (2)中括號、小括號的作用是什么?

  (3)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順序是什么?

  2、根據(jù)運算順序添上小括號或中括號。

  (1)32×800-400÷25先減再乘最后除。

  (2)32×800-400÷25先除再減最后乘。

  (3)32×800-400÷25先減再除最后乘。

《混合運算》教案 篇6

  教學內(nèi)容:冀教版《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第44-45頁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具體事例,經(jīng)歷綜合應(yīng)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

  2、會計算兩步小數(shù)混合運算式題,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感受數(shù)學運算在生活中的應(yīng)用,培養(yǎng)應(yīng)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

  1、師生談話,先讓學生說一說知道什么糖及它們的價錢。接著討論:什么是什錦糖?什錦糖的價錢是怎樣確定的?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設(shè)計意圖:糖是學生非常喜歡吃、也很熟悉的東西,進行知道什么糖及各種糖價錢的對話,既能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又為解決問題做準備。)

  2、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口頭介紹有關(guān)信息。

  (設(shè)計意圖: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二、解決問題

  1、提出“1千克什錦糖合多少元”問題,鼓勵學生自主解決問題。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經(jīng)歷應(yīng)用所學知識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過程。)

  2、交流學生個性化的計算方法,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怎樣算的的,教師參與交流或進行指導。

  (設(shè)計意圖:交流、分享彼此的學習成果,體驗解題方法的多樣化。)

  3、討論第(3)種方法的算式。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讓學生說一說小數(shù)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shù)混合運算的順序有什么關(guān)系。

  (設(shè)計意圖:使學生進一步兩點混合運算的順序,把整數(shù)混合運算的知識遷移到小數(shù)運算中來。)

  4、提出問題(2),讓學生自己計算,然后交流列出的算式和計算結(jié)果。

  (設(shè)計意圖:在探索過程中,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運算在生活中的應(yīng)用,培養(yǎng)應(yīng)用意識。)

  三、嘗試應(yīng)用

  1、提出配制什錦糖問題,學生獨立做完后,全班交流,對簡單的解題思路給予表揚。

  (設(shè)計意圖:充分利用課程素材進行拓展性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配制什錦糖過程中的數(shù)量關(guān)系,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看試一試中的幾道題,同桌互相說一說運算順序,再自己計算。

  (設(shè)計意圖:考查學生是否掌握了小數(shù)混合運算的順序,計算的正確率如何。)

  四、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

《混合運算》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和計算方法,以及帶有小括號的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及算法。

  2.培養(yǎng)學生遷移、類推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3.使學生養(yǎng)成用簡明、靈活的方法解決問題的習慣。

  重點難點:

  掌握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和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練習。

  1/6+5/6

  4/7-2/7

  2/9+4/9

  9/10-3/10

  1/2+1/3

  1/8+1/8+3/8

  2.算一算。

  100+25-18

  75-25+15

  24-(18+3)

  學生計算,完成后提問計算的順序。

  3.揭示課題。

  我們學過了分數(shù)加、減法,掌握了分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法則,這一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

  板書課題: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

  二、新課講授

  1.出示教材第97頁例1的表格。

  (1)讓學生讀懂表格的內(nèi)容,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2)老師出示第一個問題: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幾分之幾?

  (3)提問: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樣列式?

  板書:1/2+3/10-1/5

  (4)請學生試著算一算,集體交流計算方法。

  老師巡視,請不同算法的同學板演。

  讓學生將這兩種計算方法進行比較,看出哪一種更簡單,確定自己喜歡的方法。

  (5)小結(jié)計算方法:計算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時,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進行計算,計算時,可以根據(jù)題目的特點和自己的情況靈活選擇方法。

  2.出示例1的第二個問題:裸露地面儲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幾分之幾?

  (1)先讓學生看懂表格內(nèi)容,然后老師提問:在這個問題中,把什么看作單位1?7/20是什么意思?

  (2)請學生列出算式

  1-11/20-2/5或1-(11/20+2/5

  (3)請學生試著計算,并指名板演這兩種方法的計算過程。

  提問:這兩種方法有什么不同?帶有小括號的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該怎樣計算?

《混合運算》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題估算方法有多種,孩子只要能準確有條理的說明理由即可。

  (2)小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再集體交流訂正。

  【課時教材分析】

  第2課時(P58~P59),帶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教材安排了兩個解決問題的數(shù)學活動。活動一,教材呈現(xiàn)了學生熟悉的購買水果的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在交流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后,鼓勵學生試著將兩個算式改寫成一個算式,在改寫的過程中,學生根據(jù)解決問題的實際計算過程,就會自然產(chǎn)生添加小括號的需要,從而理解兩級帶括號的混合運算順序,初步感知一個算式如果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的道理。活動二,教材選擇現(xiàn)實生活中摘黃瓜的問題,讓學生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通過類推將含有加、乘的算式添上小括號后列成一個算式,并自己獨立計算。通過上面兩個活動,進一步明確含有小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經(jīng)歷自主探索,并嘗試將分步計算改寫成帶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的過程。

  2、理解帶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的順序,會進行帶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

  3、在自主解決問題、改寫算式等活動中,感受混合運算順序在實際應(yīng)用中的合理性。

  【教學重難點】

  理解帶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的順序,會進行帶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

  課堂實錄

  一、出示練習,復習準備

  教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開火車讀題、說出運算順序并口算出結(jié)果。

  8+2×79×3+2×318÷3-4

  81÷9×216+3×456÷8-2

  7×6-1038-5×53×9÷3

  24÷4×3100÷4-20__-20÷5

  二、創(chuàng)設(shè)情境,學習新知

  1、(教師出示課本58頁的主題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情景圖,說說從圖上能知道些什么?

  2、生認真讀題交流。

  3、(隨著學生的回答閃動:50元錢,買香蕉用去了14元錢,桔子每千克3元):誰能替媽媽算一下,剩下的錢可以買幾千克桔子?

  4、學生試著自主解決并集體討論、交流。

  5、師:你能試著寫出一個算式嗎?

  6、生討論交流并板演。學生中可能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種是帶小括號的,一種是不帶小括號的。此時可請學生小組討論,這兩種列式方法,有什么不同?(運算順序不同)為什么?(因為小括號)那哪一種列式方法才是正確的呢?為什么?

  7、(師出示50-14÷3):這個算式應(yīng)先算什么?

  8、生:應(yīng)該先算14÷3。

  9、師:而我們在解答剩下的錢能買幾千克桔子的時候,應(yīng)該先算什么?

  10、生:買香蕉之后剩下的錢,也就是50-14。

  11、師:所以這道題應(yīng)該怎么辦?

  12、生:我們要在50-14÷3這個算式中添上小括號。

  13、師:也就是說這道題正確的算式應(yīng)該是

  14、生:(50-14)÷3。

  15、師:在這里小括號有什么用?

  16、生:改變運算的順序。

  17、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獨立解答這道題。

  18、生:獨立進行計算。

  19、師:指名說說計算過程,并解釋為什么先算50-14。(因為有小括號)這就告訴了我們,在需要改變運算順序時,我們可以加(生齊說小括號),當有小括號出現(xiàn)時,我們一定要先算(生齊說小括號里面的)。

  三、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師:今年李大伯家的黃瓜豐收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在摘黃瓜的時候遇到了什么問題?(出示課本58頁下面的情景圖)

  2、生自由讀題,結(jié)合情境圖理解題意。

  3、師:誰來幫他解決一下?

  4、生自己在練習本上完成。

  5、師:誰來說說你的解決方法?

  6、生匯報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并板演。

  7、教師整理總結(jié)學生中出現(xiàn)的情況

  ①34+27=6161×4=244

  ②34×4=13627×4=108136+108=244

  ③(34+27)×4=244

  ④34×4+27×4=244

  8、師:同學們都運用自己的辦法解答出了這道題,這些方法都可以。那現(xiàn)在你們比較一下這些方法中究竟哪一種解題方法既簡單又方便呢?

  9、生得出3、4種方法比較簡便時,再引導學生比較它倆哪一個最簡便,直到得出(34+27)×4=244是最簡便的.方法。

  10、師:列出兩個或三個算式的同學,能不能將它改寫成一個算式呢?”

  11、生自己改寫。

  12、師:在(34+27)×4這個算式中,我們應(yīng)該先算什么?(34+27)它表示什么?(李大伯這一天一共摘了多少千克黃瓜)然后算什么?(×4)這又求的是什么?(李大伯一天摘的黃瓜能賣多少元)在這里如果不加小括號行不行?為什么?

  13、生討論交流。

  14、師:通過剛才這兩道題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15、生:混合運算中,小括號可以改變運算的順序,有小括號的一定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多找?guī)讉學生說)

  四、完成練習,鞏固反饋

  1、出示課后練一練第1題,指名比較上下兩題有什么區(qū)別?它們的運算順序有什么不同?然后再讓學生獨立計算,全班交流答案。

  2、出示課后練一練第2題,指導學生先觀察每道題中兩個算式的聯(lián)系,然后再讓學生獨立改寫成一個算式,全班交流。

  3、出示課后練一練第3題:王霞買來一本140頁的故事書,已經(jīng)看了86頁。剩下的計劃6天看完,每天要看多少頁?師引導學生分析題意。要求“每天要看多少頁?”,必須先算。算式是:。誰能用綜合算式來解答這道題?生獨立列式、計算,并全班交流。

  4、出示課后練一練第4題:一把椅子的價錢是25元,一張桌子的價錢是一把椅子的3倍,買一把椅子和一張桌子共用多少元?師引導學生分析題意。要求“買一把椅子和一張桌子共用多少元?”,必須先算。算式是:。誰能用綜合算式來解答這道題?生獨立列式、計算,并全班交流。

  五、課下作業(yè)

  完成課本64頁練習三的第1、5題

《混合運算》教案 篇9

  課題名稱

  同級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同級混合運算

  重點分析

  本節(jié)課主要內(nèi)容有“掌握含有加、減法或乘、除法同級運算的兩步式算式的運算順序的脫式計算”和“初步體會用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兩方面的內(nèi)容,重在梳理混合運算的順序和脫式計算的方法。

  難點分析

  學生已經(jīng)學習掌握了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chǔ)知識,懂得了簡單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以及最簡單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但是對于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方法,還不是非常的清楚和了解,很容易出現(xiàn)運算順序錯亂的問題。

  教學方法

  利用情景教學法、演示法、發(fā)現(xiàn)、討論法,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同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過程

  導入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1.放映東風小學圖書館的動畫,吸引學生的興趣。

  2.提出問題,學生設(shè)問題。

  知識講解(難點突破)

  二、嘗試探究,明確規(guī)則。

  1.嘗試解題,感受規(guī)則。

  (1)分析解題思路,初步感受規(guī)則。

  ①出示問題:圖書閱覽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來了38人,閱覽室下午有多少人?

  ②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經(jīng)驗,獨立解答。解答后,讓學生交流自己是怎樣算的。

  學生口述,板書:53-24=29(人),29+38=67(人)

  學生口述,板書:53-24+38=67(人)

  這一種綜合算式是怎么想的呢?可以這樣列式嗎?

  (2)認識混合運算

  請學生觀察左邊的分步算式和綜合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小結(jié):不論是分步算式還是綜合算式,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先求出中午剩下的人數(shù),再去加下午來的人數(shù),不同的是分步算式列出了兩個獨立的一步算式,一個減法,一個加法;而綜合算式是把這兩個獨立的算式綜合成一個算式,既含有減法又含有加法。像這樣,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運算的算式,通常叫混合運算

  (3)學習書寫規(guī)范,應(yīng)用運算規(guī)則。

  示范:剛才這位同學列出綜合算式,并且直接口算出結(jié)果,如何把每一步的計算過程表示出來,它有特定的書寫格式(教師邊板書邊闡述基本格式規(guī)范。)

  說明:在計算綜合算式時,可以把先算的一步劃線,提醒自己注意運算順序。

  在第二行先寫上等號(為了便于第二行的算式和第一行的算式對齊,第二行的等號要寫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寫上第一步的得數(shù),暫時不參與運算的符號與數(shù)按順序移下來。(邊說明邊板書)

  指出第二步要再寫等號,等號和上面對齊,再寫出得數(shù)(板書)

  揭示:像這樣的計算過程就是用遞等式計算。

  談話:對于混合運算,你能進行計算嗎?請大家試著算一算。算完后,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自己計算的順序,先算了什么,再算的什么。

  課堂練習(難點鞏固)

  小結(jié)

  你們今天學會了什么呢?有什么樣的收獲?

  計算沒有括號,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兩步式題應(yīng)按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混合運算》教案 篇10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1頁上的例1,完成“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一的第1-2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會計算較復雜的三步應(yīng)用題。

  教學過程:

  復習

  1、板書:(1)150-42214(2)(240+120)(140-20)

  讓學生在自己的練習本上做,同時讓兩名學生到黑板前板演。學生做完以后,先讓在黑板上板演的學生分別回答:“這道題里都有哪些運算?應(yīng)該先算哪能一步?為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強調(diào):在一個算式里,如果有加、減,又有乘和除,就要先算乘、除,再算加、減;在含有括號的算式中,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2、教師出示口算卡片,逐題指定學生計算,小學數(shù)學教案《數(shù)學教案-課題一:混合運算(一)》。計算時要求學生口述計算過程。如:5(150-90)20,先算150-90得60,5乘以60得300,再除以20得15。

  教學例1。

  板書:100-(32+54018)。提問:

  “這道題里有哪些運算?應(yīng)該先算什么?”

  “小括號里有哪些運算?應(yīng)該先算什么?“學生回答先算54018后,教師用彩色粉筆在54018的下面畫一橫線。然后帶領(lǐng)學生逐步脫式計算。

  教師說明:像這樣帶小括號,并且小括號里面有加或減,又有乘或除的混合運算,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乘除。接著再在“(32+30)”的外面用彩色粉筆畫上虛線框,并說明:以后計算熟練了,小括號可以一次脫去,虛線框中的一步可以省略。

  鞏固練習

  1、做“做一做”中的題目。提問:

  “第1題里有哪些運算?應(yīng)該先算什么?”

  “第2題呢?”

  讓學生做在自己的練習本上,然后再集體訂正。

  2、做練習一的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做。做完后集體訂正。訂正時提問:

  “把4道小題對比一下,看一看它們有什么地方相同?有什么地方不相同?“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雖然這4道小題的數(shù)字、運算符號以及它們的排列順序都是一樣的。但是由于加了小括號和不括號的位置不同。因此,混合運算式題在計算之前,也要先審題,根據(jù)運算順序的規(guī)定決定怎樣然后再計算。

《混合運算》教案 篇11

  重點分析:“不帶括號的同級運算的順序”是在小學生學習的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基礎(chǔ)上學習的新內(nèi)容。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中已對加減混合的綜合算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會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口算,并直接寫出結(jié)果。但缺少的是把這些零星的數(shù)學知識系統(tǒng)化。

  難點分析: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jīng)知道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也能列出簡單的綜合算式,但是很少見到乘除混合算式,在以前的教學中也提到過這樣的運算順序,但是不是非常透徹,大多數(shù)學生已經(jīng)知道,同級運算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但也有個學生不是非常清楚。

  教學方法:直觀演示法,情景教學法,講授法

  教學過程:

  導入

  1、復習乘法口訣

  2、圖書閱覽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來了38人,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你從題目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需要解決的問題是…

  知識講解(難點突破)

  1、探索新知我們要怎么列式計算呢?

  可以先求出中午走了之后剩下的人,再求下午的總?cè)藬?shù)。

  第一步:53—24=29

  第二步:29+38=67

  2、還什么更簡單的方法嗎?

  可以列綜合算式。

  53—24+38=67

  3、像53—24+38這樣的算式是綜合算式。你還記得以前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的嗎?

  為了便于看出運算順序,可以寫出每次運算的結(jié)果。

  4、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一道題中有加法和減法,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5、我們知道了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那下面這個綜合算式應(yīng)該怎樣計算呢?

  15÷3×5

  應(yīng)該是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6、計算過程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一道題中有乘法和除法,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課堂練習(難點鞏固)請列式計算下面算式。

  48-8+17=

  24÷4×5=

  小結(jié):

  在沒有小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混合運算》教案 篇12

  教學內(nèi)容:

  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科書數(shù)學(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八冊)》第100頁例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熟練進行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并能扎實有效地進行應(yīng)用,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在已有知識的基礎(chǔ)上用類推遷移的方法進行學習。

  3、情感與態(tài)度:引導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梳理,培養(yǎng)學習能力,感受自我發(fā)現(xiàn)的樂趣,增強學習的信心。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小數(shù)加減法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

  2、教學難點:靈法處理計算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復習鋪墊

  1、口算 [設(shè)計意圖:學校計算課題探索的教學研究,實行課前一分鐘的口算常規(guī)。]

  0.4+8.7 4.5+3.6 0.28+0.54 1.4-0.9 7.1-3.5 5-2.7

  2、說出運算順序 125-27+73 76-(29+41)

  3、填空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都要( )按順序計算;有括號的要( )

  [設(shè)計意圖:激活整數(shù)的運算順序,為新課學習,新知遷移做好鋪墊。]

  二。探究新知,理解歸納

  1、出示主題圖并介紹 。

  2、出示主題圖的統(tǒng)計表。

  發(fā)現(xiàn)什么數(shù)學信息?(主要指出什么是里程?表示行駛的路程)

  [設(shè)計意圖:出示圖片與比賽統(tǒng)計表,讓學生了解到生活處處都有數(shù)學的知識,創(chuàng)設(shè)問題的情境,利于學生思考問題。]

  3、逐步呈現(xiàn)爸爸媽媽的對話并對知識重新整合:

  “完成比賽,還要走多少千米?”表示求什么呢?師生分析。這方面點到即止,留給學生四人小組討論并列式。鼓勵學生多樣化的列式。

  [設(shè)計意圖:通過整合目的是提高學生對解決問題題目的分析能力,達到化解難點效果]

  4、板書學生的式子并說出為什么這樣列式 。

  5、分小組計算。并讓學生在黑板演示。

  6、自主探索三種的計算順序與什么數(shù)的運算順序一樣。

  總結(jié):整數(shù)加、減法的混合運算順序在小數(shù)運算中同樣適用。

  [設(shè)計意圖:利用知識的遷移方法,明白到小數(shù)加減法的運算順序與整數(shù)一樣。]

  三、實踐應(yīng)用,加深理解。

  1、64.04-3.04+7.18先說運算的運算的順序再計算

  2、每一小組算一行并寫成一道綜合算式

  3、解決實際問題。

  ①地球表面積是5.1億平方米,其中陸地面積是1.49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比陸地面積多少億平方千米?

  ②

  你還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設(shè)計意圖:把所學的知識應(yīng)用到實際中,達到有效地應(yīng)用和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

  四、全課總結(jié),課外延伸。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2、請同學們觀察生活中哪里運用了小數(shù)混合運算的知識。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記錄下來,和你的同伴一起分享。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回顧一節(jié)課的收獲和成功的感受,既是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整理,又鍛煉了學生自我總結(jié)與評價的能力。]

  五、作業(yè)布置。

《混合運算》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掌握分數(shù),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一般方法。

  (2)能正確,合理地進行分數(shù)、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培養(yǎng)仔細觀察,認真分析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難點:正確,合理地進行分數(shù)、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

  教具、學具準備

  教 學過程

  備 注

  一、復習鋪墊

  1、判斷下列分數(shù)中哪些分數(shù)不能化成有限小數(shù),把能化成有限小數(shù)的分數(shù)化成有限小數(shù)。

  1/83/44/57/259/122/3

  1/68/157/167/3312/159/13

  2、把下面各小數(shù)化成分數(shù):

  0.010.750.969.8

  2.053.132.223.375

  二、教學新知、揭示課題

  1、出示課題《分數(shù),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

  2、出示例1。

  計算1又3/4-.045+3又2/5

  (1)嘗試(用兩種方法計算)

  (2)投影片反饋

  解法1:把小數(shù)化成分數(shù)計算

  1又3/4-0.45+3又2/5

  =1又3/4-9/20+3又2/5小數(shù)化分數(shù)

  =1又15/20-9/20+3又8/20通分

  =4又14/20計算

  =4又7/10約分

  解法2:把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計算

  1又3/4-0.45+3又2/5

  =1.75-0.45+3.4分數(shù)化小數(shù)

  =4.7

  (3)討論比較后教師。

  A、進行分數(shù)、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時,往往把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或把小數(shù)化成分數(shù)計算。

  B、在分數(shù)、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中,當分數(shù)能化有限小數(shù)時,通常是:

  教學過程

  備 注

  把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計算比較方便。

  (4)鞏固

  0.38+3.59-1又2/53又7/20-1又9/10+2.415

  在分數(shù)、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中,如果遇到分數(shù)不能化成有限小數(shù)時,又怎么辦呢?

  3、出示例2。

  計算3又5/6+4.25-2又5/8

  (1)審題:確定采用什么方法計算?

  (2)試做。

  (3)投影反饋。

  小數(shù)化分數(shù)做:

  3又5//6+4.25-2又5/8

  =3又5/6+4又1/4-2又5/8

  =3又20/24+4又6/24-2又15/24

  =5又11/24

  (4)討論后:

  分數(shù)、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中,如果分數(shù)不能化有限小數(shù)時,要把小數(shù)化成分數(shù)計算。

  (5)鞏固練習

  4.2+2又1/6-3.152又2/3-0.75+1又1/2

  三、歸納

  分數(shù)、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計算時要認真審題:根據(jù)題目中的具體情況,先判斷把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還是把小數(shù)化成分數(shù),如果分數(shù)能化成有限小數(shù)的,通常把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計算比較簡便,如果分數(shù)不能化有限小數(shù)的,可以把小數(shù)化成分數(shù)計算,這樣才能使計算既正確有迅速。

  四、綜合練習

  1、判斷。

  下列過題怎樣計算正確又迅速:為什么?(化分數(shù)做還是化小數(shù)做)

  0.2+1/4-0.39.8-1又5/16+1又7/24

  3/7+0.25-2/312+4.375-6又5/12

  2又4/5+78.02―70又3/85/6―0.42+1又1/4

  2、練一練:

  2又1/3-(0.75+7/10)

  3、投影反饋

  五、作業(yè)布置。《作業(yè)本》

  學生都能掌握分數(shù),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一般方法。但在實際計算練習中,正確,合理地進行分數(shù)、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還有部分學生不夠, 對學生出現(xiàn)的這種情況今后還要多提醒和訓練。

《混合運算》教案 篇14

  “混合運算”是在學生學習了百以內(nèi)數(shù)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以及萬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法的基礎(chǔ)上進行教學的,是前面所學計算方法的綜合練習,是進一步學習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chǔ)。因此,要引導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混合運算順序,體會混合運算順序的合理性,為后續(xù)學習打好基礎(chǔ)。

  本節(jié)課表面上是混合運算,實質(zhì)上是解決兩步計算的應(yīng)用題,所以地位非常重要。

  我為本節(jié)課定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性目標:

  通過參觀養(yǎng)鴨場,讓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并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為基礎(chǔ),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在解決問題和相互交流的過程中,體會在一個有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括號里的必要性。

  2、發(fā)展性目標:

  通過觀察、思考、自主探究,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我認為:探求科學、合理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熟練掌握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策略:

  (1)讀懂圖是學習的前提。

  因為本信息窗內(nèi)容比較多,感覺比較亂,所以帶領(lǐng)學生認真讀圖,讓他們找出相關(guān)的數(shù)學信息。

  (2)引導學生分析數(shù)量間的關(guān)系是訓練的重點。

  要求還剩多少個鴨蛋,解題思路有兩種,第一種先求賣了200個后剩下的鴨蛋,再求賣了150個后剩下的。第二種解題思路是可以先求一共賣了多少個鴨蛋,再求還剩多少個?

  (3)由分步到綜合。

  教材上既有分步算式又有綜合算式,作為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可以的,但作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僅僅會做分步是不夠的。要引導學生列出綜合算式,因為只有在綜合算式中才能體現(xiàn)括號的作用。

  (4)解決有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是學習的落腳點。

  因為學習帶有括號的運算是本節(jié)教材的主要內(nèi)容。所以教學的落腳點是有括號的算式怎么算。對于運算順序的學習,要和解決問題的順序結(jié)合起來理解。

  在教學方法上我力求體現(xiàn)以下幾個方面:

  1、引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運算順序的合理性。教學時,我充分利用教材中設(shè)計的參觀養(yǎng)鴨場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提出相應(yīng)的數(shù)學問題,讓學生在運用混合運算解決這一串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運算順序的合理性,并能正確計算。

  2、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算法多樣化。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允許學生思維方式的多樣化,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在解決具體問題時,學生可以分步解答,也可以列出綜合算式解答。

  3、密切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數(shù)學的應(yīng)用意識。本單元教材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充滿濃濃的親情。教學時,我注意引導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結(jié)合解決現(xiàn)實問題,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混合運算》教案(精選14篇) 相關(guān)內(nèi)容:
  • 四則混合運算教案(精選5篇)

    內(nèi)容 第1~2頁例1、例2,課堂活動第1~2題,練一第1~3題。學習目標1.經(jīng)歷探索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過程,理解小括號在四則混合運算中的作用,能正確進行三步計算的四則混合運算。...

  • 四則混合運算(1)教案

    內(nèi)容 第1~2頁例1、例2,課堂活動第1~2題,練一第1~3題。學習目標1.經(jīng)歷探索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過程,理解小括號在四則混合運算中的作用,能正確進行三步計算的四則混合運算。...

  • 不含括號的混合運算(精選11篇)

    執(zhí)教者:杜林 學科:數(shù)學時間:2007.4.17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三步混合運算的計算; 2,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guān)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產(chǎn)生自主探索的興趣3,培養(yǎng)學生認真,嚴謹...

  • 運算定律與簡便算法 四則混合運算(精選2篇)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87~88頁,練習十七的第7~10題.教學目的1.使學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能夠比較熟練地運用這些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2.使學生掌握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四則混合運算.教學過程一、運算定律教師:“我們...

  • 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精選16篇)

    設(shè)計思想:利用連加、連減的計算經(jīng)驗直接嘗試計算加減混合試題。通過學習經(jīng)驗的遷移讓學生大膽嘗試計算。隱退教師角色,促使引導學生自己來嘗試,自己來討論,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很好的發(fā)揮。...

  • 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教案(通用2篇)

    一、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34~35頁,“想想做做”第1~5題。二、教學目標:1、通過講課和交流,使學生充分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2、讓學生初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3、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 四則混合運算(精選14篇)

    第一課時【教學內(nèi)容】四年級(下)第1~2頁例1、例2,課堂活動第1~2題,練習一第1~3題。【教學目標】1.經(jīng)歷探索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過程,理解小括號在四則混合運算中的作用,能正確進行三步計算的四則混合運算。...

  • 第五單元《混合運算》教案(精選12篇)

    第四課時 解決問題教學目標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色條圖(線段圖的鄒形)分析數(shù)量關(guān)系,感受其使問題簡明、直觀、便于分析的作用,滲透數(shù)形結(jié)合思想,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

  • 《不含括號的混合運算》教案(精選5篇)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入新課。1、(出示情境圖)王老師到文化用品商店為學校的棋類興趣小組買棋,讓我們跟著她一起去看看吧。讓學生說說從圖中知道了哪些信息。2、讓學生根據(jù)以上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

  • 混 合 運 算(精選17篇)

    課題一:混合運算(一)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9頁例l、第10頁例2、例3和練習三的第 l~3題.教學目的使學生初步掌握沒有括號的兩步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會正確地進行脫式運算.教學重點掌握沒有括號、含兩級運算的兩步式題的運算序。...

  • 第三單元 混合運算(精選2篇)

    第三單元混合運算姓名____一、 在○里填上“﹥”、“﹤”、“﹦”。90÷9+1○90÷(9+1) 540÷6÷15○540÷(6×15)770-(530-230)○770-(530+230)30×8+12○30×(8+12) 18+90÷18○(18+90)÷18二、 在下面每組算...

  • 如何進行數(shù)學混合運算(精選3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帶小括號的混合算式的運算順序。2.使學生能夠正確區(qū)分:計算同級運算、兩級運算及帶有小括號的兩步式題。3.使學生養(yǎng)成規(guī)范解題,認真檢查的好習慣。...

  • 混合運算(精選13篇)

    課題:教學目標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二級運算的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學會計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帶有小括號的三步式題.2.培養(yǎng)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提高計算能力.3.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學精神,訓練學生養(yǎng)成認真審題、仔細驗...

  • 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精選2篇)

    課題一: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a)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39~40頁例1~例3以及相應(yīng)的“做一做”,練習十的第1~4題.教學目的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整數(shù)、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使用中括號,能夠正確地計算整數(shù)、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教具準...

  • 乘除混合運算的教案(精選7篇)

    本課題教時數(shù):1本教時為第1教時備課日期9月30日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分數(shù)連除和乘除混合運算的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提高計算能力。教學重難點掌握分數(shù)連除和乘除混合運算的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教學準備教學過程設(shè)計教學內(nèi)容師生活動備注...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洪市| 馆陶县| 达尔| 北海市| 文成县| 彭水| 耒阳市| 泰兴市| 泽库县| 富阳市| 宜章县| 新乡县| 洛扎县| 南投县| 西乌珠穆沁旗| 台北县| 东城区| 聊城市| 田东县| 罗甸县| 惠水县| 郧西县| 云浮市| 通城县| 双峰县| 泸州市| 孝感市| 松潘县| 临猗县| 手游| 乌鲁木齐县| 青冈县| 富锦市| 中阳县| 图木舒克市| 云安县| 宣化县| 格尔木市| 建水县| 宜丰县| 呼和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