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拱橋的教案(精選7篇)
中國石拱橋的教案 篇1
學習目的:
1.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理解本文說明事物特點的幾種方法。
2.認識說明文中運用準確語言的重要性,學會準確地說明事物。
3.初步了解說明文的基本特征以及它與記敘文的區別。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1、理解本文準確用詞的特色。
2、落實課文中所運用的說明方法。
主要的教法與學法:多媒體教學,提示指導、理解歸納
課時安排:
二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日期:
教學內容:
課文的初讀理解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作業,導入新課:
茅以升是我國著名的橋梁專家,三十年代曾成功地設計建造了有名的錢塘江大橋,五十年代又參加設計了規模更大的武漢長江大橋。他對石拱橋是這樣評價的:石拱橋是我國傳統橋梁的基本形式之一,趙州橋和盧溝橋是我國“千萬座石拱橋中杰出代表之作”。這篇說明文《中國石拱橋》就具體地為我們介紹這兩座著名的大橋以及有關的知識。
二、教師組織學生閱讀課文,之后要求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1.全文的層次:
(1)介紹石拱橋外形特點(用比喻)。
(2)總述石拱橋特點("不但外形優美,而且結構堅固")。
(3)引用古籍證明"我國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并點出將要介紹的事物的具體對象。
(4)分述之一,從歷史、結構、外形的設計者全面介紹趙州橋。
(5)分述之二,全面介紹盧溝橋。
(6)總說石拱橋取得成就的原因。
(7)綜述解放后我國石拱橋的成就和橋梁事業的新發展。全文層次分明,合理地采用了總一分一總的寫法。
2.段落的條理:
介紹趙州橋,先總寫歷史(建造年代古,使用時間長),結構,外形,設計和施工特點,然后分四點作具體說明,又用評價的句子作結(趙州橋高度的技術水平……)。這樣,在段落內采用總分總的寫法,就使介紹的內容很有條理地編排出來。由此可見,不論在全文的整體中,還是在段落的局部中,“總一分一總”能夠使文章的內容編排得很有條理,“總一分一總”之間的關系,是有內在聯系的密不可分的結構關系。
3、說明方法提示:
⑴打比方: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⑵作引用:《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于公元282年。⑶列數字:橋(盧溝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⑷作詮釋:大拱的兩肩上,一各有兩個小拱。這個創造性的設計,不但節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漲的時候,還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沖擊。⑸摹狀貌:這些石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⑹舉例子⑺作比較⑻分類別⑼下定義⑽列圖表
三、布置作業:
在課文中找出上列所列舉的說明方法,并舉例。
教學后記:
第二教時
教學日期:
教學內容:
利用課件學習課文,理解課文的語言特點。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導入新課
根據上節課的作業情況就課文的說明方法再給學生作一強調。引導:學生思考、議論后,指導根據課文回答。
1.列數字:第四段,說明趙州橋歷史悠久。第五段,說明趙州橋的外形、規模。第六段,說明盧溝橋的外形、規模。第十段,說明解放后我國橋梁事業和石拱橋的發展。
2.作引用;第七段,馬可波羅的游記,贊美盧溝橋,唐代張罵的《朝野企載》寫盧溝橋的外形。(這主要是引用,而引用的句子恰好是比喻句。)唐代張嘉貞的《安濟橋銘》寫橋的設計。
3.作比喻:第一段,寫橋洞“成弧形,就像虹”。
4.作詮釋:第二段,說明石拱橋的歷史、形式、構造和作用。第五段,先比喻趙州橋洞“像一張弓”,然后作解說,兩種方法結合,說明設計的效果。
小結:(一)用數字、引用有關資料、解說、比喻,都是說明文中常用的說明方法。引用和比喻原來屬于修辭的范疇,而在說明文中引用起著“言之有據”的作用,比喻又能形象地說明介紹的對象,也就約定俗成地作為說明方法來看待了。解說,是對事物作必要的闡述,也就是闡明事理(如本文的第二段)。(二)說明方法,還有:判斷,例如,本文中“我國的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這種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等句子。判斷要注意的是必須給人以明確的概念。繪制圖表,能使說明的對象有系統、有條理、一目了然(上一節課已實踐過)。比較,例如,第六段中寫永定河水發,“來勢很猛”,常沖毀河堤,“但這座橋卻從沒出過事”,這就使人印象鮮明。舉例,例如,在我國的石拱橋中,舉出了趙州橋、盧溝橋,最有代表性。(三)除本文中運用的說明方法外,還有“下定義”的方法,待以后有機會再舉例子說明。(四)至于摹寫,只是為了對事物特征作直接介紹,使人容易認識,它并不像記敘那樣是為了給人以感性的形象,也用得少,并不把它作為說明方法來看待。(補充板書)總之,靈活、合理地運用各種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的性質、特點、作用……,闡明事理,使人們對事物有個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認識,達到傳播知識的目的',這就是說明文的特征。
二、就所制作的PowerPoint文件組織學生進行學習。
三、本節教學內容小結:
1、文章抓住中國石拱橋的主要特點:歷史悠久、形式優美、結構堅固。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說明我國石拱橋在設計和施工上的獨特創造以及不朽的藝術價值,贊揚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2、說明文要準確說明對象,必須重視語言的運用,要做到恰到好處。例如,第三段中說到旅人橋,用“大致”、“可能”,是根據在寫作文時僅僅能占有的資料,還不可能有更確鑿的證據。如果去掉“大約”、“可能”,就變成絕對的結論語氣了。又如,第二段中說石拱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是從人對事物的認識規律,是由外表到內在,由感性到理性來寫的,這就準確地寫出人對事物認識的規律,詞語次序,不可移動。第三段,“幾乎”限制“到處都有”,既表明石拱橋多;接近于“到處都有”卻又不是“到處都有”。第五段,“在當時可算…”,從時間上相對地說,不犯絕對的毛病。第九段,“用料省,結構巧,強度高”,省、巧、高三個字,不僅用得準,而且用得精,位置決不能變動。
四、布置作業:
課文后的練習一、二題。
中國石拱橋的教案 篇2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明確說明對象。
2.整體把握文章結構,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學習過程】
一、導入明標:
二、初讀感知:
1.日積月累,讀準加點的字:
洨河勻稱張鷟
惟妙惟肖橋墩推崇
2.通讀全文,試著概括出中國石拱橋的總體特點。
三、品讀感悟:
1.請試著以趙州橋與盧溝橋為例,用自己的話說說它是如何體現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的。
2.文章主要是通過對趙州橋和盧溝橋的介紹來體現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的,試著就這種思路理清文
章的說明順序。
四、拓展延伸
文章分別介紹了趙州橋、盧溝橋,說明順序基本相同,請具體說一說。
五、達標測評
1.石拱橋總的特征,文中引用《水經注》提到的“旅人橋”為的是。
2.第二段中寫“這種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形式”和“結構”的先后次序能否調
換?為什么?
3.結合文章內容,試著畫出趙州橋或盧溝橋的示意圖,標上相應的數據。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常用的說明方法。
2.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
【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品讀感悟
1.找出文中出現的幾種說明方法,結合課文了解其用法。
2.為了準確地說明事物,說明文用語很講究分寸,結合具體語句體會說明文的語言準確嚴密的特
點:
(1)石拱橋在世界橋梁史上出現得比較早。(“比較”一詞,去掉行嗎?)
(2)《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
早的石拱橋了。(“大約、可能、有記載的”能否去掉?)
(3)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幾乎”去掉行嗎?)
(4)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最長的石橋。(“當時、可算是”能否
刪去?)
3.結合第一課時,試著歸納閱讀說明文應主要從幾個方面入手。
三、拓展延伸
請閱讀課后習題第三題的材料,《夜宿盧溝》主要寫的是什么?它與課文里對盧溝橋的介紹相比,
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四、達標測評
1.試從文中找出使用了列數字和打比方的句子,并分析作用。(各找一句分析)
2.指出下列語句所使用的說明方法。
(1)“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橋洞不是普通的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
(2)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其中最著名的當推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還有北京豐臺區的盧
溝橋。
(3)“這座橋的特點是:(一)全橋只有一個大拱(二)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三)
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橋結構勻稱”
(4)張嘉貞說“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唐朝張鷟說“初月出云,長虹飲澗”。
中國石拱橋的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詞語,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清本文說明順序,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3、體味本文準確的語言,學習幾種說明方法。
【過程與方法】朗讀,小組討論,教師啟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了解趙州橋和盧溝橋是石拱橋的杰作,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了解解放后我國橋梁事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理清本文說明順序,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學習幾種說明方法,體味準確、生動的語言。
【教學難點】
對說明方法的區分
【課前準備】
1、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2、課前布置學生查閱有關橋梁的資料。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由課題引入生活中,你見過很多橋,這些橋各有各的特點,現在,請同學們看兩幅圖片,說說這兩座橋各有什么特點?(投影拱橋和梁橋的畫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介紹中國橋梁的文章《中國石拱橋》。學生討論并回答它們各自的特點。
小結:橋梁有兩種形式,橋洞呈弧形,中間高起的叫拱橋;橋洞并不彎曲,橋身與水平面平行的叫梁橋。拱橋承受的壓力比梁橋大。就外形看,拱橋具有曲線美;梁橋橋式單調。我國的拱橋大多是用石塊砌成的。石拱橋具有外形美觀、橋身堅固、取材方便等優點,所以我國橋梁很多是石拱橋。 1、激發動機 運用投影圖片,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引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盡可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二、作者:茅以升。
看注釋①,了解作者的有關資料。
三、交代教學目標
四、教學過程:
1、自讀課文,教師進行學法指導:這是一篇說明文,閱讀說明文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學習說明文的方法,對象、特征、順序、方法、語言。
檢測字詞的預習情況。
2、教師范讀課文,并投影下列問題。
①中國石拱橋的總的特點是什么?
②用一句話概括每段段意,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
③中國石拱橋很多,文章為什么選擇趙州橋和盧溝橋作為重點說明的例子?
3、提問、啟發、歸納以上問題,并板書。
①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
②由一般到個別的邏輯順序。石拱橋——中國石拱橋——中國石拱橋典型杰作——中國石拱橋的新發展。
③這兩座橋是我國石拱橋中杰出的代表之作,又具備石拱橋的共同特點,而且又各有各的特色。所以以這兩座橋為例很有代表性。 前者是獨拱,后者是聯拱,既有共性,又有個性。選擇兩者可以互相對照,互相補充,說明中國石拱橋形式多樣、多姿多彩的特點。
五、重點研讀“趙州橋“段落
本文先概括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共同特點: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又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做了具體說明。那么作為杰出代表,趙州橋和盧溝橋各有什么特色呢?作者怎樣說明的呢?
問題:
①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趙州橋的?
②趙州橋有哪些特點?
③假如你是導游,請你根據課文內容和插圖,設計一段話,然后向游人介紹趙州橋的有關情況。
學生齊讀課文課文第4、5段,思考左邊的問題,并在小組內討論完成。
歸納:
①先總說、后分說的順序。抓住“著名”“最古”兩個詞語,先概括介紹橋的地理位置、建橋時間;再介紹橋的長和寬;然后逐一分析橋身的結構特點及其科學原理。
②弓形獨拱;拱肩加拱;拱圈拼成;結構勻稱。
③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六、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和研討,我們了解了中國石拱橋的總體特點,理清了本文的說明順序,領略了趙州橋這座獨拱石橋的獨特魅力。那么作為聯拱石橋的代表,盧溝橋又有哪些與眾不同的魅力呢?下節課探討。
七、布置作業 :
A(學優生):識記說明文知識,深入領會本課內容。
B:(中等生):識記說明文知識。
C:(后三分之一學生):字詞小卷。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中國石拱橋有什么特點?為了具體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點,作者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進行說明。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趙州橋部分,誰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趙州橋的特點?
過渡:趙州橋是獨拱石橋的杰出代表,那么我們今天來看看作為聯拱石橋的杰出代表——盧溝橋有什么特點?(播放盧溝橋的圖片,投影本課時目標) 學生回憶上節課內容,回答提問。
二、合作探究:
1、小組內交流所查找的趙州橋和盧溝橋的相關資料。
2、對照圖片,參照課文內容,小組研討盧溝橋與趙州橋的異同點。 學生齊讀第6、7、8段盧溝橋部分;小組內交流趙州橋和盧溝橋的相關資料。思考左邊的問題,小組內討論解決。
3.探討“盧溝橋”的特點及說明方法。
三、拓展延伸——齊讀課文后半部分
解放后,中國石拱橋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展,下面請同學們欣賞一組橋梁的畫面。
四、布置作業:
A(學優生):請同學們根據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自己設計一座橋梁,畫出示意圖,并寫出簡要的介紹。 學生設計橋梁,畫示意圖,寫出介紹文字。
B:(中等生):完成練習冊。
C:(后三分之一學生):整理筆記。
第三課時
一、探討說明方法:
1.常見的說明方法——教師講授
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引用。
2. 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教師引導
(1)舉例子:本文在我國的石拱橋中,舉了趙州橋和盧溝橋這兩個例子,最具有代表性。
(2)列數據:第4、5、6、10段都列舉了數據。
(3)引用古籍:第7段,馬可·波羅的游記,贊美盧溝橋唐代張鷟《朝野僉載》寫盧溝橋的外形,唐代張嘉貞《安濟橋銘》寫橋設計。“旅人橋”
(4)作詮釋:第5段“大拱的兩肩上……減輕洪水對橋身的沖擊”。
(5)作比較:第6段“永定河發水時……足見它的堅固”。
(6)打比方:第1、5段
(7)摹狀貌:第6段最后一句
3. 小結:
靈活、合理地運用各種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的性質、特點、作用,闡明整理,使人們對事物有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認識,達到傳播知識的目的,這就是說明文的特征。本文就是說明文特征顯著的典范。
二、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1. 說明文要準確說明對象,語言運用要做到恰到好處。舉例說明:
(1)第2段中說石拱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是由外表到內在,是從人們對事物的認識規律,即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來寫的。它們之間是遞進關系,詞語次序不可移動。
(2)第3段中說到旅人橋,用“大約”“可能”,是根據寫文章時僅能占有的資料,還不可能有更確鑿的證據,如果去掉“大約”“可能”,就變成絕對的結論語氣了。
“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幾乎”是對“到處都有”的限制,意思是接近于“到處都有”,因為事實上不可能到處都有,這里用語準確。
(3)第5段“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可算”一詞表示估計,作者在說明事物特點時,既有一定的資料作依據,但又有資料掌握不全的顧慮,故必須留有余地。這 是從時間上相對的說,不犯絕對的毛病。
2. 數字的精確,是說明文語言準確的一個重要方面。
如第6段對盧溝橋的介紹,從修建年代、長度、寬度、石拱數、甚至每個石拱的長度,都運用數字說明,使讀者對說明對象有了更精確的了解。
3. 第9段“用料省,結構巧,強度高”,“省”“巧”“高”三個字不僅用得準,而且用得精,位置絕不能變動。
△說明文中要準確運用詞語,這樣才能保證文章內容的嚴密性,達到預期的說明效果。
三、布置作業:
A(學優生):完成課外說明文語段。
B:(中等生):書后習題
C:(后三分之一學生):整理筆記。
板書設計: 中國石拱橋
說明對象: 趙州橋和盧溝橋
對象特征:
說明方法:
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1. 限制性詞語的使用:(大約、幾乎、左右……)
2. 運用數字說明
中國石拱橋的教案 篇4
知識與技能
1.明確說明對象,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征。
2.學習本文說明事物的順序。(重難點)
3.把握說明語言的準確性。(重點)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學習,朗讀、默讀、跳讀等方式相結合。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了解中國石拱橋的光輝成就,認識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才能,激發愛國熱情。
第1課時
1.朗讀課文,明確說明對象。(重點)
2.整體感知,理清說明順序。(重難點)
一、導入新課
有這樣一個人,他在十歲那年,親眼看見了家鄉的文德橋倒塌而砸死淹死許多人的事故,他內心震動,立下了橋梁夢:長大后,我一定要造出最堅實的橋!偉大的夢想引領著他,他果真干出了一番大成就,他主持設計的錢塘江大橋,是我國第一座由中國人自己設計的鐵路公路兩用橋;他參加了新中國第一座現代化的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的建造。他就是中國橋梁之父——茅以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茅以升所寫的說明文——《中國石拱橋》。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朗讀課文,明確說明對象
提問1:默讀課文,思考: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其總體特點是什么?
明確: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中國石拱橋”。特點: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
提問2:根據課文內容,說說趙州橋、盧溝橋在哪些方面體現了上述特征。
明確:
趙州橋
盧溝橋
形式優美
初月出云,長虹飲澗
盧溝曉月、兩旁石柱上不同姿態的獅子
結構堅固
一千三百多年了,還保持著原來的雄姿
兩岸河堤常被沖毀,盧溝橋卻極少出事
修建時間
公元605年左右
公元1189到1192年間
目標導學二:整體感知,理清說明順序
提問3:閱讀第一、二自然段,思考:本文主要寫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為什么開頭兩自然段寫一般石拱橋的特點?
明確:開頭第一自然段,一連幾處以虹喻橋,寫石拱橋的形式優美,可以引起讀者的聯想,激發閱讀興趣。第二自然段寫石拱橋的結構堅固,這是石拱橋的又一特點。這兩個特點是石拱橋的一般特點,為下面寫中國石拱橋做了鋪墊,自然過渡到寫特殊的石拱橋。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順序。
提問4:默讀第四、五自然段,列出層次表,討論: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趙州橋的?
明確:第四自然段寫趙州橋的地理位置、建造時間及新中國成立后的修整。第五自然段首先介紹趙州橋的長度、寬度、設計施工的精巧以及古人的贊譽。接著從四個方面(結構巧妙;造型優美,用料節省;結構堅固;結構勻稱,與四周景色和諧配合)來說明其特點。從這個層次可以看出作者在說明趙州橋時,是運用從概括到具體的順序。
提問5:指名朗讀第六自然段,教師強調“橋長……11個半圓形的石拱……每個石拱……每兩個石拱之間有石砌橋墩”等語句,這一部分寫盧溝橋是按什么順序?
明確:由整體到局部。
提問6:要求學生在課文中依次找出所寫的橋名及建成時間,并說說這是按照什么順序說明的。
明確:旅人橋:大約建成于公元282年;
趙州橋: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盧溝橋: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間;
江東橋:修建于八百年前;
長虹大橋:建于1961年;
雙曲拱橋:建于新中國成立后。
按照時間先后順序說明的。
提問7:綜觀全文,本文在安排說明順序上有哪些特點?
明確:本文在安排說明順序時,是由一般到特殊;寫趙州橋是先概括后具體的順序;在說明橋梁的結構時,是由整體到局部的順序;有關歷史發展的說明則以時間先后為順序。這樣寫,可以使文章層次分明,條理分明。
三、板書設計
說明對象——中國石拱橋
事物特征——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
說明順序——一般到特殊、概括到具體、整體到局部、時間先后
第2課時
1.細讀課文,分析說明方法。(重點)
2.揣摩語言,把握說明效果。(難點)
3.拓展延伸,個性表達想法。
一、復習回顧,引入新課
通過對中國石拱橋一般特征的回顧,引入到本次課程的學習。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細讀課文,分析說明方法
提問1:本文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你能找出來并說說它們的作用嗎?
明確:(1)打比方。如“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橋洞不是普通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用“虹”“弓”作比,突出了石拱橋形式上的基本特征,富有形象性。
(2)舉例子。作者為了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列舉了趙州橋和盧溝橋兩個例子。趙州橋是獨拱石橋的代表,盧溝橋是聯拱石橋的代表,且兩座橋都聞名世界,例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令人信服。
(3)分類別。如趙州橋:“這座橋的特點是:(一)全橋只有一個大拱……(二)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橋結構勻稱……”分類說明,條理分明,使讀者對趙州橋的結構特點有了完整而清晰的印象。
(4)引資料。如引用《水經注》里的“旅人橋”,說明我國石拱橋歷史悠久;引用唐朝張嘉貞的話“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說明趙州橋設計施工的精巧;引用唐朝張的贊語“初月出云,長虹飲澗”,說明趙州橋形式優美;等等。這些引用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5)列數字。如“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通過確鑿的數據,準確地說明了橋的規模,給人以準確鮮明的印象。
(6)作比較。如“永定河發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極少出事……”以盧溝橋與兩岸河堤相比較,充分說明了盧溝橋十分堅固。
(7)摹狀貌。“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萬狀,惟妙惟肖。”運用摹狀貌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石刻獅子的各種情態,突出了盧溝橋形式優美的特點。
目標導學二:揣摩語言,把握說明效果
為了準確地說明事物,說明文很講究用語的分寸。請品味下面的語句,回答括號內的問題。
提問2:石拱橋在世界橋梁史上出現得比較早。(“比較”一詞,去掉行嗎?)
明確:不行,“比較早”程度較輕,是與其他橋梁比較而言,這樣表達比較準確。
提問3:這種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不但”“而且”能否刪去?“結構堅固”“形式優美”能否調整順序?)
明確:“不但”“而且”不能刪去,如果刪去,它們之間的關系就變成了并列關系。先說外觀,再說功能,符合人們的認識邏輯。并且對于橋來說,其實用價值遠遠重于形式,所以二者不能調整順序。
提問4:《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大約”“可能”“有記載的”有什么表達作用?)
明確:“大約”“可能”都表示不確定,只是推測的情況。“有記載的”使發言的根據更具可靠性。
提問5: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幾乎”去掉行嗎?)
明確:不行,“幾乎”強調了石拱橋分布范圍廣,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沒有石拱橋的可能。
提問6:(趙州橋)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當時可算”有什么表達效果?)
明確:“當時”是從時間上限定,“可算”是從程度上限定。這樣才更符合實際情況。
提問7:①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②(盧溝橋)橋寬約8米。(兩句對比,你發現了什么?)[
明確:兩句對比,可以發現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一座50多米長的趙州橋,能精確到0.01米,這是多么準確的說明。“約”表示盧溝橋的橋寬不是剛好8米,這體現了作者實事求是的寫作態度。
教師小結:說明文的語言有準確、嚴密的特點,從以上例句,可以發現本文:使用數字準確;沒辦法用準確數字的,就用表示估計的數字;對暫時還無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測的語言來表達;恰當地使用限制性的詞語,使表達的意思更準確。因此,我們學習說明文語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準確”二字。
目標導學三:拓展延伸,個性表達想法
文章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具體說明了中國石拱橋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的特征,以及新中國成立后的新發展,贊揚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
從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可知,在短短的幾十年里,我國的橋梁事業已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我們應該感到驕傲和自豪。對此,你想說些什么呢?
三、板書設計
說明方法——打比方、舉例子、分類別、引資料、列數字、作比較、摹狀貌
語言特點——準確、嚴密
可取之處
1.在課堂設計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設計教學步驟。
2.緊扣說明文的文體特征進行教學,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3.為避免出現枯燥乏味的說教,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學生互動、師生互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不足之處
1.在教學過程中,還沒有兼顧到基礎較差的學生的實際情況,他們的領悟能力相對較弱,學習效果不太好。
2.在課堂中,有兩個學生的回答與正確答案出入較大,沒有給予鼓勵,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國石拱橋的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說明文及與記敘文的區別;
2、理解怎樣抓住事物特征及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3、了解中國石拱橋的光輝成就,認識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愛國熱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常常用橋梁來比喻友誼,因為是友誼就像橋一樣把兩個人連了起來。可見橋是在沒有路的地方搭起來的路。根據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會,我國就有了獨木橋和數根圓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橋。河北趙縣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橋,歐洲在趙州橋建成七百年后才采用弓形拱的。我們的祖先的聰明才智值得我們每一位同學學習。
二、簡介作者:
茅以升是我國著名的橋梁專家、教育家、社會活動有。他主持設計的錢塘江大橋,是我國第一座由中國人自己設計的鐵路公路兩用橋;他還參加了新中國第一座現代化的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的建造。本文最早以表于是1962年3月4日《人民日報》,文筆通俗易懂,為讀者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歷史上的輝煌成就,及新中國成立后的發展,贊揚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
三、介紹有關說明文的知識。
四、朗讀全文并思考:
1、石拱橋有什莫特點?形式優美,結構堅固。
2、中國石拱橋有什莫特點?不僅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
3、文中例舉了我國哪幾座有代表性的橋?旅人橋趙州橋盧溝橋
4、為什么課文中單舉趙州橋,盧溝橋這兩個例子呢?因為趙州橋、盧溝橋體現出中國石拱橋具有的共性特征:歷史悠久、形式優美、結構堅固
5、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具體分析,看看趙州橋、盧溝橋在哪些方面體現了這些特征。
趙州橋:盧溝橋:
形式優美:“初月出云,長虹飲澗”盧溝曉月兩旁石柱上不同姿態的獅子
結構堅固:一千三百多年,還保持原來的雄姿兩岸河堤被沖毀,盧溝橋從未出事
歷史悠久: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間
6、作者在說明中國石拱橋這些特點的時候,舉一個例子不是更簡練嗎?為什么要舉兩個例子呢?
這兩座橋是我國石拱橋中杰出的代表之作,又具備石拱橋的共同特點,而且又各有各的特色。所以以這兩座橋為例很有代表性。前者是獨拱,后者是聯拱,既有共性,又有個性。選擇兩者可以互相對照,互相補充,說明中國石拱橋形式多樣、多姿多彩的特點。
作者在介紹兩座橋時,既抓住了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又注意到了它們之間的不同點,請同學們找出來。(共同點是都介紹了地點,修建年代,及它們的結構特點。不同點是在介紹趙州橋時順便說明了橋的設計者,介紹盧溝橋時作馬可波羅的話來贊揚其高度的技術成就和藝術價值,還介紹了盧溝橋的的特殊歷史價值。
獨拱石橋:一、只有一個弓型大拱(最長、無坡)
(趙州橋)二、拱肩上各有兩小拱(省料、防洪、美觀)
三、28道拱圈拼成大拱(獨立承重)
四、結構勻稱環境和諧古樸美觀(初月出云,長虹飲澗)
思考:趙州橋的四個特點各說明了什么?順序能否調換?
第一個特點說明大拱的長度以及形狀;第二個特點說明拱上加拱的創造性的設計;第三個特點說明大拱的拱圈的作用;第四個特點說明全橋的結構勻稱和四周的景色配合。四個特點按從主到次的順序安排,不能互換。
聯拱石橋:1.十一個拱聯成整體,堅固。
(盧溝橋)2.橋面用石板鋪砌成,平坦。
3.石欄上雕刻有獅子,美觀。
7、學習9、10自然段:
第9段:(1)概括這段內容:中國石拱橋取得光輝成就的原因。
(2)歸納原因有幾個,是什么?
原因有三:首先,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其次,設計施工有優良傳統("用料省、結構巧、強度高",趙州橋、盧溝橋正是杰出代表);再其次,富有建筑用的各種石料。三條中第一條是最重要的,因為人民的勤勞智慧,才可能利用豐富的石料,才可能發揚優良的傳統。
第10段:概括了中國石拱橋現代的發展。
提問:這一段舉了哪些例子說明中國石拱橋的新發展呢?
歸納:長虹大橋,世界最長的獨供石橋,拱長一百一十二點五米,是趙州橋的三倍。雙曲拱橋,世界上僅有,全國造了總長20余萬米,最長一孔一百五十米。這種鋼筋混凝土拱橋繼承發展了石拱橋的傳統。
這種新發展,新成就,是因為一條新原因:社會主義制度無比優越。
五、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1.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話里說,雨后彩虹是“人間天上的橋”,通過彩虹就能上天。我國的詩人愛把拱橋比作虹……(加粗的詞“石拱橋”“橋”“拱橋”能否替換?為什么?)
不能互換。因為課文是介紹“中國石拱橋”的,所以第一句緊扣題目,使用“石拱橋”的概念。遠古時候,人們只能以神話的形式認識世界,說“雨后彩虹是‘人間天上的橋’”,這里只能用“橋”,才能跟“神話”相照應。至于“把拱橋比作虹”則緊扣“拱橋”橋洞呈弧形的特點。
2.石拱橋在世界橋梁史上出現得比較早。(“比較”一詞,去掉行嗎?)
“比較早”程度較輕,這樣表達比較穩妥。
3.這種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不但”“而且”能否刪去?“結構堅固”“形式優美”能否調整順序?)
“不但”“而且”不能刪去,如果刪去后,它們之間的關系就變成了并列關系。先說外觀,再說功能,符合人們的認識邏輯。并且對于橋來說,其實用價值遠遠重于形式,所以二者不能調整順序。
4.《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加粗的詞能否去掉?)
“大約”“可能”都表示不確定,只是推測的情況。“有記載的”使發言的根據增加可靠性。
5.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幾乎”去掉行嗎?)
“幾乎”強調了石拱橋分布范圍廣,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沒有石拱橋的可能。
6.(趙州橋)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最長的石橋。帶點字能否刪去?
“當時”是從時間上限定,“可算”是從程度上限定。這樣才更符合實際情況。
7.①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②盧溝橋寬約8米(兩句對比,你發現了什么?)
兩句對比,可以發現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一座50多米長的趙州橋,能精確到0.01米,這是多么準確的說明。“約”表示盧溝橋的橋寬不是剛好8米,這表現了作者實事求是的寫作態度。
總結:說明文的語言有準確、嚴密的特點,從以上例句,可以發現本文:使用數字準確;沒辦法用準確數字的,就用表示估計的數字;對暫時還無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測的語言來表達;恰當地使用限制性的詞語,使表達的意思趨于準確。因此,我們學習說明文語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準確”。
六、體會本文的說明方法:
(1)打比方。如“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橋洞不是普通的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用“虹”“弓”作比,突出了石拱橋形式上的基本特征,富有形象性。
(2)舉例子。作者為了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列舉了趙州橋和盧溝橋兩個例子。趙州橋是獨拱石橋的代表,盧溝橋是聯拱石橋的代表,且兩座橋都世界聞名,例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令人信服。
(3)分類別。如趙州橋:“這座橋的特點是:(一)全橋只有一個大拱……(二)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橋結構勻稱……”分類說明,條理清楚,使讀者對趙州橋的結構特點有了完整而清晰的印象。
(4)引用。如引用《水經注》里的“旅人橋”,說明我國石拱橋歷史悠久;引用唐朝張嘉貞的話“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說明趙州橋設計施工的精巧;引用唐朝張NFEAF5腦抻鎩俺踉魯鱸疲長虹飲澗”,說明趙州橋形式優美,等等。這些引用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5)列數字。有概數、確數之分,給人以準確鮮明的印象。
(6)摹狀貌。如“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用摹狀和排比的手法,描繪石刻獅子的“千態萬狀”,說明了盧溝橋的優美裝飾,突出了橋的形式美。
(7)作比較。如“永定河發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從沒出過事……”以盧溝橋與兩岸河堤相比較,充分說明了盧溝橋十分堅固。
七、研討本文的說明順序。
(1)指名讀1、2段,討論:本文主要寫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為什么開頭兩段寫一般石拱橋的特點?
開頭第1段,一連幾處以虹喻橋,寫石拱橋的形式優美,可以引起讀者的聯想,激發閱讀興趣。第2段寫石拱橋的結構堅固,這是石拱橋的又一特點。這兩個特點是石拱橋的一般特點,為下面寫中國石拱橋作了鋪墊,自然過渡到寫特殊的石拱橋。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順序。
(2)默讀4、5段,列出層次表,討論: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趙州橋的?
第4段寫趙州橋的地理位置、建造時間及解放后的修整。第5段首先介紹趙州橋的長度、寬度、設計施工的精巧以及古人的贊譽。接著從四個方面(結構巧妙;造型優美,用料節省;結構堅固;結構勻稱,與四周景色和諧配合)來說明其特點。從這個層次可以看出作者在說明趙州橋時,是運用從概括到具體的順序。
(3)指名讀第6段,教師強調“橋長……十一個半圓形的石拱……;每個石拱……每兩個石拱之間有石砌橋墩”等語句,提問:這一部分寫盧溝橋是按什么順序?
由整體到局部
(4)要求學生在課文中依次找出所寫的橋名及建成時間。
旅人橋:大約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
趙州橋:建于公元六O五年左右;
盧溝橋:建于公元一一八九到一一九二年間;
長虹大橋:建于一九六一年。
提問:這是按照什么順序說明的?
按照時間先后順序說明的。
八、小結: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目的是讓讀者了解中國石拱橋的有關知識。學習本文,須了解說明對象,把握其特征;理清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揣摩語言,把握說明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既接受科學知識的熏陶,又學到寫作說明文的技巧。
中國石拱橋的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說明文與記敘文的區別;
2、理解怎樣抓住事物特征進行說明;
3、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4、了解中國石拱橋的光輝成就,認識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
目標2、3
教學難點:
目標3
設計理念:
1、多媒體課件展示橋梁圖,讓學生讀文、看圖、練說話,在直觀效果較好的氛圍中學習語文知識。
2、通過初讀、精讀、研讀、遷移運用等語文實踐活動由淺入深的感知課文,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分析能力、寫作能力及合作意識。
3、問題設置分層次,教師參與問題討論,在平等的氣氛中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及人文精神。
教學時間:
2課時。
課前準備:
1、教師從網上下載一些橋梁圖片:梁橋、拱橋、吊橋,各選幾幅,并制作多媒體課件。
2、學生也可收集一些紙張橋梁圖片(任意收集)。
教學過程:
一、展示圖片信息導入。
教師用多媒體映示橋梁圖,介紹橋梁的基本型式(梁橋、拱橋、吊橋),導入本文。
二、揭示課題,交代文體,點出其與記敘文的區別,并簡介作者。
本文是說明文。說明文以介紹或解說事物與事理為目的,具有知識性和客觀性的特點;記敘文主要是寫人記事、寫景狀物,表達某種情感。
茅以升是我國著名的橋梁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中國近代橋梁工程學的重要奠基人。他主持設計了錢塘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人民大會堂等工程。
三、展示學習目標。(投影展示)
四、快速閱讀全文,思考下列問題:
1、本文題目是《中國石拱橋》,文章是否開篇就點題了呢?(從第幾段寫中國石拱橋的?它和前邊的段落之間有什么關系?)
明確:文章從第③自然段開始寫中國石拱橋。前兩段寫的是石拱橋,它們之間的順序是由一般到特殊。
2、①、②段內容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明確:第①自然段側重寫外形美觀,第②自然段側重寫結構堅固。
3、第③段點出了中國石拱橋的什么特點?本段與后文是什么關系?
明確:特點——歷史悠久、分布廣、形式多樣、有許多驚人的杰作。關系:概括──具體。
4、中國石拱橋的總體特點是什么?
明確:(投影展示)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
5、為了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點,作者舉了哪幾個例子?這些例子能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征嗎?
明確:例子有趙州橋和盧溝橋。能否說明由學生自由發言。
五、精讀課文,分析下列問題:
1、讀4—7自然段,了解作者介紹了趙州橋和盧溝橋的哪些內容?(展示表格)
明確:大致順序一樣。介紹兩橋時都交待了地理位置,修建時間、橋的長、寬、結構、藝術價值及對橋的評價。從外觀看,趙州橋是獨拱,盧溝橋是聯拱,只寫一座不能反映出中國石拱橋的全部,選兩橋,說明選材具有代表性。
2、作者對這兩座橋說明的側重點不完全相同,各詳寫什么?
明確:趙州橋詳寫了結構,盧溝橋詳寫了價值,包括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3、作者寫趙州橋結構時怎樣安排順序的?具體說說看。
明確:“總──分”寫法,作者先總寫趙州橋的特點,然后分四個方面作具體介紹。
4、盧溝橋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體現在什么地方?
明確:藝術價值,石刻獅子。歷史價值,抗日戰爭在這里爆發。
5、教師總結:通過介紹趙州橋、盧溝橋,能具體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點。作者始終是圍繞說明對象的特點來說明的。
6、進一步分析中國石拱橋取得成就的原因。
明確:原因有三。(著重說明三者順序不能顛倒及原因,并分析“首先”“其次”“再次”和“用料省,結構巧,強度高”這些用語的條理性,簡潔性。)
7、解放后我國橋梁事業的飛速發展,說明了什么問題?
明確: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六、研讀課文,體會說明文語言的平實準確。
為了準確說明事物或事理,說明文非常講究語言的準確性。本文中,有些詞語十分確切肯定,如列舉的時間、數據,有些詞語則表示一種估計。無論哪種,目的只有一個:說明準確;依據只有一個:符合實際。請學生完成練習四,然后再從課文中找出其他例證來說明之,以強化理解。
七、課內寫作訓練:
以“家鄉的小橋”為題,寫200字左右的說明性文字。
說明文常識分析
學習目標:
1、掌握說明文說明方法及答題技巧。
2、掌握分析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第三學段精講點撥(約30分鐘)
一、考點解說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解說事物、闡明事理而給人知識的文章體裁。
(一)分析說明方法及作用的答題格式
1、舉例子:舉了……的事例,具體真實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例:云能預示天氣。比如,在新疆地區,出現云就代表將要下雨。
這里使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舉了新疆地區出現云就代表要下雨的例子,具體真實地說明了云能預示天氣的特點。
2、列數字:用……加以說明,具體準確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
例:防護林的主要作用是減小風的力量。風遇到防護林,速度就減小70%~80%。
這里使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用“70%”、“80%”這些具體數據加以說明,具體準確地說明了風遇到防護林速度會減少的具體程度。
3、打比方:把……比作……,生動形象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
例:人民英雄紀念碑像頂天立地的巨人一樣矗立在廣場南部。
這里使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把英雄紀念碑比作頂天立地的巨人,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雄偉、莊嚴。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
激發學生閱讀說明文的愛好。說明文是學生不太熟悉的一種新文體,內容一般又比較枯燥無味。不向記敘文,有生動的情節、感人的故事、鮮明的人物形象,能深深地吸引學生。為了讓學生能喜歡閱讀說明文,我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上破費了一番心思。
首先在導入時,我在黑板上出示事先準備的多媒體圖片(各式各樣的橋和一道美麗的彩虹)讓學生們猜想這是什么橋?然后引出了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中國石拱橋》。大家首先熟悉了石拱橋的外形,彎彎的像一條彩虹。我想這樣的導入,既開闊了學生的思維,也讓學生在頭腦中,把這條優雅的弧線和美好的事物連接在一起,在感性上認同了中國石拱橋的形式優雅。
其次,在講課中我插入了一個關于作者茅以升的小故事,既為了激發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更為了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結構堅固。在此基礎上我又進一步引導學生通過實驗來證實石拱橋的結構堅固。在課上我讓學生拿出一個硬紙板,紙板的兩端下面各墊起相同高度的書。然后往紙板上訪重物,如文具盒、鋼筆,直到紙板被壓彎為止。再把這個硬紙板完成弧形,兩端還分別用書把這個弧形固定好,然后往這個弧形硬紙板上放剛才用過的重物,看是否把弧形壓彎。學生按照我的描述做試驗,證實了弧形的承重力更強。課下聽課老師對此提出了建議,這個實驗是不是讓學生自己來設計會更好?我恍然大悟,自己在不自覺中卻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把自己想的一套方案強加給學生。
教學目標
讓學生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征。首先讓學生在初步了解課文的前提下,給題目加修飾語。這一個步驟有利學生從不同角度和側面了解課文內容,因此,教師不必現在對學生的回答下結論,應多鼓勵他們回答問題。以上的工作都是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總體的了解,有了這個基礎,才有可能完成深入說讀的目的。對照課文,找出作者是怎樣解說中國石拱橋的特征的,讓學生學會提煉概括說明對象的特征。
然后抓住石拱橋的特征給課文分段,探究說明順序還有幾種,我簡單的說還有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
講完課后,幾個老師談話。談到了上學期八年級老師讓學生做的桃花源記模型。我深受啟發,假如把課前的制作自己心中理想的橋的模型,改為讓學生制作趙州橋和盧溝橋的模型,是不是更好呢?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可以省去課上畫簡圖的環節。同時學生為了將模型做好,一定會認真地去研究課文。真是一箭三雕,有何愁課上時間會緊迫呢?也許這樣的話,這篇課文根本用不著老師再講什么了?但誠如校長所說,一堂好課是從失敗中走出來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殘缺的美。我的課堂教學不求最好,只要更好。
有這樣一位孜孜不倦追求的校長,有這些熱心真誠的老師,我不敢讓自己有一絲一毫的懈怠。研究教育理論、探尋教學方法、形成教學風格,我想我快要成功了。
中國石拱橋的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2.學習閱讀說明文。
3.把握生命對象的特征。
4.理清什么順序。
5.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特點。
學習重點:
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
學習難點:
理清說明順序
學習時間:兩學時
學習過程:
第一學時
學習要點:
1.引導學生辨析文體,把握說明文的文體特征。
2.整體感知文意,了解說明對象,明確其特征。
學習步驟:
一、說一說:你見過那些橋?
二、想一想:以橋為題,你會怎樣作文?
1.引導比較
一類是記敘文,有強烈的個人情感;
另一類是說明文,較為客觀。
2.簡要提示說明文在生活中的應用。
如:藥品說明書,手機說明書,摩托車說明書等。
三、查一查:了解
什么是橋?什么是拱橋?什么是石拱橋?
1.茅以升說:橋是經過放大的一條板凳。
2.橋是架在水面或空中,用來連接兩端的建筑物。
四、讀一讀:思考
1.自讀課文1—3段,說說中國石拱橋有那些特點?
2.課文以哪幾個例子來說明其特征的?為什么不選一個或三個?
五、作業
1.仔細了解趙州橋、盧溝橋是如何體現中國石拱橋特征的。
2.課外搜集關于橋的資料。
第二學時
學習要點:
1.理解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的說明技巧。
2.揣摩語言,體會說明文語言準確、周密的特點。
3.練習、延伸拓展,形成能力。
學習步驟:
一、理清說明順序
1.課文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后又介紹了什么?
順序:古——今(時間順序)
2.課文分別介紹趙州橋、盧溝橋,說明順序這樣?
邏輯順序:地理位置——修建時間——建造結構——藝術價值
3.課文寫拱時,介紹了四個特點,為何中間插入小拱?
由主到次的順序
4.課文1—3段與4—8段是什么關系?
總分結構
二、初步認識說明方法
思考:文章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何作用?
打比方 舉例子 列數字 引用
三、理解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周密
以課后第二題題為例
四、延伸練習
以課后第三題為例進一步認識記敘文和說明文的不同。
附板書:
石
國 拱
中 橋
結構堅固 形式優美 歷史悠久
趙州橋 盧溝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