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教案范文(精選5篇)
成語教案范文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成語故事,能夠理解成語故事的內容及寓意,對成語故事感興趣。
2、能用完整的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愿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1、“蛇”(長腳蛇)的圖片一張。
2、幼兒用書22~23頁。
3、掛圖《畫蛇添足》。
4、語言磁帶。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成語故事的內容及寓意。
活動難點:能用完整的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活動過程
1、出示“蛇”的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
(1)小朋友,這是什么動物?你認識嗎?它和我們平時看到過的蛇有什么不一樣嗎?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說說自己的看法。
(2)蛇為什么會長腳呢?這里邊有一個有趣的故事,題目叫《畫蛇添足》。
2、結合掛圖講述成語故事《畫蛇添足》,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你們知道什么叫門客嗎?引導幼兒說說門客的意思。
(2)門客們得到一壺酒,他們商量要怎樣分配這壺酒?
(3)第一個畫完蛇的人喝到酒了嗎?為什么?大家再聽一遍故事。
3、播放故事錄音,幼兒再次欣賞故事。
(1)為什么先畫完蛇的人卻沒有喝到酒呢?引導幼兒說說其中的原因。
(2)你覺得他應該喝到酒嗎?為什么?
(3)這個成語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4)教師總結:這個故事不但有趣,還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告訴了我們無論做如何事情都要實事求是,不賣弄聰明;否則,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會把事情辦糟。
活動反思
《畫蛇添足》是一篇諷刺寓言,有生動的喜劇情節,活潑風趣,讓孩子在輕松的閱讀中忍俊不禁,并從中體會其蘊含的道理。在進行到總結寓意的時候,我以幼兒的口吻設計寓意,做到通俗易懂,并鼓勵幼兒用完整地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
成語教案范文 篇2
活動目標
1、閱讀圖書《掩耳盜鈴》,感知成語故事的內容。
2、仔細觀察圖片,發現圖畫中的細節,理解成語故事的含義。
3、通過專注的閱讀和積極的討論,知道故事主人翁行為的愚蠢可笑。
活動準備
幼兒入手一本圖書,與圖書內容相同的幻燈片一套,銅鑼一面。
活動過程
一、看幻燈閱讀圖書第2~3頁。
1、教師:請小朋友仔細地看圖,看過后想想有什么問題或者疑問。
2、幼兒自由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或者問題。
(看幻燈集體閱讀圖書第2~3頁,引發討論,激發閱讀興趣。)
二、師生共同看幻燈閱讀圖書第2頁至第8頁,引發第二次猜測、討論
1、教師閱讀圖書第2~3頁,讓幼兒知道畫面的內容。
2、師生共同閱讀第4~5頁。教師:小偷看見了什么?大鐘漂亮嗎?上面的圖案怎么樣?小偷想怎樣?
(觀察畫面上鐘的圖案并用適當的語言表達,豐富詞匯:圖案精美。)
3、閱讀第6~7頁,提問:小偷在干嘛?他將鐘推動了嗎?小偷是什么樣的表情和動作,誰來學一學?
(學一學動作和表情,體會一下小偷想得到大鐘的迫切心情,為后面想辦法搬走大鐘的想象做鋪墊。)
教師:這兩個點是什么?(小偷頭上的汗珠)
(這是一個細節的觀察,更加明確小偷想偷大鐘的意圖,另一方面是一個暗示,暗示孩子從圖畫的細節中會有新的發現。)
教師:這只鐘怎么樣?
(學習詞匯:又大又重)
4、教師:這只鐘又大又重,小偷可能會用什么方法把它搬回家?請小朋友猜一猜。
5、引導幼兒觀察圖書第8頁的四幅小圖,了解小偷的想法。
提問:小偷究竟想了哪些辦法呢?
6、教師:小偷想了這么多辦法,那他究竟會用什么方法把鐘搬回家呢?他能如愿所償嗎?請小朋友接著把書看完。
三、幼兒自由閱讀圖書(從第9頁至結束),共同討論對圖書內容的感知
1、幼兒自由閱讀圖書。
(讓幼兒帶著問題,帶著從書中尋找答案的動機閱讀,這樣的自主閱讀才是有效的。)
2、師生共同看幻燈,觀察了解圖書第9頁至結束的內容。
教師:小偷用了什么辦法呢?最后有沒有如愿所償呢?我們一起接著來看大屏幕。
看到10~11頁,配班教師敲鑼。(敲響鑼,讓幼兒感受鐘聲的巨響,體會小偷的做賊心虛。)
~13頁:教師:從哪里看出小偷嚇了一大跳?他慌忙怎樣做?
14~15頁:教師:鐘聲被捂住了嗎?這是什么意思?小偷他做了一個什么動作?
16~17頁:教師:這是什么?小偷的表情是什么樣的?他為什么要笑呢?
18~19頁:教師:小偷拿大錘做什么了?
20~21頁:教師:小偷得逞了嗎?他是什么下場?(教師針對每一幅畫面,有意識地圍繞目標設計相應的問題,引導幼兒觀察畫面的細節,以討論的方式,幫助幼兒準確理解成語故事的內容。)
四、集體完整閱讀圖書
五、尋找圖書中的秘密,進一步理解成語故事的內涵
教師:在這本書里,藏著一個小秘密,請小朋友仔細地再看一遍書,找一找。
(黑貓是這本書畫面的經典設計,自始至終在畫面上出現,能夠更加烘托小偷自欺欺人的主題。)
教師:找到秘密了嗎?小偷想偷大鐘,自以為別人不知道,其實自始至終都有一雙眼睛在注視著他。小朋友,你們覺得這個小偷……
(留白的方式誘導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進一步加深幼兒對成語故事內涵的理解。)
成語教案范文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株、兔”,理解“守株待兔”的含義,知道“不勞而獲是不會成功的”。
2、通過猜字的形式,初步感受玩字的樂趣。
3、續編成語故事,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會有所收獲。
活動準備
字卡、動畫片“守株待兔”、勾線筆及白紙
活動過程
一、通過猜字,認識成語“守株待兔”
教師出示畫面,引導幼兒猜測后面躲得是什么字?認識“株、兔”
“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呢?我們一起來看動畫片就知道了!
二、通過動畫片結合具體的問題引導幼兒理解“守株待兔”的含義。
1、誰在什么地方見到了野兔?
2、見到野兔以后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他能等到野兔嗎?為什么?幼兒猜想。
根據幼兒出現的情況分組討論:
1、能等到
2、等不到
雙方說出自己的理由。教師及時總結,突出重點:他坐在樹樁旁等呀等終于等到了野兔、他坐在樹樁旁等呀等最后還是沒有等到野兔
他到底有沒有等到野兔呢?我們繼續往下看(繼續播放至結束)
4、他等到了嗎?為什么等不到呢?
5、他沒有等到野兔,反而怎么樣了?
教師總結,重點突出:他坐在樹樁旁邊等呀等,莊稼也死了,人也瘦了,最后一只野兔也沒有等到。“守株待兔”這個成語告訴我們不經過努力和辛勤勞動,是不會獲得成功的`。
6、你認為他應該怎么做呢?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
三、通過繪畫續編成語故事“守株待兔”。
成語教案范文 篇4
成語
教學目標 : 讓學生掌握高考成語題的解題方法,通過適量練習,讓學生學會運用。
教學重點:①了解易設誤的成語的幾種類型;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語;③有的放矢,加強積累。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方法:講練結合
教學過程 :
成語,凝練精辟、生動形象,雖歷經滄桑歲月沿用至今,卻依舊文采熠熠,閃爍著灼人的光輝。因此,它是數年來高考語文試卷上一道“永恒的風景”,亦是檢測數百萬考生詞語運用能力的一道“上佳題型”。
〖要點闡釋〗
1.成語的特點
①成語是定型的語素組合,不但結構穩定,其構成語素的音、形、義也是相當固定的。
【例】“心廣體胖”的“胖”,只能讀pán,而不能讀pàng,因為它是安泰舒適的意思;“自怨自艾”的“艾”只能讀yì,而不能讀ài,因為它是治理、懲治的意思。又如“聞雞起舞”的“舞”只能指舞劍,而不是指跳舞;“不名一文”的“名”只能是占有的意思。懂得這一點很重要,因為現在各種媒體尤其是其中的廣告,亂寫、亂讀、亂用的情況實在太多,這給知之不多的高中學生制造了很大的混亂。
②不少成語有特定的含義,不能隨意解釋,不能不分場合隨意亂用。
【例】“文不加點”,形容寫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寫成(點,涂上一點,表示刪去),絕不是寫文章不加標點符號;“七步之才”指很有才華,絕不是才華很低;“江郎才盡”,是指本來有才而后“盡”了,不能用于本來就無才的人;“豆蔻年華”只能用于形容十幾歲的少女,而不能形容其他人;“學富五車”,形容讀書多,學問大,而“汗牛充棟”只是形容書籍多,而不表明學問大;“美輪美奐”,形容高大華美,一般多用于稱贊房屋,而不能用于化妝品。這也是應該注意的。
③成語同其他詞語一樣,也有感情色彩,語體色彩。
【例】“無微不至”是褒義的,“無所不至”、“無所不為”是貶義的;“東山再起”是中性的,“死灰復燃”是貶義的。“殺一儆百”是書面語體的,“殺雞嚇猴”是口頭語體的。
2.成語的結構
如前所說,成語的結構是穩定的。從結構形式看,同其他短語一樣,也是多種多樣的,如并列、承接、目的、因果、主謂、偏正、連動、兼語等:懂得一點成語結構的知識,有助于正確書寫、理解,從而正確使用。
【例】“紛至沓來”是“紛至”與“沓來”的并列,“至”與“來”的意思相近,“沓”與“紛”也就意思相近,因此就不能將“沓”寫成“踏”。“待人接物”是“待人”與“接物”的并列,“物”就是指人,因而這個成語是指與人相處,而不是其他意思。又如“言簡意賅”是“言簡”和“意賅”的并列,“言”和“意”相對,“賅”的意思也與“簡”相對,指全、完備。
3.試題的特點
①著重考查常用成語的使用
近幾年高考出現過的成語:
2003年:捉襟見肘、未雨綢繆、自慚形穢、如數家珍
2002年:光怪陸離、雨后春筍、有口皆碑、偃旗息鼓
2001年:安步當車、頤指氣使、車水馬龍、蓬蓽生輝
2000年:汗牛充棟、淋漓盡致、洗心革面、左右逢源
1999年:殫精竭慮、美輪美奐、炙手可熱、一勞永逸
1998年:望其項背、處心積慮、火中取栗、拭目以待
1997年:莘莘學子、不孚眾望、趨之若鶩、萬人空巷
近7年所考過的這28個成語,不論在各種媒體上,還是人們的口頭,甚至中學生的作文中,其使用頻率都是比較高的。從命題的指導思想來說,它同考漢字讀音、書寫、實詞、虛詞使用是一致的。當然,我們說它著重考常用成語的使用,并不是說試題就沒有一定的難度,否則怎么會本項考查的得分率常常是比較低的呢?
②著重考查對常用成語的含義的理解
命題究竟從什么角度來考查常用成語的使用呢?是近義成語的比較,還是使用方法?是感情色彩、語體色彩,還是使用范圍、場合?雖然這些有時會偶然涉及,但是,從近幾年的試題看,重要是考常用成語含義的正確理解和結合語境的正確使用。
【例1】(00·全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A.古人不乏刻苦學習的楷模,懸梁刺股者,秉燭達旦者、聞雞起舞者,在歷史上汗牛充棟。
B.“崇尚科學文明,反對迷信愚昧”圖片展,將偽科學暴露得淋漓盡致,使觀眾深受教育。
C.本刊洗心革面,繼續提高稿件的編輯質量,決心向文學刊物的高層次、高水平攀登。
D.談起電腦、互聯網,這個孩子竟然說得頭頭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場的專家又驚嘆不已。
這是2000年全國卷的的第4題,所選的4個加點成語全是常用成語。A項“汗牛充棟”中,“汗牛”是指用牛拉車,牛累得出汗;“充棟”,指堆滿了屋子。整個成語形容書籍極多,而不能用來形容古人刻苦學習的楷模。C是是刊物廣告用語。“洗心革面”也可說成“革面洗心”。“洗心”,指清除邪惡的心思,“革面”,是改變舊的面目。“洗心革面”比喻徹底悔改,指人的改過自新。C句指刊物決心“繼續提高稿件的編輯質量”,既不是指人,也沒有“悔改”之意,顯然用得不恰當。D項的“左右逢源”有兩種意思,一是比喻做事得心應手,順利無阻,屬褒意;二是比喻處事圓滑,屬貶義,現在以貶義為常見。D項說一個孩子對電腦、互聯網非常熟悉,解說得“頭頭是道”是可以的,“左右逢源”就顯然不對了。B項所用“淋漓盡致”,形容文章或談話詳盡透徹,也可指暴露得徹底。其中“淋漓”指酣暢、盡情;“盡致”,達到極點,無以復加。用“淋漓盡致”來形容“崇尚科學文明、反對迷信愚昧”的圖片展對偽科學的揭露,恰到好處。通過以上分析可知,正確理解成語本身的含義并結合語境作恰當使用,是命題者考慮的主要問題。
③語例具有現實性和針對性
高考成語題所選用的語例多來自現實,如上題4句涉及刻苦學習、反對迷信、文學刊物質量,以及電腦、互聯網,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針對性。這種情況近年來幾乎年年如此。
【例2】(01·全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A.當時暴雨如注,滿路泥濘,汽車已無法行走,搶險隊員們只好安步當車,跋涉一個多小時趕到了大壩。
B.她從小養成了自認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即使在醫院里要別人照顧,也依然頤指氣使,盛氣凌人。
C.會議期間,農科院等單位會場外擺了鮮花盆景銷售攤。休息時,攤前車水馬龍,產品供不應求。
D.你剛剛喬遷新居,房間寬敞明亮,只是擺設略嫌單調,建議你掛幅油畫,一定會使居室蓬蓽生輝。
[1] [2] [3] [4] [5] 下一頁
成語教案范文 篇5
活動目標
1、能運用調查、查閱、交流等方法進行探索學習。了解關于虎的成語故事,體驗其精煉明快、言簡意賅的特點。
2、知道漢語成語是中華民族瑰寶,能關注生活中使用的成語,激發喜愛成語的積極情感。
3、愿意運用多種方式(聽、說、演)創造性地表現喜歡的成語。
活動準備
白板及課件資源庫《十二生肖說成語》
活動過程
1、互動游戲“猜猜看”導入活動。
師:誰來了?(利用白板的探照燈效果,集中幼兒注意,猜猜是誰來了?)
這是一只怎樣的老虎?(引導幼兒用好聽的詞語來形容)
2、主動探索“看成語,說成語”
(1)師:那你們都知道哪些關于老虎的成語嗎?(幼兒自由講述)
(2)教師介紹《十二生肖說成語資源庫》,鼓勵幼兒主動探索
師:我們幼兒園資源庫里就有關于動物的成語故事,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進入資源庫去看一看吧。
幼兒進入資源庫自主找尋,了解關于虎的成語故事。
3、分享時間《兔年說成語》
師:關于老虎都有哪些成語,誰愿意來講一個關于老虎的成語故事?(幼兒相互分享大家看到的成語故事)
4、互動游戲“成語變變變”
師:那接下來,我們一起玩一個“成語變變變”的游戲,看誰答的又快又對。
5、棋盤游戲“送小老虎回家”。
(1)游戲一:聽故事講成語
規則:請幼兒聽成語意思,猜一猜這是哪個成語?
(2)游戲二“我演你猜”
規則:每隊派兩名小朋友先觀看圖片再表演,其他幼兒猜成語。
(3)游戲三:猜成語用成語。
規則:你知道短片可以用什么成語表示嗎?用這個成語你會說一句什么話呢?
6、延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