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秀(通用15篇)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秀

發布時間:2023-08-31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秀(通用15篇)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秀 篇1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運用有余數除法及相關知識解決問題。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發表自己的想法,學會表達和傾聽。

  教學重難點

  運用有余數除法及相關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課時

  安排1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出示課件

  二、探索新知

  1、了解題意

  2、分析問題

  學生可能會用前面學到的有余數除法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是教材中出現的前兩種方法,這時教師要給予肯定,然后繼續引導學生討論還可以怎樣派車。派車有以下幾種。

  一:面包車/輛 4 小轎車/輛0 余下的座位數/個 7

  二:面包車/輛 3 小轎車/輛1 余下的'座位數/個 2

  三:面包車/輛 2 小轎車/輛3 余下的座位數/個 0

  四:面包車/輛 1 小轎車/輛6 余下的座位數/個 1

  五:面包車/輛 0 小轎車/輛9 余下的座位數/個 2

  教學時,這幾種派車不需要全都出現,如果學生只會用有余數除法來解決,那么教師只需將書上的方法向學生介紹一下就可以了。

  對于怎樣派車比較合理的討論,只需要讓學生懂得座位空得越少越合理即可。也可能會有學生說花錢越少越合理,這也是對的。這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在這種情況下,還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才能解答。

  對于此類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再尋求策略。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秀 篇2

  【教材分析】

  《分草莓》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除法內容。教材創設了分草莓的情境,通過平均分數目較大的物體,引導學生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逐步達到熟練。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本單元的難點,教材分散安排了一定數量的練習,目的是使學生逐步掌握試商的方法,從而達到熟練的程度。

  【設計理念】

  1、由于二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爭強好勝,想象豐富,求知欲旺盛,學習責任感不斷增強,但學生往往從興趣出發,因此,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

  2、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老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

  3、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可以利用乘法口訣先求出除數與哪個數相乘的積最接近被除數,而又比被除數小,那么就可以確定這個數位商。教學時先以這主題圖導入課題,讓學生理解題意,找到有用的數學信息和主要解決的問題。在解決問題中,教師要先引導學生列出算式,鼓勵學生運用乘法口訣試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自己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彼此交流各自的想法,體會試商的策略。

  【教學目標】

  1、結合分草莓的情境,探索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體會余數一定要比除法小,積累有余數除法的試商經驗。

  2、進一步鞏固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與計算方法。

  3、引導學生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難點,重點】

  重點: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熟練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

  難點: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引入。

  1、展示課件“草莓圖”

  師:同學們,你們看,這么多水滴滴的草莓,喜歡吃嗎?

 。ㄉ合矚g)平時,媽媽買回來的草莓,你們洗干凈后,就可以吃了,對吧?

 。ㄉ簩Γ┙裉,老師見到一只猴子,看著草莓非常著急地跺著腳!為什么呢?原來是猴媽媽買了許許多多草莓回家,要小猴子按照媽媽的要求,分在盤子里,還要回答出媽媽提出的問題才能吃草莓,這個可難倒小猴子了,他不會解答媽媽的問題。÷斆鞯耐瑢W們,你們愿意幫他分一分嗎?

  (生:愿意)好啊!你們比比看,哪位同學能想出辦法解答猴媽媽的問題,也能解答出老師的問題,老師就給你點贊,或者獲取一個大草莓(圖片),喜歡嗎?

 。ㄉ合矚g)那我們一起去分草莓吧!

  2、導入新課

 。ㄔO計意圖:通過童話式的故事情節引入新課,使課堂充滿趣味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融入課堂教學)

  二.師生互動,合作探究

  1、探索試商方法

  (1)引導學生列出算式

  a 。出示課件圖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主題圖,誰來說說你發現哪些數學信息?

  生1:一共有55個草莓。

  生2:一共有8個盤子。

  生3:要把55個草莓平均放在8個盤子里。

 。ㄔO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發現有價值的信息,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師:同學們真厲害!找到了數學信息,現在誰知道猴媽媽提出的是什么問題嗎?

  生:平均每個盤子放幾個草莓?還剩幾個?

  (設計意圖:運用信息,提出問題)

  b:列出算式

  師:那么應該用什么辦法去解決問題呢?(分組討論,交流

  意見)

  生1:用除法去解決。

  生2:用除法豎式計算的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

  師:誰能說說你是如何列出算式的?

  生1:55÷8

  師根據學生的說法進行板書。

  師:誰能說說這樣列式的理由嗎?

 。ㄔO計意圖:根據除數意義,列出算式)

  (1)引導學生如何試商。

  師:估計一下每盤放幾個草莓?

  生1:6個

  生2:7個

 。ㄔO計意圖:合理估商,培養估算能力)

  師:你怎么知道放6個呢?說說理由。你們都是先看哪個數?用誰的乘法口訣呢?

  (設計意圖:口訣加盟,探索試商的方法)

 。1)怎樣判斷估算得對不對?

  生1:看商乘除數的積比被除數小,商就對了。

  生2:余數比除數小,商就對了。

  (設計意圖;得出結論,初步建立試商模型)

  師根據學生初步試商的過程,進行板書。強調書寫格式及注意的問題。

  55÷8=6(個)。.。.。.7(個)(余數)

  答:平均每盤放6個,還剩7個。

 。4)引導學生加深認識: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以商是6.

  ɑ、通過對列出豎式計算的過程,進行梳理總結出試商方法。

  師:同學們,回顧剛才豎式計算試商時的過程吧。

  生1:先看除數8

  生2:再想8的乘法口訣。

  生3:除法8和6相乘的積比被除數小,商是6。

  生4:7×8=56,比55大,不行。

  生5:6×8=48,比55小,商是6。

  出示課件:

  55÷8=6(個)。.。.。.7(個)

  (設計意圖:通過再次梳理,讓學生更加明確試商的方法)

 。5)啟發學生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嗎?

  生:5×8=40,比55差遠了。

  生2:商和除數的積要最接近被除數,而又比除數小,余數才比除數小。

 。ㄔO計意圖:通過集體交流,反復比較,更加肯定余數要比除數小)

  2、小結試商的方法

  一看、二想、三比較

  試商時先看被除法是幾,就想幾的乘法口訣,然后比較誰和它相乘的積最接近被除數,又比除數小,商就是誰。

  (設計意圖:加深同學們對試商方法的記憶)

  嘗試應用,解決問題。

  師:運用剛才試商的方法,看誰能去解決猴子媽媽提出的下一個問題:(出示課件)

  如果每7個草莓放1盤,可以放幾盤?還剩幾個?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找出數學信息,并列式解答:

  師:同桌合作學習,

  ɑ、說說如何列式?

  說說如何試商?

  又出示情景圖

  師:6個放1盤呢?

  ɑ、學生獨立思考

  b、指名說說試商過程

  集體訂正

  再次出示情景圖,進一步激趣學生的求知欲。

  師:看,猴子十分開心了,他說也會答問題啦,請同學們幫他判斷對錯吧?

  ɑ、大家暢談自己的判斷見解。

  指出錯誤之處,并說明理由。

  集體訂正,全班交流。

 。ㄔO計意圖:通過自我嘗試應用,強化了乘法口訣,進一步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

  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師:你們能幫助小猴子解決問題,能否解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呢?

  出示有關的兩個問題。

  師:(1)獨立思考,找出數學信息,并解答。

  集體訂正。

  出示:最大能填幾?

  師:同學們真聰明!老師遇到困難了,你們能否幫老師解決以下問題呢?

  ɑ、獨立思考。

  指名回答,并說出理由。

  集體訂正。

  出示“森林醫生”。

  師:鴨媽媽醫生在到處尋找啄木鳥醫生,因為樹長蟲子了,可找不到!聰明的同學們,看看樹究竟怎么啦?幫治治吧?

  師:認真觀察每棵樹,獨立思考,蟲長在哪里?病因在哪?怎樣醫治?。.。.。.分別把正確的答案說一說。

 。ㄔO計意圖:通過學生獨立解決問題,進一步使學生在開展的數學學習活動中放飛自我,體驗成功的喜悅)

  練習反饋,鞏固新知。

  教材第9頁第3題,用豎式計算。

  學生自由練習計算,指名兩位學生板演。

  訂正時,讓學生說說錯在哪?如何改正?

  (設計意圖:通過自我驗證計算,消化試商方法,加深余數比除數小的'記憶)

  回顧知識,暢談收獲。

  師:同學們,學習了分草莓這一節內容,你們學習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生:學到了除法豎式計算時,要先看除數,再用除數的口訣試商。

  生2:學到了商乘除數的積要最接近被除數,又比被除數小。

  生3:余數要比除數小。

  生4:學到了試商的方法。

  師:你們真棒!你們要用今天學到了知識,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去學習更多知識。

 。ㄔO計意圖:回顧新知,分享收獲的喜悅)

  六、板書設計

  分草莓

  55個草莓,放在8個盤子里,平均每盤放幾個?還剩幾個?

  55÷8=6(個)。.。.。.7(個)8

  答:平均每盤放6個,還剩7個。

  注意:余數

  教學反思。

  這部分教學內容是課本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以前學習的課本中除法主要是探究“正好分完”的情況,而這部分學習內容主要是探究“分后還有剩余”的情況,兩部分內容相應聯系,具有互補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延伸。這部分內容也是今后繼續學習除法的基礎。

  教學中采用童話故事引入,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產生了學習興趣。在學習試商中,利用乘法口訣,找出“兩數相乘的積最接近被除數,又比被除數小”的試商策略。

  學生已經掌握了用豎式表示有余數除法的方法,教師充分放手,讓學生在實際活動中去探索試商方法。通過試商過程,總結出“一看,二想,三比較”的試商步驟,并在學習中積累有余數除法的試商經驗,并驗證了余數比除數小。

  在學習解決問題時,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趣味中學習,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秀 篇3

  一、教材分析:

  《辨認方向》是北師大版數學教材第四冊第三單元“方向與路線”第一節的內容,辨認東北、西北、東南、西南,是在學生已經學會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基本上進行教學的。能正確辨認現實生活中的方向,用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對于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具有一定難度。因此,在教學時,教師一定要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創設現實的活動情境,增加參與、體驗的機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在活動中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增強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基于以上認識,按照新課標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這一理念,我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位置,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3、借助辨認方向的活動,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我確立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1、給定一個方向,能辨認其余七個方向。

  2、會用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難點:正確辨認現實生活中的方向。

  三、說教學方式、學習方式

  根據教材的特點,我采用以學生活動為主導取向的“活動建構式”教學方式。學生通過一系列既聯系生活實際又具有實踐性的活動建構新知,讓數學學習真正成為師生互動交流的一個過程展示。在教學中,我采用動態的、多元的評價方式。如:激勵性的語言,獎小星星 等。

  四、教學準備:

  掛圖 方向板

  五、教學流程

  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年齡特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游戲導入 引發興趣

  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游戲,讓學生做和老師相反的動作,比如老師說,我說東向東轉,學生就說,我說西向西轉。這樣的設計,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貫穿在小學生喜歡的游戲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求知欲望的火花,從而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為主動探究新知聚集動力。

  第二環節:實踐探究 激趣解疑

  1、老師用微機出示教材主題圖,先請學生說一說:看平面圖的方法,然后同桌交流:以學校為中心,郵局、商店、醫院、體育館分別在學校的哪個方向?

  2、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圖書館在學校的哪個方向?學生的說法可能不一,有的可能說,圖書館在學校的北面。有的可能說,圖書館在學校的西面。教師可以借機提出疑慮:“圖書館又不會走,怎么一會兒在這,一會兒在那兒呢?圖書館到底在學校的哪個方向?你們好好想一想,想好后和同桌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币龑W生發現:圖書館在學校的西面和北面之間的位置,并鼓勵學生自己給西、北之間的方向起名字,從而了解到生活中的西北方向。

  3、接著,老師請學生交流動物園、少年宮、電影院的所在方向,引導學生發現:東南、東北、西南等方向。

  以上教學活動中“看平面圖辨認方向”這一環節,通過學生自己找學校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場所,既復習了已有的方向知識,又為下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老師讓學生觀察圖書館、動物園、少年宮、電影院的方向,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給新認識的方向起名字,讓學生親身經歷了認識生活中客觀事物的過程,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知識,注重了學習過程及學習方法的探究。

  第三環節:聯系生活 玩中強化

  1、在這一環節中,老師組織學生制作方向板,并利用方向板找教室的方向,然后把找到的方向和同桌說一說,指一指,再交流一下教室的各個方向有什么。最后,讓學生把小組合作探究的情況跟全班交流。

  2、在學生基本了解教室的方向后,教師組織學生玩《反應快》的游戲,如:向東南點點頭,向西北招招手,引導學生發現:東南和西北相對,東北和西南相對等。

  3、教材P21有一幅《中國地圖》,在觀看中國地圖時讓學生了解家鄉安徽省在祖國的方向并完成這一頁的練習。

  4、在練習之后,再組織同桌玩《小交警》的游戲,并讓學生說說鶴崗的各個方向有哪些熟悉的景物和建筑。

  以上教學從靜態的大環境中分成相對集中的同桌之間相互學習,增加學生參與體驗的機會。學生彼此合作、交流,形成“動態的集體力量”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由學生愛玩、愛動、喜歡游戲的特點,設計了《小交警》的活動是實際方向的練習,集趣味、能力于一體,達到玩中學,玩中練的目的。借助數學語言表達和交流教室的空間方位,體驗數學與現實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內在價值。

  第四環節:動手操作 促進內化

  在這一環節中,請學生當小設計師幫小區搞設計。老師讓學生把課前發的場館圖片拿出來,自己擺一擺,說一說每個場館分別在小區的哪個方向。

  目的是讓學生知道,方向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課上的學習很不夠,需要學生在生活中多實踐,多應用,才能掌握。

  第五環節:師生整理 體驗收獲

  在這一環節中,主要讓學生談兩點:

  1、談收獲,讓學生說一說這節課學會了什么。

  2、讓學生自我評價,比如,問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滿意嗎?

  這樣,既注重了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又關注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

  六、教學反思

  1、通過本節課教學,讓我進一步理解了“學習生活中的數學”這一課改理念,數學知識一旦讓學生體會到它在生活中是有用的,便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課上在師生、生生、師生與文本的交往中參與教學全過程,最終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有效地實現了本節課所要追求的教育價值。

  2、經歷學習過程比只要結果要精彩的多

  上課時,我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讓學生親身參與學習過程。在活動中我發掘出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讓每個孩子都體驗到學習新知的成功與快樂。

  另外,我讓學生利用手中的方向板辨認教室里的方向時,有的學生手里的方向板隨著身體的轉動而轉動,如果在教學時我給學生做一做示范或讓學生先交流一下使用方向板的方法,就不會出現學生身體動,手中方向板也在動,不能找準方向的問題?磥斫處煂У淖饔靡膊荒芎鲆暎乙龑У那〉胶锰。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讓我真切體會到了“教學相長”的實際意義,也更深切的領悟到了新課程“師生共同發展”的內涵。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秀 篇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第四冊第68―7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使學生知道角有大小,會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

  3、使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角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較方法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

  1、認識角。

  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1、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會比較角的大小。

  學具教具準備:

  釘板、皮筋、彩紙、硬紙條、折扇、剪刀、三角板、鐘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再過幾天就是小明的生日了。星期天,小紅和小華相約在一起做一些漂亮的手工作品送給小明作生日禮物。瞧,他們做得多認真。。ǔ鍪局黝}圖) 桌面上有很多物品,仔細看,這些物品上有沒有我們以前認識過的圖形? (鬧鐘的面是圓形、紙工袋的面是長方形……) 這些物品中還藏著一位新朋友。它是誰呢,同學們想不想認識它?(出示剪刀、三角板、鬧鐘圖) 評:教師創設小明過生日這一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新課,使學生感到親切、有趣。 在觀察各種實物圖形的基礎上 ,教師的一句簡短的問話“這些物品中還藏著一位新朋友。它是誰呢,同學們想不想認識它?”激起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欲望。

  二、聯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角的特征

  1、認識角。 到底新朋友藏在哪兒呢?(拿出剪刀,開、合)剪刀的開口就形成了一個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角。(電腦閃現) 三角形紙上也有角。(拿出三角形紙指)三角形的這里也是一個角。(電腦閃現) 剪刀、三角形紙上都能找到角,那么鐘面上哪兒能找到角呢?(拿出實物鐘,轉動指針)鐘面上時針和分針也能形成一個角。(電腦閃現) 我們一起來看這三個角。(電腦演示從實物中抽象) 仔細觀察:這三個角有什么特點呢?(相交于一點,兩條邊都是直的……)

  小結: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秀 篇5

  教學目標

  1.借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掛圖。

  學具:制作方向板的紙板。

  切入舉偶

  出示課件,談話引入。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小熊現在站在哪里?(學校)

  那么,在它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哪些建筑呢?

  大家真聰明,你能填出下面四個建筑物的準確方向嗎?

  體育館在學校的面,商店在學校的面。

  醫院在學校的面,郵局在學校的面。

  對話平臺

  玩中學

  1.說一說。

  通過看圖,初步了解大致方向。

  (1)同學們說得真不錯,請仔細觀察,在學校的周圍還有哪些建筑物?

  先自己找一找,再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2)這些建筑物又在學校的那個方向呢?請你仔細想一想。

  2.議一議。通過議一議及親身體驗,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

  (1)說一說。

  你是怎樣想的,在小組內說一說。

  (2)議一議。

  誰說得對?為什么?

  (3)教師小結。

  在學生議一議的基礎上,教師進行小結,明確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

  3.做一做。

  在做一做中,進一步明確八個方向。

  用你手中的學具制作方向板。

  學中做

  1.試一試。

  利用方向板。

  (1)在教室辨認八個方向。

  2.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那位同學。練一練。

  完成書中練一練。

  認識路線

  教學目標

  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說出從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經過的地方,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準備

  掛圖、投影片。

  切入舉偶

  出示掛圖,談話引入。

  我們學校明天要來一批外地的小朋友,學校想讓我們班的同學帶著這批小客人乘坐1路車去動物園。如果你是小導游,你能向客人介紹一下1路車的行車路線嗎?

  對話平臺

  玩中學

  1.說一說。

  在小組互動中學會認識路線。

  (1)請你在小組中說一說。

  (2)全班交流。

  2.填一填。

  通過填一填,進一步明確行駛方向及路線。

  (1)自己獨立填一填。

  (2)小組內說一說。

  (3)全班交流。

  3.玩一玩。

  通過做游戲,是學生進一步明確行車路線。

  (1)公布游戲規則。

  說出游覽的起點是什么站,終點是什么站,汽車怎樣行駛的。前面一位同學行走路線的終點是后一位同學行走路線的起點,手尾接龍,依次進行。

  (2)開始游戲。

  (3)游戲小結。

  學中做

  1.試一試。

  完成試一試中的3道題。

  2.練一練。

  完成練一練的第1題。

  做中得

  1.綜合練習。

  完成練一練的第2題。

  2.實踐應用。

  完成練一練的第3題。

  練習課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是同學進一步認識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熟練說出從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經過的地方,體會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準備

  掛圖。

  切入舉偶

  談話引入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這捷克我們來商議接練習課,看看數學知識與生活有哪些密切聯系。

  對話平臺

  學中做

  1.說一說。

  (1)你的家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向個有哪些建筑物?

  (2)你的房間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向各擺了哪些家具?

  2.完成練習四的第1題。

  (1)先獨立完成,在小組交流。

  (2)想一想,再回答。

  (3)議一議,再說一說。

  (4)說給小組同學聽。

  做中得

  實踐應用。

  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

  1.剪一剪。

  2.按圖中所給的信息貼一貼。

  3.將剩余的圖按自己的設計貼在小區中。

  4.小組交流。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秀 篇6

  教案背景:

  日常生活中,往往把動物頭上凸出的部分或物體兩個邊沿相接的地方稱為角,如牛角、墻角而數學里的角是一種平面圖形。要防止兩個概念的混淆,避免生活里的角干擾數學里角的概念的形成。為此,教材所聯系的實物都是很薄的,它們的厚度不會引起注意,便于學生在實物的一個面上尋找并指出角。

  教學內容:

  二年級下冊第64—65頁的例題以及第65—66頁的“想想做做”第l—4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系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體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正確地指出物體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圖形中辨認出角。

  2.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認識到角是有大小的。

  3.使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在直觀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狀,能創造性使用多種材料和方法制作角. 教學難點:體驗理解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探索多種角的大小比較方法.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儀,多媒體課件,一些實物或圖形。活動角的模型;制作角所需要的一些材料和工具(紙若干張、剪刀、扇子、鐘面、毛線、小棒)。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活動情境,引入新課。

  1.教師出示孩子們猜圖形圖案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來玩一個猜圖形的游戲。這個游戲的規則是:老師從袋里取出圖形,但只露出這個圖形的一小部分,請你猜猜這個圖形可能是什么形?依次出示(邊猜邊貼在黑板上)這是什么圖形呢?

  生:長方形!

  師:這個呢?

  生:正方形。ㄗ⒁獯颂幹怀鍪竞薪堑膱D形,圓形等不參與討論)

  師:小朋友們,再看看這是什么圖形?這位同學你來回答。

  生:這是三角形。

  師:為什么叫三角形呢?

  生:因為它有3個角。

  師:你能上來指給小朋友們看嗎?(學生上講臺指指出3個角。)小朋友們可以跟著一起數。她指的對嗎?好,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的朋友——它就是剛才我們所認識圖形當中的共同的組成部分——角!

  3.板書課題:《認識角》。

  二、操作實踐感知,自主建構。

  (一)抽象角——觀察感知,建立表象。

  1.師:角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多啦,你能找出哪些物體上有角嗎?找找看。ǔ鍪菊n件,輔助學生找到剪刀上的角,鐘面上時針與分針所組成的角,以及紅領巾上面的角)

  2. 師:如果我們把這些實物上的角搬下來,并畫在紙上,就成了下面的圖形。(多媒體抽象出角)師指出:像這樣的一些圖形,我們就把它叫做角。

  3.認識角各部分名稱。

  師:看到這么多角,小朋友們想不想自己動手摸一摸?這位同學你上來摸一摸。(學生摸角的頂點和邊并說出摸的感覺)。師板書畫出角。

  師:同學們啊,通過認角我們發現了角的一些共同點,誰能幫助老師總結一下角的共同點是什么呢?對!同學們說的很好!角的共同點就是:都有一個點和兩條直直的邊。(并出示課件)要求同學們齊聲朗讀這一句話。順勢指出尖尖的頂部叫做角的“頂點”,從頂點引出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并板書。

  4.找一找:在你的周圍還見到過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

  5.現在大家閉著眼睛想想角形狀。

  (二)判斷比較,深化表象;

  聽說我們今天認識角,課堂上來了一些客人,都爭著說自己是角呢,那它們到底是不是角呢,請看大屏幕。插入小練習,下列圖形是角的在( )里畫笑臉,不是角的畫哭臉。

  1.學生判斷思考,哪些是角,對于反例只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

  2.繼續看,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角?

  (三)自主探究,動手畫角;

  1.師: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自己畫一畫角呢?這位同學你上來畫。(老師給出提示:先畫頂點,后畫邊。伴隨同學畫角的過程,老師點出畫角的口訣:畫角時,要牢記,先畫頂點,后畫邊。并引導同學們熟記此口訣。點出角的各部分名稱,老師再板書一次。

  2.插入小練習:下面各圖中有很多角,請同學們數一數有幾個角。

  (四)提供材料,操作內化;

  1.師:同學們想不想自己親手做一個角?老師今天給同學們帶來一些材料:小棒、皮筋、釘子板、吸管、彩條、圓片請學生選擇自己需要的材料自己做一個角,并指一指它的頂點和邊在哪里,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看哪一組在相同的時間里做的多,做的好。

  2.全班展示交流:你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角,頂點和邊在哪里。并鼓勵學生心靈手巧,想出了各種方法做出了不同的角。

  3.提出疑問:這些角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引出角是有大有小的。

  4.觀察并引導學生思考:活動角有什么特點?如何把角變大變小?通過把角變大變小,思考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有

  什么樣的關系?

  5.相互討論,得出結論:角的兩邊張開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兩邊張開越小,角就越小。讓學生舉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實物的角也是利用活動角的特性制成的。

  (五)比大小——自主探索,意義建構。

  1.請同學們也用你的活動角轉出一個自己喜歡的角,放在桌上,和同桌的小朋友比一比,哪個角大,哪個角小?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師:哪一組來匯報?(先選一組差異大的)問:你們是怎么比較的?

  (再選一組差異小的)問:這兩個角哪個大,哪個?老師也不知道了。怎么比呢?你們能幫幫老師嗎?

  生:把它們合在一起。

  師:你們發現了什么?

  小結:我們可以把兩個角重合在一起,看張口大的角就大,張口小的角就小。

  2.多媒體出示四個鐘面

  師:看,四個鐘面中時針和分針爭論起來了,他們都說自己形成的角大,小朋友,你們覺得呢?指名學生口答。(媒體放大顯示)

  問:你是怎么知道的?

  3.剩下的這兩個鐘面上的角哪個比較大,哪個比較。

  你想怎樣比較?動動腦筋,打開鐘面作業紙,在小組里討論。

  師巡視指導。

  4.哪一組先來匯報你們研究的結果?跟大家說說你們這組是怎樣比較的。學生演示,教師用媒體演示。

  5.你們覺得他的這種方法怎么樣?有什么意見嗎?再問:你們有什么不同的比較方法?

  6.插入小練習:比較下面兩個角的大小,大的畫“√”。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比較。學生獨立完成,再交流。

  三、學生總結角的特征。

  四、展示生活中的角。多媒體展校園里美麗的角。

  五、總結延伸

  1.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能不能介紹一下你是怎么學會這些知識的?

  2.延伸:回家后向爸爸媽媽展示你今天所學到的本領,找出生活中物體上的角,并指給他們看,好嗎?

  六、課外作業

  數學書第65—66頁的“想想做做”第l—4題。并完成《隨堂練習》后的相應內容。

  七、板書設計:

  認識角

  角:一個頂點,兩條邊。

 。ń虒W反思:本節課的教學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中,我先引導觀察生活中物體上的角,再利用課件演示將物體上的角抽象為數學上的角,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角的表象,最后通過找角——搭角——做角——折角等一系列具體化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操作中,通過活動體驗自主建構對角的特征的理解。這樣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對未知數學知識的探究欲望,同時也注重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秀 篇7

  教學內容:

  教材76頁1-2

  教學目的:

  1、在活動中,體會千米的含義

  2、會選擇恰當的單位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實際,引出新知

  1、請幾位同學 寫出自己記錄的.里程記錄

  重慶——合川 88km 重慶——成都340公里 ………………

  2、看了同學門的展示,你想知道什么?

  學生提問題

  3、根據學生提的問題,引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一) 學習例1,理解1千米=1000米

  1、回憶小組測量的一段距離

  幾個這樣長的距離是1000米

  2、學生匯報

  3、教師小結: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有時候也說為1公里

  (二) 估計1千米有多長

  1、回憶自己生活環境中哪兩處是1千米

  2、學生匯報

  3、小結

  1千米(公里)=1000米 字母表示1000m=1km

  (三) 學習例2

  1、學生設計體驗1千米有多長的方案

  2、教師整理活動方案

  400米的跑道,走兩圈半,1千米走( )分鐘

  400米的跑道。跑兩圈半,1千米跑( )分鐘

  用皮尺量100米,記錄:我走100米用( 0分鐘,估計1000米用( )分鐘

  我跑100米,用( )分鐘,估計1000米用( )分鐘

  3、學生選擇活動方法

  4、學生實踐體驗1千米

  5、學生匯報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秀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分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余數及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并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擺圖形的操作,使學生鞏固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并通過觀察、比較探索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理解余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3.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余數及有余除法的含義,探索并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

  一、觀看動畫,引出活動

  問題:這些同學在做什么呢?

  二、擺一擺,比較感知

 。ㄒ唬⿺[一擺,回顧除法意義

  把下面這些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問題:

  1.讀一讀,你知道了什么?2.擺一擺,說一說你是怎樣做的。3.能把擺的過程用算式表示出來嗎?6÷2=3(盤)問題:

  1.這個算式什么意思?2.這個意思你還在哪看到了?

 。贤ㄋ闶、文字、擺的過程之間的對應關系。)

  問題:

  1.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2.現在你還會擺嗎?互相說一說你打算怎樣做。3.這1個草莓怎么不擺了?4.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來嗎?7÷2=3(盤)……1(個)問題:

  1.這個算式什么意思?2.這個意思你還在哪看到了?(溝通算式、文字、擺的過程之間的對應關系。)

 。ㄈ┍纫槐,初步感知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問題:比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講解: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個草莓,在算式中稱為“余數”,今天我們研究的是“有余數的除法”。

  追問:余數表示什么?

 。ㄋ模┤σ蝗,填一填,及時鞏固

  要求:

  (1)獨立完成。

 。2)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三、對比觀察,理解關系

  (一)初步理解余數與除數的關系

  問題:1.用9根小棒,你能擺幾個這樣的正方形?請你動手擺一擺。2.能用除法算式表示你擺的意思嗎?3.如果用10根小棒來擺呢?4.11根、12根呢?5.余數和誰有很密切的關系?是什么關系?

  余數<除數

  三、對比觀察,理解關系

  (二)活動思考,加深理解

  用一堆小棒擺問題:

  如果有剩余,可能會剩幾根小棒?

  1.讀一讀,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

  2.你是怎么想的?和同伴說一說,也可以擺一擺證明自己的想法。

  3.如果用這些小棒擺

  四、課堂作業

  作業:第60頁“做一做”,第2題。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秀 篇9

  一、教學思想:

  上學期情況分析:本班大部分學生能正確進行計算,部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審題能力較差,缺乏檢查習慣,理解能力較差,對乘法、除法意義認識還不夠。

  為解決這些問題,預計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強學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課前速算、聽算、對手互考等形式。

  2、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同時充分利用學具,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多照顧學困生以及思維偏慢等的學生,給其進行查漏補缺,釋疑解難,在平時的生活中多用多練,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的道理,激發學習興趣。

  4、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在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學中,結合課后練習的一些帶思考性的題目,引導學生啟動思維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掌握科學、靈活的方法。

  5、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與家長進行適時溝通,讓家長用正確、適當的方法指導孩子學習。

  6、 與語文教師做好時間上的協調,平時多在一起交流、分析學生情況。特別是偏科生,多想辦法,盡量的做到優的更優,差的努力補上去。

  二、教學內容:

  本冊教學內容:除法、混合運算、方向與位置、生活中的大數、測量、整理與復習、加與減、認識圖形、時分秒、數學好玩、調查與記錄。

  三、教學重點:有余數的除法、加與減、時分秒。

  四、教學難點:加與減、時分秒。

  五、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除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學習有余數除法(商是一位數)。結合分物的實操活動,是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把一些物體平均分后有時會有余數,進一步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正確掌握商是一位數的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探索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和正確求商,體會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并能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生活中的大數》,感受大數的實際意義,通過實際操作和觀察,使學生體會驗到“一千”、“一萬”有多大,能結合實際,對萬以內的數進行估計,能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認識萬以內數的數位順序;會讀、會寫萬以內的數,會比較數的大小,培養學生的數感。

  3、《加與減》、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加減的口算,探索計算萬以內數加減法及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培養估算意識,并能運用估算對計算結果的大致范圍進行確定,形成習慣。能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能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ǘ┛臻g與圖形

  1、《方向與位置》,借助實踐活動,認識八個方向;能給定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測量》,通過動手測量操作和實際活動,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長,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能根據具體情景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

  3、《認識圖形》,通過生活情境認識角,會借助三角尺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三種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會用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設計圖案。

 。ㄈ┙y計

  《調查與記錄》,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統計,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并做出簡單的預測。

  另外本學期的學習,還安排了一系列實踐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六、教學課時

  一、 除法 ——10課時

  二、 方向與位置 ——4課時

  三、 生活中的大數 ——8課時

  四、測量 ——5課時

  五、 加與減(一) ——16課時

  六、 認識圖形 ——7課時

  七、 時分秒 ——8課時

  八、 調查與記錄 ——5課時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秀 篇10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知道并且能找到圖形的排列規律,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數學。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并且能找到圖形的排列規律,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數學。

  難點: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操作、推理等找出圖形的排列規律,并能設計一定的圖形規律。

  三、教學準備:

  幻燈片,作業卡、各種圖案的貼紙、正方形紙。

  四、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1、導入: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一年有哪幾個季節?(春、夏、秋、冬)。好,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四季的美景。

  2、播放(四季美景)

  3、游戲(發放牌子)

  師:你最喜歡什么季節?(請你來代表。。。。還有誰喜歡不同的季節。誰想代表。。。。)現在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請舉牌的同學上前來以最快的速度依次排出四季的順序。(問:他們排對了嗎?)

  師:(老師一邊說一邊做動作,節奏很慢)隨著時間的推移,春天過去了,夏天來了,夏天過去。。。。。。冬天過去了,春天又來了,對,新的一年又開始了。

  4、提示課題:

  師:像這樣依次循環出現的現象,叫規律。今天,我們就一起去 尋找規律。(板書課題:找規律)

  二、探索交流、找出規律:

  1、出示第一幅圖(墻面裝飾圖),讓學生觀察。

  師問:老師帶來了朋友家的墻面裝飾圖,上面都有些什么圖形?

  生:圓形、 正方形 、三角形、五角星 。

  師:是的,這些都是我們熟悉的圖形。這些圖形是怎么排列的,有什么規律?你們有信心去找嗎?(有)請聽要求:(1)請大家先仔細觀察這些圖形的排列規律,然后在小組內說一說;(2)說的時候,用自己的話把發現的規律說清楚;(3)比一比,看哪一組能找出不同的規律。開始!

  2、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3、學生匯報:

  (1):斜排 (師:是的,當我們斜著看時,每一排的圖形都是相同的,下面哪些同學也找出了這個規律,請用手示意。) (播放斜排演示)

 。2)橫排:(師播放,老師重點講解、規范說法:我們先看第一行,以第一行為基礎,圓片移到這一行的最后,其它三個圖形都依次向前移動一個位置,就變成了第二行。按照這樣的規律,第三行、第四行的規律也讓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演示。第五行的排列讓學生猜一猜。)

 。3) 豎排:(師播放,讓學生欣賞)

 。4)以最后一個圖形向前移動的規律。(播放、大家欣賞)

  4、總結規律:

  孩子們,像這樣幾個圖形按一定規律不斷改變自己的位置,這樣的排列規我們就叫它循環排列規律。(板書:循環排列規律)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過渡:現在就用我們學到的知識來進行智力大闖關吧!你們敢挑戰嗎?(敢)好,進入第一關。

  1、第一關:考考你(規律訓練)

  過渡:動物園來了一隊動物朋友,他們正在進行隊形訓練呢,同學們請仔細看,(1)師問:第二隊是怎么變化出來的?(學生回答)師規范語言),按照這樣的規律,你能排出第三隊的隊形嗎?(第一個動物向隊列的最后移動規律)

 。2)還是這一隊動物,(請仔細看)又是怎樣變化成第二隊的呢。(最后一個動物向隊列的最前面移動規律)你們的觀察能力真強。好,順利進入第二關。

  2、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展示作業。

  師:請拿出答題卡,開始解答。

  4、猜規律:

  過渡:向下一關進軍吧!你想猜幾號旗?好,進入我們的終極關——第四關。

  4、設計手帕

  過渡:現在就用我們靈巧的雙手來創造規律!在這塊手帕上,設計出漂亮的花邊或圖案!請仔細看要求:1、小組先商量怎樣設計才有規律;2、比一比,哪一組完成得又快又漂亮。聽明白了嗎。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豐富的材料,請組長打開學具袋,和小組的成員一起完成。開始!

  5、作品展示

  四、 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過渡:小朋友們,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規律呢,讓我們來欣賞一下。

  1、欣賞規律美(播放)

  2、總結

  孩子們,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有規律的事物在裝飾著我們的生活,希望你們用智慧的眼睛去發現它,運用它,把我們的環境打扮的更美麗吧!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秀 篇11

  第一課時 兩位數加兩位數

  教學內容:

  第四教時 加、減法估算

  教學內容:

  第五課時 幾百幾十的加、減

 。ňC合練習)

  教學內容:

  綜合練習(教材第99頁練習二十第3、4、8、9、10、11、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以及相應的估算。

  2、使學生更加明確估算策略可以不同,只要合理就行,要與實際情況相符。

  3、滲透培養學生將數學應用于生活實際的意識。

  教學重點:

  1、能熟練計算幾百幾十的加、減。

  2、能運用正確的估算策略進行加、減法的估算。

  教學難點:

  1、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

  2、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和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相關練習題的情景圖,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算式卡。

  教學過程:

  一、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練習

  1.完成教材第99頁練習二十第3題。

  2.獨立完成教材第101頁練習二十的第9題。

  1.完成教材第99頁練習二十第4題。

  (1)大屏幕出示第4題情景圖,要求學生認真看圖、讀題。說一說題中說的是什么?怎樣列式?

  (2)討論交流后引導學生列出算式300—150=150(度),教育學生要保護自己的視力。

  2.獨立完成教材第101頁練習二十第10題。

  三、技能訓練。

  1.完成練習二十第11題的估算。

  (1)完成練習二十第8題、12題

  四、練習總結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秀 篇12

  一、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25名,在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能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于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有提高,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我應該關注得更多的是已經形成的學習興趣的保持,并逐步引導到思維的樂趣、體驗收獲的樂趣。每位學生都很天真活潑,他們在學習上是充滿無限樂趣的,在學習的探究上也是無止境的,因此基于他們無限的求知欲望,在教學時應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學好數學。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問題時,學生思維就打不開。因此本期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并逐步引導學生體驗的思維的樂趣及成功獲得的樂趣,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對數學的學習需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礎和生活經驗的,因此在教學時注重培養他們對生活的密切接觸,培養其聯系生活,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對課堂教學常規還有待于盡早進行規范,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導學內容分析:

  (一)、學習任務,目的,要求:

  1.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并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會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并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系;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4.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5.會辨認銳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有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建立學好數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12、口算的分階段要求:

  結合具體情景,能叢數學的角度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并靈活應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這些問題。積極主動的參與編乘法口訣等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結合情景圖,在學習中受到熱愛自然,熱愛科學,保護環境等方面的

  (二)教材地位和作用

 。1)、萬以內數的認識

  本單元教學萬以內數的認識。萬以內數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100以內數的基礎上學習的。100以內數的概念及認識方法是本單元的認識基礎,萬以內的數的概念是進一步學習億以內數和四則運算的必要前提,是億以內數的認知基礎。按我國的計數方法是每4位一級,萬以內的個位、十位、百位、千位為個級,學生掌握了這一級的讀寫方法,將有利于進一步學習萬以上的數。

  本單元編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平行四邊形、拼組圖形四個導學內容。

 。2)、認識圖形:

  1、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是學生在二年級(上)對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直角有了初步認識,并能進行簡單辨認的基礎上,進一步安排的對長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認識,它是學生以后學習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面積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特征的認識基礎。因此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平行四邊形。

  這部分教材引導學生從實物情境中抽象出平行四邊形,使學生直觀地認識平行四邊形,它是學生以后進一步學平行四邊形特征和面積計算的基礎。

  3、拼組圖形。

  拼組圖形是在學生已經有了對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的初步認識,對長方形、正方形特征認識的基礎上編排的。主要是通過拼組圖形的活動,鞏固對圖形的認識,并通過看、拼、說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自主探索意識和創新合作意識。

  (3)、三位數的加減法

  本單元的導學內容分以下八個部分:

  1、整十、整百數的加減。

  教材創設了算氣球個數、算兩位同學家相距的米數、算文學讀物的冊數等情境,選取的數字都是整十、整百數,目的是通過熟悉的生活場景,提出用加減法解答的問題,學習整十整百數的加減法。 2、加減法的估算。

  教材通過接種乙肝疫苗、運貨物,算價錢等情境,引導學生掌握三位數加減法的估算方法。

  3、三位數的加法。

  教材通過呈現直觀的實物力,引導學生理解三位數加法算理,掌握算法,又通過“議一議”的形式讓學生進一步明確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4、三位數的減法。

  教材通過算購物余款數,算學生人數等學生熟知的生活場景,引導學生先估算,再精算。為了讓學生能理解減法的算理、掌握算法,教材呈現了與例題有關的百元人民幣和十元人民幣直觀圖。

  4 5、探索規律。

  教材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思考、推理等活動讓學生掌握探索數、形規律的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增加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解決問題。

  教材通過買文具、記帳、租船等貼近學生現實生活的實例,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的價值與魅力,激發學生學數學的積極情感。

  7、實踐活動學習“當家”

  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熱情。

  8、整理與復習。

  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本單元學習的內容及談收獲、存在的問題,以及通過必要的練習,讓學生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4)、千米毫米

  本單元主要安排了認識千米、毫米和實踐活動“人身上的小秘密”2個內容。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有了米、厘米的認識,知道分米的基礎上,進一步編排的關于測量內容中的最后2個長度單位的認識。通過本單元的教學,使學生對長度單位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秀 篇13

  【教學內容】

  二年級下冊第84—85頁的例題以及“想想做做”第1—5題。

  【教學要求】

 。1)知識目標: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能正確找出(指出)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來做角。

 。2)能力目標:操作活動中體驗感知角有大小。

  (3)情感目標:創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來制作一個角和比較角的大小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在直觀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體驗理解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多媒體課件,一些實物或圖形。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回憶上學期我們認識的圖形有哪些?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個新朋友,他的名字叫角,角喜歡和我們玩捉迷藏,這節課我們就把他找出來。(板書課題:認識角)

  二、聯系生活,感知探索

 。ㄒ唬└兄 師:出示例題圖,小明和小紅他們在忙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課件出示主題圖)

  師:他們在干什么?(做手工)手中和桌面上有哪些物體?

  師:這些物體上有沒有我們認識過的圖形?(生說,師課件閃現)

  師:這些物體上不但有我們認識過的圖形,還藏著我們的新朋友——角

  呢,想知道角的樣子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物體的角藏在哪里?(課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紙片、鬧鐘)

  師:這些物體中都有角,我們把角請下來,好嗎?

  師:(電腦說)這些圖形都是角,他們有什么共同特征,同桌交流交流。 師:現在我們伸出手指畫一畫角,好嗎?

  師:出示三角形上的角和鐘面上的角讓學生上臺來指一指。

  這尖尖的點叫做角的頂點,這直直的兩條線叫做角的邊。我們通常會在角上做一個記號,從角的一條邊畫一條弧線畫到角的另一條邊,這就是角的標記。

  (二)畫角

  現在我們認識了角,你們想不想畫一個角呢?老師也想畫一個角,誰來給老師指揮一下。

  邊

  頂點

  邊

  師:咱們看看黑板也來說說,這尖尖的點是角的?

  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角就在這兒)教師比畫。

  師:角有幾個頂點和幾條邊?誰來說說,全班一起說說好嗎?(教師板書)

  (三)搭角

  師:同學們想不想搭一個角呢?(四人小組搭角并說說各部分名稱)

  師:匯報,搭角時你有沒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辨角

  師:我們現在都認識了角,那老師就要考考同學們,這些圖形到底是不是呢?請小朋友們來當裁判(用手勢表示),是的用“√”表示。

  (四)數角

  師:翻開書85頁,請同學們做一下第二題。

  角其實是平面圖形中的一員,現在請大家數數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角,請大家先做上角的'記號,再填空。

  (五)角其實就在我們身邊,請大家仔細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角,說給同桌聽。

  師:你找到角了嗎?

  師:看來角真是無處不在,只要小朋友有一雙數學的眼睛,還會發現更多的角。

  (六)比一比角

  師:經過努力,我們知道了角是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的圖形,但是我們不僅認識了角還找到了角。下面我們就來比一比角的大小。

  出示三個鐘面圖,讓學生觀察比較大小。

  生齊聲說:第一個角最大,第三個角最小。

  三、動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一)制作活動角,感受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師:你們能像老師這樣,用硬紙條和圖釘做一個角嗎?注意安全。

  (生獨立做角,有困難的,師引導同桌之間互相幫忙) 師:你能指一指自己做出來的角的頂點和邊嗎?(生指)

  師:現在看看你們的本領大不大?聽要求:你的角和我的角比較一下誰的大誰的?你是怎么比的,請學生上臺來演示一下。

  生:頂點對齊,一條邊也要對齊在比較大小。

  師:廚師一把折扇和一把剪刀,讓學生觀察角的大小變化情況,角是怎樣變化的?用手比一比。

  生:叫慢慢變大慢慢變小。角的大小跟兩條邊的張口大小有關。

  (二)折角(想想做做第4題)。

  (1)學生動手折出一個角,作上角的標記,找出頂點和邊。

  (2)師:如果要折出更大的角該怎么做?要折出更小的角,又該怎么做?

  (3)學生思考——動手折——展示。

  四、課堂總結

  我們現在已經認識了角,你知道角長什么樣嗎?如果你是角,你會怎樣向別人介紹你自己?

  五、布置作業

  1.剪角,拿一張長方形的紙,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比比誰的角剪法多?

  2. 延伸:回家后向爸爸媽媽展示你今天所學到的本領,找出生活中物體上的角,并指給他們看,好嗎?

  六、板書設計

  認識角 邊

  頂點 邊

  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秀 篇14

  教學目的:

  1.能靈活地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整百、整千的加減法的口算。

  2.通過自己探索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同學積極合作的意識。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教學重、難點:整百、整千的加減法的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學生匯報課前收集資料的情況。將部分數據板書。

  2、觀察這些數據的特點,說說數的組成。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9

 。1)剛才大家收集了許多生活中的整百、整千的數,小強也收集了兩個數據。張爺爺家新買了一臺彩電1000元和一臺電冰箱20__元,請同學們幫他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元?

  (2)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口算方法計算。

 。3)學生介紹自己的算法。歸納幾種不同的算法,比較方法的優劣,讓學生挑選適合自己的方法。

  2、教學例10

 。1)出示學校圖書館書籍的部分數據,讓學生出一個加法或一個減法問題。

  文藝書籍:50種

  科學書籍:80種

  學習參考書籍:130種

 。2)根據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口算回答,并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算的。

 。3)比較這組數與例9的數據在口算時的不同

  (4)進一步口算:900+600 1500—600

  三、聯系實際應用

  1、讓同學選擇課前收集的數據互相提出用加法或減法的口算問題。

  2、挑戰賽 “做一做”1

  3、捉鼠比賽。練習十七第一題。

  4、讓學生談談本節課學習收獲。

  四、作業:“做一做”2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秀 篇1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解決含有減法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獨立地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進一步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3、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

  會解決含有減法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

  教學資源:

  例題插圖,投影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小兔媽媽買了10個蘿卜,小兔一天吃了7個,還剩下幾個?

  2、小免媽媽買了10個蘿卜,小兔上午吃了2個,下午吃了5個,還剩下幾個?

  小結:剛才的題目,都是求它吃了幾個后還剩下幾個,大家都反應很快,真是不錯。今天我們就要用剛才這股熱情來解決一些實際。

  二、互動探索

  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

  1、教師引導:圖書館里的書架上共有民間故事書185本,上午借出36本,下午借出52本。

  根據這些信息,你準備解決什么問題呢?怎么解決呢?

  對于學生的回答要進行評析。

  教師引導:要解決“還剩多少本這一問題該怎么辦?

  你能想一個辦法嗎?想好后試著將算式寫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和你的同戰術交流交流。

  根據學生回答進行板書:

  185-36=149(本) 36+52=88(本)

  149-52=97(本) 185-88=97(本)

  教師追問:你們是怎么想的?

  2、組織學生觀察、討論、比較

  重點突出每種解法先算出的表示什么。

  3、小結: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先算出上午借出36本后還剩下多少本?也可以先算出上午和下午一共借出了多少本,再求還剩下多少本?

  這樣從不同的方面,選擇了不同的`方法進行解答,但得到的結果是相同的。這兩種方法都是正確的,我們在解決有些像今天所碰到的這類問題時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來解答。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中第1題

  出示情境放大圖。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后獨立解答。

  完成后同桌之間互相交流解答時怎樣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回答后小結:買東西如果在一個柜組中購買的一般先算出所購物品一共需要用多少錢?這兒就是先算出一件上衣和一條褲子共用多少錢,再算出應找回多少錢?

  2、完成“想想做做”中第2題。

  出示情境圖。學生理解題意后獨立解答,指名兩個板演。

  集體評析。讓板演的同學說說解答時是怎樣想的,為什么這樣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小朋友做了哪幾種顏色的花。

  做了黃花24 朵,紫花15朵,做的紅花呢?那么做的紅花跟黃花、紫花有什么關系?

  現在你能列式求出做了多少紅花嗎?

  獨立解題。指名口答,解題時是怎樣想的。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有什么新的想法?

  五、綜合運用

  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解決含有減法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獨立地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進一步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3、形成學生的估計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策略。經歷探索減法驗算的過程,養成良好的驗算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會解決含有減法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估算并能解釋估算的過程。

  教學資源:

  投影、口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根據我們所學的知識,這切課繼續來學習怎樣更好的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板書課題)

  二、解決問題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2題。

 。1)請學生們看圖后,完整地口述題意。

 。2)學生們獨立完成。

  (3)集體訂正時,請說一說解題思路。

  2、完成“練習五”第4題。

 。1)學生們獨立完成。

 。2)集體訂正時,請說一說解題思路。

  小結:在解答像剛才這兩題時,我們可以從條件出發思考,也可以從問題出發思考。但在解答時一定要注意:只有相互聯系的條件才能求出問題。

  3、完成“練習五”第9題。

 。1)理解題意:女孩比左邊男孩矮15厘米,右邊男孩比女孩高24厘米。

  可以分別給3個人取上名字。

 。2)學生們獨立完成。

  (3)集體訂正時,說說解題思路。

  4、完成“練習五”第10題。

  (1)學生們獨立完成。

 。2)指名說說解題思路。

  5、小結。

  解答像這些題目時,要先理解題意之后再確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三、估算練習

  1、完顧“練習五”第1題。

  注意了解全班的速度和準確率,發現錯誤要及時改正。

  2、說出下面各數接近幾百。

  602 398 799 101 209

  3、把下面算式看作幾百加幾百,再估算結果。

  503+192 797+296 498+307

  (1) 學生們進行估計,老師相應板書。

  提問:為什么用約等號?

 。2)將3題的加號,改為減號,請學生們估計老師依次板書結果。

  (3)提問:像這樣的減法,如何估計出它的結果?

 。ò驯粶p數和減數分別看作與它接近的整百數,再進行計算。)

  4、完成“練習五”第5題。

  學生們獨立完成,注意“≈”的書寫格式。

  5、完成“練習五”第3、6、7、8題。

 。1)學生們獨立完成。

  (2)組織交流,說說各自的想法。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秀(通用15篇) 相關內容:
  • 二年級數學下冊《解決問題》教案第一課時(精選17篇)

    第一課時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授課日期:年月日星期 課本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 2023年初二年級數學下冊暑假作業及答案(精選2篇)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l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下列不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 )a. b. c. d.2.若分式的值為0,則x的值為 ( )a. 1 b. 1 c. 1 d.23.一項工程,甲單獨做需天完成,乙單獨做需天完成,則甲乙兩人合做此項工程所需時間為 ( )a...

  • 二年級數學下冊《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教案(精選8篇)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3頁例1,練習五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 2.經歷探索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了解用乘法口訣想商的思路。...

  • 二年級數學下冊《用乘法口訣求商》教案(通用2篇)

    第七課時用乘法口訣求商(二) 教學內容:授課日期:年月日星期 課本p24頁例2,練習五第4~6題。 教學目標: 1、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并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2、能運用除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養應用意識。...

  • 二年級數學下冊《平均分》教案(通用16篇)

    第一課時平均分 教學內容:授課日期:年月日星期 課本p13~14頁,例1、例2及練習三中相應的習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讓學生充分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

  • 新青島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選2篇)

    一、現場購物,體驗成功。談話:我們已經了解有關購物知識,現在我們一起到小小商店去購買自己需要的東西。教師可以選定一部分學生扮演的.售貨員,其余的扮演顧客。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幣購買商品。...

  • 二年級數學下冊五單元教案(精選12篇)

    【教學內容】教材第48頁例2,以及練習十一第4~6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掌握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夠進行正確運算。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理解乘加的運算順序,通過知識遷移應用到除加或除減混合運算,學會解答兩級兩部混合運...

  • 二年級數學下冊《表內除法》教案(通用9篇)

    本冊用乘法口訣求商分為兩段學習:在第一階段,既在本冊的第二單元,學習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著重讓學生掌握用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在第二階段即在本冊的第四單元,學習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著重讓學生在熟練掌握用口訣求商一般方法的...

  • 二年級數學下冊總復習教案(通用5篇)

    教學內容: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的整理和復習(教材第102頁內容,練習二十一第1-3題)教學目標:1、通過對本單元學習內容的整理和復習以及練習,使學生能較好地總結本單元所學的口算、筆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問題,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度。...

  • 二年級數學下冊《克和千克》教案(精選13篇)

    一、班級情況、學情分析:該班有40名學生,男生19人,女生21人。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思維敏捷,課堂反映靈活,與老師配合密切,能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 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解決問題》單元備課(精選14篇)

    第三課時 解決問題的教案教學內容:第5頁例2教學目標: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 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精選6篇)

    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猜測等活動,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理解邏輯推理的含義,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2、能借助連線、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進行推理。...

  • 二年級數學下冊解決問題教案(通用5篇)

    第三課時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授課日期:年月日星期 課本第8頁例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 二年級數學下冊《解決問題》教案(精選16篇)

    解決問題(練習課) 教學內容:授課日期:年月日星期 課本第10、11頁練習二 教學目標: 1、在現實生活的情境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掌握小括號的作用和用法。...

  • 二年級數學下冊《平均分 》教案(精選4篇)

    (2)平均分(二) 【教學內容】教科書15頁例3做一做練習三4~6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用“平均分”解決實際問題。 2.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進一步掌握平均的方法。...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宁县| 静安区| 阳高县| 康平县| 文化| 界首市| 东城区| 利津县| 白朗县| 三门峡市| 珲春市| 道真| 公安县| 平乐县| 东乡族自治县| 高平市| 杭锦旗| 池州市| 平舆县| 万荣县| 上高县| 红安县| 泰和县| 五莲县| 兴国县| 上饶县| 敖汉旗| 宜良县| 名山县| 苍溪县| 金阳县| 盐源县| 兴城市| 繁峙县| 南充市| 苍梧县| 吉木萨尔县| 莆田市| 吉隆县| 松阳县| 民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