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教案設計(精選10篇)
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產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
2、能獨立識字,喜歡積累詞句。
3、培養聽說能力,愿意與同學交流,能把自己的學習收獲或假期打算用幾句話寫出來。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句號、問號和吧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并學會積累詞句。
教學難點:交流自己了解到的身邊的科學,寫一寫一學期來的學習收獲及假期打算。
教學類型:復習課。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小黑板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我的發現
1、出示句子。板書
2、讀句賞句。
3、共同發現。
小結:這三個句子說法不同,但意思一樣,你們喜歡讀哪一句就讀哪句。
4、出示句子:這么多人,你哪能數準呢?
請大家用不同的說法把這句話的意思表達出來。
二、日積月累
1、選選認認。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字、記字,看誰認得準。
(2)根據自己的理解,選字連線。注意區別形近字。
第二課時
一、日積月累
1、我會讀
(1)讀通句子。
(2)引導學生發現句子的特點,依照說一個這樣的句子。
(3)它們都是把一種事物比作另一種事物。
(4)書中的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呢?
①把枝葉比作涼棚。②把立交橋比作彩虹。③把裙子比作花傘。④把花瓣比作地毯。
2、讀讀背背。
(1)讀名言,想含義。
(2)背誦自己最喜歡的一句名言。
(3)比賽背誦名言。
第三課時
一、口語交際
1、導入
我們來做個實驗,同樣的兩個蛋,我們來給它們做旋轉表演,你們會看有什么結果出現。結果出來了,一個會轉一個不會轉,這是什么原因呢?大家想知道嗎?
2、小組討論。
3、結論:生蛋不能旋轉,只有熟蛋才能旋轉。
4、引出:人們夏天要穿淺色衣服,是因為它們吸收太陽的熱比深色少,穿在身上就不會感到太熱……
5、小組交流自己了解到的身邊的.科學。
二、寫話
(1)根據提示,想想自己寫哪方面的內容。
(2)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3)把自己想寫的內容寫下來,并向大家展示、介紹。
三、展柜
1、交流閱讀收獲。
2、展示手抄報,各小組互相評議,交流了解到的科學知識和見聞。
四、課后小結:
五、作業布置:
六、板書設計:
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教案設計 篇2
一、 學習目標
1. 會認14個生字。
2. 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大意。
3. 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二、 學習準備
掛圖、詞語卡片、課件或演示圖
三、 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整體感知
1.談話激趣,板書課題。
同學們,下雨時你穿過雨衣嗎?今天我們就來聽一個關于雨衣的故事。(板書課題:充氣雨衣)看著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嗎?(學生自由提問,引導總結出幾個問題:充氣雨衣是什么樣的,為什么雨衣要充氣,充氣雨衣有什么用等。)聽完了故事你就明白了。(師范讀或放錄音)
2.聽完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出示掛圖:這就是小林,讓我們再來仔細地讀一讀這個故事,看看他發明的充氣雨衣吧!
1. 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請教課文旁的'小魚兒或者“字典公公”,并把它多讀幾遍。
2. 合作識字、游戲識字:(1)抽詞語卡片比賽讀:卡片放在小組中間,輪流抽讀,讀錯的大家幫助他。(2)同桌做“紅藍鉛筆”的游戲。同桌抽讀課后我會認的生字,會讀的字打上紅點,不會的字打上藍點,復習一會以后再抽讀帶藍點的字。(3)四人小組合作,一人讀一個自然段,互相監督字音是否準確,互相幫助正音。
3. 檢查生字自學效果,“開火車”讀詞卡。
(三)質疑解難,探究學習。
1. 默讀課文,畫出不明白的地方?
2. 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再把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全班共同討論。
3.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相機播放課件或演示圖片。
普通雨衣—旋轉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氣雨衣
4. 出示掛圖二,小林的充氣雨衣怎么樣?為了解決遇到的難題,為了做出這種新式雨衣,小林不斷地想辦法,他想了哪些辦法?(勾出小林想辦法的句子讀一讀。)
5. 遇到雨衣帶來的苦惱,別人沒想出辦法,小林卻發明了充氣雨衣,你想對小林說什么?
6. 小結:小林肯動腦筋,善于觀察,想辦法解決了問題,真了不起!
7. 你還有比小林更好的方法嗎?
(四)想象創新,激勵延伸
1.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不太滿意的日常生活用品,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思考、討論、交流)
2. 課后動手做一做,用我們勤勞的雙手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教案設計 篇3
【設計思路】
神秘的“恐龍”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之一。如何借助這篇極具吸引力的課文,讓二年級的學生通過學文,理解、積累詞語和句子,同時,了解恐龍滅絕的有關知識,激發學生繼續探究恐龍滅絕之謎的欲望呢?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積累優美語言,享受審美情趣。”
因此,本文的教學著力體現“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詞句的含義,讀出自己的感受與理解,在此基礎上,積累詞句、內化語言,適當練習有條理地說話。
【學習目標】
1、會認15個生字,會寫5個字,2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用上“一種說法、另一種說法、其他的種種說法”這類詞,有條理地說話。
3、對恐龍滅絕之謎產生興趣,并有繼續探究的渴望。
【教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聊聊恐龍
1、課件出示恐龍圖。
師:小朋友,認識這些動物嗎?你都知道有關恐龍的哪些知識呀?
2、學生交流有關恐龍的知識。識記“恐”。同時,結合恐龍圖理解“龐大”。
3、揭題“恐龍的滅絕”,讀讀課題。
二、讀好課文,提取信息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⑴ 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 交流朗讀中的難點(字音或長句),師生共同練讀。
2、同桌互讀,讀通句子。
3、交流了解到的信息。
讀了課文,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學生隨意說自己對課文的'初次認識。
4、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隨機的引導。
師:剛才有些小朋友了解到了恐龍滅絕的幾種說法,有些小朋友知道了恐龍生活的歷史年代,都很好。現在,我們先來看看恐龍生活的歷史年代。
5、學習課文第一小節:
⑴ 出示第一句,讀句子。說說你了解到哪些知識?
知識點:“人類的歷史三四百萬年”“恐龍的歷史大約兩億年”。
對3000000、200000000等數據比較陌生,教師板書成阿拉伯數字,讓學生與年齡10歲、100歲比較,體會到恐龍歷史的長遠。
⑵ 朗讀指導,練習。
體會到恐龍歷史的長遠,學生就能讀好“兩億年”、“短多了”等詞、句。
⑶ 教師引讀,讀好問句。“龐大的恐龍為什么會滅絕了呢?”
三、以讀代答,理解詞句
1、再次自由讀課文,了解恐龍滅絕的原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比第一次讀要有所進步。
2、朗讀反饋,以讀代答:
⑴ 教師引讀:龐大的恐龍為什么會消失了呢?請一名學生:一種說法是……(朗讀指導:借冬眠來躲避寒冷耐不住嚴寒)
師繼續引讀:另一種說法是什么?請一組學生讀:另一種說法是……(朗讀指導:長句:那些以植物為食物的恐龍和其他動物,漸漸地死去了。)
師引讀:還有其他的說法嗎?請全體學生讀:還有其他的種種說法……
(在閱讀教學中應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以上教學環節的設計中,充分體現了這一的點。先由學生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獲取直覺信息;再讓學生帶著“恐龍為什么會滅絕?”這個問題朗讀,邊讀邊思考;最后,教師以問引讀,學生以讀代答,既反饋檢查了學生的朗讀情況,又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了有關恐龍滅絕的幾種說法,而且形式新,學生興趣高。)
四、讀中促悟,悟中積累詞句
師:恐龍滅絕的說法有很多很多,今天,我們重點來研究一下第一種和第二種說法。
“一種說法”
1、自由讀,有幾句?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充分尊重學生的朗讀感悟。教師起好引導作用。
第一句抓住“突然”一詞。說明恐龍還來不及反應。
第二句了解“恐龍沒有冬眠的習慣”
第三句了解“恐龍沒有皮毛來保暖”
師:因為以上的幾點原因,恐龍耐不住嚴寒,慢慢地消失了。理解“耐不住、嚴寒”。
2、連起來說說“恐龍為什么耐不住嚴寒?”
3、出示本段出現的詞語,借助詞語介紹恐龍滅絕的說法。(詞語:突然寒冷冬眠躲避保暖耐不住嚴寒消失)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讓學生能進行自主地思考和感悟。為了避免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教,這一環節的設計重在讓學生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教師適時點撥。在學生自我感悟的基礎上,提供與本小節相關的詞語,進行語言的內化和表述。既進行了隱性的識字教學,又積累運用了詞句,了解了恐龍滅絕的一種說法。)
“另一種說法”
1、讀讀“另一種說法”,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這節有幾句話,再讀讀,說說這些句子前后有聯系嗎?
學生自由讀后,談自己的感受。
3、師生一起理清事物之間的關系,了解這種說法中恐龍滅絕的過程。
4、小研究。
為檢查學生是否真正搞清楚,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研究。
課件出示:
( )植物大量枯萎、死亡
( )宇宙行星撞上地球
( )以植物為食物的恐龍和其他動物漸漸死去
( )地球一片黑暗
( )食肉恐龍漸漸滅絕
讀一讀,請四人小組合作研究,該如何排序?用課文中的句子來解釋。
(新課標指出,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研究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就是營造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打破傳統的單一而又乏味的學習方式,通過這一研究,既能理清與認識事物之間的關系,又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合作意識、提高探究能力。)
五、鞏固字詞,書寫生字。
1、出示本課要學寫的4個生字:“亡、肉、耐、類”。
2、學生用編字謎等形式識記。(如“類”:“一種大米”或“一堆大米”。)
3、學生認為難寫的字,教師范寫指導。(如:“類”書寫時要注意:米的最后一筆。教師范寫,學生書寫,點評。)
4、學生練寫,展示佳作。
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教案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曹、秤、砍、官、柱、桿、宰、舷”8個生字并在語言環境中積累“官員、柱子、秤桿、下沉、船舷、重量”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分角色朗讀課文,了解曹沖稱象的辦法,學習曹沖遇事開動腦筋。
3.通過學習,懂得遇事要開動腦筋,平時多觀察,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認識本課7個生字,書寫生字。積累詞語10個。
2、懂得思考問題要善于動腦筋,敢于突破常規,才能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懂得思考問題要善于動腦筋,敢于突破常規,才能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課文錄音、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文
1、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樣東西,你們能叫出它的名字嗎?
(出示:一桿秤)
讀一讀(齊讀)
師:桿是量詞,請小朋友開火車拼讀一下。
(生開火車)
它還有個讀音“ɡān”,欄桿的桿。
2、(指著圖片中的秤)這就是秤。你能用秤來做什么?——稱東西。
(媒體出示“稱”)
這兩個字請你從字形上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它們部首相同,都是禾木旁)
秤:稱東西要達到兩邊平衡,所以右邊是平。
稱:稱的右邊是爾,爾在古代就是你的意思。稱東西要人來稱,所以它是這樣寫的。
3、我們用秤稱蔬菜,稱水果,今天老師還要帶上一桿秤去稱大象。(生笑了)
你為什么笑呢?——小小的秤怎么能稱大象呢?
是啊!那就讓我們一同去課文里看看他們是怎么稱象的。
4、(出示課題——35、稱象)
請2個小朋友讀,然后齊讀課題。
讀了課題,誰想把心中的小問號提出來?
交流后出示學生的質疑:誰稱象?為什么要稱象?怎樣稱的?結果稱出來了嗎?
5、通過預習,我們知道了故事主要寫的是誰稱象?——曹沖
他是曹操的——兒子,而曹操是古時候三國的大官
二、整體感知
1、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回到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國時期去了解稱象的故事。
請你們打開書本,借助拼音朗讀課文,想一想:為什么稱象?怎么稱象的?結果如何?
2、反饋:誰來說說他們為什么要稱象呢?
(曹操要稱象,因為別人送了他一頭象,他想知道大象的份量。)
3、這是一頭怎樣的象呢?引得曹操那么迫切地想要知道它的重量?
找找課文中描寫大象的句子。
請一個學生讀他找到的句子(媒體出示)。
聽了他的朗讀,你感受到了什么?——象很大。
那你也來讀一讀。
(在學生朗讀過程中打斷一下,播放象身體部位和墻、柱子的對比)
誰還能讀出象的'大?(指明讀)
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4、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大家都想知道答案。于是,官員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他們想到了什么方法?請你自由朗讀第三小節。
(1)學生反饋找到的句子(兩個方法:造秤、宰象)。(媒體出示)
(2)學習生字:
砍:請一個小朋友來教大家,并請他做一個砍的動作。
宰:這個字在讀音上要注意什么?請你領讀。
宰就是殺了的意思。(師)
(3)你覺得這些方法好嗎?
學生可能回答:生:不好,因為大象就死了。
師:是啊,大象被砍成一塊一塊后,還會流很多血,分量就——不準了。
生直接引用課文中的句子(媒體出示相關句子)
(4)小朋友們都說這兩個方法不行,曹操聽了也——直搖頭,表示——不同意。
我們一起來讀讀第三小節。我請一個小朋友當曹操,請第一大組讀第一個官員話,第二大組讀第二個官員的話,第三大組自然就是最后一句了,老師來給你們當解說。(師生合作朗讀第三小節)
三、研讀課文
1、就在這個時候,小曹沖站了出來,說出了他的想法,這就是我們在課文開始時的第三個問題:曹沖是怎么稱象的。現在請你讀讀課文的第四小節。
出示:學習單
(1)讀一讀讀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2)說一說用“先…然后…再…最后…”等詞說說曹沖想出了什么辦法?
(3)想一想和官員們的辦法比,誰的辦法更好?為什么?
2、請一個學生讀讀句子(媒體出示)
學習生字:舷:請一個學生當小老師。與琴弦的弦比較。
用紙制船學生理解什么是船舷:就是船的兩側。
再請一個學生也來讀一讀句子。
3、小朋友們可能還弄不清曹沖到底是怎樣稱象的,你們想不想看看他稱象的過程呢?
(師朗讀,媒體自動演示)
4、看了這些畫面,你知道曹沖稱象的過程分為哪幾個步驟嗎?自己再讀讀第三小節,想一想。
(1)師直接說出第一步:我們先把大象趕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
(2)第二步是怎么做的呢?
(3)第三步呢?
(4)最后呢?
你們瞧,這一步步非常清晰。
他先——然后——再——最后——(師引讀)
(5)請你們用自己的話也來說說曹沖稱象的過程吧!
學生發言,邊說邊出示答案。
誰還愿意說一說?(再請一個小朋友說)
我們一起讀一讀吧!
5、瞧,曹沖用這種方法終于把大象的重量稱出來了,我們只要把運到岸上的石頭稱一稱,石頭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請你們再讀讀這段話,想一想我們的第四個問題,曹沖的方
法和官員們的方法比好在哪里?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再思考一下。
6、曹沖的方法大家都說好,好在哪里?和官員們的方法比一比。
學生自由討論,師適當引導。
(1)因為很難造大秤,所以曹沖以船代秤。
(2)石頭是一塊塊分開來的,可以以石代象。
(3)沒有誰能提得起這么一桿秤,所以就用水的浮力代替人的力氣。
7、曹沖的辦法妙不妙?難怪曹操也贊賞他呢!
師生配合朗讀第五小節。
果然是什么意思?和誰說的是一樣的呢?——曹沖。
8、你覺得曹沖怎么樣?如果他在你面前,你想對他說什么?
9、我們小朋友也很聰明,曹沖才7歲,我們都8歲9歲了。如果你在現場,你會有什么好方法呢?我們可是生活在現代的小朋友啊!
學生自由交流。
四、回顧和:
1、搶讀詞語。
2、小火車開起來。(讀形近字組成的詞語)
3、課文學完了,你受到了什么啟發呢?
遇到問題要善于動腦筋,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它。
板書設計
35、稱象
直搖頭點頭微笑
進入課文教學時,我按“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方法,首先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整體感知課文。然后通過“要稱出這頭大象有多重,文中寫了哪幾種辦法?你認可哪一個,為什么”,直奔課文重點段落,根據班級實際,通過老師的演示,通過討論突破難點,感受曹沖的聰明機智。最后再回到整體,聯系生活,通過說還有什么好辦法,讓學生明白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運用現代技術,我們還可以有更好更便捷的方法來稱象,從而使語文教學真正走向生活,真正營造大語文的學習觀,而且對于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促進作用。
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教案設計 篇5
一、活動導課,設置懸念,提出問題: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你們踏入小學已經快一年了,在這一年中,你覺得自己發生了哪些變化?(長胖了,懂事了,長高了)請一位小朋友到前面來師用手量一量他的身高,然后再請一位同學用手給他量一量,師:同樣是一個人的身高,怎么量的結果不一樣?
:測量時要有一定的標準。你知道在測量長度時經常用什么工具嗎?對,用尺子,用尺子測量,這樣既準確又便于交流。
二、觀察探究,認識厘米。
1、認識尺子: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呢?請你拿出來,仔細觀察。
生答,交流。課件出示尺子:數字(都有哪些數字?最小的是幾?我們在測量物體長度的時候,一般從0刻度開始)、刻度線(這些刻度線都一樣長嗎?哪一條最長?)、cm,cm表示的是長度單位厘米,今天我們就一起認識厘米。(板書課題)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作單位。
2、感知1厘米:
(1)1厘米有多長呢?請看大屏幕。(課件演示1厘米的長度,)師:從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你還能找出1厘米嗎?
:相鄰兩個數字之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
(2)同學們很聰明,從直尺上找到了厘米,能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的長度嗎?
(3)請同學們從學具中找一找長度大約是1厘米的物體。拿著這個學具比一比,找一找,自己身體的哪個部位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生活中有很多物體的長度是1厘米,課下請小朋友們找一找,與小伙伴們交流一下。
(4)我們能不能把1厘米畫下來?同學們先試著畫一畫,然后師演示畫法。
(5)看到同學們學習的這么帶勁,有位小朋友不服氣了,說是要考考我們,你們愿意接受他的挑戰嗎?請看大屏幕!這是幾厘米?這又是幾厘米?讓生指著說一說怎么數的。
三、估測,測量:
1、老師想測測你的眼力,怎么樣?請你估計這根小棒的長度。究竟是幾厘米呢?請你測量一下。我們請一位同學到前面來測量,其他同學做老師,一會兒給他點評一下,好嗎?
2、老師的一扎有多長?實物投影。邊量邊講解量的.方法,(我在大拇指尖這個地方點上一個點,再在中指指尖這個地方點上一個點,然后用尺子連接這兩個點,畫出了一條線段,這條線短的長度就是我一扎得長度。)那怎樣來測量這條線短的長度呢?用直尺的0刻度對準線段的一個點,看另一個點指向幾,它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3、你的一扎有多長,想不想測量?同桌兩人合作,量一量,看一看。生匯報測量方法。
4、想不想測量每天陪伴我們的學習用品?如:鉛筆、橡皮、本子等。
先估一估,再測量,同時把估計的結果和實際測量的結果進行比較,看你估計的準確程度如何。
四、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一下這節課自己的表現。
既然我們學會了測量,老師布置一個作業:回家后用尺子量一量你的身高,每年量一次,做好記錄,裝入自己的成長記錄袋,觀察自己的成長變化,好嗎?
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教案設計 篇6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看圖復述雷奈克醫生發明“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經過。
2、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從小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愛科學,學科學,樹立長大為人類做貢獻的理想。
3、學會13個生字。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語的意思。
二、教具準備:電腦、CAI課件
三、教學課時: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一幅圖)同學們,請你們一起告訴老師,圖上畫的是什么嗎?對。這就是醫生給病人看病時經常用到的聽診器。(板書:聽診器)
2、(簡介聽診器)聽診器也叫聽筒,用它可以聽到人體內的各種聲音,比如:呼吸聲、心跳聲。
3、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20課聽診器的由來。(板書20*的由來)請同學們把課題齊讀一遍。
4、讀了課題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同學們想知道的問題可真不少,老師把這些問題歸納了一下,有這樣三個問題:(1)第一個發明聽診器的人是誰?(2)他為什么想到要發明聽診器?(3)聽診器是怎樣發明出來的?
2、老師決定把這些問題交給同學們自己讀書解決,大家有信心嗎?請同學們看自學提示:
(電腦演示)自學要求:
(1)自由地、大聲地朗讀課文,思考(1)第一個發明聽診器的人是誰?(2)他為什么要發明聽診器?(3)聽診器是怎樣發明出來的?并用鉛筆在書上做上記號。
(2)完成練習1后,再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討論。
三、檢查交流上述三個問題。
1、誰來匯報第一題?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嗎?請告訴大家你是從課文哪個自然段知道的?你能讀讀嗎?請同學們一起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板書:創造了第一個聽診器)
2、雷奈克為什么想要發明聽診器呢?你又是從哪個自然段的哪句話得到答案的呢?老師導讀,然后男生讀看到的那句話,女生讀想到的那句話。(板書:難過)
課文第一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雷奈克是法國的一位醫生。老師通過上網了解到:1816年,雷奈克發明了聽診器,由于聽診器的發明,使雷奈克能診斷出許多不同的胸腔疾病,他也被后人稱為胸腔醫學之父。
3、(電腦演示書上插圖)大家看圖,課文哪個自然段描寫了圖上的內容?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來讀讀這幾個自然段。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插圖的意思?好,同學們先自己說,然后同座的同學互相講講。指名說。說的時候,聲音要響亮,吐詞要清晰。(板書:吸引試了試)
4、一塊木板真的能傳遞聲音嗎?我們來試一試,好嗎?
請把耳朵貼在桌子上,用腳輕輕地敲一敲桌腳,聽到什么了嗎?太有意思了。
四、指導朗讀
接下來,請同學們輕聲的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課文中你喜歡或是你認為寫得好的詞、句子讀一讀,并且和周圍的同學說一說你為什么喜歡它?
老師在讀了課文后,也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找了出來,看一看:
(電腦演示)
1、只見他們一個站在這頭,彎著腰,把耳朵緊貼著蹺蹺板;一個蹲在那頭,用一枚鐵釘在蹺蹺板上輕輕地劃著。原來,通過木板能清楚地聽到另一頭劃木板的聲音!
老師讀,你們仔細看看老師劃了橫線的這幾個詞,都是表示什么的詞?試讀。
2、他高興極了,馬上跑回醫院,找了一跟小木棍,一頭靠著病人的胸腔,另一頭湊近自己的耳朵。啊!呼吸聲,心跳聲,都聽到了。
這里為什么要用!號呢?
五、總結全文。
正是由于一心為病人著想的.雷奈克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所以才有了發明聽診器的創舉。雷奈克身上所有的這種品質,十分值得我們學習。齊讀課文。
六、指導課外閱讀。
課前老師布置大家收集那些科學家發明了什么。大家找到了嗎?好!我們來交流交流吧。
如果大家還想多了解一些有關科學家發明的故事,老師推薦大家看《科學家的故事》、《發明的故事》之類的書,下星期五的閱讀課上,我們交流評比,比比誰收集的科學家的哪些發明最多,可以嗎。
最后,我衷心地祝愿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勤觀察,多思考,爭做小小發明家。
板書:
20*聽診器的由來
雷奈克 (難過 吸引 試了試)
創造了聽診器
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教案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 會認1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帶齒孔郵票的發明過程中受到啟發。
3、 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觀察,樂于發現,善于探究。
教學重點:
1、 識字寫字。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帶齒孔郵票的發明過程中受到啟發。
教學難點:
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觀察,樂于發現,善于探究。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教學掛圖,郵票一枚,火花一張。
學具準備:一張紙,一根針(可人人準備,也可以組為單位準備)。
教學程序:
課前準備:學生收集有關郵票的資料。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1、出示火花,談話:請大家看這張圖片,它是由十張美麗的圖畫組成的。現在我想把它們都分開,你能幫我想想辦法嗎?
(用刀裁、剪刀剪、鉛筆尖在圖片連接處戳孔后再撕開……)
過渡:小朋友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辦法。你們知道嗎?郵票就是采用其中一種辦法來分開的。(出示郵票)
說起郵票這邊上的齒孔,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
2、板書課題《郵票齒孔的故事》,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輕聲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了解大意。
2、借助拼音自主識字,把記不住的字標出來。
3、合作識字。
“我說你找”。一人說生字,其他人迅速在生字條中指出。
“我指你認”。一人指生字,其他人搶讀字音,讀準確為止。
討論:不好記的生字怎樣記?
4、全班交流。
小黑板出示生詞,指名教讀,齊讀。
開火車讀生字,糾正字音。
還有哪些字記不住?請大家幫助你。
三、合作學習,理解課文
1、 默讀課文,思考:帶齒孔的郵票是怎樣發明的?
2、 合作學習。
組內伙伴輪讀課文,糾正易讀錯字音。
討論:帶齒孔的郵票是怎樣發明的?
嘗試讀讀你認為重要的句、段。
在組內提出自己的'疑問,互相幫助解決。無法解決的疑問留待全班討論解決。
3、全班交流。
重點引導:
動手操作,促進理解。老師提供印有“郵票”的紙,部分同學用手撕紙中的“郵票”,部分學生模仿酒館中那位先生的做法。交流感受。
根據回答指導朗讀重要語句。如:用禮貌的語氣讀兩人對話;找出表現兩人善于動腦筋的句子,讀時突出他們的用心思考;“阿切爾被那個人的舉動吸引住了”;“英國郵政部門立即采用了這種機器”;“直到現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郵票打孔機”……
4、質疑問難,師生共同解決疑難。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讀課題。
回憶:帶齒孔的郵票是怎樣發明的?
朗讀課文。
二、總結全文,啟發創造
1、思考:帶齒孔的郵票用起來的確非常方便,直到今天我們仍然用著這樣的郵票。這樣的方便是誰給我們帶來的?獨立思考后,與身邊的伙伴討論一下。
交流:從西服領帶上取下別針在郵票連接處刺上小孔的人,反映靈敏,聰明手巧;阿切爾善于觀察,用心思考,研制出郵票打孔機。兩者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2、過渡:阿切爾通過觀察別人解決問題的辦法,自己經過研究,發明了郵票打孔機,讓我們能輕松地撕開郵票。可是,郵票撕下來后,身邊沒有膠水,郵票沒法貼到信封上。你能解決這個難題嗎?
(現已解決:郵票背面貼上特制膠水,用時只要用水將郵票背面打濕,就可以把郵票貼在信封上。)
3、在生活中,你們還發現有什么不方便?(自由發言)
小結:這些不方便如何解決呢?希望大家都能做有心人,動腦筋,想辦法,并動手做一做,在“展示臺”上表現一番。可獨立完成,也可以小組為單位完成。
三、鞏固識字,指導書寫
出示生詞,認讀。
出示“我會寫”中的生字,認讀,擴詞。
指導生字書寫。
觀察字型、結構,書空記憶。
提出需老師指導的生字,老師范寫。
仿寫。
交流評議,改進書寫。
四、積累運用,指導實踐(根據教學情況,部分內容放到課后。)
1、 數量詞積累。
找出文中的數量詞,讀一讀。
完成課后練習“讀讀填填”,集體訂正。
你還能說幾個這樣的詞語嗎?
2、 郵票常識積累。
讀“我知道”的內容,了解部分關于郵票的常識。
你還收集了哪些關于郵票的資料?與大家交流一下。
展示你的集郵冊。
3、 口語表達實踐活動。
找一找、講一講受生活小事的啟發,從而有所發明創造的故事,如《瓦特發明蒸汽機》、《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等。
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教案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讓同學們準確的讀寫古詩絕句,并大概的了解詩句的意思。
2、讓同學們準確閱讀需要認識的字,準確寫出需要記住的字。
3、能背誦本課古詩詞。
教學重難點:
1、掌握本課生字,背誦古詩。
2、理解詩意,體會作者的喜悅心情和開闊胸懷,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請同學們聽歌曲《春天在哪里》,并說一說,自己所找到的春天。
2、揭示課題,板書作者和課題。
二、學生介紹詩人,一起解讀詩題。
三、小組合作,讀古詩,學習生字詞。
四、師范讀古詩,學生讀;多種形式讀,體會古詩的韻律美,讀出節奏感。
1、師打節拍范讀古詩,生學著打節拍讀古詩。
2、生打節拍個人展示讀古詩。
3、分小組打節拍讀古詩,體會古詩的韻律美。
五、結合圖片,讀詩句;抓住字眼,說詩意;根據詩意,感悟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這首詩中作者描寫了哪幾種景物生說師畫。
2、抓住字眼,理解詩意,重點理解“含”、“千里雪”和“萬里船”。
3、帶著理解,再次讀古詩,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拍起小手填詩句,背一背古詩。
六、提升拓展
1、如此美麗多彩的古詩,讓我們來一起演唱一番吧。師演唱古詩,生聽并學唱。
2、大自然的景色是如此的.多彩美麗,讓我們善于發現身邊春天景色的美麗,請同學們課下搜集一些關于春天的詩句讀一讀,去寫一寫,畫一畫自己身邊春天的美麗景色。
謝謝大家。
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教案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 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3、 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重點:
1、 識字寫字。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教學難點:
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教學掛圖。
學具準備:畫紙,水彩筆。
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 揭示課題,鼓勵提問
1、板書課題,指名讀課題
2、啟發: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
過渡:是啊,風是怎么畫出來的呢?讀了這篇課文你就知道了。
二、 初讀識字,了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讓我們認識一下課文里的小朋友。
2、談話:能介紹這幾個小朋友的名字嗎?(根據回答板書名字)
和這幾個小朋友打打招呼吧。認讀生字:宋、濤、陳、丹、趙、藝
鞏固:你身邊的伙伴中,誰的名字里有這些字?
3、識記“濕”。“濕”——“顯”
4、指名分段讀課文,提醒注意多音字:桿、轉。
三、讀畫結合,理解內容
1、 默讀課文,看看小朋友們是怎么畫這看不見、摸不著的風的'。
2、 交流對課文的理解。
交流方式一:
讀有關句子。
在黑板上畫一畫。(其他人品讀相關語句)
你認為他畫得對嗎?齊讀課文。
交流方式二:
指名仿照其中一個小朋友的畫在黑板上畫風。
猜一猜,這是誰的畫?
你是怎么知道的?(讀相關語句,或用自己的話來回答)
齊讀品味。
3、 欣賞幾個小朋友畫的風(見黑板),與學習伙伴分角色讀課文。
4、 你覺得誰畫得最好?說說你的理由。
5、 小結:紅旗在飄動,小樹彎下腰,風車在轉動,雨絲斜飄,都是因為有風的緣故。風雖然不能直接畫出來,卻可以通過畫與風有關的事物表現出來。
四、啟發想象,拓展練習
1、 你想怎么畫風呢?引導回憶起風時的所見所聞。
2、 說一說,寫一寫。
課后畫一畫,下節課與同學交流。(可根據本班學生的情況,考慮提前布置畫風)
第二課時
一、激發興趣,復習引入
1、 出示生詞,認讀。
2、 出示全班學生名冊,你能認出多少同學的名字?(指名認讀)
3、 自由朗讀課文,思考:小伙伴們是怎樣畫風的?(指名用自己的話說)
二、朗讀感悟,深入理解
1、 自由組合,分角色練習朗讀。(老師巡視,適時指導)
2、 合作伙伴表演讀,引導學生評議。
評議重點:每個人的語氣是否正確。
3、 小組推薦代表分角色朗讀。
4、 質疑問難:讀了課文,你還有什么不懂的?(通過質疑解疑對課文內容進行簡要的小結。)
三、展示作品,拓展思維
1、 你是怎么表現風的?展示你的作品吧。
指名展示作品,適當解說。(3—5幅)
2、 評議作品。
自評后組評,各組推薦優秀作品在全班展示,集體評議。
3、 啟發更深入想象:聲音、氣味與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它們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如果由你來畫聲音、氣味,你會怎么畫?(自由發言)
四、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 出示“我會寫”中生字的卡片,指名認讀,分組輪讀。
2、 口頭擴詞練習,理解字義。
3、 指導生字書寫。
記憶生字字形。
觀察間架結構。(引導整體把握字形)
老師示范難字。
學生練寫。
4、 自查后互相評議,改進。
四、 實踐活動
1、 畫聲音或氣味。
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教案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 會認1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3、 懂得要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教學重點:
1、 識字教學。
2、 寫字教學。
教學難點:
教會孩子懂得要敢于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寫課題“畫家”二字寫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寫得小一些。提問:誰知道老師為什么這樣寫課題?請同學自由發表看法。
2、在大畫家與小牧童之間到底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去看看。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 請小朋友自由讀課文,想象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 請生再次自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用“□”勾出生字。
3、 認記生字: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借助拼音讀出生字讀音。
(2)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生字,并為它組詞。
(3)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自由認記生字。
(4)請學生起來說說自己記了哪個生字?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
偏旁歸類識字:抹——批——拱 慚——愧
加偏旁識字:區——驅 共——拱
換偏旁識字:溝——購 繩——蠅 漸——慚 瑰——愧
看字型識字:“墨”——墨是黑色的。
聯系生活識字:
“價”,超市里寫有“天天平價”。
“購”,糧站墻上寫有“收購糧食”。
(5)用多種方法檢查學生對生字的認記情況。(開火車、搶讀、小組讀、齊讀、個別讀等)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在認識字的基礎上快速、輕聲讀課文兩遍,看看自己能不能將課文讀通順。
2、同桌讀課文,抽學生讀課文。
3、想聽老師讀嗎?師范讀課文,學生仔細聽,聽聽老師是怎樣讀的。
4、請生評價老師讀的課文。
5、學生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6、看圖,說說牧童是在什么情況下指出畫家戴嵩畫錯了的?
7、在文中找出圖中不同人物說的話,仔細讀一讀。
8、圖上的哪個人是大畫家戴嵩?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9、假如你是戴嵩你會感到怎樣?可是他卻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呢?練習用誠懇、和藹的語氣讀戴嵩此時說的話。
10、練習讀讀戴嵩與牧童的對話,要讀出牧童的天真質樸。
教師可以適時范讀。
11、四人小組合作練讀。在分角色讀時,力爭通過表情和動作把敘述部分的內表現出來。
12、請組內朗讀好的學生在全班表演朗讀。從表情、動作、語氣三方面引導評議,以檢查學生對“稱贊、贊揚、和藹、慚愧、拱手”等詞語的理解情況。
13、想象當時的情況,人們聽了會說些什么?你想說些什么?看看書中的學習伙伴有什么看法?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生字。
2、齊讀課文。
二、指導學生寫字。
1、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2、請生選擇喜歡的生字組詞,能組幾個就組幾個。
3、學生自由觀察自己感興趣的生字,并說說在寫這個生字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教師相機點撥。
4、重點指導以下幾個生字:
兄、呆:上面的“口”要上寬下窄;“兄”的最后一筆要圓潤舒展;“呆”的下部分的豎要寫在豎中線上。
商:很像“摘”字的右半部分,但同字框里面不一樣。
抹、擠、拱、批:四個字都有提手旁,都是左窄右寬。
價:字內有三個撇,但最后一撇與前兩撇不一樣。
錢:左短右長,重點指導金字旁和斜鉤的寫法。注意與“淺”比較。
購:左右都寫得比較瘦長。
5、學生自由寫字,教師巡回指導。
三、完成課后練習。
1、出示小黑板,上面有課后題。
2、請學生讀讀句子,體會“一”的作用。
(1) 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說明他畫得真好,一下子就把人吸引住了。)
(2) 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說明畫家的動作很快。)
3、請學生用“( )一( ),就( )。”
“( )一會兒( ),一會兒( )。”的句式說句子,寫句子。
第22課 我為你驕傲
學習目標
1、會認“滑”等9個生字,會寫“報”等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3、學會承擔責任,學會寬容。
課前準備
1、 實物投影儀
2、 句子投影片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課前板書“驕傲”)你知道驕傲是什么意思嗎?(聯系生活實際談一談)(補充課題), 今天我們學習的課題為“我為你驕傲”(生齊答)通過預習你知道課題中的“我”是誰?“你”又是誰?(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老奶奶 “我” 送報的孩子 “你”)老奶奶為什么要說“我為你驕傲”呢?讓我們在課文里尋找答案吧!
二、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
要求: 1、輕聲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記憶字形。
2、 再讀全文,做到通順、流利 。
三、交流
1、 請學生指出自學過程中最容易讀錯的生字,全班正音。
2、 請班上朗讀最好的學生分段讀課文,老師用“我為你們驕傲”這句話來評價,請學生說說老師為什么為他們驕傲,鋪墊“驕傲”在文中的意思。
四、朗讀課文,學習詞句
1、 一邊默讀課文,一邊畫出帶生字的詞語和由熟字組成的新詞或者自己喜歡的句子。
2、 同桌互讀互聽自己畫出的詞語和句子。
3、 展示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師生共同評價。
五、自由通讀全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六、指導書寫。
1、 請學生觀察要寫的字,說說可以用什么方法記住它們。
2、 細看生字,說說寫這些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重點指導詞語:
“ 玻璃”的“璃”右下部分是“撇折”“點”,不是“人”。
“碎”的右邊要注意“十”字要寫在兩個人字的下面,豎不能伸到兩個“人”的中間。
“繼”的筆順是先寫“ 纟 ”,再寫“米”,最后寫“ 豎折 ”。
“驕傲”一詞重點區別“平撇”和“豎撇”,“傲”字中間的橫畫要短,右邊是反文兒,不是折文兒。
3、 練習書寫四個字、四個詞。
4、 點評反饋。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用多種方法認讀生字、新詞。
2、用投影出示一些句子,指名朗讀。
二、自讀感悟
1、 自由讀課文,思考。
а。是什么事情,使老奶奶寫了“我為你驕傲”這句話?(指導學生有條理地說說事情的經過)學生說到那里,就引導學生感情領悟到那里,進行感情朗讀。如;
(1)想象“我”和小伙伴扔小石頭時那開心、有趣的場面,想象在這種情景中“我”和小伙伴的神態、動作、語言,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體會“我”的情感變化過程。
(2)當老奶奶知道玻璃窗被打碎了,她沒有去追問,她在想什么?
(3)當老奶奶天天收到“我”送的報紙時,她又會想起什么?當老奶奶收到“我”積攢的七美元和一封道歉信時,又會想些什么?
ь。老奶奶為“我”的什么品質感到驕傲?(引導學生懂得做了錯事,要勇敢地承認并及時彌補)
2、 分組或全班交流。
三、感情朗讀,加深體會。
1、 分組練習最讓你感動的地方。
2、 說說自己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事,做了錯事應當怎么辦?是怎么解決的?
3、 回家把課文讀給你的好朋友聽,讀給爸爸媽媽聽,并聽聽他們的想法。
四、練習書寫。
聽寫生字詞。
五、積累語言。
1、 你覺得這篇課文中哪個句子寫得最好,用橫線畫出來。如:
(1)石頭像子彈一樣射出,又像流星一樣從天而降。
(2)我們聽到玻璃破碎的聲音,就像兔子一樣飛快地逃走了。
2、 讀讀抄抄課后詞語。
光滑 破碎 飛快 輕松 驕傲 往常 自在
足夠 真誠 頓時 繼續 風和日麗
3、 交流評議,提高學生對文字鑒賞水平。
23 三個兒子
教學目標:⒈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字。
⒉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⒊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識字,寫字。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時數:2課時
課前預習要求:勾出生字,生詞。標出自然段。讀熟課文。
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你們都是爸爸媽媽的寶貝,爸爸媽媽都非常愛你們。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有關三個兒子的故事。齊讀課題。
二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⒈檢查預習情況。
① 分小組讀課文,比一比,看看哪組讀得又準確又通順。一小組讀1—2自然段。
② 抽生說說你勾出了哪些生字,生詞?
⒉認記生字。
① 師出示生字卡片,生借拼音齊讀。
② 自由讀生字記住讀音,自己覺得難記的多讀幾遍。
③ 去掉拼音開火車讀。
④ 給生字找朋友,組詞。抽生說,師將詞板書。生再齊讀。
⑤ 記一記。同桌互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生字的。
⑥ 用考一考,讀一讀等方法鞏固生字。
⒊朗讀感悟,理解課文。
① 生字朋友能幫你把課文讀得更通順,更流利。咱們一起試試吧!齊讀課文。
② 師范讀課文,生邊聽邊想:為什么老爺爺說他只看見一個兒子?
③ 自由讀課文二,三,六自然段,用橫線勾出三個媽媽說的話。
④ 抽生讀,其他人評價,讀得好不好,為什么?(前兩位媽媽自豪的語氣,第三位媽媽平穩的語氣)
⑤ 師引讀,自由讀。
⑥ 聽課文八至十一自然段的朗讀,說一說,三個兒子在見到自己的媽媽在提水時,分別是怎樣做的?讀時語氣應有什么區別?
⑦ 比一比,看誰能通過讀表現出三位媽媽提水的辛苦。
⑧ 自由讀,齊讀。
⑨ 假如你就是那位老爺爺,你會怎樣說?(練習讀好老爺爺幽默,風趣而有意味深長的話)
⑩ 四人小組里兩人一組,互相評價,哪些句子讀得好,哪些句子需要改進。
⒋齊讀課文。想一想:讀了課文你懂得了什么?
⒌提出要求;倡議同學們從現在開始,每天至少為父母做一件事。
二課時
一 復習生字。
1 抽生讀生字,并給生字組詞。
2 快速搶讀生字。
3 齊讀。
二 學寫生字。
1 齊讀生字。
2 范寫容易寫錯的生字,生認真觀察,認真聽。
①請大家注意以下幾點:
“拎”字最后一點。“桶”右上的一點,“膊”字右上的一點。
“蕩”是上下結構的字。
②生回憶書空以上幾個字。
3 寫美觀。請生自己觀察,你覺得怎樣才能寫得更漂亮?抽生說師范寫。
4 生練習寫字。
三 課后練習。
1 齊讀。
2 說說這段話的意思。三個孩子同時做一件事用“一個…一個…另一個…”的句式來說。
3 自己再讀讀,想一想你能用這個句式再說一句話嗎?
四 四人小組排練表演課本劇。老師巡視,隨機點撥。重點指導:
1 人物的語氣。
2 人物的動作。
3 人物的表情。
蘇 虹
24。 玩具柜臺前的孩子
教學目的:
1、 會認“具”等11個生字。
2、 默讀課文,學習關愛父母、關愛他人的好品德。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出示第一幅插圖,引導看圖提問:
①這是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有誰在干什么?
②板書課題:玩具柜臺前的孩子。
二、 授新:
(一) 學習生字
1、 自由讀課文,認讀生字。
2、 借助拼音學習生字。
3、 開火車讀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二) 讀通課文,初步感悟
1、 再讀課文,把課文每一句話讀正確,讀流利。
2、 引導全體讀書。
同學之間互相讀一讀、聽一聽。
3、 開火車指1名朗讀各段。
4、 相互交流的說說:你覺得小兵是個怎樣的孩子?
(三) 再讀課文,加深感悟
1、 朗讀感悟8—13段。
a、請同學們再次認真讀課文,找到你最受感動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b、指名朗讀,并引導全班學生讀好句子。
c、分角色讀好8—13段。
2、 朗讀感悟1—7段。
a、課文中的這位小朋友什么也讓媽媽給他買,是不是他不喜歡玩具?是不是他不喜歡穿好看的衣服?
b、再讀課文,感悟小兵喜歡玩具的心情。
c、分角色朗讀課文( 1—7段)
3、 朗讀感悟最后兩段。
a、指名朗讀。
b、交流:讀了這兩段,你想說什么?
4、 默讀課文,升華情感。
a、請同學們再次靜靜地默讀課文,讀后說說你想到了什么?
b、學生交流,老師參與總結:是啊!愿大家都學會關愛父母,關愛身邊的每個人。
三、 課后作業
1、 把小兵的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
2、 平時做孝敬父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