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兒子教案匯編(通用3篇)
三個兒子教案匯編 篇1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這組教材圍繞人物的優秀品質來選編課文,以誠信,孝敬貫穿始終,把優秀的思想品質教育融合在生動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課文中的三個兒子面對著三個媽媽,當他們的媽媽拎著沉重的水桶走來時,力氣大的只顧翻跟頭,嗓子好的只顧唱歌,他們對媽媽手里的水桶視而不見;而那個“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的兒子,卻能幫助媽媽拎水桶,這樣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
二、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1、復習生字、詞語。
2、真誠地表揚:哎喲,小朋友們真能干呀,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順利解決了,真了不起。
3、創設生活的情境:小朋友,你看老師是這樣表揚你的,你還記得你的媽媽是怎么表揚你的嗎?(學生自由表達)
4、提高要求:你能把媽媽的表情和動作也做一做嗎?(學生自由表演)
5、導入新課:今天,有三個媽媽也在夸獎自己的孩子了,請你自己去讀讀課文,找出媽媽表揚孩子的話。
『設計意圖』:在復習生字的時候,給孩子們帶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信息,但是,利用老師真誠的表揚,通過聯系生活,回憶媽媽的夸獎,馬上就使孩子們從枯燥中走出來,進入興奮的狀態,為后面課文的感情朗讀墊定了基礎,是孩子們表達真實感情的需要。同時,在回憶媽媽的話,講述媽媽的話的同時,提高要求,讓孩子們把媽媽的動作和神態也表現出來,經過這樣的加工,一個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驕傲的媽媽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現在孩子們的面前。
(二)、自讀自悟,合作研討,體驗閱讀內容。
1、三個媽媽分別是怎么夸獎自己的孩子的,請你仔細讀課文,用橫線劃出媽媽表揚的話。
2、你把自己就當成媽媽,去讀一讀,媽媽的話,讀出媽媽的感情來。
3、交流:你們都找到了哪幾句話呀?指名朗讀三個媽媽的話。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看似簡單,其實是必不可少的,孩子們在自讀的基礎上,找到了學習的內容:三個媽媽夸獎孩子的話。在自悟的基礎上,把自己就當成媽媽來讀,讀出媽媽的語氣和神態。
4、在你的學習小組里和小伙伴一起練一練,看誰最能讀出媽媽的語氣。(學生相互交流)
『設計意圖』:“三人行,必有我師”。在自讀自悟的條件下,博采眾長,吸取別人的經驗也是很重要的,這也是新課程下學習方式從接受學習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種體現。
(三)、朗讀交流,發現閱讀樂趣。
反饋:你都找到了哪幾句話?
交流一:(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第一個媽媽的話:“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
請一位小朋友來讀讀這句話,大家聽聽,他把自己當成媽媽了沒有。(指名生讀)
1、采訪剛才讀的同學:
師:這位媽媽,您剛才在夸獎您的兒子,一邊說,一邊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現好的話,我要好好表揚他!
生:我為我的孩子感到驕傲!
生:我還為我的兒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為一個很有名的運動員!
2、交流提高:
師(面帶微笑):我也為你們的兒子感到驕傲,各位媽媽能夸獎地更自豪一點嗎?
(學生練讀)
師:把你們練習的結果表現給你的同桌看看。(同桌相互讀這句話)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為了讓孩子們更進一步地把自己轉化成媽媽的角色,讀了以后訪問同學,其實時時處處都在提醒他們:你說的話是媽媽說的話。這樣挖掘內心的交流,讓孩子們很快就體會到作為一個媽媽在介紹自己的孩子的時候是怎樣的驕傲和自豪。然后再自由練讀,提供練習提高的空間,試圖把“授之以魚”轉換成“受之以漁場”。
三個兒子教案匯編 篇2
教材簡說
這是一篇十分淺顯的課文,但是淺顯的文字中卻包含著樸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為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本課教學中,我們不必給二年級的孩子們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細摳文章的思想內含,只要在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明明有在個兒子同時在眼前,為什么老爺爺說只看到一個兒子這一問題引導孩子讀書討論就可以了。
學習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3.欣賞課文,懂得要朝陽區父母的道理。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兒子,這個字眼里在媽媽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媽媽這個字眼,在兒子的心里是怎樣的呢?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我們的媽媽都很愛我們,今天我們就來看一個有關媽媽們比兒子的故事〈三個兒子〉
二、識字
1.識字指導。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過程中,借助拼音自主識字,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讀音方面注意躁是平舌音;拎是前鼻音;晃是多音字,在本課讀第四聲;甸在沉甸甸一詞中應讀一聲。
出示帶生字的詞句,檢查學生識字的情況。
如:(1)嗓子、晃蕩、沉甸甸、拎著水桶
(2)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
三.寫字指導。
(1)寫正確。本課要寫的字中有些容易寫錯,特別是諸多的點,最容易被忽視。如,拎字最后一筆(點),桶字右上的一點,膊字右上的點,都容易漏寫。蕩字也是易寫錯的字,學生往往寫成左右結構,指導時應特別強調。
(2)寫美觀。寫桶字時,右上的橫撇、點不宜大;晃字中間的橫不能太長,下面的撇、豎彎鉤要寫舒展。寫好停字的關鍵是寫好右邊,右邊部件多,要寫緊湊,口盡量扁,給下邊的禿寶蓋和丁字留出位置。膊、蕩二字筆畫多,不容易寫好,要加強范寫指導。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明明有在個兒子同時在眼前,為什么老爺爺說只看到一個兒子呢?這節課我們就來討論一下
二、朗讀感悟
1.聽全文錄音,想一想,為什么老爺爺說他只看見一個兒子?
2.聽課文第二、三、六自然段的朗讀。
(1)三個媽媽分別是怎樣說自己的兒子的?在聽朗讀的同時做上記號。前兩個媽媽說話時很得意,讀時語速稍快,語調稍高。第三個媽媽說話很平淡,讀時語調平穩。
(2)自由模仿朗讀。
(3)請三位同學分雖讀一讀三個媽媽的話,注意讀出不同的語氣。
3.聽課文第八至十一自然段的朗讀,說一說,三個兒子見到自己的媽媽在提水時,分別是怎樣做的?讀時語氣應有什么區別?
4.聽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的朗讀,想一想,老爺爺為什么說他只看見一個兒子。正確讀出老爺爺說話的語氣。
5.分大組朗讀并評價。
(1)請一半的學生跟著錄音讀一遍課文,另一半學生仔細聽,指出哪些句子讀得好,哪些句子需要改進。
(2)兩組交換朗讀,并互相評價。
6.集體朗讀全文,請老師配上音樂,老師評價應該改進的地方。
7.指名朗讀課文。
8.讀了課文,你懂得了什么?寫一篇日記。
三個兒子教案匯編 篇3
學習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重難點、關鍵
1、學習生字,書寫生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再演一演。
教具準備
字卡、課件。
課時劃分
兩課時。
學習目標
1、讀準6個生字,指導書寫聰、晃蕩。
2、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人物說話的語氣。
3、在朗讀中感受母親對兒子的愛和老爺爺話語的深刻含義。
導學過程
一、故事激情
1、老師講《臥冰求魚》的故事。
2、師問:聽了故事你們想說些什么嗎?生自由說感受。
3、小結引課:
百善孝為先,這節課我們一起再認識三個兒子,看看他們又是怎么做的?
4、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準生字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請教小海魚。
2、游戲:
找朋友當小老師教大家讀生字。
在游戲時教師隨機提示:
動作理解拎。提示沉甸甸的變音等。
3、在語境中識字。大屛出示生字所在的句子,生先自由練讀,然后開火車讀。師提示讀準個別變音的詞語。
三、默讀質疑
1、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讀懂了什么內容,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按以往的要求做標注。
2、學生匯報。
四、朗讀感悟
教師以學定教,這個環節與上一個環節結合,根據學生匯報的情況隨機教學。但有一個宗旨,就是學生匯報到哪兒,就讀到哪兒,在讀中悟情悟理。
預設:
1、學生疑問:
⑴ 第三個媽媽為什么說自己的兒子沒有特別的地方?
⑵ 為什么老爺爺說他只看見了一個兒子?
2、朗讀指導1~6自然段先讀三個媽媽的話,體會不同的語氣,然后分角色朗讀。7~8自然段賽讀看誰 能讀出媽媽提水的辛苦。9~11自然段師生互動讀,師引生接,配音朗讀讀出三個兒子的活潑可愛。12~13自然段指讀,評議,再指讀,男女對讀,體會老爺爺的幽默風趣,話語的意味深長。
3、解決疑難 。
(只有懂得關心體貼勞累的媽媽的兒子,才是媽媽真正的兒子。)
五、聯系實際
師問:你們在家是媽媽真正的兒子、女兒嗎?指名說,同桌互說。
師提希望。
六、指導寫字
1、大屏展示晃蕩的筆順。
2、生觀察字的結構和書寫規律。
3、生仿寫,師巡視。
4、評議書寫作品。
七、布置作業
1、給爸爸媽媽講《三個兒子》的故事。
2、找一找象《臥冰求魚》《黃香溫席》這樣感人的故事與同學交流。
《三個兒子》是一篇十分淺顯的課文,但是淺顯的文字中卻包含著樸素而深刻的大道理。
教學之初,我以《臥冰求鯉》的感人故事創設情境,打動孩子們的心,激發情感,自然引出三個兒子。初讀課文之后,以我當小老師的形式自主學習生字,將生字還原到課文中,讓學生認讀生字所在的句子,幫助學生正確地朗讀課文。讀書貴有疑,默讀課文,要求學生一邊讀,一邊想,一邊做標注。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把從課文中一時找不到答案的問題提出來。培養學生的讀思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在處理學生置疑問難時,梳理出主要問題明明是三個兒子,老爺爺為什么說只看見了一個兒子將它與朗讀感悟有機的結合起來,學生說到哪里,就讀到哪里。這篇課文人物對話多,不同人物說話的語氣不同,表達的意思也不同。在導讀課文時,設計了自由練讀,指名讀,評議讀,開火車讀,挑戰讀,分角色讀,師生互動讀等形式,讓學生在充分的朗讀中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最后以你是媽媽真正的兒子,女兒嗎?引發學生聯系自身談認識。寫字指導分散在課中和課尾。課中板書時, 師范寫聰指導字形,課尾借助媒體演示晃蕩的筆順和結構。
由于我在學生質疑問難時沒有及時抓住契機引回課文中,造成了時間上的浪費,擠占了學生寫字的時間。這說明教師一定要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自己的教學機智,在備課時要盡量預設出學生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想出應對的辦法,才能做到以學定教,順學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