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二》教案(精選16篇)
《練習二》教案 篇1
教學內容:P36~P37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讀數、寫數的能力。
2、通過練習,使學生懂得同一個數字在不同的位置上,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樣的。
教學準備:
小黑板、0~9的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學生用0~9的數字卡片擺一擺三位數與四位數,同桌比較大小。
二、練習:
1、完成練習題1和練習題2
(1)指題,看計數器上珠子的位置,完成練習。
(2)完成練習題2
找出規律,自己動手填一填,集體訂正。
2、完成3、4題的練習
(1)第3題:指題,理解題意。說說不同數位上,同一個數有什么不同。
(2)第4題:讀數時要注意“零”的讀法:7002、4050、10000......
3、完成第5題
(1)理解題意,說說自己有什么信息的獲得。
(2)說說自己是為什么這樣選擇
4、完成第6題
(1)指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
說說今天我們復習了什么知識?
《練習二》教案 篇2
教材說明:
本次練習安排三個項目,內容包括學用字詞句,讀讀背得,學好鉛筆字和口語交際訓練。其中,學用字詞句和口語交際是重點。
教學目標:
1、學習一些擬聲詞,初步掌握擬聲詞的構字規律,并運用擬聲詞將句子補充完整。
2、朗讀、背誦4個成語和古詩《鵝》。
3、寫鉛筆字,認識從上到下的筆順規則。
4、觀察圖畫,按要求進行口語交際,知道如何向別人道歉和接受別人的道歉。
知識與能力:掌握擬聲字的構字規律,并學會運用。背誦4個成語和古詩《鵝》。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通過讀讀、想想,留意身邊的事物,要會看、會聽,善于模仿,不斷搜集加工身邊事物。
情感與態度:學會如何向別人道歉和接受別人的道歉。
教時安排:4課時。
教具安排:小卡片,田字格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學習一些擬聲字,初步掌握擬聲字的構字規律,并運用擬生字將句子補充完整。
2、朗讀、背誦四個成語和古詩《鵝》。
重點難點:學習擬生字,掌握擬生字的構字規律。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一題:
1、顯示4組擬聲詞,指導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認讀。
2、引導學生說出四組擬生詞分別是鴿子、小雞、小貓和小青蛙的叫聲。播放它們的叫聲。
3、對口練習,讓學生再次亮開嗓門模仿。
二、教學第二題。
1、指導學生說說這些表示動物叫聲的詞語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2、討論:為什么表示動物叫聲的詞語多是口字旁?
3、歸納:人或動物發聲與口有關,所以表示它們聲音的擬聲詞一般都是口字旁。
4、啟發學生說說還有哪些口字旁表示聲音的字。
5、歸納引申,一些物體的發聲,擬聲字也加口字旁。
教學第三題:
1、小雞一邊地叫,一邊在找蟲子。
2、指名讀句子,想想橫線上應填什么詞。
3、在橫線上填上“嘰嘰嘰”。
4、比較讀,體會加上小雞叫聲后句子顯得更加生動。
5、學生自己動手完成余下的兩道題。
6、交流反饋。
7、比較讀,進一步體會。
8、遷移運用。
《練習二》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練習,使學生能夠熟練地計算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計算實際問題,體現數學的應用性。
3、掌握口算的方法,學會口算。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能夠熟練地計算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學資源: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做練習二第1題。
1、出示題目:640÷8 64÷8 750÷5 286÷7
2、指名說說各題的商是幾位數,你是怎么想的。
3、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在自備本上完成。
4、反饋評議。
二、做練習二第2題。
1、學生先獨立完成第三組題目,指名2人板演。
2、集體評議。
3、進行比較。
三、做練習二第3題。
1、學生在書上完成兩組口算題。
2、交流結果。
3、提問:你們發現了什么?
(第一組)通過表內除法,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帶出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
(第二組)通過比較弄清每組上下兩題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四、做練習二第4題。
1、學生讀題后獨立解答問題。
2、交流。指名說說是怎樣想的。
提醒學生正確答語。
五、做練習二第5題。
1、出示題目讓學生理解題意。
2、反饋交流,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六、做練習二第6題。
1、讓學生先讀題,理解題意。
2、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交流思考過程。
七、做練習二第7題。
1、讓學生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解答。
2、說說思考方法:
解法一:240÷2=120(幅) 120÷4=30(幅)
解法二:2×4=8(個) 240÷8=30(幅)
八、做練習二第8題。
1、讓學生讀題,提問:題目提供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問題?
2、指名說說自己的想法。
3、提問:為什么要除以2?
九、做練習二第9題。
1、出示題目,讓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提問:怎樣求“哪種蛋糕每塊的價錢最貴?哪種最便宜?”
1、 學生交流,師板書:
正方形蛋糕 27÷3÷3=3(元)
圓形蛋糕 30÷3÷2=6(元)
三角形蛋糕 32÷2÷4=4(元)
十、思考題。
先同桌討論后交流。
十一、全課小結。
教后感:
《練習二》教案 篇4
教學目標:第4――6題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句子的仿寫和頓號的正確運用
教學難點:理解”這樣”在句子中的意思以及頓號的準確應用.
教學準備:小黑板、快板
教學過程:
1、學習第4題
(1)出示例句,知道句子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講小小的一樣東西“來得不容易”,后面部分是講我們應該怎樣對待 這樣東西。
(2)學生補充句子的內容。
(3)交流
2、學習第5 題
(1)讀懂例句,理解“這樣”在句子中的意思。
(2)小結:前半句表示一件事,后半句表示這件事帶來的結果,中間用“這樣”來連接
(3)說說議以可能出現的結果,再寫下來。
3、學習第 6題
(1)自由反復朗讀,要求讀準字音。
(2)指名朗讀,糾錯。
(3)范讀,思考:快板中提到了哪幾個標點?用-------畫出。
(4)填空
逗號表示( )
句號表示( )
問號表示( )
嘆號表示( )
頓號表示( )
(5)表演小快板。
4、學習第7題
(1)認真讀句子,把句子的停頓和語調讀正確。
(2)說說句子中的標點應該怎么加
(3)學生獨立嘗試做題
(4)點名朗讀,并說說所加的標點
(5)補充練習
a小猴 小兔 小熊和小貓來報名了
b回家的路上 又開出了一朵朵傘花 紅的 黃的 藍的……
c北京有許多名勝古跡和風景優美的公園 最著名的有八達嶺長城 故宮博物館 頤和園 天壇 中山公園 北海和景山公園
板書設計:習題內容
《練習二》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掌握數的組成和寫法。
2.進一步體會“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義。
3.進一步掌握100以內數的讀寫,鞏固數位的概念。
4.通過具體的練習進一步掌握數的組成,鞏固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
5.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練習,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數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回憶一下數位順序表哪邊起第一位是各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2.出示計數器:
個位上的數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數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數呢?
計數器的十位和個位都是兩顆珠子,請你說一說這兩顆珠子分別代表多少。
二、基礎練習
1.課本第34頁第1題。
學生先自己填寫,再在班上說一說。
2.課本34頁第2題。
師撥數,學生寫。
同桌互相練習。
3.課本34頁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課本34頁第4題。
指導學生發現這4組數各自的規律,先判斷出是順數還是倒數,以及是幾個幾個地數,再填空。
學生小組合作完成,集體訂正。
2.課本35頁第5題。
幫小鳥找家。讓學生先自己連一連,然后指名匯報。
3.課本35頁第6題。
A教師指導第(2)題。
圖畫書有36本,故事書要比圖畫書多得多,但又比90本少一些。
故事書可能有多少本?
學生明確:故事書可能有85本。
B學生獨立完成第(1)題。
4.課本35頁第8題。
拿出卡片,讓學生自由組數,并把數寫下來。
在這些數中,最大的數是多少?最小的數是多少?并為這些數排排隊。
四、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補評:
板書設計:
練習二
100以內數的認識——讀數、寫數
百位十位個位
10個十是一百。
2個十和5個一是25。
《練習二》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具體感受數與數之間的關系,培養數感。
2、通過練習,培養學生的估計能力。
3、通過游戲,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數位,練習三位數讀、寫,以及比較大小,培養學生開放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小黑板、數字卡片,撲克牌
教學過程:
一、游戲
學生數字游戲,4人或2人一組進行活動,用數字牌擺數。
二、練習
1、完成習題7、8題
(1)學生理解題意,獨立完成作業。
(2)完成習題8,理解題意,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完成習題9
學生估計,50字太少,5000字又太多,大約有500字左右。
3、完成習題10
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第一份是100,第二份是2,第3份是3)
4、數學游戲:
(1)學生用抽簽的形式代替轉盤,自己做這個游戲
(2)說說這樣贏的機會比較大?
5、實踐活動:
學生估計有多少片樹葉,說說自己怎樣估計。
三、
這節課同學們通過練習都復習了什么知識?
五、測量
一、教學內容:P40~P48
二、教學目標:
1、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的長度。
2、在測量中,統一建立度量單位。
3、體會千米、米、厘米的含義,知道分米、毫米。
4、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5、會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
6、能估計一些物體長度,并進行測量。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千米、米、厘米的含義,知道分米、毫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
2、難點: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
3、關鍵: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四、課時劃分:
6課時
五、教學進度:
第8~9周
《練習二》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教材練習六第1~5。
教學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熟練地口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2+89= 53+7= 64+9=
57+4= 6+29= 73+8=
29+7= 92+8= 54+20=
集體口算,選一兩題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2.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今天我們來上一節練習課。[板書課題:練習六(1)]
二、練習。
1.練習六1。
獨立口算,集體訂正時提問。
每一組的第1題與第2、第3題有什么相同與不同的地方?
(都是兩位數加一位數,第一題是不進位加法,第2題是進位加法,因此十位上的數比原來多1。)
2.練習六2。
老師可以將第2題做成道具,改動要加上的一位數,讓學生多練幾次,掌握計算方法。
3.練習六3。
(1)出示第3題,老師說明題意:在括號中選擇一個正確的得數,并把它圈起來。
(2)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時說說你圈的是哪個數?另一個得數錯在哪里?今后計算時要注意些什么?
4.練習六4。
(1)出示第4題,指名說圖意,說說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已各原來有37張光盤,再放3張就滿了,求一共可以放多少張光盤?)
(2)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時說說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
5.練習六5。
先計算后比較。
(1)先找出哪幾道題進位加,哪幾題不是?
(2)每一組的上下兩題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主和不同的地方?
(3)24+3與24+8為什么一題得二十幾,另一題和三十幾?
老師小結:
在計算加法,個位上的數要加在個位上,十位上的數要加在十位上,個位上相加滿十,要向十位進1。
一、作業布置。
《練習與測試》練習六(1)。
第二課時作業設計
一、比一比,算一算。
(一)45+3= 3+52= 6+40=
45+5= 8+52= 6+44=
45+8= 9+52= 6+49=
(二)49+3= 52+6= 4+68=
49+30= 52+9= 4+66=
二、在正確的得數上打“√”。
54+9(63 53 73)8+63(71 61 72)
95+5(99 90 100)75+9(84 74 85)
三、直接寫出得數。
2+89= 55+5= 92+8=
57+40= 6+29= 64+9=
29+7= 30+70= 75+20=
教學后記:
學生忘了進位,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練習二》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 10頁 練習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熟悉的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過程與方法】通過同桌合作、集體交流以及小組交流引導學生參與、動手、動眼、動口(觀察、比較、探究、評價)能在平面圖上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進一步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展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動手操作練習設計,培養學生辨別方向的意識,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產生熱愛數學的興趣,同時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能運用所學習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八個方向的掌握。根據參照物的不同,認清事物之間的方向關系。
教學過程:
一、課前復習:
1、說一說你知道的八個方位,并指一指
2、老師說方位,學生指出來。同桌互相合作(1人指方向,1人說出來,交換進行。)
二、引入
1.看地圖,找家鄉。
師: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我們都是中國人,那大家對我們的國家了解多少呢?現在我來考一考大家
師:我們住在哪里啊?(指一指)
師:誰能具體說一說,我們的家鄉在中國的哪個方向?
師:長城在我們家鄉的什么方向呢
師:判斷方向你有什么好辦法?(小組討論,引導學生發現先寫出八個方向圖,再用實際位置對照)
2.辨別家鄉位置。
師:那我們來一起看看我們的家鄉吧。
3.辨別學校位置。
師:再看一看我們的學校
4.怎樣去學校的道路。
師:小軍說,我家住在學校的西南面,那小軍家住在哪里呢?請同學們畫出小軍的家。
師:小紅說,我家住在學校的北面,也請同學們畫出小紅的家。
(此處同學們拿出練習本,練習自己畫一畫)
師: 這時啊,小紅的好朋友小丁來找到她,小丁要寄信給外婆,可是他不認識路,只有讓小紅帶他去。
師:那他們應該怎樣走呢?同學們來幫幫他們吧。
師:你是怎樣判斷的?
師: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鍛煉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即同學問,同學答)
5.小小設計師。
師: 小丁的信上對外婆說,要去烏魯木齊看望她,并帶她去海南玩。
1、請你為小丁設計一個路線。
2、他將如何走,才能將外婆接到海南呢?好,我們首先要知道烏魯木齊在祖國的什么地方?那我們就回過頭來看一看之前的中國地圖。
師:幾天過去了,小丁和外婆玩的很開心,還帶回很多海南的特產要分給同學們吃,明天就要上學了。
大家看著地圖告訴老師。
問題1:學校在陳青家的哪個方向?
問題2:說一說陳青上學的路線。
三、小結
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練習,說說你們都有哪些收獲?
說說在找位置與方向時,特別要注意哪些?
【教學建議】:
本課教學中需要教師準備一些輔助教具:中國地圖,中山市地圖以及學校的平面圖,以及練習題對應的簡圖。
本節課是練習課,如果只是單一的形式進行教學,可能很難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分成小組進行學習,讓學生在自主探索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鞏固。
《練習二》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P59~61練習四
教學目的:
1、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的價值,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2、通過練習,鞏固整十、整百數的加減的口算及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正確進行計算。
3、進一步提高學生計算的熟練程度,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4、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進一步提高學生計算的熟練程度,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難點:
進一步提高學生計算的熟練程度,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準備:
掛圖、ppt、口算卡片。
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
二次設計
道具。
教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口算,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完成教材第59頁的第1題。
玩中學
1、生完成教材第59頁的第2題。
教師啟發學生先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怎樣找到最大數與最小數,怎樣確定哪兩個數的和最大,哪兩個數的和最小,哪兩個數的差最小。
2、生完成教材第51頁的第3、4題。
讓學生在獨立計算的基礎上自覺的進行驗算,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學生完成教材第51頁的第5題。
引導學生在獨立完成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
4、學生完成教材第51頁的第6題。
讓學生看圖說出圖意,在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看圖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學生完成教材第51頁的第7題。
6、學生完成教材第51頁的第8題。
讓學生獨立解答并比較出得數的大小后,再交流各自的解答過程。
7、學生完成教材第51頁的第9題
讓學生看圖說出圖意,在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看圖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8、學生完成教材第51頁的第10題
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指名反饋。
9、學生完成教材第51頁的第11題
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指名反饋。
《練習二》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
鞏固新學的加減、連減應用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加減、連減兩步應用題的結構,學會列式解答加減、連減應用題。
教學過程設計:
1.口算:
78-1745+5471-3435+24
6l-4529+5629+4191-45
2.補充問題后,再列式計算。
(1)有20個乒乓球,17個小皮球,_____________?
(2)飛機上有兒童和大人一共57名,其中大人38名,____________?(3)小明用了5張電腦磁盤,還剩下19張,____________?
3.媽媽買了一些蛋糕,上午小朋友吃了9根,下午來了8個客人,每人吃一根,冰箱里還有21根。媽媽一共買了多少根雪糕?
4.二年3班的小朋友為了迎接新年活動,做了27個紅燈籠,18黃
燈籠,送給一年級的小朋友15個,還剩下多少個?
5.幼兒園第一次買來小象灑水壺12個,第二次又買來29個,現在分給17個小朋友去給花澆水,還剩多少個灑水壺沒有分?
6.圖書館有故事書54本,第一次借出16本,第二次借出28本,剩下的第三次全部借出。第三次借出多少本?
7.1996年和0年我國運動健兒在奧運會上獲獎牌情況如下:
金牌銀牌銅牌
1996年162212
0年281615
(1)1996年共獲獎牌多少塊?
(2)0年共獲獎牌多少塊?
(3)請你自己提一個問題,并解答。
教學反思:
2、乘加、乘減應用題
《練習二》教案 篇11
教學內容:
P36~P37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讀數、寫數的能力。
2、通過練習,使學生懂得同一個數字在不同的位置上,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樣的。
教學準備:
小黑板、0~9的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學生用0~9的數字卡片擺一擺三位數與四位數,同桌比較大小。
二、練習:
1、完成練習題1和練習題2
(1)指題,看計數器上珠子的位置,完成練習。
(2)完成練習題2
找出規律,自己動手填一填,集體訂正。
2、完成3、4題的練習
(1)第3題:指題,理解題意。說說不同數位上,同一個數有什么不同。
(2)第4題:讀數時要注意“零”的讀法:7002、4050、10000......
3、完成第5題
(1)理解題意,說說自己有什么信息的獲得。
(2)說說自己是為什么這樣選擇
4、完成第6題
(1)指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練習二》教案 篇12
教學內容
乘法應用題(課本第82頁、第83頁內容,“想想做做”第1-5題)
教學目標
1、會分析乘法簡單應用題的關系。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及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圓片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活動引入。
1、師:小朋友,六一節要到了,大家為了布置教室扎了許多花,我們一起來看看扎了些什么花?(課件顯示一個花籃里裝了一些藍花、紅花、黃花)
大家起來書數數每種花各有多少朵?
顯示從藍里拿出有2朵紅花有4個2朵黃花有3個2朵
2、理解:藍花有2朵,紅花有4個2朵,我們就說,紅花的朵數是藍花的4倍,黃花有3個2朵,可以怎么說?(指名回答)
3、擺一擺
學生拿出小圖片。
(1)要求第一行擺2個圓片,第二行擺的個數是第一行的3倍。
問:第二行要擺的個數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擺了幾個圓片?你是怎樣相的?
板書:3個22×3=6
(2)要求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擺的是第一行的4倍
一塊討論:你是怎樣擺的?又是怎樣擺的?
二、合作探究,構建新知
1、看顯示:藍花有2朵,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3倍,你能說出黃花有多少朵嗎?你是怎樣想的:(四人一組討論)
交流: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3背,黃花的朵數用2×3=6,因此黃花有6朵。
2、想想:紅花的朵數是藍花的幾倍?紅花有幾朵?
(組內互相說說)列出算式:2×4=8
3、小結:從上面可以看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就是求幾個這個數的和是多少,所以要用乘法計算。
三、形行應用,加強實踐
1、課本第82頁、83頁“想想作做”第1、2題,看圖理解圖意并填空。學生獨立完成。
2、第3題,學生邊擺邊列式。
3、游戲,變蝴蝶(把第5題做成頭飾,學生根據題目選擇)
5的4倍5×4,2的3倍2×3
3個43×4,4的2倍2×4
四、自我評價,加深認識。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對自己的學習滿意嗎?
五、課堂作業
第83頁第4題
教學后記:學生理解得不好。
《練習二》教案 篇13
教學內容:課本第38頁練習五。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三位數加兩、三位數的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
2.使學生在探索算法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
學生進一步掌握三位數加兩、三位數的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探索算法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過程:
一.揭題
有個叫小明的小朋友遇到了難題,你們愿意幫助他嗎?他不知道三位數相加的筆算方法,誰來告訴他呢?(生回答)如果他想熟練的做三位數加法,應該怎么辦呢?
今天,我們就帶著他來練習有關的計算。
二.計算練習
1.練習五第1題,比一比,算一算。
6+87+96+35+7
60+8070+9060+3050+70
1)學生自己口算。
2)同桌說一說,第二行的幾道題你是怎樣算的?
3)比一比:每組題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4)指出:在計算時,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都要向前進一位。
2.想想做做第2題
1)獨立計算。
2)匯報。
3.練習五第4題。
1)讀題目。
2)從涼亭到葡萄園可以怎樣走?有幾條路?哪條路比較近?同桌說一說。指名說
3)同桌互說:從涼亭到梅花園呢?哪條路近一些?指名說。
4)從涼亭到葡萄園近還是到梅花園近?
提示:比較去哪里近,一般把各自最近的路進行比較。
4.練習五第5題
1)說圖意。
2)小明一共跳了多少下?怎么想的?小方呢?怎么想的?問:怎樣列式?
3)獨立計算。
4)匯報。
三.課堂
在計算不進位加時要注意什么?
四.作業:練習五第3題。
教學后記:
《練習二》教案 篇14
一、教學內容:
P68~69
二、教學目標:
1、熟記角的各部分名稱,能辨認出直角、銳角、鈍角。
2、培養樂于交流,合作的意識。
3、培養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三、教學準備:
放大鏡和一塊手表。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上一節角的練習課。
(二)指導練習
1、完成練習題1: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
2、完成習題2: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怎樣判斷。
3、完成習題3:學生獨立完成,投影儀出示答案
4、指導學生完成習題4:收集學生的思考方法,讓學生口述方法。
5、指導完成習題5:
(1)觀察3:00與9:00鐘面上的時針,分針的角是否一樣大。
(2)分組撥一撥,找出哪兩個時刻時針、分針所成的角是一樣大,并把角的名稱寫下來。
(3)發現什么規律,兩個時刻相加正好是12
6、完成習題6、7
(三)全課總結
《練習二》教案 篇15
教學內容:
方向與位置,課本第65~66頁。
課型:
練習課。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學會根據給定東、西、南、北中的一個方向確定其他三個方向的方法,學會看簡單的線路圖。
2、經歷探究辨別方向與確定位置的過程,體驗合作探討問題的樂趣。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合情感。
教學重點:
給定東、西、南、北中的任意一個方向辨認其余三個方向,會看簡單的線路圖。教學難點:給定一個方向辨認其余三個方向。
教學方法:
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具:
課本、電腦,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自主練習。
1、自主練習1。
先讓學生獨立解決,然后在全班交流,交流時重點加強學生練習的活動性,讓學生面向給定的方向站好,再說出其他三個方向。另外,還可以讓學生分別面向不同的反響,確定其他三個方向,鞏固辨認方法。
2、自主練習2.3。
這是實踐性的題目。練習時,給學生充分的空間與實踐開展必要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辨認方向。
3、自主練習4。
學生自己獨立解決,然后全班集體訂正。
4、自主練習5。
先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在全班交流,鞏固看路線圖的方法。
5、自主練習6。
先讓學生描述路線,然后再計算路程。
6、小資料。
學生自己了解。
二、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自己的表現怎么樣?
三、布置作業。
提前預習下一課。
《練習二》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在練習活動中,體會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鞏固1m的實際長度觀念。
3、在經歷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
4、在測量活動中初步感受測量長度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測量長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
在經歷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
教學難點:
鞏固1m的實際長度觀念。
教具、學具:實物展示臺、米尺、卷尺等
教學過程:
一、量一量
1、練習十二第3題。量一量,比一比。
⑴小組活動。連續作5次立定跳遠,并把每次跳的距離記錄在書上的表中
⑵小組交流。跳得最遠的一次是多少?跳得最近的一次是多少?
2、練習十二第4題。
⑴同桌活動。把兩臂伸直,用卷尺量一量,兩臂間的距離和身高,然后比一比。
⑵反饋。你發現了什么?
二、議一議
1、練習十二第5題。
⑴、觀察圖你知道了什么?
⑵、小組交流。蝸牛賽跑的距離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⑶、反饋。全班交流
2、練習十二第6題。
⑴、觀察圖你知道了什么?
⑵、小組交流。繩子原來有多長?你是怎么想的?
⑶、反饋。全班交流
3、練習十二第7題。
可以用哪些辦法量出樹干一周的長度?全班交流
三、家庭作業:
練習十二第8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