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大雪教案范文(精選12篇)
24節氣大雪教案范文 篇1
活動目標:
(一)幫助兒童了解大雪這個節氣的由來和地理知識特點;
(二)帶領兒童認識大雪與農業的關系;
(三)認識大雪這個節氣的代表民俗活動;
(四)學習“酒釀”制作方法并進行實際操作。
活動內容:
(一)節氣由來
這個節氣之所以叫大雪,是因為“雪”是寒冷天氣的產物,這個節氣期間的氣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故用“大雪”來比喻這個節氣期間的氣候特征。“大雪”是個比喻,反映的是這個節氣期間寒流活躍、降水漸增,不是表示這個節氣下很小量的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是對大雪由來的描述,其中十月是指農歷十月,轉換到公歷就是11月22或23日。
(二)地理知識
大雪節氣,東亞地區已建立起比較穩定的經向環流,西伯利亞地區常有低壓或低槽,東移時會有大規模的冷空氣南下,我國東南部會出現大范圍大風降溫天氣。大雪是反映降水與氣溫的節氣,它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所以需要多多注意保暖。
需要注意的是,節氣的大雪與天氣的大雪無必然聯系,大雪節氣中說的“大雪”與日常天氣預報所說的“大雪”意義不同,大雪節氣是一個氣候概念,反映氣溫與降水量。而天氣預報中的大雪是指降雪強度較小的雪。雪是寒冷天氣的產物。氣象學上把下雪時水平能見距離等于或大于1000米,地面積雪深度在3厘米以下,24小時降雪量在0.1—2.4毫米之間的降雪稱為“大雪”。
所以大雪節氣不一定下雪就不奇怪了,而全年下雪量最大的節氣確實不是在大雪節氣。比如,黃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區全年下雪最大的節氣,在春季的“雨水”節氣。
(三)大雪物候
那么問題就來了,大雪節氣大自然會發生什么呢?在大雪節氣初,東北土壤凍結深度已達10厘米,往后差不多一晝夜平均多凍結1厘米,到節氣末便凍結了一米多。所以俗話說“大雪地封嚴”,在大雪之后大小江河就會陸續封凍。
還有一句農諺與大雪有關,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了解:“大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這句話有三層意思,一是大雪落雪,來年雨水均勻,無大旱澇;二是下雪可凍死一些病菌和害蟲,來年減輕病蟲害的發生;三是積雪有保暖作用,利于土壤的有機物分解,增強土壤肥力。
(四)大雪傳統
俗語云:“大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節氣的習俗包括腌咸菜、品嘗糍粑、曬魚干、吃刨湯、釀大雪酒等。大雪腌菜,主要是北方腌雪里蕻,漬酸菜。在南方某些地方,在大雪前后還有吃糍粑的習俗。吃“刨湯”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是用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大雪酒是在大雪后,用新糧食釀酒,所謂“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1.“冬臘風腌,蓄以御冬”
民間有:“冬臘風腌,蓄以御冬”的習俗。大雪時節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干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把多余的肉類用傳統方法儲備起來,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很多地方都有冬季吃臘肉的習俗,尤其是南方城市,更是對臘味情有獨鐘。廣州人最喜歡用臘味來做臘味蘿卜糕、臘味煮香芋,還有臘腸炒蜜豆。
2.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歷十月吃糍粑的習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后所制成的一種食品,是中國南方一些地區流行的美食。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糍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3.曬魚干
大雪時中國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干、儲存乾糧。烏魚群會在大雪前后來到中國臺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中國臺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歷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4.吃刨湯
大雪前后,土家族群眾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熱烈的氣氛。吃“刨湯”,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在“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中,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稱為“刨湯”。
(五)制作簡易酒釀
剛剛老師給大家介紹了大雪的很多習俗,仔細聽的`小朋友一定記得老師提到過“釀大雪酒”這個習俗,其實大雪酒不是指一種專門的酒,只要是大雪到來后開始釀的酒都可以叫做大雪酒,那么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酒是怎么釀成的呢?今天老師就給大家講講酒釀的制作方法,請小朋友們豎起小耳朵仔細聽,看看誰學得又快又好!
制作酒釀的方法可以分為四個大步驟:煮米飯,拌酒曲,保存,發酵。煮米飯呢就是把糯米或大米在水里泡上半天,漂洗干凈后,放在容器里煮成熟米飯,米飯煮好后放到碗里放涼到30度左右,放涼的操作是為了方便進行下一步拌酒曲。這時候有小朋友要問了,酒曲的作用是什么呀?酒曲是一種霉菌,它能讓米飯長出菌絲,同時產生一種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叫做淀粉酶,在淀粉酶的幫助下就能釀出又甜又香的米酒。那么淀粉酶工作的原理是怎么樣的有些復雜,老師就不具體地講了,小朋友們可以去網絡上搜索一下,和爸爸媽媽一起學習一下。
現在回到我們制作酒釀的步驟中來,煮完米飯晾涼以后,我們就要把酒曲均勻地攪拌在米飯里,攪拌完我們要把米飯的表面抹平,中間壓出一個凹陷,再在里面放一些酒曲,倒上一點點涼開水,最后我們把容器密封起來,讓它保持30℃的溫度發酵就可以了,如果溫度不夠,我們可以用厚毛巾或者棉被把容器包起來保溫。
做完這幾步等待一兩天 ,我們的酒釀就制作完畢了!小朋友們記住了嗎,老師想請一個小朋友來幫我回憶一下,老師剛剛講了哪些步驟。好,現在我們就來一起試一試?
24節氣大雪教案范文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簡單的大雪文化,知道大雪的由來與相關習俗。
2、理解大雪兒歌的含義,并大膽嘗試復述。
3、知道冬季如何防寒,保護自己。
活動準備
1、PPT故事《二十四節氣圖畫故事》或“圖片+老師講故事”的形式。
2、兒歌
大雪到,大雪到,天寒地凍開始了。
冷風吹,雪花飄,山川樹木盡蕭條。
穿厚衣,帶厚帽,加強鍛煉身體好。
3、節節蟲身體中間留出空白可添畫的部分。
活動過程
1、故事圖片(節節蟲、吉鳥、大尾魚)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2、教師講述故事內容,并通過提問幫助幼兒了解大雪的節氣特點。
(1)大雪的天氣是怎樣的?
(2)大地、樹木都有些怎樣的風景?
(3)在天冷的時候,我們要怎樣保護自己,抵抗嚴寒?
3、添畫節節蟲:小班可以只涂色,中大班加入數物對應的內容。
4、健康領域還可以延伸,給樹木的防寒和小朋友保暖,大雪后的食物(腌臘肉、吃糍粑的風俗,不挑食,多吃黑豆、黑木耳、鯽魚等良好飲食習慣)。
活動延伸
美工區,制作節節蟲;閱讀區,自制繪本;建構區,搭建節節蟲。
24節氣大雪教案范文 篇3
活動目標
1、練習在一定范圍內四散跑,發展腿部力量及閃躲能力。
2、進一步理解“雪遇熱融化”的特征。
3、體驗冬季運動帶來溫暖。
4、鍛煉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5、樂于參與體育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大雪娃頭飾。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師:我們先來暖暖身體,做一些準備活動。動動脖子一二一,伸伸手臂一二一,扭扭身體一二一,抬抬小腿一二一,揉揉膝蓋一二一。重復兩次。
二、認識大雪娃。
師:我們都活動開始了,有新朋友也要加入我們的游戲呢。我們先來看看是誰來了呀?你們認識它么?(出示大雪娃的頭飾)
幼:雪娃娃。
師:恩,他呀就叫大雪娃。他的腦袋呀是圓圓的。他還是冰冷冰冷的,碰到他的時候是什么感覺呀?
幼:冷,很冷。
師:恩,碰到他,會覺得很冷,冷得都要凍住了,那樣就不能動了。這么可愛有趣的大雪娃,我來給他編首兒歌,請聽:大雪娃,大雪娃,圓圓腦袋真可愛。他要來找好朋友,找到你呀就別動。來,我們一起學著說說看。
三、開始游戲。
1、說明游戲規則。
師:我們呀,已經認識了大雪娃。那接下來呀,他就要和我們一起做游戲了。怎么做游戲呢?我們要先一起念我們剛剛學會的兒歌。兒歌念完之后,大雪娃就要開始找朋友了。然后,小朋友們就要開始跑。但是,小朋友們跑的時候呢,只能在這一個地方,不能跑出去,不然大雪娃就不能和他做朋友了呢。大雪娃就去追小朋友,追到你們的時候就用手拍一下。被拍到的小朋友就要站住,不能動了。因為他呀,被大雪娃凍住了。等到太陽出來的時候,大雪娃就要融化了。這時,大雪娃就要蹲下去。被大雪娃拍到的小朋友也可以動了。
師:小朋友們什么時候開始跑呀?跑的時候只能在哪里跑呀?被大雪娃拍到的小朋友應該要怎么樣?還能不能跑啊?那什么時候可以動呢?
2、開始游戲。
師:那現在我來扮演大雪娃,你們都是小朋友。好,現在我們的游戲開始,我們一起念:大雪娃,大雪娃,圓圓腦袋真可愛。他要來找好朋友,找到你呀就別動。(大家手拉手繞圈走,教師站在圓圈中間)
游戲進行兩次。
3、請一名幼兒扮演大雪娃。
四、整理活動。
師:我們和大雪娃玩得開不開心呀?只是呀,太陽公公出來了,把大雪娃喊走了,叫他去休息了。那我們也放松放松。我們學習小鳥一樣飛一飛。再輕輕踢踢我們的小腿。
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中,幼兒積極配合,認真嘗試,在自主練習里獲取了經驗,又在集體練習里感受到了快樂和喜悅,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教學目標也得到了圓滿的完成。
24節氣大雪教案范文 篇4
1、知道每年11月22日或23日是大雪(今年是22日),是24節氣中第20個節氣。
2、了解簡單的大雪文化,知道大雪的由來與相關習俗。
3、理解大雪兒歌的含義,并大膽嘗試復述。
4、知道冬季如何防寒,保護自己。
活動準備
1、PPT故事《二十四節氣圖畫故事 | 第二十節大雪》或“圖片+老師講故事”的形式。
2、兒歌
大雪到,大雪到,天寒地凍開始了。
冷風吹,雪花飄,山川樹木盡蕭條。
穿厚衣,帶厚帽,加強鍛煉身體好。
3、節節蟲身體中間留出空白可添畫的部分。
活動過程
1、故事圖片(節節蟲、吉鳥、大尾魚)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2、教師講述故事內容,并通過提問幫助幼兒了解大雪的節氣特點。
(1)大雪的天氣是怎樣的?
(2)大地、樹木都有些怎樣的`風景?
(3)在天冷的時候,我們要怎樣保護自己,抵抗嚴寒?
小結:在二十四節氣中,大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時間與程度,寒氣降至零下形成雪,雪小,地面上又無積雪,是“大雪”節氣的原本之意。大雪過后,要要添加厚實冬衣保暖,還要加強身體鍛煉。
3、添畫節節蟲:小班可以只涂色,中大班加入數物對應的內容。
4、健康領域還可以延伸,給樹木的防寒和小朋友保暖,大雪后的食物(腌臘肉、吃糍粑的風俗,不挑食,多吃黑豆、黑木耳、鯽魚等良好飲食習慣)。
活動延伸
美工區,制作節節蟲;閱讀區,自制繪本;建構區,搭建節節蟲。
24節氣大雪教案范文 篇5
活動目標:
1、愿意通過兒歌理解大雪的節氣特征,喜歡朗讀兒歌。
2、在理解兒歌的基礎上,能夠較熟練的朗誦兒歌。
3、通過學習大雪兒歌,知道大雪節氣里河水、動物天氣變化的明顯特征。
《大雪》
小雪小雪剛剛過,
大雪大雪要封河。
小兔小兔毛毛厚,
大熊大熊躲進窩。
北風婆婆來巡邏,
太陽公公不敢惹。
烏云哥哥把天遮,
雪花姑娘好做客。
小提問:
1、兒歌里都有誰呢?它們都是什么樣子呢?
2、太陽公公為什么不敢惹北風婆婆呢?
3、雪花飄落的時候,天空什么樣子?大地會是什么樣子?
4、雪花姑娘長什么樣子?下雪的時候,你試著接上一朵小雪花在手心,仔細地觀察觀察她吧。
家長指導建議:
1、我們可以把兒歌的每一句歌詞都想象成畫面,這樣可以有效幫助孩子理解內容。
2、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對各種事物進行聯想和想象,比如河面結冰或大雪覆蓋的情景;毛茸茸的兔子會是什么樣;大熊怎么躲在洞里睡覺……爸爸媽媽可以進行這樣的提問,如:北風婆婆太陽公公烏云哥哥雪花妹妹會是什么樣子呢?引導孩子把想象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聯想和想象能力,也是提高記憶力的好方法。
24節氣大雪教案范文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11月22日或23日是大雪(今年是22日),是24節氣中第20個節氣。
2、了解簡單的大雪文化,知道大雪的由來與相關習俗。
3、理解大雪兒歌的含義,并大膽嘗試復述。
4、知道冬季如何防寒,保護自己。
活動準備
1、PPT故事或“圖片+老師講故事”的形式。
2、兒歌
大雪到,大雪到,天寒地凍開始了。
冷風吹,雪花飄,山川樹木盡蕭條。
穿厚衣,帶厚帽,加強鍛煉身體好。
3、節節蟲身體中間留出空白可添畫的部分。
活動過程
1、故事圖片(節節蟲、吉鳥、大尾魚)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2、教師講述故事內容,并通過提問幫助幼兒了解大雪的節氣特點。
(1)大雪的天氣是怎樣的?
(2)大地、樹木都有些怎樣的風景?
(3)在天冷的時候,我們要怎樣保護自己,抵抗嚴寒?
3、添畫節節蟲:小班可以只涂色,中大班加入數物對應的內容。
4、健康領域還可以延伸,給樹木的防寒和小朋友保暖,大雪后的食物(腌臘肉、吃糍粑的風俗,不挑食,多吃黑豆、黑木耳、鯽魚等良好飲食習慣)。
活動延伸
美工區,制作節節蟲;閱讀區,自制繪本;建構區,搭建節節蟲。
24節氣大雪教案范文 篇7
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更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節氣大雪的到來,也就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下雪的可能性大增。大雪,斗指癸,太陽到達黃經255度,交節時間為每年公歷12月6-8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大雪,十一月節。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大雪和小雪、雨水、谷雨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
感受大雪
教師們根據幼兒的年齡和認知特點,通過生動、形象的視頻、圖片等形式引導孩子們認識了大雪節氣的特點,了解了節氣與天氣、農事之間的關系。
大雪氣候特點
大雪(暴雪)
強冷空氣往往能夠形成較大范圍降雪或局地暴雪,但雪量并不是全年最大。如我國北方黃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區,降雪量最大是是在2月下旬的春季雨水節氣,其原因與“小雪雪比大雪大”是類似的,即2月下旬已過全年最冷時期,初春天氣,南方暖空氣開始活躍,水汽開始豐富,而此時北方冷空氣勢力仍強,強強對峙,暖氣流在密度較大的冷氣流背上強烈、持久上升,遂可能降下大雪。
凍雨(雨凇)
強冷空氣到達南方,特別是貴州、湖南、湖北等地,容易出現凍雨。凍雨是從高空冷層降落的雪花,到中層有時融化成雨,到低空冷層,又成為溫度雖低于0℃,但仍然是雨滴的過冷卻水。過冷卻水滴從空中下降,當它到達地面,碰到地面上的任何物體時,立刻發生凍結,就形成了凍雨。出現凍雨時,地面及物體上出現一層不平的冰殼,對交通、電力、通訊都會造成極大影響,還會造成果樹損毀。根據《長江中下游氣候》一書中統計,每年12月,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氣溫在–3~0℃時,容易出現凍雨,凍雨出現幾率占到76%。
霧凇
據統計,一般每年11月開始到次年2月,西北、東北以及長江流域大部,先后會有霧凇出現,濕度大的山區比較多見。霧凇是低溫時空氣中水汽直接凝華,或過冷霧滴直接凍結,在物體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積物。我國冬季霧凇日數多的地方有:黑龍江、吉林、新疆北部、陜西北部。霧凇是受到人們普遍欣賞的一種自然美景,但是它有時也會成為一種自然災害,嚴重時會將電線、樹木壓斷,影響交通、供電和通信等。
大雪飲食
大雪是“進補”的好時節,素有“冬天進補,開春打虎”的說法。
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冬令進補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于體內,有助于體內陽氣的升發,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此時宜溫補助陽、補腎壯骨、養陰益精。冬季食補應供給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大雪節氣前后,柑桔類水果大量上市,像南豐蜜桔、官西柚子、臍橙雪橙都是的當家水果。適當吃一些可以防治鼻炎,消痰止咳。
大雪時北半球各地日短夜長,因而有農諺“大雪小雪、煮飯不息”等說法,用以形容白晝短到了農婦們幾乎要連著做三頓飯的程度。
大雪習俗
腌肉
老南京有句俗語,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
大雪節氣一到,家家戶戶忙著腌制“咸貨”,掛在朝陽的屋檐下晾曬干,以迎接新年。
觀賞封河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自然景觀,南方也有“雪花飛舞,漫天銀色”的迷人圖畫。
到了大雪節氣,河里的冰都凍住了,人們可以盡情地滑冰嬉戲。
24節氣大雪教案范文 篇8
目標
(一)幫助兒童了解大雪這個節氣的由來和地理知識特點;
(二)帶領兒童認識大雪與農業的關系;
(三)認識大雪這個節氣的代表民俗活動;
(四)學習“酒釀”制作方法并進行實際操作。
內容
(一)節氣由來
這個節氣之所以叫大雪,是因為“雪”是寒冷天氣的產物,這個節氣期間的氣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故用“大雪”來比喻這個節氣期間的氣候特征。“大雪”是個比喻,反映的是這個節氣期間寒流活躍、降水漸增,不是表示這個節氣下很小量的'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是對大雪由來的描述,其中十月是指農歷十月,轉換到公歷就是11月22或23日。
(二)地理知識
大雪節氣,東亞地區已建立起比較穩定的經向環流,西伯利亞地區常有低壓或低槽,東移時會有大規模的冷空氣南下,我國東南部會出現大范圍大風降溫天氣。大雪是反映降水與氣溫的節氣,它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所以需要多多注意保暖。
需要注意的是,節氣的大雪與天氣的大雪無必然聯系,大雪節氣中說的“大雪”與日常天氣預報所說的“大雪”意義不同,大雪節氣是一個氣候概念,反映氣溫與降水量。而天氣預報中的大雪是指降雪強度較小的雪。雪是寒冷天氣的產物。氣象學上把下雪時水平能見距離等于或大于1000米,地面積雪深度在3厘米以下,24小時降雪量在0、1—2、4毫米之間的降雪稱為“大雪”。
所以大雪節氣不一定下雪就不奇怪了,而全年下雪量最大的節氣確實不是在大雪節氣。比如,黃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區全年下雪最大的節氣,在春季的“雨水”節氣。
(三)大雪物候
那么問題就來了,大雪節氣大自然會發生什么呢?在大雪節氣初,東北土壤凍結深度已達10厘米,往后差不多一晝夜平均多凍結1厘米,到節氣末便凍結了一米多。所以俗話說“大雪地封嚴”,在大雪之后大小江河就會陸續封凍。
還有一句農諺與大雪有關,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了解:“大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這句話有三層意思,一是大雪落雪,來年雨水均勻,無大旱澇;二是下雪可凍死一些病菌和害蟲,來年減輕病蟲害的發生;三是積雪有保暖作用,利于土壤的有機物分解,增強土壤肥力。
(四)大雪傳統
俗語云:“大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節氣的習俗包括腌咸菜、品嘗糍粑、曬魚干、吃刨湯、釀大雪酒等。大雪腌菜,主要是北方腌雪里蕻,漬酸菜。在南方某些地方,在大雪前后還有吃糍粑的習俗。吃“刨湯”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是用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大雪酒是在大雪后,用新糧食釀酒,所謂“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1、“冬臘風腌,蓄以御冬”
民間有:“冬臘風腌,蓄以御冬”的習俗。大雪時節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干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把多余的肉類用傳統方法儲備起來,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很多地方都有冬季吃臘肉的習俗,尤其是南方城市,更是對臘味情有獨鐘。廣州人最喜歡用臘味來做臘味蘿卜糕、臘味煮香芋,還有臘腸炒蜜豆。
2、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歷十月吃糍粑的習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后所制成的一種食品,是中國南方一些地區流行的美食。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糍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3、曬魚干
大雪時中國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干、儲存乾糧。烏魚群會在大雪前后來到中國臺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中國臺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歷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4、吃刨湯
大雪前后,土家族群眾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熱烈的氣氛。吃“刨湯”,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在“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中,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稱為“刨湯”。
(五)制作簡易酒釀
剛剛老師給大家介紹了大雪的很多習俗,仔細聽的小朋友一定記得老師提到過“釀大雪酒”這個習俗,其實大雪酒不是指一種專門的酒,只要是大雪到來后開始釀的酒都可以叫做大雪酒,那么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酒是怎么釀成的呢?今天老師就給大家講講酒釀的制作方法,請小朋友們豎起小耳朵仔細聽,看看誰學得又快又好!
制作酒釀的方法可以分為四個大步驟:煮米飯,拌酒曲,保存,發酵。煮米飯呢就是把糯米或大米在水里泡上半天,漂洗干凈后,放在容器里煮成熟米飯,米飯煮好后放到碗里放涼到30度左右,放涼的操作是為了方便進行下一步拌酒曲。這時候有小朋友要問了,酒曲的作用是什么呀?酒曲是一種霉菌,它能讓米飯長出菌絲,同時產生一種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叫做淀粉酶,在淀粉酶的幫助下就能釀出又甜又香的米酒。那么淀粉酶工作的原理是怎么樣的有些復雜,老師就不具體地講了,小朋友們可以去網絡上搜索一下,和爸爸媽媽一起學習一下。
現在回到我們制作酒釀的步驟中來,煮完米飯晾涼以后,我們就要把酒曲均勻地攪拌在米飯里,攪拌完我們要把米飯的表面抹平,中間壓出一個凹陷,再在里面放一些酒曲,倒上一點點涼開水,最后我們把容器密封起來,讓它保持30℃的溫度發酵就可以了,如果溫度不夠,我們可以用厚毛巾或者棉被把容器包起來保溫。
做完這幾步等待一兩天,我們的酒釀就制作完畢了!小朋友們記住了嗎,老師想請一個小朋友來幫我回憶一下,老師剛剛講了哪些步驟。好,現在我們就來一起試一試?
24節氣大雪教案范文 篇9
活動領域:
藝術領域
活動目標:
1、喜歡用多種材料制作雪花,體驗大雪節氣制作雪花的樂趣。
2、嘗試利用生活中常見物品的不同形態,進行創意手工。
3、掌握用棉簽、雪糕棒制作雪花的方法。
家長指導建議:
1、與孩子一起觀察雪花的形態特征,了解大多數雪花都是六角形的。
2、平時多引導孩子觀察身邊事物的形態、特征,鼓勵孩子說一說這是什么?想一想它像什么?做一做能變什么?發展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和發散思維的能力。
“大雪”健康小貼士:
1、防寒護陽
冬天是陰氣最盛的時候,而陽氣卻是偏虛的,人們的身體是很容易受到寒氣侵襲的,因此,要做好保暖,尤其是對于頭部和腳部來講,寒氣是從腳開始的,腳如果沒有做好保暖的話,會引起全身冰冰冷冷的,小朋友要注意穿褲子時要用襪子扎緊秋褲的褲腿。頭部的保暖也一樣要重視,外出時要帶好小帽子呦!
2、膳食補陽
在南北方地區,環境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進補的時候也有所差異。南方相對暖和一些,進補時以平補為主,北方地區寒冷的氣候,要補溫熱食物,起到保暖的作用。如羊肉、牛肉等肉類,還要多吃一些對腎有好處的食物,如腰果、芡實、山藥、白果、核桃等。此外,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也要多吃一些,它們不僅可以抵抗寒冷,還能潤肺生津。好吃的東西這么多,讓我們一起來嘗一嘗吧!
3、天越冷越要多喝水
多喝水有利于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小朋友們,冬天千萬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水,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適量飲水。另外,冬季飲水一定要注意水溫,以飲溫熱水為宜,每天早晨起床后和臨睡前都要堅持喝杯白開水呦!
24節氣大雪教案范文 篇10
活動目標:
1.幫助、分享,提升與不同年齡幼兒共同活動的體驗,增強幼兒善于合作的意識。
2.了解大寒的由來及各地習俗。
3.能背誦關于大雪的古詩,積極主動參與大雪的藝術活動。
4.感受藝術活動的魅力,激發幼兒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
活動重難點:
重點:知道大雪的習俗,積極參與大雪的藝術活動。
難點:感受藝術活動的魅力,激發幼兒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雞蛋盤、顏料、卡紙、海綿棒、排筆、音樂、剪刀
2.經驗準備:中大班幼兒有一定的動手操作經驗,并認識操作過活動材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情境導入
1.小朋友們,今天你們來幼兒園的時候,為什么穿這么厚,有的小朋友還戴了帽子、圍巾、手套等保暖設施?
2.對,現在已經是二十四節氣里的大雪,天氣越來越冷了。今天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大雪節氣吧!
二、基本部分—游戲體驗
1.了解大雪的由來和習俗。(觀看視頻)
2.大雪都有哪些習俗那?
幼兒交流自己獲取的信息。
3.有一首古詩很好的描述了大雪時節,你們想不想欣賞一下?
4.教師邊出示圖片邊范讀《江雪》。
5.大雪節氣還可以用很美的手勢舞來展示,我們一起來做一下吧。請大班的寶寶找一名小班的寶寶,一起做,并跟著老師的動作幫忙給小班的弟弟妹妹糾正動作。中班的小朋友兩個人一組,互相幫忙學習手勢舞。
6.出示作畫工具,請小朋友想想可以做哪些和大雪節氣有關的'創意畫?
7.將中大班幼兒按照年級分開,圍著桌子坐,每個桌子坐兩名幼兒。出示作畫工具,并請幼兒討論工具使用時應該注意的事項。
8.請幼兒自由創作,教師巡回指導。
9.展示幼兒作品。
10.評價、小結。
三、結束部分—拓展延伸
幼兒按照年級組站隊,共同展示大雪手勢舞《大雪》。
24節氣大雪教案范文 篇11
教學目的:
1.收集有關大雪節氣的傳說、民俗,通過收集材料,真正理解二十四節氣中“大雪”這一節氣的含義。
2.感受大雪節氣的重要性,制作雪花圖片,增強幼兒動手制作能力,感受大雪節氣的文化底蘊。
3.讓學生了解并認同“大雪”節氣,認識并喜愛傳統節氣,賦予傳統節氣新的時代內涵
教學重點
通過對二十四節氣大雪的材料收集,傳承傳統文化,建立起對節氣的認識。
教學準備
1.通過各種途徑,收集與大雪節氣有關的資料、圖片等。
2.搜集與大雪節氣有關的習俗。
教學過程
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告別小雪節氣,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雪”。民間有諺語。雖然我們還看不到“千里冰封,萬里飄雪;雪花飛舞,漫天銀色”的迷人景觀,不過薩提幼兒園中三班的孩子們已經用自己的方式做好了“大雪”的歡迎儀式。
活動一:美麗的“雪”
這個季節,沒有春天的百花齊放,沒有夏天的濃綠盡染,也沒有秋天的五彩斑斕,但只要你看過一眼,便再也忘不了它的美。而雪正是這個季節的使者,你看那小雪花就像一個個小精靈,跳躍在孩子們畫筆下的一幅幅作品中……看起來,中三班的寶貝們已經迫不及待地期盼著下場大雪堆個大雪人啦!
活動二:冬天不怕冷
大雪時節,天氣寒冷,中三班的小朋友周末在家時,不僅沒有睡懶覺,還不懼寒冷地和家人進行了戶外活動。這可不僅增強了孩子們的身體素質,還培養了親子感情,對磨練寶貝堅強的意志也有著不言而喻的意義哦!
活動三:“雪藕暢想曲”
“大雪吃藕,精神抖擻”。正直大雪時節,氣候干燥,除了喝足水,我們還要吃一些清熱潤燥的食物,比如蓮藕。快來看,中三班的寶貝們不僅喜歡吃藕,還用藕創作了一場絢爛的視覺盛宴——粘印畫《雪藕暢想曲》!
盡管屋外寒冷,陽光卻依舊燦爛。大雪時節不見雪,這不是笑話,更不是冷幽默,也許,它已在醞釀中,在該來的時候自會紛飛而至,不也是另一種驚喜么?
24節氣大雪教案范文 篇12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大雪的基本特征。
2、能在教師的帶領下朗誦兒歌。
3、感受兒歌的美并對兒歌充滿喜愛。
活動準備:
1、小圖片:雪花、蝴蝶、小水滴
2、演示貼圖一張
3、兒歌《雪花》(附后)
活動過程:
一、引出雪花的故事讓幼兒展開想象
“小朋友們冬天到了,北方開始下雪啦!
雪花在空中飛啊飛,飛成了白蝴蝶。
落到娃娃的手心里,變成了小水滴。
水滴輕輕告訴娃娃,我從天上來的。
跟著娃娃一起走,一起去找春天。”
二、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回憶
提問:
(1)雪花在空中飛,像什么?
(2)雪花落到哪里變成了小水滴?
(3)雪花為什么變成了小水滴?
(4)水滴輕輕說什么?
(5)最后雪花跟著娃娃一起去哪?
三、教師邊朗誦兒歌邊演示貼圖
導入語:小朋友,看看圖說一說雪花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了?
四、教師帶領幼兒共同朗誦兒歌
1、教師邊指圖邊帶領全班幼兒朗誦。
2、請能力強的幼兒帶上動作朗誦。
五、結束活動
全班幼兒站起來和老師一起邊表演邊朗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