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教案(精選5篇)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教案

發(fā)布時間:2023-08-21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教案(精選5篇)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游記的特點,理清文章的脈絡。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壯美,感悟長江源頭的神異不凡。

  3、抓住關鍵句,品味文章的語言魅力,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

  4、領會文章蘊含著的深刻意義——自然的偉力,民族精神的源頭。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觀看紀錄片《再說長江》第二集《重上江源》。“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聽著這熟悉的旋律,令人浮想聯(lián)翩,歌詞中的“雪山”就是長江的源頭——各拉丹冬雪山,它位于東經(jīng)91度07分,北緯33度29分。現(xiàn)在請同學們結合觀看的紀錄片,說一說各拉丹冬為什么會成為長江的源頭呢。

  今天我們學習馬麗華的游記散文《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揭開各拉丹冬神秘的面紗,感受雪域高原的壯美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細膩而豐富的情感。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整理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請同學通讀全文,從文中找出關于時間推移、地點轉換的詞語。

  1、第1自然段寫到“各拉丹冬有陰陽二坡,西北陰坡盡是冰雪,景色單調,東南陽坡才好看”。你認為“我”游覽的是哪里呢?

  明確:“我”游覽的是東南陽坡。從第3自然段“在各拉丹冬以東幾公里處有牛糞可撿的草壩子上”可知游覽的是東南陽坡。

  2、本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組織材料的?找出第一天游覽中體現(xiàn)這一順序的詞語。

  明確:按照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來組織材料(也是以“我”的游蹤為線索組織材料的)。敘述了“我”游覽各拉丹冬雪山的所見所感。詞語有:草壩子——冰河礫石堆上——走下礫石堆,接近冰山——此地海拔已超過六千米。

  目標導學二:品讀課文,感受雪山壯美

  請同學們品讀第5—6自然段。

  1、從文中找出描寫各拉丹冬雪山景物的語句。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描繪的?從中感受到雪山怎樣的特點?

  明確:遠處全景:晶瑩連綿的冰峰;平坦遼闊的冰河;遠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統(tǒng)領著冰雪勁旅。近景(沿冰河接近冰山):冰山像屏風,精雕細刻著各種圖案;冰塔林就由許多冰的莊園冰的院落組成。作者是按由遠至近的順序來描繪的。感受:天地間浩浩蒼蒼;這一派奇美令人眩暈。

  請同學們品讀第10—11自然段。

  2、思考作者是從什么角度描寫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什么特點,從中感受到了雪山怎樣的特點。

  明確:觸覺:寫冰窟。特點:溫暖。

  讓學生反復有感情地朗讀句子,通過反復朗讀加深對句子的理解及對作者的情感的把握。聽覺:寫風。特點:聲音大(呼嘯);不停息(川流不息);威力大(掃蕩)。

  視覺:冰體。特點:晶瑩潔白;漂亮,千姿百態(tài)(挺拔的,敦實的,奇形怪狀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掛冰的流蘇,像長發(fā)披肩);熠熠爍爍,光彩奪目。

  感受:是瓊瑤仙境;這波紋是否就是年輪。

  3、作者分兩次集中描寫雪山,這兩次描寫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在寫第二次之前,還要寫第一次來觀看雪山的感受?

  明確:第5—6自然段是從低處觀賞描寫,第10—11自然段是從高處觀賞描寫,這樣從不同角度展現(xiàn)了各拉丹冬雪山的神韻。兩次寫觀賞雪山的感受,表現(xiàn)了作者對雪山認識逐漸加深,對雪山的情感步步增強。也在讀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請同學們品讀第12—14自然段。

  4、這幾段描寫的重點是什么?作者從中感悟到了雪山怎樣的特點?

  明確:描寫了礫石堆和堅冰之下的流水。感悟:一刻不停,開始演繹長江的故事。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跟著作者一起感受了各拉丹冬雪山的神異壯美,我們也感受到了造物主的偉力,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這篇文章語言的魅力,以及作者面對如此的美景,內心所生發(fā)出的怎樣的情感震撼。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賞析句子,感受語言魅力

  聯(lián)系上下文,品味下面的語句的妙處。

  (1)陽光使這位身披白色披風的巨人變化多端:融雪處_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與層次畢現(xiàn),富有雕塑感。

  明確: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將白雪覆蓋下的各拉丹冬雪山比作“身披白色披風的巨人”,賦予雪山以生命,“變化多端”一詞,又寫出了這里自然環(huán)境嚴酷,天氣惡劣。

  (2)頻頻小震醞釀著某一兩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凍瘡,肩背脖頸疼痛得不敢活動,連夜高燒,不思飲食,……活動時只能以極輕極慢動作進行,猶如霹靂舞的“太空步”。

  明確: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把身體不適應高山氣候比作“地震”,“手背生起凍瘡,肩背脖頸疼痛”比作小震,“連夜高燒”比作大震;把“動作的緩慢”比作“太空步”,寫出了各拉丹冬雪山海拔高,氣候條件的嚴酷。

  (3)我雙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嚴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禮。

  明確:“行了跪拜大禮”這一動作描寫,傳神地寫出了“我”的虔誠及對各拉丹冬雪山的崇敬。

  (4)遠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統(tǒng)領著冰雪勁旅,天地間浩浩蒼蒼。

  明確:“白色金字塔”,暗示雪山猶如帝王一般,“統(tǒng)領”一詞又賦予雪山以帝王的行為,表現(xiàn)了各拉丹冬雪山的高大威嚴,令人敬畏。

  目標導學二:品味寫景,體會作者情感

  作者在寫景時,自然而然地產生了聯(lián)想想象,讓學生品讀課文,標畫聯(lián)想想象的句子。

  1、作者在觀賞雪山時,產生了哪些聯(lián)想和想象?

  明確:(1)這一派奇美令人眩暈,造物主在這里盡情賣弄著它的無所不能的創(chuàng)造力。

  (2)端詳著冰山上縱橫的裂紋,環(huán)繞冰山的波狀皺褶,想象著在漫長的時光里,冰川的前進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長,這波紋是否就是年輪。

  (3)那是堅冰之下的流水之聲,它一刻不停,從這千山之巔、萬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開始演繹長江的故事。

  2、這些聯(lián)想和想象中分別蘊含著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第(1)句,“眩暈”的意思是“感到本身或周圍的東西旋轉”,這里是被眼前的奇?zhèn)サ木跋笏鄯Y澝涝煳镏鞯膫ゴ笊衿娴膭?chuàng)造力,長江源頭的各拉丹冬雪山就是大自然的杰作。

  第(2)句,由冰山的裂紋和波狀皺褶聯(lián)想到樹的年輪,賦予各拉丹冬雪山以生命,贊頌雪山的神奇,歷史久遠,如同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一般。

  第(3)句,“演繹”是“鋪陳,發(fā)揮”的意思,這里是說堅冰之下的流水,是圣潔的,是長江的生命源頭,從這里開啟了長江的生命之旅,長江從此開啟了孕育生命,造福人類之旅,這流水,也是中華民族的生命之源,中華民族的歷史也同長江一樣源遠流長。

  小結: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寫景,抓住景物特點,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描繪了長江源頭各拉丹冬雪山的神奇美麗,并賦予雪山以生命,寫景中蘊含著作者對雪山的崇敬和贊美之情。作者又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抒發(fā)了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贊美。

  知識點

  一、作者簡介

  馬麗華,山東濟南人。1976年開始發(fā)表作品,著有長篇散文《藏北游歷》《西行阿里》《靈魂像風》,報告文學《青藏蒼茫》,散文集《終極風景》《追你到高原》,詩集《我的太陽》,長篇小說《如意高地》等。被譽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

  二、故事背景

  1996年,馬麗華從遙遠的山東來到西藏,正如三毛癡迷于撒哈拉大沙漠一樣,馬麗華深情地眷戀著藏北高原的雪山草地。西藏這種自然和人文“秘境”,讓馬麗華產生了“審美眩暈”。馬麗華的足跡幾乎走遍了西藏的每一個角落。她曾自豪地寫道:我所能談及的西藏已被自己的目光注視過,已被自己的雙腳接觸過,已被自己的心靈感知過。多年的西藏游歷,讓馬麗華有機會對自己的所到之處進行觀察、欣賞、體驗、記錄,這段經(jīng)歷不經(jīng)意間構成了她個人生命中最有價值的部分。馬麗華說:從中提取的關鍵詞,全都響亮而光彩。

  三、理解詞義

  1、醞釀:比喻做準備工作,如事先考慮、商量、相互協(xié)調等。

  2、恭順:恭敬順從。

  3、豁然:形容開闊或通達。

  4、虔誠:恭敬而有誠意。

  5、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個又一個接連不斷地到來。

  6、歷歷在目:(物體或景象)一個一個清清楚楚的在眼前。

  四、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總寫各拉丹冬的特點,交代時代背景。

  第二部分(②—?):描寫“我”在各拉丹冬的所見所感。

  第三部分(?):發(fā)現(xiàn)流水,抒發(fā)情感。

  五、問題歸納

  1、“陽光使這位身披白色……富有雕塑感。”一句運用什么修辭?這句話有何作用?

  此句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各拉丹冬雪山棱角多、層次分明,富有雕塑感的特點。

  2、第①段的結尾句,有什么必要?

  交代長江考察熱及有探險者犧牲在這項事業(yè)里,說明“認識長江”是一項既危險又偉大的事業(yè)。這次“我”隨攝制組接近各拉丹東也是一件危險而又偉大的事情,為下文描寫各拉丹東作鋪墊,引起讀者的關注。

  3、第②段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有什么表達效果?

  準確生動地刻畫出了各拉丹冬嚴寒氣候停留的時間之久。增強了各拉丹冬的神秘感。為下文描寫作者爬各拉丹冬山的艱難埋下伏筆。

  4、寫安托師傅“力大如牛”,而此時卻“氣喘吁吁”,有什么作用?

  “力大如牛”的安托師傅都“氣喘吁吁”,側面襯托出各拉丹東環(huán)境的惡劣。

  5、作者把走路,比作劈靂舞的太空步,有什么作用?

  本題運用比喻效果分析法。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用幽默風趣的筆調把活動時緩慢的動作比作霹靂舞的“太空步”,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高原反應帶給作者的痛苦。

  6、“蠕動”一詞有何表達效果?

  “蠕動”一詞傳神地寫出了人在冰谷里行走時身影的渺小,側面表現(xiàn)了冰谷的寬闊巨大。

  7、“這一派奇美令人眩暈,造物主在這里盡情賣弄著它的無所不能的創(chuàng)造力。”請從詞的角度賞析這句話。

  本題運用賞析句子三步法。“賣弄”本是有意顯示、炫耀自己的本領的意思,這里是貶詞褒用,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冰峰、冰河、冰谷等景物令人目不暇接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冰塔林奇美景色的贊美之情。

  8、“眼看著興致極高的伙伴們,大口喘著氣,扛著攝影器材,翻過一面冰墻,不見了。”從對伙伴們的描寫中可以看出“我”怎樣的心情?

  本題運用對比作用分析法。“我”正遭受著缺氧反應與新傷的劇痛,無法行動,而伙伴們卻興致高昂繼續(xù)工作,在強烈的對比中表現(xiàn)了“我”郁悶的心情及對伙伴們的羨慕之情。

  9、“挺拔的,敦實的,奇形怪狀的,蜿蜒而立的。”這句話在句式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賞析。

  運用短句,富有節(jié)奏感,具有音律之美,讀起來朗朗上口,表現(xiàn)了作者對大自然改變冰體形態(tài)的驚訝、贊美之情。

  10、第?段中“端詳著冰山上縱橫的裂紋……這波紋是否就是年輪。”此處的想象有什么作用?

  由冰川的裂紋和皺褶想象到漫長時光里冰川的前進和后退,并通過對“是否就是年輪”的疑問,表現(xiàn)了作者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力的贊美。

  11、結尾句有什么深刻的含義和作用?

  本題運用結尾句(段)作用分析法。結構上,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內容上,交代了作者在各拉丹冬發(fā)現(xiàn)流水聲,暗示各拉丹冬是長江的源頭,寓情于景,贊美各拉丹冬作為長江源頭哺育了西藏,哺育了中華文明。

  六、課文主題

  本文記述了“我”跟隨攝制組在各拉丹冬游覽的經(jīng)歷,描繪了雪域高原的壯美景色及自然景物給“我”帶來的震撼,表達了“我”對自然神奇?zhèn)チΦ馁澝馈?/p>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品味文中生動描述各拉丹冬壯美景色的語句,感受作者表達的豐富情感。(重點)

  2.把握文章的層次脈絡,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難點)

  3.體會文中表現(xiàn)出來的自然美,培養(yǎng)讀者對大自然的感情。(重點)

  作者名片

  馬麗華,女,山東濟南人,原籍江蘇省邳州。中共黨員。一級作家、編審,現(xiàn)任中國藏學出版社總編輯。著有長篇報告文學《青藏蒼茫——青藏高原科學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終極風景》、《西藏之旅》,長篇散文《藏北游歷》、《西行阿里》、《靈魂像風》,《走過西藏》等。

  曾于1992年、20xx年兩次獲得西藏珠穆朗瑪文藝獎,1994年獲莊重文文學獎,1997年《走過西藏》獲全國優(yōu)秀暢銷書獎,20xx年以長篇小說《如意高地》獲第四屆老舍文學獎。

  背景鏈接

  作者在1976年進藏,在西藏工作和生活了27年,曾經(jīng)寫過10多本關于西藏人文地理的紀實作品,代表作有《走進西藏》等,她被譽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本文是記述在長江源頭的一段見聞的游記。

  詞語解釋

  黧黑:形容黑。

  礫石:經(jīng)水流沖擊磨去棱角的石塊。

  蠕動:像蚯蚓爬行那樣動。

  懈怠:松懈懶惰。

  敦實:結實;粗壯,敦厚誠實。

  腈綸:合成纖維的一種,用來紡織成毛線,布料等。

  流蘇:下垂的穗子,裝飾在馬車、帳幕等上面下垂的穗狀物,用五彩羽毛或絲線制成。

  風云變幻:比喻局勢的動蕩與變化。

  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個又一個接連不斷地到來。接踵,后面人的腳尖接著前面人的腳后跟。

  熠熠爍爍:形容光彩閃耀的樣子。

  川流不息:行人、車馬等,像水流一樣連續(xù)不斷地行進。

  漫不經(jīng)心:疏忽大意,一點兒也不放在心上。

  整體感知

  讀課文,劃分文章層次,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課文可以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寫在大山腳下仰望各拉丹冬雪峰的尊榮。

  第二部分(3-4):寫向各拉丹冬雪峰進發(fā)的艱難情景。

  第三部分(5-13):寫近觀冰塔林看到的壯觀景象。

  第四部分(14):寫在礫石灘上看雪峰時的新發(fā)現(xiàn)。

  課文解讀

  一、在藏北高原大山腳下仰望各拉丹冬雪峰,作者的所見、所感是怎樣的?

  陽光使這位身披白色披風的巨人變化多端:融雪處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與層次畢現(xiàn),富有雕塑感。

  氣勢磅礴,變化多端。

  二、讀課文,說說考察的環(huán)境是怎樣的?請找出相應的描寫。

  季節(jié)上的隆冬將盡,但嚴寒還將在此駐防三兩個月。遠不是秋高氣爽時節(jié)的明媚,這一個風云變幻的季節(jié)里,氣勢磅礴的密云來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難得在云遮霧障中一現(xiàn)尊容。

  三、負重向各拉丹冬雪峰進發(fā),是一個異常艱難的歷程。在此期間,“我”遇到了哪些困難?自然環(huán)境惡劣

  1.海拔接近六千米,讓人氣喘吁吁,很不適應

  2.頻頻小震醞釀著某一兩次大地震

  住宿環(huán)境惡劣

  在各拉丹冬以東幾公里處有牛糞可撿的草壩子上,我們搭起牛毛帳篷。安托師傅他們從崖底冰河里背回大冰塊,我們喝上了長江源頭的水。

  身體不適(剛進各拉丹冬)

  1.手背生起凍瘡

  2.肩背脖頸疼痛得不敢活動

  3.連夜高燒,不思飲食

  4.活動時只能以極輕極慢動作進行,猶如霹靂舞的“太空步”

  ……

  身體不適(在冰塔林)

  1.正是在后退的當兒,腳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隨之襲來。這一跤,使我在后來的旅行中備受折磨。回那曲拍了片才知道,嬌貴而無用的尾椎骨已經(jīng)折斷,連帶第八節(jié)腰椎也錯了位。

  2.頭痛,惡心,雙腳綿軟,呼吸困難——典型的缺氧反應,外加新傷劇痛。

  3.而我似乎已經(jīng)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氣上不來,就長眠于此吧。

  面對這樣的惡劣環(huán)境,你會想什么呢?你知道作者有什么感想嗎?請找出相關描寫

  這樣的身體狀況真是大煞風景。但愿它不要影響我的心態(tài),各拉丹冬值得你歷盡艱辛去走上一遭。

  困難無處不在,熱情始終不減。

  四、作者剛進入冰塔林時,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景象?

  從礫石堆上四面張望,晶瑩連綿的冰峰、平坦遼闊的冰河歷歷在目……遠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統(tǒng)領著冰雪勁旅,天地間浩浩蒼蒼。這一派奇美令人眩暈,造物主在這里盡情賣弄著它的無所不能的創(chuàng)造力。

  遠眺雪峰壯麗奇觀

  從礫石堆上四面張望,晶瑩連綿的冰峰、平坦遼闊的冰河歷歷在目……遠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統(tǒng)領著冰雪勁旅,天地間浩浩蒼蒼。這一派奇美令人眩暈,造物主在這里盡情賣弄著它的無所不能的創(chuàng)造力。

  “眩暈”的是多變的氣候、惡劣的環(huán)境、糟糕的身體,更有被冰塔林奇特的美景而陶醉,享受其中。

  “盡情賣弄”貶詞褒用,形象地寫出了大自然任性創(chuàng)造的情態(tài)。

  五、讀課文,說說冰塔林的美體現(xiàn)在哪些地方?

  1.整座冰塔林就由許多冰的莊園冰的院落組成,自成一天地。

  2.是瓊瑤仙境,靜穆的晶瑩和潔白。永恒的陽光和風的刻刀,千萬年來漫不經(jīng)心地切割著,雕鑿著,緩慢而從不懈怠。冰體一點一點地改變了形態(tài),變成自然力所能刻畫成的最漂亮的這番模樣:挺拔的,敦實的,奇形怪狀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掛冰的流蘇,像長發(fā)披肩。

  3.太陽偶一露面,這冰世界便熠熠爍爍,光彩奪目。端詳著冰山上縱橫的裂紋,環(huán)繞冰山的波狀皺褶,想象著在漫長的時光里,冰川的前進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長,這波紋是否就是年輪。

  句子賞析

  永恒的陽光和風的刻刀,千萬年來漫不經(jīng)心地切割著,雕鑿著,緩慢而從不懈怠。

  “切割”“雕鑿”:擬人化的寫法,盡顯陽光和朔風的威力巨大、動作精巧,這樣導致“冰體一點一點地改變了形態(tài),變成自然力所能刻畫成的最漂亮的這番模樣”。

  放飛想象

  課文最后寫到“拍電影的那一伙不知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新大陸,久久不回來。”,請你發(fā)揮你的想象,你覺得他們可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深入探究

  1.文章中第11段寫到的“瓊瑤仙境”是指什么?具有什么樣的特點?作者運用了哪些手法來描寫?

  “瓊瑤仙境”指的是冰窟中的景色,作者置身其中,仿佛置身仙境。“流蘇……像長發(fā)……”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冰窟中形狀的怪異,冰體的蜿蜒挺拔,冰山的褶皺;整段寫出了冰世界的閃耀光彩,靜穆與高大,增添了文章的色彩。

  2.文中寫到“陽光使這位身披白色披風的巨人變化多端:融雪處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與層次畢現(xiàn),富有雕塑感。”請賞析這個句子,并寫出你的感受。

  運用比喻的手法,將大山比作身披白色披風的巨人,寫出了大山的晶瑩潔白,傲然挺立。“黧黑”寫出了大山的神秘感;整句描寫了大山的外觀形態(tài),棱角層次的鮮明,讓我們感受到了大山的氣勢磅礴,拔地參天,增強了我們的閱讀興趣。

  3.全文作者以游蹤為序,詳細講述了作者自己游覽各拉丹冬的情景,作者是不是僅僅為了描寫各拉丹冬的壯麗景色,還是有其他的目的?說一說你的看法。

  主旨概括

  作者描述了雪域高原各拉丹冬的壯麗,形態(tài)萬千的冰峰,晶瑩透明的冰柱,講述了自己勇登雪域的故事,表現(xiàn)了作者勇于攀登的決心,不畏艱難的態(tài)度。

  藝術特色

  1.語言優(yōu)美,通俗易懂,妙筆生花。

  文章中運用到“靜穆”“晶瑩”“熠熠爍爍”這些優(yōu)美鮮活的詞語,生動形象的描繪了各拉丹冬的千姿百態(tài),壯觀奇景,使文章更加的靈動,給人以無限美感。作者以自己的游覽經(jīng)歷講述,語言平實,淺顯易懂。

  2.主題鮮明,意味深長。

  文章主要講述作者的一次雪域高原之游,描寫了各拉丹冬美麗壯觀的景色和作者攀登的經(jīng)歷,給我們以啟示,做任何事情要不放棄,不半途而廢,勇往直前就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

  3.善用比喻,生動形象。

  文中處處可見比喻的修辭手法,“陽光……巨人”,“像長發(fā)披肩”都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使各拉丹冬的景色更生動具體,富有感染力,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引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

  拓展遷移

  長江源

  即長江的源頭,孕育了華夏的文明。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腹地,環(huán)抱于號稱“亞洲屋脊”的昆侖山脈和青海、西藏交界處的唐古拉山脈兩大山脈之間。

  由于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很少有人觸及,是科學家、探險者和環(huán)保愛好者所神往的地方,景觀十分壯麗,雪山冰峰,無垠的草地,藍天白云倒映在河水中,構成了令人心曠神怡的美景。長江源頭被國家列為自然保護區(qū)。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清課文的脈絡,會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課文內容。

  2、研討作者對各拉丹冬環(huán)境的描寫技巧。

  3、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重難點

  1、學習作者運用多種方法描寫各拉丹冬獨特的環(huán)境。

  2、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美好河山的情感。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長江已經(jīng)奔騰呼嘯了幾千萬年,幾千萬年是何等漫長而悠久的歷史啊!正是這有著悠久而漫長歷史的長江,與古老的黃河一起,共同孕育了我們中華民族。長江,從青藏高原的涓涓細流,出千峽、納萬川,匯集成波濤滾滾的大江,橫貫中華大地,萬千姿態(tài)、雄偉壯觀。那么長江的源頭在哪里?今天,讓我們走進馬麗華的《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一文,領略長江源頭的魅力。

  二、資料助讀

  1、各拉丹冬介紹:各拉丹冬峰位于中國青海格爾木市與西藏安多縣交會處,為唐古拉山脈主峰,海拔6621米,唐古拉山脈最高一組雪山群,為典型之角峰。唐古拉山脈屬地槽皺褶,因喜馬拉雅運動使山脈與青藏高原同時大幅度隆起。各拉丹冬雪峰為其組成部分。除主峰外,雪山共有6000米以上之山峰20座,南北長50余公里,東西寬達20公里。冰雪覆蓋面積幾近600平方公里,大小現(xiàn)代冰川合計105條。雪線高度:北坡5570米,南坡5800米;冰川末端高度:北坡5200米,南坡5300米。

  2、馬麗華,一級作家、編審,現(xiàn)任中國藏學出版社總編輯。著有長篇報告文學《青藏蒼茫——青藏高原科學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終極風景》《西藏之旅》,長篇散文《藏北游歷》《西行阿里》《靈魂像風》《走過西藏》等。

  三、誦讀,整體感知文章

  1、范讀課文,學生勾畫生字新詞,并運用工具書查找讀音和解釋詞義。

  (1)給加點的字注音。

  杠(gàng)棱角(léng)虔誠(qián)恭順(gōng)

  蠕動(rú)豁然(huò)凄涼(qī)懈怠(xièdài)

  敦實(dūn)蜿蜒(wānyán)演繹(yì)安營扎寨(yíng)

  風云變幻(huàn)接踵而至(zhǒng)歷歷在目(lì)

  川流不息(chuān)漫不經(jīng)心(jīng)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虔誠:恭敬而有誠意。恭順:恭敬順從。

  懈怠:松懈懶惰。

  蜿蜒:(山脈、河流、道路等)彎彎曲曲地延伸的樣子。

  安營扎寨:原指軍隊搭起帳篷、修起柵欄住下,現(xiàn)泛指軍隊或其他團體建立臨時駐地。

  風云變幻:像風云那樣變化不定。比喻時局變化迅速,動向難以預料。

  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個又一個接連不斷地到來。

  歷歷在目:指遠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過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現(xiàn)在眼前。

  川流不息:(行人、車馬等)像水流一樣連續(xù)不斷。

  漫不經(jīng)心: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

  2.學生朗讀課文,小組合作討論從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1自然段):總寫各拉丹冬的美麗的景色和人類對其的探險。

  第二部分(2~11自然段):詳細介紹在各拉丹冬探險受挫和所見所感。

  第三部分(12~14自然段):離開各拉丹冬。

  3.跳讀課文,小組合作,從內容的角度整體把握課文。

  (1)查找資料,了解各拉丹冬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想一想,這里為什么會成為長江的源頭?

  各拉丹冬南北長50公里,東西寬30公里,除主峰各拉丹冬峰外,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還有40余座,冰川覆蓋面積790。4平方公里,有冰川130條。雪線高度北坡5570米,南坡側各有一條弧形冰川,南支姜根迪如冰川,長12。8公里,寬1。6公里,尾部有5公里長的冰塔林,是長江正源沱沱河的發(fā)源地;北支冰川長10。1公里,寬1。3公里,尾部有2公里長的冰塔林,冰橋、冰草、冰針、冰蘑菇、冰湖、冰鐘乳等構成千姿百態(tài)的冰塔林世界。

  各拉丹冬冰川地段是青藏鐵路全線氣候最惡劣、地質條件最差、施工難度最大的區(qū)段。斜坡濕地廣布,高地溫、高含冰量凍土地段較長,凍脹、融沉作用強烈;安多以南分布有島狀凍土和深季節(jié)凍土。冬春季節(jié)氣溫很低,寒風凜冽,七八月份天氣稍微轉暖時,雨水豐富,飄過一片云彩來,不是雨雪就是冰雹。

  各拉丹冬峰周圍自然景觀奇特壯觀。冬季,這里是冰雪的世界,山上山下,銀裝素裹,夏秋季節(jié),烈日炎炎,冰消雪融,山下天然草原上盛開著五顏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紅,草原上點綴著成群的牛羊。

  自從有史記載以來的幾千年,長江就一直在流淌,或許已經(jīng)流淌了幾千萬年。長江來源于冰雪融水,而青藏高原上寒冷,冰雪消融后又會有新的冰雪形成,所以現(xiàn)在還沒有枯竭。

  (2)感受文中描寫的雪域高原的壯美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細膩而豐富的情感。

  壯美景色:

  ①陽光使這位身披白色披風的巨人變化多端:融雪處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與層次畢現(xiàn),富有雕塑感。

  ②這一個風云變幻的季節(jié)里,氣勢磅礴的密云來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難得在云遮霧障中一現(xiàn)尊容。

  ③從礫石堆上四面張望,晶瑩連綿的冰峰、平坦遼闊的冰河歷歷在目。

  ④遠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統(tǒng)領著冰雪勁旅,天地間浩浩蒼蒼。這一派奇美令人眩暈,造物主在這里盡情賣弄著它的無所不能的創(chuàng)造力。

  ⑤這一壁冰山像屏風,精雕細刻著各種圖案。圖案形態(tài)隨意性很強,難說像什么。從狹小的冰洞里爬過去,豁然又一番天地。整座冰塔林就由許多冰的莊園冰的院落組成,自成一天地。

  ⑥風聲一刻不停地呼嘯,辨不清風何來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來它就在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紛紛揚揚地掃蕩著,又紛紛揚揚地灑落在河灘上、冰縫里。

  ⑦冰體一點一點地改變了形態(tài),變成自然力所能刻畫成的最漂亮的這番模樣:挺拔的,敦實的,奇形怪狀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掛冰的流蘇,像長發(fā)披肩。

  ⑧端詳著冰山上縱橫的裂紋,環(huán)繞冰山的波狀皺褶,想象著在漫長的時光里,冰川的前進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長,這波紋是否就是年輪。

  細膩而豐富的情感:

  此刻倒霉跡象接踵而至→跪拜大禮,虔誠而愚蠢→裂骨之痛隨之襲來→“我要死了。”→我似乎已經(jīng)衰竭

  四、深入研讀課文

  1.本文記述了作者跟隨電影攝制組在各拉丹冬的經(jīng)歷。理清文章的脈絡,復述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所見所感。

  2.本文寫各拉丹冬的冰塔林有什么特點?試結合課文內容具體分析。

  晶瑩連綿的冰峰、平坦遼闊的冰河歷歷在目;奇美令人眩暈;像屏風,精雕細刻著各種圖案;瓊瑤仙境,靜穆的晶瑩和潔白;挺拔的,敦實的,奇形怪狀的,蜿蜒而立的。

  五、品味句子,探究文章內涵

  1.聯(lián)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語句,寫下你的閱讀感受。

  (1)這一派奇美令人眩暈,造物主在這里盡情賣弄著它的無所不能的創(chuàng)造力。

  運用擬人的修辭,刻畫了各拉丹冬的美景。

  (2)風聲一刻不停地呼嘯,辨不清風何來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來它就在這里川流不息……

  形象生動地描寫了各拉丹冬的風大。

  (3)永恒的陽光和風的刻刀,千萬年來漫不經(jīng)心地切割著,雕鑿著,緩慢而從不懈怠。

  運用擬人的修辭,形象生動地描寫了各拉丹冬的陽光和風的獨特的魅力。

  2.文章結尾寫道:“那是堅冰之下的流水之聲,它一刻不停,從這千山之巔、萬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開始演繹長江的故事。”這句話具有怎樣的內涵?寫一段文字,談談你的理解。

  從內容的角度點明主旨,表達了對各拉丹冬的贊美之情。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教案 篇4

  知識與技能

  了解各拉丹冬,體會作者在描寫壯美景觀中所融入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

  朗讀課文,抓住重點,學習文中寫景的順序和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積極關注環(huán)保,為保護美好生態(tài)做出自己的努力。

  重點:

  學習作者細致觀察景物,抓住重點,有序地描寫景物特征。

  難點:

  在寫景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教法朗讀法,討論法。

  教具有關各拉丹冬的掛圖和多媒體課件

  1課時

  長江如黃河一樣是我們的母親河,她也橫貫中華大地,用她的甘醇(江水)哺育著中華兒女。這條美麗而神奇的江河是多么讓人親近啊!同學們你們知道長江發(fā)源于什么地方呢?她的源頭是什么樣的呢?今天,我們將目光聚集到祖國西部的雪域高原上,去領略那里奇異的風光吧。

  各拉丹冬位于青海省雜多縣唐古拉山鄉(xiāng)境內。各拉丹東南北長50千米,東西寬30千米,除主峰各拉丹冬峰外,周圍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還有40余座,冰川覆蓋面積790.4平方千米,有冰川130條。雪線高度北坡5570米。南北坡側各有一條弧形冰川,南支姜根迪如冰川,長12.8千米,寬1.6千米,尾部有5千米長的冰塔林,是長江正源沱沱河的發(fā)源地;北支冰川長10.1千米,寬1.3千米,尾部有2千米長的冰塔林,冰橋、冰草、冰針、冰蘑菇、冰湖、冰鐘乳、冰塔等構成千姿百態(tài)的冰塔林世界。

  各拉丹冬地區(qū)不僅水資源豐富,還蘊藏著大量的黃銅、黃鐵、水晶等珍貴礦物。在嚴寒的氣候條件下,高山草原上仍然牧草豐盛,為優(yōu)良的天然草場,是白唇鹿、野驢、雪豹、高峰雪雞等20多種野生動物天然庇護所。除此之外,還有野牛、野驢、藏羚羊等國家保護動物。

  1.讀課文第1自然段,各拉丹東的地貌特征是什么樣的?

  各拉丹東西北陰坡盡是冰雪;東南陽坡是形態(tài)多樣高峻的大山。

  2.從第2自然段可知這里的氣候特征怎樣?

  多嚴寒,總是云遮霧障的。

  3.作者在各拉丹東考察時遇到哪些困難?

  高山反應,缺氧,地震,寒冰,最大的困難是摔了一跤,以至尾椎骨折斷不能很好出行了。

  4.作者在文中描寫最主要的景觀是什么?

  冰塔林。

  5.文中哪一句可看出各拉丹東是長江的源頭?

  最后一自然段:那是堅冰之下的流水之聲,……開始演繹長江的故事。

  找出文中有關描寫冰塔林的語段,朗讀并體會。

  1.文中幾次描寫了冰塔林?

  三次

  2.前面兩次描寫冰塔林有什么不同?填寫下面表格,欣賞作者筆下的冰塔林。

  角度句段特點

  第一次描寫遠望

  (總寫)5、6自然段

  晶瑩連綿的冰峰,

  平坦遼闊的冰河,

  冰山像屏風,雕刻著各種圖案;

  由許多冰的莊園冰的院落組成奇美,令人眩暈,自成一天地

  第二次描寫近觀(細致描繪)10、11自然段

  風聲呼嘯,冰河光滑難行、陽光和風如刻刀,冰體奇形怪狀,冰塔、冰柱……像長發(fā)披肩;陽光下,冰世界熠熠爍爍;冰紋如歲月的年輪。瓊瑤仙境,晶瑩潔白,冰體多樣,光彩奪目,時光永恒

  從作者描寫冰塔林的語句中,我們可欣賞到藏北高原所特有的奇異壯美景色,感受到作者由心底涌出的驚嘆和自豪之情。

  3.作者第二天再去冰塔林,寫了什么內容?有什么作用?

  對冰塔林的景觀不再著筆,只是在礫石灘上尋找貝殼、植物之類的化石,或者古人類活動的痕跡。目的是想進一步探尋冰塔林(也包括各拉丹東)的真面目,也想和那些事物一樣,融入冰塔林,成為各拉丹東的一組成部分。

  4.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在描寫各拉丹東景觀的時候,也融進了自己的情感。結合語境,體會下面句子中表達的情感。

  (1)遠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統(tǒng)領著冰雪勁旅,天地間浩浩蒼蒼。這一派奇美令人眩暈,造物主在這里盡情賣弄著它的無所不能的創(chuàng)造力。

  表達了作者被眼前各拉丹東壯美的景色所震撼,也慨嘆于大自然創(chuàng)造的偉力。

  (2)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掛冰的流蘇,像長發(fā)披肩。

  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徐徐垂掛的冰的流蘇”比作“長發(fā)披肩”,化靜為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冰流蘇的美麗,流露出作者的喜愛之情。

  (3)那是堅冰之下的流水之聲,它一刻不停,從這千山之巔、萬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潺潺流出,開始演繹長江的故事。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水以人的能量和情感,生動地寫出了各拉丹東的冰化成水之后,翻越千山、流經(jīng)萬里,匯成浩浩蕩蕩的長江,抒寫跌宕起伏、悲歡離合的動人故事。表達了作者的敬佩和自豪感。

  5.文章寫了許多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感受,下面便是寫作者感受的句子,請說說其作用。

  頭痛,惡心,雙腳綿軟,呼吸困難——典型的缺氧反應,外加新傷劇痛。索性哪兒都不去了,一個人蜷臥在最近的這座冰山腳下。

  作用:寫感受是為了反襯后文觀瞻此壯景之不易,使文章有波瀾。同時也為下文“似乎已經(jīng)衰竭……長眠于此吧”作鋪墊。

  6.讀完這篇文章后,你在心中生發(fā)怎樣的情感?

  生甲:和作者一樣為各拉丹東的奇異壯美景色折服,為祖國有如此的大好河山而驕傲。

  生乙:長江之所以波浪滔滔,長流不息,就是因為有各拉丹東這些巨大的冰體。它們是長江水之源,也是長江兩岸生命之源。

  生丙:各拉丹東是長江的源頭,景色壯美,人跡罕至,生態(tài)完好,要想使長江中下游水勢高漲,水質清澈,我們在快速發(fā)展經(jīng)濟的同時,也要大力建設對長江的保護設施,使長江這條母親河能永葆青春的容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括介紹各拉丹東的地貌和氣候特征。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寫作者陪攝制組去考察各拉丹東,主要描繪了奇異壯美的冰塔林,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三部分(第12~15自然段):寫作者再次去冰塔林所見,揭示這里是長江的源頭。

  本文記述了作者跟隨攝制組在各拉丹東游覽的經(jīng)歷,描寫了雪域高原的壯美景色,展現(xiàn)了大自然偉大的神奇,表達了作者觀瞻如此壯景由衷涌出的豪情。

  1.以時間和地位轉換為序,組織材料。

  如文章開頭和第12自然段第一句話既有表時間,還有交代作者行蹤的語句;第6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慢慢從礫石灘上走下來,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交代作者行蹤也很明顯。

  2.寫景優(yōu)美,融情于景。

  作者觀察細致,尤其是對冰塔林的描繪,運用比喻等修辭,再滲入自己的情感,讓人如臨其境。如“端詳著冰山上縱橫的裂紋,……這波紋是否就是年輪”一句,就是很好的體現(xiàn)。

  在長江的源頭各拉丹東總寫:氣候嚴寒,地貌高峻,冰體多端。描繪冰塔林遠望(總寫),奇美近觀瓊瑤仙境,晶瑩潔白冰體多樣,光彩奪目時光永恒

  教后反思

  學習與祖國河山有關的文章,同學們的興致總是很高,所以我就通過多種形式去引導,如掛圖,演示多媒體課件,讓同學互動。這樣既體現(xiàn)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又很好地讓同學們以主人翁的角色去學習這篇課文,在掌握知識、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上都能達到設想的目的。實踐證明,這堂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游記的特點,理清文章的脈絡。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壯美,感悟長江源頭的神異不凡。

  3.抓住關鍵句,品味文章的語言魅力,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

  4.領會文章蘊含著的深刻意義——自然的偉力,民族精神的源頭。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觀看紀錄片《再說長江》第二集《重上江源》。“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聽著這熟悉的旋律,令人浮想聯(lián)翩,歌詞中的“雪山”就是長江的源頭——各拉丹冬雪山,它位于東經(jīng)91度07分,北緯33度29分。現(xiàn)在請同學們結合觀看的紀錄片,說一說各拉丹冬為什么會成為長江的源頭呢。

  今天我們學習馬麗華的游記散文《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揭開各拉丹冬神秘的面紗,感受雪域高原的壯美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細膩而豐富的情感。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整理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請同學通讀全文,從文中找出關于時間推移、地點轉換的詞語。

  1.第1自然段寫到“各拉丹冬有陰陽二坡,西北陰坡盡是冰雪,景色單調,東南陽坡才好看”。你認為“我”游覽的是哪里呢?

  明確:“我”游覽的是東南陽坡。從第3自然段“在各拉丹冬以東幾公里處有牛糞可撿的草壩子上”可知游覽的是東南陽坡。

  2.本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組織材料的?找出第一天游覽中體現(xiàn)這一順序的詞語。

  明確:按照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來組織材料(也是以“我”的游蹤為線索組織材料的)。敘述了“我”游覽各拉丹冬雪山的所見所感。詞語有:草壩子——冰河礫石堆上——走下礫石堆,接近冰山——此地海拔已超過六千米。

  目標導學二:品讀課文,感受雪山壯美

  請同學們品讀第5—6自然段。

  1.從文中找出描寫各拉丹冬雪山景物的語句。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描繪的?從中感受到雪山怎樣的特點?

  明確:遠處全景:晶瑩連綿的冰峰;平坦遼闊的冰河;遠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統(tǒng)領著冰雪勁旅。近景(沿冰河接近冰山):冰山像屏風,精雕細刻著各種圖案;冰塔林就由許多冰的莊園冰的院落組成。作者是按由遠至近的順序來描繪的。感受:天地間浩浩蒼蒼;這一派奇美令人眩暈。

  請同學們品讀第10—11自然段。

  2.思考作者是從什么角度描寫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什么特點,從中感受到了雪山怎樣的特點。

  明確:觸覺:寫冰窟。特點:溫暖。

  備課筆記

  【教學提示】

  讓學生反復有感情地朗讀句子,通過反復朗讀加深對句子的理解及對作者的情感的把握。聽覺:寫風。特點:聲音大(呼嘯);不停息(川流不息);威力大(掃蕩)。

  視覺:冰體。特點:晶瑩潔白;漂亮,千姿百態(tài)(挺拔的,敦實的,奇形怪狀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掛冰的流蘇,像長發(fā)披肩);熠熠爍爍,光彩奪目。

  感受:是瓊瑤仙境;這波紋是否就是年輪。

  3.作者分兩次集中描寫雪山,這兩次描寫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在寫第二次之前,還要寫第一次來觀看雪山的感受?

  明確:第5—6自然段是從低處觀賞描寫,第10—11自然段是從高處觀賞描寫,這樣從不同角度展現(xiàn)了各拉丹冬雪山的神韻。兩次寫觀賞雪山的感受,表現(xiàn)了作者對雪山認識逐漸加深,對雪山的情感步步增強。也在讀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請同學們品讀第12—14自然段。

  4.這幾段描寫的重點是什么?作者從中感悟到了雪山怎樣的特點?

  明確:描寫了礫石堆和堅冰之下的流水。感悟:一刻不停,開始演繹長江的故事。

  三、板書設計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跟著作者一起感受了各拉丹冬雪山的神異壯美,我們也感受到了造物主的偉力,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這篇文章語言的魅力,以及作者面對如此的美景,內心所生發(fā)出的怎樣的情感震撼。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賞析句子,感受語言魅力

  聯(lián)系上下文,品味下面的語句的妙處。

  (1)陽光使這位身披白色披風的巨人變化多端:融雪處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與層次畢現(xiàn),富有雕塑感。

  明確: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將白雪覆蓋下的各拉丹冬雪山比作“身披白色披風的巨人”,賦予雪山以生命,“變化多端”一詞,又寫出了這里自然環(huán)境嚴酷,天氣惡劣。

  (2)頻頻小震醞釀著某一兩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凍瘡,肩背脖頸疼痛得不敢活動,連夜高燒,不思飲食,……活動時只能以極輕極慢動作進行,猶如霹靂舞的“太空步”。

  明確: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把身體不適應高山氣候比作“地震”,“手背生起凍瘡,肩背脖頸疼痛”比作小震,“連夜高燒”比作大震;把“動作的緩慢”比作“太空步”,寫出了各拉丹冬雪山海拔高,氣候條件的嚴酷。

  (3)我雙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嚴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禮。

  明確:“行了跪拜大禮”這一動作描寫,傳神地寫出了“我”的虔誠及對各拉丹冬雪山的崇敬。

  (4)遠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統(tǒng)領著冰雪勁旅,天地間浩浩蒼蒼。

  明確:“白色金字塔”,暗示雪山猶如帝王一般,“統(tǒng)領”一詞又賦予雪山以帝王的行為,表現(xiàn)了各拉丹冬雪山的高大威嚴,令人敬畏。

  目標導學二:品味寫景,體會作者情感

  作者在寫景時,自然而然地產生了聯(lián)想想象,讓學生品讀課文,標畫聯(lián)想想象的句子。

  1.作者在觀賞雪山時,產生了哪些聯(lián)想和想象?

  明確:(1)這一派奇美令人眩暈,造物主在這里盡情賣弄著它的無所不能的創(chuàng)造力。

  (2)端詳著冰山上縱橫的裂紋,環(huán)繞冰山的波狀皺褶,想象著在漫長的時光里,冰川的前進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長,這波紋是否就是年輪。

  (3)那是堅冰之下的流水之聲,它一刻不停,從這千山之巔、萬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開始演繹長江的故事。

  2.這些聯(lián)想和想象中分別蘊含著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第(1)句,“眩暈”的意思是“感到本身或周圍的東西旋轉”,這里是被眼前的奇?zhèn)サ木跋笏鄯Y澝涝煳镏鞯膫ゴ笊衿娴膭?chuàng)造力,長江源頭的各拉丹冬雪山就是大自然的杰作。

  第(2)句,由冰山的裂紋和波狀皺褶聯(lián)想到樹的年輪,賦予各拉丹冬雪山以生命,贊頌雪山的神奇,歷史久遠,如同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一般。

  第(3)句,“演繹”是“鋪陳,發(fā)揮”的意思,這里是說堅冰之下的流水,是圣潔的,是長江的生命源頭,從這里開啟了長江的生命之旅,長江從此開啟了孕育生命,造福人類之旅,這流水,也是中華民族的生命之源,中華民族的歷史也同長江一樣源遠流長。

  小結: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寫景,抓住景物特點,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描繪了長江源頭各拉丹冬雪山的神奇美麗,并賦予雪山以生命,寫景中蘊含著作者對雪山的崇敬和贊美之情。作者又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抒發(fā)了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贊美。

  三、板書設計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教案(精選5篇) 相關內容:
  •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俗世奇人》教案(精選17篇)

    教學目的:1.讓學生對民族文化能有所了解,并能在思想上引起重視。2.引導學生聯(lián)系文化背景領悟作品的內涵,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學案及答案(精選3篇)

    7、閱讀理解我的家鄉(xiāng)是水鄉(xiāng)。出鴨。高郵大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于腌鴨蛋。高郵咸鴨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蘇南、浙江,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后,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里出咸鴨蛋!”上海的賣腌臘的...

  • 八年級下冊語文《列夫托爾斯泰》教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感知對托爾斯泰的獨到細致的刻畫,體會作者的崇敬贊美之情和托爾斯泰的思想變化和人生追求。2.品評語言,學習文中細致的肖像描寫,學習課文運用夸張和妙喻描寫托爾斯泰形貌的手法。3.體會課文采用欲揚先抑手法的藝術效果。...

  •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精選5篇)

    教學目標第1課時雖有嘉肴1、理解重點文言詞語,朗讀并背誦課文。2、學習類比說理的方法。3、明白教與學互相促進的道理,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一、導入新課“四書五經(jīng)”是國學之瑰寶,是智慧之源泉。...

  • 長春版八年級下冊語文《回延安》教案(通用12篇)

    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體會詩歌所深寓的感情并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2、掌握比興、擬人、夸張、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重點、難點1、引導學生通過學習這首詩體會詩歌所深寓的感情。...

  • 八年級下冊語文期中考試知識點(精選3篇)

    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夕拾》。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省紹興人,是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小說集《吶喊》,《彷徨》。...

  • 八年級下冊語文同步作文教案(通用2篇)

    獻給母親的歌800字_初二八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作文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沒有你,誰是我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冰心奶奶歌頌母親的話深深地觸動了我如果我有一束花,我要把它獻給母親,如果讓我唱支歌,我要把它獻給母親,如果我有一...

  • 八年級下冊語文《過故人莊》教案(通用12篇)

    一、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2、借助朗讀、想象感悟詩中田園生活的優(yōu)美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3、通過學習這首詩,感受朋友之間聚散兩依依的濃濃情誼,激發(fā)學生珍惜人間友誼的美好。...

  • 八年級下冊語文必考知識點(精選3篇)

    【第1課 藤野先生】(一)重點字詞1.生字藤 野(tng) 發(fā) 髻(j) 蘆 薈(hu) 畸 形(jī) 杳無消息(yǎo)不 遜(xn) 詰 責(ji) 爛 熳(mn) 匿 名(n) 深惡痛疾(w)瞥 見(piē) 解 剖(pōu) 緋 紅(fēi) 油光可鑒(jin)2.詞語解釋抑y揚頓挫:聲音高低起...

  •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梳理(通用2篇)

    《短文兩篇》一,字詞旸谷(yng)寧愿(nng)倘使(tǎng)一撮灰(cuō) 皓月(ho) 姮娥(Hng)二、課文中心《短文兩篇》中的《日》和《月》選自散文集《龍虎狗》,作者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現(xiàn)當代著名文學家。...

  • 雖有嘉肴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通用2篇)

    【學習目標】1、積累重點文言字詞,熟讀并背誦課文。2、準確翻譯文句,理解文中所蘊含的道理。3、聯(lián)系實際,用正確的學習方法指導自己的學習。...

  • 八年級下冊語文《有的人》教案(通用16篇)

    教學目的1、把握這首詩運用對比抒發(fā)感受的寫法,體會哲理性議論的作用。2、了解詩歌語言的一般特點。3、認識本詩所表達的活與死的辯證關系,使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教育。教學要求1、指導學生反復誦讀。2、通過讀,理解詩的深刻哲理。...

  •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精選2篇)

    練習設計1.分析下列景物描寫的語句,掌握其寫法及在文中所起作用。(1)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

  •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歸納(精選2篇)

    雷電頌一、字音佇立(zh) 睥睨(p n) 咆哮(xio) 波瀾(ln) 污穢(hu) 犀利(xī)劈開(pī) 稽首(qǐ) 馳騁(chěng) 虐待(n)二、詞義睥睨:眼睛斜著看,形容高傲的樣子。污穢:不干凈。 犀利:(武器、言語等)鋒利;銳利。播弄:擺布。...

  • 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精選3篇)

    岳陽樓記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滕tng 謫zh守 浩浩湯湯shāng淫yn雨霏霏fēi 檣qing傾楫j催岸芷zhǐ汀tīng蘭 嗟jiē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1)增其舊制 制:規(guī)模。(2)予觀夫巴陵勝狀 勝狀:勝景,好景色。(3)橫無際涯 橫:廣遠。...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安县| 娄烦县| 图片| 临清市| 铅山县| 司法| 连云港市| 班玛县| 方正县| 南康市| 剑阁县| 泽州县| 印江| 肃宁县| 长海县| 泰州市| 连州市| 晴隆县| 吉隆县| 尼木县| 班戈县| 临澧县| 泸定县| 团风县| 平顶山市| 陵川县| 玉溪市| 汕尾市| 南岸区| 恩施市| 邢台市| 榆中县| 开平市| 宁津县| 郎溪县| 深州市| 丰顺县| 香港| 建阳市| 抚宁县| 奉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