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會《暖暖的愛》教案(精選6篇)
小班社會《暖暖的愛》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對災區人們有同情心,產生幫助他們的愿望。
2、了解地震對人類的危害,感受學習災后人們的互助互愛精神。
3、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一張災區孩子照片、地震、災后救助相關錄像、
三、活動過程
(一)觀看照片,引出主題內容。
(二)聊聊汶川地震,了解地震對人類造成的危害。
師:你所知道的汶川地震是怎樣的?(幼兒個別回答)
(三)看看汶川地震后的圖片及人們生活,引發共鳴。
師:地震使人們失去了什么?(地震毀壞了人們的房屋,造成人們財產的損失;引起山體滑坡,造成橋梁斷裂;使我們的生命受到威脅,損害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人們生活上的不便利,使小朋友無家可歸,同時失去讀書學習的機會。)
(四)了解災區朋友當時的生活及感受,萌發同情心。
老師講故事:剛才大家說了自己對地震的看法,我們來看看災區小朋友在地震后生活是怎樣的?聽聽他們說些什么?
(五)觀看經過他人幫助后的災區小朋友的幸福生活圖片,明白幫助別人的重要性。
師:他們現在心情怎樣?怎么做災區的小朋友才會開心起來呢?(幼兒個別回答)地震后大家都在默默地關注著災區的人們。我們來看一下,都有誰在幫助他們,最后宋馨懿他們生活開心起來了嗎?(幫助可以使人戰勝困難,獲得開心快樂,你打算怎樣幫助別人呢?)
(六)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將怎么幫助別人。
(七)教師總結,活動延伸。
師:我們要學會幫助身邊有困難的人,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充滿愛與幸福。現在,我們回去把自己剛才所說的記錄下來,貼在愛心墻上,讓大家都知道生活需要愛與幫助。
教學反思:
在社會活動中主要要聯系孩子的已有社會經驗進行教學,讓孩子在教學過后獲得經驗的升華。在我的活動設計中,教學環節是層層遞進,突破重點。在教學中,我使用了幻燈片播放以及教師講故事等手段進行,由于教具的生動性及生活性不夠,不能很好地激發孩子的情感體驗。經過改動,孩子能再次看到地震當時的情景,受到感染。在最后的環節,孩子們能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暢談,相信這次活動也給他們帶來了一次新的體驗。
小班社會《暖暖的愛》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就藏在身邊。
2、嘗試簡單描述父母愛自己的事例。
3、在看看、說說、學學的過程中,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幼兒家庭生活照片、歌曲《讓愛住我家》、情景圖片。
經驗準備:幼兒在生活中有與父母親熱的經歷。
活動過程:
一、播放歌曲《讓愛住我家》,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愿望。
教師和幼兒一起隨音樂表演歌曲動作
二、分段看圖片,感受家人對自己的關愛無處不在。
1.觀看第一組圖片(清晨,媽媽用親吻喚醒睡夢中的寶寶,寶寶笑著向爸爸媽媽說早上好。),了解起床時父母對子女的愛。
提問:寶寶醒來都看見誰了?爸爸媽媽是怎樣叫寶寶起床的?引導幼兒回憶自己起床是和父母的親情互動,并用簡單的語言大膽表述。
2.觀看第二組圖片(寶寶肚子餓了,媽媽給寶寶做飯),了解為寶寶做飯是父母愛子女的表現。請幼兒說一說,媽媽為什么要給寶寶做好吃的飯菜?以聊一聊“寶寶最愛吃的菜”為切入點,回憶并描述爸爸、媽媽為自己做飯、看自己吃飯等生活場景,體會父母對自己的愛。
3.觀看第三組圖片(寶寶病了,爸爸媽媽給寶寶量體溫、喂藥、榨果汁、講故事等。),理解生病時父母對子女的愛。
提問:寶寶生病了,爸爸媽媽都為他做了哪些事情?引導幼兒回憶自己生病時父母對自己的照料,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
小結:爸爸媽媽很愛很愛自己的寶寶,會笑著叫你起床,會給你做好吃的飯菜,會和你一起玩,還無微不至的照顧你……最愛你的人就是爸爸媽媽。
三、看照片,講講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快樂。
引導幼兒簡單介紹照片中的人物,說出照片的內容和自己的心情,感受和父母相處的溫馨甜蜜。
小結:每個人的爸爸媽媽都很愛自己,爸爸媽媽都很細心的照顧我們,我們應該聽爸爸媽媽的話,好好的愛自己的爸爸媽媽。
小班社會《暖暖的愛》教案 篇3
活動設計背景
本活動通過三八婦女節,為媽媽開展慶祝活動,來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從而培養能力激發幼兒主動活動。
中班幼兒很依賴媽媽,單很少體會媽媽的辛苦,也很少想到為媽媽做事,所以,活動設計,盡可能激發幼兒體會情感;中班幼兒單獨表現、表演的能力都較弱,所以,在設計時,盡可能引導幼兒共同來完成一件事。
活動目標
1、知道三月八日是婦女節,是媽媽的節目。
2、了解媽媽的工作和媽媽的喜好,喜歡媽媽。
3、通過表演節目和動手制作,表達對媽媽的祝賀。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三八節,并向媽媽表示祝賀。
活動準備
一些歌曲音帶,如《我的好媽媽》、《小烏鴉愛媽媽》、《世上只有媽媽好》等。
媽媽在家里辛苦做事以及在單位辛苦工作的錄象。
在家觀察媽媽做的事,或和媽媽談談單位里做的事(教師可適當地交代任務:“看看你媽媽在家里做了什么事,”或者“媽媽在單位里做什么事”)。
老師創設環境:“媽媽喜歡”的物品展覽會。(可用實物也可用圖片)。
準備好搭建舞臺的材料。如積木、桌布、花盆、彩色紙等等。
通知媽媽參加活動。
活動過程
討論表演的節目――搭建大舞臺――慶祝活動――送禮物
(一)討論表演的節目
討論表演節目的內容,確定節目單。
1、說說三月八日是什么節。
2、討論表演節目的內容。
說明:告訴幼兒“我們為媽媽開一個慶祝會,說說慶祝會上,愿意為媽媽表演什么節目”。
3、制定節目單。
說明:老師可引導幼兒合作為媽媽表演。節目內容可以是說明:座位安排,可讓媽媽坐在舞臺前,幼兒坐在周圍。
(二)活動進行。
(1)主持人引導幼兒說說慶祝會的意義。
(2)按節目單表演節目。
說明:幼兒在表現自己時,感受到快樂的情緒,同時也使媽媽為自己孩子的表現在高興。主持人的語言應根據節目內容有所設計。
(3)播放媽媽在家做事和在單位做事很辛苦的錄像。
說明:錄像將平時幼兒熟視無睹的內容顯的直觀真切。因而能 產生較大的感染力。錄像可以是教師設計錄制的,也可以是班上某一家長的。
(4)媽媽說心聲。
說明:通過媽媽代表說心聲,體會媽媽愛“我們”的情感同時也激發幼兒愛媽媽。
(5)集體表演《我的好媽媽》。
說明:幼兒在體會愛媽媽的情感中,表達愛媽媽的情緒。這時應該是感情的。也是慶祝會的,教師的引導和激發尤為重要。教師可作為主持人充滿激情地組織表演。
(三)送禮物
說明“幼兒在強烈的愛媽媽的情感驅使下,主動性,積極性都會增強,所以,這時制作禮物,送禮物都是情緒的延續。當然,制作禮物也可以放在慶祝活動前進行,那么,禮物便可在慶祝活動結束前贈送。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主要亮點是:
1、幼兒在通過表現自己時,感受到快樂的情緒,同時也使媽媽為自己孩子的表現在高興。
2、通過媽媽代表說心聲,體會媽媽愛“我們”的情感同時也激發幼兒愛媽媽。
3、集體表演《我的好媽媽》,幼兒在體會愛媽媽的情感中,表達愛媽媽的情緒。
這時是感情的。也是慶祝會的,教師作為主持人充滿激情地組織表演。通過與環境材料、同伴、家長以及教師的互動,幼兒在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發展。
不足之處就是,內容過于簡單,幼兒的知識點得不到很好的拓展。
小班社會《暖暖的愛》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通過本次觀察與體驗活動,讓幼兒對懷孕這一現象有初步的認識;學習表達愛的技能,激發幼兒對他人的愛。
2、為幼兒創設多項交流活動,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在分組活動中,鞏固幼兒有規律的排序,同時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5、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四維彩超錄象、圖片。
2、袋子若干,材料紙、筆、珠子等。
活動過程:
一、 感受愛。
1、情景設置:我來幫助你。
老師提問:“小朋友,你們想一想,(出示想的圖畫)我為什么要幫助朱老師呢?”
老師:“你們還沒有出生之前也是在媽媽的肚子里的,那么想知道你在媽媽肚子里的樣子嗎?”
2、看四維彩超錄像,讓幼兒了解胎兒在母親懷里的生長過程。
幼兒看完后向朱老師提問,朱老師解答,同時請幼兒觸摸、聽她的肚子。
老師提問:
(1)朱老師,你吃飯和睡覺還和以前一樣嗎?
(2)你的寶寶什么時候出生?
(3)你為她準備了什么?
二、 體驗愛。
1、體驗母親懷孕的感受,幼兒分別做不同的事。
老師:“朱老師的肚子,她走路和做事時什么樣的感覺呢?那我們把袋子系在腰間來體驗一下吧。”
幼兒分成四組體驗:
(1)小朋友在座位上脫鞋、穿鞋。
(2)請幼兒到樓下去取東西。
(3)請幼兒幫助整理衣物、圖書、玩具。
(4)請幼兒 掃地。
2、引導幼兒進行多項交流活動。
(1)老師:“那么有什么感覺?做事方便嗎?朱老師你懷孕有多久了?體重增加了多少?”教師與朱老師、幼兒交流體驗后的感受。
(2)幼兒與周圍的老師進行交流,問她們懷孕時的感受。
(3)引導幼兒與“自己的寶寶”對話。
活動反思:
愛離孩子們已經越來越遠了,孩子們被大人的愛包得水泄不通,不懂得怎樣去同情、關心別人,事事以“自己”為中心,在生活中也缺乏謙讓、友愛、團結的精神,常常為了玩具你爭我奪,不會謙讓。可孩子們總會長大,總會離開父母筑造的窩,他們要生存,不僅靠一技之長,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與人交往,如何同情、關愛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作為幼兒教師,培養幼兒高尚的道德品質是幼兒教育目標之一,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把握教育的契機,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小百科:愛是指喜歡達到很深的程度,繼而人為之付出的感情。是指人類主動給予的或自覺期待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小班社會《暖暖的愛》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一、"付出愛才會得到愛",現代幼兒如溫室的花朵,在成人的細心照料與精心呵護中成長,他(她)們以自我為中心,普遍缺乏關愛他人、照顧同伴的意識。
二、"十指連心",手指關節的鍛煉與發展關系到腦神經的發達程度,而手指關節的鍛煉及發展幼兒精細動作在幼兒園體育活動中容易被忽視。
活動目標:
一、培養幼兒做事認真、細心的良好習慣,增強同伴之間的合作意識,激發幼兒關愛他人的情感。
二、幼兒練習持雞蛋傳接及跨越障礙物的技能,發展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及手指的精細動作。
活動準備:
一、布置跨越障礙物所需的道具及場地。
二、圖片、錄音機、母雞窩、雞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活躍孩子身心,活動手指關節。
2、律動(握拳放開)。
二、基本部分
1、活動導入,老師講的一件事情,引起幼兒的興趣。
2、出示路線圖,向幼兒交代送雞蛋的路線。
3、掌握正確的傳接方法,練習傳接雞蛋。
(1)請老師及個別幼兒練習,示范如何傳接,老師與幼兒一起討論傳接的方法。
(2)全體幼兒進行傳接活動。
(3)活動評價。
4、練習手持雞蛋跨越障礙,鼓勵幼兒不怕困難,團結一心,一起完成任務。
(1)幼兒排好隊輪流運送。
(2)過障礙物時自己要注意安全,保護好蛋寶寶,不要掉隊。
(3)注意擺放好雞蛋。
(4)活動評價。
三、結束部分
1、進行情感教育:感受付出愛我們才能得到愛,只要我們大家都付出愛,這個世界將會充滿愛。
2、放松動作:律動《健康快樂都是愛》。
小班社會《暖暖的愛》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幼兒從家庭來到幼兒園以后,對陌生的環境可能會產生恐懼,會出現不愿來園。為了幫助幼兒盡快熟悉并適應幼兒園生活,特設計此活動,激發幼兒對幼兒園的喜愛之情,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幼兒園生活
2、能開心來園,樂于與同伴游戲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我不要》;音樂《拉個圓圈走走》;布偶小兔子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喚起積極情感
師:今天,櫻桃老師和小朋友們做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叫做《拉個圓圈走走》
二、分享繪本故事《我不要》
1、出示小兔子玩偶,引出繪本故事
2、出示第一張幻燈片
師:小朋友們,故事中小兔媽媽說小兔子要去幼兒園了,小兔子愿不愿意呀?
師:那接下來發生了什么事呢?讓我繼續往下看吧!
3、以此方式逐個播放圖片,進行討論
小結:小兔在幼兒園里和小朋友一起游戲,一起畫畫,一起上課,還一起睡覺,他在幼兒園很開心,那小朋友們是不是也和小白兔一樣在幼兒園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呢(是)那我們也要跟小白兔一樣喜歡上幼兒園,以后能開開心心的來幼兒園并能喜歡和小朋友們一起游戲哦!
三、游戲《找朋友》
小兔子在操場等我們和它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戲,我們快去找它吧!
【活動延伸】
讓父母和孩子在家閱讀繪本《媽媽心,媽媽書》,來園與同伴分享。
活動反思:
教師帶領幼兒熟悉幼兒園的環境,通過走走看看使孩子們知道幼兒園的布局,從而了解幼兒園,了解 幼兒園的設施,喜歡幼兒園。在設計整個活動時,畫一畫幼兒園有一定的難度,幼兒不會用繪畫的形式畫出幼兒園,在今后的活動中注意孩子的實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