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教案:學做泡泡水(精選3篇)
小班科學教案:學做泡泡水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杜鵑花,了解杜鵑花的形狀、顏色,知道杜鵑花是在春天開放的。
2.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激發幼兒熱愛春天、熱愛家鄉的情感。
經驗準備:
老師在平時帶幼兒到小區里經觀察過杜鵑花。
物質準備:
PPT。
活動過程:
一、觀看PPT,認識杜鵑花
1.你認識它嗎?
2.那我們來仔細看看杜鵑花是長什么樣的?你發現了什么?
3.杜鵑花開得好漂亮哦,你想看看它沒開出來的樣子嗎?我們叫它花
骨朵兒。
(鼓勵幼兒多說。)
二、了解杜鵑花的顏色
1.你在哪里見過杜鵑花?你知道杜鵑花是什么顏色的嗎?
2.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你平時沒看見過的杜鵑花,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3.杜鵑花還有一個秘密哦!它有些長得矮矮的,有的長得高高的,還有的會住在花盆里。(觀看課件,大家一起說一說)
三、欣賞天臺山杜鵑花,萌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1.在我們國家有很多地方都有杜鵑花,在我們臺州也有一個地方的杜鵑花很有名,每天春天杜鵑花開的時候,還會舉辦“杜鵑花”節,那個地方就是——天臺,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游客在天臺山拍的杜鵑花的照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天臺山的杜鵑花好看?漂亮嗎?我們的家鄉真美啊!有空小朋友也可以讓爸爸媽媽帶你們到天臺去看看美麗的杜鵑花,到時別忘了拍些照片回來,和我們一起分享。
小班科學教案:學做泡泡水 篇2
動目標活
1、嘗試使用各種洗滌用品制作能吹出泡泡的水,從而體驗科學活動的快樂。
2、觀察各種洗滌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現象,激發幼兒對溶解現象的好奇心。
活動準備
1、肥皂、洗衣粉、洗手液、洗發水等常見洗滌用品。
2、人手一杯水和吹泡泡的工具。
活動過程
一、提問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小朋友知道嗎,是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吹出泡泡呢?
2、老師試著用清水吹泡泡,不成功。
教師:可以用什么辦法做出能吹出泡泡的水呢?
3、引導幼兒討論:在水中加入什么可以讓水變成泡泡水?
(支持幼兒的各種想法,為幼兒提供他們想到的能添加的洗滌用品。)
二、制作泡泡水
1、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洗滌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現象。
2、請幼兒把自己要的洗滌用品加入裝有清水的杯子里,并攪拌。
3、引導孩子觀察洗滌用品加到水里,水會發生什么變化。
4、教師:洗衣粉、洗潔精、肥皂沫怎么不見了?
現在杯子里的水發生了什么變化?
三、比較加入不同洗滌用品的水有什么不同。
1、加入洗潔精、沐浴露、洗發水、洗手液的水還是透明的。
2、加入洗衣粉、肥皂沫的水卻變混濁了。
四、吹泡泡,體驗濃度對吹泡泡效果的影響。
1、用吹泡泡的工具來試試做的泡泡水能不能吹出泡泡。
2、教師:你用什么做的泡泡水?哪個小朋友用了跟他樣的東西?
為什么他的可以吹出泡泡,你的卻吹不出?
引導幼兒發現濃度影響吹泡泡的效果。
3、小朋友互相換換,看看誰做的泡泡水最容易吹出泡泡。
五、收拾整理物品
請小朋友按實物圖的標記把自己做的泡泡水送回到柜子里。
小班科學教案:學做泡泡水 篇3
一、活動目標
1、樂意探索海綿的吸水的特性,體驗海綿運水的樂趣。
2、樂意將自己觀察到的現象用語言表達出來。
3、積累初步的測量和比較的經驗。
二、活動準備:海綿若干、臉盆、塑料杯
三、活動過程
(一)認識海綿
今天老師在小朋友的桌底藏了件好玩的東西,你們拿出來看看是什么?(長長的、沙發里的)現在我們來摸一摸,感覺怎么樣的?(軟軟的)那如果我們用力壓它,會發生什么變化呢?(變成其他樣子)
(二)實踐探索發現海綿吸水現象
1、小朋友,如果我們把海綿放在水里,你想會發生什么?(會漂起來)
2、實踐探索
要求:在教師的口令下,一起把海綿放在水里,仔細觀察,發生什么變化。
3、教師示范
用海綿吸水、擠水。在這過程中讓幼兒注意觀察現象,之后讓幼兒自由操作。
(三)運水游戲
1、明確目的:請海綿幫忙,把臉盆里的水運到塑料杯里。
2、開始和結束都要聽教師的指令。
3、比一比,哪一組運的最多。(有爭議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加賽)
4、以“慶功”的方式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