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欣賞小鴨的舞教案(精選3篇)
大班音樂欣賞小鴨的舞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根據故事情節熟悉音樂,并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學玩音樂游戲《風中的小鴨》。
2、遵守游戲規則,創編刮大風和刮小風時的動作。
3、享受游戲的快樂。
4、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理解歌詞,用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5、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活動準備:
1、故事圖片
2、音樂:挪威舞曲
活動過程:
1、復習歌曲《螢火蟲》。
2、學玩音樂游戲。
(1)欣賞故事。
師:早晨,鴨媽媽帶著她的寶寶們,搖搖擺擺地在草地上走走,到池塘里游游,玩得真高興!
突然,天氣變了,刮風了,風一會兒大一會兒小,鴨寶寶們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鴨媽媽說:"孩子們,別怕,只要我們緊緊地抱住大樹,躲在石頭下面,大風機不會把我們刮走。"小鴨們聽了媽媽的話,一動也不動地保護著自己。風停了,小鴨們又跟著媽媽在草地上走走,池塘里游游,快樂的玩耍著。
(2)傾聽音樂,感知樂曲ABA結構,并聯想故事情節。
師:老師把這個好聽的故事編成了一首好聽的音樂,我們一起來聽聽。
(3)在座位上做隨樂動作A段音樂用雙手食指合拍地點雙腿,表示鴨走和自由游水動作。B段音樂控制不動。
(4)幼兒練習鴨走、鴨子游水動作。B段音樂控制不動。
3、創編刮風動作。
(1)傾聽B段音樂,區分樂曲中的力度變化,并隨樂動作。幼兒創編。
(2)全體幼兒隨B段音樂做刮風動作。
(3)分角色游戲。
部分幼兒扮"風"坐在座位上,其他幼兒扮演小鴨子隨樂游戲。
活動反思:
活動是嚴謹的,知識具有科學性,所以科學活動的目標一定要具有針對性,材料一定要多樣性和可操作性,語言一定要簡潔性和明確性,環節一定要清晰性和明了性。這樣的科學活動才更有價值性。
大班音樂欣賞小鴨的舞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培養幼兒(幼兒食品)感受欣賞樂曲的興趣,初步知道aba三段式
2、理解和想象樂曲中小鴨的舞蹈和小鴨游泳的形體特征。
活動準備:
小鴨手偶一個,音樂《小鴨的舞》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導入活動。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好聽的音樂,你們聽聽小鴨在干什么?
二、欣賞感受音樂。
(1)第一遍感受,
教師提問:聽完音樂有什么感受?講了小鴨一件什么事兒?
(2)第二遍感受音樂
教師出示小鴨手偶,結合音樂節奏表演小鴨舞,感受音樂有幾段?
(3)第三遍欣賞音樂
教師根據音樂在黑板上畫圖譜節奏,讓幼兒感受音樂有幾段式?
師總結,是aba式結構的'曲子。
(4)第四遍,教師把音樂編成舞蹈跳給幼兒看。
三、師幼互動一起在跳舞中欣賞音樂,感受快樂。
(1)老師當鴨媽媽(媽媽食品),小朋友當鴨寶寶(寶寶食品),
跟著老師一起跳舞。
(2)創編舞蹈動作,教師引導提問:小鴨在水里還會干什么?
(3)自己來跳小鴨舞,提醒把高興的心情跳出來。
四、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提高幼兒對(幼兒食品)感受欣賞樂曲的興趣,初步知道aba三段式
并理解和想象樂曲中小鴨的舞蹈和小鴨游泳的形體特征。
大班音樂欣賞小鴨的舞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引導下能將音樂的感受與生活經驗相聯系,愿意用動作、符號記錄等多種表達方式,將自己的感受表現出來。
2、能積極參與欣賞活動,感受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音樂磁帶;小鴨頭飾;藍色皺紋紙;彩色筆;圖畫紙;圖譜等。
經驗準備:帶孩子們到公園親眼看一看小鴨子;播放反映小鴨子生活的VCD,讓孩子們注意看并模仿小鴨嬉戲、奔跑、搖擺走、游水等動作;講述關于小鴨子的有趣故事,介紹小鴨子的生活習性。
活動過程:
1、奧爾夫音樂游戲:木頭人(通過游戲增強孩子們對身體的控制能力)
2、音樂欣賞《小鴨的舞》由于中班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此次活動選定以給主題的方式進行欣賞。
(1)第一遍欣賞。導入:“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小鴨的音樂,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這遍欣賞主要是讓孩子們對音樂有一個總體的感受,初步建立生活經驗與音樂之間的聯系)
(2)第二遍欣賞。“我們再聽一遍,聽一聽這些可愛的小鴨子在干什么呢?”(這遍欣賞主要是讓孩子們在有音樂形象的前提下,充分發散思維、發揮想象。由于孩子們的生活經驗不同,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是不同的。)
(3)當孩子們對音樂有了初步的感受之后,鼓勵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各種形式來表現出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因為孩子們的個體差異、興趣愛好不同,如果讓他們同用一種表現形式,一些孩子會感到受限制甚至是一種負擔,抹殺了孩子欣賞的興趣)。簡單列舉三種方式:
做一做:引導孩子想象,并表現出小鴨子的各種動作,如游水、嬉戲或舞蹈。
畫一畫:引導幼兒用各種符號來記錄自己對音樂的理解(不要求孩子記錄的符號有多美觀、多精確,只要他們聽出了樂曲旋律、節奏的變化,并知道可以用不同符號表現就可以了)。
(4)再次欣賞。出示音樂圖譜,伴隨音樂,講解圖譜,以形象的視覺刺激,幫助幼兒較準確地感受樂曲每一句所表現的內容。同時,間接地向孩子們介紹圖譜記錄與表現的方法。
3、音樂游戲:尋寶,請你快快蹲下來(通過游戲練習孩子們聽辨旋律變化的能力)。
活動評析:
本次活動的亮點在于引導幼兒能將音樂的感受與生活經驗相聯系,愿意用動作、語言、符號記錄等多種表達方式,將自己的感受表現出來,并且能積極參與欣賞活動,感受音樂活動的樂趣。由于中班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活動中以給定幼兒半開放的主題方式進行欣賞,即從引導幼兒感受音樂到多種形式地表現音樂,教師沒有給幼兒任何統一的要求,而是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進行充分的想象和創造。活動中孩子們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體驗著音樂活動的樂趣。活動優勢:
1、在欣賞的過程中,給定幼兒半開放的主題,提出發散性問題“你聽到小鴨子在干什么?”既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發散思維、發揮想象力的機會,同時也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2、當孩子們對音樂有了一定的理解后,鼓勵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多種方式來表現自己的音樂感受,而不是做整齊劃一的要求,這樣既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又促使幼兒的個性發展。
3、通過視覺刺激、聽覺刺激、肢體語言等多通道參與活動。特別是運用圖譜的演示,幫助幼兒進一步準確地理解、感受音樂。模仿小動物的姿態動作,體驗童話世界的美好意境,是幼兒最大的樂趣,教師選擇生動具體、形象單一的樂曲《小鴨的舞》給中班幼兒欣賞,符合幼兒的興趣與能力發展水平。教師注重幼兒音樂經驗的積累,使幼兒對小鴨子的生活習性有所了解,并能自由模仿小鴨子的各種動作姿態及叫聲,這對幼兒順利地理解和感受音樂中小鴨子的可愛形象,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引導幼兒欣賞樂曲之初,教師巧妙地運用提問的方法,激發幼兒積極思考,為幼兒提供了充分想象的空間,幼兒可以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生活經驗,任意想象一群可愛的小鴨子搖搖擺擺地行走、追逐游戲、戲水歡叫的場景,有利于發展幼兒的音樂想象力。讓幼兒說出音樂的形象,其困難程度大大超過了用動作表現音樂,教師在活動設計時,充分考慮到幼兒的不同興趣及個體差異,為幼兒提供和創設多種活動方式,尊重幼兒的自主選擇,以不同的活動方式(表演或繪畫)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有利于促進幼兒個性的積極發展。
反復多次聽賞音樂,可以幫助幼兒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增強音樂記憶力,伴隨聽賞次數的增加,教師層層遞進地提出新的要求,最終順利實現活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