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會活動教案:合作真快樂(精選5篇)
大班社會活動教案:合作真快樂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日常生活的親身體驗,懂得團結和的重要性。
2、引導幼兒在游戲中體驗合作的樂趣,培養幼兒創造性的合作技能和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布置情景的桌子一張;套圈人手一個;關于合作的圖片若干張
活動過程:
一、情景表演“搬桌子”
1、師:小朋友,請看這是一張什么?現在我要把這張桌子移到邊上去,有什么辦法?好,請一個小朋友來搬一搬。
2、問:可以嗎?為什么他搬不開桌子呀?
小結:哦,一個人力氣小,所以搬不動,那怎么辦呢?
3、師:好,你去請一個朋友來幫你吧!
4、師:哎呀,桌子終于移到了指定位置。一個人搬不動,為什么兩個人就搬動了呢?
小結:是的,兩個人合作了,力量就大了。
二、游戲(兩個兩個走)
1、師:下面我們就來玩個需要兩個人共同完成的游戲。
出示一個圈:你們看,這是什么?一會兒要把圈套在你和朋友的腳上。首先你要找到一個朋友,然后拿一個圈將你們兩個人的腳套進去,試著向前走。(幼兒自由玩)(請小朋友們先脫下圈放在這邊,坐下來)
2、問:哪對朋友愿意玩給我們看一看?
重點解決問題:兩人是否能合作好走好?起步要商量好先出哪個腳?請會走的朋友來表演,為什么走得好?好在哪里?
小結:剛才聽了小朋友的想法,我知道原來套在一起的兩只腳,只要一起抬、一起踏,就會走得很好。
3、師:請小朋友再去和你的朋友玩一玩。(幼兒再次玩)
4、師:小朋友,看樣子你們已經兩兩合作的走的非常好了。我們就來場小比賽吧,看看哪對朋友首先從這條線走到那條線。好,請大家走到這條線的后面來。
準備好!預備開始!(幼兒比賽走,師在那條線等幼兒)----恭喜你們獲勝啦!(再來一次,游戲進行3次。每次選出頭三名,然后剩下的孩子再來比賽,最后只有三對朋友在比賽,也就是每個人都有獲得名次的機會)
小結:現在讓我們的小腳休息一下吧,把圈脫下來放到這邊來,坐到位子上。
三、生活中的合作
1、師:我們小朋友們都已經學會了合作著與別人游戲,玩得很開心。那小朋友,你知道平時還有哪些事情是需要兩個人或許多人合作才能完成的?請和你旁邊的好朋友討論討論。(幼兒自由討論)
2、問:誰來說說,你覺得平時還有哪些事情是需要兩個人或許多人來完成的?
3、師:小朋友知道了這么多關于合作完成的事情呀。步老師還帶來了一些照片,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么合作的?(看圖片,和幼兒一起分析圖片)
總結:原來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都離不開合作。合作是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相互配合,為做好一件事大家一起努力,小朋友學會合作,就會做好許多事情。
大班社會活動教案:合作真快樂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生活中節約用水、用電的含義,掌握一些節約用水、用電的方法。
2、嘗試和同伴合作制作節約提示卡,逐步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前期經驗:幼兒討論過生活中水和電的重要作用,知道水和電都是寶貴的資源,應該要節約用水用電。
2、拍攝三組節約能源的微電影:
第一組--節約用電
第二組--節約用水
第三組--節約糧食
3、材料:卡片、黑色水筆、透明膠帶、剪刀。
活動過程:
一、師幼共同回憶自己生活中水和電的作用
師:我們前兩天討論過水和電的作用。想一想,如果我們的生活中沒有水和電會怎樣呢?
(幼兒簡單交流。)
師幼共同小結:我們的生活不能沒有水和電,所以我們應該節約用水、節約用電。
二、觀看微電影,感知和理解節約用電、用水與浪費水電造成的影響,掌握一些節約用水、用電的方法。
師:現在,請節約用水、用電的微電影小主人公給大家看一段他生活中在節約用電上發生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請大家仔細地看一看,并好好地想一想小主人公先后發生了的哪些變化。(引導幼兒對比式地觀看。)
●觀看第一組微電影---節約用電(分段播放)
第一次播放:
討論:
①小主人公做完作業出門,他忘了做什么?(關燈)沒有關燈會怎樣?(浪費電)
②說說有哪些浪費的現象?(幼兒討論)
③沒有電我們的生活會怎樣?
第二次播放:
討論:
①當我們沒有節約用電時,山區小朋友家里燈怎樣了?
②討論節約用電的好方法?
第三次播放:
討論:小主人公回房間做了什么?山區小朋友家怎樣了?(關燈,燈亮了)
小結:當我們每個人都節約用電的時候,就會給身邊的人帶來更多的光明,讓我們一起來做到小節約大光明。
●觀看第二組微電影---節約用水
主人公:
①發現水龍頭沒有關是怎么處理的?
②結合生活中我們洗手擦肥皂的時候應該怎樣做?
③想一想還有什么節約用水的方法。
三、師幼共同小結,提升節約用水、用電的意識。
師:今天我們學會了很多節約的好辦法,小朋友不光自己要做到,也可以將好辦法告訴給身邊的人,讓大家一起加入到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的隊伍中。
延伸活動:
●日常生活活動:
①教師隨時提醒幼兒按照節約提示卡的要求做,及時表揚會節約的幼兒。
②設立班級"資源箱",收集生活中的廢舊材料,用于幼兒游戲、區域活動。
●家園活動:引導家長和孩子共同設計家庭節約用水、用電計劃,并帶到幼兒園來進行交流,以進一步增強孩子們的節約意識。
大班社會活動教案:合作真快樂 篇3
【活動目標】
1、學會和同伴協調地活動。
2、和同伴合作完成運球任務。
3、體驗合作完成任務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將幼兒分成6組,每組6個球,6塊布(能包進6個球),小簍子,小紙盒,6塊平衡木,標有數字1~6的卡片。
【活動過程】
1、教師向幼兒介紹活動的任務。
(1)師:今天我們每組里兩個人搭檔去完成一個任務——運球。要把球從一處運到另一處,只能運一次。可以用老師提供的材料——布、小簍子,小紙盒來幫忙。
(2)老師讓幼兒了解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2、幼兒進行運球活動。
(1)幼兒第一次運球,教師觀察幼兒的運球情況:用什么材料幫忙,有沒有進行小組合作。
(2)老師和幼兒共同記錄小組運球結果,并擺出數字卡片。
(3)請幼兒說說兩個人運球的方法。
(4)教師小結:兩個人合作用布運球能運得很多。
3、幼兒再次進行運球活動。
(1)幼兒合作運球,教師觀察合作得好的幼兒。
師:用合作的方法運球,看哪組速度最快。
(2)幼兒交流討論:怎樣才能運得快?教師請合作得好的兩個幼兒示范。
(3)教師小結:兩個人先商量好再行動。
4、運球競賽。
(1)教師介紹比賽規則:這次要走過小橋,把球運到對面,不能讓球落下,速度要快。
(2)幼兒商量后進行運球競賽。
(3)個別幼兒表述合作的方法。
(4)教師小結:又許多活動都需要小朋友各種完成,只有先和同伴商量,然后互相幫助,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
大班社會活動教案:合作真快樂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與人合作時,應傾聽別人的意見,學習協商解決問題的策略。
2、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4、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地墊,體現合作的圖片,幼兒繪畫、手工、書寫工具。
2、經驗準備: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合作現象。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知道合作可以解決問題。
教師以小海龜救媽媽的故事提出問題:“有一天,海龜媽媽帶小海龜去學游泳,游著游著,小海龜們餓了,媽媽去幫它們找海藻吃,一不小心,媽媽的身體被卡在了礁石縫里。”請幼兒猜猜小海龜是用什么方法救媽媽的?
幼兒大膽想象,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師講小海龜們合作救媽媽的結局,讓幼兒體會合作可以更好地解決問題。
【簡單的小故事,直接導入合作的主題,幫助幼兒理解合作的重要,突出了活動目標。】
二、游戲,體驗合作的樂趣,學習合作的方法。
1、了解游戲規則,激發合作的愿望。
布置場景:教師在場地分散放置大塊地墊(平均每4名幼兒用一塊),并調動幼兒:“我來當海龜媽媽,你們愿意當小海龜來和我做一個合作的游戲嗎?”
交待游戲規則:以地墊當作大海里的安全島,教師說兒歌“小海龜,本領高,潮水來了趕緊躲,牢牢站在安全島,兇猛的潮水沖不到。”幼兒學小海龜隨兒歌圍著安全島游泳,當教師說完:“兇猛的潮水沖不到”時,幼兒快速跑上地墊,保持身體的平衡,不能掉入“潮水”中。
【簡單的游戲材料很容易讓幼兒進入情景,幼兒一定會急于游戲,教師此時交待規則的過程要中注重幼兒傾聽能力的培養。】
2、游戲“安全島”,體驗合作的快樂。組織幼兒游戲,初步嘗試合作。
討論:“怎樣可以站得又快又穩?”“為什么有的小海龜動作快卻掉進了水里?”
小結:只有互相合作才會讓大家都安全。
【有了速度與“安全”的要求,幼兒一定會有爭先的意識,所以在快速跑上墊子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相互的影響,當幼兒出現不穩定或有合作的現象時,教師一定要關注,并通過對比啟發幼兒對合作的思考。】
3、增加游戲難度,學習合作的方法。
教師逐次減少地墊的數量,讓更多的幼兒嘗試合作。請幼兒互相觀察,說說自己或同伴是怎樣保證自己安全的?讓幼兒通過自己表述和與同伴交流,理解互相幫助、協商才能更好地合作。
【這是游戲的高潮部分,也是最能體現教育價值的部分。墊子的數量可有效地控制幼兒之間的合作需求,當幼兒產生沖突時,正是幼兒需要互相協商的過程,教師要關注幼兒的游戲情況,適當做出引導,可用方法:互相觀察、討論、協商等。】
三、知道合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愿意與人分工合作。
1、觀察生活中人們合作的圖片,發現合作的多種方式。拔河、抬花轎、劃龍舟、搬東西。
2、觀察分工合作的圖片,感受分工合作的重要。籃球比賽、做手術。
3、觀察疊羅漢表演與解放軍救災的圖片,讓幼兒知道在合作時要堅持、忍耐。
【利用圖片拓展幼兒的經驗,體現社會教育是生活教育的特點。既能了解合作的多種方式,又能引導幼兒知道良好的合作品質,使幼兒的經驗從游戲提升到生活中的社會行為。】
四、延伸活動:學習用合作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1、以為解放軍獻愛心、做禮物為內容,組織幼兒討論、協商分工。
2、請幼兒小組協商并選擇制作材料。
3、幼兒合作制作禮物,體驗分工合作的樂趣。
大班社會活動教案:合作真快樂 篇5
活動背景
最近,我班孩子迷上了《巧虎新發現》系列片,只要一有空,他們便會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談論著巧虎,有些孩子還會將家里的《巧虎新發現》碟片帶到班上來與大家分享,其中有一張碟片《巧虎新發現——合作力量大》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班孩子雖然上大班了,在一定的情境下也會產生一定的合作行為,但這種合作行為是無意識的,他們并不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不會巧用合作方法。于是我就想:何不利用孩子們喜歡的“巧虎”來增強他們的合作意識呢?根據陳鶴琴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論,我設計了一些活動,意在讓孩子在活動中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合作意識,探索合作的方法,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成功和快樂。
活動目標
1.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合作的意識。
2.在游戲過程中探索與同伴“合作”能把事情做得更快、更好。
3.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成功和快樂。
活動準備
1.大整理箱8只,每只整理箱上都貼有顏色標記、寶寶標記或顏色標記、媽媽標記。
2.四筐寶寶衣服(筐上分別貼有紅、黃、藍、綠顏色標記)。
3.16套媽媽上衣、褲子、襪子。
4.幼兒佩戴的紅、黃、藍、綠標記牌各5根。
5.錄像機、電視機、筆記本電腦、大墊板、整理架。
6.課件:碟片《巧虎新發現——合作力量大》。
7.學會玩“碰一碰”的游戲。
活動過程
一、看視頻《巧虎新發現——合作力量大》前半段。
教師提問:
1.錄像里的巧虎和齊齊在干什么呀?(搬桌子)
2.他們搬桌子為什么會那么累呢?
3.如果是你,你會怎么搬那些桌子呢?
評析:結合視頻有意地為孩子設置問題情境,引發孩子調動已有經驗思考問題,能有效地幫助孩子提升生活技能。
二、看《巧虎新發現——合作力量大》后半段。
教師提問:
1.螞蟻是怎么合作的?(合作搬食物、合作度過危險、合作整理家)
2.如果它們不合作,會怎么樣呢?
3.錄像里還介紹了一位很會合作的動物朋友,它是誰?(貓鼬)
4.貓鼬又是怎么合作的呢?如果它們不合作,又會怎么樣呢?
5.巧虎、齊齊看了螞蟻、貓鼬的合作故事后學會合作了嗎?他們是怎么合作的?
6.兩個人合作,一起搬桌子還會累嗎?
小結:兩個人合作搬桌子比一個人搬要輕松多了。合作的力量真大呀!
評析:視頻中螞蟻和貓鼬的合作故事特別生動,從孩子們那發亮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們被深深地吸引了。視頻結束后,老師提出了幾個開放性的問題引發孩子們思考,并捕捉幼兒回答中的關鍵信息進行反問,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
三、比賽:整理衣服。
1.第一次比賽:整理寶寶衣服。
(1)了解比賽規則:各隊要脫掉鞋子在墊板上整理跟自己隊佩戴的標記牌相同顏色標記筐中的衣服,并且把整理好的衣服送到相同顏色標記的整理箱中(整理箱放在筐子對面約3米遠處)。
(2)幼兒整理,教師拍攝主要活動情景。
評析:活動中有的組懂得商量,有的組各顧各的,有的組的孩子整理一件送一件,出現了一會兒脫鞋一會兒穿鞋的忙碌場面,但老師并沒有因此而干預孩子,而是由著孩子們按著自己的方法整理,以便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有一組完成,比賽就結束,幼兒回座位。
T(代表老師,下同):(問先整理完的一隊)你們開心嗎?有什么話想對大家說一說?
T:(問其它隊)你們合作得怎么樣?你們遇到了什么問題呢?
(4)看活動錄像,要求孩子們一邊看一邊想自己組怎樣做速度就能更快一些。(幼兒看自己合作整理衣服的錄像時特別興奮,一邊看一邊討論著失敗的原因。)
評析:教師通過組織幼兒比賽、看比賽過程錄像,指導他們在實踐中發現問題。錄像的運用直觀地展現了幼兒在比賽中的表現,合作得好差一目了然,特別是一會兒脫鞋一會兒穿鞋的場面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發現著、思考著。
(5)幼兒分析自己隊失敗的原因,總結出最佳合作方法。
T:誰來介紹一下你們隊是怎么合作的?(我們折一件送一件就浪費了時間,我們應該把衣服都折好了最后一起送;我們沒有商量,各折各的,結果就慢了;我們應該把箱子搬過來,這樣就不需要一會兒脫鞋,一會兒穿鞋了……)
T:現在,你們覺得怎樣合作才能又快又好地整理好衣服?(要先分工,商量好誰分類,誰折上衣、誰折褲子、誰折襪子,誰送到整理箱;把整理箱拿過來,這樣就能節約時間;最后還要合作搬箱子……)
評析:教師巧妙設疑,引導幼兒分析原因,總結經驗。通過這種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孩子們初步體驗到合作方法的重要性,初步得出了快速整理衣服的方法。
2.第二次比賽,驗證合作辦法的可行性。
(1)T:現在我們就用剛才總結出的好辦法再來比一次,這一次我們要比出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教師邊說邊當著幼兒的面將整理箱中的衣服弄亂后倒入原來的筐中,并在各筐中加入媽媽衣服。)
T:這一次比賽不但要學會合作,還要增加難度呢!猜猜看,增加了什么新任務?(老師當著幼兒的面為每組添上貼有媽媽標記的整理箱。)
T:等會兒你們把衣服分類整理好分別放到整理箱后,還要將整理箱送到那邊的整理架上。自己隊的兩個整理箱只能放在同一格。要記清楚哦!
評析:讓幼兒見證任務布置的過程,不但避免了老師介紹的枯燥,而且還有利于孩子記住活動任務。
(2)幼兒整理,教師巡回指導,并引導勝出的一組為未完成任務的一組加油。
(3)請得第一、第二名的兩組介紹獲勝的經驗。
(4)請第三、第四名的兩組討論一下怎么改進速度就能更快。
評析:老師突破了條條框框的限制,給幼兒充足的時間進行嘗試、驗證、發現,得出最佳合作方法。討論交流中幼兒爭著發言,每個幼兒都在活動中體驗到了合作的成功和快樂。
3.談感受。
孩子們,今天的游戲好玩嗎?合作的感覺怎么樣?(太棒了;感覺真好;我今天特別高興……)
評析: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了合作的快樂,活動使幼兒有了玩中學、學中玩的快樂體驗。
四、音樂游戲《碰一碰》。
T:合作不但可以使我們做起事情來更快更好,而且還能讓大家都很開心。現在,就讓我們找個朋友合作,玩個“碰一碰”的游戲吧!(師生游戲,活動在高潮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