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角色游戲教案(通用12篇)
中班角色游戲教案 篇1
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藝術的目標之一。幼兒的創造想象能力也為幼兒的一生有著奠基作用,幼兒在手工制作中很容易發揮自身的創造性和觀察能力,加上教師提供自由的表現機會,鼓勵幼兒大膽的想象,使幼兒在諸多方面得到發展和提高。
現將幼兒本學期的表現總結如下:
一、在折紙和剪貼畫活動中教師反復演示、耐心講解,增強幼兒的知識技能和觀察能力。
在最初的活動中,要培養幼兒創作的興趣和折紙的技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的記憶不是很牢固,更不可能過目不忘,需要反復的看來加強幼兒的記憶,從而使幼兒在觀察中掌握方法、步驟。在手工教學中,我們一般采用先演示步驟,然后在邊教邊學的狀態下使幼兒正確掌握折紙的方法、步驟,在難點的地方教師要反復的演示、指導。比如:黃菊在折紙時,記憶力非常的不好,教師講過好多遍他仍然記不住,而且理解能力也不是很強,有時手把手的教他三、四遍,讓他自己折的時候他還是不會,此時,就要求教師要耐心、反復的給他講,使他理解、掌握方法。這樣不僅不會讓孩子對折紙活動失去興趣、更不會讓幼兒覺得很難,使幼兒輕輕松松的學到知識。
剪貼畫的過程相對于折紙要求幼兒有一定的動手能力才能操作,但相對于折紙難度不高,要求幼兒對圖形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在剪貼畫中教師要盡可能多的出示畫面,豐富幼兒的圖形拼擺知識和方法。一般在剪貼畫的活動中,我們制作出好多的畫面,供幼兒來選擇、制作,以次來豐富幼兒腦海中的畫面。而且,在剪貼畫的過程中,膠水的運用也是應該注意的,幼兒在剛開始接觸膠水時,不知道多少是適量,往往不是多了,就是少了。我們就運用演示和身教的方法,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對于還不會運用的幼兒,老師會走到它的面前告訴他怎樣不會讓自己滿身都是膠水,而且粘的還比較牢固。
二、通過教師的積極引導,發揮幼兒的創造性,豐富幼兒折紙的畫面。
中班幼兒想象力比較豐富,在掌握了一定的折紙技能之后,有的幼兒會自己創造出一些形狀,我們就提供一些紙,給幼兒一定的自由時間,讓他們自由的創作,并把自己創作的作品貼在圖畫紙上,使幼兒感受到自己創作的樂趣,培養幼兒創造美、感受美的能力,也為剪貼畫打下基礎。在創作的過程中,幼兒幼兒不善于想象,不敢大膽的創作,教師積極的鼓勵,讓幼兒干預創作,并打開幼兒的思路。
例如:苗霖雨在創作的時候,手拿著紙一直看著老師,象是在等待老師的演示。我說:“你想折什么?”她說:“小貓。”我說:“那你就折一只小貓讓我看看吧。”“老師,我不會折。”“自己試一試,你一定行的。”她開始拿著紙在自己的手中摸索,我遠遠的看著他左折折右折折,可還是不想,她有點著急了,我走過去對她說:“把紙反過來試試。”她反過來之后,又擺弄了幾下一個酷似小貓的形狀出來了,她高興的走到我面前說:“王老師,我折出了一只小貓,我成功了。”我說:“你真棒。”她把自己的作品貼在了紙上,和同桌的小朋友一起分享。
三、引導幼兒通過折紙和剪貼畫制作出完整的畫面、情景畫。
中班的幼兒有自己的見解,想象的事物也比較豐富,他們很想自己來創作出一些畫面,可有時候找不到方法,構圖也不合理,往往制作出的畫面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在幼兒制作之前,老師的范畫是少不了的,而且內容也要很豐富。在幼兒制作的過程中,教師給與適當的指導,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構圖方法、合理的安排畫面。幼兒在自由創作的同時,材料的利用也不是很合理,教師在幼兒制作的過程中,利用巡回指導的方法,幫助幼兒正確的使用材料。
四、通過各種途徑保持幼兒對泥工活動的興趣。
泥工活動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主要是發展幼兒手部,手指小肌肉群的靈活性。這不是一次、兩次活動可以看到成績的,這需要反復練習,鞏固,才能得到發展。我們堅持每周圍繞一個新內容開展三次活動,如何讓三次同樣內容的活動都受到幼兒的歡迎呢?第一次活動,我們讓幼兒觀察物體的外形,顏色,自己進行操作;第二次活動,讓孩子總結第一次的經驗,教師講解簡單技能,孩子操作;第三次活動,讓孩子鞏固操作并發揮想象,進行創造性操作。這樣,由易到難,每次都提出不同的要求,讓孩子得到發展。另外,我們通過游戲、獎勵的形式激發孩子的操作興趣。如:猴子摘玉米、點心店、小兔采蘑菇、送禮物給弟弟妹妹等。
本班有部分幼兒有一年的泥工操作經驗,還有部分幼兒是新生,從未接觸過泥工活動,給我們的教學活動帶來了難度。因此,我們進行了分組教學,根據孩子的能力選擇適當的內容。集體教學時,對不同的孩子提不同的要求,如:能力強的幼兒要求他注意物體間色彩的搭配,以及作品的精細度;對能力稍弱的幼兒要求他能掌握基本的技能,能塑造出形體便可,對每個孩子的作品給予肯定和鼓勵,讓每個孩子都從中獲得成功和快樂。另外,讓晚班老師對全托班孩子給予個別指導,鞏固基本技能。在班上我們還采取一幫一的形式,請能力強的幼兒幫助能力弱的孩子,他們之間更容易交流,更容易接受,效果不錯。
中班角色游戲教案 篇2
今天區域活動開始了,小朋友不約而同的拿起了籃子來到了菜場,想去做買蔬菜的游戲,可是沒有錢怎么買呢?我說你們可以到銀行去領錢,徐文煜說:“我來做銀行職員,你們可以到我這里來領錢”。趙宇樂說:“我做賣菜的老板,你們來向我買菜”。趙宇樂說:“放心菜場開業了,大家來買菜吧”。趙崢嶸說:番茄多少錢一斤啊?趙宇樂:番茄兩元一斤。那雞蛋多少錢一斤呢?趙宇樂說:二元。顏昕蕾說:價格一樣嗎?趙宇樂說:每種的。蔬菜不一樣的價格。我說:你可以問問趙崢嶸想買哪一種?趙崢嶸說:我買蘑菇,蘑菇多少錢一斤呢?趙宇樂說:三元。趙宇樂給了趙崢嶸一個蘑菇。趙崢嶸說:“你幫我稱稱啊,趙宇樂并在公平稱上稱了稱說,五個剛好一斤”。趙宇樂表現的.很有耐心,幫趙崢嶸稱好,還向其他幼兒介紹“今日菜價”。
情況分析:
1、孩子們在角色游戲中能選擇自己喜歡扮演的角色,并能充分利用角色進行投入的表演。
2、趙宇樂和趙崢嶸可能平時比較活潑、能干,而且很有主見,想象力較豐富。
指導策略:
1、孩子已具備初步的角色分配的能力,而且已學會自己思考并想辦法解決角色分配時所碰到的困難,在孩子進行思考時,教師“不參與”,是為了給幼兒提供充分的自主游戲的機會,這樣有助于幼兒獨立性與自主性的培養。
2、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的行為可以說是孩子日常生活的再現,積累孩子們一定的生活經驗,而孩子也往往通過游戲來對現實生活進行創造性的反映,充分體現了幼兒游戲的生活化。
3、在幼兒自主游戲過程中,教師應盡量采用間接介入的方法來引導幼兒,并以此提高他們對游戲的積極性、主動性。
中班角色游戲教案 篇3
游戲內容:風味小吃店、醫院、娃娃家、理發店等。
游戲目的:
1、讓幼兒知道風味小吃中的各角色,了解各角色的職責,認識各種風味小吃的名稱及營業工作情況。
2、引導幼兒不斷豐富游戲的主題和情節,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
3、引導幼兒在游戲中使用禮貌用語,懂得互相謙讓等良好品德。
游戲準備:
知識準備:請家長向幼兒介紹本地的風味小吃并提供品嘗機會。
物質準備:游戲用的炊具、餐具、服務員帽子、圍兜、以及紙箱、塑料筐、積木、海綿、橡皮泥等。娃娃家的各種物品、各種書,書架等。
游戲指導:
第一次指導:
1、引導引幼兒講述在國慶節期間到哪里玩?都吃了哪些好吃的風味小吃?引導幼兒說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點心、小吃,如:魚丸、元宵、餛燉、肉粽等。
2、提出本次活動的主要內容:《風味小吃店》等。引導幼兒講述風味小吃店
都有哪些工作人員,他們都負責什么?
3、教師提出活動要求:
(1)運用禮貌用語,引導服務生運用禮貌語言熱情待客。如“你好,要吃點什么?”“歡迎光臨”“再見,歡迎下次再來。”
(2)顧客要文明用餐,不浪費食品。
4、幼兒分組活動,教師參與指導。
(1)指導能力差的幼兒做點心,發展他們的動手能力。引導性格內向、沉默的幼兒當服務員,通過與顧客的語言交往培養活潑開朗的性格。
(2)啟發幼兒使用替代物自制小吃,如:用積木、海綿做蛋糕,用泥團做肉棕、魚丸等。
5、組織幼兒現場評議,重點評價小吃店服務員的動手能力和服務態度。
活動反思:新的角色游戲風味小吃店,幼兒非常感興趣,小吃店一開張就吸引了非常多的幼兒,但幼兒角色分配還不夠好,因此活動時幼兒爭搶角色的現象比較嚴重,很多幼兒都想當服務員及廚師。因此初次活動時,教師與幼兒一起分配角色,引導幼兒使用禮貌用語。幼兒完成的較好,收玩具的時候,分類的整理還不夠好。
第二次指導:
1、回憶第一次活動的情況,幼兒講述。教師提出活動的注意事項:
(1)遵守活動規則,不能擅離崗位。
(2)要相互配合,謙讓。
(3)游戲時,說話要有禮貌,說話聲音要細柔。
(4)活動時候可以相互串門,如:娃娃家的可以坐公共汽車到小吃店吃東西。也可以到圖書館看書。
2、幼兒分組活動,教師參與指導。
(1)幼兒分配角色。
(2)幼兒分組活動,教師參與指導。重點指導幼兒理解游戲角色的職責和任務。督促幼兒在游戲時要使用禮貌用語。
(3)教師可通過扮演“衛生檢查員”“社會監督員”來督促幼兒。
3、結束活動。
(1)組織幼兒快速的收玩具。
(2)組織幼兒進行評議,重點評議各角色的交往以及是否堅持崗位。
活動反思:本次活動前通過回憶上次活動的情境,讓幼兒談一談角色與角色間如何進行交往,使用禮貌用語。教師通過扮演檢查員參與到游戲的形式中非常好,孩子們很樂于接受。
第三次指導:
1、回憶上次游戲情況,指出游戲的不足之處。
2、引導幼兒學習制定并提出要求:
(1)在游戲時,動腦筋想辦法,使游戲玩得更有意思。
(2)在游戲時繼續保持輕聲說話,使用禮貌用語。
(3)聽到信號要迅速收拾玩具。
3、幼兒游戲,教師重點指導幼兒在游戲中以物代物,適時給予啟發,肯定和鼓勵。
4、教師與幼兒共同評價游戲情況,重點評價動腦創新的情況。
活動反思:幼兒游戲聲音越來越大聲,教師及時提醒。小吃店的服務生扮演的很好,使用禮貌用語,且對顧客非常友好,因此有很多顧客都愿意來小吃店品嘗美食。
第四次指導:
1、總結前三次的游戲情況,說出這次游戲要注意的地方。
2、引導幼兒提出主題,按意愿選擇自己想玩的游戲。
3、幼兒學習討論并制定要求:
(1)游戲時缺少什么玩具可以和同伴動腦筋,想辦法解決。
(2)游戲時不要大聲叫喊。
4、幼兒游戲,教師指導幼兒學會以物代物,并提醒幼兒輕聲交往。幼兒評價同伴的游戲情況。
階段小結:
在指導上對幼兒的要求有所改變。幼兒對角色活動很感興趣,總喜歡扮演各種角色。但是由于班級人數較多,開展活動的氣氛太熱烈。孩子們在自己各自的角色區內,交流與互動過于激烈。需要教師不斷的提醒文明、禮貌、保持音量。在活動中,幼兒對娃娃家特別喜歡。個別幼兒能力特強,因此在娃娃家中能起到“爸爸”“媽媽”的領導作用。
中班角色游戲教案 篇4
一、設計方案
(一)幼兒游戲現狀分析
在游戲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幼兒能經過與材料和同伴互動,自然地反映自我的生活經驗,有個別幼兒還能發揮想象來進行游戲。可是,幼兒在游戲中普遍缺乏主角意識,游戲興趣和注意力不太穩定,有時還會出現爭搶的行為。部分幼兒的生活經驗限制了自我的游戲行為。所以,經過為幼兒供給適宜的游戲材料,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讓幼兒充分體驗游戲的歡樂。
(二)游戲材料與環境準備
1.游戲主題:理發店
材料投放:化妝品、梳子、夾子、發型圖等。
2.游戲主題:面包房
材料投放:各式面包玩具,蛋糕盒、水果圖片,橡皮泥、模具等。
3、游戲主題:娃娃家
材料投放:餐具、裝扮物、娃娃,微波爐、洗衣機(自制)等。
4.游戲主題:動物園
材料投放:積木、各類動物玩具,食物等。
5.游戲主題:小汽車
材料投放:方向盤、油門剎車標記、加油器、小工具等。
(三)近階段游戲目標
1.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游戲,激發初步的`與同伴交往的意識。
2.強化幼兒的主角意識,鼓勵幼兒大膽反映生活經驗。
3。游戲后,幼兒能自我把玩具擺放整齊。
(四)教師觀察要點
1.游戲中幼兒的主角意識,是否愿意模仿相關的行為?
2游戲中幼兒與投放材料之間的互動是否適宜,材料的調整與補充?
3幼兒游戲情節是否有所發展?
二、幼兒游戲活動記錄
(一)游戲中,部分幼兒已不滿足于單純地擺弄玩具,他們會將生活中的事物在游戲中反映出來。可是,一段時間后,我發現娃娃家游戲資料始終沒有新的發展,而點心師對賣餅干的興趣也在逐漸消退。在游戲中我還發現有些幼兒提出了給娃娃過生日的想法,但顯然目前娃娃家所供給的材料限制了他們的游戲行為。
教師調整:為幼兒供給能夠制作水果蛋糕的材料。向家長求助收集廢舊蛋糕盒,并在上頭貼上水果標記;制作水果圖片,以便幼兒能夠一一對應將水果圖片插入標記中。制作水果蛋糕的材料果然吸引了點心師的注意,他們很專注地開始制作水果蛋糕。娃娃家的媽媽、動物園的飼養員紛紛來到面包房對售貨員說:“今日娃娃過生日了,我要買一個蛋糕。…今日小白兔過生日了,我想送個蛋糕給它。”面包房一下子熱鬧了起來。在娃娃家、動物園里,幼兒們圍在一齊開始唱起生日歌、切蛋糕,玩得很開心。
分析與反思:教師調整材料的依據來自于幼兒的需要。材料投放之后,幼兒已有的經驗有了表現的機會,豐富的游戲行為便隨之產生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蘊含的游戲目標——興趣激發、專注力培養等得到了體現,幼兒同伴間的交往也增強了。可見,能滿足幼兒游戲意愿的材料能誘發幼兒進取的游戲和交往行為。
(二)在一次游戲后的交流活動中,我和幼兒討論起了“冬天怎樣保暖”這個話題。在我的鼓動下,第二天便有些幼兒從家里帶來了一些冬天用的防護用品,如面霜等。于是,我將這些材料放進了娃娃家。可觀察下來,幼兒在游戲時并沒有使用這些材料,個別幼兒能想到出門時要幫娃娃穿好衣服,但都沒想到幫娃娃涂面霜。顯然,娃娃家過于繁多的材料,以及幼兒對涂面霜經驗的缺乏影響了幼兒的游戲行為。
教師調整:教師有目的地與幼兒交流,讓幼兒回憶冬天媽媽帶孩子出門時的情景,重點演示“涂面霜”的細節。在隨后的游戲中,我發現孩子們大多都沒有忘記“給娃娃涂面霜”這個細節。
分析與反思:小班幼兒年齡太小,所以在游戲中難免出現忽視游戲材料的情景,所以教師在和小班幼兒做游戲時可經過談話交流、情景演示的方式,揭示材料與游戲行為之間的關系,甚至將個別幼兒的經驗擴展到所有幼兒身上,以此讓幼兒的游戲行為變得有意義,提升幼兒的生活經驗。
中班角色游戲教案 篇5
一、教學內容:
娃娃家,小菜場,玩具店,美容店等。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扮演熟悉的角色,知道角色名稱,模仿最基本的動作。
2游戲中有簡單的角色語言和行為。
三、教學準備
增添垃圾桶,熱水器等物品。
四、教學指導
1、游戲前簡單的導入,激發興趣
2、幼兒自主開展
觀察與指導重點:
(1)幫助幼兒一起布置游戲場地。
(2)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語言和動作,了解幼兒角色水平。
(3)教師扮演角色,隨機指導,引導幼兒有簡單的角色語言和行為。
3游戲后談話
以教師為主的談話方式,再現有價值的游戲片斷。
中班角色游戲教案 篇6
一、情況分析
有八名幼兒園同時做“醫院”的游戲,其中六名幼兒沒有參加角色商量都急于搶拿玩具,這影響了另兩名正在協商的幼兒,停止協商與加入了玩具的爭搶,等人手一物后,才搬了桌椅圍坐下來,我以“病人”身份來到“醫院”,試圖了解他們的游戲水平。不料,八名幼兒同時上來為我看病打針,雖然我反復強調,只能一人打,最后還是被挨了五針,游戲結束評價,我向幼兒講述了自己的遭遇,請大家來評評。醫生這樣做對嗎?為什么?雖然說不對,但至于為什么,除個別幼兒外,大多是說不清楚的。
說明1:八名幼兒同時做“醫院”的游戲,表明興趣和意愿,但從游戲看,幼兒對“醫院”的認識還很膚淺,片面。
說明2:此階段的幼兒還具有以擁有丸劑材料來確認角色身份的特點,以拿了聽診器就是醫生等。
二、要求
知道自己做什么角色,能初步按自己扮演的角色職責行動
三、教師指導
1、提供材料
(1)增加“醫院”主題的象征性玩具。
(2)提供藥瓶、小棒、積木等可供“醫院”游戲的廢舊物品或替代品。
2、豐富經驗
討論平日時里去醫院看病的情況。
請爸爸、媽媽介紹有關醫院的事情。
談話:你去過醫院嗎?醫院里有誰?他們做些什么?
3、觀察重點與指導方式
(1)重點觀察“醫院”主要的人數,角色協商及其扮演。
(2)繼續以“病人”的身份去醫院,通過“醫生”和“病人”的對話,了解情況,幫助幼兒整理已有經驗,順利地游戲。
4、游戲評價
(1)如果“醫院”角色及其扮演不盡人意,如語言對話不完整,行為和實際不符,說明幼兒對此的感受還不夠深刻,全面,可不作評價。
(2)如果“醫院”角色及其扮演較以前有很大進步,評價時請幼兒介紹游戲的情況,鞏固幼兒介紹游戲的情況,鞏固幼兒對“醫院”的認識和反映水平。
說明(1):居于幼兒對“醫院”的認識還很不夠。多提供象征性玩具材料或替代品,能起到提示和引導作用。
說明(2):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取決于已有的經驗,應多途徑地引導幼兒熟悉了解醫院,增加感性認識,不僅知道醫院是干什么?還知道醫生及其工作。
說明(3):游戲的評價要看幼兒的現有水平,如果發現幼兒對某些生活的理解還不全面或無認識,則應在經驗的豐富上下功夫,而不急于讓幼兒表現。
說明(4):如果幼兒有經驗而不知如何表現或不注意表現,教師可啟發引導,如設計提問,創設的情景等。
中班角色游戲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運用語言進行主角間的交往。
2、初步了解扁食的制作步奏,愿意動手嘗試制作扁食。
3、在游戲中體驗扮演主角的樂趣。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與爸爸媽媽一齊到“小吃店”參觀、品嘗,并重點觀察、記錄下廚師、服務員、收銀員之間的語言交流。
材料準備:小吃店——增加廚師帽頭飾,圍裙,扁食等。
【活動過程】
一、師幼討論上節課的不足:
模擬電話聲:叮鈴鈴……
師:電話響了,是誰打來的電話呢?(教師假裝接電話)
師:剛才我接到一個電話,是小吃店顧客打來的,她說前幾天來我們小吃店吃東西,發現我們店里的服務員都沒有把餐廳收拾干凈,燒烤,鹵面吃完都沒有及時收起來。期望我們能夠改正,那我們的服務員今日要怎樣做呢?
幼:要把吃完的東西及時收起來。
師:對了,我們的服務員要及時把顧客吃完的東西收起來哦。
二、談話引進新資料。
師:今日小吃店的客人實在太多了,老板想請我們去他們店里幫忙,可是他說我們要先學一個本領,學會了才能請我們去幫忙,我們來看看要我們學什么本領呢。(播放扁食圖片)
師:這是什么呀?
幼:扁食。
師:原先老板是讓我們學做扁食呀,那制作扁食需要哪些材料呢?
幼:扁食皮,肉餡,蔥花。
師:原先制作扁食需要用到這么多的材料,教師也準備了一些材料,看看我準備了什么材料呢。(出示扁食皮,蔥花,肉餡)
師:那我們要怎樣把這么多的材料做成扁食呢,我們一齊來看看吧!(教師制作過程邊講解步奏。)
師:我們先把肉餡和蔥花放在一齊攪拌一下,在拿扁食皮,把肉餡和蔥花包起來,我們的扁食就做好啦,我們就能夠去小吃店賣扁食啦。
三、提出本次游戲的要求。
師:可是想要去小吃店幫忙,老板有幾個小小的要求,小耳朵認真聽哦。
1、在服務員會使用“歡迎光臨”、“多謝您”等禮貌用語進行游戲交往。
師:在幫忙的時候時候我們的服務員要有禮貌的接待顧客。
2、能合理運用游戲材料,并在游戲中適時使用。
師:廚師能夠自我做扁食來賣。
3、能有序的進行收玩具。
師:下班后廚師和服務員要一齊把店里的東西收拾整潔。
四、幼兒游戲,教師指導。
1、重點觀察扁食店幼兒制作扁食的過程。
2、教師對幼兒的游戲行為進行適當的調整。
3、觀察、指導小吃店里各主角之間的互動。
五、評價與分析。
師:下班了,請店里的工作人員把東西收拾整齊,我們一齊回家咯。
師:你們今日玩得開心嗎?你今日在玩游戲的時候當了什么主角呢?下次游戲時,我們小吃店還能夠賣什么東西呢?
中班角色游戲教案 篇8
一、設計意圖:
經過小班一年的游戲活動,我班幼兒已學會按意愿選擇游戲主題,有初步的角色意識,能反映角色的簡單職責。但是,游戲中幼兒在商量分配角色的同時往往會產生沖突。因此,本階段的角色游戲中,教師著重引導幼兒學習商量分配角色,在游戲中進行交往,逐步豐富幼兒的游戲經驗。
二、游戲目標:
1、學習運用禮貌用語與人交往,體驗游戲的樂趣。
2、繼續學習與同伴商量分配角色。
三、游戲準備:
1、娃娃、炊具、餐具、家庭成員標志;各種食品袋、生活用品盒;取款機、紙幣玩具、銀行卡;剪刀、洗發水瓶、電吹風玩具、圍脖;玩具燒烤串、包子、春卷、帽子;方向盤、警察帽;各主題標志等。
2、師生事先共同布置好各游戲主題的部分場地。
四、游戲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談話引入,鼓勵幼兒互相交流游戲意愿。
2、介紹游戲材料,師生共同討論游戲規則。
②顧客去銀行領錢、到超市買東西時怎樣有禮貌地和別人交往?
3、鼓勵幼兒按意愿分組協商角色分配,協助幼兒進行場地布置。
(二)游戲部分:
幼兒按意愿選擇主題進行游戲,教師觀察指導。
(1)引導幼兒學習商量分配角色。
(2)鼓勵幼兒在交往的過程中運用禮貌用語。
(3)指導玩燒烤店的幼兒明確角色職責。
(三)結束部分:
1、組織幼兒共同收拾玩具材料。
2、師生共同評價游戲情況,重點根據本次游戲的要求開展評價活動。
中班角色游戲教案 篇9
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想象,創造性地模仿現實生活的活動,它為孩子提供了模仿、再現人與人關系的機會,為他們形成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打下基礎。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幼兒有34名,其中女生15名,男生19名。上個學期,我們共開展了甜橙之家,甜橙幼兒園,甜橙超市,甜橙醫院,甜橙大食代,甜橙世博館,甜橙銀行,甜橙理發店等10個游戲主題,,幼兒的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有了更高的進步,對游戲有了初步的了解,會進行簡單的游戲活動,在游戲過程中也能較好的遵守游戲規則,有一定的游戲規則,會投入到游戲角色中。進入中班下學期,小朋友對游戲的規則和游戲角色又有了更高的認識,與同伴之間的交流也變得更豐富了,并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表現一些游戲情節,能夠與同伴合作進行游戲,解決一些簡單的小問題。但是由于年齡的特點,小朋友在游戲中還存在著較多的不足:幼兒比較以自我為中心,自己拿到的物品不愿與別人分享;幼兒生活經驗不足,造成幼兒游戲情節比較單一,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需加強;幼兒游戲時聲音較大,常規較差;各游戲主體之間的互動和交流較少;游戲中幼兒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太少;游戲過程中幼兒自己加工的物品太少,很少有以物代物的情況等。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們本學期制定了一些新舉措,力求使幼兒的游戲水平再上新臺階。
二、游戲目標
1、主動地參加角色游戲,學習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角色的語言和行為,增強幼兒扮演角色的意識。
2、能圍繞主題展開游戲,游戲主題逐步豐富,能初步反映周圍生活中的內容。
3、會創設局部的游戲主題環境,促進游戲主題情節的發展,提高幼兒角色的扮演能力。學習選擇替代玩具,并會收集游戲玩具。
4、有初步的游戲目的,按意愿提出游戲的主題,嘗試商量分配角色。
5、學習解決游戲中簡單問題,能克服游戲中產生的小困難。
6、嘗試對游戲的某一方面進行簡單的評議。
三、游戲環境的創設
1、創兒的主動性幼兒在自由、輕松的空間環境里很容易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興趣的帶動下能充分調動幼兒的自主性。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游戲環境及均等的游戲機會,讓幼兒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選擇游戲,以自己的方式進行游戲。
2、材料的提供要具有操作性和開放性:通過觀察,幼兒園以不滿足于成品材料的提供,而且有現成的材料,對幼兒來說創造性也不足,我們在活動中提供一些半成品,設計“甜橙百寶箱”,便于幼兒園自己動手操作,他們自己可以隨心組合,隨意創造,幼兒在活動中也會得到成就感。
3、根據主題變化不斷調整材料,根據是常課程主題的需要,我們靈活動調整活動中相關的材料。如《紅彤彤的年》主題,那我們就在小超市中放些鞭炮來賣。
四、具體措施
本學期開展的主題游戲有甜橙之家,甜橙幼兒園,甜橙超市,甜橙醫院,甜橙大食代,甜橙世博館,甜橙銀行,甜橙理發店等,在以后的活動還將根據孩子的興趣所在,適當的增減游戲區。
1、在豐富幼兒社會經驗的基礎上,啟發幼兒產生新的游戲主題,展開有情節,培養幼兒進行游戲的獨立性。
2、多給幼兒說話的機會,給幼兒創設一個能夠自我發展的機會和空間,不局限于他們的發展。
3、發動幼兒收集廢舊材料和半成品,豐富游戲材料。
4、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及時做出評價,教師以適當的方式參與指導游戲,促使幼兒的游戲主題深化,情節繼續發展。
5、引導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建立和遵守規則,從而培養幼兒的責任心。
6、通過在游戲中遇到的困難和矛盾,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幼兒合作能力,培養幼兒做事有始有終的習慣。
7、在講評活動中,教師要隨機地靈活地抓住游戲中好的一面,提供幼兒討論的機會,讓幼兒在游戲講評中得以解決,并能在講評中整理和分享經驗。
五、具體安排
(一)甜橙超市
準備:收銀機(里面有放東西的口袋)、有幾個購物區:水果、蔬菜、糖果餅干、服裝,工作服,購物袋。
指導:
1、繼續引導孩子了解在超市購物的過程,先選東西后付錢。
2、豐富幼兒對各種蔬菜、水品、商品的認識,通過模仿顧客與售貨員之間的對話,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習人與人之間的友好交往,懂得使用禮貌用語及簡單的計算。
3、引導幼兒在扮演角色時初步學習分工,明白自己的任務,并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離開自己的崗位。
4、要隨時添置物品,游戲結束時游戲結束時要求幼兒把材料按類分放回原位。
5、繼續豐富幼兒的社會經驗:通過《家長園地》及家長交談,讓家長抽空帶幼兒逛超市時有目的、有計劃地參觀,傾聽有關人員的對話。
6、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大力鼓勵幼兒帶回廢舊物品,師生共同制作游戲材料。
(二)甜橙大食代
準備:增添客人自助用餐區,增添一些太倉的特色小吃
指導:
1、繼續了解點心店的角色分配和游戲規則,知道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并能明確自己該做的.事情,逐步進入角色,深入開展游戲活動。
2、知道各種用具的不同用處,會使用它們,并學習進行分類整理、擺放。
3、豐富幼兒的社會經驗,服務員與廚師要配合搞好餐廳的衛生工作,服務員主要負責周圍環境,如桌子、地板、餐具等的衛生,廚師要負責廚房的衛生、飲食的衛生等,顧客的需求服務員要及時與廚師反映,服務員的態度要熱情等等。
4、客人能在自助區用餐,喝飲料,做色拉等。
(三)銀行
準備:每人一本存折
指導:
1、知道存折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注意收支平衡。
2、知道要遵守銀行的規則,引導幼兒主動按序排隊領錢。
3、工作人員要明確自己的任務,在自己的崗位上工作,不能隨便離開崗位。
4、引導幼兒用語言進行交往,會按面值領取。
(四)理發店
準備:創設理發店新環境,增加燙發、染發等業務
指導:
1、初步了解理發店的理發流程,引導幼兒在理發店里明確分工,學會分工。
2、隨時為幼兒準備充足的美容美發材料,并鼓勵幼兒在游戲結束時把材料歸放好。
3、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了解燙發和染發的步驟。
4、推出辦理會員卡項目,豐富游戲情節。
(五)甜橙設計坊
準備:各種廢舊材料,創意制作DIY示范
指導:
1、引導幼兒利用各種材料制作不同的手工作品,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能夠把自己制作的精美藝術品介紹給顧客,增進幼兒相互之間的交流。
3、學習快速的整理游戲材料,能自覺把物品放回原處,桌面和地面的干凈、衛生。
4、增添訂貨環節,增強設計坊與其他游戲的聯系。
(六)甜橙世博館(特色)
準備:創設世博館新環境,體育游戲器材,在棋子上增添運動項目
要求:
1、世博會已經結束,在“世博棋”后漸漸把世博館改造成“甜橙健身館”。
2、幼兒走到相應的棋子上,就要完成相應的體育項目。
3、引導幼兒在游戲中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設計游戲規則。
中班角色游戲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讓小朋友初步了解醫生和護士的工作,并認識幾種常用的醫療器械:聽診器、體溫表、輸液器、注射器。
2、教育小朋友要講衛生,預防疾病。
【活動準備】
幾種常用的醫療器械:聽診器、體溫表、輸液器、注射器。醫院標志,白大褂。
【活動過程】
1、課前談話,引起幼兒對醫院的興趣,并提出游戲的要求。
(1)人生病了怎樣辦?到哪兒去看病治病?
(2)誰看病?誰護理病人?
(3)認識醫院標志,認清大夫聽診器、體溫表,并看清使用方法。
2、請3~5名幼兒游戲,按自我的意愿協商分配主角(醫生、護士、病人)。
3、醫生、護士戴上帽子,等待病人進來,請幾名幼兒去看病,鼓勵小朋友勇敢地與醫生密切配合。
4、游戲指導。
教師重點指導醫生按必須的程序給病人"看病"。
(1)先給病人掛號、排隊。
(2)醫生熱情地詢問病人哪里不舒服。,仔細地用聽診器等為病人診治。
(3)護士護理病人,教育幼兒不把打針看成可怕的事,了解護士的辛苦。
5、換主角,游戲繼續進行,其他幼兒進行觀摩,并輪流進醫院游戲。
6、游戲結束時,教師對服務好的醫生、護士給予表揚。
活動反饋
經過這次活動,幼兒初步了解醫生和護士的工作情景,認識了一些醫療器械,個別小朋友對醫院的恐懼感逐漸消除。在活動中,個別幼兒會一向忘記自我手中的儀器是干什么的,教師適當的給予提醒。還有部分幼兒說到打針就怕即使是假的,經過這次活動,部分幼兒覺得打針也不是很恐怖。幼兒經過這次活動也加深了預防疾病的意識,目標基本完成。
中班角色游戲教案 篇11
一、班級情況分析:
通過中班一學年的游戲開展,幼兒對游戲的規則和游戲角色又有了更高的認識,與同伴之間的交流也變得更豐富了,并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表現一些游戲情節。但因幼兒年齡小,角色游戲的水平還比較低,大多停留在對
玩具
的操作擺弄、模仿常見人物的一些簡單言行(特別是家庭成員),反映與自己生活有直接關系的內容。我們本學期制定了一些新舉措,力求使幼兒的游戲水平再上新臺階。
二、教學目標:
1、鼓勵幼兒樂意參加各種游戲,體驗
游戲活動
帶來的樂趣。
2、鞏固幼兒對角色游戲玩法和規則的掌握,逐步增強幼兒的規則意識。
3、鼓勵幼兒積極動腦,能主動利用一些替代物進行游戲,并根據游戲自由想象活動的情節,對積極創造游戲情節的幼兒及時給予表揚。
三、具體措施:
本學期開展的主題游戲有醫院、商店、串串燒、冰糖葫蘆、公共汽車等,在以后的活動還將根據孩子的興趣所在,適當的增減游戲區。
1、在豐富幼兒社會經驗的基礎上,啟發幼兒產生新的游戲主題,展開有情節,培養幼兒進行游戲的獨立性。
2、多給幼兒說話的機會,給幼兒創設一個能夠自我發展的機會和空間,不局限于他們的發展。
3、發動幼兒收集廢舊材料和半成品,豐富游戲材料。
4、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及時做出評價,教師以適當的方式參與指導游戲,促使幼兒的游戲主題深化,情節繼續發展。
5、引導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建立和遵守規則,從而培養幼兒的責任心。
6、通過在游戲中遇到的困難和矛盾,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幼兒合作能力,培養幼兒做事有始有終的習慣。
7、在講評活動中,教師要隨機地靈活地抓住游戲中好的一面,提供幼兒討論的機會,讓幼兒在游戲講評中得以解決,并能在講評中整理和分享經驗。
中班角色游戲教案 篇12
1、活動目標:
(1)幼兒在與小吃店中的工作人員交流時能運用語言進行主角間的交往。
(2)會使用“歡迎光臨”、“多謝您”、“歡迎下次再來”等禮貌用語。
2、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與爸爸媽媽一齊到“飯店”參觀、品嘗,并重點觀察、記錄下廚師、招待員、迎賓員、收銀員之間的語言交流。
(2)材料準備:小吃店——增加圍裙、袖套、帽子等,各種“食品”
3、指導要點:
(1)幼兒討論:
A、上次游戲中小吃店的廚師、招待員事情不多,為什么
顧客太少。引導娃娃家的“爸爸媽媽”能夠帶娃娃到小吃店吃小吃;“哥哥姐姐”也能到小吃店去品嘗小吃。
B、有顧客到小吃店品嘗小吃,迎賓員、招待員應當怎樣跟顧客說話
(2)提出本次游戲的注意點
A、娃娃家的爸爸媽媽要常到小吃店品嘗小吃。
B、迎賓員、招待員會使用“歡迎光臨”、“多謝您”等禮貌用語進行游戲交往。
C、能合理運用游戲材料,并在游戲中適時使用。
(3)幼兒游戲,教師指導
A、觀察并鼓勵娃娃家的爸爸媽媽能多與其他游戲進行主角交流。
B、教師以經理身份對幼兒的游戲行為進行適當的調整。
C、重點觀察、指導小吃店里各主角之間的互動。
(4)游戲分享:你在小吃店和娃娃家里做了什么你開心嗎,為什么
游戲反思:
在活動中幼兒能積極參與的游戲。他能夠根據自我所扮演的主角,按照必須的順序進行游戲,如廚師會先擺放灶具再將食品一一放置在相應的位置;招待員會先整理餐桌;收銀員能將收銀機擺放整齊再整理票據。孩子們十分投入于自我的主角中,雖然在游戲規則上還有些不足,可是我想,孩子們能夠熱情、自主地參與游戲這比強加于孩子們去掌握的規則更重要。在游戲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都很熱衷于在自我的游戲組中游戲,缺乏與其他各組之間進行的交往如娃娃家的爸爸媽媽只是一味地在家中整理、哄娃娃,而很少帶娃娃到小吃店中去吃小吃;招待員、迎賓員與廚師、顧客的語言交流也較少,在下次的游戲中將重點引導孩子們用語言進行主角間的交往;同時在游戲中小吃店的“廚師、招待員”提出小吃店里的招待員都有一個圍裙,這樣就不會把自我的衣服弄臟了。商店的“服務員”提出要有一些袋子裝貨物,這樣客人在買東西時比較方便。所以在下次的游戲中將根據孩子們的需求增加相應的游戲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