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的腳先生》大班教案(精選4篇)
《滑稽的腳先生》大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滑稽的腳先生》是通過幼兒探索來學習腳尖腳跟走,并在游戲中了解韻律活動中隊行變化的一節韻律活動。大一班的幼兒學一個新動作很快,可是新動作做的并不標準,總是不記得動作要領,平衡能力也需要進一步加強。因此,我選用我們班幼兒較為熟悉《玩具兵進行曲》為歌曲的旋律,是為了降低難度,讓幼兒能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增強體態韻律的表現能力,同時用腳的不同走路方式進行游戲,創造性的表現音樂的情緒、情感。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腳尖、腳跟走,復習踏步走和雙腳并攏跳。
2、在游戲中能隨音樂了解向圈內走、退回原位、在圈上走等隊形變化。
3、體驗和表現“腳先生”走路時的滑稽和幽默,在表演中享受活動所帶來的快樂。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1、四幅圖(踮腳走、腳跟走、左右踏步走、兩腳并攏跳)
2、歌曲《滑稽的腳先生》(歌曲《玩具進行曲》改編)
3、墊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出“腳先生”,激發參與活動的興趣。
小朋友你們好,我是“腳先生”,我天天都和你們在一起。誰能告訴我,你是怎么樣用腳先生走路的?在你的墊子上做給我們看看。
二、練習各種走路的動作。引導幼兒探索用腳的不同部位做走路的動作。
師:“踮著腳走時身體稍微前一點,這樣就不會東倒西歪了。你們會像他一樣走路嗎?”
師:“先用腳尖踮著走,你們會像他一樣嗎?來,學學看。”除了這樣走,還可以怎么走?踏步走時腳要抬的高高的,很神氣。哦,這是雙腳跳,雙腳并攏還能跳跳跳
三、根據歌曲內容表現不同走路的動作。
1、看、聽教師邊指圖邊說《滑稽的腳先生》,了解腳先生走路的動作順序。
“我這里還有一些圖片,小朋友來看看圖上是什么啊?”教師出示圖片,和小朋友一起說說歌詞。“那個能按照圖上的順序來學學腳先生呢?”“我們一起來幫助幫助他”“喲,他做的真好,我也想做了,你們想不想跟他學學啊”
2、教師和幼兒在自己的墊子上一起做2-3遍。
3、隨音樂練習,基本掌握向圈內走、退回原位、在圈上走等隊形變化。
(1)邊聽老師講故事邊用動作表現故事內容:
秋天到了,滑稽的腳先生來到花園里,看見菊花美麗極了,于是踮著腳走進花園去看花(踮著腳向圈內走);
然后,他又在遠處看花(翹著腳尖,用腳跟后退走);
接著,他又圍著花園邊走邊看花(一二一二踏步走);
最后看著美麗的菊花開心地跳起來(轉身面向圓心兩腳并攏跳)。
提問:“我剛才做了那些動作?是怎么做的?”請一到兩名幼兒做做
(2)隨老師慢速演唱練習動作。
(3)隨音樂準確地變換隊形,并合拍做動作。
四、結束活動
聽音樂邊做動作邊走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興趣較高,師幼關系較為融洽,教師與幼兒之間能夠積極有效的進行互動,幼兒能根據腳的不同部位嘗試走路,幫助幼兒學唱、熟記歌詞。在游戲的過程中,幼兒能在教師的引導下按照節奏和節拍進行游戲,激發了幼兒保護自己小腳的情感。整體來說,活動的組織還是較為成功的。
《滑稽的腳先生》大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該活動把"腳"稱為"先生",還用優美的旋律唱出來,并遵循一定的歡快的節奏,模仿"踮腳走,腳跟走,腳邊走和雙腳并攏跳"的各種動作,這些符合幼兒認知特點的趣味性活動,不可能不激發幼兒認識"腳"保護"腳"的積極性,即學到了生理常識,懂得了一些生活常識,還獲得了音樂的美的熏陶。
活動目標:
1、在聽聽、做做、唱唱的游戲中學習律動歌曲《滑稽的腳先生》,能隨音樂節奏掌握踮腳走、腳跟走、腳邊走和雙腳并攏跳的動作。
2、明確小腳的名稱,知道天氣變冷了,小腳保暖的重要性。
3、體驗與同伴一起做游戲的快樂。
重難點:
重點:感受歌曲旋律,在音樂游戲中,嘗試多種用腳行走的趣味方式。
難點:在行進過程中,能控制自己的步距與平衡,盡量不碰到別人。
活動準備:
1、貼好腳印的地墊。
2、"小禮物":襪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環節謎語引起幼兒興趣,聽音樂走進活動室。引導幼兒能按照音樂的節奏拍手、走路、做動作。
二、基本部分
1、創設情境,熟悉旋律與節奏,并合著語言節奏用腳的不同部位走走玩玩。
2、引導幼兒找到適合自己的座位,以按摩小腳的情景進一步熟悉旋律、節奏與歌詞。
3、教師完整范唱,幼兒欣賞后跟唱。
引導幼兒將走路的樣子加入歌詞中演唱。
三、結束部分
1、師幼共同討論腳的重要性,知道可以穿上襪子來保護小腳。
師:和小腳做游戲你開心嗎?想一想,小腳除了和我們做游戲,平時還可以幫我們做哪些事情?小腳這么能干,那我們平時應該怎樣關心它、保護它呢?(洗腳和穿襪子、穿鞋子……)
2、結束環節:找襪子、收地墊,自然結束。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興趣較高,師幼關系較為融洽,教師與幼兒之間能夠積極有效的進行互動,幼兒能根據腳的不同部位嘗試走路,幫助幼兒學唱、熟記歌詞。在游戲的過程中,幼兒能在教師的引導下按照節奏和節拍進行游戲,激發了幼兒保護自己小腳的情感。整體來說,活動的組織還是較為成功的。
《滑稽的腳先生》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在嘗試多種用腳行走的趣味方式過程中,感受歌曲旋律并學唱歌曲。
2. 根據歌詞內容作相應動作,并通過循序漸進的學習策略學跳這個圓圈舞。
3. 在向前、向后行進過程中,能控制自己的步距與平衡,盡量不碰到其他人。
活動準備:
1. 在場地上畫一個圓圈,圓圈的大小要足夠全班幼兒單手側平舉站立。
2. 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 發聲練習。
二、 幼兒兩兩結對,面對面站,邊復習歌曲《我有小手》邊做相應的表示交往的動作。
三、 幼兒感受歌曲《滑稽的腳先生》的旋律與節拍。
教師:我們的手很靈巧,我們腳同樣很有趣。讓我們一起跟著音樂的節拍,用腳走一走!
四、 幼兒探索腳的趣味行走方法,同時進一步熟悉歌曲旋律。
1. 教師:伸出你們的腳,看看腳尖在哪里,腳跟在哪里,腳邊在哪里。
2. 教師:誰能用腳尖、腳跟、腳邊表示出不一樣的走的方式?
3. 教師:現在,我唱什么,你們就做什么動作,注意聽!
五、 幼兒在圓圈上,按逆時針方向玩“滑稽的腳先生”的游戲。
教師:現在我們一起站到圓圈上,跟著我一起向右轉身。現在我們已經“面向圈上”了。現在大家跟著我一起在原地玩“滑稽的腳先生”的游戲。
六、 教師帶幼兒一同在圓圈上做行進游戲。
1. 教師:滑稽的腳先生現在帶著我們玩更好玩的游戲了。他將要一會向前,一會后退。但是無論向前、向后,都不能碰到別人。你們準備好了嗎?
2. 教師:“滑稽的腳先生”是個天才的雜技演員,你看他好像就要撞到別人的時候,他卻巧妙的避開了,每一次都能有驚無險。我剛才看到就像一個天才的雜技演員,我們請他來說說剛才他是怎么做的。
七、 幼兒玩變換歌曲的速度游戲,感受變化的快樂。
教師:我們已經學會了這個游戲。下面我們有個更有趣的玩法,就是聽前奏變成“快”腳先生或者“慢”腳先生。要求是腳先生不能相互踩腳或者碰撞。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滑稽的腳先生》大班教案 篇4
《滑稽的腳先生》是一首十分有趣的歌曲,旋律也十分順口。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首先,先用我用謎語“我們有位好朋友,它有十個好兄弟,住在兩棟房子里,我們走路全靠它。”來引出活動。謎語的使用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們的注意力。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我先讓孩子們認識腳的各個部位。例如,我將自己的腳拿起來,請孩子們,看一看。然后讓自己的腳尖向下彎,就像朝孩子們點頭一樣,然后輕輕地說道,“大家好,我是腳尖!”如此,孩子們就認識了腳尖,接著并引導孩子們用腳尖踮著這走。然后,教師請小朋友猜一猜哪里是腳跟,請幼兒自主探索“腳跟翹著走”。接下來是讓孩子們認識腳邊,在認識腳邊的過程中,我先用不一樣的聲音,引起幼兒注意,例如,“小朋友們好,我是腳邊,猜猜我在哪里和你們打招呼呢?”這下孩子們覺得更有趣了,都積極的舉手發言,指出自己猜想的部位。然后,我在以腳邊的身份告訴大家。孩子們猜對了很有成就感,沒有之正確的小朋友也很開心,很快便記住了。
在認識了腳尖、腳跟還有腳邊三個部位后,我請孩子們分別用這三個部位進行走路。體驗用不同部位走路時的不同感覺,并且學習不同的動詞“踮、翹”以及詞語“歪歪扭扭”。整個活動下來孩子們把握的很好,將所有的難點和重點基本都掌握了。
由于這首歌曲的趣味性,以及在學這首歌曲時動的成分比較多,因此,整個活動開展過程中孩子們一直處于較為興奮的狀態,秩序稍有混亂這是以后值得推敲和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