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的地理教案(精選3篇)
七年級的地理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在熟練繪制《中國地形圖》的基礎上,學會經緯網定位中國地形單元的方法;2.學會提取試題中給出的地理信息進行正確的空間定位,再以此為基礎,分析、推理其他特征;3.使學生掌握聯系知識,從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方面入手分析我國區域地理要素分布情況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準確定位地形單元的范圍和位置。
2.根據地形單元的區域特征,結合具體區域分析相應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近幾年來,浙江省文綜高考的第37題屬于中國地理,面對26分,區域定位是攻克這個堡壘的先鋒隊,定位準確了,特征清晰了,就可以穩操勝券。這是高考考查區域地理的一般方法,也是今后更加注重考查的方向。那么如何做到中國地理空間的準確定位呢?
二、方法:
1、是什么:先要確定對象,是自然還是人文,其中自然地理要素分布應從我國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方面入手,人文地理要素分布應從我國工業、農業、城市、商業、交通等方面入手。
2、在哪兒:即定位,通過經緯網確定地理事物的位置和范圍,事先要求學生熟練繪制《中國地形圖》;
3、有什么:即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分析;
4、為什么:即成因分析和聯系比較。
5、怎么辦:即措施和發展方向。
三、例題分析:
深秋季節,一旅游者從圖中某區域乘火車外出旅游。出發時落葉紛飛,滿目金黃,穿越重重隧道后,驀然樹木蔥郁,山清水秀。火車經過的區域是A、從①到②B、從②到④C、從③到⑤D、從⑤到⑥
問:1、劃出關鍵詞
2、答案是什么?為什么?
3、請在自繪的《中國地形圖上》畫出相應的地形單元,并說明理由。總結:以上可以通過準確定位來確定是秦嶺還是淮河,特別是它們的位置和范圍。本題是通過準確定位即可得出結論。
例2、(26分)圖12為我國某區域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說出該區域自然環境特征和農業土地利用類型。你認為沙地和旱地在生態環境治理中應分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12分)問:
1、圖12在哪兒
2、在自繪的《中國地形圖上》畫出相應的地形單元,并說明理由。
3、該地形單元的區域特征是什么?總結:該區域實際上是由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組成,如果沒有找到區分兩者的界線,就會將內蒙古高原或黃土高原的`特征混答,干擾答案,影響得分。以上主要是準確定位后,劃清相鄰兩個單元的界線,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但是不少同學因為沒有區分這兩個地形單元,導致巨大的偏差。
例3、下圖中甲省為我國重要中藥材基地之一。根據下面圖、表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從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該省的主要氣候特征。并指出在此氣候條件下中藥材資源的突出特征。
(2)簡述A地發展中藥材加工業的有利社會經濟條件。
七年級的地理教案 篇2
第三節印度(第一學時)
教學目標:
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學會用文字和數字資料,說明印度人口增長的特點,以及人口過度增長與資源環境及經濟發展的關系。
教學重點:
世界第二大人口國
教學難點:
人口過度增長與資源環境及經濟發展的關系。
教學流程:
一、課前預習:
1、與我國鄰近的大國有哪幾個?其中與我國基本國情與經濟發展狀況極其相似的是哪一個國家?2、你了解印度的哪些情況?3、你是否能夠概括出印度最突出的自然與人文特征?教師映示圖片,創造氛圍。
二、自學質疑:
1、自讀7.34圖,討論交流:a..印度位于我國的哪個方位?找出喜馬拉雅山、恒河平原和得干高原,說說印度地形分布特點。
2、找出印度主要的陸上鄰國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孟加拉國、緬甸以及隔海相望的國家斯里蘭卡,并說出這些國家分別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三、交流展示:
1、學生到黑板寫出各組交流結果并講解,教師出示印度地形圖。
2、指導學生評價
四、互動探索:
1、讀圖7.35,了解印度人口的特點:
a.從1951年到xx年,印度人口大約增加了多少億?
b.從1951年開始,每隔xx年,印度人口增長數是越來越多還是越來越少?
c.由此你能總結出印度人口增長特點嗎?
五、精講點撥:
1、出示表格,講解眾多的人口對印度的`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壓力
項目
耕地(公頃)
水資源(立方米)
糧食(千克)
鋼(千克)
總量
1.6億
21019億
2236億
136億
人均占有量
0.17
2167
231
14
與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值
70%
22%
67%
11%
2、各組討論并展示,教師評論講解:
六、遷移應用:
討論交流,談談你對印度未來人口增長趨勢的看法
七、課堂檢測:
1、印度的人口超過億,僅次于,居世界第二位。
2、讀圖填空:
(1)寫出下列字母所在國家名稱:
a.b.c
d.e.f.
(2)寫出字母表示的城市名稱:
g.h.i.
(3)①是②是灣
八、課堂反思:我學會了
七年級的地理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亞洲地形、河流以及氣候的特點;讀圖簡要分析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過程與方法
運用地圖及有關資料歸納一個大洲的地形、氣候、水系的特點,簡要分析其相互關系;通過對亞洲自然環境的學習,掌握認識大洲自然環境的方法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通過對亞洲自然環境特點的認識以及對亞洲地理集錦的了解,培養了學生熱愛亞洲、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對亞洲自然環境的學習,掌握認識大洲自然環境的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地圖及有關資料歸納亞洲的地形、河流、氣候的特點,并簡要分析其相互關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亞洲自然風光圖片(亞洲之最:喜馬拉雅山脈、青藏高原、死海、貝加爾湖、珠穆朗瑪峰、里海等),并同時播放《亞洲雄風》背景音樂。
教師:同學們,伴著歌曲,緊跟圖片讓我們感受到了亞洲山河的壯麗畫卷,自然環境的'獨特韻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亞洲的自然環境。自然環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學生:自然環境包括地形、氣候、水系等。
教師:同學們回答的很好,下面我們將從地形、河流、氣候三個方面逐一了解亞洲的自然環境
【設計意圖】
把學生帶入到濃郁的亞洲風情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通過展示亞洲之最的景觀激發了學生的自豪感,培養學生熱愛亞洲、熱愛大自然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