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教案(精選6篇)
語文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教案 篇1
《會走路的樹》
一、教學思路
側重于讀,要求讀出感情;采用激疑、導疑、質疑、解疑等學習方式;將個別學習、小組學習和全班教學結合起來,優化教學結構;通過合作學習、討論交流,發展學生思維,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創設一些情景(如續編故事等),增加學習的趣味性,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培養喜愛小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學習,知道會走的樹是馴鹿。
2.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自己能續編故事。
3.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幫助別人是最快樂的事。
四、教學準備
小黑板
五、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讀題目“會走路的樹”
你見過會走路的樹嗎?
那么,課文中講的“樹”為什么會走路呢?
(二)品讀第一至第四自然段,從而體會馴鹿爸爸與小鳥的友善交往
1.會走路的樹和小鳥之間會發生什么事呢?小朋友們自己讀讀課文。
(這棵樹與小鳥形影不離,相處得非常快樂。)
師(聲情并茂地朗讀:)——“春天的早晨,一棵金色的小樹在樹林里走來走去。”
師——小朋友,聽了老師的朗讀你腦子里形成了什么畫面?
師——讀一讀,感受春天早晨的美好,想像“會走路的樹”的美麗。
師——誰來讀第二句話?
師——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師——小鳥對小樹的請求是什么?
生——
師——假如我是小樹我會問小鳥:“樹林里有許許多多的樹,你為什么只想到我的身上坐一坐呢?”
生——(及時評議)
師過渡——小樹會同意它的請求嗎?你認為小樹對小鳥好嗎?
師——誰來讀第二自然段?
生——(及時評議)
師——你認為小樹對小鳥好嗎?
師——以后它們是怎樣相處的呢?
“天天陪小鳥”“去了許多地方,”“看見了許多有趣的東西”
師——假如你是小鳥,請你說說這棵小樹帶著你去過什么地方,看見了什么有趣的東西呢?
語文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學寫8個字,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讀書體會老師的辛勞,培養學生尊師愛師的情感。
教學重點:
1、認識5個字,學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片,紫丁香有關的資料。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紫丁香圖片。
說一說你知道的紫丁香。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窗前,一株紫丁香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2、指名讀課文,學生評價。
3、教師配樂朗讀。
4、學生再讀課文,想一想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5、學生質疑解疑。
6、分小組讀課文,互幫互學。
7、分組反饋,比一比哪個組讀得好。
8、全班讀課文。
9、檢查要求認識的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
濃、枝、困、眨、準
②抽讀卡片。
③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④找出帶有這些字的句子,讀一讀。
三、流利、有感情的自由讀課文。
思考:花香飄進老師的夢里,老師會夢見什么呢?
學生分組發言。
反饋。
四、豐富我的詞語庫。
紫丁香、濃密、解除、眨眼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開火車:抽讀生字詞語卡片。
2、讀課文。
二、背誦課文。
1、學生試背課文。
2、同桌背誦。
3、抽查背誦情況。
三、學習會寫字。
1、出示會寫字,讀一讀。
窗、紫腳、進、枝、歌、困、甜
2、分組說詞,比一比誰說的多,每個字最少說出3個。
3、仔細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有哪些字需要老師和同學的幫助。
5、教師范寫。
6、學生練寫,教師指導。
作業。
1、練寫生字。
2、背誦課文。
語文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教案 篇3
【原文】
兩百多年前,法國有個著名的物理學家叫安培,他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
有一天,安培在街上散步。街上的行人、車輛來來往往,很熱鬧。可是安培好像什么也沒有看見,什么也沒有聽見,只顧低著頭朝前走。原來,他正在思考一道數學題。
開始他在心算,用手指頭在自己衣襟上畫呀畫的,后來覺得需要找個地方來計算一下才行。說來也巧,街道旁正好豎著一塊“黑板”,好像特地為他準備的。太好了!安培高興地走過去,從口袋里掏出粉筆,在“黑板”上演算起來。
算著算著,這塊“黑板”動了起來,慢慢地向前移。安培忙說:“別動,別動,再等一會兒就得到結果了!”可是“黑板”還在向前移動,安培不由自主地跟著“黑板”走,繼續聚精會神地演算著。
后來,那塊“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覺得自己快追不上了。這時他才發現,那不是一塊黑板,而是一輛馬車車廂的后壁。
【字詞學習】
字:搞、顧、慢、輛
詞:散步、熱鬧、衣襟、掏出、繼續
【重點句子】
1.有一天,安培在街上散步。街上的行人、車輛來來往往,很熱鬧。可是安培好像什么也沒有看見,什么也沒有聽見,只顧低著頭朝前走。原來,他正在思考一道數學題。
2.開始他在心算,用手指頭在自己衣襟上畫呀畫的,后來覺得需要找個地方來計算一下才行。說來也巧,街道旁正好豎著一塊“黑板”,好像特地為他準備的。
3.算著算著,這塊“黑板”動了起來,慢慢地向前移。安培忙說:“別動,別動,再等一會兒就得到結果了!”可是“黑板”還在向前移動,安培不由自主地跟著“黑板”走,繼續聚精會神地演算著。
【練習題】
一、看拼音寫詞語。
yí dònɡ fěn bǐ kāi shǐ sī kǎo
( ) ( ) ( ) ( )
二、汽車要開到哪里去,快來指揮一下吧!
1.王明最怕做( )題,因為她太( )了。
2.李時珍是舉世( )的醫學家,他寫的《本草綱目》為人類社會做出了( )的貢獻。
【參考答案】
一、看拼音寫詞語。
yí dònɡ fěn bǐ kāi shǐ sī kǎo
( 移動) ( 粉筆) ( 開始 ) ( 思考 )
二、汽車要開到哪里去,快來指揮一下吧!
1.王明最怕做( 計算 )題,因為她太( 粗心 )了。
2.李時珍是舉世( 聞名 )的醫學家,他寫的《本草綱目》為人類社會做出了( 巨大 )的貢獻。
語文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教案 篇4
《猴子種果樹》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教育學生做任何事情要有耐心,不要盲目的聽從別人的話。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通過上節課學習,我們知道猴子剛種了一棵梨樹苗,并且天天澆水、施肥,那么它為什么要這樣做呢?2、猴子最后有沒有吃到自己種的果子呢?為什么?你能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自然段嗎?
二、新授
1、學習第9自然段
a、指名讀b、齊讀
2、師:從這里我們知道猴子拔了梨樹種杏樹,拔了杏樹種桃樹,拔了桃樹種櫻桃,到頭來什么樹也沒種成。
(教者一邊說一邊板書)
3、師:猴子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它都聽了誰的話而不段改種果樹的?貼畫
4、烏鴉、喜鵲、杜鵑是怎么叫的?你能學叫你喜歡鳥的叫聲嗎?表演給你的合作伙伴聽。
a、小組表演b、小組派代表表演
5、這三只鳥是怎么對猴子說的呢?你喜歡哪只鳥就讀哪只鳥說的話。
6、采取多種形式讀三只鳥說的話。如小組讀、小組選代表讀、擺擂臺、表演讀等等。
7、師:聽了三只鳥的話,我們知道它們都說了一句農諺,都是哪些農諺呢?(板書)
烏鴉說了哪句農諺?(梨五杏四)
8、什么叫“梨五杏四”?
9、梨樹要等五年才能結果,你說猴子有這個耐心嗎?10、(出示句子)梨樹要等五年才能結果,你有這個耐心嗎?換個說法,使意思不變。
11、猴子聽了烏鴉這么一說,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12、聽喜鵲說“杏四桃三”,猴子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13、那么猴子一定吃到桃子了!(沒有)為什么?14、那這次猴子一定吃到櫻桃了!(沒有)為什么?(櫻桃好吃樹難栽)15、齊讀第8自然段
16、就這樣,猴子到頭來什么樹也沒有種成。
三、拓展延伸
1、小朋友,如果你是這只猴子,你會種哪棵樹?(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及側面教育學生做事要有耐心)
2、學了這篇課文,你現在最想干什么?(表演)a、小組之間練一練,可以加動作、神情等。
b、愿意展示的小組,上臺表演。(其他同學做評委,選表演獎、創藝獎等)
3、表演。
語文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教案 篇5
《會走路的樹》
教學思路
側重于讀,要求讀出感情;采用激疑、導疑、質疑、解疑等學習方式;將個別學習、小組學習和全班教學結合起來,優化教學結構;通過合作學習、討論交流,發展學生思維,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創設一些情景(如續編故事等),增加學習的趣味性,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培養喜愛小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學習,知道會走的樹是馴鹿。
2、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自己能續編故事。
3、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幫助別人是最快樂的事。
四、教學準備
小黑板
五、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讀題目“會走路的樹”
你見過會走路的樹嗎?
那么,課文中講的“樹”為什么會走路呢?
(二)品讀第一至第四自然段,從而體會馴鹿爸爸與小鳥的友善交往
1、會走路的樹和小鳥之間會發生什么事呢?小朋友們自己讀讀課文。
(這棵樹與小鳥形影不離,相處得非常快樂。)師(聲情并茂地朗讀:)——“春天的早晨,一棵金色的小樹在樹林里走來走去。”
師——小朋友,聽了老師的朗讀你腦子里形成了什么畫面?師——讀一讀,感受春天早晨的美好,想像“會走路的`樹”的美麗。
師——誰來讀第二句話?
師——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師——小鳥對小樹的請求是什么?
生——
師——假如我是小樹我會問小鳥:“樹林里有許許多多的樹,你為什么只想到我的身上坐一坐呢?”
生——(及時評議)
師過渡——小樹會同意它的請求嗎?你認為小樹對小鳥好嗎?師——誰來讀第二自然段?
生——(及時評議)
師——你認為小樹對小鳥好嗎?
師——以后它們是怎樣相處的呢?
“天天陪小鳥”“去了許多地方,”“看見了許多有趣的東西”師——假如你是小鳥,請你說說這棵小樹帶著你去過什么地方,看見了什么有趣的東西呢?
語文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教案 篇6
《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
設計理念:
1、字詞:《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的目標要求是“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 教學目標: 1、通過課文的朗讀感悟,激發學生對美好大自然的向往,體會、親近大自然。培養、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由讀而感,由感而發,模仿詩歌的形式,說說寫寫。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激發學生對美好大自然的向往,體會親近自然的愉快。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多媒體課件、課文圖片 教學過程: 一、做游戲—復習生字,導入新課。 1、出示貼有蘑菇生字的小黑板。 2、指三名學生做游戲,集體讀,學生游戲結果。 3、揭示課題。 二:品讀課文,以讀促悟。 (一)學習第一節詩歌。 1、課件出示:第一節內容。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問題乃是激起求知欲的刺激劑”。在這里,巧妙地設置了這個問題,很好地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2、指導讀第一節。 (二)學習第二至第四節詩歌。 1、學習雨滴詩句。 (1):出示雨滴課件。(指名說,讀) 師:課文中的小朋友想變什么呢? (2)理解:透明(齊讀) (3)指導學生朗讀句子。 [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保證了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讀書和思考。]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師:小朋友,你們還想變什么? (1)四人小組學習。 A:出示:先說出你想變成什么,再把詩句美美地讀一讀,最后說說你在干什么或你的樣子?并在書上劃出你的名字和表示動作的詞或描寫你樣子的詞。 B:學生自己說,再小組學習。 (2)交流匯報: Ⅰ☆小魚 (1)出示小魚課件,指名匯報學習情況。 (2)出示清澈的小河圖,理解:清凌凌 [文本中的“清凌凌”一詞對二年級學生來講比較陌生,出示清澈的小河圖,讓學生說說這條小河給你的感覺。不需多解釋,學生一下領悟了“清凌凌”的詞意。][ (3)指導朗讀詩句。 Ⅱ☆蝴蝶 (1)出示蝴蝶課件,指名匯報學習情況。 師:你想變點兒什么?請你來說說。 (2)理解:穿梭 “穿梭”一詞,也是相對較難理解的。教師組織學生上臺表演,幾名學生扮演可愛的蝴蝶,其余學生扮演美麗的花朵。讓蝴蝶在花朵間來回飛舞,學生們在這樣的生活場景中領悟了詞意。這樣處理既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又豐富了學生的詞匯。 (3)指導朗讀詩句。 Ⅲ☆蟈蟈 (1)出示蟈蟈課件,指名匯報學習情況。 (2)小蟈蟈,你在唱什么歌? (3)指導朗讀。個別讀,男孩子讀。 Ⅳ☆星星 ⑴出示星星課件,指名匯報學習情況。 師:你想變點兒什么?請你說說。 (2)指導學生朗讀句子。 IⅣ☆新月 ⑴出示月亮課件,指名匯報學習情況。 (2)指導學生朗讀句子。 IIⅣ☆荷葉 (1)出示荷塘、荷葉課件。指名匯報學習情況。 師:你想變點兒什么?請你說說。 (2)指導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