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題教案家(精選5篇)
大班主題教案家 篇1
設計意圖:
“動物”是孩子們較感興趣的一個話題,活動“都想有個美麗的家”是我們本階段主題“可愛的動物”的一個分枝活動,在引導幼兒觀看各種動物的錄像時,孩子們看到了被關在籠子里的猩猩、老虎、鳥類等動物,聽到了紅毛猩猩說了關在籠子里的不快樂,便有幼兒覺得動物關在籠子里不好,但也有幼兒說“老虎、師子要吃人、吃小動物,應該關在籠子里”,幼兒的兩種觀點引出了一個討論點,于是便產生了“動物關在籠子里好還是生活在森林里、草原上好”的討論活動。結合我園科研課題,我便設計了“都想有個美麗的家”這一活動,讓幼兒通過“AB對對碰”游戲,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動物關在籠子里好與動物生活在森林里、草原上好);通過聽錄音等了解動物們的心聲——都想回到大自然中,想有一個美麗的家;并通過繪畫、看錄像等方式激發幼兒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的意識。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2、激發幼兒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的意識。
活動準備:課件:關在籠子里的動物、生活在森林里、草原上的動物、動物們想回到大自然的心聲、被破壞的森林。
幼兒對動物的生活習性有一定了解。
已玩過“AB對對碰”游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通過觀看課件“關在籠子里的動物”和“生活在森林里、草原上的動物”,引出討論話題“動物關在籠子里好還是生活在森林里、草原上好”。
出示課件一(被關在籠子里的動物):你看到了誰?它們住在什么地方?
出示課件二(生活在森林里、草原上的動物):看看這些動物住在哪里?
二、游戲:AB對對碰,引導幼兒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
1、“有的動物關在籠子里,有的動物生活在森林里、草原上,那你認為動物關在籠子好還是生活在森林里、草原上好呢?”
2、游戲“AB對對碰”
“有的小朋友認為動物關在籠子里好,有的小朋友認為動物生活在森林里、草原上好,大家都有自己的理由是吧?現在進入“AB對對碰”游戲,如果你覺得動物關在籠子里好就坐A方,如果你認為動物生活在森林里、草原上好就坐B方,想好了嗎?
(幫助幼兒按自己的觀點分兩隊坐好)
“現在請兩隊小朋友輪流說說你們的理由,看看誰的理由說得好,就能為你們隊贏得一面小紅旗。兩隊小朋友來比一比,哪隊紅旗得的多!”
幼兒討論,教師引導幼兒大膽的說出自己的觀點。活動中通過數兩隊的紅旗激發幼兒的積極性。
請幼兒作第二次選擇,并說說理由。
三、出示課件三,聽動物們的心聲。
聽完后請幼兒說說動物們說了些什么?
“現在大家都知道了動物們的心聲,動物關在籠子里好還是生活在森林里、草原上好,最后的結論是什么?”
四、出示課件四,看被破壞的森林,激發幼兒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的意識。
“是呀,動物們都喜歡住在森林里、草原上,可是你們看森林里發生了什么事情?動物們住在這里會開心嗎?為什么?我們怎樣來幫助這些動物呢?”
五、繪畫:美麗的森林
幼兒作畫,畫完后把動物送到森林里,結束活動。
大班主題教案家 篇2
活動目標:
1、懂得有禮貌地、專心地與他人交談。
2、學習用"家中有……因為……所以……"等句式,表達自己對同伴、鄰居家中的一些發現。
3、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1)幼兒有到同伴、鄰居家做客的經驗,懂得大方、主動地與鄰居交談,不亂動他人的東西,言行要文明,正確使用禮貌用語等。 (2)事先請家長參考親子手冊《到鄰居家做客》,協助拍攝幼兒到同伴或鄰居家做客的錄像或照片,主要突出鄰居家的環境、幼兒與鄰居之間的交談過程;或幼兒自己以繪圖方式記錄同伴和鄰居家的基本情況。
2、物質準備:家長拍攝的幼兒做客的錄像。
3、材料配套:親子手冊《領域活動·到鄰居家做客》。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1)提問:你喜歡到同伴或鄰居家做客嗎?到同伴或鄰居家中,你會怎么做?
(2)小結:到鄰居家中應有禮貌,主動與人交談,不亂動鄰居家中的東西。
2、觀看錄像,了解所聽到的內容。
(1)提問:錄像里講了誰去了什么地方做客?他是怎樣和鄰居交談的?
(2)幼兒觀看錄像,引導幼兒認真傾聽錄像中的交談,懂得要有禮貌地、專心地與人對話。(如果無法拍攝到談話的現場,也可拍攝環境,讓幼兒在現場介紹自己到鄰居家做客的過程;提醒其他幼兒認真聽。)
(3)小結:到同伴或鄰居家中做客是一件快樂的事,可以和同伴一起玩玩具、聊天。
3、圍繞話題,分享做客趣事。
(1)提問:你到過誰的家里做客?同伴或鄰居家中有些什么人?家中有幾個房間?在鄰居家中看到什么有趣的事?請你向大家介紹一下,與大家分享你做客的趣事。
讓幼兒學習用"家中有……"的句式向同伴介紹。
(2)進一步引導幼兒圍繞談話主題,有順序地清楚介紹自己做客的過程,如:到同伴或鄰居家中,你有什么發現?家中的什么布置很吸引你……
4、分享交流,進一步明確做客談話的方法。
(1)請個別幼兒講述,可結合自己記錄的圖示或拍攝的老少爺進行介紹。
(2)教師提醒幼兒要有序、清楚地講出自己做客的過程,以及與主人交談的話題或自己在主人家的發現;引導幼兒使用"因為……所以……"等句式談話,如:因為鄰居家布置得很漂亮,還有許多小玩具,所以我特別喜歡到鄰居家和,小朋友一起玩。
(3)小結:做客應有禮貌,心地一人對話,與主人談話的內容要具體清楚;向同伴介紹自己做客過程中的發現要清楚、有序。
活動延伸:
1、教師可事先指導家長制定活動的計劃,必要時可與較熟悉的鄰居事先溝通,取得鄰居的配合。
2、區域活動:在語言區中提供幼兒做客的照片或記錄圖等,引導幼兒介紹自己做客的過程和在鄰居家的發現。
3、家園共育:可多帶幼兒到同伴家中做客,或參加家庭假日小組活動,鼓勵幼兒嘗試與不同的對象進行交談。
4、領域整合:(1)可結合繪畫等形式,引導幼兒記錄下自己做客的過程和發現。(2)在角色游戲中,引導幼兒扮演不同的角色,到娃娃家做客,學會禮貌交談。
大班主題教案家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自主學習了解藏族、維吾爾族、傣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的特征,能用較連貫的語言進行表達。
2、知道各族兒童是一家,激發幼兒熱愛少數民族兒童的感情。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課件、觀看國慶節的有關慶;顒恿私饷褡逯戎R、熟悉音樂《愛我中華》
活動過程:
1、情境導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ǔ鍪菊n件)“56個民族56枝花,56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你們知道我國有那些少數民族?這些小朋友都是哪個少數民族的?有些什么特征呢?”
“今天電腦老師要來告訴我們這些小秘密!
2、操作課件了解少數民族特征
(1)老師交代要求“你想了解哪個少數民族娃娃就移動鼠標點到少數民族娃娃身上,然后按左鍵點擊!
“戴上耳機邊看邊聽。”“看完一遍要重復播放的按三角鍵!薄叭绻肓私鈩e的娃娃就點擊X鍵再次點擊別的娃娃!
“我們比一比誰聽得仔細了解得多!
。2)幼兒操作
。3)集體交流出示圖譜提醒幼兒完整講述
3、集體交流明白各族兒童是一家的道理(出示民族柱)“這是什么?有什么特殊的含義?”
“為什么各族兒童是一家要團結呢?”
4、游戲:各族兒童是一家“小朋友說的真好,原來我們各族兒童是一家,那就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跳起舞來。姚老師還帶來了別的大班小朋友做的民族服飾,讓我們打扮一下邀請客人老師一起跳起來。
活動反思:
學習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我授課過程中,針對孩子們的接受能力和興趣。我對教學環節進行調整,設計教學流程,做到以學生為本,運用不同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對學生自己的創編和老師的指導,展開教學。
1、節奏練習“ ︱ 0︱”。把握歌曲中重要的節奏特點,解決歌曲的難點。認識反復記號,講解反復記號的作用。
2、學唱歌曲。這首歌曲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歌詞多、生字多、節奏較難把握。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多聽范唱熟悉歌曲,加強記憶。
3、表現歌曲。利用學生的童趣,根據歌詞即興創編舞蹈動作進行表演。這一環節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環節,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為孩子們提供了很大的活動空間。
表現,是音樂教育新課程標準中的一項重要的內容。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技能技巧,還能夠幫助學生促進非智力心理素質的發展,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潛能。因此,在以后的音樂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重視對學生音樂表現力的培養,使學生能通過用音樂的形式來表達個人的情感并能與他人溝通交流,融洽感情,使學生享受到美的愉悅。
大班主題教案家 篇4
主題說明:
隨著幼兒生活經驗的日漸豐富,生活范圍的逐漸擴大,有關家鄉、家庭、祖國的概論慢慢地在幼兒的頭腦中清晰起來,有愛父母、愛周圍的人、愛祖國,既是幼兒情感發展的特點,也是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好大一個家"的主題的教育價值在于:讓幼兒通過認讀祖國地圖,了解祖國的名勝古跡,初步認識民族文化,從而在幼兒幼小的心靈中埋下愛祖國的種子,本主題在引導幼兒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的同時,也注意引導幼兒感受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差異性,從而了解人類世界的多元與奇妙。
主題目標:
1、喜歡自己所處的生活環境,具有活潑開朗的個性。
2、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初步了解祖國的名勝古跡。
3、初步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學著珍惜與善待周圍環境。
4、感知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差異性。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環境創設:
1、活動區環境:
。1)設計海報
材料:各種卡紙、膠棒、彩筆等
玩法:幼兒根據參觀花園時積累的素材設計海報,設計好了后,讓幼兒進行介紹,并將設計的海報貼在主題墻上。
(2)比輕重
材料:舊紙盒、小秤、積木、雪花片等
玩法:讓幼兒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將物體分成輕重兩類,分別放入表有"輕"、"重"字的紙盒中,然后用小秤稱一稱,將它們進行分類。
。3)民族服飾
材料:橡皮泥、各種碎布料、紙等
玩法:利用各種材料以泥塑、繪畫、布貼等不同形式制作少數民族服飾。
。4)搭建首都等地的標志性建筑
材料:各種廢舊材料及廢舊物品等
玩法:幼兒能根據圖片、圖紙合作搭建相關的建筑物,教師給予適當的幫助。
。5)武術小泥人
材料:彩泥或橡皮泥、墊板
玩法:請幼兒利用油泥的基本技能塑造幾個正在表演中華武術操的小泥人形象。
2、墻飾
。1)可愛的祖國:布置中國的地圖,讓幼兒在上面標出自己去過的地方以及首都、中國臺灣、香港、澳門的位置。張貼中國臺灣、香港、澳門的風光照片。
(2)少數民族:幼兒繪畫的少數民族的服裝和有關少數民族的文字說明。
(3)美麗的紫荊花:將幼兒的作品布置在主題墻上,讓幼兒相互欣賞。
。4)美麗的對稱圖形:將幼兒的作品展示出來,并掌握對稱圖形的畫法。
。5)青蛙一家:把幼兒的作品布置出來,讓幼兒感受青蛙一家的溫馨。
3、資料收集:
收集乒乓明星的照片,家長與幼兒共同收集一些首都北京、中國臺灣、香港、澳門以及我國各個民族的照片與相關資料
家園共育:
家長給講解、回憶家人去過的地方能在地圖上找出自己居住的省市和自己去過的地方。
親子活動:"我和螞蟻做朋友"
家長與幼兒一起嘗試使用不同的工具、方法來捕捉、觀察螞蟻,了解螞蟻特征與生活習性。
活動反思:
一、體驗閱讀,讀中見悟《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學《家》一課,我結合詩歌短小精悍這一特點,我讓學生充分自由地朗讀。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美。結合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腦海中浮想與詞語相關的清晰具體的形象:樹林里小鳥在歡唱;清清的河水中,魚兒自由自在地游;……從而進一步悟出“家”的內涵——溫馨、快樂。
二、句式遷移,突破難點兒童詩的句式往往可以舉一反三,遷移運用!都摇愤@課中句式是“(什么)是(誰)的家”,我進行了兩次遷移。一是在學習課文第二句“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前,其主要目的通過句式的拓展練習使學生對于我們和祖國關系的感悟。二是在學完整首詩后,讓學生用此句式創編兒童詩,自由討論,合作完成。這種創編,是學生超越生活經驗的創造思維,是發自內心的自由抒發,不僅培養了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在運用積累詞語和句子,豐富閱歷,積淀對語文內涵的感悟。自我感覺不足之處,學生總是太活躍,我的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是有些不足,教師的評價語言不夠精煉到位,感情投入不夠。
大班主題教案家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讓幼兒制作鳥窩、標志牌等各種活動,激發幼兒對鳥類的熱愛,并知道小鳥是人類的好朋友。
2、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動手能力及合作能力。
3、培養幼兒愛鳥、護鳥的情感及初步的環保意識。
4、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5、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系列:
活動一:社會活動:鳥類大罷工
目標:
1、通過故事,引導幼兒了解鳥類與人類的關系。
2、增強幼兒保護鳥類、愛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準備:
1、幼兒事先讀過有關鳥類與環境的書或看過錄像。
2、知道鳥的一些名字。
進程:
1、老師講故事《鳥類大罷工》
2、通過提問,幫助他們了解內容。
3、讓幼兒了解鳥類與人類的關系。
。1)討論:為什么我們要做小鳥的朋友,要愛護他們?小鳥對人類有哪些幫助?
。2)老師小結。
4、組織幼兒談談如何保護小鳥。
討論:我們應怎樣愛護小鳥?為什么要愛護小鳥?
5、老師總結。
活動二:愛鳥行動
目標:
1、引導幼兒制作各種愛護小鳥的標志牌。
2、啟發幼兒爭做小小宣傳員,向身邊的人們宣傳愛護小鳥、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3、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及自我表現的能力。
準備:各種廢舊紙、板、木棒、筆、剪刀、漿糊等材料。
進程:1、組織幼兒討論:如何保護小鳥,用什么辦法?
2、老師總結:我們可以做一些保護小鳥的標志牌,把它插在我們周圍環境中,時時來提醒人們要保護小鳥。
3、討論并設計:如何做,做什么樣的標志牌?
老師提出要求:標志牌的內容要讓人們一看就明白、就了解它的用意。
4、幼兒分組進行制作。
老師巡回指導,并參與其中。
5、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作小小宣傳員向他人宣傳保護小鳥的重要性。
6、把作品布置到我們周圍的環境中去,并對身邊的人進行宣傳。
活動三:給小鳥們安個家
目標:1、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嘗試為小鳥們制作鳥窩。
2、培養幼兒對鳥類的愛護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準備:1、一只小鳥。
2、各種盒子、紙、筆、漿糊、剪刀等材料。
進程;1、出示一只無家可歸的可憐的小鳥,引出課題。
2、組織幼兒討論;如何保護小鳥,愛護小鳥?
3、老師小結。
4、討論、商量如何做。
5、幼兒自由結伴進行制作。
老師參與其中,給予指導。
6、欣賞、交流作品。
教學反思:
這次活動我們學習了“小鳥的家”通過學習你知道了什么?今后應怎么做?是的,小鳥是我們的朋友,讓我們行動起來,愛護它,保護它,給它們創造一個美麗溫暖的家。在本次活動中,我鼓勵幼兒根據自己有關經驗,大膽說出自己愛鳥護鳥的辦法并積極參與制作鳥窩的活動,讓孩子體驗到了合作的快樂。社會領域的教育關鍵是增強情感體驗,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體驗、感受無家可歸鳥的心情,從而引發孩子對鳥的同情心,萌發愛鳥護鳥的責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