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樂游戲教案(通用17篇)
小班音樂游戲教案 篇1
游戲目標
能夠運用身體動作大膽創編花的各種姿勢及毛毛蟲爬行的動作。
嘗試與同伴隨著音樂玩游戲,感受情景游戲帶來的愉快情緒。
游戲準備
課件、伴奏、頭飾、
游戲過程
一、聽音樂入場
二、 欣賞音樂
聽聽樂曲里面有誰?他們在干什么?
三、 觀看課件
(1) 請幼兒模仿花的各種姿勢——集體聽音樂模仿花的各種姿勢。(重點引導花的表情、腳的各種動作、可以是跳舞的'花)
(2) 請幼兒模仿毛毛蟲爬行的動作——集體聽音樂模仿毛毛蟲爬行。(可引導幼兒有跟隨音樂節奏地爬行)
(3) 知道毛毛蟲是怎樣給花兒撓癢癢的,并模仿花笑的樣子。
四、聽音樂完整游戲
五、 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進行游戲
六、 小結游戲,結束
小班音樂游戲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有興趣地傾聽音樂,嘗試在情境中用模仿走路、由小變大、睡覺的音樂形象。
2、借助故事情節仔細觀察媒體畫面,并且大膽地進行想象。
活動準備:
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情境——小螞蟻來了
1、演示課件(出示小螞蟻):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朋友,是誰呀?
2、原來是一只可愛的小螞蟻。
二、進入情境——感受表現
1、演示課件:今天小螞蟻帶著我們要到處走走,它走呀走,來到了一片大樹林里,它看到很遠的地方有個咖啡色的東西,你覺得這會是什么呢?
2、小螞蟻也非常想知道這是什么東西,于是它決定走過去看看,它是怎么走的呢?
3、播放課件,欣賞音樂:我這只小螞蟻是怎么走路的?我們也來學學小螞蟻走路吧。
3、演示課件:我們離那個東西越來越近,那個東西發生了什么變化?它是怎么變大的.?
4、欣賞音樂:一起聽著音樂做慢慢變大的動作。我們也來學一學吧。
5、這個越變越大的東西到底是什么呢?
6、演示課件:那個東西是什么?它在干什么?你怎么會知道它在睡覺呢?
7、欣賞音樂:它是怎么睡覺的呢? 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
8、幼兒和老師一起聽著音樂,玩游戲2遍。
三、律動——和小熊跳舞
1、演示課件:它到底是誰呀?我們一起叫醒他它,和我們一起跳舞吧!
2、復習律動: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小班音樂游戲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音樂游戲,從中感受快樂。
2.初步感知樂曲中音的短與長。
3.嘗試用紗巾表現音的短與長。
活動過程:
1.聽音樂跟隨老師的動作進教師
2.參加國王的生日會
(1)聽音樂跟老師做動作
(2)教國王吹泡泡糖
(3)撕泡泡糖
引導幼兒用各種動作表現吹泡泡糖和撕泡泡糖的動作,重點引導幼兒感知樂句的長與短,并能用相應的動作來表現。
3.吹泡泡糖游戲
師幼共同創編吹泡泡糖的`游戲,再次感受樂句的長與短。
4.紗巾變變變
(1)引導幼兒用紗巾變出各種動作并與幼兒一起嘗試。
(2)在游戲中讓幼兒感受樂句的長與短,并能用合適的動作來表現。
(3)小紗巾回家睡覺了。
小班音樂游戲教案 篇4
游戲目標:
1、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來表現大雨和小雨不同的音樂形象。
2、讓幼兒感覺音樂的強弱對比變化。
3、體驗歌曲中的歡快情緒。
4、經過舞蹈活動促進全身運動。
游戲準備:
大雨和小雨的雨聲
游戲過程:
1-5小節:手腳一起做動作,模仿下大雨;
6-10小節:小手甩一甩,模仿下小雨。
通過游戲讓幼兒感覺音樂的強弱對比變化。
活動反思:
《大雨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讓孩子們學習利用鈴鼓和碰鈴分別表現大雨嘩啦嘩啦和小雨滴答滴答的演奏方法。歌曲節奏簡單、旋律流暢,音樂形象鮮明,富有兒童特點。歌詞讓幼兒模仿了大雨嘩啦嘩啦和小雨滴答滴答的聲音。為了讓幼兒對聲音的大小有更明確的認識,在使用樂器之前,我先請幼兒運用肢體語言來表現大雨和小雨,孩子們多數都能夠積極參與,雖然小班的幼兒創新能力略差,模仿能力強,但是個別能力強的幼兒能夠在教師的提示下,大膽發揮想象,運用身體的各個部位來感受聲音的'大和小。這種邊唱邊表演的活動形式,大大提高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在用樂器時,孩子們就能夠知道鈴鼓聲音大,表示大雨,碰鈴聲音小,表示小雨。在結束部分,孩子們運用樂器邊唱邊表演時,表現的非常出色,能夠合拍演奏。總之,整節課孩子們的積極性都非常高,他們樂于嘗試用樂器來表現雨的不同狀態,而且通過教師扮演指揮的角色,也增強了活動的氛圍,孩子們之間相互之間配合較好。不過個別幼兒的樂感較差,節奏能力的培養還要在區域活動中加強指導。
小班音樂游戲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熟悉音樂,體驗貓來了的緊張情緒,拿到食物回到家的快樂情緒。
2.初步學會遵守游戲規則,模仿小老鼠的動作,積極參加游戲。
活動準備:
貓頭飾、音樂、香腸若干
活動過程:
一、用《小老鼠上燈臺》引入進場。
二、引入主題,引起孩子的興趣
師:我今天想請你們吃香腸,可是在來的路上,被一只又可怕、又兇狠的貓,把所以的香腸都搶走了。可是,我這里還有一根,你們知道是怎么得來的嘛?(孩子自由講述)
三、學習游戲規則,用小手來進行訓練
你們說了很多,那我來告訴你們到底這支香腸是怎么得到的。
(講述故事,并用手指進行演示)
1你們想不想把我們的香腸拿回來?(想)那我們先來聽一段音樂,你們來告訴我都聽到了什么?我們才能去拿香腸。(聽音樂,進行感受)提問:
(1)你都聽到了什么?(貓叫)
(2)貓叫了,小老鼠應該怎么辦?(停在原地,一動也不能動,如果你動的話,就會被老貓發現的。)
(3)那我們什么時候去拿香腸呢?(離香腸很近的時候。)
2.為了讓大家能安全、順利、又快速的拿回我們的香腸,我們先來學一學本領,試一試,然后再去拿。
(1)老師帶領孩子來玩手上的游戲,并用口音伴奏 。
(2)老師總結經驗,說出問題。(第一次玩過之后,總結經驗)
(3)(伴隨音樂進行練習。)這次我不提示了,請你們仔細聽音樂,記住我剛才說的話,我來看看你們到底學到本領了沒有。(請孩子自己玩)
四、和貓咪進行游戲
1.這次我發現大家都學到本領了,那有沒有哪個小老鼠特別勇敢想去試試的。(找幾位孩子參加游戲,并進行鼓勵。)
2.第二次游戲(有一個小老鼠被抓)
3.呀,我們的小老鼠被抓了。你們有沒有誰知道,它為什么會被抓到?(請孩子講述,是因為跑的'太慢了,而且聲音太大了,所以老貓發現了,就被捉住了。)那這次我們去的時候,一定要跑的快一點了,但要聲音小點。因為我們的小伙伴在那里,所以這次我負責救我們的伙伴,你們負責拿香腸,為了保命,請你們拿一根就可以了,
五、結束部分
我們的小老鼠太勇敢了,不僅把我們的伙伴都被救回來了,香腸也拿回來了,剩余的香腸我們就留給老貓吧,免的下次它還來搶我們的東西吃。今天你們開不開心啊?那我們一起去慶祝一下吧!
小班音樂游戲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體驗在音樂背景下進行角色表演游戲的.歡愉。
2、能感受不同音樂的氣氛,并根據音樂節奏的變化創造性地做出相應的動物模仿動作,進行游戲。
活動準備:
貓和老鼠的頭飾、紙門
活動過程:
(一)律動入室
(二)復習歌曲《小貓敲門》,并創造性地創編貓和老鼠的動作,
1、指導幼兒用分角色對唱的形式學唱歌曲。
2、在老師的鼓勵啟發下,能用聲音表現出"貓司令"的惡作劇和小老鼠嚇得叫救命的不同角色特征。
3、創編小貓走路、敲門的動作,創編小老鼠搔癢、偷吃東西以及嚇壞了的神態和動作。
(三)、教師帶領幼兒完整地聽音樂做游戲
1、要求音樂一開始時小老鼠可自由做各種動作,但當小貓的音樂開始時老鼠們要立即控制不動,等第三段音樂響,聽到小貓敲門時才開始與貓司令對話表演
2、在幼兒熟悉游戲的玩法后,老師提出控制的要求,讓幼兒論換完整地游戲。
活動反思:
此次音樂活動是創新的,給予孩子的是全新的體驗,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師精心設計活動過程是音樂教學與否的關鍵所在,只有教材的處理和教學設計充滿趣味性,這樣才能吸引孩子主動學習。
小班音樂游戲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了解歌詞熟悉旋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唱歌曲。
2、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小圍裙
2、每人一把小鏟子
3、炒豆豆的錄象。
活動過程:
1、觀看錄象,引入課題
T:“美麗的秋天來了,許多莊稼都豐收了!黃豆也成熟了,我們來看看老爺爺、老奶奶在干什么呢?”(教師播放錄象)
T:“他們在干什么呢?”(幼兒看,教師介紹打豆豆、炒豆豆的內容)
T:“有什么顏色的豆豆啊?豆豆在鍋里還干什么了?”(認識黃豆和青豆,知道豆豆還在翻跟頭呢!)
觀看完,教師T:“他們剛才在干什么啊?”(幼兒說說,助幼兒回憶)
2、熟悉歌詞
T:“剛才他們在炒豆豆!”(教師有節奏的'說歌詞)
T:“你會象我一樣來炒豆豆嗎?”(教師帶領幼兒有節奏的念歌詞)
3、學唱歌曲
T:“今天我來做媽媽,給你們炒豆豆吃!”(教師系上圍裙)
T:“我這還有一首關于炒豆豆的歌曲呢!想聽嗎?聽仔細了!”(教師清唱)
T:“還想再聽一遍嗎?”(再次傾聽,加上鋼琴伴奏)
T:“今天我用我的小手當鏟子也來炒炒豆豆!我們一邊炒一邊唱!”(教師帶領幼兒邊動作邊唱)
T:“我請來了小鏟子,我們一起用小鏟子邊炒邊唱!”(教師帶領幼兒邊做邊唱)
4、活動延伸
T:“豆豆炒好了,好香啊!”(教師做聞豆豆的動作)
T:“你聞聞香不香?你來嘗一嘗!給旁邊的小朋友吃一吃!”(幼兒做動作)
教師唱第二段歌詞,引導幼兒送給別人吃
T:“門口的娃娃也餓了,我們去喂給他吃吧!“(教師邊唱邊帶幼兒喂娃娃。結束活動)
小班音樂游戲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肢體動作,道具等感應節奏短短短短長。
2.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特點,體驗音樂游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知道鋸木頭的工具,方法。
2.音樂CD,紗巾,鋼琴。
重點和難點:
1.重點:感應節奏短短短短長。
2.難點:能伴隨音樂通過肢體動作,道具感應節奏短短短短長。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去森林走一走,看一看森林里有很多小動物,讓我們一起來向它們問好吧!先聽一聽老師是怎樣和小動物問好的?(小牛下午好.....等)。
師:你們看明白老師是怎樣問好了嗎?現在請你們來問好其他的動物。
二、基本部分:
(一)肢體感應節奏“咿呀咿呀喲”
1.幼兒完整地感受樂曲。
2.揮手游戲,再次感應完整樂曲。
師:這個“咿呀咿呀喲”可調皮了,有時出來和我們玩游戲,有時藏起來不見了。現在我們仔細聽聽,它一出現的時候,就揮揮你的小手。
3.創編動作
師:除了小手,還有身體的`哪個部位可以和“咿呀咿呀喲”玩游戲?”
(二)道具感應節奏短短短短長
1.運用紗巾感應節奏短短短短長。
(1)出示紗巾,引導幼兒將紗巾變成一把鋸子。
(2)用紗巾練習鋸木頭的本領。
2.通過游戲感應節奏短短短短長。
(1)教師示范,引導幼兒聽到:“咿呀咿呀喲”的時候,表演手臂,腰,大腿等突然垂落的動作,以此表示木頭被鋸斷)
(2)幼兒開展鋸木頭的游戲,分別扮演大樹和小木匠,伴隨音樂合作玩游戲。
三、結束
師:木頭鋸好了,小木匠們出了許多汗,一起來洗個澡吧!(幼兒將手中的紗巾變成浴球,和教師一起隨音樂表現洗澡的情景,在咿呀咿呀喲樂句處按節奏搓洗身體的各個部位)
小班音樂游戲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能根據音樂節奏的快慢做游戲。
2、大膽表演大象、小老鼠的動作,表現小老鼠的機靈淘氣和大象笨重詼諧的形象。
3、樂意與同伴共同體驗游戲的樂趣。
4、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準備:
(1)制作教學ppt。
(2)小鼓一只、音樂3段
活動過程:
1、欣賞《小老鼠與大象》故事。
師:“小老鼠和大象是一對好朋友,有一天它們一起出去散步。(播放ppt)它們走到了哪里?(小橋)我們來聽聽大象是怎么走的呢(鼓聲‘咚咚咚’),小老鼠呢?(鼓聲‘篤篤篤篤篤’),(繼續播放ppt)它們又走到了哪里?(小山)大象怎么走的呢?小老鼠呢?(繼續播放ppt),大象和小老鼠走累了,來到了哪里休息呀?(草地),大象‘咚咚咚’,小老鼠‘篤篤篤篤篤’來到草地上休息”(大象走過敲鼓中間節奏慢,小老鼠走過敲鼓邊節奏快。)
2、引導幼兒回顧故事的情節,學習和創編小老鼠和大象的動作。
⑴師:“請小朋友們想想看,剛才的故事里有誰呀?”(大象、小老鼠)師:“它們去了哪些地方玩呢?”(小橋、小山、草地)
⑵讓幼兒學大象(跺腳)和小老鼠(輕快踮腳走)的`腳步聲以及走路的樣子師:“大象在走過小橋(小山、草地)的時候是什么樣的呀?誰來學學看呀?小老鼠又是什么樣的呢”(敲鼓,兩種方式多次輪流反復。)幼兒模仿。
師:“為什么大象是這樣(做跺腳動作)走路的?小老鼠是這樣(做輕快踮腳走動作)走路的呀?”(請小朋友形容:大象重腳步重,老鼠輕腳步輕)
⑶聽鼓聲,與幼兒一起學動物走路的樣子,將故事重復一遍。
師:“下面請小朋友聽好咯,是誰來了呀?(敲鼓)我們一起來學學看!
大象‘咚咚咚!’走過小橋,小老鼠‘篤篤篤篤篤’走過小橋。
大象‘咚咚咚!’翻過小山,小老鼠‘篤篤篤篤篤’翻過小山。
大象‘咚咚咚!’來到草地上休息,小老鼠‘篤篤篤篤篤’來到草地上休息。”
教師總結:大象身體大而笨重,所以走路慢。小老鼠身體輕,所以走路快。
3、跟隨音樂,大膽表演。
師:“我們小朋友啊,表演大象和小老鼠的時候都表演的很棒,接下來我們跟著音樂,一起再表演一次好嗎?請你聽清楚,什么時候是大象出來了,什么時候是小老鼠哦。”
播放音樂,配班敲鼓。
4.謝幕!
師:“我們的大象和小老鼠都表演的好棒呀,今天我們玩的可真開心,大象和小老鼠也要回家了,我們一起和大家再見吧!”
小班音樂游戲教案 篇10
活動目的:
1.感受歌曲優美、流暢的情緒,知道春天季節的變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并能用歌聲表達內心的感受2.能根據歌詞的內容,創編有關小燕子的動作。
3.能在熟悉曲調的基礎上較為清楚的唱出歌詞。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之前活動中對春天和燕子的初步認識2.物質準備:小燕子的`圖片(頭飾)、歌曲磁帶、歌詞配圖活動過程:
1、猜謎,導入。教師:小朋友,開動腦筋猜一猜什么動物白肚皮,黑衣裳,尾巴像把小剪刀,愛吃害蟲保莊稼,我們大家都愛他?
2、教師出示小燕子的圖片:小朋友,你們說它是誰啊?春天到了,小燕子飛到了小(二)班來做客,它還想教小朋友們唱一首歌,小朋友們要不要跟小燕子學本領?播放音樂,請幼兒仔細聽"大家聽一聽這首歌唱的是什么?歌詞里都出現了什么?播放完畢教師進行提問,幼兒邊說教師變按照幼兒說的把歌詞的配圖按歌詞的順序粘貼在黑板上。遇到難點可再播放,幫助幼兒一起找出歌詞演唱的內容。在幼兒說出歌詞的同時可以讓大家共同想想歌詞可以配上怎樣的動作。
3、學唱歌曲,并可適當的加上創編的動作。
(1)教師有表情地范唱,邊唱邊指示歌詞相應的圖片。
(2)幼兒跟著伴奏學唱2~3遍,用圖譜來提示幼兒來記憶歌詞。可以配上之前想好的動作,以便幼兒記憶,感受歌曲的優美。
4、幼兒完整地進行歌曲表演。
(1)教師應用圖譜輕聲地帶幼兒完整地表演歌曲,并提示之前一起創編的一些動作,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歌曲表演。
(2)請幼兒完整的演唱《小燕子》,可以帶上肢體的一些動作,感受音樂的柔美。
5、結束部分 :
小燕子的歌很好聽,小燕子的舞也可好看啦,我們一起來跳一個小燕子的舞蹈吧。(在歌曲音樂的伴奏下,邊唱邊跳,并引導幼兒用身體的其它部位舞蹈)
小班音樂游戲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學會歌曲
2、體驗游戲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體驗游戲的`快樂
難點:學會游戲的規則
活動準備:音樂準備
游戲方法:幼兒拉成圓圈,邊唱歌(或教師唱)邊朝一個方向走(或跑),唱到“看誰最先蹲下”的“蹲”字時,大家立即蹲下;唱到“看水最先站好”的“站”字時,大家又立即站好。看誰的動作最快。
游戲規則:必須唱到“蹲下”或“站好”時,才能做蹲下或站好的動作。
注意事項:游戲結束后,應有放松動作,如繞圈散步等。
音樂:拉個圓圈走走
1= F2/4
1 1 2 3 丨 1 5 丨 1 1 2 3 丨 1 5 丨
拉個 圓圈 走 走, 拉個 圓圈 走 走,
1 1 2 3 丨4 3 2 1 丨 7 5 6 7 丨1 1 丨丨
走走 走 走 走 走 走 走 看 誰 最 先 蹲 下。
小班音樂游戲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能根據音樂節奏的變化創編動作。
2、感受音樂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胖狗狗、瘦狗狗圖片各一張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師生問好,談話進入活動
(一)觀察圖片:
1、出示胖狗狗:汪汪汪,誰來了?它長的怎么樣?(胖胖的)
2、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示胖狗狗的大肚子。
(二)感受及表現
胖狗狗自從住進了動物園就一天比一天懶,每天吃很多食物又不運動,結果越來越胖,肚子也越來越大,你們聽,它來了。
1、幼兒聽音樂感受音樂節奏,探索表現胖狗狗動作緩慢的樣子。
2、胖狗狗胖的路都走不動了,心里十分著急,怎么辦呢?(減肥做運動)引導幼兒大膽想象,自由探索胖狗狗可能做的減肥動作。
3、引導幼兒隨音樂節奏各自表現。幼兒做完運動會出汗,那胖狗狗天天做運動,我們想想一個月以后會怎么樣呢?
(三)減肥成功
出示瘦狗狗,正象小朋友希望的那樣胖狗狗減肥成功,那它走路會變的怎么樣?請幼兒想象一下。
引導幼兒在歡快的音樂節奏下表現胖狗狗減肥成功的喜悅心情,并完整表演鼓勵幼兒根據自己設計的情節、動作進行表演胖狗狗從胖到瘦的過程。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愿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欲望,使其產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造。
小班音樂游戲教案 篇13
一、活動目標
1、體驗音樂的活力和活力。
2、專家的眼睛配合音樂來做一些動作,比如打蚊子、搔癢、擦藥,并嘗試創造性地執行這些動作。
3、愿意參與游戲,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4、孩子們通過活動學習玩耍,感受玩耍的樂趣。
5、遵守游戲規則,掌握游戲規則。
二、活動準備
三、自制大蚊子活動過程
(一)介紹活動
1、老師:夏天,當一只昆蟲嗡嗡叫時。刺痛,發癢。你猜怎么著?(蚊子)
2、老師:當你看到蚊子時,你會怎么做?(殺死它)
3、老師:你們都能殺死蚊子!今天,我帶來了一首關于抗擊蚊子的歌。讓我們一起聽。老師:這音樂說什么?(打蚊子)你能打蚊子嗎?我們一起玩蚊子游戲好嗎?
(二)展示蚊子道具。老師拿起蚊子道具,不斷變換方向。孩子們追趕蚊子。
嗡嗡。誰來了?過來打它,爸爸!
老師:(蚊子的聲音)哎喲,開槍啊!哎喲,我們殺了蚊子,把它扔掉了。
(三)老師改進孩子們打蚊子的動作。所有的'孩子都練習打蚊子的動作。
老師:哦,孩子們,不,又有很多蚊子了。蚊子很高興看到我們,“呵呵呵,這么多孩子,我又能吃飽飯了!我們該怎么辦?
老師:“巴斯。爸。(四次)哦,我們打了很多蚊子,數一數,還有一些蚊子,1234打蚊子,4321打蚊子,還有,在這里,讓我們再數一次,1234打蚊子,4321打蚊子,哦,蚊子太狡猾了,我打不到他,哼,生氣,哦,你生氣了,告訴那些蚊子我們有多生氣,生氣了!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四)孩子們在音樂伴奏下打蚊子。
1、老師:許多蚊子被我們殺死,有些藏了起來。我們靜靜地坐回去,看看哪里還有蚊子。蚊子藏在哪里?
2、老師:哦,剛才我被蚊子叮了。它太癢了。抓住它,我被蟄了。發癢,抓住它,臭蚊子。該死,殺了他!啊,上面,爸爸,下面,爸爸,這里,爸爸,那里,爸爸!
3、老師:你被蚊子咬過嗎?讓我們一起抓住它。
4、請讓孩子們找他們的好朋友,做些癢的事情。
5、老師:撓你好朋友的背!找到你的好朋友,“癢,抓住它!”
6、老師:抓癢,我該怎么辦?(擦藥)給你的好朋友擦藥怎么樣?(來源:屈原,教師教案網)擦藥,聞起來不錯,睡吧!
7、孩子們在音樂的伴奏下玩一個搔癢和擦藥的完整游戲。
8、老師:我們一起撓癢癢,然后擦藥睡覺好嗎?
9、老師:蚊子真惡心。讓我們一起消滅蚊子
小班音樂游戲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樂意接受同伴的創編,鼓勵幼兒聽音樂膽想象動作,促進幼兒間的交往。
2、能快樂的與老師、同伴一起參與音樂活動。
活動準備:
動物圖片一張、一段歡快的音樂、尾巴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動物圖片,家猜猜這是誰的尾巴?
1、你猜我猜家猜,這是誰的尾巴?
2、你還知道那些動物也有尾巴的?
二、長尾巴行動:
小朋友老師發現身后好痛哦,好像要長東西了!小朋友快來我哦,你們一起喊:“長長長!”看老師身后長出什么來了?
1、出示身后的尾巴:
提問:小朋友,這是什么呀?(尾巴)那請你說說尾巴有什么用呢?(幼兒自由說說如可以游戲、跳繩、走、跳舞等等)
2、那今天我們就用尾巴來跳舞吧
教師放音樂,幼兒第一次感受音樂,同時在音樂中讓幼兒自己舞動尾巴,激起幼兒學習的欲望。
三、請幼兒創編尾巴跳舞的動作并請跳的'好的幼兒示廢師發現小朋友跳地可真好呀!家看看他是怎么跳得呀?我們也學一學他吧!
四、與同伴一起創編尾巴跳舞的動作
現在請小朋友去找一個好朋友一起來跳一跳尾巴舞吧!
五、結束活動:《游戲抓尾巴》
小班音樂游戲教案 篇15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不同的風格,嘗試與動物進行匹配。
2、樂意用肢體表現不同動物形象,體驗與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有匹配表演和游戲
活動準備:《小蜜蜂》、《可愛的熊》、故事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感知音樂歡快與緩慢的特點
師:聽,在美麗的草地上,來了一個小動物,聽聽是誰來了?(播放小蜜蜂音樂)
幼兒猜想:小兔、小雞、小狗。
師:看看到底是誰來了,哦,原來是一群可愛的小蜜蜂。小蜜蜂是怎么飛的呢?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蜜蜂飛來飛去的樣子吧!
師小結:這段音樂聽起來很歡快,就像小蜜蜂飛來飛去的樣子。
師:聽,誰又來了?(老師播放小熊音樂)
幼兒猜想:小熊、大象
師:看看到底是誰來了,哦,原來是一只可愛的小熊。小熊怎么走路的啊?
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熊走路的樣子吧!
師小結:這段音樂聽起來節奏慢慢的,重重的,就好象是老虎、獅子、小熊來了。
小熊和小蜜蜂在一起,會發生什么事情呢?讓我們來聽一聽吧!
二、欣賞故事,感知音樂與故事角色的匹配。
1、播放課件,
師講述故事:(伴有小熊、蜜蜂的背景音樂)
一只小熊從草地那走來,走到一棵大樹旁,發現了一個蜂窩,這是誰的家呢?原來是小蜜蜂的家,辛勤的小蜜蜂又忙著去采蜜了。咦,是什么味道呀?小熊用鼻子聞了聞~~~啊!好香的蜂蜜啊,這只饞嘴的小熊趁蜜蜂采蜜去了,就爬到了大樹上,從樹洞里掏出一個蜂蜜罐,大口大口地偷吃了起來。正當它吃得高興的時候,嗡嗡嗡,嗡嗡嗡,蜜蜂飛回來了,它們看到小熊在偷吃蜂蜜可生氣啦,大聲喊到:“小熊、小熊,你干嘛偷吃我們的蜂蜜!”小熊可害怕了,以為小蜜蜂要蟄它。
師:剛才故事里聽到有誰?(小熊,小蜜蜂)
師:(播放小熊音樂)聽,這是故事里的誰? 小熊
(播放小蜜蜂音樂)聽,這又是誰來了?小蜜蜂
三、分段欣賞理解 蜜蜂樂段,重點感知音樂前后變化
師:這是小蜜蜂在干嘛?(前面音樂)
快聽!發生了什么事情(小蜜蜂生氣了)我們一起學一學小蜜蜂生氣的'樣子吧!
幼:因為音樂很快,象蜜蜂在飛,好象有嗡嗡叫的聲音
(放這一段音樂,師幼一起模仿表演:小熊在偷吃蜂蜜,快看,小熊在偷吃我們的什么呀!蜂蜜,我們該怎么辦呢?把它趕走,我們一邊聽,一邊學著小蜜蜂把這只饞嘴的小熊趕跑吧!)
四、完整欣賞音樂并嘗試表演
1、分角色表演。師:剛才小朋友們小耳朵真靈,能聽出那里是小熊出來了,哪里是蜜蜂飛來了!現在我來扮演小熊,你們來做小蜜蜂,一起聽著音樂表演好嗎?
2、分組表演。師:剛才小蜜蜂小耳朵也很靈的,能聽出來什么時候飛走,什么時候去蟄小熊的。
(可以放一下音樂,讓孩子明確感知一下)
故事:小蜜蜂去花園采蜜了,小熊路過小蜜蜂的家,好香的蜂蜜啊,小熊忍不住偷吃了起來,這時候小蜜蜂看見了小熊正在偷吃蜂蜜,“小蜜蜂”你們該怎么辦啊,
(這時播小蜜蜂生氣的音樂)
五、講述表演故事結尾、理解故事主旨
師:你們說小熊偷蜂蜜對不對?那小蜜蜂去叮咬他對嗎?
1、師講述故事結局:小熊可害怕了,連忙抱著頭像蜜蜂們認錯:“對不起,對不起,你們的蜂蜜實在太香了,我忍不住就嘗了一口,以后再也不敢了,你們原諒我吧”。小蜜蜂看到小熊這么誠實就對他說:“小熊,你既然想吃蜂蜜就和我們商量一下嘛,來,請你吃蜂蜜。”小熊愉快地接過蜜蜂,小熊和小蜜蜂又成為了好朋友,一起快樂地做游戲。
師:我們也要學習小蜜蜂和小熊能知錯就改,互相原諒,大家都做好朋友!
2、師:看到小蜜蜂和小熊成為好朋友你們高不高興啊?(高興)
請幼兒觀看視頻,你們看,小熊和小蜜蜂正在跳舞呢,我們也一起加入好嗎?
3、幼兒集體聽著音樂表演和好后離場。
小班音樂游戲教案 篇16
活動目標:
1、初步跟隨歌曲有節奏地進行體態律動,增強手指動作的靈活性。
2、能積極參與、大膽表現,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音樂《合攏放開》,播放器。
活動過程:
1、介紹游戲的玩法。
玩法:
(1)①②小節,雙手捏攏,然后五指張開。③④小節,拍手四次。⑤⑥小節,雙手放開,捏攏兩次。⑦⑧小節,雙手放置身體兩側。9~12小節,自腹部起雙手交替逐步爬至頭頂。13~16小節,雙手往下爬至相應的身體部位。
(2)指導幼兒必須隨歌詞的指令做出相應動作,動作符合音樂的節奏。
2、幼兒初步熟悉動作與歌曲后,嘗試跟隨邊唱邊有節奏地做動作。
(1)啟發幼兒想出各種辦法改變"爬"時手的動作,如用手掌、手背、手指等等。
(2)幼兒邊唱邊嘗試用自己創編的動作有節奏地做動作。想出新方案的幼兒可以做"小老師",
(3)教師注意隨時給予適當的提示與幫助,以使動作更完美。
3、啟發幼兒改變最后手往下爬的身體部位。幼兒嘗試演唱自己創編的歌詞并表演相應的動作。
4、幼兒熟練后,自由兩兩結伴,邊唱邊在對方身體上"爬"與"指"。教師重點指導那些不愿被人碰的幼兒,但不可勉強幼兒。
活動延伸:
音樂區繼續投放游戲材料供幼兒游戲。
活動反思:
本次半日活動的集體教學活動我選擇的是音樂游戲《喜羊羊與灰太狼》。之所以選擇這首樂曲作為活動開放的游戲教學,是因為喜羊羊和灰太狼是孩子們異常熟悉和喜愛的動畫片人物,無需做過多的渲染。用這兩個形象作為游戲的主角,會讓孩子們更容易理解與接受。并且游戲中可以請家長參與共同游戲,增近親子感情;還可以讓孩子們在活動中體驗游戲的快樂,在不同的動作中感知音樂的模型,提高孩子對音樂的感受力,逐步提高孩子的音樂素養。
小班音樂游戲教案 篇17
設計意圖
小班的幼兒對大象和蚊子都十分熟悉,并且能模仿大象走路時笨拙、可愛和蚊子飛起來輕巧、淘氣的樣子。為此,設計了活動《大象和蚊子》,將富有童趣的故事情節與節奏對比鮮明的音樂融合在一起,并通過演奏簡單的樂器,為幼兒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讓他們在音樂情境中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活動目的
1、體驗、表現音樂故事的情趣,感受與同伴活動的快樂。
2、感受大象和蚊子不同的音樂性質,樂意隨音樂做游戲。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通過圖片、錄像等方式,引導幼兒觀察大象和蚊子的形態,并能夠模仿它們的各種動作。
物質準備:“大象與蚊子”音樂cd、森林場景、桌面演示教具、“大象”長鼻子、“小蚊子”指偶若干、打擊樂器鼓、沙錘等。。
活動過程
一、幼兒隨音樂入場
師:小朋友,瞧!森林里的景色真美啊,讓我們跟著音樂到森林里去玩吧!(引導幼兒聽音樂手拉手,愉快入場。)美麗的森林到了,小朋友們找個位置休息吧。
反思:活動一開始,教師注重為幼兒營造一個童話般的游戲環境,引導幼兒在這種寬松的氛圍中,以游戲的形式進入活動室,從而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調動了幼兒主動融入活動的積極性。
二、教師演示桌面教具講述故事,激發幼兒的興趣。
引導幼兒說說大象的特征。
師:小朋友,你們看,誰來了?
幼:大象。
師:大象是什么樣子的?
幼:大大的身體,長長的鼻子……
師:是的,大象有長長的鼻子,粗粗的四肢和大大的身體。這只大象在森林里散步,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呢?請小朋友認真聽一聽。
反思:這個故事比較簡單,要想引起幼兒的興趣,老師講述的技巧十分關鍵。教師在此環節充分地調動起自己的激情,結合桌面教具,運用生動的語言、可愛的表情和夸張的動作講述了故事《大象和蚊子》,特別是擬聲詞的運用,令故事中大象和蚊子的角色更加鮮明,具有詼諧的色彩。幼兒們都聽了入了神,同時,也感染了參與觀摩的客人老師們。
三、欣賞音樂,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不同性質。
1、結合桌面教具,完整欣賞音樂,重點指導幼兒感受大象和蚊子的不同音樂性質。
師:剛剛發生了什么事?讓我們隨著音樂來聽這個故事吧。小朋友們仔細聽,哪段音樂聽起來是大象走出來了,哪段是蚊子飛出來了?
在引導幼兒分辨大象和蚊子的不同音樂性質時,幼兒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基本能夠分辨得出。
2、結合片段音樂,啟發幼兒利用姿體動作自由表現音樂的角色特點。
⑴引導幼兒聽第一段音樂集體表演“大象”。
師:小朋友,你們在聽音樂時,大象是怎么走的呢?
⑵幼兒聽第二段音樂集體表演“小蚊子”。
師:我們再聽聽看,誰飛來啦?我們變成小蚊子一起飛起來吧。
反思:幼兒對模仿大象走路和小蚊子飛來飛去的動作十分感興趣,特別是男孩子,他們學大象走路時那種憨態可掬的樣子,十分可愛。在過渡環節中,我始終用游戲的口吻來調節幼兒的活動量,注意動靜的交替,幼兒不易疲勞。
3、結合樂器感知音樂
(1)教師出示樂器并演奏,引導幼兒辨別大象和蚊子的`不同音色。
師:小朋友。你們瞧,這是沙錘,這是鼓,你們聽聽哪種音樂聽起來像是大象來了,哪種音樂聽起來像是蚊子的聲音,你們聽出來了嗎?
(2)幼兒演奏樂器,感受大象和蚊子的聲音。
師:小朋友們,蚊子來了。(引導幼兒聽第一遍)蚊子飛走了,讓我聽聽蚊子的聲音。(引導幼兒再次感受第二遍音樂。)
師:咦,大象來了,蚊子要躲起來啦。(引導幼兒聽一遍音樂)
反思:此環節中,教師鼓勵幼兒用腳步表現大象的笨重,在提醒幼兒聽音樂通過大象與蚊子躲藏的方式來辨別不同的音樂性質時,教師害怕幼兒出錯,語言的提示稍多了些,可以適時的退出,讓幼兒學會自己聽音樂進行游戲。
(3)引導幼兒再次聽音樂演奏樂器,在演奏中進一步感受并表現“大象”與“蚊子”不同的音樂性質。
反思:小班幼兒對樂器的演奏是具有一定難度的。于是我選擇了兩種幼兒易于分辨的、音色對比明顯的樂器,讓幼兒在扮演游戲角色的過程中,進行樂器的伴奏,進一步增強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樂器不僅可以用來為旋律伴奏,還成為了幼兒喜愛的游戲道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