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繪本活動教案(精選10篇)
小班繪本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看看、說說、動動,感知自己的身體部位。
2.嘗試用"刷刷刷,刷,刷得真干凈搓搓搓,搓,搓得真干凈"的話來表述畫面內容,提升表達能力。
3.感受熊寶寶與熊爸爸之間的親情以及快樂洗澡的樂趣。
活動準備:ppt課件,音樂
活動過程:
一、認識角色,激發興趣
今天,我們班來了三位動物朋友,看看是誰呀?幾只熊?
我們聽一聽他們分別叫什么名字?寶寶和貝貝長的一樣嗎?哪里不一樣?熊爸爸和熊寶寶今天要去干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逐頁看圖,嘗試表達
1.看看,他們準備去干什么?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2.你們經常洗澡嗎?是的,愛干凈的寶寶要經常洗澡。
3.熊寶寶和熊爸爸會怎么洗澡呢?我們來聽一聽。
4.寶寶幫爸爸洗哪里?用什么洗的?貝貝用什么洗的?寶寶怎么說的?貝貝呢?
5.他們又幫爸爸洗哪里呢?(幼兒自由說)寶寶、貝貝和你們說得一樣嗎?
6.寶寶、貝貝真能干,爸爸要夸獎它們呢。(錄音)
7.呀,熊爸爸怎么啦?為什么會哈哈大笑?聽,爸爸怎么說?
8.最后看看洗哪里了?寶寶和貝貝是怎么洗的?
9.熊爸爸變成怎樣的了?聽聽熊寶寶開心地說了什么?寶寶和貝貝變成了什么?怎么辦呢?我們一起來幫他們沖水吧。
10.熊寶寶和熊爸爸渾身洗得干干凈凈,瞧,他們在浴缸玩游戲,多開心呀!
三、快樂游戲,體驗樂趣
1.說一說熊寶寶幫熊爸爸洗了身體的哪些部位,
熊爸爸:熊寶寶幫我洗了這么多地方,你們還記得是哪里嗎?
2.玩泡泡游戲,鞏固對身體部位的認識。
3.幫同伴洗澡,體驗游戲的樂趣。
小班繪本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夠了解、想象故事劇情的發展,學會欣賞繪本。
2、學習句式我也要蕩秋千你太重了,蕩不了。
3、能夠懂得與伙伴和睦相處,一起分享玩具的道理。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出繪本內容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本很好看的繪本。
提問:你從封面上看到了什么?猜猜鼠小弟想干什么?
二、分段欣賞繪本:理解故事含義,學說句式
1、第一副圖:
⑴觀察畫面:細心觀察,展開想象
提問:大象想干嘛?
⑵引出句式:我也要蕩秋千。
請幼兒跟著老師學習句式
提問:那么小鳥會讓它蕩秋千嗎?為什么?
引出句式:你太重了,蕩不了。
請幼兒跟著老師學習句式。
2、第二幅圖:
⑴觀察畫面:
提問:誰來了?它想干嘛呢?
⑵學習句式:
請幼兒和老師一起說句式。
3、第三幅圖:
、庞^察畫面:細心觀察,展開想象
提問:猜猜接下來會是誰來了?是誰啊?
、茝土暰涫剑
請幼兒說句式。
提問:
小鳥會給鼠小弟玩嗎?為什么?
5、第四幅圖:
、庞^察畫面:細心觀察,展開想象
提問:這老貓看起來怎么樣?誰來學一學它的樣子。
它那么兇想干嘛呢?
、埔鼍涫剑
提問:它想玩,但是它會說那句好聽的話嗎?
猜猜它會怎么說?
6、第五幅圖:
提問:正在老貓玩得開心的時候,秋千發生了什么變化?
小結:
之前的三位動物朋友是因為太重了所以沒有玩到秋千,后來來了鼠小弟和老貓,它們都不重,都玩到了秋千,但是老貓卻被重重的摔了下來。因為它太霸道太兇了。
三、透過繪本,悟出道理
提問:在這個繪本里,你最不喜歡誰?為什么?
總結:以后我們小朋友之前玩玩具,一定要好好說話交流,和睦相處,這樣才玩的開心.
小班繪本活動教案 篇3
目標預設:
1 . 觀察比較、發現畫面中與小魚相似的形象,能在越來越復雜的圖畫中找到逃跑的小魚。
2. 發揮孩子想象力,想到生活中還有哪些和小金魚長得很像的圓圓的紅紅的東西,創編故事情節。
3.知道朋友越多越快樂的道理。
重點:觀察比較、發現畫面中與小魚相似的形象,能在越來越復雜的圖畫中找到逃跑的小魚。
難點:發揮孩子想象力,想到生活中還有哪些和小金魚長得很像的圓圓的紅紅的東西,創編故事情節——小金魚還會逃到哪里?
設計理念:
在我反復閱讀繪本時發現了以下幾個問題:
1.小金魚能離開水逃走嗎?
我想一個3、4歲的孩子一定在很早之前已經不斷地聽長輩們告訴他“魚是不能離開水”的不變真理,所以,盡管是閱讀一個生成在童話背景下的故事,我們還是應該在奇妙的故事發生之前給于孩子們一個明確的交代,因為他們畢竟還是孩子,他們無法很好的拉近童話世界和現實之間的差異,他們甚至不知道這只是一個故事而已。為的是讓孩子們的擔憂不會出現,讓故事情節在孩子心中的展開有一個比較合理的理由,交代這是一條“神奇”的小魚。
2.精選四張圖片,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進入了故事主體閱讀,我們在十多幅圖中選擇了四幅,這四幅分別是:小金魚逃到了窗簾上、小金魚逃到了糖果罐里、小金魚逃到了草莓和花朵里。之所以在眾多的圖片中選擇這四幅,而大膽舍棄了其他的圖片是因為我們考慮到這四幅圖片有序的表現了小金魚尋找朋友的過程——從有一點像的朋友到非常像的朋友;從整體像的朋友到局部像的朋友;從僅僅只有形狀像的朋友到了顏色、形狀、甚至細節像的朋友,生動再現了小金魚不斷積累尋找經驗,順利找到朋友的復雜過程。而舍棄其他的畫面是因為我們考慮到集體教學的有效性,避免過多重復平列的故事情節影響活動的節奏,給孩子自主梳理內在經驗帶來干擾。所以我們大膽地進行了刪減。
3. 合理運用設問的策略,引發孩子們逆向思維的方式,幫助他們打開思路,大膽想象。
在閱讀了繪本中所有精選出的畫面后,我覺得應該發揮一下孩子們的想象力,讓他們想象小金魚還會逃到哪里?在備課時,我就有了這樣的擔心:孩子年齡比較小,他們會想到哪些和小金魚長得一樣的紅紅的、圓圓的東西呢?孩子們的經驗有限,這個問題對于他們來說比較困難,那如何解決這個難點呢?在上這節課之前,必須給一些時間讓孩子將經驗遷移,讓孩子們去找一找生活中紅紅的圓圓的東西,通過看、聽、說,給孩子們一些感性經驗。
孩子有了這些知識準備,當在課堂中教師問道這個最關鍵的一個提問——小金魚還會逃到哪兒去,還會找到誰做朋友呢?這個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
設計思路:
整個活動從認識小魚開始,然后在孩子們共同尋找小魚的過程中引導他們觀察比較小魚四次逃走后所選擇的藏身之處,最后鼓勵孩子大膽想象小魚還可能逃往的地方,通過繪畫的方式續編故事情節。從而體驗到閱讀創作的快樂,帶著這個方案,我與小班孩子們共享了一段閱讀的時光。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1.PPT《小魚紅紅逃走了》
2.背景圖:草地、藍天白云、大樹。
3.紅色圓形卡片若干。
經驗準備:找找生活中哪些是紅紅的,圓圓的東西活動過程:
一、神奇的小魚
1.觀察小魚的外形特征(圖1):你們看,這是誰?
師:原來是一條小魚,它長什么樣子?
小結:紅紅的身體,圓圓的眼睛,還有一條愛心似的尾巴,真可愛。你們喜歡它嗎?猜猜它叫什么名字。
。犘◆~錄音:大家好,我叫紅紅。┬◆~叫什么名字?
(評:在這個環節中讓孩子們仔細觀察小魚的外形特征——紅紅的、圓圓的,幫助孩子記憶小魚的樣子,以便在接下來的圖片中孩子能快速地找到它。在此,我給小魚起了個名字“紅紅”,這樣會更加拉近小魚和孩子之間的距離。)
2.小魚紅紅真神奇師交代:這是一條神奇的小魚,它不僅能在水里生活,還能跳出水面,游到草地上,游到天空中,游到它想去任何的地方。
。ㄔu:經驗告訴我們,魚是離不開水的,所以在這個環節里我事先交代了這是一條神奇的小魚,為的是讓孩子們的擔憂不會出現,讓故事情節在孩子心中的展開有一個比較合理的理由。)
二、小魚逃走了。
1.孤單的小魚(圖2)提問:小魚紅紅生活在哪里?你覺得小魚心情怎么樣?它為什么不高興?
小班繪本活動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抱抱》是一個情節簡單、角色分明、溫馨洋溢、感染力十足的圖像故事,通過動物親子互動擁抱,勾起了小猩猩讓媽媽抱抱的渴望,小猩猩看見動物們都用他們特有的方式享受著相互抱抱的溫馨時刻,小猩猩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直到猩猩媽媽的出現,及時擁抱了他,才紓解了小猩猩的思念之情。
繪本中只出現“抱抱”、“媽媽”和“寶寶”三個簡單而重復的詞語,卻生動地勾勒出溫馨的故事氛圍。一個簡單的故事,卻蘊含著和樂、溫暖的人際關系。為幼兒積累了一些感性經驗,所以我認為這個繪本活動特別適合小班剛上學期的小朋友開展。
活動中我將圍繞談談抱抱-欣賞繪本-理解畫面-體驗抱抱的模式進行教學,讓孩子們在聽一聽、說一說、抱一抱的過程中大膽講述,快樂參與,對抱抱產生積極、美好的情緒和情感體驗。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
2.嘗試大膽的學說:和媽媽×一×,真開心。
3.體驗擁抱帶來的愉悅感受。
活動準備:
繪本課件PPT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了解蛇、大象等常見動物的特點
座位:U字形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感受抱抱帶來的快樂。
過渡提問:你們喜歡抱抱嗎?喜歡跟誰抱抱?為什么喜歡抱抱?
小結:小朋友們都喜歡抱抱,喜歡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抱抱,因為抱抱很舒服,抱抱很開心,抱抱很快樂。
二、看看講講,聽聽學學,感受動物間不同的擁抱方式。
1.觀看多媒體,觀察、模仿,理解大象、長頸鹿的擁抱方式。
過渡:今天老師也要帶來一個抱抱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小猩猩,這個小猩猩有點調皮,它悄悄地離開了媽媽,一個人跑到大森林里去玩了。
提問:(1)瞧,小猩猩看見了誰?他們在干什么?
。ㄓ變嚎赡芑卮鸨г谝黄,追問:你們看看他們是用什么抱的?鼻子是
怎么抱在一起的?)
是什么心情?小象會對媽媽說什么呢?
。2)師生互動,模仿大象擁抱。
。3)又看到誰了?小長頸鹿是怎么擁抱媽媽的?他們抱在一起的感覺怎
小班繪本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根據服飾、聲音等特征辨別同伴,引發對周圍同伴的關注。
2、學著遵守游戲的規則,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樹、房子、花、草、石頭等布景活動過程:
1、回憶故事情節,激發游戲興趣問題提示:
有哪些動物在玩捉迷藏的游戲?
還記得故事的名字嗎?你記得誰藏在哪里?(根據幼兒能力,也可出示地點問“誰躲在這兒?”)
2、游戲:捉迷藏
。1)出示布景,交代規則問題提示:
一次游戲可以人躲起來?
有哪些地方可以躲?
。2)根據聲音辨別同伴規則:5個孩子躲藏,把整個身體躲起來,猜的孩子閉上眼睛。藏好后,每個布景后的孩子發出聲音,根據聲音猜測。(根據孩子的能力,可以逐個發聲音進行猜測,也可以等所有的躲藏者都發出聲音后猜測)交流:你猜后躲著誰?你覺得躲在哪兒?你能找到誰?……(引導幼兒根據不同的問題回答)小結:每個人的聲音都不一樣,你們聽聲音就能找到朋友,看來你們都很喜歡自己的朋友。
。3)根據發型、服飾辨別同伴規則:這次躲的孩子不能再發出聲音了,你可以露出身上的一個部分讓好朋友猜猜你是誰。如果好朋友猜對了,就出來;如果沒猜對則不動。
討論:你覺得可以露出什么地方讓朋友猜?
交流:你知道誰躲在哪里?
小結:你們不僅能聽出好朋友的聲音,對好朋友的衣服、頭發、鞋子也很熟悉。如果不能聽,也不能看,用手摸你能認出同伴嗎?下次我們再試試。
小班繪本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通過教師的講述體驗故事中小猩猩的心情變化。
2、能夠安靜地傾聽故事內容。
3、增進對親人和朋友的情感,回憶和自己喜歡的人抱抱的愉悅感受。
活動準備:
繪本課件
活動過程:
一、帶領幼兒欣賞繪本,并在講述中提出問題師:今天誰來了?(出示第一張PPT)它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啵啵。小朋友們愿意和啵啵打招呼么?啵啵好!
這個啵啵有點調皮,它悄悄地離開了媽媽,一個人跑到大森林里去玩了。
師:忽然它高興地叫道:抱抱!啵?吹酱笙髬寢尯托∠髮殞氼^靠著頭,用它們的大鼻子抱在了一起啵啵想,森林里肯定還有好玩的,再往前走!(出示第二張PPT)師:走到前面的時候,啵啵又驚喜的'大叫起來:“抱抱!”它看到了誰在抱抱?旁邊的小蛇和它的媽媽也在抱抱。
師:小象、小蛇都在和自己的媽媽抱抱。這下啵啵怎么了?———這么多的小動物都在和媽媽抱抱,啵啵沒有,他想媽媽了啵啵這么小,誰來幫助他找媽媽?大象媽媽看著。啵啵說:“啵啵,我來帶你去找媽媽吧!”
師:大象馱著啵啵往前走,去找啵啵突然指著前面,大聲的說:抱抱!獅子寶寶趴在媽媽的懷抱里,抱抱!看看小獅子什么表情?學一學。
師:啵啵又往前走,啵?吹竭@么多的小動物都在抱抱,自己卻還沒有找到媽媽。它很著急,爬到了(大象背上),小河馬寶寶趴在媽媽的背上擁抱在一起呢!趴在媽媽的背上是什么感覺呢?
。◣熡谆,讓孩子趴在自己的背上感受一下另外的一種擁抱方式)師:小象、小變色龍、小蛇、小獅子、小長頸鹿、小河馬都在和自己的媽媽抱抱,可是啵啵沒有。它再也忍不住了、它怎么了?————啵啵一直哭個不停,小動物沒有辦法了,你們快幫幫它吧!幫它一起喊“媽媽”
師:看!誰來了?——————媽媽飛一樣地跑過來,大聲喊著————“寶寶!”那啵啵會叫什么?好不容易找到媽媽,它會怎么喊?—————媽媽伸出長胳膊準備(抱抱啵啵)師:看!啵啵終于找到了媽媽,和媽媽抱在一起。你看后面那些小動物怎么樣了?——————它們為什么高興呀?
師:啵啵趴在媽媽的懷里,媽媽的懷抱真溫暖呀!啵啵悄悄地對媽媽說了一句話,猜,她說了什么?—————“媽媽,我愛你!”
二、播放課件,并完整講述故事師:剛才老師的故事還沒有講完呢!我們再翻開一頁,看看,啵啵爬到了大象媽媽的鼻子上,和大象媽媽抱了起來,剛才大象媽媽幫助啵啵找到了媽媽,啵啵給了大象媽媽一個抱抱告訴幼兒:除了能和自己的媽媽抱抱以外,我喜歡的和喜歡我的,都可以抱抱,告訴他:“我喜歡你,我愛你!”
三、體驗環節
1、請幼兒和自己喜歡的小伙伴抱抱、和老師抱抱,并大膽表達自己對他們的愛,愛要說出來
2、師總結:原來一個抱抱可以讓人感到這么溫暖,我們一起來一個大大的擁抱,然后和后面的客人老師也一起抱抱,回到家后也給自己的爸爸媽媽一個抱抱好么?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我進行了兩次試上,第一次試上時用逆向思維來進行,但孩子不能理解那種勾起小猩猩讓媽媽抱抱的渴望,所以第二次我先出示故事的主人公一只小猩猩,告訴孩子它悄悄地離開了媽媽,一個人跑到大森林里去玩了。根據小猩猩看見動物們都用他們特有的方式享受著相互抱抱的溫馨時刻,小猩猩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直到猩猩媽媽的出現,及時擁抱了他,才紓解了小猩猩的思念之情。通過這樣完整的故事情節來幫助幼兒理解繪本,但在嘗試大膽的學說:和媽媽怎樣抱一抱,真。這一環節中,幼兒不能表達能力不行,所以我將這一環節改為嘗試大膽的學說:和媽媽,真開心。這樣根據我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孩子可以學著說一說。
本次活動中我看到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也能感受到了愛與被愛的情感,活動中我采用了以啟發式的提問、觀察、語言表達和動作模仿引出活動主題,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地組織活動。不過觀察圖片較少,沒有充分引導幼兒思考。還有在課前沒有及時檢查裝備,使得課上幼兒在聽一聽環節幼兒不能欣賞,讓幼兒觀察小動物們和媽媽寶寶的動作,以及模仿體驗感受情感;顒拥淖詈笠粋環節孩子比較害羞,不敢與其他教師抱抱,整個活動沒有體現溫馨氣氛,教師可以用各種方式體驗動物的抱抱。
小班繪本活動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春夏季是易發病的季節,孩子十分容易發生感冒,常常會流著兩根長長的鼻涕。對此,有的孩子似乎毫不理會,有的用鼻子吸、有的即使知道擦鼻涕,也是隨意用衣袖或手巾等亂抹一下,甚至還有的將鼻涕吃進嘴里。針對這種情況,如何因勢利導,讓幼兒學會使用手帕、紙巾等擦鼻涕,乃至養成相應的衛生習慣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近來,出現“非典”,如何對幼兒進行愛清潔,講衛生,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對防范疾病,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就顯得十分重要。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開展了一系列愛清潔的活動,如:洗手、擦臉、用餐等!侗翘橄x》的活動,就是想通過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嘗試、感知,積累一定的知識、經驗,從而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活動目標:
1、結合故事背景及圖畫,建構對故事的基本理解。
2、能提出自己對故事人物的看法,在討論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對其特點的認識。
3、嘗試擦鼻涕的方法,積累自理生活的經驗,并逐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活動準備:
1、教學大書
2、蝸牛和鼻涕蟲的圖片
活動重難點:
重點:結合故事背景及圖畫,建構對故事的基本理解。
難點:能提出自己對故事人物的看法,在討論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對其特點的認識。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1)出示蝸牛與鼻涕蟲的圖片,請幼兒仔細觀察,比較蝸牛與鼻涕蟲的相同與不同。
。2)教師介紹鼻涕蟲和蝸牛,小結二者的共同點(又長又軟的身體,長長的眼睛等)與不同點(鼻涕蟲背上沒有殼),由此引出故事《鼻涕蟲蓋房子》
2、建構故事
遮擋大書文字,參考下表進行有層次的觀察與討論。
。1)封面:觀察封面標題,預測故事。提問:這本書的主人公是誰?會講什么故事?
。2)扉頁:向幼兒介紹扉頁:通過扉頁可以了解到關于大書的哪些信息?
第2—5頁:鼻涕蟲和蝸牛分別是住在什么地方?鼻涕蟲為什么要蓋房子?
揭示第5頁文字,教師朗讀,想象第4頁的對話。鼻涕蟲和蝸牛說了什么?
第6—9頁:房子造好了,鼻涕蟲和蝸牛各自是什么心情?知道第9頁文字后再進行推測,鼻涕蟲為什么要蓋房子?蝸牛對它說了什么?
第10—12頁:蝸?吹奖翘橄x的廚房后是什么心情?蝸牛又挑了什么毛病呢?知道第12頁的文字后再推測,鼻涕蟲為什么要蓋衛生間?
第13—15頁:鼻涕蟲的衛生間造好了嗎?蝸牛這回又會怎樣挑剔?鼻涕蟲接下來又會做什么?
第16頁:故事的結局是什么?蝸牛心里會想什么?
3、從頭到尾翻看大書,閱讀文字給幼兒聽,然后請幼兒進行概括總結。
故事講了誰和誰的事情?鼻涕蟲為什么要造房子?它是怎么造的?故事的結局如何?
4、學習擦鼻涕的方法。
小班繪本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引導幼兒能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主人公的情緒變化。
2.教育孩子不亂發脾氣,愿意幫助別人。
活動準備:
ppt
活動過程:
1.引出課題
出示ppt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請來了兩位小客人,會是誰呢? 這兩只小綿羊長得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出示ppt2:這是誰呀?皺緊眉頭怎么了呀?
2.理解故事內容
出示ppt3~11:莫莫在干什么?
。1) 師:是的,一個美麗的早晨,莫莫和莫莉在草原上發現了一棵蘋果樹,樹上長滿了蘋果,可是莫莫就是想吃這么一個蘋果,于是它使勁的往上跳,但怎么也吃不到,只好眼睜睜的在那里等,希望能夠等到它往下掉,可是它等著等著就睡著了。
。2) 師:就在莫莫醒來時,發現莫莫最喜歡的那一個蘋果被誰給吃掉了?
。3)師:莫莫的心情會是怎樣呢?
(4)師:引導幼兒觀察莫莫生氣時,都長出了什么?發生了什么事呢?
(5)師:小朋友你們喜歡這樣的莫莫嗎?為什么?
出示ppt12~15
師:就在這時,莫莫越想越生氣,就使勁的跺著它大大的蹄子,生氣的大吼了一聲,莫莫掉進了哪里了呀 ?
小朋友,這時候的莫莫一個人掉進了山洞心情會是怎樣呢?
就在這時,莫莉又是怎么做的呢?
莫莫被莫莉救出來了,莫莫的心情是怎樣呢?這時候的莫莫最想對莫莉說什么?
小朋友,你們喜歡這樣的莫莉嗎?
3.自由表述
聽了這個故事之后,那小朋友如果你的好朋友拿了你最好吃的東西,你會怎么樣呢?
總結:我們要知道,當我們因為一些事情不開心的時候,千萬不要亂發脾氣,不開心的事情都會過去的,朋友才是最珍貴的。希望在小朋友遇到困難的時候,你們的身邊也會有一個像茉莉一樣的好朋友來幫助你,所以不要輕易對自己的朋友發脾氣。我們要做個能干的小朋友,不亂發脾氣,要樂意幫助別人。
小班繪本活動教案 篇9
課程分析
本次活動以繪本引入,重點是通過故事和游戲來聽辨音樂的快慢變化,猜猜動物并嘗試用肢體動作來表現音樂的不同,會對小動物說:“、,我來為你撐把傘”。活動
難點是創編不同傘的造型,并說出好聽的名字。
第二環節是本次活動的中心,也是活動的高潮。在這個環節中有三小部分:大象:感受緩慢的音樂(小手撐傘);小螞蟻:感受歡快的音樂(創編傘造型);熊:感受中等速度的音樂(合作撐傘)。在每一部分中包含著音樂的`快慢特性,所以我以游戲的形式讓孩子們去親身感受。選擇的這三個動物也有著明顯的特征:大象身體很大,走路非常緩慢;小螞蟻長得非常小,走路比較靈活;熊長得不大不小,走路比較適度,與三段音樂的速度比較吻合,用于活動之中很適切。中間還有一段下雨的音樂,我并沒有之間選用雨滴聲,這比較容易,但我們的孩子是非常聰明的,我選用的下雨聲很特別,與其他三段音樂都不一樣,所以孩子們能比較容易分辨;顒訃@小弟弟出門帶了三把傘,然后借傘進行,中間遇到了三個動物,孩子們在借傘的過程中非常認真。小班的孩子純真善良,非常樂于幫助別人,在活動中,孩子們也感受到了這樣的樂趣,培養了孩子從小良好的品質。
課程目標
1.根據動物的大小和雨傘進行配對,會說故事中的語句“我來為你撐把傘”。
2.通過故事和游戲來聽辨音樂的快慢變化,嘗試用肢體動作來表現音樂的不同。
3.愿意參與游戲,喜歡和同伴一起玩,感受幫助別人的快樂。
課程準備
經驗準備:
能認識并說出常見的顏色、小動物名稱。
物質準備:
PPT
課程過程
一、傾聽猜測,感受下雨的聲音
1.播放下雨的聲音,引發孩子的興趣。
小朋友,考考你們的小耳朵靈不靈,聽一聽發生了什么事?(放雨聲)
下雨了,是雨滴落在地上滴滴噠噠的聲音。下雨了,我們要帶什么?
(雨傘、雨衣、雨鞋)
不帶的話會怎么樣?(淋濕)
2.下雨帶傘,故事引入。
有一個小弟弟,他也準備出發。他看到外面的天氣很不好,隨時可能下雨,所以他也帶了什么出門?(雨傘)
小弟弟出門帶一把雨傘就足夠了,看看他帶了幾把雨傘呢?
什么顏色的雨傘最大,什么顏色的雨傘最小?
小結:小弟弟帶了三把傘,一把是綠色的傘,最大;一把是黑色的傘,最。贿有一把是黃色的傘。
二、猜動物,聽辨音樂的快慢
1.大象:緩慢的音樂(小手撐傘)。
小弟弟帶著雨傘出門,他會遇到誰?聽聽是怎么走路的?(播放音樂,猜猜會是什么動物?)
這只動物走路是快快的還是慢慢的?(慢慢的,跟著音樂走一走)
走路慢慢的,有點沉重,會是什么動物?(幼兒自由猜測)
(出示圖片)原來是大象,大象很大,身體很重,所以走得很慢。(聽音樂學大象走路)
大象玩的很開心呢,走著走著發生了什么?(聽下雨音樂看圖片)
下雨了,我們要怎么樣?(知道下雨了要撐傘)
我們怎么樣撐傘?(幼兒把小手當作傘)
可是大象沒帶傘,想辦法。(提醒誰帶傘?會怎么做?)
小弟弟很喜歡幫助別人,他想借一把傘給大象,會借哪一把?
(為大象選傘,它是一只怎樣的大象呢?大大的)
小弟弟真的借了一把大傘給大象,小弟弟對大象說:“大象、大象,我來為
你撐把傘!贝笙螅骸斑@是我聽過的最好聽的話!贝笙蠛托〉艿芤黄鹑ド⒉搅恕
大象想邀請你們一起去,你們愿意嗎?聽到下雨的聲音馬上要撐傘。
。ǚ乓魳罚變哼吢犚魳愤吥7麓笙笞呗泛蛽蝹。)
2.小螞蟻:輕快的音樂(創編傘的造型)。
小弟弟送了一把綠色的大傘給大象,他繼續往前走,會遇到什么動物朋友?聽聽它是怎么走路的?(播放音樂,模仿小螞蟻走路,猜猜會是什么動物?)
這只小動物是怎么走路的?跟剛剛的大象走路一樣嗎?(快快的,大象走得較慢)
大象身體很大,所以走得很慢,這只小動物走得很快,它長得可能有點?(小)
長的小小的會是什么動物?(幼兒自由猜測體型小的動物)
我們看看它到底是誰?(出示圖片:小螞蟻)
原來是一只小螞蟻,長的小小的,出來找食物吃。(放音樂,小腳學小螞蟻走路)
小螞蟻走著走著發生什么事?(播放下雨音樂,熟悉下雨信號)下雨了,可是小螞蟻也沒有帶傘,怎么辦?(幼兒猜測小弟弟很幫助它)
小弟弟會借哪一把傘給它?(黑色的小傘)小螞蟻長得很小,這把黑色的小傘正適合小螞蟻。
小弟弟對小螞蟻說:“小螞蟻、小螞蟻,我來為你撐把傘!保ㄗ層變赫f出)
小螞蟻:“這是我聽過的最好聽的話!毙∥浵伜托〉艿芤黄鹑ド⒉搅。
小螞蟻想邀請你們一起去,你們愿意嗎?聽好下雨的聲音要馬上撐傘。
剛剛我看到小朋友撐的是尖尖的傘,你們還見過哪些漂亮形狀的傘?(用小手變小傘造型:小兔傘、蘑菇傘、愛心傘等等)
我們要跟著小螞蟻去玩了,跟好小螞蟻的腳步,下雨了,你們把自己最喜歡的傘撐起來。(放音樂,幼兒邊聽音樂邊模仿小螞蟻走路和撐傘。)
3.男孩和熊:中等速度音樂(合作撐傘)。
小弟弟借出了幾把傘?(一把借給了大象、一把借給了小螞蟻,借出了兩把傘。)
小弟弟自己還剩下一把黃色的傘,他繼續往前走。走著走著,小弟弟又遇到了一個動物(聽音樂感受動物走路和下雨信號)。
這只動物走路比大象快,比小螞蟻慢,他往前一看,原來是熊,在雨中淋濕了。小男孩和熊只有一把傘,怎么辦?(幼兒想辦法)小弟弟會借傘給熊嗎?
小弟弟把傘借給熊,對熊怎么說?(學說:“熊、熊、我來為你撐把傘。”)
熊一看,小弟弟也要淋濕了,于是說:“來,我抱著你,我們一起撐這把傘!
小弟弟在小熊的懷抱中感覺非常溫暖,他們快樂的在雨中走著。
小朋友,你們會和好朋友一起撐傘嗎?誰來試一試?(兩個好朋友合作撐傘)
熊邀請我們一起去玩,這一次下雨我們和好朋友一起撐傘,行不行?
幼兒嘗試和好朋友一起撐傘。(邊聽音樂邊游戲)
三、游戲延續:我來為你撐把傘
小朋友們來,剛剛老師給你們看的小弟弟和動物朋友在雨中散步撐傘是這本書(知道我們聽的故事和玩的游戲來源于一本故事書),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就是我們剛剛說的好聽的話,叫《我來為你撐把傘》。
待會我們一起聽著音樂欣賞著故事,和好朋友再次一起玩撐傘的游戲。
課程反思
因為所有的孩子都熟悉,所以雨滴聲一出來,他們就會被吸引并且猜出來。主人公小弟弟帶傘引入,打開了孩子的思維之門。小弟弟在散步過程中遇到了三個動物,這三個動物孩子們都熟悉,并且特征很明顯。大象大,小螞蟻小,要找到比大象還要大、比小螞蟻還要小的動物很少,所以這兩個角色非常合適。眼尖的小朋友可能會發現,在選擇傘的過程中還包括顏色的匹配,綠色、黑色、黃色,所以選擇的第三個動物是熊,雖然活動中我沒有提到,但已經包含在里面了。跟著音樂學大象慢慢走路、學小螞蟻快快走路、再到后面的中等速度的熊,孩子認識并且熟悉,其中加入模仿動作,用音樂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們感受撐傘的樂趣與音樂的變化,孩子不知不覺進入了游戲場景。利用孩子喜聞樂見的動物形象,既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也為活動增添了一份游戲性。把孩子帶入到教學中,孩子們是自然地被吸引,積極的情感參與為活動的順利進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帶有趣味性的游戲化情節,從開始教學一直到活動最后,貫穿始終的就是游戲的趣味。甩甩鼻子是大象、小小觸角是小螞蟻,孩子模仿著小動物,聽著音樂快樂游戲。在撐傘環節是層層遞進的,第一次用小手做撐傘動作——第二次小手變小傘造型——第三次與好朋友一起撐傘,游戲在潛移默化的遞進,孩子們也在不同的撐傘游戲中發揮想象、集中注意、感受合作快樂。在幫助動物選擇傘的過程中他們由前面的大傘配大象想到后面的小傘配小螞蟻,到最后兩個人一起撐傘,孩子思維也在不斷發散。游戲情節的參與,使得活動的進行始終在孩子的興趣之中,在孩子的需要之內。活動中,我非常注重孩子的參與、游戲。跟著音樂模仿小動物不同速度地走路,聽到下雨及時撐傘,用好聽的聲音說“我來為你撐把傘”,這些都是孩子親身參與的。孩子們在游戲中不僅讓自己的全身動起來,而且他們也通過動腦筋尋找答案。讓孩子們在游戲中豐富認知,感知音樂的特性,在游戲中培養能力。
小班繪本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恰當的詞匯描述物體的顏色、形狀、味道等,感知物和形的匹配。
2、感受夸張滑稽的情境氛圍。
活動準備:
ppt課件,小蛇教具;蘋果、香蕉、麻花、棒棒糖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教師演示小蛇教具:小蛇覺得肚子好餓好餓,扭呀扭呀去找吃的'了。
二、觀察講述
1、播放PPT1
。1)好餓好餓的小蛇找到了什么?這是一個怎樣的蘋果?
。2)你猜猜,好餓好餓的小蛇它會怎么做?
(3)好餓好餓的小蛇一口吞下蘋果后會怎樣呢?
2、播放PPT2
。1)小蛇還是覺得好餓好餓,它又找到了什么?這是一根怎樣的香蕉?
。2)好餓的小蛇一口吞下香蕉,你猜他的肚子會是怎樣的?
三、猜測游戲
好餓的小蛇還是沒吃飽,它扭啊扭到另外的地方去找吃的了。他又一口吞下了什么東西,你來猜猜它吞下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來?
四、觀察講述
1、播放PPT3吃了那么多東西,小蛇有沒有吃飽呢?最后由吞下了什么?結果小蛇怎樣了?
2、教師:小蛇還會到別的地方去找吃的嗎?我們跟著小蛇再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