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社會領域教案(精選14篇)
《春節》社會領域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區的活動,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和交往能力。
2、感受與同伴一起辭舊迎新的喜悅,感受過年的歡樂。
3、了解春節的一些風俗習慣和由來,加深幼兒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認識和了解。
活動準備:
1、紅色正方形紙長方形紙若干。
2、剪刀、水筆、蠟筆。
3、錄音機、磁帶。
4、課件一個。
5、自制的“龍、獅”兩條、紅包若干個。
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看放鞭炮的課件,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提問:漂亮的禮花和鞭炮聲使你們想到了什么?(引導幼兒結合已有經驗進行講述)
幼兒A:我想到了新郎新娘結婚我們去喝喜酒。
幼兒B:我家飯店開業也放了鞭炮。
幼兒C:國慶節的時候也要放鞭炮的。
幼兒D:放鞭炮了,要過新年了。
(評析:幼兒已有的一定的生活經驗,當看到五彩繽紛的禮花鞭炮時,滔滔不絕地講起自己的親身經歷,老師也給了幼兒充分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
2、教師小結:對呀,在各種喜慶的場合我們都要放鞭炮。特別是過新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
二、了解過年的習俗和由來。
1、教師提問:過新年時除了要放鞭炮外,我們還會干什么呢?(引導幼兒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講到一種習俗就打開課件欣賞。)
幼兒A:過新年時一家人要在一起吃年夜飯。
幼兒B:爸爸媽媽還會給我穿新衣服呢。
幼兒C:我的爺爺給我送了100元壓歲錢。
幼兒D:還要說一些祝福的話,我的阿姨去年打電話祝我們新年快樂。
(評析:適時播放課件起了調節作用,盡管都是看,但內容不一樣,幼兒不會感到厭煩,通過課件的欣賞加深了對過年習俗的了解,大大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教師小結:我們過新年時除了要放鞭炮外,一家人還要在一起吃年夜飯、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走親訪友互相拜年、送新年賀卡、貼春聯、貼福字、大人給小孩送壓歲錢、舞龍舞獅等。
3、教師提問:“那人們過新年時為什么要貼春聯、穿紅衣、放鞭炮呢?(幼兒自由發表意見或和同伴相互交流)
4、邊看課件邊欣賞故事《年獸來了》。
(1)、年獸最怕什么呢?
(2)、年獸最怕三種東西:光、聲響,還有紅色。所以人們為了嚇走年獸,常用貼春聯、穿紅衣、放鞭炮等方式來過年,見面時,還彼此說“恭喜恭喜”祝福彼此平安。
(評析:通過邊看邊聽的形式來幫助幼兒了解過新年習俗的由來,直觀易記且能牢牢抓住幼兒的注意力。)
三、分組過新年,感受過年的歡樂。
1、師:“過年真開心,你們看各族人民都在互相拜年,(看拜年的課件)那我們就挑選你喜歡的方式來過年吧。”
第一組:在熱鬧愉悅的音樂聲中互相拜年和發紅包。
第二組:合作舞龍舞獅。
第三組:卷炮竹,放鞭炮。
第四組:設計制作賀卡、做窗花、制作簡單的春聯。
2、幼兒按自己的意愿選擇區域進行活動。
3、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積極參與“過新年”的小組活動。
(評析:通過分小組的慶祝活動滿足了幼兒想過新年的愿望,并使每個幼兒都得到了愉悅的體驗,使幼兒的情緒和活動氣氛達到了高 潮。)
四、結束活動,分享過年的喜悅。
1、思想教育:過完年,我們小朋友就長大了一歲,那我們就不但要團結同伴,還要尊敬父母和老師,孝敬老人。
2、小朋友們一起帶著自制的賀卡、春聯和窗花,舞著獅子去給其他小朋友拜年。(帶著幼兒隨著歡慶的音樂出活動室。)
《春節》社會領域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年節食品的吉祥語。
2、運用感官進行猜謎游戲。
活動準備:
各種年節食品、手帕
活動過程:
一、與幼兒一起看圖出示《過年的食物》,了解這些食物與過年的關系。
二、展示年節食品,請幼兒說一說
1、這些是什么食物?
2、你吃過這些食物嗎?
3、介紹不同食物代表的吉祥寓意如橘子(表示吉祥如意)、蘋果(平平安安)、湯圓(團團圓圓)年糕(年年高高)等。
三、邀請幼兒玩“嘗一嘗,話吉祥”的猜謎活動:
1、用手帕把幼兒的眼睛遮起來
2、請幼兒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食物,然后說出名稱。
3、幼兒答對后,教師可適時說明該樣食物所代表的吉祥含義。
四、請幼兒與同伴共同品嘗猜謎游戲中的食物。(進行猜謎游戲的食品,每樣準備兩樣:一份切小塊,供幼兒嘗一嘗:另一份用來嘗一嘗、摸一摸、聞一聞。)
《春節》社會領域教案 篇3
活動設計背景
開學來的這些天,班上總有小朋友愛跟我說自己春節里的事,而且都是興高采烈地,我就組織了這次交流活動。培養他們的語言能力及會用連貫,清晰的語言進行講述。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對春節這一傳統活動的認識。
2、會用連貫,清晰的語言講述春節里的趣事。
3、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春節這熱鬧的傳統節日。
難點:能用連貫,清晰的語言來講述春節趣事。
活動準備
1、若干串手工鞭炮;美麗的煙花圖一張;紅包數個。各色薄紙。
2、若干紅紙;細麻繩若干條;膠水剪刀。
活動過程
1、用學過的歌曲新年好來引入活動。
2、提問:"春節過去了,小朋友們在春節里過得開不開心呀?能不能把你們在春節里,覺得開心快樂的事和老師,小朋友們一起分享呢?"
(1)先讓幼兒用自己的話來講述,再引導幼兒用連貫的語言來說,要是說到煙花,就引導孩子用"誰和誰?在哪放煙花?放了煙花后煙花變成什么樣了?當時開不開心?"然后拿出美麗的煙花圖,讓小朋友們加深感受。要是說到紅包,可以提問:"紅包是誰給的呀?別人給了自己紅包,你會說祝福的話嗎?"
(2)用引導,鼓勵,認同,愉悅的態度,讓每個小朋友都展現自己春節里快樂的事。
3、再唱新年好結束本次活動。
延伸:幫助幼兒用紅紙做紅包,用繪畫或撕紙粘貼法給紅包進行裝飾;用紅紙和細麻繩制作成一串串的鞭炮,在教室一角,裝扮成春節喜慶的區角。
在這次活動中,我能尊重每個幼兒的性格特點來引導他們用連貫,清晰的語言來表達自己春節里快樂的事,培養了他們語言表達的能力,和他們進行互動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小朋友和小朋友之間也能快樂地分享著,達到了最初預定的目標。就是在當時的延伸活動里,我感到自己準備的材料不足,在小朋友制作鞭炮和紅包的過程中,有些小朋友還說要做春節里的粽子,做春節里好多好多的餅干糖果之類的東西,我都沒得滿足他們的需要,所以我覺得要完成好一個活動,每個方面要做最充分的準備,應對活動時突然出現的和主題相關的資料材料。
《春節》社會領域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新年即將來臨,在新的一年里,自己會有許多變化,并大膽表達自己的愿望。
2、樂意對周圍人表達自己的祝福。
3、激發幼兒喜歡過新年的情感,愿意表達自己在新年里的愿望。
活動準備:
1、了解去年和今年自己的身高體重情況以及帶若干件已經穿小的衣物。
2、每人都已收到一張來自于父母或老師或同伴的賀卡,并將其布置成一個“賀卡展”。
3、做賀卡用的厚紙和一些用來裝飾的彩紙。
活動過程:
一、感知經驗
1、準備自己的身高體重卡。說明:事先讓幼兒了解并記錄自己今年與去年的身高體重的變化。其方法可以是用數字記錄,也可創設一個角落,形象地記錄著幼兒的身高體重變化情況。
2、與父母一起準備自己穿小的衣物。說明:幼兒在準備過程中,獲得自己已經長大了的感性經驗。
二、激發情感
1、說說我們在長大。
①可以先說說自己在長大。在幼兒說出自己身高體重的變化后,說說哪里可以證明自己在長大,如“我的褲子短了”、“我的鞋子小了”,甚至可以讓幼兒來穿套一下小了的衣物,和同伴共享長大的喜悅。
②可以說說別人在長大。說說同伴身體的長大和能力的“長大”。
2、記錄現在的情況。說明:記錄現在的情況,等明年再來看看我們的變化。老師可以用大張的白紙,刻畫孩子的身高;幼兒的手、腳沾上顏料,印畫在紙上,并保存好記錄,來年再用。
三、給新年老人寫信。說明:畫畫自己在新一年里的愿望。
1、老師可以引導幼兒討論寫信格式:
①畫新年老人的頭;
②畫自己的愿望;
③畫自己的頭或寫上自己的名字;
④寫日期。老師可根據班上孩子的情況,或引導幼兒畫新年老人頭,也可老師代為畫好,以激發幼兒與新年老人交流的愿望。
2、介紹自己信的內容。老師應盡量引導幼兒講述清楚自己的愿望。
3、也可將信寫給親人,如媽媽、奶奶等等,以增進孩子與成人的交流。
四、做新年賀卡。
1、引導幼兒欣賞“賀卡展”。
2、談談自己喜歡哪一張賀卡。老師引導:
a:從卡的封面來有,可以用各種裝飾紙裝飾。
b:從卡的內容圖畫來看,知道在卡的里面畫上自己的祝福。
3、幼兒動手做卡。
五、互贈賀卡,并向好朋友說祝福語。
總結:本活動可以引幼兒對新年的積極情緒體驗,讓幼兒在感受自己長大進步的過程中,產生良好的愿望,從面健康的過新年,在這活動之中,可激發幼兒運用語言及其繪畫等手工表達自己的愿望!
《春節》社會領域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充分體會傳統節日的氛圍,使春節這個傳統佳節的年俗能夠得到完好得繼承與發展。
2、幼兒在家長的指導和幫助下和家長合作,完成一至兩道簡單的菜肴,體驗春節的樂趣。
3、學會分享、交流、合作,好東西要和朋友一起分享,同樣在遇到難題知道“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和同伴合作解決。
4、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與老師與家長共同歡度佳節。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教學重點:
加深幼兒對傳統節日的體驗,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教學難點:
理解春節這類傳統節日在中華民族文化中占據的重要地位,樹立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的理想。
活動準備
1、物品準備:春聯、紅燈籠、窗花、福字等基本的教室布置。
2、素材準備:喜慶的傳統春節音樂和春節相關的電視節目或PPT,制作餃子的材料。
3、節目準備:師幼精心準備的各類節目;部分幼兒家長蒞臨。
活動過程
1、大家一起貼福字和春聯、掛紅燈籠,感受春節濃濃的喜悅氛圍;觀看春節相關的電視節目,了解各地春節不同的風俗。
2、師幼準備的聯歡會,譬如樂器演奏、朗誦、童話劇、舞蹈、歌曲等,老師、幼兒、家長共同聯歡。
3、在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下,讓幼兒體驗了包餃子、煮餃子、吃餃子的樂趣,知道餃子可以有很多種餡,每種餡都有各自的營養,不可以挑食。
4、幼兒園和家長緊密配合,請每一位小朋友都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一至兩道拿手菜肴,在活動當天帶來幼兒園,和小朋友、家長、老師一起品嘗。品嘗的全程播放喜慶的春節音樂。
《春節》社會領域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談話回憶春節時候的情景,分享快樂。
2、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講述所發生的快樂的事情。
3、能將自己快樂的心情畫出來。
活動準備:
春節時的照片
活動過程:
一、情景再現
1、教師和幼兒互相問候春節好。
2、幼兒說一說春節都在哪里過?如何過節?
二、照片分享
1、幼兒結合春節的照片說一說節日里發生的快樂的事情。
2、和同伴分享照片,交流自己的所見所聞。
三、交流討論
1、幼兒將過節時的快樂事情畫出來。
2、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節日的快樂,將照片和繪畫作品粘貼在語言區,便于幼兒交流。
活動延伸:
教師可將自己在春節的時候發生的快樂的事情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春節》社會領域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認識我國傳統的春節,知道過年的由來,了解過年的傳統風俗。
2、感受過年的喜慶氣氛,并會正確對別人說一句祝福語。
3、深刻對祖國的認識,知道我國是一個有悠久文化傳統的民族。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過程:
1、讓幼兒回憶自己愉快的假期生活,一起談論。由此,引起有關“過年”的話題。
2、先讓幼兒討論自己對“年”的認識:為什么要過年?。,過年是怎樣的?等等。
3、教師講有關過年的故事、傳說。
4、再讓幼兒談論大家過年的風俗都有些什么不同?為什么會這樣?知道祖國很大,各地的風俗各有不同,很有趣。
5、在觀察角擺放有關物品、布置,讓幼兒深化認識。
什么是“春節”
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活動反思:
通過這節課,我上完后自我感覺還有點欠缺還要在這方面加強一些,還有很多不足。這節課我自覺得上的不是很好,還要多學習學習。我覺得在上這節課時我有點操之過急了,應在剛開始上課時應以講故事的形式來引入主題。讓幼兒知道“年”是怎么來的。本來我準備了兩幅鞭炮的圖片給孩子觀察的,但剛我取出圖片時,孩子對平時見到的鞭炮認識,但對卡通的鞭炮不認識。但我要在延伸活動中,我應在區角活動處準備一些制作鞭炮的材料,讓幼兒自由操作。
《春節》社會領域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
學習重點
了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學習難點
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關于童謠的課件;歌曲《恭喜》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共話春節
1.“鑼鼓喧天辭舊歲,爆竹聲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慶中,春節向我們走來。這是我們中國人最隆重、最傳統的節日,相信大家對它再熟悉不過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關于春節的資料:
①關于春節的來歷:春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它是農歷一年的歲首,即正月初一,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叫春節。春節不但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在此期間人們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如貼春聯、貼年畫、貼“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餃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春節,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融入了無限的留戀、回味和憧憬。中國的春節,是最具文化內涵和傳統魅力的節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個節日。
②關于春節的習俗:祭灶掃塵貼春聯守歲鬧元宵等
③關于春節的傳說:年的傳說歲的故事等
3.假如請你來寫春節,你打算寫些什么?
4.的確,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蘇、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古都北京,過起春節來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讓我們隨著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節。
二、放手初讀,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檢查課文自學情況:
①同桌互查讀文情況。
②出示本課需會寫的生詞集體認讀。
③對這些生字你有沒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導學生從生字的音、形、義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讀課文,思考:按照老規矩,北京人是怎么過春節,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選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其余同學一邊聽一邊想,作者寫了哪些天中人們的活動?你可以用筆畫下來,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來。
5.快速瀏覽課文,思考圍繞春節的熱鬧,作者都寫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順序說一說。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概括:
臘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節像一場大戲,在臘八粥的濃香中悄悄的拉開了序幕,請同學們速讀瀏覽,按照年前、過年、結束的順序找出相應的段落。
三、細讀鑒賞,感受春節。
1.默讀全文,思考課文為我們具體展示了北京春節哪些熱鬧、濃烈的畫面,你最喜歡其中的哪幾幅。
2.小組研讀。
出示研讀提示:
①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反復讀一讀,劃出最能表現春節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②小組內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據小組交流的情況,自己再讀相關段落,補充完善自己的閱讀感受。
《春節》社會領域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談話使幼兒回憶過春節的快樂,共同分享快樂。
2、引導幼兒認真聽其他小朋友的講話,培養幼兒傾聽習慣。
教學準備:
幼兒春節活動的照片。
教學過程:
一、欣賞重現
教師與幼兒互相問春節好。
師:你是在哪里過春節的?
春節你去了哪里玩?和誰去的看到了什么?
春節你吃過什么好吃的東西?
二、引導發現
1、有的小朋友春節好拍了照片,你們想看嗎?大家把春節照的照片拿出來,然后找朋友,一起看。(小朋友三五成群地一起看)
2、幼兒講述自己在春節時的有趣的事情。
三、交流討論
現在有小朋友想看看其他小朋友的照片,那就把你的照片貼到語言區的墻上,給其他小朋友看看你在過春節的有趣的事。
四、延伸活動
幼兒邊看邊講述邊用紙筆畫出自己過春節的事。
教學反思:
在《快樂的春節》主題中,抓住了孩子們天天盼望新年的到來,迫切想了解人們怎樣歡慶新年的心理,充分挖掘了新年歡慶活動的多樣化,讓孩子們體驗了新年的快樂,進入新年歡慶的氣氛,擴展了他們的知識范圍。
本次主題是從幼兒的興趣點出發的一個活動,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采用了多媒體及故事、游戲的形式來開展,使孩子深刻地了解了年的來歷和傳統的風俗習慣,通過活動,提前使孩子感受到了過年的快樂。
《春節》社會領域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了解春節的由來、有關傳說和習俗,知道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禮儀之邦。
2.感受春節親人團聚的幸福,感受家庭和諧,培養學生“勤勞節儉、孝敬長輩”的優良品質。
3.談談自己的親身體會,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感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向往。
教學重點
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讓學生感受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傳統節日文化的豐富內涵。
教學難點
回憶豐富多彩的節日場景和各式各樣的慶祝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傳統節日的歷史淵源、傳說、習俗。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了解各地有關春節的習俗。有關春節傳說的視頻、圖片,各種與春節慶祝活動有關的文字介紹、磁帶。
2.學生準備:查閱資料,收集春節的風俗圖片和文字資料。了解各地有關春節的習俗。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1.引導學生回憶過春節的情景。
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自由談一談剛剛過去的一個春節是怎么過的,都做了些什么。
交流收集的有關春節的資料。
2.導入。
過年時的熱鬧和快樂,過年時的親人相聚,過年時的爆竹聲聲……讓我們難忘,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年,再一次感受濃濃的節日文化。
(課件出示過年的紅火場面)板書:春節
二、暢談春節,感受氣氛
1.通過回憶春節時的歡樂情景及課前查閱、收集的資料,說說你對春節的了解。
(教學形式:學生介紹,教師用課件的形式同步呈現相關信息、場景、圖片、視頻等)
(1)春節簡介(見補充材料)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
(2)過年的由來與傳說。(見補充材料)
熬年守歲(觀看動畫“年”的故事)
(3)你了解的當地過年的習俗有哪些?
撣揚塵、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貼剪紙、貼窗花、倒貼福字、點蠟燭、點香火、置天地桌、放鞭炮、守歲、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上祖墳、逛花市等。
(4)你了解的當地過年的食俗有哪些?
吃年夜飯、吃年糕、包餃子、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生菜、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等。(曲阜過年家家必備“生菜”)
(5)過年期間在衣著、言行舉止上對人們有什么要求?
2.小組交流:你家里是怎么過年的?如何慶祝的?向同學描述一下過年時的歡樂情景。
3.暢想:現在過年的習俗跟以前有什么不同?
(這些新年俗包括大年三十看“春晚”、電話拜年、短信拜年、網上拜年等等。)
三、拓展延伸,交流感受
過年,講究的就是熱鬧、火爆、祥和。這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凝聚。除夕之夜,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都會吃團圓飯、守歲、拜年,帶著美好的心愿辭舊迎新。但是不同的地方會以不同的方式來慶祝春節。你知道哪些地方的春節與我們這里的春節有不同的習俗?
學生結合收集的資料進行交流。可直接讓學生交流自己所在地過春節都有哪些習俗---這是學生最熟悉、最樂意交流的話題。
四、實踐活動
1.開展“我與家長共做家務”的活動。
2.收集描寫春節的詩詞、春聯、童謠等。
《春節》社會領域教案 篇11
活動設計
寒假將至,無意之中我問到這樣一個問題,寒假到了,我們要過一個節日,小朋友們知道是什么節日嗎,他們搖搖頭。我告訴他們是春節,對于春節現在的孩子知道的越來越少了,我想通過這節活動讓孩子們知道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以及一些風俗習慣,增強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從而加深對春節的認識。
活動目標
1、認識新年、喜歡新年、盼望新年,發展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2、體會新年的氣氛,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裝扮節日氛圍。
3、知道新年是哪一天,了解新年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1、用完整話表述春節的故事。
2、制作禮物。
活動準備
1、有關新年的圖片ppt。
2、橡皮泥、彩紙、剪刀、膠水若干。
3、以往過新年時的照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將幼兒慢慢帶入活動室。
(活動室內的窗戶上貼滿窗花,棚頂上掛滿彩條,門上貼上春聯、福字、活動是前方掛幾掛鞭炮,放《過新年》的音樂)
1、你看到了什么,跟我們平時的活動室有什么不一樣?
2、想想這些東西在什么時候會看得到?
3、看到這種場景,聽到這個音樂你有什么感覺?
二、基本部分。
1、討論過年時是什么樣的情景,小朋友每年都是怎樣過春節的?
2、出示ppt課件,幫助幼兒加深一步理解春節。
(1)春節的由來,知道我國人民善良與純樸。
(2)春節的習俗,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及文化傳統。
3、音樂游戲,放鞭炮。
(1)播放《恭喜發財》的音樂,教師將身體蜷縮并發出爆炸聲展開。
(2)指導幼兒跟著音樂做動作。
4、春節趣事。
(1)教師出示自己過年時的一張照片向幼兒講述自己過年時的趣事。
(2)指導幼兒說己照片中的內容及趣事
(3)引導幼兒用完整話敘述春節為什么會這么快樂(團圓)
5、迎新年、送禮物。
新年快到了,我們要給親朋好友送去祝福,小朋友可以動手做一做。
(1)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工具盒,讓小朋友們自己選擇。
(2)幼兒可以用橡皮泥捏,也可用尖刀剪。
(3)提問:你想做一件什么樣的禮物?
(4)幼兒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5)展評作品,幼兒將作品放置在展覽區,指導幼兒欣賞,并大膽說己的看法。
三、結束部分。
1、談話:春節快到了,那是我們就要放假了,老師也收不到你們的祝福了,那么今天小朋友就用一個動作祝福老師好嗎?
2、教師播放《恭喜恭喜年》的音樂,幼兒逐個做動作或表情向老師祝福出活動室。
《春節》社會領域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了解過春節的有關常識和傳統風俗。
2.體會和感受春節的熱鬧和歡樂。
3.喜歡過春節,并在春節活動中過得快樂、文明、安全。
4.對春節中的一些現象和習俗產生探究的愿望和初步行為。
【教學準備】
1.在家長幫助下收集有關春節的年畫、對聯、年歷畫、小燈籠、過年買的小玩具、裝壓歲錢的紅包、過年拍的照片……上課時帶來。
2.查詢、回憶春節有哪些與平時不同的活動;在春節活動中發生過哪些事故。
【教學過程】2課時
第一課時春節的知識、習俗
活動一:春節物品展示會
1.學生把收集到的物品擺放在“展臺”上。
(展臺由課桌拼搭而成,根據物品多少、大小而定“展臺”大小。)
2.由提供物品的同學進行介紹、說明,可以是物品的來歷、收集的方法與經過,物品的用途、含義等。如果提供人介紹不清,可以由其他人或老師代為補充說明。對收集得好、介紹得清的同學要及時予以獎勵和夸贊,特別對那些收集方法奇妙的同學更要如此。
(注:建議教師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爭取能開設自己專門的展臺。)
活動二:春節探秘
1.探究關于春節的時間。同學匯報、教師板書:春節──正月初一
(注:學生匯報時要說明掌握、了解到這個時間的方法、途徑,有必要的還可以出示物證,如歷書等,教師也應做相應準備。)
2.了解關于春節的傳說。以開故事會或聽故事錄音的方式進行。要努力讓學生把搜集、查詢到的有關年的傳說介紹出來,越多越好。
3.關于年的探究。比如,讓學生探究為什么元旦叫過年,春節也叫過年?元旦是哪一天,春節又是哪一天?
4.自由談:“我愛過春節”。同座或小組交流、全班匯報:愛不愛過年?為什么愛過年?你過年最盼望什么?
5.結束語:過年真好,小朋友們都盼望著過年的那一天早點到來。你們可以把掛歷上注明春節的那一天做上記號,天天看一看、數一數:還有幾天就該過年啦。還有,請小朋友回家去問一問、查一查:春節前要做哪些準備活動,春節后又有哪些活動?在過春節時我們要注意些什么?下節課我們將與大家討論這些話題。
第二課時春節活動和注意事項
活動一:討論交流、春節期間有哪些活動
1.可以分節前和節后,著重說春節所獨有的和自己最喜歡的活動。
(如,節前:熬糖、煮酒、殺豬、腌魚肉、腌雞鴨、灌香腸、打年糕、打掃衛生、買年畫、寫春聯、購買衣服和玩具;節中:貼春聯和年畫、吃團圓飯、看春節聯歡晚會、發壓歲錢、給親友和鄰居拜年;節后:走親戚、拜年、耍龍燈、舞獅子、撐旱船、看戲、逛街、趕集等。)
2.選代表匯報、教師邊聽邊把圖片或板書隨機張貼或板書出來。
3.最后小結瀏覽一遍。
活動二:模擬拜年
1.對傳統的拜年動作、語言的模擬。
(模擬拜年時老師要組織學生引導、討論,確定文明、得體的動作和靈活、多變的祝福語。)
2.新式拜年方法的表演,如利用打電話、寫信、利用電腦發郵件等。
活動三:情境研討──我有好辦法
(一)出示若干情境,組織學生研討
情境1
過春節雖然熱鬧、快樂,可是也有煩人的事。過春節的前一天,明明跟著爸爸上街趕集。集市上真熱鬧,人太多,貨也太多,明明跟著爸爸
買這買那,看這看那。一個沒留神,他與爸爸走散了。這可怎么辦呢?請大家幫明明想想好辦法,怎樣才能讓他不著急?
情境2
正月初二,小紅跟著哥哥去外公家拜年,搭車的人非常多,大家拼命地擠上擠下,小紅該怎么辦?
情境3
大年三十那天,是個晴天,有點風。小丁吵著要玩爆竹,爸爸就給了小丁一封小鞭炮。小丁放鞭炮時要注意些什么?
(二)教師小結
春節期間,雖然喜慶熱鬧,卻有“四多”:
(1)走親訪友的人多,車上非常擁擠,造成的交通事故多。
(2)大家燒紙、點蠟燭、放鞭炮、放銃,引發的火災多。
(3)因為坐車、看戲、放鞭炮,小學生受傷害的事故多。
(4)春節好吃的東西多、作客多,容易多吃多喝,所以得腸胃病的多。
我們要特別注意安全,防止“四多”災難的發生。
[以上擬設情景可增可減,視時而定。]
全課小結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盛大、最喜慶、最歡樂的節日。我們放假以后,很快就到春節了,希望同學們把在春節中看到的新鮮事,參加的有趣活動牢牢地記在心里,開學時告訴同學和老師。同時,老師也衷心祝愿小朋友在過一個快樂、吉祥、安全的春節!
《春節》社會領域教案 篇13
活動名稱:
迎新春活動典禮
活動前言:
迎新年已經進入倒計時了,小朋友們有沒有準備好呢?在迎新年之際我們準備了一些小的活動,希望孩子們都能夠踴躍的報名,以下就讓我們具體的來了解下相關的活動內容吧!
活動目標:
通過親自動手參與布置活動環境以及制作小點心、賀卡以及染窗花,親身感受迎接新年的快樂氣氛。
活動一、裝扮環境迎新年
活動準備:
彩色皺紋紙條若干,筆式膠水若干;讓孩子們每人帶氣球一個。
活動建議:
1、討論:怎樣使我們的活動室更漂亮?
2、示范粘貼彩紙的方法。
3、幼兒圍坐在桌子四周,動手和老師一起做彩帶。
4、一起動手將吹好的氣球系到做好的彩帶上,然后掛到活動室上空,裝扮活動室。
5、收拾好教室衛生。
活動二、制作點心迎新年
活動準備:
和好的面團一盆,面板三塊,各種做點心的模子若干。
活動建議:
1、幼兒依次洗手坐好。觀察討論模子上面的圖案。
2、教師示范小點心的做法。
3、分發面板、面團,讓幼兒自由選擇所喜愛的模子制作。
4、將做好的點心拿到伙房烤箱中烘烤,幼兒洗好手后組織講故事來等待。
5、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分享勞動的快樂。
活動三、制作新年賀卡
活動準備:
用即時貼剪好各色各式的花、小樹、小草若干;裁好的彩色蠟光紙若干。
活動建議:
1、欣賞教師做的各種賀年卡。
2、幼兒選擇自己所喜愛的彩色蠟光紙。
3、自選所喜歡的圖案進行裝飾卡片。
4、請幼兒講評自己的作品。
5、教師為每個孩子寫上名字并收放好幼兒的作品以備后用。
活動四、染窗花
活動準備:
剪好的窗花幾張;餐巾紙若干;調好的各色水粉五盤(紅、黃、藍、綠、紫)。
活動建議:
1、欣賞剪好的窗花與教師染的窗花。
2、教師示范窗花的疊法和染法。
3、幼兒動手折疊和染紙。
4、小心打開染好的窗花,并放在桌上晾干。
5、寫上孩子們的名字并貼到窗子上裝飾環境。
6、孩子們欣賞自己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喜悅。
《春節》社會領域教案 篇14
一、主題說明:
春節是中國的重要節日之一,是中國人家庭團圓的日子,人們吃團圓飯、逛商店、買年貨、貼春聯、掛年畫等。本主題圍繞春節組織和安排教育活動,整個主題活動分為寒假前、寒加中、寒假后三個階段。寒假前主要是經驗準備階段,寒加中主要是體驗性活動階段,寒假后主要是見聞交流階段。經歷這幾個階段,使幼兒在多樣的活動中學習中華民族農歷新年的禮儀及風俗習慣,并豐富以下經驗:
①春節為農歷正月初一,是農歷新年的開始,是中國人民最重要的節日,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
②春節前,人們常常要逛商店、買年貨、掛年畫、貼春聯等,除夕要吃豐盛的年夜飯。
③春節,小孩子會受到許多壓歲錢,壓歲錢代表了大人對孩子的心愿與美好的祝愿。
④春節有許多特殊的食品,如:糖果、年糕等。
⑤春節有許多特殊的活動:拜年、走親戚、舞獅、舞龍等。
二、主題目標:
1、知道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到了,自己又長大一歲了,了解春節的一些習俗(拜年、壓歲錢等)。
2、感受春節的歡樂氣氛,體驗與人們共慶春節的快樂。
3、參加豐富多彩的`春節活動,用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春節中的所見所聞。
三、活動網絡圖:
四、預設內容安排:
語言:
談話:年畫和春聯
詩歌:賀年卡
數學:
①區分上中下
②邏輯關系
音樂:
①歌曲:新年好
②音樂欣賞:鈴兒響叮當科學:美麗的冰花紙工:剪窗花社會:你給誰拜年體育:卷炮仗健康:保護皮膚五、環境創設:
1、窗上張貼各種喜慶的圖案、春聯,窗戶上貼窗花。
2、主題墻飾:張貼具有代表意義的年畫,幼兒與家長共同收集關于春聯的來歷、傳說、習俗等。
3、語言區:
①提供有關春節的圖書、圖片資料,供幼兒自主閱讀。
②收集有關新年的相片、故事圖片,互相介紹,講述相關的故事。
③學習人們互相拜年和祝賀的話。
4、生活區:收集各種窗花、圖案,幼兒嘗試剪貼;用福字、阿福、燈籠等裝扮教室,營造新年氣氛,感受新年的快樂。
5、表演區:準備各式服裝、頭飾、音樂磁帶等供幼兒演唱歡快歌曲、表演歡慶舞蹈。
6、美工區:準備皺紋紙、剪刀、糨糊、各色彩紙、水彩筆等供幼兒使用。用剪刀剪各種形狀的窗花,用彩紙設計制作賀年卡,讓幼兒感受中華民族的風俗。
六、家園共育:
1、家長在孩子制作的賀年卡上,用文字記錄幼兒講述的祝賀語言,讓孩子帶到幼兒園交流分享。
2、帶領孩子逛市場,欣賞或購買年畫、春聯、剪紙等,感受過年的民俗氛圍。
3、給孩子講解《年的故事》,介紹關于過年的各種民間風俗習慣。
活動一:詩歌《賀年卡》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兒歌,理解兒歌內容,發準兒歌語音。
2、根據已有地生活經驗,嘗試仿編詩歌。
3、樂意閱讀賀年卡上的語言,產生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各種賀年卡、幼兒用書人手一份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的賀年卡。
1、教師聽幼兒講述賀年卡上的內容,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交流自己的賀年卡。
師:你帶來的賀年卡上有什么?賀年卡里說了什么?
2、教師有表情地朗讀詩歌。
師:詩歌里說了什么?
二、幼兒閱讀《賀年卡》。
師:打開書本,看看詩歌里講了什么?小雪花有幾個瓣?它們飄到哪里去了?又變成了什么?這張賀年卡是送給誰的?上面寫了哪些祝福的話?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朗誦詩歌,在幼兒朗誦時,注意提醒幼兒發準兒歌話音。
三、引導幼兒仿編詩歌。
師:假如你有一張賀年卡,你想送給誰?在賀年卡上寫上哪些祝福的話?
鼓勵幼兒將賀年卡送給不同的人,說出不同的話。
教師引導幼兒將他人編的兒歌一起讀一讀。
活動二:談話:年畫和春聯活動目標:
1、知道年畫和春聯都是迎新年時用的吉祥物,它們預示著人們對新年美好的祝愿。
2、了解年畫和春聯的特點和含義。
3、初步產生多民族文化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的年畫和春聯。
2、白紙人手一張,蠟筆人手一盒。
3、有關過新年的錄像。
活動過程:
1、看錄像觀察人們喜洋洋迎新年的場面,體會過年的喜悅之情。
師:他們在干什么?為什么這樣做呢?
師:你看到畫上有什么?看了年畫,你有什么感覺?
師:你知道春聯上寫的什么嗎?春聯為什么是紅色的?人們一般喜歡在春聯上些什么?為什么會寫這些內容呢?
2、將錄像定格在年畫和春聯的鏡頭上,并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