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科學《鏡子》教案(通用10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鏡子》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逐頁細致地觀察畫面,理解放事內容,感受小貓的機智勇敢。
2、初步了解凹面鏡、凸面鏡的成像特點,知道獅子上當的原因。
3、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4、樂于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
《小朋友的書·我探索我快樂》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學習興趣
提問:你們認識小貓和獅子嗎?你覺得是小貓大還是獅子大?可是,有件事情真好笑,有只小貓卻說是自己大,獅子小,而且獅子最后也同意了這個觀點,這是怎么回事呢?看了書,你就知道啦!
二、集體閱讀《小朋友的書·我探索我快樂》第15~16頁“小獅子照哈哈鏡”,理解故事內容
1、明確看圖的順序
2、逐頁觀察圖片,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三、幼兒邊看書邊聽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你覺得這是一只什么樣的小貓?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主題是鏡子,在活動中我并沒有直接告訴孩子有關鏡子成像的原理,而是用孩子們喜歡的動畫人物形象作為情景、以孩子們對放大鏡及哈哈鏡的原有知識經驗作為載體,層層深入,引導孩子探索、發現有關平面鏡的成像問題。孩子們非常感興趣,整個活動都能在我的引導下積極的思考與探索,整個活動的目標達成度比較高。
幼兒園中班科學《鏡子》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在中班主題活動《我們身邊的科學》中,有一節關于凹凸鏡科學活動。當時孩子們對鏡子的成像問題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由于當時孩子的年齡小,這個活動沒能深入的開展。目前,孩子已進入大班,對各種事物及科學現象充滿了興趣與探索的欲望,對幼兒園里擺放的幾面哈哈鏡特別的喜歡,每次都要照來照去。本學期大班的課程中也有一節關于鏡子的社會活動,因此。針對孩子們的興趣及對鏡子成像的已有經驗,我設計了這節關于鏡子的科學活動。結合教師是孩子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這一理念,運用孩子們喜愛的美羊羊與灰太狼的故事情節,讓孩子在教師的引導下一步一步的了解放大鏡與哈哈鏡的作用,通過用平面鏡不同角度的擺放大膽的嘗試,探索鏡子成像的規律。
活動目標:
1、了解放大鏡與哈哈鏡及平面鏡的作用。
2、鼓勵幼兒嘗試用兩面平面鏡進行不同角度擺放,探索成像的規律。
3、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活動PPT、鏡子人手兩面、美羊羊卡片人手一張。
活動重點:了解多種鏡子的作用,能積極的參與討論與探索嘗試活動。
活動難點:大膽嘗試用鏡子擺放的不同角度發現成像的規律。
活動過程:
創設情景,通過照鏡子游戲引出活動。
(1)師:小朋友你們照過鏡子嗎?
師:你在照鏡子時會在鏡子里看到誰?(會看到一個一模一樣的自己)
師:現在我們就在玩一個照鏡子的游戲。你們來做鏡子,我來做照鏡子的人。好嗎?注意哦,你們的動作要和老師的一模一樣哦!
(2)教師帶領幼兒進入情景。
(出示美羊羊房子PPT)師:照鏡子的游戲好玩嗎?那么你們有沒有見過用鏡子造的房子啊?今天老師就要帶你們參觀一座。(點PPT)瞧,這座房子的門、窗、都是用鏡子做成的。誰這么特別,會用鏡子來造房子呢?你們看是誰呢?(點幻燈)對啦是美羊羊,美羊羊用了非常特殊的鏡子來造房子,可是有他的道理的哦。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鏡子》教案 篇3
一、設計意圖
幼兒園活動區有面大鏡子,最近幼兒總喜歡去照鏡子,有的幼兒還說起自己家里的鏡子,為此,我組織幼兒把家里的鏡子帶到幼兒園,精心設計了“有趣的鏡子”,了解鏡子的特征及用途,激發幼兒探索事物的興趣。
二、活動目標
1、認識鏡子,知道鏡子的特征以及一般用途。
2、能通過實驗發現制作鏡子的原理,知道鏡子的制作材料。
3、喜愛科學探索活動,能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發現。
三、活動準備
1、自己帶來的小鏡子人手一塊,光滑圓角玻璃人手一塊。
2、各色紙張、塑料片、油泥,每組一個小筐。
四、活動過程
1、請孩子們自由的玩鏡子,引導他們發現鏡子的特征。
①出示鏡子,引出話題
——小朋友們,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呢?(鏡子)
——對,小朋友們已經都認識它了,那接下來老師就要請你們和鏡子來玩一玩游戲,玩過以后要請你們回答老師兩個問題,你帶來的鏡子是怎么樣的?你是怎么和它玩的?
②小朋友自由玩鏡子:請小朋友玩的時候要小心,不要碰碎鏡子。
③交流討論鏡子的外形、特征
——現在請小朋友們停下來,把你們的鏡子放在桌上。老師要請你們來回答剛剛我提出的問題了,你帶來的鏡子是什么樣子的?你是怎么和它玩的?
預設:
(1)我的鏡子是米老鼠的,鏡子的面很光滑,我玩了照鏡子的游戲。(鏡子的外面造型不同,鏡面光滑,能照見東西和人)
(2)我的鏡子是紅色的,鏡子的面上是冷的,我用鏡子和太陽公公玩了游戲。(鏡面涼,鏡子能反光)
(3)我的鏡子沒有外殼,后面是黑黑的。(鏡子后面有一層東西)
(4)我的鏡子是方的,摔碎了鏡子(如沒有小朋友摔碎鏡子,則提問——誰知道老師剛剛為什么要請你們在玩鏡子的時候要小心呢?(會碎掉、壞掉)對,因為鏡子輕輕一摔、一碰就會碎掉,很易碎)
小結:鏡子的外面造型不同,也有但是里面的鏡子都是一樣的,它的面上很光滑很冷,它能照見東西和人,它很易碎,會反光,后面有一層黑黑東西。
2、請孩子們自由探索,了解制作鏡子的材料和原理
①引起幼兒興趣,提出探索目的和要求
——我們剛剛和鏡子玩了游戲,知道了鏡子很多很多和別的東西不一樣的地方,現在老師要來考考大家了,鏡子是用什么做的呢?(玻璃)
——我們的小框里就有玻璃,小朋友們把它拿出來,試一試,能不能照出你們的小臉呢?
——那玻璃還不能把我們的人照出來,怎么回事呢?(后面還有一層東西)
——那那層黑黑的東西到底是什么呢?我想請小朋友來試著把它找出來。
②請孩子們自由探索:注意提醒幼兒小心操作,以防被玻璃劃破手,摔碎的玻璃不要用手去撿。
③交流與討論
——你們找出來了嗎?
預設:沒有找出來,不過我覺得用油泥放在玻璃的后面能照出來一點點。
我找出來了,黑顏色的紙放在后面看的很清楚。
小結:我們小朋友都仔細的找過了,不過都不能像真的鏡子那樣清楚,那真的鏡子到底是用什么做的呢?是用銀做的,后面還刷了一層油漆,因為銀時間長了,也會慢慢的壞掉,刷了油漆就能保護好銀,讓鏡子能用更長的時間,現在銀的價錢貴了,人們又想出了一種新的東西來代替銀,他的名字叫做鋁。
3、了解鏡子的作用
——我們剛剛知道了這么多關于鏡子的知識,現在老師還要老考考你們,你們都在那些地方見過鏡子呢?它們有什么用?
預設:家里,能照鏡子;商店里,試衣服;汽車上,反光鏡等。
小結:鏡子的作用很多,可以讓我們更好的清潔、整理我們的外表,可以聚光,可以做裝飾品,可以讓交通更便利等
4、和陽光玩游戲(放入暫短游戲)
游戲規則:請小朋友們站在有陽光的地方,老師在照不到陽光的地方,請孩子們利用手中的鏡子,第一時間將太陽光反射到老師的身上,最快的人為勝。大多數人照到后,換一個地方,循環進行。熟練后可請小朋友代替或用場地上的任何實物代替,以增加趣味。
——請小朋友們拿起手中的鏡子,要將太陽光照到老師站的這里,比一比誰的動作最快,最會讓鏡子聽你的命令,自由結束“有趣的鏡子”教學活動。
五、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幼兒園中班科學《鏡子》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識鏡中影像和鏡子外物品的關系。
2、建立初步的鏡面反射的概念。
活動準備:
1、科學:《奇妙的鏡子》
2、鏡子,照片,時鐘。
活動過程:
1、幼兒人手一面小鏡子,引導幼兒觀察鏡子中的自己,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師:請小朋友拿出鏡子,看看鏡子前的東西和鏡子中的東西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有什么是不同的。
(1)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
(2)它有什么作用?
(3)現在要請小朋友拿出鏡子,照照自己,照照喜歡的東西,并看看鏡子前的東西和鏡子中的東西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有什么是不同的?
2、師生互動。
(1)教師與小朋友一起用兩面鏡,三面鏡;照這些東西。
(2)你們用鏡子看到了什么呢?
(3)在照鏡子的時候你發現了什么?
(4)重點:讓幼兒了解和認識鏡中影像和鏡子外物品的關系。
3、教師在鏡子前放一個時鐘,請幼兒進行觀察。
(1)請你看看鏡子里的時鐘,說說哪里不一樣了?
(2)再將鏡子放在時鐘的中線上,你又會看到什么?(鼓勵孩子大膽的描述他所看到的)。
(3)難點:幫助幼兒初步建立鏡面反射的概念。
4、結合幼兒用書,讓孩子嘗試更多的鏡子游戲。
(1)你知道鏡子還f嗎?
(2)請你看看書中還有哪些鏡子的游戲,告訴大家?
(3)說說鏡子里的物體和鏡子外的物體有哪些變化?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幼兒園中班科學《鏡子》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對鏡子感興趣,樂意探索利用兩面鏡子看清自己后腦勺的方法。
2.初步了解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活動準備:
鏡子40面、水果貼絨20個。
活動過程:
1.談話,引題今天,我給中一班的小朋友帶來了一件禮物,是什么呀?(出示鏡子)
2.照鏡子請你照照鏡子,你覺得鏡子里的你漂亮嗎?什么地方最漂亮?
3.小結剛才我們玩了照鏡子的游戲,從鏡子里我們看到了自己漂亮的五官,鏡子的本領可真大。
4.第一次操作。
(1)等一下老師再讓你們來玩一次照鏡子的游戲,這一次請你從鏡子里去看看自己的后腦勺。你們知道后腦勺在哪里嗎?請你用手摸一摸自己的后腦勺。好,現在我們輕輕地拿好鏡子玩一玩。(幼兒操作)
(2)你看到了自己的'后腦勺嗎?你是用什么方法看到的?(集體交流)
(3)小結:從這面鏡子里是看不到自己的后腦勺的。
5.第二次操作。
(1)呆會兒老師請你們每人找一個好朋友,相互合作,用兩面鏡子試一試能看到自己的后腦勺嗎?(幼兒操作)
(2)誰看到自己的后腦勺?你們是用什么方法的?(交流)
(3)小結:用兩面鏡子能看到自己的后腦勺。
6.第三次操作(以游戲的形式)
(1)好,老師手上有許多的水果,等會兒老師再給你們每人一面鏡子,請你自己用兩面鏡子來幫忙,看看自己的后腦勺貼的是什么水果?(幼兒操作)
(2)你看到自己的后腦勺貼的是什么水果呢?(幼兒回答)
延伸活動:
今天,我們又發現了鏡子的一個秘密,用兩面鏡子能看清自己的后腦勺。等一下老師把這些鏡子放在科學區,請你有空再去玩一玩,你還會發現什么奧秘呢?
幼兒園中班科學《鏡子》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感知鏡子的多樣性,發現鏡子的特點、
重點難點:
知道常用鏡子的名稱、用途,了解鏡子小的物像與原物左右相反,哈哈鏡能使原物變樣等特
性。
活動準備:
各種平面鏡、哈哈鏡。
活動過程:
1.操作各種鏡子,了解其特點。
鏡子是玻璃做的、硬的、光滑的、能反光,有的平、有的凸、有的凹,能照見各種東西c
2.啟發見過什么鏡子”它有什么用途:
有穿衣鏡、梳妝鏡、牙科醫生用的鏡子、放大鏡、望遠鏡、顯微鏡、哈哈鏡等。
在生活中用來照著梳頭、整衣、剃胡子、醫生看病、司機開車、理發師理發等都要用不同的鏡
3.鏡子游戲:
①“猜猜我在干什么?”教師背向小朋友,讓小朋友任意做各種模仿動作,教師通過大鏡子觀
察小朋友在做什么.并讓小朋友猜猜教師為什么能從背后看到小朋友;
②把右左的圖像放在鏡子前照一照,鏡中會山現左右相反的圖像,可舉左手、踢左腳來試驗。
②讓小朋友站在平面鏡和哈哈鏡面前看看發現了什么?平面鏡可成正立等大的圖像,哈哈鏡處
處凹凸不下,凹的部分照的影像放大,凸的部分照的影像縮小,疊合的結果就形成了奇形怪狀的影
像。
活動結束:
課下讓小朋友玩“萬花筒”的游戲,進一步了解鏡子的秘密。
幼兒園中班科學《鏡子》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幼兒對探索光的有趣現象感興趣、從中體會到樂趣。
2、認識鏡子可以呈像的現象、并能區分影子和實物。
3、在游戲中能發現鏡子呈像變化的規律。
重點:認識影子與鏡子的變化規律。
難點:鏡子不同的擺放角度、不同的呈像。
活動準備:
1、安全小鏡子、紙質小動物若干、顏色形狀小塊若干。
一、基本部分:
導入:幼兒講一講去過鏡子屋,都看到過什么現象,講一講鏡子里的`自己是什么樣子的?
二、開始部分
1、環節一
師:小朋友們,誰都去過鏡子屋,在鏡子屋里都看到了什么呢?看到鏡子里有什么呢?
2、環節二
師:認識實驗材料,不同形狀的平面鏡和各種顏色的小動物,色卡。
3、環節三
幼兒進行自主探索,把小動物,色卡分別放在鏡子前,在鏡子里看到了什么?鏡子里看到的小動物,色卡和原來的一樣嗎?形狀有沒有變化。
4、環節四
幼兒再次嘗試,把兩面鏡子兩側向中間推,幼兒講一講觀察到的現象。再嘗試把兩面鏡子面對面擺放,講一講觀察到的現象。
三、結束部分:
組織幼兒討論:放更多的鏡子會看到什么樣的影子呢?幼兒自主嘗試操作
幼兒園中班科學《鏡子》教案 篇8
今天的故事的名字很有趣哦,叫《冰鏡子》。我邊按順序出示小動物的圖片,邊講述故事,請小朋友們欣賞。故事講的是一群小老鼠和媽媽在家里大掃除的時候,發現冰箱里接了好大一塊冰,他們小心的把冰敲下來,老大說我們在上面學溜冰,老二說我們可以在上面打冰球,鼠小小說要做鏡子,對呀他們從來沒有用過鏡子,于是三只小老鼠在冰塊外圍鑲上一圈邊,背上貼了一張大錫紙,小花貓、小兔子、蛤蟆小姐都來照鏡子,到了晚上屋子里有滴答滴答的聲音呢,第二天早上,小老鼠一起床,發現鏡子不見了……現在我們班級的小朋友聽故事都很認真,回答故事里問題自然也很棒咯。我們通過討論交流對故事加深了理解。
最后我請孩子們表演故事,大家都很踴躍,于是我們在個別表演后安排了小組自由表演的活動。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能用簡單、形象的動作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學說故事中的對話。
2、嘗試復述故事
活動重難點
重點:理解故事內容,能用簡單、形象的動作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學說故事中的對話。
難點:嘗試復述故事
活動準備
掛圖28號;《小朋友的書·我探索我快樂》;小動物掛飾
活動過程
一、引發討論,喚起原有經驗。
提問:小朋友,你們見過冰吧?冰是什么樣的?
小老鼠們也得到了一塊冰,它們會把冰當成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
二、出示掛圖
1,傾聽故事,理解故事第一部分。
教師講故事,從開始至“因為它們從來沒有用過鏡子”。
提問:
1、小朋友,小老鼠得到了一塊怎么樣的冰?請你用故事中的話來說一說(又平又薄又亮)
2、鼠老大想用冰做什么呢?鼠老二是怎么說的?鼠小小想用冰做什么?
3、你們猜,小老鼠們得到冰的時候心情是怎么樣的?(高興)為什么高興呀?(因為他可以用來滑冰,可以在上面打冰球,還可以做成一面鏡子)
4、請小朋友一起來學一學小老鼠們的話。
小老鼠們到底是怎么做鏡子的,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三、出示掛圖
2,理解冰鏡子的制作方法。
教師講述故事,至“做成了好大的一面冰鏡子”。
提問:小才鼠們是怎么做冰鏡子的?(先在冰的外面鑲上一圈邊,然后在背上貼一張大錫紙,再把它放到木架上,一面大的冰鏡子就做好了)
教師解釋“錫紙”,并簡單簡介鏡子的原理
冰鏡子的制作過程(出示圖示)
四、出示掛圖
3,教師講述故事(或聽故事磁帶)至“大家都排著隊,來小老鼠家照鏡子的”。
提問:哪些小動物到小老鼠家來照鏡子?
小公雞、小免子、蛤蟆大姐是怎樣照鏡子的?
如果是你,你會用鏡子做什么事情呢?
五、出示掛圖
4,傾聽故事至結尾,了解冰的特性。
猜測:晚上,小老鼠們睡覺了,“滴答,滴答……”咦?是什么聲音?
教師講故事至結尾。
提問:為什么冰鏡子不見了,到哪兒去了?
小老鼠們發現冰鏡子不見了,會是什么表情?
除了用冰做鏡子,你覺得還可以用什么材料做鏡子?
六、給故事取名字。
小朋友,故事聽完了,請你來給這個故事取個好聽的名字吧
七、復述故事
請小朋友跟著老師一起來講一講這個故事
八、角色扮演
請三個小朋友分別來扮演鼠老大、鼠老二、鼠小小,剩下的小朋友來念故事的其他部分
活動反思
:活動一開始我向幼兒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們知道冰是什么樣的?對于幼兒來說,“冰”是他們生活中常見的物體,他們自然而然能回答出冰摸起來是冷的,看起來是無色的,因此,我引出了小老鼠們也得到了一塊冰,他們會用它來做什么的?設置了一個懸念,讓幼兒去傾聽,去思考這個問題。整個活個下來,始終以小動物們的對話、表演貫穿始終,幼兒對此也非常感興趣,特別是在最后分角色表演的時候,每個幼兒都非常愿意到臺上來表演。我給每個孩子一個表演的機會,分成幾組來進行。剩下的小朋友跟著老師一起來講故事的其他部分,但是我發現幼兒在表演的時候沒有把動作很好的表現出了,這一點我覺得我應該在進行表演之前讓幼兒先把動作和自己要說的話先練熟練了再讓幼兒上來表演,這樣會更加完美。總之,整個活動下來,幼兒基本上能把故事復述下來,也基本達成了教學目標。
幼兒園中班科學《鏡子》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鏡子,觀察各種鏡子的折射現象,體驗豐富多彩的鏡子世界。
2、引導幼兒探索通過改變平面鏡的角度來改變物體在鏡中所折射出成影的數量。
3、幼兒的探索興趣,豐富其想象力,增強口頭總結能力為以后作筆頭記錄打下基礎。
活動準備:
課件、音樂、放大鏡、平面鏡、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入故事情景
向幼兒提問看過哪些動畫片。
邀請他們一起看課件中的動畫片。
二、觀察放大鏡的折射現象。
喜羊羊建了一個漂亮的鏡子屋在羊村請大家猜一兒鏡子屋里會有哪些鏡子呢?
灰太狼也想去看一看,還想找出怎么去捉喜羊羊的方法,于是它往屋里一看卻嚇跑了,怎么會這樣呢?他看到了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觀看課件)
孩子們探索是不是放大鏡把它放大的,幼兒操作并組織討論。
三、觀察第二種生活中的鏡子哈哈鏡
灰太狼很狡猾回家想了一想發現自己上當了,于是第二天又去了那個鏡子屋,他又看到了可怕的現象,嚇得到跑回家了。
他又看到了什么呢?為什么會嚇跑,與孩子一起觀看課件,然后一起觀看自己在哈哈鏡中會變成什么樣子,發揮想象,討論自己在鏡中的.樣子。
四、探索平面鏡折射的奧秘,發揮幼兒的想象力,提高探索的興趣。
灰太狼可能還會來鏡子屋,可是喜羊羊只剩下兩面普通的平面鏡了,我們一起幫助喜羊羊想辦法打敗灰太狼好嗎?
幼兒進行探索,利用改變鏡子的位置及角度來改變物體在鏡子中影象效果。
你們幫助喜羊羊打敗了灰太狼,它很高興所以想請小朋友們一起到羊村去慶祝,隨著喜羊羊與灰太狼動畫片的主題曲在快樂的氣氛中結束此次課程。
幼兒園中班科學《鏡子》教案 篇10
本周中班美術課上的是《鏡子中的我》,
活動過程中原本我計劃的是人手一份小鏡子,想讓小朋友觀察自己的五官特征,但是真正到上課之前我考慮到小鏡子會影響到小朋友的注意力,分散他們的注意力也可能會摔壞了,小朋友的安全也沒有保證,我就想帶著他們拿著小墊子去舞蹈教室上美術進行寫生訓練,這樣小朋友的注意力比平時都集中很多很多,
以前的畫畫課我都要在黑板上把想要畫的形象畫出來,讓小朋友來模仿,可是舞蹈教室并沒有黑板,我也想借此機會鍛煉一下小朋友的想象力,我們就一起對著鏡子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彤彤說“我的頭長得像草莓”樂樂說“我的頭像餅干”源源說“我的眉毛像月牙”……小朋友的想象力真的是非常豐富,拿起畫筆畫的時候小朋友們一起聽著我的指令,先畫頭、頭發、眼睛、眉毛……一大部分小朋友都畫得非常好,源源和琪琪有些吃力,我就把他們安排在畫的比較好的小朋友身邊,這樣畫得好的小朋友帶著畫的一般的小朋友,互相模仿者畫,進步得也比較快,本節課上的還比較成功,通過這節課使我了解到了孩子間互相的模仿能力、想象力是超乎我們大人所想象的,而且小朋友也喜歡接受新鮮的事物,時常的帶著他們到新環境下上課,他們也會對美術課充滿興趣與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