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集錦(精選12篇)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集錦

發布時間:2023-08-30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集錦(精選12篇)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集錦 篇1

  教學內容:

  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進位),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退位),問題解決: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連加、連減、加減混合,加減法估算。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會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計算加減兩步式題。

  2、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加、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能力點:

  1、培養學生計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

  2、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3、培養學生分析對比的能力。

  4、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能力。

  5、培養他們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德育點:

  1、使學生知道數學問題的提出是有現實意義的,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2、鼓勵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3、結合課本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會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計算加減兩步式題。

  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學課時:13課時。

  1、兩位數加兩位數―――――3課時左右

  2、兩位數減兩位數―――――5課時左右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

  我長高了――――――――――1課時

  1、兩位數加兩位數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8~10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學會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通過實際操作、自主探究、小組協作等手段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方法,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能力點: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對學生進行公德教育。

  教學重點: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計算方法,能運用多種方法正確計算。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學校決定組織我們二年級的小朋友去參觀博物館,出示圖。4個班的同學只給了兩輛車,每輛車只準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們能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大家估算一下哪兩個班可以合成一輛車呢?(小組交流)

  匯報不同的乘車方法。

  師:有這么多的方法,我們如何驗證呢?(把兩個班的人數加起來看看是否超過70人)

  二、自主探究:

  1、驗證二(1)和二(2)班的同學能否乘一輛車。小組合作,也可以請小棒來幫忙。

  學生匯報:(1)用口算30+30=60 ,60+6=66沒有超過70,可以兩個班合乘一輛車。(2)想40+30=70,36+30肯定比70少,所以兩個班可以和乘一輛車。(3)用小棒,先擺3捆6根,再擺3捆,合起來是6捆零6根,也就是66,比70少?梢詢蓚班合乘一輛車。(4)我使用豎式計算的,個位6+0=6,在個位寫6,十位3+3=6,在十位下面寫6,所以等于66。

  你認為哪一種方法又快又準確?

  2、用你喜歡的方法驗證二(3)班和二(4)班能否和乘一輛車。選出比較快的人,說一說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豎式計算應注意什么?(個位和個位對齊,十位和十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的數寫在個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數寫在十位下面。

  三、拓展運用:

  1、計算下面各題。

  59+40=20+67= 24+63=46+53=

  62+17=35+24= 3+84=43+40=

  2、數學醫院:

  17+20=1950+26= 42+3=72

  1 7 5 0 4 2

  +2+ 2 6 + 3

  1 9 7 6 7 2

  3、老師有一位鄰居小明非常喜歡運動,媽媽給他買了一雙跑鞋、一個足球共用多少錢呢?一身運動服又用多少錢?

  4、 3 7 4 5

  + 2 ? + ? 4

  5 9 79

  開放題: 3 6

  +6 3你能寫出幾個象這樣的算式。

  9 9

  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11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掌握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

  2、會正確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的筆算加法。

  能力點: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德育點: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探索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

  會正確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的筆算加法。

  教學難點:

  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計算:

  36+21=23+7556+304+52

  2、二(1)和二(3)班能合乘一輛車嗎?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計算?

  二、自主探究:

  1、出示36+35=,學生試算。交流算法。

  2、擺小棒:小組說擺法。問: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單根還剩幾根?整捆的有幾捆?合起來是多少?

  3、怎樣列豎式?要注意什么?從哪一位加起?6+5超過了10怎么辦?師:我們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寫上一個小小的“1”字表示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在加十位時不要忘記加上這個1,也可以從這個1加起。

  4、比較36+21與36+35有什么不同?

  5、計算46+24,試算,可以借助于小棒。個位的0可不可以不寫,為什么?

  6、小組合作討論:筆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

  你認為還應該提醒同學們什么問題?

  三、拓展運用:

  1、“做一做”,圖中有什么信息?根據信息提出問題。自己動手解決問題。

  2、猜一猜十位上是幾。

  3 86 71 7 9

  + 3 9+ 4 +5 3 +3 6

  3、數學醫院:

  4 9 2 16 5

  + 4 4 +3 9 + 3 5

  8 3 61 0 0

  說明理由。第三題個位和十位上的“0”是怎么得來的?

  4、看誰加上一個相同的加數算得快。

  31+( )=( )54+( )=( ) 13+( )=( )

  開放題:誰先正確算出五星表示的數,就獎勵給誰。

  24 7 3 2

  + 6 9 +9 + 2 8 +6 +

  教學后記: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13~15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通過對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筆算加法的算理。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2、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能力點:提高學生的計算的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對學生進行細心計算反復檢查好習慣的培養。

  教學重點:

  能正確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的計算的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實物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星期天,小花和媽媽要去游樂場,在游樂場的門口貼著一張海報:如果哪一位小朋友過了下面的難關,可以免費進入游樂場。小朋友你們愿意和小花一起闖關嗎?

  二、自主探究:

  1、看誰算的正確?

  57+12=40+38=16+52=23+72=

  36+47=28+59=8+75= 43+37=

  24+68=19+49=85+9= 18+47=

  2、算一算姐姐和妹妹兩人共有各種照片的張數。

  單人照雙人照冬裝照夏裝照表演照

  姐姐(張)

  妹妹(張)

  合計(張)

  3、第15頁的第8題,分組完成。

  4、那兩個數相加得和是100?請寫出算式,寫得越多越好。

  3840 27 60 85 62 73 50 15

  開放題、第15頁第10題。

  第(2)小題有多種答案,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第(3)小題需要選最便宜的兩種玩具并計算其價錢,實際上也是讓兩個數相加得和最小。使學生從小學會計劃開支。 教學后記:

  2、兩位數減兩位數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16~17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理解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算理,能正確的筆算。

  2、鼓勵學生進行算法探索,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能力點:

  1、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逐步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德育點:

  1、結合情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培養學生仔細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算理,能正確的筆算。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圖片、圓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誰知道20__年的奧運會在哪舉辦?師:我國北京在全世界申辦20__奧運會的4個有名的城市中以絕對優勢取得了成功,這不僅僅是申辦成功,而且向全世界證明了我國的綜合國力,所以全國億萬人民都為此歡呼。你收集了哪些有關北京申奧的信息?

  二、自主探究:

  1、出示票數統計圖,觀察圖,問:北京贏了?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學情預測:北京和多倫多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伊斯坦布爾一共得多少票?多倫多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多倫多、巴黎和伊斯坦布爾一共得多少票??

  北京比多倫多多得多少票?巴黎比北京少得多少票??.

  學生列式,可以用筆算加法解決。

  學生計算。問:筆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2、師:56-22該怎樣解決呢?

  A、可以口算,50-20=30,6-2=4,30+4=34。

  B、可以像加法一樣筆算。

  該怎樣列豎式呢?小組合作完成。互相交流算法。

  3、你認為筆算減法應該注意什么?

  三、拓展運用: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集錦 篇2

  教學內容

  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59~60頁例1及第60頁“做一做”。

  內容簡析

  例1 借助平均分物的操作活動,先進行恰好分完的操作活動,并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再進行有剩余的操作活動,通過對比使學生體會其異同,幫助學生理解有剩余的情況,并用除法算式表示。通過與表內除法的對比,使學生理解余數及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認識余數的過程,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通過主題圖教學,讓學生知道計算問題是從生活實際中產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初步的觀察、概括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余數及有余數除法的含義,能夠準確求出余數。

  教法與學法

  1、本課時運用自主學習法,引導學生通過擺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象,抽象為有余數的除法的過程,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

  2、本課時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總結、歸納、抽象、概括等方法來學習。承前啟后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導入課題

  故事描寫法:周末小熊打算請2個好朋友到他家做客,加上小熊一共3人,他想請大家一起吃草莓。可是他打開冰箱一看,發現只有7個草莓,3人怎么分7個草莓呢?他很苦惱。聰明的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他為什么苦惱嗎?誰能來說一說?(不能把草莓平均分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探究的內容——有余數的除法(板書)。【品析:把教材中的情景進行了改編,增加了課堂的趣味,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為新知教學做了充分的準備! 活動導入法:請同學們拿出10個小圓片。

  ①把10個圓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幾個?

 、诎10個圓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幾個?

  (學生說法不一:有的說不能分,有的說分不出來)

  這樣的問題究竟應該怎樣解決呢?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內容,有余數的除法。(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品析:活動導入,讓學生動手操作,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并思考沒有剛好分完怎么辦?于是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隨著老師的引導進入新知的學習中!慷、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1、復習表內除法的意義。

  平常我們分東西,有時候能正好平均分完,有時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夠再分。剩下不夠再分的數就叫余數,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余數的除法”(出示課題)。

 。1)課件出示6個草莓圖:把下面這些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2)學生交流獲取信息。

 。3)利用學具實際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過程。課件出示6個草莓擺放的結果圖:

 。5)小組內說說6÷2=3(盤),這個算式表示的意思!酒肺觯簻贤ú僮鬟^程、算式、語言表達之間的轉換,使學生明白它們的意思是一樣的,只是表達的形式不同。】2、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

  (1)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有剩余的情況。

 、僬n件出示7個草莓圖:把下面這些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趯W生利用學具操作。

  ③交流發現的問題:剩下一個草莓。

 。2)在交流中確定表示平均分時有剩余的方法。

  ①學生用算式表示剛才擺的過程,教師巡視,選取典型案例。

 、诮處煱鍟幏秾懛ǎ

  7÷2=3(盤)……1(個)

  余數

 、圩x作:7除以2等于3余1。寫法:首先在等號的右面寫商,然后點上6個小圓點再寫上余數。

  ④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么?明確“1”是剩下的草莓數,我們把它叫余數。

  (3)歸納總結,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俦容^兩次分草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②教師隨學生的回答,用課件呈現下表。

  分的物品 幾個一份 分的結果 算式表達

  6個草莓 每2個一盤 分了3盤,正好分完 6÷2=3(盤)

  7個草莓 每2個一盤 分了3盤,還剩1個 7÷2=3(盤)……1(個)

  【品析: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通過擺學具的直觀方式讓學生在與表內除法的對比中,理解余數及有余數除法的含義,給學生創設自主構建知識的空間。】

  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

  在學習完例1的基礎上,引領學生及時消化吸收,請學生同桌之間互相敘述余數和有余數除法的含義。然后教師提出質疑問題,引領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系統整理。

  質疑一:什么是余數?余數的單位名稱是什么?

  學生討論后歸納:當平均分一些物品有剩余且不夠再分的時候,剩余的數叫余數。余數的單位名稱和被除數的單位名稱相同。

  質疑二:什么是有余數的除法?

  學生討論后總結:帶有余數的除法就是有余數的除法。

  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

  本節課中,你有什么收獲?聰明的你能幫老師簡單總結一下剛剛我們都學習了哪些內容嗎?

  “本節課中,我們明白了平均分后有剩余可以用有余數的除法算式表示。也知道余數的單位名稱和被除數的單位名稱一樣!

  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

  本節課,我使用故事導入,通過小熊分草莓招待客人,草莓有剩余的情況,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

  讓他們初步感受到余數就在自己的身邊,體會余數的意義。

  打破原有教學模式,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對話關系,真正把主體地位還給學生。當出示問題時,先讓學生自己獨立嘗試分一分,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是怎樣做的,怎樣想的,這樣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趣味中學習,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我的反思:

  板書設計

  有余數的除法(1)

  7÷2=3(盤)……1(個)

  余數

  第2課時 有余數的除法(2)

  教學內容

  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61頁例2及“做一做”。

  內容簡析

  例2 借助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使學生鞏固有余數除法的含義,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抽象思維。

  3、學生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探索并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法與學法

  1、本課時主要是運用計算和對比的教學方法,探索并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本課時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總結、歸納、抽象、概括等方法來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承前啟后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導入課題

  操作實踐法:如果擺1個正方形要用4根小棒,那么8根小棒可以擺幾個正方形呢?怎樣列式?8÷4=2(個)。

  學生動手實踐,得到8根小棒可以擺2個正方形。

  如果是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又會出現什么情況?接下來,咱們就用手中的小棒擺一擺,看看能擺幾個這樣的正方形。一人擺小棒,一人把擺的結果及所列的算式寫在下面的記錄單上。

  小棒根數 擺的結果 算式

  8根 8÷4=2(個)

  9根 9÷4=2(個)……1(根)

  【品析:在實踐操作中,學生情趣盎然,積極參與,并把操作結果一一記錄,為下一步觀察、比較、分析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

  故事描述法:孫悟空開了一家眼鏡店,給人做鏡框,他做一個正方形的鏡框用4根鋁合金條。8根鋁合金條可以做兩個鏡框;9根鋁合金條可以做兩個鏡框,余下1根;10根鋁合金條可以做兩個鏡框,余下2根;11根鋁合金條可以做兩個鏡框,余下3根……真有趣,孫悟空的眼鏡店里所包含的數學知識就是我們學習的有余數的除法。我們今天就跟孫悟空一起探究這些有余數的除法里有趣的數學問題——余數與除數的關系。

  【品析:把用小棒擺正方形編寫成孫悟空做鏡框的童話故事,大大增加了課堂情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1、合作探究。

  (1)教師操作:在實物投影儀上用4根小棒擺出一個正方形。

  (2)學生思考:用8根小棒可以擺出幾個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嗎?

  (3)小組合作:用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擺出獨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擺出幾個,還剩多少根?(每組準備的小棒根數不同,共分成以下5種情況)

 。4)根據擺出的小棒圖,列出除法算式。

  2、交流反饋。

  教師組織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將結果展示在黑板上。

  3、觀察對比,發現余數與除數的關系。

 。1)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這些除法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2)組織學生討論:

 、倌銈儼l現余數有什么規律?

  ②質疑:為什么余數總是1、2、3而不是其他的數?

 、鄄孪氩Ⅱ炞C:余數可能是4或5嗎?為什么?

 、苡鄶岛驼l有關系?是怎樣的關系?

 。3)教師小結并板書:

  余數既不能比4大,也不能和4相等,也就是余數必須比除數小。

  余數>>>

  3、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整理和復習(一)

  除數相同商相同

  18÷9=2

  想:(二)九十八或9×=18

  18是9得2倍

  教后反思:

  本節課的復習中,在引導學生復習用乘法口訣求商時,可以利用乘法口訣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一定的規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如,按除數相同的規律進行整理或按商相同的規律進行整理等。通過這樣的整理培養學生井井有條的思維習慣,按規律辦事的思想方法。同時,通過運算題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使學生對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理解得更牢靠。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集錦 篇3

  教材分析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和“筆算兩位數加連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掌握著部分口算,不僅在實際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學習筆算的基礎,教材創設了二年級同學準備坐船“去鳥島”的熱鬧場景,意在通過解決“二年級(1)班和二年級(2)班能坐下嗎?”“二年級(3)班和二年級(4)班合乘能坐下嗎?”引出兩位數的不進位加(23+31)和進位加(32+39)然后鼓勵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口算方法進行計算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整十數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能根據已有知識通過遷移類推來學習本課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通過兩次試講發現大多數學生喜歡把兩個加數都分解成整十數和一位數,用整十數和整十數加,一位數和一位數加,然后把兩次假得結果合并。對于“只分解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不變”的這種方法,只有少數學生采用。

  《數學課程標》提提倡算法多樣化,同時也要求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允許采用不同的算法進行計算。因此,我認為教學中應該重點引導學生經歷探究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的過程,在體會算法多樣化的同時,選擇適宜的方法熟練地進行口算。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學生自己探索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使學生正確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和在100以內)。體驗算法多樣化。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同學積極合作的意識。

  情感 態度 價值觀: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感受成功的喜悅。將德育美育融入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練應用。

  難點:1、使學生掌握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過程

  一 、 創設情境,激趣引新

  紅光小學在今年春天就組織了二年級的同學到美麗的鳥島去春游。同學們請仔細觀察情景圖。

  師:看看,他們到鳥島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呀?

  二 、認知感知,設疑質疑

  我們可以把那兩個班安排在艘船上呢?大家一起想想辦法吧?

  三 、 互動探索,合作交流

  你們怎么算得這么快,愿不愿把你的算法說出給大家聽聽呢?

  四、合作交流,意義建構

  1、下面我們來比較一下,兩道題之間有什么相同點?

  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

  板書: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 (多媒體板書)

  2、再來比較一下,這兩道之間有什么不同點呢?

  3 、小結。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集錦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結果同樣多。

  2.通過分一分活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學具:

  教科書第8頁情境放大圖或課件;按例1內容,讓學生準備實物卡片,準備6張正方形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

  1.情境導入,實際操作

  把6塊糖分成3份,可以怎么分?請小朋友們用手中的卡片分一分。

  2.對比分的`結果,特殊中認識平均分 想一想,哪種分法才公平呢? 為什么這種分法才是公平的呢? 每份都是2塊糖,同樣多。 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3.提供素材,通過辨析鞏固概念

  二(1)班明天要去參觀科技園。同學們正在準備食物,你找到平均分了么?

  4.聯系生活,感悟概念

  請你開動腦筋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遇到過平均分嗎?

  二、動手操作,探討平均分方法

  1.讀懂題意,理解平均分

  把18個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幾個?分一分。 你知道了什么?(分什么?平均分成幾份?)

  2.實際操作,應用平均分 (1)自己試著分一分。

 。2)交流分的結果,邊分邊跟大家說一說你是怎么分的。

  3.交流分法,提升認識平均分

  三、練習深化平均分的理解

 。ㄒ唬┍嫖鼍毩

  1.課本第8頁的做一做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號里畫。

  2.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二)基本練習

 。1)一共有( )片楓葉,每( )片一份,平均分成了 ( )份。

 。2)如果將這16片楓葉,平均分成2份,每份( )片楓葉。 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

  四、課堂作業

  作業:第11頁練習二,第1~4題。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集錦 篇5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68頁內容。

  學習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活動,讓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學生理解對稱軸的含義,能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來。

  3、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養,同時感受對稱圖形的美。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認識對稱圖形、對稱軸。

  難點:畫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具準備:

  課件

  學具準備:

  信封、紙、彩色及時貼、剪刀、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剪刀、釘子板、水彩涂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同學們,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由許許多多美麗的物體組成的,一片碧綠的樹葉,一只漂亮的蝴蝶,都能帶給我們美的享受,現在,李老師這里有幾張精美的圖片,你們想不想看?(想)

  (課件出示圖片)

  師:誰來說說圖中都有什么?(蝴蝶、楓葉、喜字、京劇臉譜)

  師:他說得對嗎?請同學們在仔細觀察,這四個物體雖然不是同一類型的,但它們四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同學們,同位兩人談論一下,你能發現這個共同點嗎?(同位討論)

  交流:我發現這些物體的左右兩邊都是一樣的。

  師:你們都發現這個特點了嗎?(是)那么怎樣驗證它們兩邊完全一樣大呢?

  (學生自己說自己的想法)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教師邊演示課件邊講解)

  師:這是剛才出現的那片楓葉,下面我把它從中間對折,它的左右兩邊怎樣了?(重合)對了,左右兩邊完全重合在一起,是不是說明左右一樣大呀?(是)

  師:像這樣,物體對折后兩邊完全重合在一起的圖形,我們就叫它對稱圖形。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研究對稱圖形。

  (板書課題:對稱圖形)

  2、師:同學們,你們想不想也來折一折驗證一下呢?(學生自己折圖片)

  交流:你折的什么圖形(蝴蝶)重合了嗎?(完全重合了)你發現它是不是對稱圖形?(蝴蝶是一個對稱圖形)

  師:誰和他折的不同?(學生演示自己折的喜字、京劇臉譜)

  3、一個圖形,它既可以左右對稱,又可以上下對稱,還可以這樣斜著對稱,注意:只要對折后可以完全重合,大小完全一樣,我們就可以叫它是對稱圖形。

  4、師:剛才咱們再對這時出現了一條折痕,你知道這條折痕叫什么?

  這條折痕,咱們把它叫做對稱軸。我們一般用虛線來表示的,現在請你們將剛才的對稱圖形拿出來,在上面畫出它的對稱軸。

  師:怎樣才能畫得很直?(用直尺畫)

 。ㄕ故緦W生畫的對稱軸)

  5、判斷,將對稱圖形的對稱軸畫出來

  乒乓球拍√字母A√ 1 ×

  梳子×五角星√月亮√

  (二)剪對稱圖形

  師:同學們判斷的不錯。(出示黑板上的對稱圖形)

  師:請大家看黑板,這幾幅圖案,都是李老師課下自己剪的,大家觀察一下,他們是不是對稱圖形?(是)怎樣才能夠剪出真正對稱的圖形來呢?你有什么好辦法嗎?兩個人商量一下。(同位討論)

  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先將紙對折,以對折線為中心,畫一半圖案,然后再剪下來,打開后就是一個對稱圖形了。

  師:課前,李老師發給你們一些彩色的及時貼,請同學們自己剪一個比較簡單的對稱圖形。開始。

 。▽W生剪,教師指導)

  展評:剪好的同學,把你的作品放在黑板上?

 。▽W生評價別人的作品)

  (三)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師:請大家拿出信封,里面有什么?

 。ㄩL方形、正方形、圓形)

  1、拿出長方形的紙來,試著折折看,它有幾條對稱軸?(2條)

  2、正方形(4條)

  3、圓形(無數條)

  師小結:看來,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有的是一條,有的是幾條,有的是無數條。

  (四)找對稱圖形

  師:這節課中,我們研究了那么多的對稱圖形,你們觀察一下,咱們教室里,有哪些物體是對稱的。

 。▽W生回答,教師講解)

  師:同學們發現的可真多,其實對稱圖形在生活中的應用特別大,你們想不想開開眼界呢?

 。ㄕ故緦ΨQ的現象)

  教師講解:鐘表的外觀是對稱的,這種對稱不僅為了美觀,更保證了鐘表走時的均勻性和準確性;飛機外觀的對稱能使它在空中飛行是保持平衡;我國勞動人們在很早以前就發現了對稱的美,看!民間常用的對聯、古詩中的對仗它們都有一種內在的對稱關系。又比如,我國民間的手工品,中國結、窗花等,它們的對稱充分體現了對稱的藝術美感;對稱還是自然界的一種生物現象,許多動、植物都有自己對稱的形式。比如人的臉,以鼻尖為對稱軸,眼睛、耳朵、嘴都是對稱生長的。眼睛的對稱使人觀察物體更加準確,耳朵的對稱是我們聽到的聲音具有較強的立體感,而雙手、雙腳的對稱又能保持的.人身體的平衡。服裝大多的對稱的,對稱的設計看起來更美觀、莊重。對稱的原理也被廣泛的運用在建筑上,例如:北京的故宮,有叫做紫禁城,它的整體布局是對稱的,前三殿、后三宮在對稱軸上,其他宮殿對稱分布,它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建筑群。這是上海的南浦斜拉橋,它的左右、前后都是對稱的,對稱的設計師大橋更加牢固、結實。下面請學們欣賞其他國家的對稱建筑,巴黎的艾菲兒鐵塔、泰國的泰姬陵、凱旋門,這些建筑它們的設計都是對稱的、和諧的。

  (五)動手實踐

  師:課前我給你們每個小組發了一些物品,請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物品,嘗試制作對稱圖形。

  (學生活動)

  展示:

 。1)用涂料的學生講方法:我先將紙對折,然后打開,沿對稱軸將涂料在一邊畫出圖形的一半,然后再對折,這樣涂料就印到紙的另一半,就畫成一個對稱圖形。

  (2)用剪刀剪的同學講方法。(略)

 。3)用釘子板圍的同學講方法。(略)

 。4)用網格紙畫的同學講方法:我先畫對稱軸,然后畫圖形的一邊,然后比著一邊的樣子畫另一邊,左邊占幾格右邊也占幾格。

  全班評價

  (六)全課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W生談收獲)

  師:同學們說的真好。對稱圖形很美,希望同學們能發揮自己的智慧,創造出更多對稱的圖形,把咱們的生活裝扮得更美麗。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集錦 篇6

  【教學內容】

  除法的初步認識,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系。能夠比較熟練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3.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發現法,問題教學法,研究性學習,小組合作等方法。

  情感與態度:

  1.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愛護大自然的教育。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及解決問題。

  除法的含義,用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課本插圖。

  【課時按排】

  本單元可用13課時進行教學。

  除法的初步認識…………………………………… 6課時左右

  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3課時左右

  解決問題…………………………………………… 4課時左右

  1.除法的初步認識

 。1)平均分(一)

  【教學內容】12頁—14頁例1、例2 做一做練習三1~3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每份同樣多”的勢力和活動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與態度:讓學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會平均分,提高動手和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準備】實物投影

  【學具準備】

  每個小組12塊糖.每個學生實物卡片.三角形.圓形學具若干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課題:

  教師:最近我們五小二年級一班要組織一次春游活動,我們幫他們分一分春游需要的物品,好嗎?

  請小組長來領要分的.物品,(每個小組12塊糖)

  請學生試著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滿意。

  學生先在小組中分,再請學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結果。

  多請幾個小組,說說自己分的結果,預計都是每人分得3塊糖.

  教師:這樣分大家都滿意嗎?為什么?

  教師揭示課題:像這樣把物品分成幾份,每份分地同樣多,就叫做平均分。(板書課題)

  二、合作探索:

 。ㄒ唬┓忠环

  1、每個小組8張面包的實物卡片,學生用卡片在小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請學生展示分的過程,說說分的結果。

  2、每個小組4張桔子的實物卡片,學生用卡片在小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請學生展示分的過程,說說分的結果。

  3、每個同學用自己手中的學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請學生展示分的過程,說說分的結果。

  (二)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時候要平均分?是怎樣分的?

  先在小組里說說,再指名說。

 。ㄈ┻B一連、圈一圈

  把10條魚平均分在2個漁缸里,請學生連一連或圈一圈,

  說說分的結果。

  三、做一做

  1、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說說你怎樣分的。

  2、練習三1~3

  第1題:給每個花瓶里插上花,應該怎么插?如果要求每個花瓶里插上同樣多的花,又應該怎么插?插幾枝?

  四、總結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集錦 篇7

  教學內容:P4~5分草莓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探索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讓學生再探索、練習中激烈有余數除法的試商經驗。

  2.引導學生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練習生活實際解決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再探索、發現中體驗乘法的喜悅。

  3.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重點難點:1.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逐步達到熟練程度。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

  教具準備: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提問:在有余數除法里,余數和處世有什么關系?

  2.練一練:

  全班齊練,指名板演。訂正后讓學生對5小題進行分類:有余數的算式,沒有余數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試商方法。

 。1)課件顯示P4分草莓的畫面,讓學生理解題意。

  55個草莓平均放在8個盤子里,每個盤子里可以放幾個?還剩幾個?

  (2)列算式:558

 。3)讓學生估算每盤大約放幾個。

  (4)小組討論:怎么判斷估計得對不對。

  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嗎?

  如果商是5,則會出現余數比除數大的情況,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數。

  (5)討論:怎樣估計兩數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訣,兩數相乘的積要最接近被除數,但又要比被除數小。

  (6)計算有余數除法的四個步驟:一商,二乘,三減,四比。

  2.填空:P4試一試。(訂正時可以讓學生口述思路過程。)

  三、鞏固練習:P5練一練的第1~5題。

  四、總結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集錦 篇8

  教學目標:

  1、體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

  2、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根據統計表的數據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及解決策略。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過程,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統計問題的方法。

  教法:

  談話、指導相結合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情境問題的探討,師生互動,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引導提問:同學們,你們入學都要穿上我們學校的校服,你們喜歡我們校服的顏色嗎?(指名3~5個學生說一說)。

  師:有的同學喜歡這個顏色,有的同學不喜歡,如果我們學校要給一年級的新生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請你們當參謀,給服裝廠建議下該選哪種顏色合適。

 。ㄖ该麑W生回答,并說明理由。)

  教師引導:張三喜歡紅色,學校就決定將校服做成紅色的,怎么樣?你有什么意見?

  教師小結:你們剛才說的'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顏色,不能代表學校大多數同學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同學喜歡的呢?(學生可能回答,調查全校學生喜歡的顏色。)

  教師追問:如果我們現在要馬上把信息反饋給服裝廠,你覺得調查全校的學生這個方法怎么樣?(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全校學生那么多,要調查全校的學生,范圍太廣了,我們可以先在班級里調查,通過班級中的數據作為代表,找出大多數同學喜歡的顏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數學生喜歡的顏色。那這節課就以我們班級為單位,在班級中進行調查統計,看看在這四種顏色中,大多數同學最喜歡哪種顏色。

  二、互動新授

  1、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1)教師提問:剛才我們確定了要在班級里進行調查,我們班級的人數也不少,應該怎樣調查呢?你有什么好的辦法?(指名學生回答。)

  學生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2)出示統計表

  顏色

  紅色

  黃色

  藍色

  白色

  人數

  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完成這張統計表呢?

  (3)學生說出各種不同的方法。(學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在紙張上、舉手、小調查等。每人報喜歡的顏色,我們在自己的表中做記號,如畫“正”;舉手表示自己在哪一個范圍的,老師數一下,再把結果填在表中……)

 。4)教師提問:你認為以上各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最方便?

  師:在這些方法里,舉手表示是比較簡便的方法,現在由老師發布指令,每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最喜歡哪種顏色就舉手表示。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

  師生活動,教師說顏色,學生舉手,教師數人數,學生填表格。

  2、從這張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知道些什么?(讓學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發現。)

 。1)師:從統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把每種顏色喜歡的人數加起來,如果與全班人數不相符,說明我們在統計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

 。2)師:喜歡說明顏色的人數最多,那么這個班訂做校服,選擇該種顏色,那全校選這種顏色做校服合適嗎?為什么?

  組織學生分析表格,教師根據分析的情況加以引導,突出統計的意義。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集錦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學會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通過實際操作、自主探究、小組協作等手段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方法,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能力點: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對學生進行公德教育。

  教學重點: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計算方法,能運用多種方法正確計算。

  教學模式: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

  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學校決定組織我們二年級的小朋友去參觀博物館,出示圖。4個班的同學只給了兩輛車,每輛車只準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們能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大家估算一下哪兩個班可以合成一輛車呢?(小組交流)

  匯報不同的乘車方法。

  師:有這么多的方法,我們如何驗證呢?(把兩個班的人數加起來看看是否超過70人)

  二、自主探究:

  1.驗證二(1)和二(2)班的同學能否乘一輛車。小組合作,也可以請小棒來幫忙。學生匯報:(1)用口算30+30=60,60+6=66沒有超過70,可以兩個班合乘一輛車。

 。2)想40+30=70,36+30肯定比70少,所以兩個班可以和乘一輛車。(3)用小棒,先擺3捆6根,再擺3捆,合起來是6捆零6根,也就是66,比70少?梢詢蓚班合乘一輛車。

 。4)我使用豎式計算的,個位6+0=6,在個位寫6,十位3+3=6,在十位下面寫6,所以等于66。

  你認為哪一種方法又快又準確?

  2.用你喜歡的方法驗證二(3)班和二(4)班能否和乘一輛車。選出比較快的`人,說一說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豎式計算應注意什么?(個位和個位對齊,十位和十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的數寫在個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數寫在十位下面。

  三、拓展運用:

  1.計算下面各題。

  59+40=20+67=24+63=46+53=

  62+17=35+24=3+84=43+40=

  2.數學醫院:

  17+20=19 50+26=42+3=72

  1 7 5 04 2

  + 2 + 2 6 +3 0

  1 9 7 67 2

  3.老師有一位鄰居小明非常喜歡運動,媽媽給他買了一雙跑鞋、一個足球共用多少錢呢?一身運動服又用多少錢?

  4. 3 74 5

  + 2?+?4

  5 97 9

  開放題:3 6

  + 6 3你能寫出幾個象這樣的算式。

  9 9

  課后小結: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集錦 篇10

  【學生分析】

  1、學生已有知識基礎。

  學生是在學習了百以內的連減運算,萬以內數(三位數)的減法運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并且對于簡單的加減混合的應用題有一定的練習基礎,因此,學生能夠結合具體的情景應用連減或者分步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連減問題。本課中,要通過學生與他人合作,培養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能根據實際的情況對算法進行擇優選擇。

  2、學生學習該內容可能的困難。

  學生對三位數加法、減法的計算不夠準確,運算速度慢,導致在連減計算中,出現錯誤。

  【教材分析】

  教材創設了“運白菜”的情景,教學時,教師應該啟發學生根據圖中的信息提出連減問題,并解決問題,提倡方法的多樣性,并運用學會的知識正確計算。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 結合“運白菜”的情境,發展提出問題、運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2) 學會在實際的運算中實現算法的優化,滲透簡算意識,提高計算技能。

  2.過程與方法:

  結合具體情景,探索連減的多種方法,并能靈活運用這些方法進行計算。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學習數學的意義和價值,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激發探索欲望,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探索三位數連減的不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算式特點靈活選用計算方法,實現算法的優化.

  【教具準備】

  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新朋友,你知道它是誰嗎?(海寶)對,它就是20__年上海世博會的吉祥物海寶。20__年的世界博覽會于 5月1日-10月31日在上海舉辦,有2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將圍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主題來展示各國的技術和商品,而且有異彩紛呈的特色表演。這是中國館、以色列館、波蘭館……。你們想去參觀嗎?淘氣和笑笑也準備去博覽會上長見識。不過,他們在去之前,先來到了菜地里,準備選一些優質的白菜運往上海世博會的餐館里,為來自五湖四海的國際友人提供綠色、健康的食材。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關于運白菜的數學問題。(板書:運白菜)

  【設計意圖:從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內容為切入點,引出教學內容,可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情景圖)

  師:從這幅圖中你都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誰能把這些信息完整的說一遍。

  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誰能把這道題完整的敘述一遍。

  師:你們會列式嗎?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列出算式。誰來說怎樣列式?

  指名回答,教師同時板書:

  850-288-256 850-256-288 850-(256+288)

  師:這道題先算什么?850-288算的是什么?再算什么?得出來的結果是什么?

  第二、三個算式方法同上,說明算理。

  師:同一道應用題我們用三種不同的方法來解決,那么它們的計算結果一樣嗎?請同學們把你剛才列的算式用脫式計算出來,并列出豎式。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設計意圖:低年級的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統的,思維單一,語言不完整。教學中應注重學生數學語言的表述,在這里我讓學生用完整的話來敘述數學信息,用完整的話來敘述題意。通過學生列式計算,使學生體會到解決“運白菜”這個問題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方法!

  2、比較。

 。1)比較850-288-256 和850-256-288。大屏幕出示:

  討論:①比一比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谙胍幌脒@個算式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

  同桌兩個先互相說一說。指名匯報。

  相同:①得數相同;

 、谌齻數相同;

  ③每個算式中都有兩個減號,它們都是一個三位數連續減去兩個三位數。

  師:對,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探討的內容:三位數連減。(板書課題)

  不同:在實際計算時,第1道題先減288,再減256,而第2道題先減256,再減288。

  師:通過對比,你覺得這兩個算式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說一說哪兩個算式相等?

  師:你說的真好!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也可以先減后一個數,再減去前一個數,這兩個算式是相等的。

  同時板書:850-288-256 =850-256-288

  (2) 比較850-256-288 和850-(256+288)。

  師:說說你有什么發現?同桌兩個討論,交流。

  相同:得數相同,三個數相同。

  不同:在實際計算時,第一個算式先減256,再減288;而第二個算式先算后兩個數的和,再用第一個數減去它們的和。

  師:通過對比,你們發現了什么?

  師: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也可以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用第一個數減去它們的和,這兩個算式是相等的。

  同時板書: 850-256-288=850-(256+288)

  師小結:現在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同一個問題我們用了三種不同的方法來解決,通過比較我們發現三位數連減即可以按照原有的運算順序來進行計算,也可以用總數先減去后一個數,再減去前一個數,還可以先把后兩個減數相加,再用總數減去它們的和,這三個算式是相等的。請同學們把這個等式讀一遍:850-288-256 =850-256-288=850-(256+288)。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引導學生發現:850-288-256 =850-256-288=850-(256+288),從而掌握三位連減的不同的計算方法!

  三、鞏固練習。

  1、出示:436-179-36

  師:同一個問題我們可以用多種方法來解決,那么同一道題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進行計算嗎?這道題你會算嗎?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要求脫式計算。

  展示學生的不同做法。對采用豎式計算的學生集體訂正。

  436-179-36 436-179-36 436-179-36

  =257-36 =436-36-179 =436-(179+36)

  =221 =400-179 =436-215

  =221 =221

  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師:比較這三種算法,你覺得哪種算法更好?為什么?

  師:你觀察的真仔細,發現了436和36這兩個數的尾數都相同,先計算436-36可以得到一個整百數,這樣計算比較簡便。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計算436-179-36,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解決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來進行解答,通過比較算法,起到了優化算法的目的。】

  出示:436-142-58

  師:仔細觀察這個算式,先想一想怎么計算比較簡便?然后再進行計算。

  大屏幕展示學生的不同算法。

  師:你們覺得哪種方法最簡便?為什么?

  師小結:看來一道題有多種方法進行計算,在計算前,先仔細觀察,然后根據算式的特點采用合適的方法,怎樣簡便就怎樣算。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觀察436-142-58這個算式的特點,先優化算法,在進行計算。這樣設計可以使學生明確思維的順序,先觀察算式,思考最優算法,然后再進行計算,從而提高計算的準確率和速度!

  2、師:老師這還有兩道題,你能根據算式的特點來采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嗎?

  學生試算:1000-225-168 368-(168+127)

  大屏幕展示學生的算法,指名說理由。

  【設計意圖:有的算式沒有明顯的特征,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計算;而有的算式有明顯的特征,要求學生根據算式的特點,選擇最優算法,來進行計算!

  四、全課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三位數連減,三位數連減有多種算法,但是在計算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算式的特點采用合適的方法,這樣能夠提高計算的準確率好速度。

  師:你覺得這節課誰表現的最好?你想夸夸誰?有誰想夸夸自己?有沒有人想夸夸老師。磕阒肋@節課老師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嗎?認識了你們就是我這節課最大的收獲。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集錦 篇11

  教學內容

  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37~38頁例1及“做一做”。

  內容簡析

  例1 與主題圖中做小旗的情境緊密相連,教學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在編排上分為三個層次。首先,將第一組學生所做的56面旗子用矩形模型呈現出來,為學生溝通乘除法之間的關系提供了具體形象的支撐;其次,用乘法算式表征一共有多少面旗子,激活學生用乘法口訣求積的已有知識,確定用哪句乘法口訣計算,為用乘法口訣求商奠定基礎;最后,呈現了兩個有聯系的除法算式,讓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進行求商的計算,并感受用同一句乘法口訣計算3個算式的道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乘法與除法間的關系。

  3.初步學會運用遷移的方法進行探究,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

  教法與學法

  1.本課主要采用遷移規律,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及實物投影,運用引導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合作、討論、自主探究、比較分析等方式進行學習。

  2.本課時學生的學習主要是自主合作探究,運用已有知識經驗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承前啟后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導入課題

  課件展示法:

  師:同學們,我們將要迎來一個節日,一個屬于同學們的節日,你們知道那叫什么節嗎?

  生:六一兒童節。

  師:同學們喜歡過六一兒童節嗎?為了準備這個屬于我們小朋友自己的節日,二(1)班的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忙著準備布置教室要用的東西。瞧,他們在干什么呢?(課件出示第37頁情景圖)【品析:直接用課件出示主題圖,充分利用主題圖,讓學生經歷從情景中發現信息、提出問題的過程。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新知的構建搭建了橋梁。】 任務實踐法:老師拿著疊小旗,揮動手中穿小旗的繩子說:“馬上要過六一兒童節啦!我們打算用小旗串布置一下我們的教室。老師這里一共有56面小旗,我們要把它們平均穿在7條繩子上,每條繩子上要穿幾面小旗?如果每條繩子上穿8面小旗,需要幾根繩子?誰最先解決這兩個問題,誰就擔任這項任務的小組長!薄酒肺:以任務實踐法導入,非常有挑戰性,學生會躍躍欲試,積極開動腦筋,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進入學習亢奮狀態之中。】 口算競賽法:老師用卡片制作競賽題,按要求說答案和應用的口訣:

  (1)①7×7=( ) 口訣:

 、8×7=( ) 口訣:

 、8×8=( ) 口訣:

  (2)①3×( )=21 口訣:

 、( )×6=48 口訣:

  (3)將12個桃子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多少個?

  用( )法計算,列式( ),口訣:

  在學生興奮的競賽搶答后,教師揭示課題。今天學習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酒肺:競賽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動性,氣氛熱烈,每個學生都會積極參與其中,全身心投入。同時梳理已學的知識,激活已有的經驗,為學生進一步探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一)引導解決掛小旗的情景問題。

  1.課件出示例1情景圖,學生說說看到的信息。

  明確:8行小旗,每行7面。

  2.學生回答:怎樣很快知道共有多少面小旗?

  (1)算一算:學生列式計算共有多少面小旗。如:7×8=56或8×7=56。

  (2)想一想:你是怎樣計算出結果的,用了哪句口訣?

  3.改變條件并探究。

  結合情景圖,教師提問:如果我們做了56面小旗,要掛8行,每行掛幾面?

  (1)數一數:引導學生觀察情景圖,發現每行7面。

  (2)算一算:根據除法意義,引導學生列式。(56÷8)

  (3)說一說:怎樣求商,匯報交流想法。(用七八五十六的口訣)

  結合情景圖,引導學生提問:如果我們做了56面小旗,每行掛7面,可以掛幾行?

  (1)學生獨立解決。

  (2)反饋各自想法。

  4.引導比較,提煉方法。

  (1)比較:兩道除法算式的計算過程。

  (2)提煉:用七八五十六的口訣可以解決這兩道除法計算。

  (二)自主解決分星星的情景問題。

  1.課件出示:我們做了49顆星星,平均分給7個小組。每組分了多少顆?

  2.獨立完成。

  3.學生列式計算:49÷7=7。

  4.學生比較小結:用七七四十九的口訣只能寫一道除法算式,因為寫出的除數和商相同。

  5.學生舉例:哪些口訣只能寫一道除法算式!酒肺:通過情景問題的解決,引導學生經歷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在比較中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乘法與除法的聯系,體會一道乘法算式有的能改成兩道除法算式,有的只能改成一道除法算式。同時在教學中體現由扶到放的過程,引導學生利用知識遷移進行獨立探究。】

  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

  在學習完例1的基礎上,引領學生及時消化吸收,請學生同桌之間互相敘述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和算法。然后教師提出質疑問題,引領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系統整理。

  質疑一: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與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

  相同點:

 、儆贸朔ǹ谠E求商時,都是想除數和幾相乘得被除數。

 、诮鉀Q有關平均分問題的方法:總數÷每份數=份數,總數÷份數=每份數。

  不同點:

  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使用2~6的乘法口訣;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使用7、8的乘法口訣。

  質疑二: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是什么?

  這個問題可以指導學生組內討論,歸納總結。

 、僬页鲆阎獥l件;

  ②找出所求的問題;

 、鄯治鰲l件與問題間的關系。

  ④列式計算解決問題!酒肺:本環節設置在本課新授知識完成之后,通過“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與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形成系統知識鏈。】

  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

  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在師生共同總結之后,簡單回顧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方法:想除數和幾相乘得被除數,商就是幾。

  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

  在新授部分,為了讓學生了解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我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主題圖,同時要求學生說說圖中出現了哪些數學信息,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回答用小黑板出示相關的內容,然后讓學生根據圖中的信息提出問題。通過以上的引導進入例1的教學,也就是第一個數學信息。為了讓學生掌握解答實際問題的方法,我先讓學生找出實際問題中的條件、問題,由問題的分析找到所需要的條件。使學生初步掌握解答實際問題的一般方法,同時也讓學生明白要求平均每行掛幾面小旗,也就是求56里面有幾個8,用除法計算,讓學生熟練掌握包含除法的題型。怎樣計算56÷8呢?學生先回憶前面學過的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即想乘算除。為了便于解答方法的學習,我教給學生一些通俗的語言,如:看著被除數背除數的乘法口訣。其次,通過改變條件的辦法,讓學生明白一句乘法口訣可以寫兩道除法算式。其余的兩道題放手讓學生自己解答,同時提出要求:邊算邊想用了哪句口訣。

  我的反思:

  板書設計

  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7×8=56 口訣:七八五十六

  56÷8=7 口訣:(七)八五十六

  56÷7=88 口訣:七(八)五十六

  ↑ ↑

  除數是幾就說幾的乘法口訣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集錦 篇12

  教學內容

  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61頁例2及“做一做”。

  內容簡析

  例2借助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使學生鞏固有余數除法的含義,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抽象思維。

  3、學生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探索并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法與學法

  1、本課時主要是運用計算和對比的教學方法,探索并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本課時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總結、歸納、抽象、概括等方法來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承前啟后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導入課題

  操作實踐法:如果擺1個正方形要用4根小棒,那么8根小棒可以擺幾個正方形呢?怎樣列式?8÷4=2(個)。

  學生動手實踐,得到8根小棒可以擺2個正方形。

  如果是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又會出現什么情況?接下來,咱們就用手中的小棒擺一擺,看看能擺幾個這樣的正方形。一人擺小棒,一人把擺的結果及所列的算式寫在下面的記錄單上。

  小棒根數擺的結果算式

  8根8÷4=2(個)

  9根9÷4=2(個)……1(根)

  故事描述法:孫悟空開了一家眼鏡店,給人做鏡框,他做一個正方形的鏡框用4根鋁合金條。8根鋁合金條可以做兩個鏡框;9根鋁合金條可以做兩個鏡框,余下1根;10根鋁合金條可以做兩個鏡框,余下2根;11根鋁合金條可以做兩個鏡框,余下3根……真有趣,孫悟空的眼鏡店里所包含的數學知識就是我們學習的有余數的除法。我們今天就跟孫悟空一起探究這些有余數的除法里有趣的數學問題——余數與除數的關系。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1、合作探究。

  (1)教師操作:在實物投影儀上用4根小棒擺出一個正方形。

 。2)學生思考:用8根小棒可以擺出幾個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嗎?

  (3)小組合作:用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擺出獨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擺出幾個,還剩多少根?(每組準備的小棒根數不同,共分成以下5種情況)

 。4)根據擺出的小棒圖,列出除法算式。

  2、交流反饋。

  教師組織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將結果展示在黑板上。

  3、觀察對比,發現余數與除數的關系。

 。1)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這些除法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2)組織學生討論:

 、倌銈儼l現余數有什么規律?

 、谫|疑:為什么余數總是1、2、3而不是其他的數?

 、鄄孪氩Ⅱ炞C:余數可能是4或5嗎?為什么?

  ④余數和誰有關系?是怎樣的`關系?

  (3)教師小結并板書:

  余數既不能比4大,也不能和4相等,也就是余數必須比除數小。

  余數>>>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集錦(精選12篇) 相關內容:
  •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五單元教案《混合運算》(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充分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會計算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2.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新知,通過計算過程的教學,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 2023新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選15篇)

    教材分析本單元學生主要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掌握統計數據的記錄方法,并能根據統計圖表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使學生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 新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選13篇)

    第一課時:東南西北教學內容:P15-16“東南西北”教學目的:1、借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2、結合具體情景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

  • 新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解決問題》第一課時教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一、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初步學會用所學的有關面積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二、進一步體會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三、逐步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新課標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教學設計

    教學教學知識點:1.知道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并知道小括號作用和學會使用小括號;2。學會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 新課標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檢測題

    一、填空1、201班有學生50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有( )人。2、張華有郵票25張,比李明少5張,李明有郵票( )張。3、68=( ),讀作:( ),口訣:( )。 4、一個因數是7,另一個因數是9,積是( )。...

  •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第3冊第七單元《認識時間》課堂實錄(精選13篇)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第3冊第七單元《認識時間》《認識時間》師:我把你們的老朋友帶來了,看看是誰? (鐘表)師:鐘表可以告訴我們什么?(時間)師:我們要想認識時間可離不開鐘表這個朋友,好,仔細的觀察一下鐘面,看看鐘面上有什么。...

  •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微課教案乘加乘減(精選2篇)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頁的例6及做一做,練習三第1~4題教學目的:知道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對于小數乘法同樣適用;掌握小數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遷移和類推能力;養成認真細心的良好習慣。...

  •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第四單元:表內乘法教案(通用2篇)

    教材分析:本節教材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使學生認識相同數相加可以用乘法計算和乘法是相同數相加的簡便方法.讓學生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教材首先用小學生比較熟悉的公園里的一...

  •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第3冊第七單元《認識時間》課堂實錄(精選12篇)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第3冊第七單元《認識時間》《認識時間》師:我把你們的老朋友帶來了,看看是誰? (鐘表)師:鐘表可以告訴我們什么?(時間)師:我們要想認識時間可離不開鐘表這個朋友,好,仔細的觀察一下鐘面,看看鐘面上有什么。...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道真| 鹤壁市| 云安县| 洛扎县| 宁武县| 邹平县| 堆龙德庆县| 灵璧县| 广平县| 建德市| 扶沟县| 特克斯县| 思南县| 临西县| 屯门区| 涟水县| 福鼎市| 余江县| 滨州市| 宝清县| 黄山市| 利津县| 九江市| 松江区| 泰兴市| 扬州市| 澳门| 康乐县| 闻喜县| 保亭| 新晃| 张掖市| 比如县| 萨迦县| 黄山市| 阿克陶县| 芒康县| 砀山县| 西城区| 鹤庆县| 沂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