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欣賞課教案模板優秀(通用5篇)
音樂欣賞課教案模板優秀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傾聽音樂感應音樂的速度與曲式。
2、依曲式配器伴奏,鞏固伴奏的聽辨與演奏。
活動準備:
音樂CD、錄音機、鈴鼓、鼓、三角鐵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導
師:小風箏被老樹怪抓住了,它很后悔扯斷繩子,于是,他請貓頭鷹幫他把一根紫色羽毛交給小主人,小主人很著急地趕去救它。
二、感應速度
1、音色探索:鈴鼓
探索鈴鼓的`摸、抓、拍、點、搖的不同音色,注意由快至滿進行演奏。
2、火車進行
老師敲鼓,幼兒演奏鈴鼓,速度由慢至快。
3、感應漸快
。1)用肢體拍出速度變化。
(2)火車游戲
師:火車來咯,邀請大家坐火車。
老師當火車頭,帶幼兒走不同路線變化,高低空間變化。
。3)幼兒用不同道具搭火車:彩帶、呼拉圈
三、感應速度與曲式將幼兒分兩組,以不同道具搭火車。
四、分三列演奏。
前奏:三角鐵演奏長音“DU—DU—”
A段:以鼓敲奏慢車拍子。
B段:以鈴鼓演奏快車拍子。
五、結束
師:現在我們小火車要開回班里去了,邀請其它小朋友一起來玩。
音樂欣賞課教案模板優秀 篇2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參與音樂欣賞活動興趣,激發幼兒感受音樂美的情感。
2、能夠嘗試根據音樂的節奏自由律動,培養幼兒表現美的情趣。
活動重點:幼兒愿意參加音樂欣賞活動,喜歡音樂。
活動難點:幼兒能夠根據音樂的節奏自由律動。
活動準備:森林背景圖一幅
頭飾(大公雞、羊、鴨子、小貓、小狗)
音樂《歡樂滿山谷》
動物圖片(大公雞、羊、鴨子、小貓、小狗)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一)聽著音樂隨老師走進音樂教室。
今天,老師帶小朋友去大森林郊游好不好?(幼兒)
1 、教師出示大森林圖片。
那就請小朋友來聽一聽是誰來了?好不好?(幼兒)
聽之前老師有個要求,就是小朋友們要像小兔子一樣仔細傾聽,好不好?(幼兒:好)
2、教師放音樂《歡樂滿山谷》
3、教師再一次放音樂。
(二)基本部分
1、教師提問,幼兒回答。
說明:幼兒每說出一種動物的名字,教師就出示一幅小動物的圖片,并且一次貼近大森林里。
對了,是大公雞。哪位小朋友知道大公雞怎樣走路?(幼兒)
提示:教師將大公雞的圖片貼進大森林里。
教師在前面做大公雞的動作,幼兒自由模仿。
說的很對,是羊。老牛怎么叫的、走路什么特點?(幼兒)
提示:教師將羊的圖片貼進大森林里。
教師做羊的動作,幼兒自由模仿。
非常好,小朋友聽的真仔細!小鴨子怎樣走路是什么樣子的?怎樣叫呢?(幼兒)
提示:教師將鴨子的圖片貼進大森林里。
教師做鴨子的動作,幼兒自由模仿。
說對了,是小貓。小貓走路什么特點呢?怎樣叫的?(幼兒)
提示:教師將小貓的圖片貼進大森林里。
教師做小貓的動作,幼兒自由模仿。
小朋友們真聰明,對了是小狗。小狗是怎樣叫的呢?
提示:教師將小狗的圖片貼進大森林里。
教師做小狗的動作,幼兒自由模仿。
下面老師再放一遍音樂,小朋友們仔細傾聽音樂,然后自由模仿小動物的動作好不好?(幼兒:好)
2、《聽聽誰來了》游戲
每一組的小組長來老師這里,請你們五位小組長選擇你們小組喜歡的頭飾。(幼兒選擇)
游戲規則:小朋友們認真聽音樂和老師的要求,老師喊到哪一種小動物,戴這種小動物頭飾的那組小朋友就做出該小動物的.動作,比一比那個小組聽的最準模仿的的最像,好不好?(幼兒:好)
3、教師放音樂,幼兒做動作。
4、根據幼兒的喜好每兩個小組互換頭飾表演。
小朋友們做的真好!鼓勵一下自己吧!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回家后仔細想一想森林里還住著那些小動物,它們是怎樣叫的、跳的或飛的,明天來幼兒園分享給小朋友好不好?看誰想的多,模仿的像。
音樂欣賞課教案模板優秀 篇3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聆聽《金蛇狂舞》,感受、體驗其熱鬧、活潑的音樂情緒,體會江南人民賽龍船的熱烈場景和歡騰的情緒。
【過程與方法】
在感受、體驗以及小組合作學習,在理解音樂作品的基礎上認識聶耳及其創作特點,掌握這位革命音樂家的偉大貢獻。
【知識與技能】
帶感情哼唱作品,認識作品的創作手法,體會作品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反復聽賞音樂作品,體會作者表達的音樂情感,認識了解聶耳及其音樂創作。
【難點】
理解并掌握螺螄結頂的傳統作曲技法。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鋼琴。
四、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教師為學生播放20__年奧運會開幕式的剪輯視頻,并請同學們仔細留意:“視頻中出現的曲子的名字是什么,你在哪里聽過?”
學生自由回答。(《金蛇狂舞》)
2、教師總結并追問:“這樣的樂曲作為背景音樂給現場營造了什么樣的效果呢?”由此,順勢導入本課。
(二)初步感知
1、初聽樂曲,樂曲表達了什么情緒?聽此樂曲可以想象一幅什么樣的場景?(歡騰的情緒;營造了節日氛圍,表現了江南人民在節日的夜晚賽龍舟的熱烈場景)
2、請同學們通過以往的歷史常識結合課前的預習,簡單介紹聶耳生平,教師做適當總結。(聶耳,是我國30年代的作曲家,一生雖然短暫,但是他把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抗日救亡歌詠運動的創作之中,也被稱為是“人民音樂家”。它的創作領域包括群眾歌曲、抒情歌曲、若干電影音樂作品以及民間器樂合奏曲,代表作品《碼頭工人》、《鐵蹄下的歌女》、《翠湖春曉》等等。)
3、樂曲的體裁形式是什么?(民樂合奏曲)
(三)探究學習
1、再次聆聽《金蛇狂舞》
通過欣賞和觀察樂譜,學生劃分樂段,教師做總結。(樂曲分為幾個部分?樂曲演奏主要由哪些樂器組成?全曲由三部分反復交替組成循環結構,樂譜上已經標注了分段記號。以鑼、鼓等打擊樂器為主,渲染了熱烈歡騰的氣氛,也使樂曲民族特色更加鮮明。)
2、分段聽賞音樂作品。
。1)分析第一段
聆聽第一段,這段音樂描述了什么場景?(比賽開始時整裝待發,人聲鼎沸的場面。)
帶領學生哼唱旋律。
。2)分析第二段
聆聽第二段,并思考:這一段在情緒上與第一段相比有什么不同?作者是如何來表現的?(情緒更加熱烈,節奏更加緊湊、力度加強、速度變快。)
帶領學生哼唱旋律。
。3)分析第三段。
聽賞第三段音樂,并思考:金蛇和狂舞分別指的是什么?(金蛇——江面上比賽的龍舟,狂舞——龍舟隊爭先恐后競賽的場面。)
3、探尋音樂的創作手法。
請同學們仔細聆聽作品,并結合第三段的樂譜,教師彈琴,學生通過分組對唱、接龍的方式仔細展開思考:在這段旋律中你能否發現什么規律呢?這是一種什么創作手法?(樂句之間上下呼應、呈現出逐漸緊縮的形式,最終以簡潔的單音結束全曲。這是我國傳統音樂創作中經常使用的一種作曲手法,叫做“螺螄(si)結頂”。)
4、思考為什么運用“螺螄結頂”這種創作手法?怎樣演奏才能更準確的表達音樂情感?(“螺螄結頂”可以很形象呈現問答句式;演奏時,一問一答要體現出一強一弱的演奏效果,形成鮮明的力度對比。整體速度稍快些,這樣基本上就能把作品的整體情感準確的表現出來。)
5、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得到了哪些啟發?
(四)拓展延伸
1、教師引導同學們了解施光南的聲樂作品——請同學們欣賞《打起手鼓唱起歌》以及《祝酒歌》,并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同樣被稱為“人民音樂家”的兩個人,為什么在音樂創作上有著不同的風格呢?
學生討論,并自由發言。
2、師生共同總結。(兩位作曲家生活于完全不同點歷史時期——解放前和解放后,因此,藝術家的創作與他所處的時代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五)小結作業
1、師生用問答的形式,共同總結本課主旨。(結合時代背景欣賞音樂作品,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音樂文化)
2、下節課我們以“人民革命音樂家”為主題召開一次音樂賞聽會,同學們在課下整理文本及音響資料,下節課分享。
五、板書設計
音樂欣賞課教案模板優秀 篇4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聆聽《草原放牧》《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感悟音樂的表現和創造,逐步激發學生對學習音樂鑒賞的興趣和信心,從而形成健康向上的音樂審美觀。
【過程與方法】
對比欣賞,感受音樂要素在兩部作品中發揮的不同藝術作用。
【知識與技能】
學習掌握聆聽音樂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
通過欣賞,感受音樂要素在作品中所發揮的作用。
三、教學難點
探究音樂要素在不同作品中體現出的不同特點。
四、教學用具
多媒體、音響。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各位同學大家好,歡迎來到《學會聆聽》節目,我是這期節目的主持人。在我們開始聆聽音樂之前,我想先問大家兩個問題。大家平時在生活中聽歌嗎?通過歌曲大家都能感受到什么,可以舉例子說明。
。ㄉe手發言)
師:音樂存在于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當播放一段音樂時,我們不只是聽,還要會聽,聽它在音樂方面的特點,聽它表達的情感狀態等等。我們可以用音樂來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許我們不是作曲家、音樂家,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聽,可以看,可以鑒賞。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鑒賞兩首作品,那么大家知道從哪些方面進行鑒賞嗎?我們首先來回憶一些基本知識。
(二)新課教授
1、回顧音樂要素
音樂的基本要素: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和音色。
音樂的形式要素:節奏、旋律、力度、速度、調式、曲式、和聲等等。
一般音樂是通過其形式要素來體現情感和特點的。節奏是指音樂運動的長短和強弱,是構成音樂的第一要素;力度是音量的強弱程度;速度是音樂進行中的快慢程度。
2、欣賞《草原放牧》
(1)欣賞并回答問題
①哪些音樂要素發揮了主要作用?(節奏、力度、速度等推動音樂的發展變化。)
、讵氉鄻菲魇鞘裁?(琵琶)
③音樂情緒是怎樣的?(生機勃勃、活潑的,能想象到美麗的草原和放牧生活的情景。)
《草原放牧》是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第一部分,作于1972年春。創作這部作品的目的是:嘗試著使用我國傳統的民族樂器——琵琶為主奏樂器和西洋管弦樂隊結合,來表現社會主義革命的現實題材。
這部作品是根據蒙古族少年龍梅和玉榮在暴風雪中保護公社羊群的真實故事寫成的。樂曲采用無標題協奏曲與標題交響詩相結合的寫作手法,將多樂章的劃分與單樂章的歸納結合起來,將民族傳統曲式中的多段體與交響樂中常用的奏鳴曲式結合起來,將有情節的敘事性與純音樂的抒情性結合起來,進而形成這部既有鮮明民族特色、又有強烈時代精神的優秀音樂作品。
(2)分別欣賞作品的第一、第二主題
學生練習分別打出兩個主題的節奏,再加入旋律線哼唱主題旋律,最后加入速度、力度感受主題情感。通過練習對比分析兩個主題:
、俚谝恢黝}是根據吳應炬作曲的電影動畫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題歌改寫的。著力刻畫“小姐妹”天真、活潑、樂觀、富有朝氣的少年形象以及她們勤勞放牧的生活情景。這一主題經過幾次反復,通過節奏、配器上的一些改變使音樂趨向熱烈、歡快。
、诘诙黝}與第一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從另一角度表現了內蒙古人民的現實生活。它好像在對美麗而遼闊的草原進行著如歌似的贊美,又好像在描畫著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更像內蒙古人民在抒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真摯感情。第二主題是一段頗具內蒙古長調色彩的旋律。
3、欣賞《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
(1)欣賞并回答問題
①作品表達的情緒是怎樣的?(緩慢的哀歌)
、谡f出這個樂章調式調性和曲式結構?(b小調,省略展開部的奏鳴曲式)
《第六(悲愴)交響曲》是柴科夫斯基創作的最后一部交響曲,也是他最鐘愛的一部作品。通常,交響曲的第四樂章都是熱烈歡騰的快板,而這部作品的第四樂章卻是一首緩慢的哀歌,其中浸透著“安魂曲”一樣的情緒。
(2)再次播放音樂
分小組討論其中一些音樂要素的發展變化。之后每小組抽代表,教師分段播放作品,小組代表邊聽邊解說,主要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敏感度。
(三)鞏固提高
最后分別完整欣賞《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學生比較兩個不同感覺的作品在旋律、速度、力度方面各有什么不同。通過比較發現不同風格情緒的作品通過各自的音樂要素體現出來,可見音樂要素在音樂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小結作業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相信大家已經了解如何聆聽感受一首音樂作品。同學們課下先自己欣賞一下《長江之歌》,并學唱。下節課,老師找同學先來進行歌曲的解說。這節課就到這里,下課!
六、板書設計
音樂欣賞課教案模板優秀 篇5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簡介中國民歌的分類,欣賞《川江船夫號子》、《上去高山望平川》、《放風箏》三首民歌。
教學難點:
聽辨號子、山歌與小調。
教學過程:
一、簡介中國民歌的三大類的不同特點:
勞動號子:音調鏗鏘有力、豪邁。
山歌:節奏舒緩、旋律明朗。
小調:結構規整、旋律優美。
二、欣賞一組民歌。
1、四川民歌《川江船夫號子》: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對歌曲所起的作用。
說說歌曲音調有什么特點?屬于哪類民歌?
2、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感受歌曲的旋律特點—延長音較多。
說說山歌為什么用那么多長音?
3、河北民歌《放風箏》:想一想這首歌與剛才的有什么區別?你能根據歌詞內容畫一幅圖嗎?
三、活動與練習:
分組說說自己收集的有關中國民歌的知識。
四、教師小結民歌種類及特點。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結合音樂知識進行民歌欣賞,引導學生從民歌的不同特點進行 區別、歸納。
教學難點:
說出號子、山歌與小調不同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賞陜北民歌《腳夫調》,想一想:歌曲屬于哪種民歌類型?
二、哼唱云南民歌《放馬山歌》,感受山歌的曲調特點——節奏自由、襯詞多。
三、欣賞河北民歌《盼紅軍》,想一想:歌曲的曲調屬于山歌類嗎?為什么?
四、隨伴奏音樂哼唱《盼紅軍》,感受小調旋律優美、結構規整等特點。
五、聽辯練習:
1、《黃河船夫曲》、《碼頭工人歌》屬于哪種類型的號子?
2、《牧歌》、《小白菜》、《茉莉花》屬于哪種民歌類型?
六、活動與練習:
1、你會唱哪些廣東方言歌?
2、創作民歌:
應用1、2、3、5、6五個音創作一首有民歌風格的歌曲。
3、教師示范再集體創作。
七、集體評議。
八、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