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通用4篇)
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移”、“渚”等5個二類生字,背誦古詩,了解古詩主要內容。
2、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朗讀能力
過程與方法
創設情景,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領悟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詩人內心的孤寂與淡淡的哀愁。
教學重點:通過品詞賞句,了解詩歌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析感悟,了解詩人內心的孤寂與哀愁。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了解孟浩然嗎?(生介紹自己了解到的資料)
2、今天,我們又將學習孟浩然的一首詩,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釋題:從詩題中,你知道了什么?
4、師小結:對,這首詩就是描寫的作者在建德__邊看到的景色。究竟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請同學們聽老師吟誦這首古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生字新詞。
1、閉眼,師配樂吟誦全詩。
2、整體感知:你們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情景? (生談,師相機在黑板上板畫)
3、自己讀讀嗎?來,打開書,自己試著讀一讀,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生自讀)
4、生字都讀準了嗎?(開火車讀帶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男女生賽讀)
5、誰有勇氣把整首詩讀給咱們聽聽?(指名)
三、明詩意,悟詩情
1、整首詩中,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呢?(生質疑)
2、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疑惑,現在小組里討論討論,看看你能解決哪個問題?(四人小組交流)
3、反饋:第一句:(1)、生讀句子,說詩意重點理解:移舟:移動的小船泊:停船靠岸煙渚:__中霧氣籠罩的小沙州。日幕:黃昏時分客愁新:又增添了新的哀愁。 (2)、指導朗讀(指名讀,引導學生讀出詩人淡淡的哀愁。)第二句:(1)、生讀句子,談感受。 (2)、你有過這樣的感受嗎?(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 (3)、指導朗讀(自由讀—指名讀)
4、指導吟誦全詩(吟誦比賽)-——-相機指導背誦
四、總結
1、用自己的話簡要說說詩中描寫的情景。
2、師小結
五、布置練習
1、搜集有關孟浩然的其他詩歌
2、為《宿建德__》配畫。
板書設計:
宿建德__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__清月近人。
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本文是一首伴隨幾代人成長的經典老歌的歌詞,共有三節。它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和風拂面,水波蕩漾,一群活潑可愛的少先隊員在四周環繞著綠樹紅墻的北海公園里盡情歡樂的春景圖。清新明快、富有節奏感和韻律美的語言特別適合孩子們反復吟誦,乃至和著優雅的曲調愉快地歌唱。
教學重難點:
學會課后田字格中的8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感受童年生活的精彩與歡欣,懂得珍惜,懂得熱愛。
學習目標:
1、學會“浪、映、輕、涼、悄、做、課、排”8個字,會認“槳、推、倒、塔、爽、幸、福”7個字。
2、能用歡快的語調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能隨著優美的曲調歌唱。
3、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自己童年生活的快樂和豐富多彩,懂得生活在祖國大家庭里的幸福,能夠珍惜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
教學時數: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課文插圖,說說圖中小朋友為什么那么高興,他們在干什么?
2、請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情境,互相暢談自己劃船游玩時的情形。
3、播放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讓學生感受歡樂的生活氣氛。
4、板書課題,指名讀“槳”字,全班齊讀課題。
5、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學生初讀課文,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讀準為止。
2、同位互讀,相互幫助讀準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以“劃小船”讀、賽讀、評讀等方式鞏固生字認讀。
4、出示詞組卡片,如“美麗的白塔”、“涼爽的風”、“親愛的伙伴”、“幸福的生活”,指導學生讀準、讀連貫。
5、學生自由練讀課文,試著把課文讀準、讀通。
三、學習生字詞
1、出示生字卡,上面寫有“浪、映、輕、涼”四個字,問學生:你有什么發現?又是怎樣記住它們的?
2、書寫時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在書上描紅。
4、在本子上練習。
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3
一、教材簡析
《山行》是晚唐詩人杜牧所寫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詩,詩歌描繪了由寒山、石徑、白云、楓林構成的一幅濃郁動人的山林秋色圖。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熱愛之情。深秋在詩人筆下并不蕭條冷落,而是嫣紅滿目,生意盎然,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在這首詩中,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煉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讓我們在觀賞勝于二月春花的火紅楓葉的同時,感受到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機。這是一首秋的贊歌,能夠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進大自然的愿望。教學中,我將在以誦讀為重點的基礎上,利用媒體圖片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讓他們在情境中發揮想像,引導孩子登寒山,仰望白云,欣賞火紅的楓林,真切感受自然之美,激發熱愛生活之情,去感受自然的美,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二、設計理念
古詩學習是一種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須建立在每個學生獨特的心靈體驗上,尊重學生自身的知識構建以及多元認識是本節課的出發點。其二,古詩文化博大精深,貴在積累,讓學生掌握一些古詩學習的基本方法,使他們能在課外遷移運用,在更廣泛的學習天地中,豐富自身的文化積淀。是對學生能力的提升。
三、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2、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體會詩中描繪的濃濃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并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熟讀成誦,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
教學難點,感受詩歌美的意境。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
五、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生自由談,并說理由。)現在是什么季節?你能說說這個季節的景色和你的感受嗎?
師:是呀,到了深秋,滿山遍野,五顏六色,你們想不想看看這樣的景色?(出示秋景圖讓生欣賞。)
師:你們感覺怎么樣?師:這么美的景色,若是讓畫家看到了他會怎么做?讓詩人看到了——對,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著名詩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時候,被那深秋美景所吸引,觸景生情,寫下了千古傳頌的名詩——山行。這節課,我就和大家一起來學這首詩。板書:山行(杜牧)
(二)初讀,感知詩意。
師:那么你們平時是怎么學古詩的?(由學生的方法自然過渡)那就請同學們自己先來讀讀這首詩。朗讀的時候,要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通順。
(生自由朗讀。)
同桌互讀。檢查字音。
師:誰愿意讀給大家聽?指名朗讀,評價,校正“斜”的讀音。
(三)再讀,質疑解疑。
師:默讀全詩,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還有哪些字詞不理解呢?請你圈一圈,畫一畫。(學生默讀,思考,圈畫。)
師:同學們讀書真仔細,現在請你告訴我,你都讀懂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生自由匯報,師相機調控。)
那么誰有不理解的字詞,說一說。
(生說出不理解的字詞,簡單的大家說,難一點的大家一起討論。)
師:下面我們來看看大家提出的問題。
預設:寒山石徑
斜
生處
晚
紅于
坐愛
師:同學們真愛動腦筋,提出這么多的問題,既然問題是大家提出的,愿不愿意集合大家的力量來共同解決呢?現在,大家就利用字典和書中的注釋,同桌兩個一起來商討這些問題,爭取人人都當老師,把自己知道的告訴對方。
(同桌互相討論。教師參與其中,適時引領。)
師:想不想把自己討論的結果告訴大家。
(匯報時教師參與其中,適時引領。)
師:說得太好了。通過我們合作學習,已經解決了提出的問題,基本了解了詩意。現在,讓我們結合對詩的理解,再來朗讀這首詩。
(四)、畫詩悟境。
這時在你在腦海里會出現了什么圖畫呢?現在就請你做個小畫家,說一說,你都在畫上畫些什么?(生自由發言,描繪圖畫。)
師:看到同學們沉浸在詩情畫意之中,我都不忍心打擾你們。好,誰想說出你心中的圖畫?
師:同學們真不愧是小畫家,畫出了這么美麗的畫,那么,老師也帶來了一幅畫家為這首詩畫的畫。請你讀一讀,看一看。
(五)配樂朗讀,再現意境。
配樂朗誦一:看,把這些景物合起來,多美啊。讓我們配上音樂看畫讀詩。大家可以站起來,也可以加上動作。
配樂朗誦二:師:還想讀嗎?這次請同學們小聲讀,或者背一背,邊讀背邊想象詩中美麗的景物。
現在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展示你的理解,為畫配上古詩,為畫配上一段文字,為畫題詩都可以。注意要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那就是
(六)拓展積累:
其實描寫風景的古詩有很多,現在老師要給你一個展現的機會,請你背一背這樣的詩,越多越好。
老師也送給大家四首首描寫風景的古詩。請你讀一讀。《江南春》《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楓橋夜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七)結語:同學們,古人云,詩中有畫,我們說,畫中有詩,同學們,學古詩快樂嗎?老師也很快樂,古詩是我國文化的瑰寶,希望你們能夠多積累,多背誦,請相信,將來它一定會成為你寶貴的精神財富。
板書設計:
山行
杜牧
寒山 石徑
景:{白云 人家
楓林 霜葉
情:熱愛 自然
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4
設計理念:
設計本課教學時,我根據“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大力提倡綜合性學習”這一理念,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時,立足于學生自己體會感悟,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教師只作適當點撥引導。讓學生在開放自主、歡快合作的學習過程中激發欣賞情趣,調動體驗與感悟,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
教材解讀:
蘇教版第小學語文第五冊《西湖》一課,本文是本單元介紹祖國美麗山川的第一篇文章。作者以詩一般清新的語言描繪了西湖的秀麗風光,字里行間飽含了作者對西湖風光的喜愛與贊美。課文先概括地介紹了西湖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然后作者按觀察順序,循著“遠眺——近賞——月下”的線索,緊緊扣住景物的特點,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秀美典雅的西湖山水圖。課文層次清晰,詞匯豐富,比喻運用貼切、生動、自然,文筆通達流暢。因此,本課的學習應將這些優美的句段進行多種方式的朗讀、品讀和背誦為主,以增加學生的語言及文化積累。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教材。
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
(一)認知目標:
1.學習本課1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會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詞語口頭造句。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文。了解西湖美麗的自然景觀,體會西湖擁有“人間仙境”“明珠”稱謂的獨特內涵。
(二)情感目標: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西湖的自然美,感悟文章的語言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引發課外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背誦自己喜歡的詞句或段落,積累語言,提高文字欣賞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
1.借助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朗讀中品味西湖優美的風景,得到美的享受;
2.能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初步感知運用打比方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嘗試用比喻詞說句子。
教學準備
1、課件設計。
2、課前要求學生查找與西湖有關的資料、及圖片,并根據自己的需要有選擇地收訂和處理資料。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調動積累,激趣揭題
1、(出示幻燈片)同學們一定都看到了上面這句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出示句子)“蘇杭”指哪里,你知道嗎?(板書:杭州 “杭”是生字,跟讀)。
2、你覺得天堂是什么樣的地方?而西湖(板書:西湖),就是鑲嵌在天堂杭州的一顆明珠。
3、天堂是非常神秘、令人向往的、像仙境一樣美好的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就說明蘇州、杭州像天堂一樣美。你知道嗎,杭州向來就有“人間天堂”的美稱。(出示文字)指名讀,齊讀。這句話中還有什么地方不理解嗎?(理解:素有 選擇詞義)
4、你去過杭州嗎?杭州給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景點是哪里呢?(板書課題)西湖給你留下了哪些美的印象?(和學生多聊一聊)
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出示文字)
5、齊讀,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不理解的地方嗎?(鑲嵌 結合生活中媽媽的戒指理解)
(先讓去過杭州的學生說說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景點,聊一聊對西湖的印象,激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也讓沒去過西湖的同學對那里產生了想了解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圖文結合,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為什么說西湖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呢?下面請大家跟隨老師的攝像圖片去游覽一下西湖,好嗎?請大家一邊看一邊聽課文錄音,等會兒請大家來說說看過之后的感受。(播放幻燈片,同時播放課文錄音)
2、生談感受。
(通過幻燈片的放映,課文的配音朗讀,讓學生游覽西湖,感受西湖的美,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有了較真切的感受,也更加激起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激情。)
3、小朋友都聽得很認真。有些都迫不及待地想自己來讀了,那就讀吧,讀的時候要做到:⑴、讀準字音,讀通句子;⑵、碰到生字組成的詞語多讀幾遍,并想想他們在句子中的意思,如果不理解,可以輕輕用鉛筆打個問號;(3)讀完后標好小節。
4、檢查自學效果:現在,老師想聽聽你們讀得怎么樣。
(1)出示詞語(帶拼音):誰來讀讀這些詞語?(指名讀詞——開火車讀——齊讀。重點讀準后鼻音、翹舌音)
素有 連綿起伏 淡 猶如 格外
漂浮 掩映 一般 令人心曠神怡 夜幕初垂
①重點指導:前鼻音:綿、淡、掩、般翹舌音:初 后鼻音:令
②去掉拼音讀。
5、了解大意:小朋友都很聰明。現在請4個小朋友來讀課文,邊讀(聽)邊想:文中描寫了西湖的哪些美景?(板書:山巒 湖水
湖堤 小島
華燈 )
6、教師描述引讀,初步學習第1節:西湖三面環山,層巒疊嶂,湖水平靜,碧波蕩漾,倒映著柳絲飄逸的湖堤,黛綠的小島,湖光山色美如仙境。因此人們常說——
(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學生齊讀。
①學習生字“素”,理解“素有”的意思:
字典上共有 種解釋:abc這里選第種。
②第1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過渡:為什么西湖會被稱為天堂里的一顆明珠呢?下節課再學習。
三、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你準備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生字?
換一換:綿——棉 猶——優、憂 浮——乳 掩——淹
加一加:令——鈴、嶺、冷、領
2、如何把字寫漂亮?
重點提醒:掩:左窄右寬,“大”要舒展,蓋住“電”;
般:注意“舟”的筆順;右上部分不要寫成“幾”;
初:左右部分的起筆一樣高。
四、作業:
1、鋼筆生字描紅。
2、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過渡導入
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數杭州,杭州也因西湖(板書:西湖)而聞名天下,贏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西湖的秀麗,不僅表現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現在環抱她的群山,不論從哪個角度來遠眺、近詳,西湖總是那樣的秀麗,令人流連忘返。現在讓我們一起去領略一下西湖風光吧。看,遠處就是西湖!
1、出示“西湖”的圖片。
(1)眼前的西湖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柳絲輕拂的圖片)(學生自由說)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電腦出示西湖青山綠水的畫面(自由讀第二段)
思考:你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看到了什么?自由讀書
a:你覺得這山怎樣?(板書:山巒)從哪里體現出來的?(引導理解:層層疊疊,讀一讀、連綿起伏、)這連綿起伏的山顏色也很有層次,(看圖引說,這山綠,--有濃--有淡:讓我們看了感覺就像一幅優美-----)
( 那你能把這優美的景色讀出來嗎?自己讀,指名,齊讀。)通過你的朗讀,真的使我看見了一幅優美的山水畫。
b:你還看到了什么?(板書:湖水)讀讀描寫西湖水美的句子。你覺得水怎樣?美在哪里?
“猶如” 可以換成“好像,仿佛”,"碩大"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把湖面看作“銀鏡”?
靜靜的湖面有了這白鷗,顯得更有生趣了。你能把這兩句讀好嗎?自由試讀,邊讀邊想象西湖湖面上點點白鷗飛掠的景色。指名讀,齊讀。
2、站在湖邊眺望,真是遠山近水皆有情。真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讓我們一起把這畫面展現出來吧!(讓我們有感情地背誦第2自然段。)(你的朗讀讓我感受到了這美麗的山水景色)
3、過渡:是呀,正因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個比作美女西施的名字--西子湖。西湖之美,使人賞心悅目。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電腦出示畫面)
1、課文中寫了哪些景點呢?自己讀一讀第三自然段,把你喜歡的景點多讀幾遍,想一想為什么喜歡它呢?
2、文中寫了哪些景點呢?所有這些景點都在這綠色的鑲邊之中。(看,出示圖片,綠色鑲邊)
你喜歡西湖中的什么景點呢?
a:十里名湖中,蔥綠的孤山顯得格外秀美典雅。(孤山顏色很美,看多么秀麗雅致的孤山啊!)小結:西湖周圍全都是蔥蔥郁郁的樹木。孤山在碧水之間,顯得格外秀美,它并不險峻,十分典雅。能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它的美嗎?(指名讀)
b: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就像兩條綠色的綢帶,輕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這里的白堤和蘇堤就是為了紀念白居易和蘇軾兩位詩人。(板書:湖堤)
似青綢綠帶的長堤在漂浮波動的水面上,有著一種動態的美(朗讀體會)
c;湖心——仙境一般。(朗讀體會)小島在樹木的遮掩下,若隱若現,十分迷人。(板書:小島)
d:這連綿起伏的群山,水平如鏡的湖面,秀美典雅的孤山,似青綢綠帶的湖堤,樹木掩映下的小島,仿佛仙境一般。看了后我們感到十分舒暢,真是——“心曠神怡”啊!
你能把“心曠神怡”的舒暢心情讀出來嗎?讀最后一句。
小結:你還知道哪些景點嗎?下面就請同學們自己來介紹一下搜集到的西湖景點。(曲苑風荷 柳浪聞鶯)
3、說話練習:看到了這樣的美景,我( )
4、我們一起把第三段有感情地朗讀好嗎?
西湖的美景使中外賓客目不暇接。每當秋高氣爽,湖面平靜如鏡,明月當空,月光與湖水交相輝映,別有一番景象。現在,請隨我一起去游賞月下的西湖吧! (板書:夜游)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配樂范讀第四自然段。
(1)游客們,月下的西湖美嗎?你們看到了什么?
華燈倒映在湖中比作什么?朗讀這個比喻句。(板書:華燈)
(2)明月東升,湖光燈光交相輝映,此時如果你伴著悠揚的琴聲(板書:琴聲)泛舟湖上,會有什么樣的感覺?指導朗讀最后一句
2、指名讀(電腦出示畫面)
3、看著這樣一個畫面,聽著優雅的聲音,你是否也想來做一次配音演員呢?
4、學生自由朗讀。齊讀
同學們,置身西湖,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詩、如畫,如夢。真像到了人間天堂。所以作者在第一段中就寫到:
齊讀第一段。
五、總結:
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讓我們以蘇東坡的詩句來結束今天的游覽吧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六、作業
1、背誦課文。
2、摘抄文中的好詞好句。
6 西湖
山巒 湖水 (遠眺)
湖堤 小島 (近賞)
華燈 琴聲 (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