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大班教案(精選4篇)
好朋友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人物不同面部表情的特征。
2、嘗試用橡皮泥搓、壓、切割等方法塑造人物面部的主要特征。
3、遷移以往感知,表現五官經驗,大膽創作,增進同伴間的情感。
4、能呈現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橡皮泥、泥工板、橡皮泥工具、人物表情掛圖、黑板
活動過程:
一、通過觀察,了解人物不同面部表情的特征。
1、通過觀察掛圖提問:“圖上的小朋友怎么了?”(有的笑了、有的哭了、有的……)“他的表情是什么樣子的?”(笑時眉毛彎彎的眼睛瞇了起來……)“請你學一學”(幼兒大膽表演,感覺表情的變化)2、組織幼兒觀察好朋友的面部提問:“你的好朋友是誰?”
“他現在的表情是什么樣的?”(笑瞇瞇的、皺眉頭的……)“誰愿意把你好朋友的表情畫到黑板上?”(個別幼兒上前簡單繪畫)
二、引導幼兒用橡皮泥搓、壓、切割等方法塑造人物面部的主要特征1、討論制作方法提問:“你打算做一張什么樣子的臉?”(哭的、笑得……)“怎么做呢?”
(面部可以先搓圓、然后壓扁,用小刀切割出人的臉部,也可以分別制作出人的五官)2、幼兒動手制作,教師指導提問:“你做的是誰?”
“他是什么樣子的?”
“他的頭發、身子是什么樣子的?”(指導個別能力強的孩子)三、幼兒互相欣賞自己的作品提問:“請你猜猜這是誰的臉?”
“你最喜歡哪張臉?為什么?”(引導孩子從五官整體布局分析)四、延伸活動:
組織幼兒在下課時制作好朋友的身子。
好朋友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喜歡交朋友,能和同伴互相幫助、友好相處,感受與人交往的樂趣。
2、能主動、愉快地和好朋友交流,并大膽地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好朋友。
3、在教師的引導下,能用圖標的形式記錄《好朋友調查表》。
活動準備:
1、《好朋友》調查表、掛圖。
2、錄音機、歌曲《好朋友》錄音帶、黑板。
3、水彩筆若干。
活動過程:
1、請幼兒伴隨歌曲《好朋友》進教室:提問: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2、說說我的好朋友:
(1)交流自己好朋友的名字:“你有沒有好朋友?你的好朋友是誰?”
(2)邀請一對對好朋友互相介紹自己好朋友的外貌特征:“你的好朋友長得什么樣兒?穿什么樣的衣服?”
3、調查活動《好朋友》:
(1)出示調查表,與幼兒共同了解調查表的內容。
(2)幼兒調查、記錄“好朋友調查表”。
(3)請一對對好朋友介紹自己的調查情況。
4、夸夸我的好朋友:
(1)介紹好朋友的優點:“你喜歡你的好朋友嗎?他什么地方最棒?”
(2)幼兒交流:和好朋友說句悄悄話。
5、結合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1)出示小朋友摔倒的圖片,引導幼兒討論:“坤坤走路時不小心摔倒了,如果你是他的好朋友,你會怎么做?”
(2)出示小朋友過生日的圖片,引導幼兒討論:“今天是蘭蘭的生日,如果你是她的好朋友,你會怎么做?”
(3)出示小朋友傷心的圖片,引導幼兒討論:“浩浩怎么了?他為什么哭?如果你是他的好朋友,你會怎么做?”
(4)出示小朋友生病的圖片,引導幼兒討論:“東東生病了,如果你是他的好朋友,你會怎樣做?”
小結:好朋友就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這樣你的好朋友就會越來越多。
6、隨著歌曲《好朋友》出教室。
好朋友大班教案 篇3
活動設計背景
大班幼兒已有一定的交往能力,也有與人交往欲望。然而,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孩子們為丁點小事的爭吵、為玩玩具而爭搶甚或相互間的打斗現象,引發了我的深思。于是,《好朋友握握手》這個活動應運而生。我試圖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游戲“猜朋友”等環節設計,引導幼兒初步學習用正確的方法處理朋友間的矛盾。結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實際情況,我組織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在學習和實踐活動中,讓幼兒感受有朋友的快樂。
2.培養幼兒的語言、交往、合作及協調能力。
3.幼兒初步學習用正確的方法處理朋友間的矛盾。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培養幼兒語言交往的能力
難點: 實際的讓幼兒處理朋友之間的矛盾
活動準備
1. 知識準備:熟悉并會表演《拉拉勾》。
2. 場地準備:布置一個表演舞臺。
3. 物質準備:電腦、投影儀、課件《小猴找朋友》、《找朋友》音樂
活動過程
1.游戲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教師組織幼兒玩音樂游戲《找朋友》,體驗交朋友的快樂。
2.播放課件,讓幼兒感受有朋友的快樂。教師結合課件,通過學習故事《小猴找朋友》,讓幼兒知道怎樣才能找到好朋友。
。1)講述后提問:小猴子為什么前三次沒有找到朋友?媽媽是怎么對小猴說的?第四次小猴子為什么很快找到了朋友?
。2)組織幼兒討論:怎樣才能找到更多的朋友?
3.游戲《猜朋友》,在合作中增進彼此友誼。
(1)一名幼兒上臺說出自己好朋友的特征,如:她是個女孩子,有長長的辮子,會彈鋼琴,眼睛大大的。
(2)其他幼兒根據描述特征猜出這位朋友是誰。
4.談話活動《說優點》,培養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
幼兒分組開展談話活動:說出朋友的優點,并說說自己應該向好朋友學什么
在活動開始時熟悉的音樂背景下,幼兒與老師輕松游戲,消除了幼兒交往的膽怯心理,膽子大的幼兒帶動膽子小的幼兒,同時,幼兒通過看自己感興趣的課件,邊看邊思考,在參與小猴子找朋友的過程,明白了要想交到朋友,首先要有禮貌、會分享、懂謙讓、守規則。通過幼兒間的討論,讓幼兒回憶、講述自己的找朋友過程,從而使幼兒們獲得更多的交友經驗。《猜朋友》這個游戲環節很受幼兒的喜歡。每個孩子都有好朋友,每個孩子都有發言的欲望。而且這些孩子相處快一年了,誰是誰的好朋友幼兒一般都知道,所以當幼兒上臺說出自己好朋友的特征時,下面幼兒猜測的準確很高,幾乎沒有錯的,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動非常好。在這個環節中,一方面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激發了幼兒擁有好朋友的自豪感,增進了彼此間的友誼。活動結束后,孩子們為丁點小事的爭吵、為玩玩具而爭搶、相互間打斗的現象明顯有了好轉,禮儀教育滲透社會活動得到了一定的成效!
好朋友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練習追逐跑,發展身體的靈活性。
2、讓幼兒初步具有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體驗健康活動的樂趣。
3、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煉。
4、鍛煉幼兒的團結協作能力。
【活動準備】
進行曲風格的音樂磁帶、錄音機或其他放音設備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快速結隊。
請幼兒隨音樂在圓圈內四散跑,當音樂停止時,幼兒按照教師的哨音數目快速去找其他幼兒結對子。如:教師吹三聲哨子,就找兩個幼兒和自己結對。也可以發出不同的指令讓幼兒結對。如:男幼兒拉手,穿同色衣服的幼兒拉手等。熟練后,可請幼兒發指令進行游戲。
2、學習游戲“好朋友結對子”
教師介紹游戲的玩法:一名幼兒當追逐者,其他幼兒在場地內四散跑,躲避追逐著。當有幼兒快被追上時,迅速找一個幼兒快速拉起手,這時追逐者便不能再追他,而只能去追其他幼兒。再有幼兒被追逐時,其他幼兒可以跑過去與其拉手,幫助他不被抓住,但不可以長時間拉手。被捉到的幼兒與追逐者互換角色,重新游戲。可以請部分幼兒先示范游戲玩法。
3、幼兒集體參與游戲,提醒幼兒奔跑時避免相互碰撞。
如果在活動中出現過早拉手或拉手后長時間不松開等問題,教師可以在提出附加規則;拉手時數1、2、3,數完要分開。每次游戲以2分鐘為宜,可反復玩數次,幼兒有疲勞感時結束。
4、聽音樂做放松活動。播放清柔的音樂請幼兒隨音樂放松身體各部分,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我很高興自己能夠抓住突發事件中的教育契機,并就此生成主題活動。活動開展中,我注意了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把對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注重幼兒的情感體驗,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雖然“好朋友”的主題活動結束了,但是“愛和關心”卻是孩子們終生都要學習的內容。 正如《綱要》中所說“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需要幼兒園、家庭和社會的密切合作,協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
小百科:朋友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 péng you,意思是指在任意條件下,雙方的認知在一定層面上關聯在一起,不分年齡、性別、地域、種族、社會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雙方的心理認知、可以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