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作文課程教案設計(通用3篇)
語文作文課程教案設計 篇1
【要求】
1.確定中心,圍繞中心選擇材料;
2.抓住重點,把活動過程說寫清楚。
【步驟】
1、審清題意
這是一次以記事為主的作文訓練。寫作的范圍是“一次”,寫作的內容是“活動”。但文題對進行什么活動、參加活動的時間、地點、哪些人等都沒做任何限制,因此,寫作時還要具體擬個題目。例如:“記一次有趣的猜謎比賽。”
2、確定寫作重點
寫清楚活動過程的各個發展變化的環節,尤其是有趣的環節要具體、細致地寫,同時還要把參予活動的不同人物的不同反映寫清楚,但不可面面俱到,要抓住人物典型的反映寫。
3、確定中心,選擇材料
通過記敘一次有趣的活動,是為了突出活動給人的啟迪和教育。作文的素材來源于生活。學校經常組織各種有趣的文體活動,如拔河、跳繩比賽、猜謎、集郵知識競賽、春游等;電視里我們也常常觀看到各種精彩的體育比賽、智力游戲等。這篇習作的選材極廣泛(學校、家庭、社會),但不能把我們所參加或耳聞目睹的活動全寫進文章,應對文章的材料加以提煉、篩選、加工,把你最感興趣、印象和感受最深刻的一次活動寫下來。
怎樣選擇素材呢?
(1)初選寫作對象。把符合題目要求的材料充分擺出來,通過比較、分析,挑選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有意義的活動作為寫作對象,同時擬出文章的標題。
(2)再選寫作要點、事例。選好了,就要仔細回憶這次活動的具體過程,用筆一一列出來,根據中心決定取舍,把與中心有關的內容作為寫作要點。
(3)精選寫作重點。寫作要點確定之后,就要考慮將其中最能表達中心的精彩情節作為重點材料來詳寫,同時安排詳寫的層次。
4、指導說話、寫作
(1)口述指導。想一想,回答:
①你親自參加過和觀看過的活動中,比如,體育活動、聯歡會、參觀游覽、智力游戲、電視大獎賽等等,對哪些最感興趣?這些活動中哪次給你的印象最深?(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表述,初步確定寫作的對象。)
②這次活動為什么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些情節非常有趣,使你當時特別興奮,過后難以忘懷?(教師可適當提示,力求讓學生將有趣的情節說得清楚、明白、完整,指導學生確定寫作重點。)
③這次活動的具體經過是怎樣的?(包括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組織,哪些人參加,他們的動作、語言、神態怎樣,活動的結果如何等方面,教師要幫助學生仔細回憶,先把過程講清楚,然后引導學生確定寫作要點。)
④這次活動給你的最大收獲是什么?(要結合實際談,不可過于牽強。幫助學生確定中心思想。)
(2)指導寫作。
①按事情的發展交待清楚時間、地點、人物及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果,注意記敘的順序。
②處理好點和面的關系,抓住重點寫具體。點面結合、突出重點是寫好活動的一個主要方法。所謂“面”是指一定場合下的特定情景,包括人物、事件及人物的感受、周圍的環境。所謂“點”指的是重點,是具有典型性的人、事及景物。點面結合,就是在寫作時,能圍繞中心,將活動的個體和群體,事物的局部和整體結合起來,做到詳略得當。作為一次“有趣的”活動,其全過程當中總有精彩的部分,因此,寫好精彩部分,寫好精彩部分中參予者和觀眾中的主要人物,則是寫好本篇習作的關鍵。應該說,寫活動,沒有寫好其重點部分就算不上一篇好的習作。
③寫出活動參加者或觀看者的心情,以增強習作的感染力,使文章的內容更加生動形象。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上述三個問題,可指導閱讀下列例文:
“黑衣服”智勝“黃衣服”
周末的晚上最令人愜意了,因為每個周末可以看電視,可以看我最喜歡的《綜藝大觀》。瞧,《綜藝大觀》開始了。
屏幕上出現了七個被蒙住眼睛的參賽者,他們背系小鼓,手拿鼓棒,站成一排,聽主持人倪萍的“訓示”:“現在講游戲規則,互相用鼓棒敲打對方背上的鼓,被敲中者罰下場,最后一名獲勝。”天哪!誰都蒙住眼睛,萬一擊住腦袋可怎么辦?我替他們擔心,手里竟捏出一把汗。
“噓——”哨音剛響,七個參賽者霎時活躍起來,他們在黑暗中摸索著。忽聽“咚”一聲,一個參賽者被罰下場,“咚”又一聲,又一個參賽者被罰下場。在不到五分鐘的時間里,若大的賽場上只剩下兩個分別穿著黑衣服和黃衣服的參賽者了。
誰贏呢?我想肯定是那位穿黃衣服的叔叔,下去的五個參賽者中就有四個是被他擊中的。他身材像只獵犬,跳起來像只飛燕。而穿黑衣服的叔叔個子低,手臂短。相比之下,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條件差遠了。
“黑衣服”也許知道“黃衣服”的厲害吧,慢慢退卻到離“黃衣服”很遠的地方,然后繞圈向前緩緩移動。而這時的“黃衣服”卻大步流星地向“黑衣服”前進:5米、3米、1米……啊,到了!突然,“黑衣服”向左一拐,一個箭步朝“黃衣服”的背后撲去,“咚”的一聲,鼓棒不偏不倚地落到“黃衣服”背后的鼓上。“嘩——嘩”,場上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怪!“黑衣服”怎么贏了?哦,原來“黃衣服”走起來呼呼生風,“黑衣服”是靠聲音來判斷“黃衣服”的位置的。
“現在發獎,獎給‘黑衣服’同志一本《智慧學》!”倪萍響亮的聲音響徹整個賽場。我想,如果下次“黑衣服”叔叔還參加這種游戲,他準還是優勝者,因為他善于以智慧取勝,況且又得到了一本《智慧學》。
這篇文章記敘的是觀看電視節目中蒙眼擊鼓的游戲活動時的情景,它給我們以下幾點示范:
①寫作順序十分清楚,層次分明地寫出了活動的時間、地點、人物、活動的內容及過程。
②做到點面結合。既對“黃”、“黑”二人的智勇比賽進行具體描寫,又概括介紹了所有參賽者的活動情況;既重點寫出了“我”觀看比賽時的心理活動,又概括寫出了主持人倪萍的語言情態。
③抓住活動的特點,通過“我”的觀感,具體描寫了“黃”、“黑”二人比賽的情形,突出了“智勝”的中心。
(3)指導學生列出寫作提綱。
(4)根據提綱成文。
語文作文課程教案設計 篇2
復習內容:
提煉線索,使結構嚴謹;聚焦描寫,使內容具體。
學情分析:
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作文命題為《記憶深處_____的畫面》。大部分學生在在審題構思的過程中,普遍有有較強的點題扣題意識,能描述自己難忘的一個或幾個場景。但不少同學只是粗略地了解題目的意義范圍,確定一個大致的寫作方向,并不在文章的整體布局上狠下功夫。在實際的寫作過程中想到哪兒就寫到哪兒,甚至出現根據字數多少隨意添減內容的情況。這種隨意的增減容易造成文章前后不銜接、詳略不得當,結構不嚴謹。
教學目標:
1.提煉行文線索,貫穿全文,使上下文聯系緊密,結構嚴謹。
2.根據題旨圍繞線索聚焦描寫,突出動情點,使內容具體生動,詳略分明。
重點難點:
1.重點:提煉行文線索。
2.難點:圍繞線索聚焦描寫。
教學思路:
第一步:回顧經典,明確線索作用。
學生通過復習名篇《背影》,溫故知新,明確線索在結構和內容上的作用。
第二步:評議病文,學習提煉線索
學生通過集體剖析病文,學習在文章構思過程中安排線索的方法技巧。
第三步:圍繞線索,聚焦情感描寫
學生通過當堂練筆,互相點評,學習圍繞線索展開具體描寫的方法。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準備:
1.教師:分析學生作文,挑選典型例文,指導修改升格。
2.學生:
①復習名篇《背影》(朱自清),思考文章如何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環境下的特征,提煉線索聚焦描寫,集中地表達感情。
②再讀自己的文章,試著找找文中所述事件的關聯點,思考能否安排一條能凝聚思想感情的線索,并圍繞線索展開細致的`描寫。
教學活動:
導入:
欣賞歌曲《校園的早晨》。(歌詞:沿著校園熟悉的小路,清晨來到樹下讀書。初升的太陽照在臉上,也照著身旁這棵小樹。親愛的伙伴親愛的小樹,和我共享陽光雨露。讓我們記住這美好時光,直到長成參天大樹。)
提問:在這首歌中,你看到怎樣的一個形象,感知什么樣的一個主題?(樹,成長。)樹伴隨著"我"學習、成長。歌曲雖然不長,畫面卻鮮明動人,感染力很強。在這首歌中,"樹"就是一條貫穿始終、凝聚感情的"線索".
環節一:回顧經典,明確線索作用
【任務與意圖】
通過回顧經典名篇《背影》,引導學生認識達到"線索"在結構和內容上的作用。【過程與方法】
重溫《背影》,討論:
1.文章幾次提及"背影"?(難忘背影——看見背影——目送背影——再現背影)
2.文章對"背影"的詳寫,如何灌注作者對父親無限的感激之情?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衣著臃腫,加大了"攀越"的難度),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腿腳不靈便,身手不靈活,卻執意要為兒子多做點事情)。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笨拙的姿態,凸顯"攀越"的艱難)。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側面襯托,情感自然而然的流露。)
——背影,凝聚著父親對兒子的愛,兒子對父親的感激。
3.明確線索的作用:結構上貫穿全文,聯系前后情節;內容上聚焦情感,集中表現主題。
回顧名家經典,是為了在我們自己的寫作過程中,更好地模仿、借鑒。
環節二:評議病文,學習提煉線索
【任務與意圖】
學生討論分析例文,從文中找出適合充當線索的事物,并討論如何將之穿插在主體部分幾個段落中。藉此學習在文章構思過程中安排線索的方法技巧。
【過程與方法】
教師出示例文,學生討論分析。
1.文章中寫了幾件事?這幾件事都是為表現什么主題服務的?
2.文中幾件事之間,沒有前后的因果關聯。你能否從中提煉一條線索,使這幾件事產生聯系?
記憶深處最值得珍惜的畫面
"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變了就是豬八戒!"我們一本正經地約定要做一輩子的好朋友。然而,過了八年,時間沖淡了一切,無情地將我們的心拉開距離,這友誼成了記憶深處最值得珍惜的畫面……
剛來到幼兒園,我就遇到了你,八年之久,這些畫面卻如此清晰。
我小時候是一個孤僻的人,十分文靜,可以一天不說話都不無聊。直到你主動提出和我做朋友。從此,她就一直和我形影不離——我們手拉著手,一起吃飯,一起排隊,一起說話,一起玩耍……我只有她一個朋友,卻是最好最好的。
曾有一件事,觸動過我的心,幼小的心靈第一次受到震撼,感受到友誼的力量。記得小時候,我最討厭也最怕打針。那天又要打針了,我一直顫抖著,拖到最后一個。以前,我很膽小,醫生未觸及我的胳膊就開始哭泣,開始痛苦地小聲呻吟著。她走過來了,握住我的手,在我耳邊說:"悄悄告訴你,打針只有一秒而已哦,你在心里數一,零就好了,我試過,是真的,一點都不痛!"我最信任她了,心想這一定是真的,于是我扭頭背對著醫生,只伸出那雙胳膊。猛地閉上眼睛,努力抑制住內心的恐懼,"一……零!"那冰冷的針筒抽出來了,我頓時感到全身輕松,但已筋疲力盡,無限喜悅涌出心間……我向遠處的她跑去,去擁抱她……現在想起還是會受到無比的震撼啊!何況那時小小的我,那時的我真覺得她是一個可愛的天使一般,讓我有了勇氣!然而之后我卻不愿提起,也不愿再一次回味了……因為歲月,因為它的無情。
一年級時我和她還會一直親密地來往,利用課余時間一起玩耍聊天,但好景不長,這段關系只到了三年級……因為她是班長,我是組長,我們整日在繁忙中無法脫身,關系生疏了,轉為進出辦公室的那抹笑……曾經,我無限懷念,我想主動,但卻沒有行動,現在初一了,其實我們在同所學校,但友誼大不如前,我不得不釋然……
人啊,一直忙碌,一直奔波,回首時才發現,曾經的童真沒了,曾經的約定與夢想丟了,曾經的友誼淡了,成了記憶深處的畫面……
3.學生發言,經過討論形成共識:以"手"為線索,聯接文章各部分,使之前后聯系更緊密。
環節三:圍繞線索,聚焦情感描寫。
【任務與意圖】
教師引導學生圍繞線索展開具體描寫,通過描寫更充分地傳達情感,突出主題。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從下列任務中任選其一,當堂練筆:
①任選文中一個場景,展開對"手"的具體描繪(形態、溫度、力度、動作……),使讀者能夠感受"手"如何傳情達意,溝通"我"與"她"的情感。
②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回憶與朋友手心相接的感覺,為例文補充一個場景,聚焦手部,表現友誼的可貴。
2.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師組織學生互相點評。
3.展示作者本人的修改,感受提煉線索、聚焦描寫升格文章的效果。
記憶深處最值得珍惜的畫面
"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變了就是豬八戒!"當年我們兩只小指緊緊相勾,信誓旦旦地要做一輩子的好朋友。(開篇聚焦手部描寫,勾勒出一個純真友愛的畫面,用情景扣題。)但過了八年,時間沖淡了一切,無情地將我們的心拉開距離,那糖果般的一個個畫面,已經埋藏在記憶深處了。
那是兒童懵懂的時期,剛踏入幼兒園大門的我是個孤僻的人——直到那天,她向我伸出那雙溫柔的手,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我們做朋友吧!"我也笑了,去牽她的手,小手拉著小手,拉近了兩顆心的距離。從此我們形影不離,還拉了鉤要做一輩子的好朋友。她的手牽引著我與別人接觸,那甜甜的畫面融入我心。
還有一次,她對著因打針而害怕得頭暈目眩的我,笑得那么燦爛:"悄悄告訴你,打針只有一秒而已哦,你在心里數一,零就好了!"見我遲疑,她又笑著,牽起我的手和我拉鉤,而后,用她小小的手心緊貼著我的手心,熱汗代替了冷汗,溫暖代替了冰冷,那暖暖的小手讓那時的我心里不再恐懼。"一……零!"那冰冷的針筒抽出來了,我全身輕松,而汗卻浸濕了兩只小手。只是那些手心的暖意不散,漸漸擴散到我的心中,像糖果的那股甜勁兒,融化與蔓延……過了八年,這畫面仍如此清晰,緊貼手心的暖和是對我的鼓勵。
猶記得幼兒園畢業那天,我和她一起合唱《隱形的翅膀》。站在舞臺上,怯場的緊張讓兩只手都在不停地抖,我們十指相扣,將心存的勇氣緊緊握住,讓緊張與膽怯沒有縫隙再鉆入手中。這一刻,我又一次感受到她手心的溫暖,我下意識穩穩握住,握住這深情的溫暖。漸漸地,我們忽略了臺下的觀眾,"不去想,他們擁有美麗的太陽,我看見,每天的夕陽也會有變化……"歌聲依然在耳邊縈繞,而畢業那天的畫面,一只手傳遞給另一只手的溫暖,似乎在我手心仍溫存。
(以手為線索,貫穿聯結三個畫面;以手為情感聚焦點,傳遞友愛與溫暖。)
白駒過隙,歲月如梭。一年級的親密到三年級的疏遠……以前的約定,糖果般的畫面,還有那雙溫暖人心的手,終究只能成為回憶,只能埋藏在記憶深處。(呼應開頭)
若干年后,我才明白,那段友誼是我最值得珍惜的啊,記憶中的那雙手,一直給我傳遞力量,一直給予我無限溫暖……(明確定義"手"的內涵)忙碌時,不妨回首思量——記憶深處那些最值得珍惜的畫面,那些曾經的童真友誼,約定與夢想,又怎能說丟就丟,說忘就忘呢?(明晰"畫面"的含義與價值,揭示主題。)
點評:考場原作存在主次不分,描寫脫離中心,結構松散,敘述前后不銜接的問題。修改時首先明確所要表達的主要情感,然后提煉敘事線索,捕捉動情點聚焦描寫,糾正原作不集中、不凝練的毛病,使畫面更鮮明,結構更緊湊,主題更突出。
課堂小結:
提煉線索,使結構更嚴謹;聚焦描寫,使內容更具體。
布置作業:
運用本課學到的方法(提煉線索,聚焦描寫)修改好自己的考試作文。
語文作文課程教案設計 篇3
教材內容:
真正的朋友
設計思路:
朋友是人生的一大財富,有了朋友的相伴,我們的生活一定會充溢了陽光。針對現在的獨生子女,缺乏溝通,有的甚至有些自私,不能正確對待自身的朋友,為給小朋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尋找自身真正的朋友,設計了以“真正的朋友”為題的口語交際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此次活動,讓學生了解什么樣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2.懂得同學間要互相協助,學會理解、寬容,學會與朋友資源,珍惜友誼。
活動準備:
收集有關珍惜友情的故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初步感知“朋友”。
1.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溫暖的集體中,每個小朋友都有自身的好朋友,那么,你和你的朋友是怎樣相處的?你能向大家說說你們之間的小故事嗎?
2.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相機評價。
二、聽故事,揭示故事主題。
1.小朋友們,你和朋友溫馨的小故事也溫暖了老師的心。有這樣的兩位朋友在森林里玩耍時,發生了一個故事。看看他們是怎樣做的?
2.聽故事《兩個朋友》。
3.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想說的?
學生自由談體會。
4.熊來了,他的朋友是怎么做的?熊走了,他又是什么態度?從他的行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熊來了——顧自逃跑——自私
熊走了——笑瞇瞇——虛偽)
5.揭示文中主題:能共患難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三、分組討論:什么樣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1.我們的生活有洶涌澎湃,也有風平浪靜,有危機的時刻,有困難的時候,也有傷心的和歡樂的時刻,朋友間還會有些小矛盾小誤會……那么真正的朋友這時該怎樣做呢?
2.結合自身的體會小組討論:什么樣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3.小組代表匯報推薦。
4.教師結合學生發言,相機引導學生體會:真正的朋友要相互真誠相待、要互相寬容理解、遇到困難互相協助、能和朋友資源你的快樂和痛苦……
5.想象:假如朋友做錯了事情,你該怎么辦?
四、拓展升華,加深感悟。
1.師生推薦收集的名人珍惜友情的故事。
2.多篇俞伯牙與鐘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感受友情的難得,知音難覓!
3.多媒體展示:中外名人珍惜友誼的名言。
有很多良友,勝于有許多財富。——莎士比亞【英】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誼掛在口上,他們并不為了友誼而互相要求一點什么,而是相互為對方做一切辦得到的事。——別林斯基【俄】
一個朋友,嵌在一個人的心田中,如同星座在青空中一樣,某一顆星隕落了,就不能去移另一顆星來填滿她的位置。——冰心
多一個真正的朋友,就多一塊陶冶情操的礪石,多一分戰勝困難的力量,多一個銳意進取的伴侶。——培根【法】
4.真心大回放:朋友,我想對你說。(可以是感謝,也可以是道歉……)
五、課堂小結。
是啊,友情是珍貴的,可是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什么才是真正的友情,大家通過今天的學習討論,都應該明白了,只要我們真誠的對待朋友,真心付出,學會寬容,就一定會收獲一份美好的友情,不論人生有幾多的風雨,朋友一定會如傘相隨!
六、范文閱讀文章:
《平分生命》《犀牛和犀牛鳥的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