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過年》含反思(精選2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過年》含反思 篇1
教學目標:
1、讓幼兒充分體會傳統節日的氛圍,使春節這個傳統佳節的年俗能夠得到完好得繼承與發展。
2、幼兒在家長的指導和幫助下和家長合作,完成一至兩道簡單的菜肴,體驗春節的樂趣。
3、學會分享、交流、合作,好東西要和朋友一起分享,同樣在遇到難題知道“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和同伴合作解決。
4、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與老師與家長共同歡度佳節。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加深幼兒對傳統節日的體驗,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教學難點:理解春節這類傳統節日在中華民族文化中占據的重要地位,樹立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的理想。
教學準備:
1、物品準備:春聯、紅燈籠、窗花、福字等基本的教室布置;
2、素材準備:喜慶的傳統春節音樂和春節相關的電視節目或PPT;制作餃子的'材料;
3、節目準備:師幼精心準備的各類節目;部分幼兒家長蒞臨。
教學過程:
1、大家一起貼福字和春聯、掛紅燈籠,感受春節濃濃的喜悅氛圍;觀看春節相關的電視節目,了解各地春節不同的風俗。
2、師幼準備的聯歡會,譬如樂器演奏、朗誦、童話劇、舞蹈、歌曲等,老師、幼兒、家長共同聯歡。
3、在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下,讓幼兒體驗了包餃子、煮餃子、吃餃子的樂趣,知道餃子可以有很多種餡,每種餡都有各自的營養,不可以挑食。
4、幼兒園和家長緊密配合,請每一位小朋友都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一至兩道拿手菜肴,在活動當天帶來幼兒園,和小朋友、家長、老師一起品嘗。品嘗的全程播放喜慶的春節音樂。
教學反思:
1、對大班幼兒的反思:大班是幼兒園的最后一年,這是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之間的一個關鍵轉折期。第一,自我意識有所發展,對自己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更要注重孩子的個體教育;第二,情感的穩定性和有意性在增長,借此時機向幼兒灌輸優秀的傳統文化有利于幼兒加深對祖國的熱愛和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第三,合作意識逐漸增強,也懂得好東西和同伴分享,比如在排演聯歡會的節目時就能協調合作,帶來的菜肴也會和大家分享;第四,愛學、好問,有強烈的求知欲,教師就應該結合幼兒感興趣的內容開展教學活動,引發幼兒探索、創造的興趣。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這不僅是一堂簡單的教學活動課,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社會素材課程,對于即將進入小學的孩子們而言,又多了一份生活體驗和學習心得,他們也許在活動中動作不夠敏捷、反應不過迅速,但是他們通過這個活動培養了愛父母、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良好品質,體會了在家不曾有過的過大年的樂趣,這就是的收獲。當然,活動可能更多的偏重于娛樂部分,應該注意加重活動主旨——介紹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比重。
幼兒園大班教案《過年》含反思 篇2
一、活動目標:
1、認真傾聽故事,能大膽地向別人祝賀新年快樂
2、感受故事主人公與人分享的快樂。
3、體會做事要仔細,不要粗心大意。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二、活動準備:
掛圖、賀卡、作畫用具、大卡紙
三、活動難點:
感受故事主人公與人分享的快樂。
四、活動過程:
1、出示賀卡,引出故事
這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用的?
幼兒欣賞,教師總結
2、欣賞故事,理解內容
1)教師講述,提問:這個故事的名稱是什么?小老鼠波波寄賀卡給哪些好朋友?
2)出示圖片提問:為什么波波要送賀卡給它的好朋友?
波波送給小貓等賀卡上畫了什么?
波波后來收到了什么禮物?
3、制作賀卡,激發愿望
1)小朋友,我們給誰制作一張賀卡,在新年的時候送給他呢?
2)她喜歡什么?怎么裝飾?
3)教師根據幼兒的意愿做賀卡做好后一起送賀卡。
五、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教師設計了“出示賀卡,引出故事—欣賞故事,理解內容—制作賀卡,激發愿望”幾大環節,較好的幫助幼兒理解了故事,在情感上得到了深化。
小班的孩子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更多的是建立在故事外顯內容的'描述,對于本次作品最后一部分內容“波波收到了小動物的禮物是因為它會與人分享”的原因孩子不能很深入的了解,因此教師在活動的最后環節讓幼兒通過討論送賀卡的對象以及去親自去為幼兒園的工作人員送賀卡。有效的引導策略幫助幼兒感受這一故事的內涵,實現社會情感的升華。突破難點。
新年到了,孩子們內心充滿了極大的期盼,在他們希望得到成人送的禮物和祝福的同時,我們也需要告訴孩子要用自己的行動在新年里對別人表達祝福。祝賀語、賀卡等都是一種祝福別人的方式、通過小老鼠波波寄賀卡給朋友這一主線,不但讓孩子知道了賀卡的使用方法,還體會了其作用,感受故事主人公與人分享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