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日拖教案(精選3篇)
半日拖教案 篇1
教學準備
1.錄像:《母親與嬰兒》。
2.材料:大型積木若干,長方形圖畫紙若干,彩筆若干,照相機一架,硬紙盒一個,嬰兒的衣鞋帽等。
3.人員:邀請一位母親帶嬰兒作客。
4.家長:向家長介紹此次活動的目的、內容,請家長配合,給幼兒講一些小時候的事,并讓幼兒帶一件自己小時候的東西和一張小時候的照片。
教學進程
晨間活動:布置展覽臺
目標:使幼兒在拼搭布置活動中獲得愉快的體驗,引起幼兒對小時候的回憶,為下一步教學做準備;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交往能力。
教師和幼兒一起用大型積木拼搭一個展覽臺,并用各自帶來的小時候的物品裝飾,準備好“小時候的我”的展覽;引導幼兒自由地交流自己小時候的記憶。
集體教育活動:
目標:使幼兒在觀察比較的一系列活動中,體驗到自己的'成長,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增進幼兒與父母的情感。
一、談談以前的我
1.請幼兒觀看《母親與嬰兒》的錄像,通過觀看母親如何給嬰兒喂奶、換尿布、洗澡、穿衣、哄睡覺、教說話、教走路等,了解到自己小時候也和錄像中的小弟弟一樣,在媽媽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哺育下,慢慢長大。
2.引導幼兒觀看“小時候的我”展覽。
3.讓幼兒根據自己帶來的物品,談談自己小時候的事。
二、看看現在的我
1.請一位母親帶她的嬰兒來班上作客,讓幼兒與嬰兒比比小手、小腳、小臉和身高,發現自己現在的變化。
2.請幾個幼兒上前試試嬰兒的小衣服、小鞋子、小手套、小帽子,進一步體會到自己長大了。
3.想想現在我們除了身體上有變化,還有別的什么變化沒有?(會自己吃飯、睡覺、走路、穿衣、會說話,還會幫媽媽做事等等。)
小結:現在的我不僅長高長大了,而且還懂事多了,能干多了。三、想想將來的我
1.老師和你們有什么不一樣?(高大一些,懂得很多知識,會做很多事情,力氣很大等等。)
2.老師小時候也和你們一樣,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呢(引導幼兒思考、討論)?
半日拖教案 篇2
一、來園活動(以角色游戲為主的游戲活動)
要求:
1、要求幼兒愛護游戲中的物品,按需要自制簡單的游戲玩具。
2、要求幼兒交往中注意態度,要熱情和氣、有禮貌。
準備:
1、各主題游戲所需物品、玩具。
2、為幼兒準備紙、筆、糨糊等物,供自制游戲玩具時選用。
指導:
1、教師扮演娃娃家中奶奶,重點指導娃娃家中待人接物的態度和使用禮貌用語。
2、啟發角色之間相互合作、友好交往,鼓勵幼兒自制簡單的游戲玩具。
3、游戲結束,請一位幼兒談談今天怎樣做游戲。教師對其使用禮貌用語給予肯定、鼓勵,并提出進一步熱情待客的要求。
表揚某些幼兒會動腦筋自己做了玩具。
二、早操
要求幼兒聽音樂做操,精神飽滿,動作整齊、到位。提醒跳躍運動時跟著口令,不要太快。
三、盥洗、喝牛奶
提醒值日生督促同伴認真洗手,手擦干后在拿杯子。喝完牛奶送還杯子時要輕放。
四、教育活動:語言——故事“小氣球”
要求:
1、通過講述故事使幼兒知道故事的名稱,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懂得當別人有困難時要想辦法幫助。
2、學習故事中的`短句和對話。“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快樂的小氣球,誰有困難我來幫。”“別著急,我來幫助你。”
準備:
1、背景一幅,小鳥、小雞擦入材料各一,實物氣球一個。小鳥、小雞頭飾若干。
2、錄音機一架,錄音帶一盒,每桌蠟筆、紙若干。
過程:
1、教師手持小氣球,邊唱〈〈小氣球〉〉歌邊走入教室“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快樂的小氣球,誰有困難我來幫。”(唱兩次)
今天老師講小氣球的故事給小朋友聽,喜歡聽嗎?引起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2、教師講述故事——小氣球
故事結束后提問:
(1)故事名稱叫什么?
(2)小氣球幫助了誰?
(3)你們會唱小氣球的歌嗎?(幼兒學唱小氣球的歌)
3、看圖講故事——學講故事中對話和短句。
出示圖片。(背景:一片綠色草地,高高的大樹,藍天中飄著幾朵白云)
(1)第一段——小氣球幫助小鳥
1)天空中飄著幾朵白云,風推著云兒慢慢走,一只小氣球一邊飛一邊唱:“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快樂的小氣球,誰有困難我來幫忙。”(幼兒和老師一起唱)
2)小氣球高興地往前飛,飛過綠色的草地,飛過高高的樹梢(理解詞:樹梢),突然聽到嗚嗚的哭聲,是誰在哭呀?(出示小鳥)原來草地上有只小鳥在哭。問:小鳥為什么哭?(啟發幼兒思考)小氣球連忙說什么?(個別幼兒學說短句“別著急,我來幫助你”。)
幼兒練習小氣球和小鳥的對話。教師和個別幼兒或男女幼兒分別作小鳥與小氣球進行對話。
3)小氣球說完用長長的尾巴伸到草地上,小鳥緊緊拉住小氣球的尾巴,小氣球用力往上飛,把小鳥送回了家。
4)你們喜歡這個小氣球嗎?為什么?
小氣球會幫助別人,所以我們喜歡它。小氣球幫助仙女后有高興地一邊飛一邊唱(幼兒拍手唱〈〈小氣球〉〉)
(2)第二段——小氣球幫助小雞
1)小氣球高興地往前飛,它飛過綠色的草地,飛過高高的樹梢,突然聽到什么叫聲?(出示小雞)誰在叫?為什么叫?(啟發幼兒思考)小氣球見了連忙對小雞說什么?(個別幼兒學說短句:“別著急,我來幫助你。”)
幼兒學講小雞和小氣球的對話。(教師和個別幼兒或幼兒和幼兒之間進行對話)
2)問:小氣球是怎樣幫助
小雞的?(幼兒自由聯想)
3)小氣球幫助了小雞又高興地一邊飛一邊唱。(幼兒唱)
4、故事表演:練習對話
(1)三名能力較強的幼兒分別扮演小氣球、小鳥和小雞進行表演。(教師講故事,幼兒表演角色對話)
(2)幼兒三人一組進行表演。
5、故事續編:畫畫
(1)啟發幼兒想象小氣球還會幫助誰?(按故事思路講述小氣球幫助誰?它們講了些什么?怎樣幫助?)
(2)要求幼兒把“小氣球”幫助別人的事畫在紙上。
(3)幼兒畫畫,教師巡回指導。
(4)幼兒相互講述續編內容。
五、自由活動
鼓勵幼兒和同伴交往,說說自己高興的事,教師和個別幼兒談家常。
督促值日生為集體服務(端放碗、調羹)
午餐
要求細嚼慢咽,不貪快。
散步:觀察幼兒園的花有什么變化。
半日拖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運用對稱剪紙方法表現人物。
2、激發對中國傳統剪紙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幼兒剪出手拉手的作品。
活動難點:將紙折疊后,畫出半個小朋友的輪廓,用剪刀沿輪廓線剪開。
活動準備:
每人長條紙、彩紙、剪刀、彩筆、剪紙畫范例一張。
活動過程:
1、欣賞范例,引起剪紙的'興趣:
——“想知道這幅手拉手的剪紙作品是怎樣做的嗎?”
(1)、教師將范例若干幅發至各小組,供幼兒研究。
(2)、小結:這幅畫上的主要內容是許多手拉手、大小相同、連在一起的小朋友,并將紙對折幾次后一下子剪成的。
2、與幼兒共同討論,分析制作的方法和步驟:
將紙折疊后,畫出半個小朋友的輪廓,用剪刀沿輪廓線剪開,然后打開折疊的紙,并貼在紙上,最后進行人物裝飾及豐富背景畫面。
3、學習折、剪、畫的方法:
(1)、將長條紙對折2——3次。
(2)、在紙上畫出一個小朋友的輪廓線,將小朋友的手一直畫到紙的邊緣。
(3)、用剪刀沿輪廓線剪開,注意“手”處的邊緣不要剪斷。
(4、)剪好后將折疊的紙打開,畫出不同服裝、頭發。
4、幼兒制作,教師給與指導和幫助:
幫助個別幼兒掌握剪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