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技術課教案(通用12篇)
勞動技術課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紙盒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狀物”、“借形造像”的能力。
2、學會借助生活中的各種紙盒,創(chuàng)造出一件作品。
教學重難點:
制作的`作品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紙盒示范作品,紙盒的資料
2、學生準備:剪刀、膠水、紅絲帶、廢舊卡紙。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1、在過節(jié)或過生日的時候你們常常會收到禮品吧,用過的禮品包裝盒你是怎么處理的?
2、家里經(jīng)常買的一些食品或生活用品,他們大都有包裝盒,爸爸媽媽是怎么處理這些包裝盒的?
3、如果隨便丟棄,會有什么害處?(污染環(huán)境,資源流失,浪費紙質(zhì)材料等等)
4、除了制成再生紙,你認為廢舊包裝盒還能有神用途?
導入課題:廢舊的紙盒除了能盛放其它東西,我們還可以利用它的形狀、顏色等原有條件和特點,進行造型設計,通過在制造而成為一件藝術品、實用品或玩具模型等。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制作紙盒造型的作品。
二、設計制作:
1、 展示、觀賞紙盒造型示范作品。
說明:這些作品是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哀號,利用廢舊紙盒原有的形狀,大小,顏色等特點,進行構思,設計而成的。如書中的人物,動物,器物,建筑,家具,交通工具等紙玩具,請大家在觀賞這些作品時,認真思考原有紙盒與作品之間的關系,發(fā)現(xiàn)其中的巧妙之處。
2、設計,確定制作一件作品。
分析各自帶來的各式各樣的紙盒,利用它們的形狀、色彩等方面的條件,聯(lián)想設計,確定制作一件自己喜愛的作品。
3、動手制作,教師巡視指導。
思考討論:
(1)制作過程中要運用那些紙工制作的計發(fā)?
(2)除了用舊紙盒,制作中還要用到那些材料?
(3)作品基本完成后,我們怎樣把它裝飾得更美觀?
四、展示評價。
勞動技術課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制作步驟,學會制作“課程表”,給自己的學習到來方便。
2、了解抽拉玩具的主要部件:操縱桿和搖臂。
教學重難點:
通過抽拉使人物活動起來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已經(jīng)制作好的“課程表”1份
2、學生準備:剪刀、膠水、制作材料袋
教學過程:
1、教師出示“課程表”成品,抽拉幾次,調(diào)動起學生制作活動課程表的濃厚興趣和迫切要求。
2、完成該制作件的難點:
(1)怎樣粘貼上下底板,讓課程表動起來;
(2)怎樣使課程表中的小男孩站起來?為突破難點,教師應準備相應的多媒體課件或放大了的教具,演示說明,讓學生看清楚,明白該怎樣做。
(3)在學生制作體驗的基礎上,幫助學生了解通過操縱桿完成抽拉連動的現(xiàn)象,啟發(fā)學生動腦筋,想一想抽拉連動在生活中的應用。我們還能設計制作別的抽拉紙玩具嗎?
3、評價作品
勞動技術課教案 篇3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我家的新廚房
教學目標:
1、了解廚房設備的名稱、用途、使用方法及使用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2、學會安全使用灶具和合理選用灶具,學習各類鍋的使用和保養(yǎng)常識。
3、做生活的小主人,從小培養(yǎng)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生活習慣。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新廚房整體布局的照片若干張、各種灶具、各類鍋的實物或。
2、學生準備:課前向家長請教廚房設備的名稱及用途,尤其是鍋、灶的安全使用和保養(yǎng)常識,以備交流。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最近幾年,許多同學家都搬進了新居,住的房子寬敞又明亮,廚房也改變了模樣,讓我們先來參觀這樣一間新廚房。
二、常用的廚房設備
1、這間廚房里有那些設備?它們各有什么用途?把它們的名稱與用途填寫在下面的表格里。(學生填表格)
2、交流
3、你們自己家的廚房里都有些什么設備?
4、學生小組討論。
三、灶具的使用
1、出示各種灶具的實物和照片。
2、你家使用的是那種灶具?
3、你做過飯菜、燒過水嗎?說說你使用灶具的經(jīng)驗和體會。
四、鍋的使用和保養(yǎng)
1、出示各種鍋的實物和照片。
2、說一說鍋在使用時要注意些什么?
3、看書P6,齊讀“怎樣使用和保養(yǎng)鍋”
五、拓展
觀看各種灶具和各類鍋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當好小小采購員
教學目標:
1、制定購物計劃、合理開支,培養(yǎng)生活自理能力。
2、學習選購所需蔬菜、食品,學會看食品商標和辨別食品質(zhì)量。
3、培養(yǎng)與人交往的辦事能力。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實物投影儀、相關電教設備或購物掛圖,印制好購物計劃表。
2、學生準備:每人收集一個食品包裝袋,上網(wǎng)查找相關信息資料,隨父母去超市或菜場先體驗、經(jīng)歷一次買菜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你一定去過超市購物或者去過菜場買菜,你能向同學們介紹一下自己曾購買過什么東西,并說說你的經(jīng)歷和體會嗎?
二、購物要有計劃
1、出示問題“小蘇科去超市買東西”
問:小蘇科帶上30元錢就去超市,你們說他能很好地完成媽媽交給的采購任務嗎?
2、小組討論,完成填表(書上P6)
三、購買的食品要新鮮
繼續(xù)看交流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學做家常菜(涼拌黃瓜)
教學準備:
菜刀、燈板、黃瓜、蒜泥、盤子、碗、調(diào)味品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你吃過涼拌菜嗎?你覺得味道怎樣?你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嗎?
二、總結做法:
1、涼拌黃瓜屬于哪一類?你知道它的制作方法嗎?
(學生討論制作方法)
2、請同學示范切黃瓜
3、講解注意點及制作方法。
三、學生動手操作
(各小組分工合作,教師巡視)
四、評比
小組民主評議,并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評它?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做涼拌黃瓜,回家以后,我們還可以在父母的指導下做另外的涼拌菜,
希望同學們能夠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在家里多動手,多才按語,做生活的主人,減輕父母的負擔,做他們的好幫手。
六、拓展
參與生活體驗生活學做家常菜。
第四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做家常菜(什錦菜)
教學準備:
1、原料:芹菜、藕、胡蘿卜、花菜、香干、面筋、蘑菇等
2、調(diào)料:鹽、白糖、味精、麻油、食油
3、廚房用品
4、教師課前制作好一盤什錦菜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菜請同學品嘗。
提問:好吃嗎?你知道這菜名嗎?
出示課題:學做什錦菜
二、看看學學
1、介紹做什錦菜的原料、調(diào)料。(同時出示,幫助學生認識)
2、介紹制作方法。
3、將有關的蔬菜出示。
4、讓學生說說這些菜要切成什么形狀?(學生說教師提示并操作)
5、把這些蔬菜分別放在開水里燙一遍,撈出瀝干。
6、在炒菜鍋里倒入適量的食油,燒熱,把以上加工好的原料放入,翻炒一會。
7、加入適量的食鹽、白糖、味精等。
8、讓學生說說制作的過程。
三、學生做做試試。
學生分小組合作制作。教師巡視指導。
四、評品
同學間相互評品,得獎小組談體會。
五、課外延伸
第五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學做家常菜
教學目標:
指導學生了解烹調(diào)的基本方法及基本要求,了解常用的烹調(diào)原料,及洗滌炊具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兩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掌握了一些家常菜的基本方法,回家也讓大家向父母討教了,誰來說說你掌握了些什么方法?
二、探討烹調(diào)方法及基本要求
1、學生討論
2、看書本第15頁烹調(diào)及其操作的基本要求
3、指導學習第15——16頁常用烹調(diào)作料。
三、網(wǎng)絡學習
上網(wǎng)瀏覽飲食類網(wǎng)站,老師可以提供幾個網(wǎng)站地址
四、學生談體會
看了這么多美食文化,有什么想和同學交流的?
五、課后拓展,堅持學習做家常菜。
第二單元技術初步小木工
第一課時木工技術的一般性知識
教學目標:
1、了解木加工技術變化和發(fā)展的過程,理解技術革新的意義。
2、認識、了解常見的木工工具,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3、學會基本的木料截取與連接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木工工具若干,有關木工技術的錄像,或資料。
學生:小鋼鋸、釘錘、起子、鋼筆、直尺、大頭針、乳膠、砂紙、木邊料等,有關木工技術的信息資料。
活動過程:
1、出示、交流活動前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查找到的一些關于木工技術的資料。
如:魯班的故事
教師介紹一些木工工具的使用與注意點
①小鋼鋸的調(diào)整使用
②釘錘的使用
③起子的使用
2、介紹木材的特點和用途
①楠木
②泡桐
③水曲柳
④水杉
⑤香樟
3、解讀、明確更各種勞動工具的操作規(guī)則與使用注意點,練習使用各種勞動工具。
注意點介紹:
①工具使用
②紀律
③工具擺放
④空間
4、組織學生進行對邊角料的截取和連接
學生操作
教師從旁指導。
第二課時模仿制作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木工制品的觀察、分析,理解其制作原理,了解制作的一般工藝流程。
2、正確運用木工工具,認真完成作品制作,并在實踐中不斷地改進、創(chuàng)新。
3、培養(yǎng)認真負責的勞動態(tài)度、精確嚴密的技術活動習慣和嚴謹務實的科學精神。
教學準備:
教師:木工工具若干,范作(角尺、木凳、木蜻蜓、快艇模型等)
學生:角尺、直尺、鉛筆、美工刀、鋸子、錘子、大頭針、木塊、砂紙、乳膠等。
活動過程:
1、出示范作,學生小組觀察。
師:通過觀察,你了解了哪些東西?
(形狀,結構……)
師:誰能來試著說說這些制品是如何做出來的?
學生交流
2、教師介紹木工制品的一般制作流程,介紹連接木料的常用方法。
制作流程:先設計后制作
連接木料常用方法:
①膠合
②釘釘
③榫接
3、制作角尺。
師:下面,我們就自己來制作一把角尺。
師:做角尺需分幾步完成?
學生交流
學生在紙上畫好草圖
學生動手制作
教師從旁指導。
第三課時設計制作
教學目標:
1、運用所學到的木工知識和木工技術,自己設計、制作一件木工制品。
2、培養(yǎng)學生對技術設計、技術實踐及作品的反思和評價能力,養(yǎng)成親近技術、積極主動進行技術探究的良好習慣。
3、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提高其對作品的認知、鑒賞、創(chuàng)造的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鳥籠、信插、屏風、筆盒等學生設計的范作。
學生:生活中的木制品(實物或),鉛筆,直尺等工具及以前做過的木制品。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木工制品實物或,引導欣賞作品
師:談談設計者的意圖與設計方式
師:說說看后自己的感覺
師:說說你從中受到的制作啟發(fā)
2、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見到的木制品,談談感受。
學生小組交流
學生全班交流
二、討論設計
1、討論:
①你想做什么木制品
②你是怎么想的?
教師提示構思作品的基本原則。
根據(jù)討論情況,學生分成若干小組。
2、設計:先畫成品草圖,再商討制作步驟,畫出部件圖。標明數(shù)據(jù)尺寸。
設計創(chuàng)作常用技法:
①加一加
②減一減
③擴一擴
④縮一縮
⑤改一改
⑥代一代
3、創(chuàng)作:按照設計方案和制作步驟動手制作。教師指導,學生合作。
4、裝飾:“你做得怎樣?能不能再裝飾或修改一下,使作品更漂亮或功能更多些?”
三、學生評價
1、組織學生互評
同組間互相評價自己組內(nèi)組員的合作精神,動手能力等。
2、組織自評
說說自己在活動中的收獲和需改進的地方
第三單元技術初步小塑料工
用塑料材料制作
單元解讀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塑料制品與生活的關系。
2.通過操作實踐,掌握簡單技巧,培養(yǎng)初步的技術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呵認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3.“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提高環(huán)保意識。
二、教學內(nèi)容
1.模仿制作:一課時。
2.設計制作:一課時。
模仿制作
一、教學目標。
1.運用多種方法觀察、感知作品(盆景、杯墊、毽子、彩球),了解制作方法,分析制作步驟,熟悉材料和工具。
2.實踐操作,完成作品,并通過評價對作品進行改進、完善和創(chuàng)新。
3.培養(yǎng)學生在制作活動中的質(zhì)量意識、安全意識和環(huán)境保護意識。
二、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范作如盆景、杯墊、塑絲毽子、滌綸彩球各一套。
2.師生共同準備:
(1)塑料的相關知識和資料。
(2)假山欣賞。
(3)工具:剪刀、美工刀、圓規(guī)、毛筆、針、梳子。
(4)材料:泡沫塑料板、各色塑料管、滌綸薄膜、塑料、各色稱紙、雙面膠。
三、教學過程。
1.認識、了解塑料的種類和特點。
(1)一一展示書上的各種物品。問:它們都是什么材料制作的?
(2)學生介紹自己對塑料材料的認識。
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了解塑料的發(fā)展、性能、特點。
對生活的作用及可能對環(huán)境造成的危害。
2.實踐操作,完成作品。
(1)展示四種常見的塑料小制品。
觀察意識哪個這些作品,說說它們分別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
“盆景”選用泡沫材料,采用分割、膠合、挖刻、上色燈操作方法。
“杯墊”采用分組捆扎的方法。
“塑絲毽子”采用對折、穿繩、打結、梳絲等方法,將塑料絲繩制成毽子。
“滌綸彩球”采用了分組制作的方法,運用了畫、剪、卷、貼的方法制成喇叭狀,最后用針線進行組合。
(2)學生制作作品。
你準備用什么材料學習制作哪件作品?
3.評價,完善作品。
組內(nèi)交流作品的制作過程,經(jīng)驗得失。
4.全課小結。
學生談談體會感受。
5.組織作品展示。
設計制作
一、教學目標。
1、能夠設計塑料手工制品,在討論中完善作品,并動手制作,完成作品.
2、培養(yǎng)學生對設計技術、技術實踐過程及產(chǎn)品的思考和評估能力,養(yǎng)成親近技術、積極主動進行學習探究的良好習慣。
3、激發(fā)學生對創(chuàng)作的興趣,提高美的感受力、鑒賞力。
二、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各式塑管小動物,泡沫塑料雕刻工藝品,塑料花等塑料制品。
2、學生準備:
3、收集到的各種塑料工藝品,自己制作的小塑料作品,鉛筆,尺,白紙,收集到的各種塑料材料等。
三、教學過程。
1、欣賞作品。
出示學生制作的手工作品,讓學生評價。
請你看看它們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提供相關,激發(fā)創(chuàng)作興趣。
教師小結,我們可以用不同的塑料材料制成不同的作品。
給學生提供相關資料及作品,讓學生談談作品的構思、用料及技能技巧上的獨特和巧妙,啟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
3、說一說。
閱讀書本“說一說”,回答問題。
4、設計制作。
問:看了以上的一些,給了你什么啟發(fā)?你能設計一件塑料手工作品嗎?
學生按以下步驟創(chuàng)作:構思、討論,設計、畫出草圖,準備材料、工具,制作、修改。
提醒:在使用美工刀、剪刀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5、評議。
展示作品,在小組內(nèi)交流、評議。
作者向全班同學介紹思路和創(chuàng)作過程。
6、全課總結。
學生談體會、感受。
勞動技術課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用彩色紙條按規(guī)律編織圖案的一般方法,并掌握紙編彩圖。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的勞動態(tài)度及相應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細心地把編織線從上到下依次切開。
難點:編時,露出紙條的顏色與底條色點上的顏色相同。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紙編彩蝶圖及其他紙編圖案。
學生準備:彩色紙條、一幅圖案。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目標
1、同學們,如果讓你們完成一幅圖畫,你會用哪些方法呢? 今天,老師教你們一種新的作圖方法,那就是用彩色紙條編圖畫。(出示已完成的紙編圖案)。這種畫獨具一格,別有情趣,你們一定會喜歡,想學嗎?
2、板書:紙編彩蝶
(二)示范授知,指導方法
1、錄相演示紙編彩蝶的制作進程。
2、學生觀看后,說說你看慢了哪一步驟。還有哪一步?jīng)]懂?
3、板書:
一、設計畫面。
二、切割編織線。
三、編織畫面。
四、折疊畫框。
4、重點指導:根據(jù)學生情況,把學生不懂的地方再播放一遍。
(三)組織訓練,動手實踐
1、運用方法,五人一組動手制作彩蝶圖。播放節(jié)奏輕快、活潑的音樂,營造制作氛圍。
2、學生如遇到困難,教師及時幫助或糾正錯誤,也可以讓學生相互幫助。
3、作品展示,評議創(chuàng)新
4、待多數(shù)學生完成作品后,進行作品展示。
5、小組評議紙編彩蝶的成敗。
6、啟發(fā)創(chuàng)新:除了紙編彩蝶外,我還可以利用紙條編出其他豐富多彩的圖案。
小組討論,設計其他紙編圖案后分工合作完成紙編圖案。
7、評各組完成的紙編圖案,由組長談談作品制作設想成功在哪里,哪里需要改進。
(四)總結
今天同學們掌握了紙編圖案的方法,每組同學完成的作品都很好。同學們可以根據(jù)自己喜好,設計制作其他圖案的紙編彩畫,并將作品展覽出來,美化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
勞動技術課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增強學生的美感,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增強集體協(xié)作精神。
知識目標:
了解有關插花的知識:花名、花語、插花的工具、插花方法
能力目標:
掌握制作插花的操作方法及要領,會自己設計并制作插花。
教學重點:
插花的藝術性
教學難點:
插花的技巧
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
教具:
鮮花、人造花、干花、剪刀、花泥、花器等。教學過程及內(nèi)容
一、導言:
今天我給大家?guī)砹艘恍┨厥獾亩Y物:鮮花。同學們喜歡嗎?下面再請同學們欣賞一段錄像,看一看鮮花裝點的城市、居室。
欣賞錄像:鮮花不但裝點了我們的城市,凈化了空氣,陶冶了人們的情操,而且已經(jīng)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成為居室一種高雅的禮品。鮮花有這么大的作用。那么怎樣才能使鮮花更具有藝術性和表現(xiàn)力呢,這就使我們想到了插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插花。
出示課題:插花藝術
二、新授:
1、插花:就是將花朵、葉片、果實、枝條等植物材料經(jīng)過構思巧妙地組合在一起,使之成為具有生命力的藝術品。在世界上兩種插花形式,一種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式插花,另一種是以歐美為代表的西方式插花。
2、請大家欣賞插花作品。
大家所看到的是實用性插花,也叫禮儀插花,還有一種是商業(yè)插花。
3、花語:人們愛花、賞花,把花人格化,所產(chǎn)生了一種花的語言叫花語。請同學們回家收集一些常見花的花語,現(xiàn)在請說一說你所了解的花語。學生說:玫瑰:純潔的愛情,在希醋神話中,愛神為了救它的情人急速奔跑,手,腿被玫瑰花的刺劃破了,鮮血滴在花辨上,白色變成了紅色,紅玫瑰成了愛情的象征。
百合:純潔、莊嚴、事業(yè)順利,象征吉祥如意。我國取其百合的寓意,意為百年好合。康乃馨:象征母愛、慈愛、健康、層層疊疊憂如母親對兒女綿綿不斷的愛護和關懷。
向日葵:憧憬、光輝、敬慕。
教師:了解了花語,才能使作品更具有藝術性和表現(xiàn)力。
4、我們來認識一下插花的工具材料:
(1)利刀、剪刀、花泥等。花泥:是一種化學制品,它吸水性強,可以保持水分的供給。
(2)按花材的性質(zhì)分為鮮花、絹花和干花。我們常見的種類是鮮花和絹花。
它們的插花方法:
(3)確定花插的形狀或大小,也叫打底。
(4)根據(jù)造型選用確定插入焦點花材,要選擇鮮艷、富有神采形狀的花材。我選當前盛開的鮮花。另外要意高低的搭配,要具有合諧性。
(5)添充花插的空間,使線條和焦點和諧融為一體。我選用康乃馨和玫瑰,要注意色彩的搭配。
師:下一步應添入什么呢?
生:一些配草、配葉,除有襯托作用外還可起到遮蓋的作用。
師:大家說的很好,最后還要加一些裝飾性花材,如滿天星等。
你喜歡教師的插花嗎?相信大家一定很想試一試。
5、演示插花步驟:
⑴立意構思:也就是在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之前先要確定意圖。并且要確定插花類型:瓶花、手把花或是花籃等。我要做一個盆花,送給我的好朋友,愿我們的友誼更深。
⑵根據(jù)需要確定插花的造型:扇形、三角形、圓形或任意形狀。我以扇形為例。
6、請同學們自愿分成小組制作插花:3—5人都可以,人數(shù)不限。請各小組的同學討論一下,你們的花想送給誰或想擺放在哪里?你們想選擇什么花材?
在大家插花之前,請給作品起出名字,請大家用自己靈巧的雙手來進行你們的創(chuàng)作吧。
7、作品展評:請大家把作品放到前面。你喜歡哪個作品?為什么?請說一下你的創(chuàng)意吧。
三、小結:同學們的作品都很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插花,不是單純的花草組合,也不是簡單的造型,它是融藝術、生活與一體的藝術活動。同學們通過花與草的構筑一定會將我們的生活創(chuàng)造的更加美滿富有情調(diào)。
課后記:掌握制作插花的操作方法及要領,會自己設計并制作插花。
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增強集體協(xié)作精神。
勞動技術課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掌握紙繩的粘貼方法和技巧,學會用紙繩制作一幅春的美景圖。
2、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激發(fā)他們對紙繩工藝制作的興趣。
3、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難點:
用各種紙繩的粘貼方法和技巧來制作一幅春的美景圖;發(fā)揮想象、體現(xiàn)創(chuàng)意。
教學準備:
各色紙繩、彩色卡紙、剪刀、固體膠、彩色筆。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題
1、情境導入:小朋友們,春天已經(jīng)悄悄地來到我們的身邊,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樣的
2、春的美景圖片欣賞。
3、揭題
4、引出本課節(jié)使用的材料和工具。
二、紙繩的粘貼方法
1、指導“漩渦式”
2、指導“曲線式”
3、指導“連續(xù)對折式”
三、大顯身手——紙繩的妙用。
1、紙繩作品欣賞
2、出示“海報”——制作要求。
3、師提供制作底板。
4、學生討論構圖方案。
5、四人小組合作制作春的美景圖。
四、展我風采——作品展示、點評
勞動技術課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制作步驟,學會制作“面具”。
2、了解面具的種類、材料等知識。
教學重難點:
要求學生有創(chuàng)新。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面具示范作品,其他面具樣品,面具藝術的資料和相關的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剪刀、膠水、彩筆、卡紙、橡皮筋、制作材料袋。
教學過程:
一、了解面具。
1、展示各種各樣的面具(可以讓幾個同學戴上),調(diào)動學生的興致和動手制作的欲望。
2、賞析面具:從面具表現(xiàn)的題材內(nèi)容上,從面具造型的形態(tài)上給面具分分類。爍爍我們見過的(從影視上,在舞會中)或自己使用過的面具。
3、介紹面具及面具的種類(人物、動物、卡通、平面,半拉體)
二、制作面具
1、展示面具示范作品。
2、對照示范作品讀懂卡片上的制作步驟示意圖(小組內(nèi)討論)
3、按步驟完成面具的制作。
4、用彩色卡紙裝飾面具(可以在面具的眼部涂上自己認為合適的顏色),盡可能裝飾得與眾不同。
三、設計,制作面具。
1、熟悉面具的種類和面具的不同造型。
2、自備材料,創(chuàng)意設計,畫出要制作面具的形象草圖。
3、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制作自己喜愛的面具。
四、戴面具,做游戲——猜一猜,我是誰? 選擇一種游戲,戴上面具玩一玩。
勞動技術課教案 篇8
第一課時:第一節(jié)種子處理
水稻的基本種植情況
在我省的糧食生產(chǎn)中,水稻的種植面積和產(chǎn)量都居首位。稻米含有淀粉、蛋白質(zhì)、脂肪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是我省人民的主要食物,也是我省出口創(chuàng)匯的重要農(nóng)產(chǎn)品;稻草、米糠不僅是飼養(yǎng)家畜、家禽的飼料,也是醫(yī)藥、化工和輕工行業(yè)的重要原料;稻殼是生產(chǎn)天花板等
建筑材料的原料。因此,學習水稻的主要栽培技術,對于改善人民生活。加速我省國民經(jīng)濟的發(fā)展,有著極其深遠的戰(zhàn)略意義。
種子處理
水稻種子在浸種催芽前,必須先對種子進行處理。種子處理的目的是:殺死種子上攜帶的病菌,清除種子中的雜質(zhì),選出健壯飽滿的種子。搞好種子處理工作,要求了解曬種、測定種子的發(fā)芽率、種子消毒等種子處理技術,初步學會鹽水選種的技術。
1、發(fā)芽試驗
為了解種子質(zhì)量,播種前要做好發(fā)芽試驗。其方法是:從稻種中隨機抽取有代表性的種子,分成2~3組,每組50或100粒種子,放在鋪有濾紙的發(fā)芽器皿(或小布袋)內(nèi),加足水后,放入溫箱或火炕上,使其在28℃~30℃溫度條件下發(fā)芽。第4—5天計算種子的發(fā)芽率(勢),第10天計算出發(fā)芽率,求出的各組的平均值,即為發(fā)芽率(勢)。
發(fā)芽率低于80%的種子,是不符合種子質(zhì)量標準的種子。要及時更換。軟盤育秧更要重視發(fā)芽率。
2、曬種
曬種可提高種子的發(fā)芽率。曬種時,種子鋪成3—4厘米厚,要勤翻動,避免受熱不均勻,并要注意防潮,一般曬3~4天即可。
3、選種
選種是為了清除秕谷、雜草種子,選出飽滿、整齊、純凈的種子,以利培育壯秧和減少雜草。一般經(jīng)風選、篩選后,再用一定濃度的溶液選種。通常以鹽水選種最好。用來選種的鹽水比重為1.05一1.11。配制這種濃度的溶液,一般每50千克水加食鹽10千克,充分攪拌,使食鹽充分溶解。
4、種子消毒
種子消毒能消滅附著在種子上的稻瘟病、惡苗病、白葉枯病等病害的病原體。
各地對種子消毒的方法很多,但因品種和病害的不同,需采用不同的浸種消毒方法。一般常用的消毒方法有:
A.石灰水浸種。用1%石灰水浸種4~6天。目的是利用石灰水與空氣接觸,在種子表面形成一層碳酸鈣結晶膜,隔離空氣,悶殺胡麻斑病、惡苗病及稻瘟病的病原體。浸種時,不要破壞水面上的石灰膜。
B.抗菌劑“401”浸種。“40廣浸種具有殺菌和促進稻種發(fā)芽的作用,尤其對稻瘟病和惡苗病的防治有顯著效果。
浸種時,早稻用10%“401”抗菌劑500倍液,浸種2天;晚稻用1000倍液,浸種2天,兼有促進發(fā)芽的作用。
C.代森胺浸種。用50%代森胺乳劑500倍液,浸種一晝夜,可殺死稻種上的病原體。
D.惡苗靈浸種。用35%惡苗靈250倍液,浸種4~6天。
E.多菌靈浸種。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浸種3~4天,不但可殺死稻瘟病病原體,而且可兼治稻惡苗病、稻胡麻斑病,并有促進種子發(fā)芽的作用。
采用藥物浸種時,無論使用何種藥劑,經(jīng)藥劑消毒后的種子,要立即用清水沖去種子表面的殘留藥液。同時,還要注意做好個人防護工作,不要用手攪拌種子;不隨便存放藥液,不亂傾倒剩余藥液或浸種后的廢液;盛放過藥液的器械,不要在人、畜飲水處清洗等。
作業(yè):回家實作鹽水選種
第二課時:第二節(jié)浸種催芽
浸種催芽概說:
水稻種子經(jīng)過浸種催芽,然后播種育秧,對提早出苗、縮短秧田期、提高成秧率、爭取早播早插等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搞好水稻的浸種催芽,要求了解浸種催芽的標準,初步掌握高溫破胸、通氣催根、適溫催芽、攤晾煉芽等催芽技術。
一、浸種
浸種就是將種子放入清水中浸泡,使種子吸足發(fā)芽時所需要的水分,達到縮短發(fā)芽時間、出苗整齊的目的。
浸種時,先將種子放入水缸或其他容器內(nèi),再向缸內(nèi)加入適量清水,水量以浸沒種子為宜。在浸種過程中,每天輕輕攪拌一次稻種,并更換一次清水。浸種時間的長短,與水溫及稻谷的品種有關。如水溫30℃時,浸種2—3天,20℃時浸種3~4天,lo亡時則需浸種8天;粳稻谷殼厚,浸種時間應稍長,秈稻谷殼薄,浸種時間可稍短。勿用被油、鹽、酸、堿等污染的水浸種。
種子吸足水分的特征是:谷殼表面光滑,向著陽光觀察,谷殼半透明,腹白分明可見,種胚膨大突出,顏色鮮白,米粒易折斷。當種子吸入的水分相當于干種子的20%一30%時,就可撈出洗凈催芽。
二、催芽
經(jīng)催芽后的稻種,播種后扎根快,出苗早,縮短秧田期,提高成苗率,有利于培育壯秧。
催芽的標準是:在3~4天內(nèi)催好芽,發(fā)芽率達92%,種子破胸露白,根芽整齊,芽長不超過半粒谷,根長l粒谷,根芽粗壯,形如竹筍。一般情況下,溫度高芽可稍長,溫度低宜催短芽。如采用軟盤育秧,破胸露白時,就可播種催芽的方法很多,如蒸汽催芽、火炕催芽、薄膜棚催芽、大堆催芽、溫室催芽等。不管采用何種催芽方法,其催芽原理和技術要求基本相同,即“高溫破胸、通氣催根、適溫催芽、低溫晾芽”等基本技術環(huán)節(jié)。其作用都是調(diào)溫調(diào)濕、翻堆通氣散熱,控制好種子發(fā)芽的條件。
1.高溫破胸。谷殼表面露出種胚的白點時稱為破胸期。溫度是破胸的主要條件。高溫破胸,就是在催芽前,先用50℃左右的溫水預熱稻種15~20分鐘。然后趁熱上桶(堆)催芽,并覆蓋保溫,使谷堆溫度保持在35℃~38℃。種子一般經(jīng)過15~18小時后,即可破胸露白。
2.通氣催根。稻種以破胸露白到齊根期間要經(jīng)常翻動谷堆通氣,使堆內(nèi)外溫度均勻和通氣良好,同時適當淋灑30℃~35℃的溫水,補充必要的水分,促進胚根生長,使氧氣、溫度、水分協(xié)調(diào)。
3.適溫催芽。根長齊之后,淋透一次25℃的溫水,翻堆通氣散熱,調(diào)節(jié)溫度和濕度,起降溫增濕調(diào)氣的作用,使種谷的根長芽短,根芽生長健壯,催出合乎要求的種芽。
4.攤晾煉芽。在播種前,為緩沖催芽種子的環(huán)境條件與秧田條件的差別,應進行攤晾煉芽。方法是將催好芽的稻種攤開3~5厘米厚降溫,使種溫降至與環(huán)境一致時再播種。當?shù)痉N達到催芽標準而恰遇寒潮不能播種時,可用保持稻種微濕、低溫(不宜低于10℃)的方法晾芽,可保持7—10天。待天氣轉(zhuǎn)晴時,搶寒尾暖頭播種。攤晾煉芽時,要注意防止干芽。
作業(yè):回家實作催芽
一、目的要求學會水稻種子催芽的管理技術和基本操作步驟,學會處理催芽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異常情況,初步掌握“高溫破胸、通氣催根、適溫催芽、攤晾煉芽”等基本催芽技術環(huán)節(jié)。
二、工具與材料已經(jīng)過選種、消毒和浸種的稻種、水缸、木桶、瓢、紅磚、溫度計、無病害感染的稻草或草袋。
三、操作步驟:預熱稻種、上堆催芽、覆蓋保溫、查溫翻堆、翻堆散熱通氣、攤晾煉芽
勞動技術課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紙杯娃娃的基本構造;
2、初步掌握分割、組合等基本制作方法;
3、能設計自己喜歡的娃娃,并能按照設想制作。
過程與方法:
能在設計、制作過程中相互評價、反思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進行適當?shù)母倪M。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設計制作,享受制作的樂趣,感受合作的力量和樂趣,體驗創(chuàng)造魅力;
2、通過廢棄紙杯再利用滲透環(huán)保意識和環(huán)保能力;
3、通過對作品的評價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紙杯娃娃的制作方法。
教學難點:分割、組合等基本的制作技巧并有所創(chuàng)新。
教學準備:調(diào)查表、幾個一次性紙杯。
教學過程:
一、交流信息,引入課題
1、師:上周老師布置大家去收集廢棄的紙杯并調(diào)查了家里一周使用一次性杯及處理方法的情況,現(xiàn)在請大家交流一下。
2、學生交流,師隨機評價。
3、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1)師:我也帶來了一個大紙杯,(出示實物)它哭了,哭得可傷心了,為什么呢?原來它的主人用它喝茶后,說它沒用處就把它扔了。同學們,難道它只能被扔掉或賣掉,真的沒用處了嗎?趕快想個辦法幫幫它吧!
(2)學生出主意,開闊思路,教師隨機評價。
(3)揭示課題:
師:原來只要動動腦,動動手,紙杯能做出這么多東西啊!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習用紙杯做個娃娃。老師從書上、網(wǎng)上找了幾個紙杯娃娃,你瞧:(出示課件)
二、表達交流,自主設計
1、師示范:老師看了這些圖片,也想用這些紙杯來個超級變變變,看清楚了,我要變了。
2、自主設計娃娃的樣子。
3、表達交流
三、討論制作,合作加工
師:(過渡)接下來請同學們發(fā)揮你的聰敏才智,發(fā)揮你的想象力,利用這些廢舊紙杯創(chuàng)造出更多漂亮精致的娃娃。不過,動手之前看看友情提示。
(一)友情提示
1、先設計后制作;
2、組內(nèi)進行合理的分工;
3、完成之后,給作品起一個名稱,寫在評價表上;
4、要特別提醒大家的是:操作時一定要注意安全,當心別把手弄破;
5、 老師這里有一個廢品回收站,你不用的材料可以分類放到回收站,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到回收站進行資源共享。
(二)分組活動:
(1)教師一同參與,要注意到后面幾組的同學,適當指導,提醒學生要注意多交流,積極嘗試,及時鼓勵敢于創(chuàng)新的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
(2)老師看到大多同學都已經(jīng)完成,就組織參觀作品。
四、反思評價,延伸拓展
師:同學們的手真靈巧,都已經(jīng)做好了。
1、組織學生評價
師:接下來,我們請每組選派代表上來介紹作品,介紹時要把作品名稱和作品特色說清楚。其他同學當評委評一評:設計上,制作上等。 相機鼓勵:不錯!你們的作品很有創(chuàng)意!你們合作得很好!相信下一次你們會有更好的作品。你們的作品真精致啊!你說得多好呀!今后繼續(xù)努力!
2、整理課桌,回收廢品
出示眉開眼笑的大紙杯:你們看,這個紙杯有什么變化?為什么?(能被再次利用)
3、組織學生評估
師:(過渡)剛才大家在制作過程中表現(xiàn)都很好,下面請你們完成評估表。
4、拓展延伸
1、做好后,這些娃娃還可以怎樣進行美化,改進?
2、小結:今天這堂課,同學們利用一些廢舊紙杯加上自己的聰明才智,制作出了精美的小制作。其實,我們身邊有許多的廢棄物都潛藏著被再塑造的條件,只要通過大家的慧思巧手,它們都可以化腐朽為神氣。(出示廢品制作的作品的圖片),課后去試試看,用你的作品來裝飾自己的家。
五、組織大家下課后相互參觀作品。
課程表
勞動技術課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了解茶墊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價值與裝飾作用。
2、根據(jù)自己的愛好,設計制作一個美觀的茶墊。
3、能將自己的勞動成果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從中體驗創(chuàng)作的樂趣。
教學重點:
掌握用紙繩盤繞圓形,并將圓形有序粘接做成茶墊的相關技術。
教學難點:
將做成的圓形有序地粘接成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等圖案。
教學準備:
各色紙繩、膠水、剪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見過,或是使用過茶墊嗎?
交流匯報所見過的茶墊的形狀、制作材料等方面的情況。
那你們見過用紙繩制作的茶墊嗎想不想親手來做一個呢?
揭示課題。
二、探索研究
1、觀察“金點子”中提供的四件范例作品。
研究討論這四件作品各自的特點與它們的共同點。
2、想一想,在制作茶墊時應注意什么
三、學學做做
教師對花形茶墊進行示范制作:
1、盤圓表:將辮子繩邊涂膠水邊盤成6個圓形,其中一個直徑稍長一些。
2、接粘:將6個圓形拼成花形的圖雜,的一個放在中心,交接處涂上膠水。
3、圍外框:將辮子繩邊涂膠水邊在花形的外圍框2~3圈。
四、想想做做
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茶墊形狀,并制作茶墊,教師巡視進行個別指導。
五、作品展評
將學生制作的茶墊按形狀分類,然后從外形、小圓的粘接,紙繩繞的平整度、緊密度方面進行評價。
勞動技術課教案 篇11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小網(wǎng)袋成品,編織示意圖或投影片,廣口玻璃瓶、罐或大詞典、厚書等便于固定袋口繩的教具。
2、學生準備:編網(wǎng)袋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教學重、難點:
繩與繩之間的打結
教學過程:
(一)展示提問,導入課題
1、展示小網(wǎng)袋作品。
2、提問:網(wǎng)袋有什么用處?它啊是如何編織成功的?(引入繩結編織法)
3、編網(wǎng)袋需要哪些材料、工具?(檢查材料、工具的準備)
(二)演示講解,動手操作
1、學生自學圖示,了解編織過程,提出疑難問題,小組討論。
2、借助投影或?qū)嵨镅菔疽徊讲接懻摚鞔_編織過程:
a、固定袋口繩(可拉直粘貼在課桌邊)。
b、對折線繩騎搭在袋口繩上(排列要整齊)
c、打第一排結(各繩結要與袋口繩等距離。如沒把握,可先做上記號,再打結)。
d、大第二排結:在記號處從相鄰的兩個結中各取一根繩合并在一起打結。
e、將袋口繩環(huán)系在廣口瓶、罐的沿口處或圍繞在紙筒、大詞典上(用膠帶固定住)。
f、把第一根繩和最后一根繩合并打結,完成第二排結。
g、依次往下編,最后留下一定長度的繩頭,合攏打個結,并修剪整齊。
h、將口袋繩兩頭連結起來,完成編織。
3、思考嘗試:你可以改變程序,或用不同的方法完成編織。如:
a、對折線繩騎搭在口袋繩上時,可邊騎搭邊打結,搭一根打一個結。
b、將線繩對折后雙股騎搭在口袋繩上,將并攏的雙線頭從對折口中穿過,拉緊。
c、先打好數(shù)排結,再設法把袋口繩圍成環(huán)狀(也可以同桌之間互相幫助用手撐著),一排排首尾合攏完成。 ……
4、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三)總結評比
1、依據(jù)教材中的評比標準,自評、互評,填上“☆”。
2、請得“☆”多的同學展示他們編織的網(wǎng)袋,大家議一議這些網(wǎng)袋好在哪里,并請他們說說編網(wǎng)袋的收獲、體會。
(四)拓展活動
1、想一想:網(wǎng)袋大小取決于什么?怎樣掌握網(wǎng)袋眼的大小?
2、課余收集一些不同質(zhì)地的線繩,根據(jù)需要編結不同式樣的網(wǎng)袋。
勞動技術課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根據(jù)制作面具的方法,學會制作“小熊帽飾”。
2、學會制作帽飾頭箍。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會設計創(chuàng)作自己喜愛的帽飾。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小熊帽飾示范作品。
2、學生準備:剪刀、膠水、紙帶、卡紙
教學過程:
1、制作頭箍——要自備幾條寬約3厘米,長約60厘米的紙帶(質(zhì)地較柔韌的)。制作時,按照自己的頭圍尺寸將紙帶粘貼成圈做成頭箍,然后與帽飾的主題部件粘貼鏈接起來。也可以用繩帶(松緊帶)作頭箍。
2、根據(jù)活動內(nèi)容的需要,設計制作不同式樣的帽飾。戴起來,開展課外文體娛樂活動。
3、作品評價
學生選出代表性作品進行評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