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美術的教案(通用12篇)
小學五年級美術的教案 篇1
教學目標:了解適合紋樣的基本知識,掌握其圖案裝飾的一般規律,知道適合紋樣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應會運用以前學過的點、線、面等裝飾方法和夸張、變形、省略等變化方法來對適合紋樣進行裝飾。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學會用幾何形、自然形等要素點、線、面來裝飾適合圖形的紋樣。
教學難點:運用點、線、面三要素及夸張、變形等變化方法來設計制作適合紋樣。
教學具準備:適合紋樣圖片資料、作畫工具等。
教學內容:
1、組織教學導入新課
欣賞圖案將學生帶入美麗的圖案中
(圖案本身的魅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帶入美的情景中,激發學生的興趣。)
生欣賞圖案
提出問題:剛剛欣賞的圖案中,你們有沒有發現什么規律?
生:我發現它們的外形有的是我們數學中的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生:有的外形像桃子、有的像樹葉。
生:里面的圖案類型有的是一個形象,有的是幾個形象組合在一起。
生:里面的.圖案跟外面的形狀是一樣的,也跟著是圓形、方形——
(同學們說的都不錯,觀察的很仔細,說出了這些圖案的特點)
師學生的發言,揭示課題:適合紋樣
2、了解知識掌握方法
師:在我們生活中可以發現很多這樣的圖案。來說一說,你在哪些地方見過它們?
生討論發言。
師:那我們同學想不想自己來做一做這樣的圖案呢?
我們在來仔細的觀察欣賞一下,同時思考以下的問題:
1)什么是適合紋樣?
2)基本形有哪些?
3)我們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圖案
生欣賞、思考、討論
師和生一起:1)適合紋樣指適合于一定的外輪廓形狀中的裝飾紋樣。適合紋樣的形態要與外廓相吻合,就是說,在除去邊框時,仍舊具有清晰的邊框外形特征。2)可以有正方形、圓形、三角形、自然形、人造形等3)我們可以用點、線、面來裝飾,也可以用一個形象或者幾個形象來裝飾。
(了解了適合紋樣的一般知識,掌握了基本規律,有利于下一步的設計制作)
師:在以前我們學過了夸張、變形、省略等方法,這節課中我們可以用到它們。
3、構思、設計、制作精美的適合紋樣
師:我們很多同學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今天呢,我們每位同學就來設計一些適合紋樣,要求先選好某種外形,在根據外形設計選擇填充圖案,去掉外形后,圖案仍能保持其形狀。
生作業師巡視輔導
4、作業(自評、互評)
教學反思:本節課的內容是很豐富多彩的,過程中設計的環節不是很多,沒有多少懸念,是靠著內容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自己的繪制,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圖案在我們的生活中運用是非常廣泛的,因而,教與學生一些簡單有效的裝飾方法是很實用的。而沒有比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了。
小學五年級美術的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古建筑作為文明發展的重要標志,到處都矗立著它的身影。盡管有的已經破敗或只留遺跡,也是熠熠生輝,珍貴無比。在我們居住生活的家鄉,或多或少,總有值得我們珍視的古建筑:亭臺、樓閣、寺廟、民居無一不在見證著文明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已成為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這些古代建筑雖歷經滄桑而魅力依舊,受人景仰,得到保護。更重要的是古建筑物上所承載的人文價值,讓一代又一代新人不斷去追尋、學習、傳承,獲得有利于人類社會更好發展的東西。在世人越來越重視開發利用文化與自然遺產價值的情形下,把《家鄉古建筑》編入新教材具有特別的現實意義。安排在小學高年級,與初中階段的《門》、《遠古的呼喚》等課有著密切聯系并與之呼應。屬于綜合探索的單元課。
在教材編排的呈現上,分為緊密相連的三部分,也是有機的三個學習活動內容:觀察描繪(畫古建筑),制作體驗(泥做小亭子),想象創作(畫故事畫),有一定的層次性。1.觀察與描繪,是讓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家鄉某處古建筑作有意圖的考察,并作簡單的記錄,比如材質(磚制、木制、石制等)、造型(亭、臺、樓、民居等)、建造年代以及建筑物結構等作較深入的觀察,以加深對建筑物的了解(歷史、科技、藝術的),繼而進行描繪(或線描或彩畫均可)。通過寫生或記憶畫古建筑,既訓練了學生的造型能力,又使得學生更進一步對古建筑物的理解與猜想(尤其是殘敗的),體驗、感悟古代建筑師和工匠是怎樣
想象構思、怎樣畫草圖、怎樣施工建造該古建筑的。2.制作體驗。是讓學生通過就地取材(泥、石、木等)制作一幢仿古建筑物,并有所創意。通過體驗陶泥捻捏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也是一次摸擬建筑師工匠的學習活動,獲得傳承的意義。3.在對古建筑較了解的前提下,將古建筑的有關故事用想象畫形式創作表現出來,畫一幅故事畫,表達自己的悠思。因此《家鄉古建筑》課目的內涵是很豐富的。可觀、可記、可觸、可畫、可做、可思。在教師的精心設計與指導下,可以獲得非常好的學習活動效果。
教材所選用照片的內容,均體現了古建筑的一般特點和不同地域的多樣性。《徽州印象》(安徽)是攝影師沈越先生拍攝的一幅藝術攝影作品。畫面將皖南民居特有的布局、形制和白墻黑瓦的古樸美呈現在你眼前,作為教材主圖,可以細細品味,重點欣賞。《應縣木塔》(山西應縣),又名佛宮寺釋迦塔(1056年),塔身共九層,外觀為六檐五層,塔平面呈八角形,底直徑為30米。塔結構全由大梁、立柱與斗拱卯榫而成,未用鐵釘。是現存國內外最高大的木結構樓閣式古塔。雖經歷七次大地震卻安然無恙。《拙政園》(蘇州)是蘇州最大園林建筑,圖為拙政園中的見山樓雪景,只是全園中的一部分,它巧妙精致,滿眼風情。亭臺樓榭,臨水而建,是中國園林建筑的基本特色。漫步園中,廊、橋、曲徑,一步一景,就像人在畫中游,很是愜意。《黑龍潭》(云南麗江)是麗江市郊黑龍潭公園里的風光,圖中的得月樓三層四角,端莊俏麗,和五孔石拱橋相得益彰,在玉龍雪山的襯托下倒映潭中,顯得特別美麗,是麗江重要的旅游景點之一。
幾幀照片的內容,遠不能包括古建筑的各種類型和方方面面,教材只能是列舉一二,獲得一般的印象和感覺,還需要教師和學生另外收集更多樣式
的古建筑物圖片以供學習。
教材的前導語試圖說明家鄉古建筑的類型眾多,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具有較多的人文價值,值得我們去了解,去欣賞。前一個提示語和表格式填空,是告訴學生怎樣觀察欣賞,即看什么,了解什么。最后一個提示是為學習活動而設計的,是對古建筑有所了解后意猶未盡而進行想像畫創作的.提示,還需教師根據本地的具體情況進行拓展。學習屋的內容顯而易見。通過圖示,了解什么是斗拱、橫梁、柱、飾等。學生也可自己去了解更多古建筑的有關知識內容。此圖是太原晉祠內的柱、梁、斗拱照片。
二、教學目標
◆了解古建筑的范圍、常見類型、一般特征和有關歷史典故。◆體驗并掌握線畫古建筑的基本方法,能以泥為主要材料做一簡約小亭。
◆培養和增強學生對家鄉人文遺產的情感聯系和對家鄉的熱愛。
三、教學思路
本課為綜合探索的單元課,涵蓋的知識面很廣,要學習的東西也很多,但不能任意拓展,只需在教學中要求學生作一般性的了解和把握。在考察了解的基礎上畫畫古建筑,用泥做一做仿古小建筑,獲得感受體驗,為往后進一步了解傳承古建筑文化做準備。
在學習活動的開展上,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參觀了解和線畫
古建筑,也可只畫局部以降低難度,可以安排兩個以上課時外出進行。外出進行時要有效組織和合理把握,避免流于形式;第二階段,想像創作。在獲得直觀感受與了解的基礎上,分別用一個課時進行泥做小亭子的作業和畫有關古建筑的故事畫。后階段的學習活動重在過程與體驗,不要太難。用泥做一個小亭子是合適的,尖頂加幾根柱子,再刻畫瓦片和裝飾,學生會樂于習得。最后一個活動,是畫故事,這個活動要根據本地古建筑有無典故而進行。沒有典故則變通進行,教師自行安排還是可以的。
四、教學選擇
外出考察調查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古建筑離校太遠,或天氣不好或安全原因不便外出,可以在教師做好充分準備的圖片影像資料的前提下,改在校內進行。比如,教師事先拍成短片,合成解說,讓學生間接觀察了解,邊播邊巧妙設問,而后投影古建筑照片大影像線描畫出,也會取得較好效果。
還可以將考察古建筑的活動提出詳細具體的指標(表格填空最好)分發給學生,由家長擇日帶領前往,鼓勵學生拍照、錄像,之后交給老師檢查。為后段學習活動開展做準備,在古建筑無典故傳說的情況下,畫故事的活動完全可以由老師靈活變通,如改為畫古建筑上的圖騰紋飾,可能更有意思。
五、教學建議
不便外出時,畫校園內的仿古亭子或老房子也是可行的,在寫生時不必強求形似和透視比例關系,畫出些翹檐、斗拱、廊柱、琉璃瓦、
青磚也是好的。
教師可演示寫生線畫建筑的一般步驟方法,力求簡潔流暢,體現細節。
寫生時,作業紙宜稍大,便于大膽下筆,游刃有余。
用泥做小亭子時,教師要為學生統一準備好泥,或將學生帶到能做陶的地方(陶吧、陶藝坊)去完成。
六、教學資料
亭周圍開敞供人停留、觀覽的小型點式建筑,俗稱亭子。一般設置在可供停息、觀眺的形勝之地,如山岡、水邊、城頭、橋上以及園林中。以木構為最多,也有用磚石砌造的。如,長沙岳麓山的愛晚亭。臺榭夯土高墩稱為臺,臺上的木構房屋稱為榭,兩者合稱為臺榭。是宮室、宗廟中常用的建筑形式。臨水或建在水中的建筑物稱為水榭,但已是完全不同于臺榭的另一類型建筑。
樓閣中國古代建筑中的多層建筑物。樓與閣在早期是有區別的。樓是指重屋,閣是指下部架空、底層高懸的建筑。如武漢的黃鶴樓、南昌的滕王閣。
塔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骨)、佛像、佛經、僧人遺體等的高聳型點式建筑,又稱“佛塔”、“寶塔”。塔一般由地宮、塔基、塔身、塔頂和塔剎組成。有樓閣式塔、密檐塔、單層塔等形式。
中國古代建筑的特點
1.使用木材作為主要建筑材料。2.保持構架制原則。3.創造斗拱結構形式。4.實行單體建筑標準化。5.重視建筑組群平面布局。
小學五年級美術的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禮品包裝屬于商品裝潢設計領域,商品裝潢設計包括很多因素,如:包裝的結構設計、圖案設計、色彩設計、外部裝飾設計等。包裝結構是為了保護商品,便于運輸、銷售和美觀等要求而設計的,比較常見的結構形式有:盒式、袋式、異形式等,本課中所展現的主要為盒式和結扎式。包裝的圖案設計、色彩設計、立體裝飾的設計及所運用材料等因素能夠表達出作者的審美情趣,體現禮品包裝的性質,渲染氣氛,以體現美好的祝福和深厚的情誼,這一點從現今中秋佳節期間豐富多彩的月餅包裝設計中就能體現得淋漓盡致。對于五年級的小學生來講,結構的設計比較復雜,理性的東西較多,所以本課的重點側重于包裝的圖案、色彩、立體裝飾方面。
學情分析
這是人教版美術學科五年級上冊第4課。這節課,主要是想通過生活中真真切切的實踐、創造和情感的'感受,讓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感受到關愛別人和受到別人關愛是多么的幸福和快樂!為此,我在整個課堂,都貫穿了一個愛,而“禮品”就是我們生活中表達愛的一種形式之一。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禮物包裝的作用,知道禮物包裝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學習禮品包裝的興趣。
2.通過折、剪、粘等技法,給禮物穿上美麗的外套。能設計出與眾不同的包裝。
3.將廢舊的盒子或紙袋,進行重新美化與包裝。耳目一新的感覺讓學生感受到美化生活用品的樂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講解禮物外包裝的設計方法。
教學難點:各種不同包裝材料的巧妙地設計利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情境導入,明確學習目標:
出示學生在教師節時送的一些包裝精美的小禮物。
師:同學們,你們送給老師的這些禮物,老師可喜歡了,不僅因為它代表著同學們的心意,還因為它們的包裝非常精美,能告訴老師你們是怎樣包裝的嗎?
生自由發言。
師:是呀,禮品配上精美的包裝,更顯得禮品的珍貴,也更能表達同學們的一片心意和美好情感。禮品經過包裝后送出,能使收禮人感到受到尊重而更加喜悅。所以,讓禮品穿上美麗的外套,能使人們更加喜愛。
引出課題:禮物的外套
二、探究交流,掌握包裝方法
1、教師展示課件,講解方型紙盒的包裝,讓學生學會包裝方法。
包裝方型紙盒的方法步驟:
(1)根據廢舊盒子的大小裁剪與之相適應包裝紙的大小,將盒子放在包裝紙的正中央。
(2)用雙面膠或膠水接合兩邊。
(3)抓住包裝紙,沿著禮盒邊緣,將有打折的部分往下折。左右部分的紙,也是沿著禮盒邊緣往中間折入。
(4)將底部的紙對折,再粘上雙面膠或膠水固定,注意折線須對準盒高的中線。另一面做法相同。
(5)用柔軟的材料制作花束系在理盒上。
2、讓學生討論不同的禮物到底是怎么包裝的,先小組討論,后師生交流。
三、嘗試練習(播放音樂)
1、學生練習:用廢舊的盒子或紙袋,嘗試進行重新美化與包裝。可以設計單獨一個的包裝,也可以設計幾個一組的包裝。
2、教師巡視全班,對于完成作業有困難的學生要重點加以指導。
四:點評作業
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互相點評,看誰的作品最有新意,包裝得最好看。大家評出優秀作品加以表揚,并在擺放在教室里進行展示。
五:拓展延伸:
除了今天我們設計的以外,我們還可以將包裝設計裝飾成小動物、小娃娃、旅行鞋、星星等形狀。
六、教師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小學五年級美術的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培養觀察能力
2.掌握繪畫的方法
重點:能把看到的表情表現出來
難點:能運用各種繪畫方法進行創作
教具:多媒體、范例
教學活動:
一、導人
我們人類的表情十分豐富,
動物的表情也不簡單哪,
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動物們的臉吧!
二、出示多媒體
播放多媒體
你看這只狒狒,
一屑不顧的樣子,
多么滑稽。
誰來說一說自己最喜歡的動物你為什么喜歡它?
你見過哪些可愛的動物?
老師在上的動物園看到許多特別的動物表情,大家跟隨我一起去看看吧。
感謝大自然的創造力,
使我們能欣賞到這么多奇異有趣的臉。
三、如果讓你繪畫你會畫出什么樣的動物的表情呢?
畫一個你最喜歡的動物的表情。
四、作業設計
1、大家可以討論、描述和模仿各種動物的表情。
2、畫一個或幾個你覺得最有趣的.動物的臉。也可以畫一種動物的幾種不同的表情。
3、仔細觀察、欣賞圖片上、影視中和動物園里各種動物的臉。
小學五年級美術的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培養觀察和繪畫能力。
2、掌握欣賞的方法和繪畫的技巧。
二、重點:
了解色塊與線條所表現的性格。
三、難點:
能通過觀察進行繪畫表現色彩或線條的性格。
四、教具:
圖片、范例。
五、教學活動:
(一)導入:
1、把性格轉換為色塊和點線,其實是最直接的事:
(1)干脆利落的折線——表示果斷;
(2)輕松柔軟的曲線——聯系著溫和;
(3)形如爆發的色塊——象征著暴烈。
2、你在平時的生活中,還能發現一些什么性格?
(二)板示課題。
今天老師將帶領大家一起去畫廊看看哪兒的畫家是怎樣表現自己的'性格的?
(三)出示圖片。
你覺得這些圖片都有些什么性格?
如果讓你來聯想你會怎樣來表現?
誰來說一說,自己的新想法?
(四)范例。
你又有新的啟迪了嗎?
六、作業選擇:
1、可以先設想出某一種性格,然后努力用色塊、點線表現出來。
2、也可先畫出各種點線、色塊,然后討論一下它們各自向什么性格。
3、教學隨筆。
小學五年級美術的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綜合探索”學習領域,本課編輯的意圖是通過學習,了解偶戲的發展歷史、豐富多彩的表演形態和千變萬化的人物造型,吸引學生,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解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學生通過欣賞、感受、設計、制作、表演等過程,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體驗設計制作活動的樂趣,感受民族藝術的魅力。
教學目標:
1、學習紙偶的裝飾方法。
2、培養學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提高學的綜合素質。
3、采用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并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
教學重點:
收集一些布袋偶戲的資料。
教學難點:
偶戲道具的裝飾方法。
教具準備:
各種廢舊材料、線繩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1、偶戲是我國戲劇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偶戲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民間藝術瑰寶。偶戲的種類較為豐富,有提線偶、仗頭偶、布袋偶和皮影等。偶戲的表演深受少年兒童的喜愛。
2、討論交流:課前我讓同學們本地區的偶戲和偶戲的歷史。下面請各小組把你收集的偶戲的資料互相交流一下。
二、新授課
1、欣賞課文圖片:請同學們看書,和同學討論課本上的偶戲這幾幅圖片都是什么偶戲?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發言。
2、了解一些制作木偶的方法。
師:看!有那么多的裝飾方法,偶戲我們也來試一試吧,每個小組裝飾一個小紙偶,組長作好分工,看哪個組能在五分鐘之內裝飾好并且拿到講臺上來。
生:(按組裝飾小紙偶。)
師:噢,上來了那么多的小朋友。誰來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個?為什么?你有更好的方法去裝飾它嗎?
三、學生制作,教師巡視指導。
教學環節說明及反思:這一環節是讓學生把自己探索得出的裝飾方法和材料馬上應用起來,并且通過學生的評價進一步探究紙偶裝飾的一些要素,如:顏色的搭配、和諧、符合角色形象等等。更進一步地體現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四、同學們已分組編好了童話劇,還根據角色分工做好了初步的'紙偶。現在,開始裝飾我們的紙偶。注意要美觀,要符合角色形象,做好的小組就可以表演童話劇了。看哪個組做得又快又好。現在開始。生:(分工裝飾小紙偶。)
五、現在來看看我們的童話劇表演,好嗎?你們除了看表演,還要觀察紙偶是怎樣裝飾出來的。
六、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裝飾了我們的小紙偶,并進行了童話劇的表演。只要用心觀察,我們還可以發現更多的裝飾方法和材料。
小學五年級美術的教案 篇7
一、欣賞導入
1.欣賞有漸變效果的繪畫作品。
2.教師提問:這些畫在色彩變化上有什么共同的規律?
3.學生答,教師小結:它們的色彩發生了逐漸變化。
在優美的音樂旋律聲中課件展示幾張運用漸變色彩裝飾的`繪畫作品。
二、認識現象
1.教師提問:你們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漸變現象嗎?
2.教師出示圖片,提問:圖中哪些地方出現了色彩的漸變?
課件展示幾張有漸變色攝影圖片。
三、掌握規律
1.教師出示紅一黃、黃一綠、綠一藍、藍一紫、紫一紅五組色彩漸變系列的卡片,請四位同學整理色彩卡片按漸變的順序擺出來貼在黑板上。
小學五年級美術的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中國傳統門的類別、裝飾特點
2、通過對門飾的觀察、欣賞、初步學習運用剪紙或繪畫形式,創作自己喜歡的具有不同風格的門
3、培養熱愛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用繪畫或剪紙的形式表現中國傳統門飾
2、難點:創作的作品表現出傳統的裝飾風格
三、教學課時:1課時
四、課前準備:(學生)彩色卡紙、綜合材料、剪刀、雙面膠、水彩筆 (教師)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設計:
1、介紹導入新課。
(1)教師介紹門飾的知識:傳統的門飾;門飾的雕刻技法、民族特點;中外門飾的區別等。
(2)引入課題《門的裝飾》。
2、欣賞相關作品。
(1)欣賞各種各樣的門飾
(2)了解“門”各部分的名稱、及“門”的細節裝飾
提問:你覺得這些傳統門飾美在哪里?它們各有什么特點?(表現在門飾上面的幾何圖案、樹木花卉、翎毛走獸等。)
學生小組討論
3、教師提出作業要求:
(1) 用對折剪刻的.方法制作一幅門的剪紙
(2) 用線描的方法表現不同風格的門飾
4、學生構思創作
5、教師巡視指導
對創作中普遍出現的問題作集體和個別的指導
6、評價
能否在傳統圖案上進行創新;
能否在作業中有意識地運用一些原理;
能否大膽地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和對他人作品的意見。
7、拓展
小學五年級美術的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牙刷的設計理念,設計的牙刷要美觀與實用相結合。
2、能力目標:學會觀察和分析牙刷各部分的特點和功能,學習簡單的設計圖畫法,能夠設計一款既美觀又實用的牙刷。
3、情感目標:養成關注身邊事物的習慣,提高觀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設計要以人為本的原則。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觀察分析牙刷各部分的設計意圖,了解形象與功能之間的關系,運用簡單設計圖的畫法設計一個的牙刷。
2、難點:運用設計理念,設計出既美觀又實用的牙刷。教法與學法:講授法、談話法、啟發法、觀察欣賞法等
教學準備:
各種造型不同的牙刷,彩色紙,彩筆,尺子,剪刀等。
教學過程:
1.欣賞動畫片,導入新課。
(1)教師播放愛護牙齒的動畫片,問:每天幫助我們保護牙齒的好幫手是誰呢?
(2)出示課題:我的牙刷。學生觀看動畫片。明確課題。
以直觀有趣的動畫導入,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對牙刷的興趣。
2、設置闖關游戲問題,主動探究。
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喜歡的'牙刷互相展示和欣賞。問題:
(1)牙刷的結構?(刷頭、刷頸、刷柄)
(2)牙刷各部分形態有哪些不同?
(3)設計師為什么要設計這些不同的地方?有何作用?學生相互欣賞,并根據闖關游戲進行觀察和分析。小組交流。
3、引導學生看書中的作品是如何設計的。啟發創作并了解設計圖的畫法。問:你喜歡哪個設計?設計圖中要包括哪些內容?學生看書。小組討論設計圖中要包括的內容。看書中的作品,使學生從書中得到啟發。
4、創設情境,轉換角色,拓展設計思路。
學校最近發現學生齲齒狀況有增多的趨勢,為了提高大家的口腔衛生的意識,學校準備組織一次牙刷設計師大賽,咱們同學都有機會參加。如果你是設計師,你想設計一個什么樣的牙刷?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
學生討論并發言,互相啟發。互相啟發創作思路。
5、提出作業要求:
設計一款既實用又美觀的牙刷,注意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明確作業要求。學生創作。
6、展示作業。
7、你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充滿設計意識的物品或公共設施?給大家講一講。課后延伸。
板書設計:
9、我的牙刷刷頭
牙刷的結構:刷頸刷柄
教學反思:
牙刷雖小,但它的設計卻處處為人著想。本節課,我在引導學生了解了牙刷的結構后鼓勵他們充分發揮想像力,大膽想像,學生設計新穎,想像獨特,教學效果很好!
小學五年級美術的教案 篇10
教學目的:
1、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觀察、比較、歸納,學生能夠的藝術特點。
2、通過學習,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評價馬蒂斯的作品,能力強的學生能發表自己較為獨特的觀點。能學習馬蒂斯剪紙的表現手法,創作一幅作品。
3、激發學生不滿足過去,勇于創新的思想意識。
教學重點:
1、馬蒂斯藝術特征,學習他一生對藝術執著追求的精神。
2、學習欣賞馬蒂斯剪紙作品的方法,體會作品在造型和色彩上給觀者帶來的觀感。
教學難點:
對馬蒂斯教為抽象的物象造型的認識與理解。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電腦、電視機
學具:彩紙、剪刀。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20世紀的藝術的師——馬蒂斯
出示馬蒂斯的肖像。
二、欣賞斯的作品
1、《藍衣女人》創作于1937年。
組內談感受
2、《金魚》創作于1912年。
面對這幅畫誰愿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三、欣賞剪紙作品
(馬蒂斯的照片)這是他手術后正在創作,猜猜看,他在搞什么創作?
《常春藤與花》是他晚年的優秀作品。這幅作品主要用了哪幾種顏色?給你什么感受?
欣賞馬蒂斯的《王者之悲》、《小鸚鵡與美人魚》
四、評價
1、馬蒂斯的作品在色彩上注意什么?
色塊的組合對比
夸張的裝飾色彩
細膩的'寫實色彩
2、你認為馬蒂斯最愛使用的顏色是什么?
3、通過本課欣賞,你對馬蒂斯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馬蒂斯的繪畫
馬蒂斯的剪紙
馬蒂斯一生不懈的追求
馬蒂斯與野獸派
其他
五、小結
你們知道嗎?他不僅是一位著名的畫家,還是一位著名的雕塑家和一位出色的設計師呢。談一談學習本課后的收獲。
小學五年級美術的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培養想象力
2.學習在觀察中發展創造性的思維并運用繪畫的技巧表現。
重點:學會圖案中形的重復變化。
難點:運用繪畫的技巧表現重復的形。
教具:范畫、范例
教學活動:
一、導入:
地上的瓷磚一塊塊排列,
屋頂的紅瓦一片片連接,
衣服上的花兒朵朵相同,
圖案里的紋樣反復不斷┄┄
這些都是重復的形。
二、板示課題
同學們,老師想知道你對在生活里和畫面上出現的重復的形有什么樣的印象?
請你來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在生活里和畫面上,形成秩序感和節奏感。
你一定有自己新的想法吧?
分小組就這個話題展開討論。
三、出示范畫
你想看一看別的小朋友的畫嗎?
你覺得怎樣把自己的想法畫出來,那一定很有趣。
想不想也來試一試?
四、作業選擇:
1.觀察、尋找生活中重復的形,選擇一種有趣的重復的形畫出來。
2.可以例圖去創作發揮運用各種繪畫方法。
小學五年級美術的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欣賞畢加索等大師的作品特點,同時觀察中國京劇臉譜中人物臉譜的變化特點。
2、讓學生收集各種身邊的物品,運用于人物表現之中。
3、指導根據學生自己的想象,同時模仿運用大師的表現方法和臉譜表現的特點,設計出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模仿大師作品表現方法,設計有特點的作品。
教學難點:
學生大膽想象,設計富有創意和夸張的形象。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畢加索大師的作品,和相關的京劇臉譜的資料,制作課件供學生欣賞。
學生準備:
收集身邊各種現成品用于人物的表現之中,并帶好相關的繪畫工具。
教學目標:
一、導入
游戲;(形狀的改變)
1、大家已經看到朱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位小朋友,她呀還會變了!(電腦多媒體課件)如果你在這些(頭發、眼睛、鼻子、嘴、臉型)小按紐上面點擊一下,她就會變成另外一幅模樣,你想玩一玩嗎?看她是怎么變的?
2、學生玩游戲,分別點頭發、眼睛、鼻子、嘴、臉型,感受造型的變化。(兩個同學玩)
3、她什么變了?(頭發、眼睛、鼻子、嘴、臉型)她是怎么變的?(五官的造型變了)
揭題:變
二、新授
(一)造型變
1、看朱老師又給同學們變了(欣賞)
(1)你喜歡這張作品中的什么地方?(鼻子有趣,用人物來替代的)
(2)這張作品你喜歡它的哪兒啊?(眼睛是用人來表示的,鼻子是用溫度計來表示的,頭上還有云彩呢)
(3)這張人物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仔細觀察它的嘴是什么?他的頭發?他的眼睛?這是什么地方?(用房間的擺設巧妙地構成了一張人臉,作者的想法可真大膽,有創意。)
(4)這張作者用什么來拼擺人物的。(用蔬菜來拼擺表示的)
可真是一些有趣的變了形的人物臉部形象。
2、朱老師這兒也有兩張變了形的臉型,(貼在黑板上)并為同學們提供了一些材料,有誰愿意上來也給大家來拼擺不一樣的人物頭像嗎?
學生拼擺。(你可以選擇你認為合適的材料來拼貼,如果沒有你想要的物品或形狀,你也可以畫一畫。)
(1)看,他們創作的人物多有新意,真棒!(獎勵)
(2)如果是你,你會跟他的想法一樣嗎?你會把它貼在哪兒呢?(同學說自己的想法)每位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原來人物形象可以變幻無窮。
3、引申:(實物投影儀)衣夾子在這兒是除了,a.它還可以聯想到什么,像什么?b.變化角度呢?c.通過添加還可以是什么?d.與其它物品組合?變化他們的位置,方向?它還可以是什么?不同的組合,不一樣的添加,不一樣的想象,除了人物頭像,他們還可以變出變幻無窮的形象。
1、這是什么呀?京劇臉譜是我們中國的國粹,它的面部造型夸張,仔細觀察一下,這與我們拼貼的'人物除了在五官上不一樣之外,還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臉部線條很多,曲線,弧線,各式各樣的線條組成一些塊面來裝飾臉部。
板書:線條-----塊面
2、看,老師也來模仿臉譜來給我們任務的臉部添加線條,形成塊面,使它更有變化又想給它變一變了!(水彩筆示范)在眼睛、鼻子、嘴的四周添加線條組成塊面。
3、我再給它加個發型就更有趣了。
(二)色彩變:
1、(臉譜)這兩張臉譜有什么不同吧?與剛才那一張有什么不同?(多了色彩)京劇臉譜的色彩大都鮮艷、明快。有了色彩,臉部更加漂亮,可見色彩的作用不可忽略。
2、看我們同學加上了顏色,作品多么漂亮呀!(欣賞學生作品)
(三)正面側面結合變
1、同學們還想不想看一些形象更加奇特的人,趕快做好思想準備,屏住呼吸(欣賞照片)
a)奇特在哪兒?學生說
b)真有點兒像個連體嬰兒,一只腦袋下長出兩張臉,一個正面,一個側面。
2、我們有一位大畫家,他筆下的人物也很神奇(課件展示、作品欣賞)
3、學生討論,交流,想象,評價夸張的臉。(上面有,臉有側面的,眼睛是正面的。臉正面側面相結合。
4、他的作品不僅頭像變了,連身體也變形了(怎么變的呢?)
(四)表現形式變
1、老師這兒也有一張變了形的人物。(展示,乒乓球做頭,鉛絲扭的身體的人物)它的頭(生說)是用乒乓球做的;身體很瘦很夸張,用鉛絲扭的。
2、看這位同學用什么表現的?
3、你們能不能也用身邊的物品來表現一幅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三、作業:
1、布置作業:
(1)表現一幅奇特的形象。表現形式可以畫,可以拼貼(小組合作),可以拼貼和畫相結合。(課件展示作業要求)
(2)學生作業。
四、作業展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