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綜合活動《送禮物》優秀教案及反思(精選5篇)
幼兒園綜合活動《送禮物》優秀教案及反思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媽媽的生日是幾月幾日。
2、能夠用連貫的語言復述故事的主要內容3、能夠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
3、感知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4、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活動準備:
粉色心形賀卡小豬圖片彩色筆剪刀幼兒用書活動過程:
1、通過談話活動,引出媽媽的生日,激發幼兒對媽媽的愛。
教師提問媽媽的生日是幾月幾號,引發幼兒對媽媽的探討,激發幼兒對媽媽的愛。
教師:小朋友每年都要過生日,那么媽媽有沒有給自己過生日呢?有誰知道自己媽媽的生日是幾月幾號?媽媽過生日的時候,我們送什么禮物給媽媽呢?
2、教師出示圖片,引出故事《給媽媽的禮物》。
1)教師出示小豬圖片,用小豬的口吻給幼兒完整地講述一遍故事。
教師(以小熊的口吻):媽媽的生日快到了,我要送媽媽什么禮物好呢?
2)教師引導幼兒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教師: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剛開始的時候,小豬嘟嘟想親手做一個什么禮物送給媽媽?
后來發生了什么事情?小豬嘟嘟那張大大的賀卡為什么變成了一張小小的賀卡?賀卡上有什么?
小豬嘟嘟后來還想送媽媽什么禮物?為什么它又改變主意了?最后小豬嘟嘟是怎么做的?媽媽喜歡小豬嘟嘟送他的禮物嗎?
3)教師復述故事,請幼兒仔細傾聽。
3、幼兒制作禮物給媽媽。
教師為幼兒踢狗多種材料,鼓勵幼兒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制作禮物送給媽媽。
活動延伸:
在幼兒做好禮物以后,教師可以詢問幼兒送給媽媽禮物的時候想要說的話,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后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課,沒有純粹的數學內容,每個課題都以一定的情景、游戲或故事等出現。
比如:《禮物送給好媽媽》,課堂的主體內容是讓中班孩子感知數字7的實際意義,理解數字和數量的關系。但是,卻以《禮物送給好媽媽》作為課題。為什么呢?原因很多。
首先,跟主題有關系,因為主題是“我有多愛你”。
其次,讓數學學習生活化,將數學融入孩子們的生活,讓孩子的學習在不知不覺中進行。再則,讓孩子的學習帶著某種情感因素,激發孩子學習的熱情,讓孩子學得忘我。那么,在《禮物送給好媽媽》課堂上,孩子的學習是否達到預設的效果呢?
《禮物送給好媽媽》中的媽媽是幼兒最親近的人,送媽媽禮物也是孩子熱衷于做的事,這些都沒有問題。那就要看老師具體創設的情景是否引起孩子的強烈反應。老師在具體設計情節、導語、過渡語的時候是否讓孩子覺得真實?是否讓孩子感興趣去做這件事?是否讓孩子覺得做這件事非常有意義?從而使孩子在課堂中始終帶著一個目的、任務,有意識、饒有興致地在做某件事?老師創設的情景只有讓孩子深切感受到與自己的關系,覺得有意義,才會有所反應。
幼兒園綜合活動《送禮物》優秀教案及反思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手口一致的點數3以內實物并說出總數。
2、學習從左到右排列實物。
3、體驗參加活動的樂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重難點:
手口一致的點數,說出正確的總數。
活動準備:
PPT(三只兔子、三根蘿卜、聲音)、橡皮泥、穿珠子、洞動板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熟悉1—5的數名。
手指律動:一根手指變變變,變成一條毛毛蟲。
兩根手指變變變,變成一把小剪刀。
三根手指變變變,變成一把小叉子。
四根手指變變變,變成一把小扇子。
五根手指變變變,變成一把小噴壺。
二、基本部分
1、初步學習點數。
A、PPT聲音“我太喜歡你們的表演了!”PPT出示一只兔子。
教師提問有幾只兔子。(一只)
B、PPT聲音“等等,我也來啦!”PPT再出示一只兔子。
教師提問:“一共有幾只兔子?”
師幼一起點數:12,一共有兩只兔子。
C、PPT聲音“哎,還有我呢!”出示第三只兔子。
師幼一起點數:123,一共有三只兔子。
2、集體練習點數。
A、出示兔子帶來的禮物,師幼一起點數有幾盒禮物。(3盒)
B、分別打開三個盒子,并點數每盒中的禮物數量。(都是3)
C、PPT出示三根蘿卜,請個別幼兒來點數老師送給小兔子幾根蘿卜,注意強調幼兒說出總數。
3、分組操作活動:
第一組,穿珠子(每個幼兒一份材料,2或3顆珠子。)
第二組,橡皮泥(每個幼兒2或3塊橡皮泥。)
第三組,洞動板(每個幼兒有三只兔子和三把青草。)
三、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幼兒整理學具。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來點數周圍環境中的物品數量。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利用同期進行的科學活動《小動物愛吃什么》,引起幼兒極大的興趣。通過點數幼兒喜歡的兔子以及兔子送來的三種禮物,到后來小朋友給兔子回禮,在故事情境中幼兒主動地反復練習點數。
幼兒園綜合活動《送禮物》優秀教案及反思 篇3
設計意圖:
為了培養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抗挫能力和創新精神,我設計了這節中班社會綜合活動。這次活動以幼兒最感興趣的禮物為刺激源,以探索和了解搬運禮物的各種方法和策略,提高創新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標,力圖使幼兒在游戲的情境中發現問題、主動參與、探索實踐、創造性的解決問題,并且體驗挫折及戰勝困難所獲得成功的喜悅和收獲。
活動目標:
1、探索和嘗試搬禮物的各種方法和策略。
2、提高創新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玩具若干,工具材料若干:小推車、塑料袋、塑料筐等,小山羊布偶
活動過程:
1、談話:
“前幾天,我們小朋友過了一個自己的節日,是什么節日啊?開心嗎?在‘六一’節那天你們肯定收到了許多的禮物,告訴老師你收到了什么禮物,好嗎?(幼兒回答)小朋友收到的禮物可真多啊!今天,邵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客人,小朋友你們看,是誰啊?
2、進入情境:教師出示木偶,由小山羊告訴幼兒禮物在哪里
小山羊:“今天我給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禮物,這些禮物被我藏在森林里的大樹后面,如果你們能想辦法一次把他們都搬完,這些禮物就送給你們玩了!”
3、師幼共同嘗試搬禮物
《1》找尋禮物
《2》看看有些什么?
《3》幼兒嘗試一次將禮物全搬走
4、請出小山羊,對幼兒的表現予以評價
《1》先請幼兒將自己搬來的禮物放在椅子前
《2》幼兒介紹搬運方法和策略(對活動中使用的工具材料,運用的各種方法有創新表現的幼兒予以表揚,對幼兒的合作行為給予肯定)
《3》小山羊結合“一次全搬完‘這一規則要求決定是否將玩具送給大家
《4》教師鼓勵幼兒再爭取一次機會,不怕失敗。
5、師幼共同討論第一次未成功的原因
6、再次嘗試搬禮物
《1》運回禮物
《2》再次嘗試
7、歸納總結經驗,體驗成功
《1》小山羊再次評價,決定是否將禮物送給幼兒A請幼兒歸納方法B再次按“一次都搬完”的要求衡量,決定是否送給幼兒
《2》與現實生活聯系,遷移經驗:“今天小朋友在搬玩具的時候時使用了很多巧妙的方法,終于成功了,如果你們以后遇到了什
么困難也不要怕,只要開動腦筋,你一定會成功的。”
《3》體驗成功的快樂感謝小山羊,大家一起高高興興的把禮物搬回教室。
活動反思:
1、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興趣濃厚,主動參與的愿望強烈,玩具作為活動的刺激源,的確起到了恰當的作用。
2、整個活動過多的強調了禮物,而沒有很好的讓幼兒探索搬運方法,體驗到一種合作精神。
幼兒園綜合活動《送禮物》優秀教案及反思 篇4
活動目標
1. 學著仔細觀察畫面的細微處并大膽講述。
2. 通過操作,進一步理解眼、耳、手、鼻子、嘴的作用。
3. 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4. 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 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PPT;盒子;眼罩;卡片;樂等。
活動過程
1. 激發興趣
(1)出示禮物盒,說說自己是否收到過禮物,是什么禮物。
(2)這是誰要送禮物呢,引出故事《老鼠阿姨的禮物》
2. 引導觀察
(1)畫面上的是誰?老鼠阿姨要送禮物了,引出故事名字
(2)觀察圖片,老鼠阿姨會把這么多禮物送給誰呢?(引導幼兒從動物的特征去猜測)
(3)觀察圖片,長長的耳朵,是誰呢?
(4)觀察圖片,大鼻子,是誰呢?
(5)觀察圖片,大嘴巴,是誰呢?
(6)觀察圖片,靈巧的手,是誰呢?
(7)一共有幾只小動物呀?我們要禮物!
(8)老鼠阿姨送的禮物,是什么呢,只有猜出來才能拿到禮物哦!
(9)老鼠阿姨把他們的眼睛蒙住了,他們還能猜出盒子里是什么禮物嗎?
3. 體驗操作
(1)繼續觀察圖片
小兔---耳朵---聽;小豬---鼻子---聞;
松鼠---手---摸;青蛙---嘴---嘗;(為什么要小心摸;嘗之前要問“可以嗎”)
突出理解身體這些部位的作用。
(2)讓小朋友們來摸盒子里面的禮物,猜猜是什么禮物。
(3)觀察圖片,看看小動物們猜出來的禮物是什么,是糖果!
4. 完整欣賞故事。
5. 游戲:變魔術
分享盒子里的禮物
活動反思
《老鼠阿姨的禮物》是非常適合小班年齡階段閱讀的繪本,這個繪本中老鼠阿姨送的禮物是什么?貫穿整個故事線索。在謎底揭曉前,不斷激發著寶寶的好奇心。故事中,兔子的長耳朵、小豬的大鼻子、青蛙的大嘴巴以及松鼠的小手,暗示它們都能用各自的本領解決問題。幼兒聽著簡單的故事,理解身體各部位的作用,以五種感知覺為基礎進行猜測,有效地激發了幼兒邏輯思維及創造力的發展。
這個活動整合了小班的數學、科學、語言和健康幾個方面的內容,體現了繪本整合教育的觀念,充分挖掘了繪本中所蘊含的教育價值。在活動前我認真分析了本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有針對性的制定教育目標。運用多媒體的教學,讓孩子在活動中愉快的參與學習,獲得了知識。 活動開始讓幼兒說說自己是否收到過禮物,是什么禮物,進而引出故事《老鼠阿姨的禮物》。幼兒喜歡禮物,從談論禮物入手,打開了他們的話匣子,孩子們各抒己見,引起了他們的興趣。
緊接著以禮物為主線,我提出問題:老鼠阿姨要把禮物送給誰呢?PPT逐一呈現動物(兔子的長耳朵、小豬的大鼻子、青蛙闊闊的嘴巴、松鼠的靈巧小手),從局部到整體。讓幼兒觀察動物的局部特征,大膽猜測動物名稱,局部特征的猜測為幼兒理解故事情節做好鋪墊。對孩子們而言,辨認兔子的耳朵沒有難度;辨認小豬的鼻子主要突出它的鼻孔;辨認青蛙時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它闊闊的嘴巴;最不容易辨認的是松鼠,有的幼兒說是小熊,有的說是小狗。我通過播放PPT(答案)巧妙地讓幼兒在關注局部的同時聚焦動物具有代表性的感官,再整體辨認。然后我操作演示PPT課件,配樂講故事,將故事內容作為教學情境,幼兒始終期盼著活動繼續進行。
幼兒操作環節中,進行了蒙上眼罩的探索游戲,引導幼兒用手摸、耳朵聽、鼻子聞、嘴巴嘗的辦法分批嘗試,并記錄幼兒的猜測,喚醒了幼兒對自己感官的再認識。引導幼兒進一步觀察圖片,孩子們突出理解了身體這些部位的作用。
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教師出示禮物盒,進行提問:盒子里會是什么禮物呢?啟發孩子的思維。在以上經驗基礎上幼兒通過眼看、耳聽、手摸等多種方法來獲得知識體驗。通過在真實情境中的操作,進一步復習鞏固了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等器官的作用。大部分幼兒能通過“摸”“聞”,或者根據教師說的“是可以吃的東西”猜出是什么禮物。最后,教師變身魔術師,與幼兒一同玩變魔術的游戲。魔術充滿神秘與期待,與故事所營造的氛圍相吻合,伴隨著音樂,我用心演繹了一位自信而沉穩的魔術師。
活動中,幼兒不僅體驗到作品結尾的歡樂,也通過聽、聞、摸等方法判斷盒子里是否有東西,極大地調動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將變出的糖果與大家一起分享也會使幼兒體驗到作品結尾的歡樂。
整個活動過程充滿趣味、神奇地吸引著幼兒,所以基本所有聽課的幼兒都能一直積極愉快地跟著老師設計的活動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教學目標,且教學效果很成功!當幼兒帶著禮物愉悅離場時,之前所創設的教學情境隨新奇感的滿足而結束,整個過程如同一本書讀完了,大家心滿意足地合上書。
幼兒園綜合活動《送禮物》優秀教案及反思 篇5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感受故事中的不同情感。
2、懂得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教學準備:
金色的小樹葉、背景舞臺、可操作的小動物、各類廢舊材料等。
教學過程:
一、引導幼兒猜猜教師手中之物,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件小小的禮物,就在老師的手中,你們猜猜是什么?金色的小樹葉怎么會是禮物呢?請小朋友聽一聽故事《禮物》。
二、教師邊操作邊分段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
1、師講述故事的第一段:小樹丫丫原來長得怎樣?有一天,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丫丫躺在地上感到怎樣?(傷心、難過)
2、師講述故事第二段:誰走過來了?白兔看見小樹丫丫了嗎?它在干什么呢?(幼兒自由地講述)小狗走過來時是怎么做的?丫丫感到怎樣?(很痛)
師出示小象:小象走過來了,它會怎么做呢?(幼兒自由討論,進行講述)
3、教師講述故事第三段:丫丫留下了一片金色的葉子,它在等待什么呢?
4、教師繼續講述故事的最后一段(小狗走過樹下……這片金色的樹葉是丫丫送給小象的禮物。)
師:小狗、白兔、小黑熊有沒有拿到樹葉?為什么它們摘不到樹葉?丫丫把金色的樹葉送給了誰?為什么要送給小象呢?(因為小象幫助了丫丫)
三、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師:故事好聽嗎?我們再來聽一遍。(幼兒完整地欣賞故事)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故事里的誰呢?為什么喜歡它?(喜歡小象、幫助別人)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去關心、幫助他。小朋友,你幫助過別人嗎?你幫助過誰?你是怎么幫助他的?(引導幼兒與自己的好朋友講講)
師:幫助別人后,你心里覺得怎樣?(高興、開心……)
師小結: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四、活動延伸:做禮物
師:小朋友,有沒有人幫助過你呢?你們想不想也送件禮物給幫助過你的人呢?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許多的材料,等會兒請你們自己動手做一件禮物送給幫助過你的人。
教學反思: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