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小學三年級數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教案模板(精選9篇)

小學三年級數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教案模板

發布時間:2023-08-29

小學三年級數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教案模板(精選9篇)

小學三年級數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教案模板 篇1

  教學時間

  1課時(40分鐘)

  學情分析

  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的有關知識,會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本節課也通過學生拼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來觀察與長方形的長和寬的關系,進而概括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學生總結長方形面積公式也比較容易。因此,本節課應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小組合作共同推導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滲透“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組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

  2、通過學生親手操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二、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小組合作通過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一擺,掌握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

  三、知識與技能

  1、經歷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理解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會正確運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經歷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并會應用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讓學生自主探究,推導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并理解長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數正好等于長方形長所含的厘米數與寬所含的'厘米數的乘積。

  教學資源

  (1)教學課件(2)每人15個邊長1厘米的卡片、每2人一個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卡片。(3)每4人一張表格。

小學三年級數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教案模板 篇2

  教學目標:

  1、啟發學生認識到探求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必要性,激發其學習動機。

  2、讓學生通過參與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的全過程,理解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發展其抽象概括能力。

  3、能比較熟練地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教學重點: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教學關鍵: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

  教學準備:每位學生1平方厘米正方形紙片15片。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

  1、出示一張長方形的照片。

  師:大家認識他們嗎?想對他說什么?

  師: 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是一張什么形狀的照片?

  生:是一張長方形的照片。

  師:馬老師很喜歡這張照片,想把它保存的久一點,老板向我建議:可以

  去塑封,就是在表面貼上一層薄膜。要知道這張薄膜有多大?

  2、我們要求它的什么?

  生:求面積。

  3、師:對,我們必須知道這張長方形照片的面積,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

  長方形的面積(板書:長方形的面積)。現在請你估計一下這張長方形照片的面積大約是多少?

  師:你們覺得長方形的面積與什么有關系呢?

  師:是不是這樣的呢?,我們就一起來做個實驗吧。

  (二)動手操作,實踐探究

  1、驗證長方形的面積。

  要求:

  (1)用15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任選幾個拼成長方形,看哪小組的擺法最多。

  (2)請把結果填入表格。

  (3)聰明的你會發現什么?

  (4)(小組操作、交流并匯報)整理如下

  長所含的厘米數 寬所含的厘米數 長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數

  6  1  6

  5  3  15

  5  2  10

  3  3  9

  師:請仔細觀察這些長方形的面積,長,寬,你發現了什么?

  生1:我發現了長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數正好等于長的厘米數乘以寬的厘米數。

  師:還有誰發現了?你來說說看!

  生2: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以寬。

  師:通過實驗大家證實了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以寬。(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 × 寬)我們一起來讀一遍。

  2、用字母表示公式

  師:剛才我們得到的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如果用字母來怎樣表示呢?

  師:如果用s表示面積,a表示長,b表示寬,那長方形的面積可以表示為

  生:s=a×b (板書)

  師;同學們,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師;你有什么問題嗎?

  生說:“老師,剛才那個表格上的第四個擺的不是長方形,是正方形。

  師:是嗎?同學們發現了嗎?剛才那個同學擺的好象有點特殊。

  師:我們剛才研究的可是長方形啊,怎么會出現正方形呢?那我們該怎么辦呢?正方形的面 積也可以這樣算嗎?(討論)

  師:你來說說看。 同學們,你們對正方形的面積是怎么想的?正方形為什么可以這樣算呢?我們應該怎樣證明它呢?

  生2:我是這樣想的:剛才我在排的時候橫過來排3個,豎下來也排3個,這樣就成為一個邊長3厘米的正方形了。(教師指著原來的表格)它的面積有9個小正方形的面積,3×3就是9平方厘米,也就是這個正方形的面積等于邊長×邊長。

  生3:老師,我們可不可以這樣想,(師:你說說看)我們以前學過,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邊長就相當于長方形的長和寬,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那么正方形的面積就可以等于邊長×邊長。

  師:同學們,你們同意他們的說法嗎?那正方形的面積怎么求?

  (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 s=a×a )

  3、小結

  師:我們通過實驗驗證了長方形的面積=長×寬,而且還有意外的收獲,得到了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那么同學們,如果我們想求一個長方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幾個條件?要求正方形的面積必須知道什么?

  (三)運用與擴展

  1、練習

  師:你能運用這個面積公式求下面幾個圖形的面積嗎?

  師;在算這個照片的面積時,我們要先做什么?

  生:測量。有兩個小朋友幫測量,一個測的結果是長15厘米,寬10厘米;

  生匯報:15×10=150平方厘米

  師:可是老板為什么給我180平方厘米的透明薄膜呢?他是不是想多要我的錢呢?

  師:既然大家已經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的應用。

  1、例1 上海人民廣場地下商業步行街長300米,寬36米。它的面積有多少平方米?

  解:s=ab

  =300×36

  =10800(平方米)

  答:它的面積有10800平方米。

  2、計算出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動手試一試。

  3、填表:計算下面各圖形的面積

  圖形

  長

  寬

  面積

  長方形

  9分米

  4分米

  20米

  10厘米

  正方形

  邊長8米

  (1)一個長方形的長是6厘米,寬是2厘米,面積是( )

  a、12厘米  b、12平方厘米  c、16厘米

  (2)有一張方桌,桌面的邊長是8分米,要配上一塊與桌面同樣大的玻璃,求這塊玻璃面積的算式是( )

  a、8×4  b、8×8  c、8+8

  5、判斷。

  (1)、課桌桌面的面積是20平方米。( )

  (2)、“長×寬”可以求出長方形的面積。

  (3)、邊長是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長和面積相等。

  (4)、常用的面積單位有:米、分米、厘米。

  6、小明家剛剛買了新房子請你幫忙計算一下房屋的總面積。(單位:米)

  7、一個房間長10米,寬4米。在地面上鋪正方形的地磚,如果地磚邊長是20厘米,需要地磚多少塊?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三年級數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教案模板 篇3

  導學內容

  導學內容(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40~41頁例1、例2,課堂活動第1題,練習七第2題。

  教學目標

  1本歷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索過程,培養探索和探索能力。

  2計算公式,能運用公式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3有關的實際問題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導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經歷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索過程。

  教具、學具準備

  1cm2的正方形卡片若干張,。

  導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什么叫面積?

  說一說下面圖形的面積是多少。(1小格是1cm2)

  出示下面圖形:

  教師:你知道這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嗎?

  學生可能無法回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猜一猜,并把猜的結果記錄在圖的旁邊。

  教師:同學們用估計的辦法測得了這個圖形的面積,但不精確,如果要準確知道它的面積可以怎么辦?

  學生如果不能回答,教師可以引導:長方形的周長可以測量、計算,那長方形的面積呢?

  (板書課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二、探索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

  1格子的辦法探索面積計算公式

  教師:用1cm2的正方形擺長方形,至少要多少個?(2個)

  學生取幾個正方形擺成一個長方形,邊擺邊思考:用了幾個正方形?擺出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cm2?

  教師:用5個、10個、18個小正方形分別擺成一個長方形,可以怎么擺?請根據你的操作填寫下表。

  學生逐一填表后展示匯報。

  姓名正方形個數(個)

  面積(cm2)長(cm)寬(cm)

  提問:從上表中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

  學生1:長方形的面積與正方形的個數有關,用了多少個小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多少cm2。

  學生2:與長方形的長有關,長越長,長方形的面積越大。

  學生3:不,與寬也有關,如果寬很短的話,長方形的面積不一定大。如…

  …

  教師:也就是說長方形的面積與它們的長和寬都有關系,對嗎?

  2用計算公式出示下面的幾個長方形:

  學生分組用1cm2的正方形去覆蓋上面3個圖形,并填下表:

  圖形長(cm)寬(cm)面積(cm2)

  ABC

  教師:從剛才的探索中,你又發現了什么?通過交流,盡量讓學生感受到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有關系。

  教師:根據上表看一看,算一算,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有怎樣的關系?

  學生:長乘寬就等于面積。

  教師:是這樣的嗎?再算一算學習例1時拼的長方形,看是否都具有這一關系?

  教師:請你們大膽猜一猜,可以怎樣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學生: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

  (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三、鞏固應用

  讓學生完成練習七第2題。

  筆導活動:測量并計算面積物體名稱課桌面數學書面文具盒面黑板面長寬面積

  四、反思

  教師:這節課你們學習了什么?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教案模板 篇4

  一、教材分析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是三年級下冊中的學習內容,小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空間形式認識發展上的一次飛躍。是在學生知道了面積的含義,初步認識面積單位和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度量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初步練習運用公式進行面積計算。首先預測學生根據已有的學習和生活經驗會有不同的計量方法。在這堂課中主要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解決“為什么長乘寬就是長方形的面積”的問題,讓學生理解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并通過實驗驗證、舉例說明其正確性和運用價值,最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長方形面積,并通過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遷移得到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為以后學習其他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說學法

  學生先猜猜長方形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再分小組活動:用學具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觀察拼成后圖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面積是多少,并作好記錄。小組匯報拼擺結果,觀察統計的數據,小組討論:通過擺一擺,你們有什么發現?小組合作進行操作,驗證發現,討論小結出長方形面計算的公式,在此基礎上探究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讓學生在“猜想、操作、發現、驗證、應用”的學習過程中經歷從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到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再創造,培養學生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經歷面積計算方法的探究過程,能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2、滲透“猜想—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以及相關事物之間都是有內在聯系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和科學探究精神。

  3、讓學生通過對數學內在規律的探索,來感受數學的魅力,體驗成功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實踐、觀察比較,探究得出長、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教學難點:理解長、正方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用具: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尺子、課件等。

  教學設想:

  圍繞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這個重點問題,我力圖把教學的著力點放在公式是怎樣被提出來的,又是怎樣加以推導論證的。

  1、復習中設置障礙,引出問題。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引發學生對數學

  學習的興趣乃是求知的前提。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中,讓學生初步感知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寬之間存在的關系,再通過啟發談話,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為推導公式作鋪墊。

  2、在動手操作中,解決問題。學具操作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

  掌握一些數學規律,有利于教給學生探究知識的方法,讓學生在操作中沿著具體——表象——抽象的過程發現問題,把握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中讓學生利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紙片拼成一個長方形,在操作思維基礎上,進一步感知長方形面積與它的長和寬的關系。

  3、在思考、討論、分析、驗證中,得到結論。在操作交流之后,讓學生對面

  積與長寬進行觀察、比較、思考,組織學生圍繞長方形面積和長寬之間有什么關系進行討論,歸納分析問題,從而引導概括推導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4、在變化中,推導出正方形面積公式。充分利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懂得了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也就迎刃而解。順理成章地得出正方形面積公式。這樣使學生了解了一般與特殊的關系,又形象地溝通了正、長方形之間的聯系。

  5、在練習中,發展學生思維,促進技能形成。本節課練習題的設計,力求緊

  扣重點,層次清楚,題型多樣,并體現面向全班學生,因材施教的要求。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得出后,均安排一組專項練習題,旨在及時鞏固所學會公式,獲取足夠的反饋信息,以便教師及時調理教學節奏。綜合練習題,有一定的靈活性,旨在強化應用兩個面積計算公式,形成計算技能。最后提高練習是為學有余力的學生設計的,意在因材施教,發展智能。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提出問題。

  1、提問:上節課,同學們認識了面積和面積單位。什么叫做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呢?(課件出示面積概念和常用的面積單位)

  2、課件出示下圖,并提問:這兩個圖形哪個面積比較大,大多少?(先估計)你們有什么辦法比較嗎?(生:用1平方厘米的面積單位進行測

  (小結方法)

  3、提問:要想知道黑板、教室面積有多大,你們怎么測量呢?(生:用1平方米的面積單位去測量。)要想游泳池、菜地、森林、操場、知道中國土地的面積有多大,你們怎么測量呢?使學生悟出:用面積單位一個一個去擺、去測量的方法太麻煩,也不實際。

  4、教師在學生產生疑問的同時,再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索。

  用面積單位去量的方法太不現實了,那么有沒有一種簡便的計算方法可以求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呢?這節課,就來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板書課題: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二、解決問題。

  (一)、猜想,長方形的面積與什么有關?與長和寬有怎樣的關系呢?

  (二)、學生操作發現規律。

  1、分組活動,出示活動要求。

  (1)組長主持活動,活動中互相配合,控制音量。

  (2)用小正方形擺成不同的長方形(個數可以不同),并照表做好記錄。

  (3)思考討論: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有什么關系?

  2、活動反饋。

  操作完畢,反饋活動情況。結合反饋結果師板書黑板上的表格:

  3、抽象概括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你發現了什么?歸納得出長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正好等于長和寬所含厘米數的乘積。師生共同抽象概括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板書: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三)、驗證與拓展

  1、驗證:是不是所有的長方形面積都可以用長×寬來計算?出示簡單的圖形面積計算。讓學生快速說出答案。

  2、觀察討論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師:這是什么圖形?正方形的面積可以怎樣計算呢?學生解答。

  思考:正方形的面積與什么有關系?

  反饋:對呀!正方形本身就是特殊的長方形嘛!只是長和寬相等的長方形,我們習慣上把正方形的長和寬叫邊長,所以正方形的面積= 邊長×邊長 (板書)

  三、鞏固應用。

  1、計算78頁“做一做”

  2、我們探究學習了計算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方法,在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長方形存在著,這些長方形的面積都是可以運用今天探究得到的方法來計算的,想不想試一試啊?計算數學書本封面和學生卡、黑板的面積。先估計再同桌合作量一量、算一算。(取整厘米數)問:你首先做了什么?

  3、告訴茶幾面積,猜長和寬(出示課件)

  4、已知正方形的邊長,對折一次后是什么圖形,面積是多少?(備用)

  四、課堂小結

  收獲是什么?還想知道什么問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教案模板 篇5

  導學內容

  導學內容(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45頁例4及課堂活動第1題,練習八第1,2題。

  教學目標

  1蹦芮別周長和面積,加深對周長和面積的理解。

  2蹦芄啦獬し叫蔚拿婊,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導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要知道一個長方形面積的大小,你可以怎么辦?

  學生可能回答:

  學生1:用方格去擺。

  學生2:分成若干格再數格子。

  學生3:量出長和寬再計算。

  學生4:估測。

  教師:說得好,我們既可以計算,又可以估測。這些辦法都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

  二、教學新課

  1苯萄啦

  出示長方形:

  教師:如果問題是“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你準備用什么方法解決?(估測)學生獨立解決后,再交流自己是怎樣估測的。

  2敝艸兔婊的比較

  教師:如果要求這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先應怎么辦?

  學生:需要知道長方形的長和寬?

  學生獨立測量教科書第45頁例4中長方形的長和寬,并計算它的周長和面積。

  學生交流測量情況和計算結果,教師提問:你是怎樣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

  學生討論:周長和面積有什么不同?

  教師引導學生從兩者的意義、計量單位及計算方法上去比較周長和面積的區別,并交流、填表。

  板書:

  周長和面積的比較

  意義計算公式

  周長面積

  三、鞏固應用

  (1)在釘子板上圍成課堂活動第1題的圖形,再想一想它們的周長和面積分別相等嗎?

  (2)完成練習八第1,2,3題。

  (3)實踐活動。

  ①先估計教室面積,再測量出教室的長和寬,并計算周長和面積。

  ②估計操場的面積。

  四、反思

  教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周長和面積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小學三年級數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教案模板 篇6

  教材分析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是人教版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掌握了面積的含義和面積單位,對面積單位有了一個較深的感性認識,學會了運用面積單位直接度量面積。學好這一部分內容,對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公式推導及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探究有著重要影響。在學習和研究這一內容后,讓學生初步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計算公式正確地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學情分析

  本課是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的歸納概括能力;在小組合作,師生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交流發現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并大膽猜想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誘發其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創造性的思維。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探究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應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2、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3、結合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空間觀念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出示由長方形和正方形組成的物體的課件)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回顧舊知:圖中的物體都是由什么圖形組成的?你能估一下這個長方形和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嗎?

  2、2、估一估:你們都有哪些辦法能夠估計出它們的面積?

  3、引入新課:你能從擺面積單位的過程中,發現面積計算的方法嗎?我們今天來研究一下。(板書: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一)探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1、教師出示幾種不同的長方形:

  2、每個小組選擇一種圖形,合作探究出圖形的面積。

  3、學生以組為單位,匯報交流方法

  4、總結提煉方法:

  5、做一做:

  先估計數學課本封面的面積是多少,再計算封面的面積。

  學生根據已有經驗估計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并能過小組交流總結出方法,再進行實際的操作。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舊知、估一估、擺一擺等環節,發展學生面積單位的空間觀念,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合作探究,總結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學生經歷了發現問題、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人人動手拼擺,讓不同個性、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自主地、自發地參加學習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個學生的學習效率,真正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二)探究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1、讓學生量一量課前準備的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并比較一下長方形與正方形有什么關系。

  2、交流總結:正方形是長、寬相等的特殊的長方形。

  3、師:你們能不能猜想一下正方形的面積應該怎樣計算?

  4、生匯報:因為正方形是長、寬相等的特殊的長方形,所以: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設計意圖:學生思考、討論在學生掌握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大膽猜想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誘發其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創造性的思維,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通過自主探究,獲得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后,充分應用課本主題圖,設計了一些應用性練習,如計算黑板的面積等,引導學生將獲得的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能力。)

  三、實踐應用:

  出示課本70頁主題圖:

  1、黑板的長是4米,寬是1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教室前面的墻壁,長是6米,寬是3米,面積是多少?

  3、你還能在圖中找出哪些長方形和正方形,請你估計一下它們的面積,再計算一下。

  (學生通過長方形與正方形公式進行計算物體與圖形的面積。)

  四、課后拓展:

  老師想在辦公桌上放一塊與桌面大小相等的玻璃,辦公桌的長是80分米,寬是30分米,你們幫老師算一算它的面積是多少?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同時,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同時又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小學三年級數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教案模板 篇7

  一、教學內容分析

  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是學生認識了長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積單位、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量面積的基礎上教學的,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學會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不僅是今后學習其它圖形面積的重要基礎,而且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空間觀念。

  二、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在屬小學中年級學段,學生開始對“有用”的數學更感興趣,本課學習內容安排與呈現都能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學生在發展上也是存在差異的,有的學生善于形象思維,有的善于邏輯推理,有的善于動手操作,分組活動、分工合作的學習方式更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總愛把自己當成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所以本課以實驗探究的形式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符合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長方形面積與長和寬之間的密切關系,理解面積公式的由來,掌握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公式的推導,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與人合作協調,及遷移、類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過程與方法:在分組實驗這一探究發現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了認識。并經過啟發、討論和獨立思考、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獲得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學生認識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從中得到了培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實驗、實際操作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并通過實際應用的練習,將課內外的知識有機結合,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四、理論依據(教學理念)

  1、方法比知識更重要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在數學新教學價值觀中要求:"方法比知識更重要",本節課教師改變了傳統的“傳遞——接受”式模式,嘗試采用 "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貫穿“實驗-發現-驗證”思路,整節課教學過程注重了學習方法,思維方法,探索方法的獲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同時也讓學生知道這些知識是如何被發現的,結論是如何獲得的,體現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新的教學價值觀,這也就是貫徹新課程標準的充分體現。“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對學生今后的發展來說非常重要。

  2、學會與人分工合作

  本節課通過小組合作,運用不同的實驗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開放了獲取新知的整個教學過程。小組合作學習是指根據學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將學生異質分組,以學生學習小組為教學組織手段,通過指導小組成員開展合作學習,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學習的動力和能力,并達成團體目標。由于小組成員各有其職,且職責分明,因此學生都主動投入;學生的全面互動,也可以彌補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小組合作學習又是以個體學習為基礎的,讓不同個性、不同學力的學生都能自主地、自發地參加學習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個學生的學習效率,真正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3、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

  通過自主探究,獲得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后,教者設計了一些應用性練習,如計算學校操場的面積等,引導學生將獲得的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能力。?這個實際生活問題得以解決,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同時又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在探究、發現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了感性認識。并經過啟發、討論和獨立思考,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獲得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學生認識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得到了培養。

  五、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是今后學習其它圖形面積的重要基礎。所以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難點是:理解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六、信息技術應用分析

  在新課引入時依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通過動畫和學生熟知的故事,結合本課的學習內容,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明確學習目標,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并融入多媒體技術創設不同的實驗任務;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動畫演示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內在的聯系,形象、生動地由長方形到正方形的演變,類推出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利用多媒體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堂上訓練,學生通過解答不但鞏固已掌握的知識,而且加強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小學三年級數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教案模板 篇8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教科書第97—98頁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例1。在此之前,學生掌握了面積的含義和面積單位,對面積單位有了一個較深的感性認識,學會了運用面積單位直接度量面積。學好這一部分內容,對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公式推導及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探究有著重要影響。

  在學習和研究這一內容后,讓學生初步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計算公式正確地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的歸納概括能力;在小組合作,師生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交流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點。為了突破重點,長方形面積公式的得出采用讓學生人人動手拼擺,列表觀察,分析推導的方法進行。在學生掌握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大膽猜想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誘發其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創造性的思維。

  2、學習目標:

  ⑴、認知目標:

  ①、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并能應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進行計算。

  ②、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③、滲透“實驗——猜想——驗證”的數學學習方法,為今后學習其它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⑵、情感目標:

  ①、讓學生動手實驗操作、大膽猜想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②、通過比較正方形和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異同,滲透事物間相互聯系的辨證唯物主義觀念。

  3、學習重點: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交流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掌握面積計算公式。

  4、學習難點: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二、說教法

  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發現數學規律,獲得數學經驗;而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參與和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著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關注他們的學習方法、學習水平和情感態度,促使學生向著預定的目標發展的作用。因此,我運用了”擺一擺——猜一猜——驗一驗——用一用“的教學法,讓學生知道身邊的數學問題隨處可見,能把自己的所學知識解決生活當中的事情,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三、說學法

  學生分小組活動:用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觀察拼成后圖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面積是多少,并作好記錄。小組匯報拼擺結果,觀察統計的數據,小組討論:通過擺一擺,你們有什么發現?猜一猜:長方形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

  小組合作進行操作,驗證猜想,討論小結出長方形面計算的公式,在此基礎上通過典型和有意義的材料,把一個長7分米、寬5分米的長方形,漸變成長5分米、寬5分米的長方形(邊長5分米的正方形),讓學生大膽猜想、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在活動中拼擺、觀察、猜測、驗證總結。這樣,即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又體現了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通過小組的拼擺——猜測——驗證,讓學生經歷從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到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再創造,培養了學生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教學設計

  1、溝通知識,建立聯系(擺一擺 )

  ①學生估計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面積大約有多大?

  ②學生把準備好的學具(面積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卡片)拿出來擺各種長、寬數據不等的長方形,想一想:自己擺出來的圖形面積是多少?

  2、自主探索,領悟方法(猜 一猜)

  ①教師準備幾種不同的長方形,每組選擇一種進行探究。

  一種:一個長3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

  二種:一個長4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

  三種:一個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

  ②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想辦法求出各自圖形的面積。

  學生先討論、交流想法,再在練習本上求長方形的面積

  ③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匯報交流,說出自己的方法。

  ④師生交流,提煉方法: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什么有關系呢?

  通過 拼、量,學生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寬有關系,并得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3、利用遷移,探究知識(驗一驗)

  ①引導學生猜想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師把一個長7分米、寬5分米的長方形,漸變成邊長5分米的正方形的過程;讓學生去猜想、發現其面積的計算方法。

  ②學生交流、驗證計算公式的產生過程是否正確?

  ③小組交流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聯系。

  學生在交流、討論中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就是兩條相鄰邊長的積;只是求長方形的面積必須知道長和寬的長度,而求正方形的面積只需要一條邊長的長度。分頁標題#e#

  4、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用一用)

  ①請你幫老師配玻璃:老師辦公桌上的一塊玻璃面積是24平方分米,不小心被打碎了,我想配一塊和桌面大小相等的玻璃,你們幫忙算一算它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

  ②學校有一塊邊長16米的正方形園地,中間有一個邊長4米的正方形花壇,周圍是草坪。請你算一算草坪的面積。

  在本節課中,我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礎,讓學生操作,觀察討論,猜想驗證;在活動探究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充分創設情境、提供幫助、啟發誘導的教學方法。教學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只要我們積極組織活動,變被動的教為讓學生主動的學,那么教與學就能碰撞出創造的火花,我們的學生就會萌發創新意識,就會富有創新意識,就會富有創新能力。

小學三年級數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教案模板 篇9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發現的過程。

  2、 使學生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 培養學生觀察、判斷、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4、向學生滲透互相聯系,互相對立的事物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觀點。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

  多媒體課件、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一、復習準備

  我們已經學習了面積和面積單位,什么是面積?

  計算和測量面積要用面積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同學們對學過的知識掌握得很好,那么請看大屏幕。

  二、新課導引

  1、下面圖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厘米。

  師:你怎么數得這樣快?你是怎么數的?同學們已經會用數方格的方法求長方形的面積了。如果用這種方法去求一個較大圖形或物體的面積(如操場),你會感到怎樣?今天我們研究一種求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新方法。(板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三.教學新課

  實驗,猜想

  請小朋友們拿出1號紙,量一量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再想一想你有什么辦法知道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呢?

  學生反饋:利用面積計、長乘寬……

  猜想: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是長乘寬呢?

  (一)研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現在每個小組都有一些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A、小組合作,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擺出你喜歡的長方形。

  B、說出你所擺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C、組長把結果填在書上的表格中。

  反饋拼圖情況。

  探究提示:長方形的面積跟什么有關系?有怎樣的關系?

  根據你們小組擺的長方形,你有沒有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跟什么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我們發現了長方形的面積跟( )有關系,有( )關系。

  (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反饋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師:哪組還有什么新的發現?

  指名學生說一說。

  (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1、利用遷移,探究知識

  把長方形的長縮短3厘米,求這個圖形的面積。

  當長方形的長和寬相等的時候,這個圖形就是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那正方形的面積應該等于什么呢?你可以借助剛剛的小正形擺一擺。(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師:由此我們發現,只要給出長方形的長和寬就能計算出長方形的面積,同樣只要知道正方形的邊長就能計算出正方形的面積。

  試一試:

  小明家的方桌寬9分米,小明爸爸想給方桌劃一塊玻璃,請問要劃多大的一塊玻璃呢?

  四、鞏固練習

  五、課堂

  本節課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想一想,這部分知識能幫助你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

  師: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它也是求其它平面圖形面積的基礎。通過它我們可以推導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等許多圖形的面積。

  六、板書設計:略。

小學三年級數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教案模板(精選9篇) 相關內容:
  • 小學三年級數學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教案(精選3篇)

    設計說明《數學課程標準》中引導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將解決問題與計算有機的結合。在本節的教學中,注重情境圖的運用,在激發學生學習欲望的同時,讓學生在探索與交流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 小學三年級數學《乘法應用題和常見的數量關系》教案模板(通用8篇)

    教學目的:1、記住求總價和總產量的數量關系。2、能正確運用數量關系解決實際問題。3、通過培養學生自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4、通過歸納揭示數量關系,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能力。教具準備:投影儀、幻燈片。...

  •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育教案(通用2篇)

    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景,進一步體會三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意義。2.進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準確地、比較熟練地計算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3.初步體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 小學三年級數學《有多重》教案(通用14篇)

    教學目標:結合具體生活情景,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體驗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培養應用意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過程:創設情境,感知輕重游戲...

  • 2023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精選12篇)

    教學時間:累計節數:教學目的:1、使學生了解一些日常的安全常識。2、使學生學會自護自救。教學過程:一、導入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需啊喲加倍注意和小心對待,否則很容易發生危險,釀成事故。...

  •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精選13篇)

    教學時間:累計節數:教學目的:1、使學生了解一些日常的安全常識。2、使學生學會自護自救。教學過程:一、導入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需啊喲加倍注意和小心對待,否則很容易發生危險,釀成事故。...

  • 小學三年級數學日記《有趣的購物》(精選2篇)

    今天是媽媽的生日。媽媽早上去上班,晚上才能回來。等到晚上8點多,媽媽回來了。吃蛋糕的時候,媽媽對我說:媽媽來考考你,如果答對了就可以吃一塊,好嗎?我說了聲沒問題就開始答題了。...

  •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通用17篇)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1--93的內容。教學目標:1、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幾分之一。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 小學三年級數學暑假作業(精選4篇)

    一、計算:帶▲要驗算485 5 = 94 56 =▲498 6 = 0.6 + 4.7 =二、估算:49 21 ( )92 31 ( )66 98 ( )830 9 ( )三、應用題:1、 奶牛場每天賣奶48桶,每桶奶重45千克,每千克奶售價1元,奶牛場每天賣出多少元?2、在一塊長42米,寬35米的菜地...

  •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學期開學第一課教案

    寫好教案是上好課的前提,所以老師在上課之前要好好準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學期開學第一課教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學期開學第一課教案教學目標:1、回顧上學期知識。...

  • 小學三年級數學暑假作業練習題(周長篇)

    一、填空。1、長方形的對邊( ),四個角都是( )。2、長方形的周長=3、正方形的對邊( ),四個角都是( )。4、正方形的周長=5、正方形是特殊的( )。二、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 )里。(1) 一個長方形的長是12厘米,寬是8厘米,計算周長是( )。...

  • 小學三年級數學暑假作業

    一、計算:帶▲要驗算485 5 = 94 56 =▲498 6 = 0.6 + 4.7 =二、估算:49 21 ( )92 31 ( )66 98 ( )830 9 ( )三、應用題:1、 奶牛場每天賣奶48桶,每桶奶重45千克,每千克奶售價1元,奶牛場每天賣出多少元?2、在一塊長42米,寬35米的菜地...

  • 2019年小學三年級數學暑假作業及答案

    小學三年級暑假就是準四年級的學生了,下面是提供的小學三年級數學暑假作業及答案,歡迎閱讀。一、填一填.(22分)1.(3分)一年中是31天的月份是大月,30天的月份是小月.考點:年、月、日及其關系、單位換算與計算.專題:質量、時間、人民幣...

  • 蘇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除法5~8課時教案

    開發區小學 三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課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不能整除的)本課初備課時共 11課時,本課第 5課時個人復備欄教學目標: 通過操作,找出新舊知識的聯系,基本掌握首位除時有余數的除法筆算。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 蘇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除法教案

    三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整十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本課初備課時共11 課時,本課第 1課時個人復備欄教學目標:基本掌握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筆算。...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乡县| 陵水| 新河县| 大竹县| 拉萨市| 韩城市| 封开县| 托里县| 丹棱县| 塘沽区| 逊克县| 新龙县| 西和县| 金华市| 平遥县| 盱眙县| SHOW| 明光市| 曲靖市| 元氏县| 肃南| 江油市| 福安市| 盈江县| 波密县| 安多县| 昌吉市| 吴忠市| 景宁| 英超| 阿克苏市| 吉木萨尔县| 昭通市| 沙坪坝区| 沁阳市| 永安市| 车险| 濮阳市| 大化| 临清市| 嘉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