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幼兒園中班社會教師節教案(精選2篇)
2023年幼兒園中班社會教師節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對孩子來說幼兒園的生活是快樂的!特別是在幼兒園能夠交到很多的好朋友,孩子之間的相處是純潔的,也是最真實的。我們的”幼兒園里朋友多”主題就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展著。當然,對于現在的孩子們來說,在家他們是被寵愛的,是被幾代人遷就的。但是在幼兒園,他們就要學會謙讓和尊重朋友,禮貌待人。與人相處的方法是孩子們應該從現在開始學習并積累的,這對孩子以后進一步的社會交往是很有幫助,也是很重要的。如何跨出與朋友相處和交往的第一步,如何向朋友表達自己,微笑是很好的一種方式。它能夠給人帶去快樂和開心的感覺,微笑能夠傳染身邊的朋友,拉近和朋友之間的距離。希望孩子們通過活動,感受微笑的力量,理解用微笑能夠打開朋友的心門同時能夠給朋友帶來快樂。
活動目標:
1、體驗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歡樂,處處有微笑。
2、感受微笑的力量,愿意用微笑給別人帶去快樂。
活動準備:一組表情照片、空白的圓形卡片、蠟筆等、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體驗生活中的快樂,感受微笑
1、引導幼兒笑瞇瞇的對客人老師打招呼
客人老師看到小朋友都笑瞇瞇的,很開心,他們也會很高興的。
2、出示一張微笑的圖片:看看朋友怎么了?他為什么那么開心啊?(引導幼兒講講可能發生什么事情讓圖片上的朋友開心的笑)
3、我在后面布置也放了一些照片,等一會兒,請大家去看一看,說一說,看看照片上的朋友為什么那么開心的笑?(幼兒自由選擇照片討論,老師傾聽引導)
幼兒講述中的個別總結:和好朋友分享食物真開心啊!所以會微笑!收的朋友的禮物,送朋友禮物都是開心的事情!所以會微笑!爺爺奶奶愛寶寶,寶寶多開心啊!所以會微笑!和家里人一起旅游,真開心啊!所以會微笑!
原來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充滿了開心,快樂的事情,生活中處處有微笑。看到別人微笑你有什么感覺?
小結:
你開心所以我開心,你快樂所以我快樂!
二、進一步體驗,感受微笑能夠帶給他人快樂
1、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進一步體驗微笑的魅力
提問:看到你們這樣開心的笑,我也感到很快樂。可是有一只小蝸牛,他心里有心事,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欣賞幻燈片前半段,(森林里的小動物都是好朋友。小伙伴們互相幫助,互相照顧,快樂的生活著!小鳥為大家唱歌,朋友們真開心啊!小白兔為大家送信,朋友們真快樂啊!大象為大家蓋房子,朋友們真高興啊!……小蝸牛很著急,他也想幫助朋友,讓朋友開心,快樂!但是他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別的什么也干不了。一天,小白兔來到小蝸牛身邊,小蝸牛向小白兔微笑著說:“早上好”。小兔說:“小蝸牛,你的微笑真甜,看到你的微笑我真開心!”。小蝸牛想:對呀,我可以對朋友們微笑。大家看到我的微笑一定也會很開心,很快樂的!但是,怎樣才能把我的微笑送給朋友們,讓他們每天都能看到我的微笑呢?)
提問:小烏龜怎樣才能把自己的微笑送給朋友呢?讓朋友們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能看到自己的微笑呢?(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充分展開想象為小蝸牛想辦法)
小結:
朋友們收到了禮物,看到小蝸牛甜甜的微笑,也都開心地微笑起來。
三、制作微笑卡,傳播微笑
原來微笑的力量那么大,既能給朋友帶來快樂,而且能夠讓自己變漂亮、心情也很好,還可以交到很多新朋友。我們也來學學小蝸牛,把自己的微笑畫在卡片上,做張微笑卡送給別人好嗎?你想把微笑卡送給誰呢?送微笑卡的時候可以和朋友怎么說?
四、活動延伸:
送微笑卡
2023年幼兒園中班社會教師節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本次教學活動的素材點來源于主題“我在馬路邊”。在主題發展進程中,我把主題內容“車來了”“附近的路”“找路”和“馬路上的交通工具”逐一作為小主題。隨著主題的深入,幼兒對馬路邊的車輛、各類交通工具的熱議和關注點慢慢發生了轉移。他們對馬路邊的標志、數字開始產生興趣。從班里幼兒的已有經驗來看,有些幼兒對各類標志的認識經驗豐富,興趣濃厚;有的幼兒對標志知曉的并不多,無意注意的成分居多,因此幼兒在對標志的理解上差異很大。為了順應幼兒的學習特點與身心發展水平,我著手設計了集體教學活動“找路”。
活動目標:
1.在認識馬路上標志的基礎上,積累一些運用標志找路的生活經驗。
2.在游戲中發展幼兒的有意記憶和對事物的判斷力。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電子白板及相關課件、操作材料若干份。
2.經驗準備:幼兒對馬路邊的標志、數字等有初步的了解。
活動過程:
一、識別馬路上的標志
1.這是什么(地圖)?
2.小紅、小黃、小蘭住在同一個小區,這是他們從家里到幼兒園的地圖,你能看出地圖上有哪些地方嗎(幼兒識別馬路邊的標志,并說出判斷的理由)?
教師小結:剛才你們都是根據標志來看地方的,馬路邊有各種各樣的標志,這些標志可以讓大家一看就知道這是什么地方。
二、找路
1.小紅——觀察、理解圖示,用語言進行表達。
(1)小紅從家里到幼兒園的路上經過了幾個地方?是哪些地方?
(2)誰能將小紅走的路線按順序排隊呢?
小區→口→口→口→幼兒園
(3)你能找到小紅剛才走的路線嗎?
(4)驗證:播放小紅在地圖上走路的動畫,幼兒對照自己選擇的路線是否正確。
2.小黃——理解圖示與找路的關系,進行有意記憶。
(1)小黃走的路線和小紅走的路線一樣嗎?他經過了幾個地方?路線順序是怎么樣的?
小區→口→口→口→口→幼兒園
(2)還記得小黃上幼兒園的路線順序嗎?誰能把小黃走的路線畫下來?
(3)驗證:播放小黃上幼兒園的路線圖,幼兒對照檢查地圖上的路線是否找得正確。
3.小蘭——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有意記憶解決問題。
(1)小蘭和小紅、小黃走的路線不一樣,她會怎么走呢?
小區→口→地鐵→口→幼兒園
(2)這個路線圖你能看懂嗎?
(3)第二個方塊中為什么會出現地鐵標志呢?
(4)想想小蘭會走哪條路到幼兒園?
(5)小蘭還有可能會走哪條路到幼兒園?
(6)幼兒記憶小蘭上幼兒園的路線圖,并且驗證是否正確。
三、延伸活動
請幼兒回家記錄自己上幼兒園的路線圖。
活動反思:
在步入中班下學期后,幼兒在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尤其對事物的理解力逐漸增強,幼兒特別喜歡有挑戰性的游戲和活動,如玩迷宮、翻翻樂等益智游戲。因此根據幼兒熟悉的、經常關注的事物來設計教學活動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我創設的活動環節,能使幼兒積極參與,通過動腦、動手、動口等方式達到教學目標,并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給了幼兒不同發展的空間。此外,我還是《交互式電子白板》課題研究組的一員,于是我把課題研究和教學實踐緊密聯系起來,教學中我試圖通過電子白板這一現代化手段來實現教育互動。
活動過程中教師預設小紅、小黃、小蘭三個幼兒從同一個小區出發到達同一個目的地(幼兒園)。通過兩次播放動畫,讓幼兒從無意記憶到有意記憶小紅上學經過的地方。把路線圖與地圖上的路徑建立起聯系,理解先后順序表示的含義。小黃上幼兒園的路線圖呈現的目的重在幫助幼兒理解圖示與找路的關系,并進行有意記憶。白板上出現四個地點的路線圖,但不呈現地圖。當幼兒有意記憶后,路線圖消失,出現地圖。幼兒在地圖上根據先前的記憶尋找小黃上幼兒園所走的路線。最后小蘭上幼兒園的路線給了幼兒很大的挑戰。因為三個框中只有中間的一個框中出現了地鐵的標志。而這個環節的目標就是要讓幼兒在理解圖示的基礎上,運用有意記憶解決問題。教師在設計地圖的時候,讓小蘭上幼兒園只能經過三個地方,其中第二個地方必須經過地鐵的路線預設了四條,這樣就可以滿足不同觀察、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能力強的幼兒可以找到兩到三條路線,能力弱的幼兒也能找到一條路線。
活動的延伸部分需要做點調整。這個部分給了幼兒任務,但這個任務對幼兒來說較難完成。因為每個幼兒的家庭住址、距離、遠近都不同,而且他們各自的記錄非常有個性,相對共性的內容較少。由此,可將看路線圖尋找小紅、小黃、小蘭放學回家的路線作為延伸部分。這樣趁熱打鐵,能引發幼兒再次觀察的興趣和探索的積極性。把操作材料和地圖投放在幼兒的個別活動區域中,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發展水平與之互動,并作好記錄。相信中班幼兒會很喜歡這樣的游戲,同時也讓教師對幼兒的發展水平更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