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一碰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精選6篇)
碰一碰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常見水果的食用方式。
2、學習兒歌并嘗試編出新句子。
3、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兒歌”;《吃水果》;
2、香蕉、甘蔗、橙子、楊桃等水果圖片及各種水果實物,如香蕉、葡萄、哈密瓜、橘子、香瓜、蘋果、梨、水果刀等。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說一說水果的吃法。
1、你們平時有吃過什么水果呢?咦!看這是什么水果呢?對了香蕉,那你們平時是怎么吃香蕉呢?我請一個小朋友來跟大家分享下他平時是怎么吃香蕉?你們都說的很好,那我們在來看一看,那個水果寶寶也來了,哦!甘蔗寶寶也來了,那你們跟它熟悉不,平時你們是怎么吃呢?誰來表演一下,哦!你們表演的可真好哦!再來看一看楊桃寶寶也來了,那你們覺得你們吃楊桃的時候是怎么吃呢?(請幼兒說一說它們的吃法。)
2、對了剛才你們都說出了你們吃你們熟悉水果的方法,那現在林老師也來吃一吃跟你們一樣的水果,瞧一瞧我們用的方法一樣嗎?我吃起香蕉來,拿起了香蕉先把香蕉的衣服脫了起來,剝起了皮,它的衣服就脫起來了,我來吃一吃甘蔗,把甘蔗皮給啃起來,我吃起了橙子把它切一切,吃起來比較容易多,我吃起了楊桃來擠一擠多快啊!
3、現在林老師也讓你們自己來吃一吃,等下跟大家一起分享你們的感受。
二、學一學水果的兒歌。
1、今天林老師的大手給你們帶來了一首手指謠,我們來聽一聽里面有什么呢?
2、現在也請你們能干的小手也來學一學,小手動起來,那小嘴巴用好聽的聲音來念一念這首手指謠。
三、編一編水果的兒歌。
1、林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不同的水果,請你們根據你們自己的經驗說一說要用什么辦法來吃這些水果。
2、請你們你們按照吃的方法給水果寶寶進行分類。
3、我們來表演一個小小游戲,現在請你們去找你們自己的好朋友,找好了好朋友,我們要來幫水果寶寶在起個好聽的名字,進行仿編歌謠。
四、大家一起吃水果。
等一下林老師請你們吃水果。那在吃水果之前請你們先去洗小手,在把袖子卷起來,幫一幫林老師把水果洗干凈。你們吃到有皮或者有籽的水果就把皮或者籽扔到垃圾桶。
活動延伸
美工區(qū):提供各種水果圖片,讓幼兒開展涂色練習。
碰一碰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幼兒節(jié)奏活動故事化、游戲化教學是音樂教學新的嘗試,在節(jié)奏教學活動中,正確、有效地采取故事化、游戲化的教學方法,將教學與故事、游戲有機整合,其實質是指在教師教、幼兒學的共同活動中,尊重幼兒,發(fā)揮幼兒在學習中的主體性、自主性。本次音樂游戲活動,我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了《貓和老鼠》的故事情境,通過“小老鼠拿回香腸”的情節(jié)設計讓孩子們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輕松聽辨音樂中樂句的開始和停頓。活動中,通過圖譜輔助、游戲體驗、動作創(chuàng)編等環(huán)節(jié)設計,讓孩子們自然融入音樂情境,輕松理解音樂結構,充分體驗音樂游戲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借助“貓和老鼠”的故事情境和圖譜,感知音樂的結構和特色。
2、在音樂游戲中聽辨音樂中樂句的開始和停頓,并用不同造型表現出來。
3、能積極投入游戲活動中大膽表現,體驗音樂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有過貓和老鼠的故事經驗。
物質準備:《爆米花》音樂、圖譜、老鼠和貓的頭飾、香腸若干。
活動重難點
在音樂游戲中聽辨音樂中樂句的開始和停頓,并用不同造型表現出來。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fā)活動興趣。
1、“孩子們,我們最愛吃的香腸被那只總愛欺負別人的老貓搶走了,這可怎么辦啊?”
2、講述故事:“那天,老貓在家里走來走去看著那些香腸,我呢就偷偷的跟在它的后面,老貓走,我也走,老貓一轉身,我一動也不動。老貓走,我也走,老貓一轉身,我一動也不動。走走走走停,走走走走停,終于看見我的香腸啦,我跑呀跑呀,拿起香腸迅速的跑回了家。”
“你們愿意幫助拿回剩下的香腸嗎?”
二、圖譜輔助,理解音樂節(jié)奏。
1、借助圖譜輔助,完整傾聽音樂。
“有一段音樂講的就是小老鼠拿回香腸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借助圖譜輔助,表現音樂節(jié)奏。
“小老鼠到老貓家一定要先學好本領,快讓我們一起來練習一下吧。”
三、情境游戲,表現音樂節(jié)奏。
1、跟隨音樂游戲。
“讓我們準備出發(fā)吧,去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2、創(chuàng)編情境動作。
“小老鼠的本領越來越大了,他還會變造型呢,變變變,試一下吧!”
四、結束活動,體驗活動樂趣。
“小老鼠們你們真能干,把香腸都拿回來了,真是令人高興,讓我們開個慶祝舞會吧!”
碰一碰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愿意跟隨老師大膽的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歡快的節(jié)奏。
3、理解歌曲內容。
活動重點:學唱歌曲。
活動難點:隨音樂合拍的演唱。
活動準備:圖片,幼兒左手貼一朵小紅。
一、節(jié)奏練習
拍手問好,練習節(jié)奏。
小朋友們,下午好!楊老師,下午好!一起和客人老師問好:客人老師,下午好!
小朋友,小朋友,大家快快來坐好。
楊老師,楊老師,我們快快來坐好。
談話:剛才我們拍著手相互問好,小朋友們認識自己的小手嗎?(認識)
二、理解歌詞內容
(一)、學習“我有一雙小小手,一只左來一只右”
1、師:你有幾只小小手?
2、幼:(兩只)用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3、師:(出示圖)我們有兩只小小手,“兩只”還可以用一個詞來說,你知道嗎?
4、幼兒說
5、師:“兩只”還可以說“一雙”,我有一雙小小手。
6、幼兒跟說“我有一雙小小手”
7、師:指導幼兒認識左右手。一雙小小手,也有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嗎?(拿筆的那只手是右手)(畫紅花的那只手是左手)
8、領讀“我有一雙小小手,一只左來一只右”
(二)、學習“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個手指頭”
1、師、小小手上還有手指頭,我們一起來數數小小手上一共有幾根手指頭。
2、幼、十根,幼兒數一數,完整的學說:“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根手指頭。
(三)完整地讀兒歌。
1、拍著節(jié)奏來說兒歌。
我們拍著手跟著老師說說這個兒歌。
2、做著動作來說兒歌
三、學唱歌曲
1、這首兒歌不僅可以讀,還可以唱出來,現在我們來聽老師唱一次。像老師這樣坐好了。
2、這次老師跟著琴來唱一次,前奏我們點頭。
3、老師看見有的小朋友想唱啦,那現在跟著老師來唱一次。注意前奏。
3、這次我們做著動作來唱一次。
4、男女小朋友比賽唱。
5、請小朋友表演唱。
四、結束活動
全體起立唱一次歌,我們今天學的這首歌兒名字叫《我有一雙小小手》,回家后把這首歌唱給爸爸媽媽聽,再和爸爸媽媽說一說我們的小小手會做什么事?
小手百科:手和其他身體部分一樣,在最外層的皮膚之下有提供養(yǎng)分的血管、和大腦溝通的神經以及透過收宿及放松來做出動作的肌肉,肌肉之下是骨頭,兩者由肌腱互相連接。骨頭與骨頭連接的部分形成手指之間及手腕等各個關節(jié)。由于手的大小較細而且關節(jié)多,手的骨頭一般比身體其他部分的較小(腳趾骨除外)。手執(zhí)行腦的指令來做出動作,并能透過皮膚感受周遭環(huán)境溫度和外物的質感,再通過神經網絡,向腦匯報。成年男人的手背,包括手掌背方及手指背的皮膚上,可能會長有毛發(fā)。
碰一碰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 篇4
小班音樂教案:老花貓和小花貓
活動目的:
1、幼兒能夠跟著音樂學會游戲
2、了解貓的一些特征
3、復習游戲“小魚,小魚哪里游”
活動準備:貓的頭飾、地毯、課前幼兒學會歌曲“老花貓和小花貓”
活動過程:
1、律動:“豬八戒"
2、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一樣東西(閉上你們的小眼睛,聽——喵喵喵)小朋友,這是什么動物的聲音呀?對了,這是貓叫的聲音出示頭飾“貓”,老師要請我們班的小朋友學學“它”的叫聲,我們一起來學學小貓叫好嗎?幼兒學會叫了以后,教師可引導幼兒在地毯上做貓的一些動作,如:爬、伸懶腰、滾、玩皮球等。幼兒可以地毯上充分的發(fā)揮。
3、復習歌曲:幼兒與教師一起邊唱邊跳“老花貓和小花貓”
4、游戲:老花貓和小花貓 規(guī)則:幼兒與老師一起唱前段,教師當貓媽媽,唱到歌詞:“找個地主躲躲好,媽媽就來找時“幼兒蹲下去,貓媽媽找小貓,當媽媽找到小貓以后,其它的小貓都站起來,叫喵喵喵(告訴貓媽媽你在什么地方躲著的)
復習游戲:小魚小魚哪里游
教師接著說:“哎呀,我的肚子可真餓呀,孩子們你們的肚子餓了嗎?我們去找找吃的吧,(進行游戲)現在我們把小手拉起來,我們請幾位愿意的小朋友當作小魚,請一位教師當“魚媽媽”其它的當作貓,我?guī)е∝垇淼叫『舆叄掷肿龀梢粋魚網,游戲開始:念兒歌:小貓說:“小魚小魚哪里游戲,你要游到哪里去?小魚說:“我要游戲到外面去”
小貓說:“想要出去不容易”(此時,小貓全都蹲下去,小魚就開始向外游。小魚游出去時,不能從小貓的手上跳過去,只能從小貓的手下邊鉆出去)最后,小貓拉成圓圈一起往圈內走,(表示收魚網)一起把魚撈上岸,大家一起分享吃魚。游戲結束。
結束部份:貓媽媽說:“孩子們,吃飽了沒有?(如幼兒說沒有吃飽,教師可再進行一次游戲,如幼兒說吃飽了,媽媽就說我也吃飽了)現在我們也回家吧!!!!(幼兒走出教室) 附:
1=C 2/4 53|53|1-|53|53|1-|66|66|53|5-|66
許多 小花 貓 喵 喵 叫 今天 我們 真高 興 要和 一只 老花 貓 喵 喵 叫 我的 小貓 在哪 里 一會
66|53|5-|12|34|55|6-|54|32|1-||
媽媽 做游 戲 找個 地方 躲躲 好 媽媽 就來 找 媽媽 就來 找 找呀 找呀 找找 找 小貓 找到 了
碰一碰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學習用自然,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
2.能夠主動和同伴擁抱,體驗相親相愛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兩種顏色的小鳥各一個,兩種顏色的小鳥頭飾卡兩張。
2.《兩只小鳥》音樂。
3.多媒體。
活動過程:
一、出示大樹和小鳥導入。
1.認識兩只小鳥,知道他們的名字。
2.和小鳥一起做律動。
一、出示手偶,激發(fā)幼兒興趣,學習歌詞。
1.教師將兩只小鳥的手偶套好藏在背后,分別出示兩只手偶,像小朋友介紹紅色的是"丁丁"和藍色的"冬冬",他們是相親相愛的好朋友。
2.教師有節(jié)奏的朗讀歌詞一遍。
二、聽音樂,會用自然、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
1.教師把自己當成大樹,兩只手帶著手偶,邊唱歌邊用手偶做動作,引導幼兒跟著老師一起唱。
2.詢問幼兒它們在玩什么游戲?什么游戲要多起來呢?(捉迷藏)三、集體玩捉迷藏的游戲。
1.分組女孩扮演丁丁,男孩扮演冬冬,教師來當大樹,手上戴著手偶,給幼兒以指示。
2.幼兒自由選擇扮演丁丁,冬冬,并帶上頭飾,游戲再次進行,提醒幼兒主動和同伴擁抱,體驗相親相愛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音樂游戲:帶著身體去旅行
活動目標1、能聽音樂跟著老師一起做動作2、說出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3、感受音樂節(jié)奏,樂意參與音樂游戲活動,體驗游戲的快樂活動準備音樂《小手小手》共四小段 圖譜 白板 油性筆活動過程1、聽音樂,感受音樂旋律和節(jié)奏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我們一起來聽聽吧。播放第一小段。
提問:歌里面說了小手能做什么呢?(刷牙,洗臉,穿衣,吃飯)請幼兒用手做出動作教師和幼兒跟著第一小段音樂做動作2、創(chuàng)編第二小段歌詞我們的小手還能做什么呢?(比如擦桌子,搬椅子,疊毛巾,洗衣服,教師根據幼兒說出的內容畫出圖譜)請幼兒用手做出動作教師和幼兒跟著第二小段音樂做動作3、我們再來聽聽小手還可以怎么樣?播放第三小段。
提問:歌里面小手都變了些什么東西?(房子,圓圈,小魚,大眼)請幼兒用手做出動作教師和幼兒跟著第三小段音樂做動作4、創(chuàng)編第四小段歌詞我們的小手還能變什么呢?(比如孔雀,蝸牛,小貓,兔子,教師根據幼兒說出的內容畫出圖譜)請幼兒用手做出動作教師和幼兒跟著第四小段音樂做動作5、整首歌曲教師和幼兒一起聽音樂看圖譜做動作幼兒自己跟著音樂看圖譜做動作,教師適當引導結束我們的小手可以做這么多事情,可以變這么多東西,你們喜不喜歡它啊?我們都有一雙能干的小手對不對?所以我們以后要用它做更多的事情,變更多地東西好不好。
碰一碰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 篇6
小班音樂游戲教案:我的身體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處于懵懂時期,知識經驗不夠豐富,但對周圍世界充滿濃厚的興趣,探索世界不妨從幼兒自身開始。身體是每個孩子都有的,卻很少有機會去仔細觀察它,創(chuàng)設這樣的機會讓孩子們感受,在游戲中萌發(fā)對身體的初步探索興趣。
在活動形式安排上,我考慮到了幼兒的"認識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行動"的特點,通過看、說、摸、跳等形式,讓孩子們在寬松的氛圍中充分地感知、體驗、表達,在發(fā)展想象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獲得保護身體的粗淺知識。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初步了解身體各部位的名稱。
2.運用身體各部位積極參與活動,感受身體的重要性。
3.體驗游戲的樂趣,萌發(fā)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已有初步的認識人體的經驗。
物質材料準備:10個呼啦圈,一塊大布,每人一張拼圖,三首奧爾夫音樂。
活動過程:
一、韻律導入,認知身體"小朋友,你知道我們的身體有哪些部位嗎?"(有腳、頭、肩膀)"讓我們一起再來認識一下它們,從頭開始吧!"
二、摸摸猜猜,學說兒歌過渡:"小朋友真棒,身體的各個部位:頭、手、腳都協(xié)調地動起來了。現在先請小朋友坐下,我們來玩?zhèn)猜猜看的游戲。"1.幼兒觸摸,進一步認識身體。
"這塊大布下藏著一個人,我們來摸一摸,猜猜你摸到他身體的哪個部位。"2.揭示人體部位名稱,學說"我的"。
3.完整說兒歌。
三、呼啦圈游戲,協(xié)調動作"現在,老師想和小朋友玩一個呼啦圈游戲。"1.介紹游戲規(guī)則。
2.聽音樂(奧爾夫--開始、停止的音樂。)玩游戲,適當增加難度。
四、模仿想象,遷移經驗過渡:我們認識了身體的這么多部位,好能干啊!你的身體平時都干些什么事,誰能表演一下?(洗臉、刷牙、打電話)1.模仿生活動作。
2.歸納提升保護身體的辦法,升華愛惜身體、珍愛生命的情感。
小魚游游
核心提示:幼兒園藝術活動游戲化、生活化的研究初探一課二議活動記錄日期20xx.3.16活動名稱小魚游游(音樂)執(zhí)教者顧舟觀摩人員謝園長、李老師、陳老師等第一次活動設計一、活動目標:1、引導幼兒在熟悉音樂的基礎上,用手指、手腕來表現小魚游。2、提醒幼兒在做小魚
游時能保持與同伴的距離,,互相間不...、一課二議活動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