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耳朵(精選7篇)
語言:耳朵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學習聽辨各種東西發出的聲音并能用語言表達。
2.發展幼兒的聽辨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注意力。
活動準備:
1.各種飲料瓶子人手一份,分別裝著硬幣、木珠、紙屑、米。
2.打擊樂器若干。
3.四張桌子分別布置成小狗、小兔、小雞、小鴨家。
4.錄音機一臺及有關錄音帶。
活動過程:
一、引題
今天老師帶你們到小動物家去做客,做客時要怎么樣?(交代要求: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二、第一次嘗試:讓幼兒聽辨硬幣、米、木珠、小紙片在飲料瓶子里發出的聲音
1.操作活動一:聽辨硬幣在旺仔牛奶瓶中發出的聲音。
(1)這是誰的家?(小狗的家并提醒幼兒剛、狗問好)小狗家里有什么?(旺仔牛奶)里面裝的是不是旺仔牛奶呢,請小朋友們不要打開蓋子,去搖一搖、聽一聽,聽出來馬上告訴老師,看誰最能干。
(2)幼兒操作。搖旺仔牛奶瓶,聽辨硬幣發出的聲音。
提問:你聽出來這是什么發出的聲音?(個別回答,證實正確答案后集體練習句子:這是硬幣發出的聲音)
2.操作活動二:聽辨米在胖大海瓶子里發出的聲音。
(1)教師帶幼兒到“小兔家”。(提醒幼兒向小兔問好)
提問:小兔家里有什么?(胖大海飲料瓶子)里面會是什么呢?請小朋友搖一搖,聽一聽,聽出來再告訴大家。
(2)幼兒操作,搖搖聽辨米發出的聲音。
師:你聽到什么聲音,可能是什么東西發出來的?(幼兒自由回答,最后請一名幼兒打開蓋子,證實里面是米后,集體練習:這是米發出來的聲音)
3.操作活動三:聽辨木珠在八寶粥瓶子里發出的聲音。
(1)帶幼兒到“小雞家”。(提醒幼兒向小雞問好)
師:小朋友快來,小雞家到了,小雞為我們準備了很多禮物,會是什么呢?(幼兒自由回答)請你們聽一聽,到底是什么?
(2)幼兒操作,搖一搖、聽一聽,木珠在瓶子里發出的聲音
師:這是什么發出來的聲音?(個別回答,請一名幼兒證實,集體練習:這是木珠發出來的聲音)
4.操作活動四:聽辨紙片在可樂罐中發出的聲音。
(1)帶幼兒到“小鴨家”。(提醒幼兒向小鴨問好)
師:前面是誰的家呀?(小鴨家)小鴨也為我們準備了很多禮物,我們再來聽一聽,里面是什么?
(2)幼兒操作。聽一聽紙片在瓶中發出的聲音。
師:這是什么東西發出的聲音?里面有沒有東西?會是什么? (幼兒如一時難以聽出,教師視情況適當加以引導、提示)
三、第二次嘗試:聽辨打擊樂器的聲音
2.操作:老師在背后分別敲打木魚、小鈴、鈴鼓等打擊樂器,讓幼兒猜,猜中后出示實物,和幼兒一起拍節奏。
3.小結:這些都是打擊樂器,是用來為歌曲伴奏的。
四、第三次嘗試,用飲料瓶為曲子伴奏
1.師:(指著小動物家里的飲料瓶)這些飲料瓶子里放了東西后也可以作為打擊樂器。
2.(放錄音)教師示范為曲子伴奏一次。(用飲料瓶)
3.幼兒每人到小動物家拿兩個飲料瓶,跟老師一起為曲子伴奏一次,伴奏兩次后,跟老師邊搖瓶子邊出活動室。
小班語言活動課后反思:水果謎語
在《水果謎語》的教學活動中,幼兒的表現沒有我預想的好,在教學活動中我準備了三個謎語,在猜第一個時,“紅果子,麻點子,咬一口,甜絲絲,“猜一種水果的名字,一開始幼兒能有興趣的亂猜,不是水果的也猜了進去,對于這樣的問題我也進行了引導而在與幼兒一起分析謎面的時候,發現多是我在講,給我的感覺是幼兒聽不懂,而且興趣也沒一開始好了,因此我也急于把答案說了出來。而在猜第二個謎語時,“兄弟幾個真和氣,天天并肩在一起,少時喜歡穿綠衣,老來都穿黃衣裳。”聽完謎面后,發現幼兒不是很積極的參與其中,幼兒的表現還是不會猜謎語,但是我還是鼓勵幼兒大膽的講述自己的答案。可是還是沒有我預想的那樣。因此再一次的對謎面進行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我為了吸引幼兒的興趣,出示了準備好的實物,邊講邊讓幼兒觀察,發現幼兒對實物是比較感興趣的。但是我也發現幼兒還是不會猜謎,興趣沒有故事的高。
對于這樣的現象,我也進行了一定的反思,小班的幼兒對猜謎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為他們還不具有一定的知識經驗。,所以謎底應是幼兒熟悉的,謎面描述事物特征是明顯而生動的,用的比喻應和謎底實物相似的。 再次,教給幼兒解謎技巧,即讓幼兒仔細聽謎面所描述事物的主要特征,然后要求他們對每一句描述應引起聯想與分析,從事物特點上去猜。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猜謎活動之前,對于小班的幼兒教材的選擇很重要,應該是幼兒所熟悉的水果,而且要形象,這樣才能引起幼兒的興趣。
當然猜謎不是一天二天就能學會的,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我也將在延伸活動中,飯后散步時以及教學活動開展前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猜謎的游戲,相信,猜謎會讓我們的孩子們愈來愈聰明!
語言:耳朵 篇2
活動目標:
1、觀察貓、猴等動物耳朵的特征,理解兒歌內容并能初步認讀。
2、學習用創編的方法學習兒歌,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了解耳朵的作用及保護方法。
活動課程內容:
一、生活課程
1、參觀幼兒園的飼養角,認識兔、貓、狗等動物及其相應的字寶寶。
2、“耳”字的趣味講解。
3、游戲:貼耳朵。
4、談話:怎樣保護耳朵。
5、生活點名:我是小動物,我的耳朵×。(完整句練習)
二、環境課程
1、創設活動區──動物園。在一塊草坪上放置若干軟塑料動物模型及其在各動物脖子上掛上相應的字寶寶;看一看,摸一摸,比較他們的耳朵有什么不同,識字“耳朵、尖、圓”。
2、創設活動區──感知角。聽聽什么在唱歌,引導幼兒區分沙、米、豆等不同物品發生的不同聲音;科學角,引導幼兒做兩個小實驗:①打電話,(UU)一只杯子當聽筒,一只杯子當話筒,將線拉直,兩人打電話;②與亮子,一部分孩子用棉花塞住耳朵(或用手捂住耳朵),一部分孩子跟平時一樣,一起傾聽一段有趣的笑話(或故事等),體驗不同的感受,從而了解耳朵的作用。
3、語言角:投放圖片、字卡。
三、學科課程
活動一:兒歌耳朵
活動準備:已進行過生活課程1、環境課程1,小朋友手拿畫筆的圖片一張、貓、猴、兔、馬、狗的動物圖片各一張(其中身體和耳朵分開)。
活動過程:
㈠粗心的畫家
1、出示小朋友圖片問,“這是誰呀?”
2、“這是明明,你們瞧,明明可喜歡畫畫了,他特別喜歡
不錯的給小動物畫像,可是,他是個粗心的小畫家,每次給小動物畫好像,小動物們就不高興了。”
3、出示沒耳朵的小貓,問:“這是明明給誰畫的像,請小朋友們仔細看一看,想一想,小貓為什么不高興了?”(沒有耳朵)
4、出示沒耳朵的猴、兔、馬、狗圖片,問:“明明還給小猴、小兔、馬和狗畫了像,可他們也不高興了,為什么呢?”
5、小結:明明給小動物們畫的像都沒有耳朵,所以小動物們都不高興了。
㈡為小動物們找耳朵
1、“沒有耳朵的小動物可真難看,小動物們知道我們小㈠班的小朋友很能干,想請我們幫個忙,幫他們找回耳朵,你們愿不愿意?”
2、出示小動物的耳朵,請五位幼兒找耳朵,貼耳朵。
3、一起說說它們的耳朵各是什么樣的。(豐富詞匯:尖、圓)
㈢以《耳朵》為題編兒歌
1、“小動物們夸我們真能干,現在他們還想請小朋友用它們的耳朵來編兒歌。”
2、教師示范編一句:貓的耳朵尖
3、引導幼兒依次用上好聽的詞給每一動物的耳朵來編一句兒歌。(啟發幼兒比較貓和猴、兔和馬的耳朵,用上相反的詞;狗的耳朵這一句的創編,引導幼兒從耳朵的作用上來考慮)
4、“現在我們一起把編好的兒歌連起來念一遍給他們聽。”教師一邊指圖一邊引導幼兒念兒歌。
5、幼兒起立配上動作念一遍。
6、出示課文,“老師還把這首兒歌寫了下來,請小朋友一起來讀一讀”。教師邊點字邊與幼兒朗讀
7、出示字寶寶“的”、“聽”,請幼兒說說它鞘撬
語言:耳朵 篇3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畫面,發現并說出動物耳朵的不同特征。
2、理解感受故事中疊詞的巧妙運用,能積極參與閱讀活動。
活動準備:
1、小書(人手一本)
2、動物頭飾。
活動過程:
一、游戲“猜猜我是誰”,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動物耳朵的不同特征。
(師頭戴小兔、小貓、熊貓、小狗、大象的頭飾)
師:我變、我變、我變變變,變出一對長耳朵,長長的耳朵會像誰?
提問:為什么會像小兔?
……
教師小結:小動物的耳朵是不一樣的, 有的圓圓的,有的尖尖的,有的長長的,有的大大的, 有的彎彎的。
二、看小書,學習嘗試用恰當的疊詞講述圖書內容。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關于小動物耳朵的圖畫書,名字叫《耳朵》。
師:第一頁,小朋友扮演的是哪個小動物?
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引出圓圓的耳朵像熊貓)
第二頁,小朋友扮演的是哪個小動物?
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引出長長的耳朵像兔子)
第三頁,誰能用前面的方法來說說這個小朋友扮演的哪個小動物?
(引導幼兒講出怎樣的耳朵像小貓)
……
第六頁,這個小女孩,她在干什么?
她的手在摸什么?那我的耳朵像什么?
(原來她戴的是保護耳朵的耳罩,毛茸茸的)
三、有感情的朗讀,感受故事中疊詞的趣味性。
幼兒自取小書跟讀。
要求: (1)幼兒能跟隨故事情節逐頁翻閱。
(2)能積極地參與朗讀。
四、師:原來小動物的耳朵有這么多不同形狀,還有許多小動物的耳朵,它們會是什么樣的?那我們到閱讀區里的動物書籍里再去找找看,還可以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上網找找看哦,明天讓我們一起來猜猜你找的小動物是誰。
語言:耳朵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耳朵的特點,培養幼兒觀察力。
2、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動物耳朵的形狀及特征。
3、能用自己的語言比較人的耳朵和動物耳朵的不同。
活動準備
幼兒課本、課件、動物圖片等
活動過程
一、知識回顧
——師:在前面的活動中我們了解到了耳朵的重要性,那樣怎樣保護我們的耳朵呢?(請幼兒回答)
——教師帶領幼兒邊打節拍邊念兒歌《小耳朵》
——師:我們人類有耳朵,動物們也有耳朵,而且動物的耳朵和人的耳朵大不一樣,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二、開拓視野
1、兩兩閱讀,并討論
——教師將課本發放給幼兒,請幼兒兩兩一組閱讀課本P24頁,輕聲的討論所看到的動物的耳朵。
2、共同閱讀
——教師播放課件,請幼兒觀察大象,找找它的耳朵在哪里?說說大象耳朵的特征。
——請幼兒觀察比較驢子和兔子耳朵,說說它們的異同。(驢子和兔子耳朵都是唱唱的)再請幼兒請它們的耳朵和大象耳朵比較,說說他們的特征。
——請幼兒觀察小老鼠的耳朵,說說它的耳朵和大象、驢子、兔子的不同。
——教師出示鳥和魚的圖片,請幼兒仔細觀察,找找它們的耳朵在哪里?(鳥和魚的耳朵我們是看不見的。)
3、比較異同
——請幼兒比較人的耳朵和動物的耳朵,說說人的耳朵和動物耳朵的不同之處。
4、動物耳朵真厲害
——師:人類的耳朵能聽聲音,動物的耳朵也能,而且比我們還厲害。
——蝙蝠和海豚能聽到貼別尖的聲音。
——大象能聽到特別低沉的聲音。
——蟈蟈和蟋蟀他么卻是用腳來感受聲音的。
——師:我們的耳朵能聽到什么樣的聲音呢?(鼓勵幼兒大膽的表達)
5、自主閱讀:請幼兒自主閱讀幼兒課本
活動應變
兩兩閱讀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幼兒討論什么樣的問題。特別強調要輕聲,不能影響別的幼兒。
活動延伸
教師帶領幼兒到幼兒園養殖區角近距離觀察動物的耳朵。注意安全。
區角活動
語言區:貼上一些動物的圖片(高清的),讓幼兒觀察動物的耳朵,并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環境創設
主題墻展示區:貼動物耳朵的圖片,讓幼兒辨別。
家園同步
1、家長在帶幼兒參觀動物園的時候,可以引導幼兒觀察一些動物的耳朵,比較不同動物之間耳朵的不同。
2、請家長幫助幼兒搜集一些動物耳朵的圖片,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并帶回幼兒園一起分享。
隨機教育
相關鏈接
可以和幼兒一起觀看動物世界,讓幼兒了解更多動物的耳朵。
語言:耳朵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能大膽說出說出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
2.學說短句:"別摘我,別摘我,我會痛的呀"。
3.教育幼兒愛護花草樹木,培養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
4.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5.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活動準備:
1.《耳朵上的綠星》課件。
2.小松鼠圖片一幅、綠星星若干。
3.小草一顆、玫瑰花一朵(卡紙制作的)活動過程1.談話導入,引出故事。
觀察圖片上有誰?它們之間會發生什么事呢?
2.中斷式講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小松鼠會怎樣打扮自己呢?猜一猜。
(2)小松鼠看到小草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為什么?
(3)小松鼠看到玫瑰花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為什么?
(4)小松鼠心里感到怎么樣,為什么?它還會不回去參加音樂會呢?
(5)誰跟著小松鼠?小松鼠知道嗎?為什么不知道?理解"悄悄"。為什么要跟著小松鼠?
(6)觀眾為什么驚呆了?這是怎么回事呢?兩顆綠星是哪兒來的呢?
3.完整講述故事,提升社會經驗。
(1)這是一只怎樣的小松鼠?(愛護花草樹木)如果你是小松鼠你想怎么做?
(2)這是兩只怎樣的螢火蟲?(樂于助人)如果你是一只螢火蟲,你會怎么幫助小松鼠?
4.結束:小松鼠想請你們一起去參加音樂會。
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此課時時,孩子們在欣賞故事這一環節興趣盎然,但在讓孩子們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這一環節,孩子們不敢說,不喜歡說。但總的來說,此課時還是上的比較成功的。有句話叫“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如果下次還讓我來上此課,我將創設一個更能使孩子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想方設法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語言:耳朵 篇6
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能大膽說出說出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
2.學說短句:"別摘我,別摘我,我會痛的呀"。
3.教育幼兒愛護花草樹木,培養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耳朵上的綠星》課件。
2.小松鼠圖片一幅、綠星星若干。
3.小草一顆、玫瑰花一朵(卡紙制作的)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引出故事。
觀察圖片上有誰?它們之間會發生什么事呢?
2.中斷式講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小松鼠會怎樣打扮自己呢?猜一猜。
(2)小松鼠看到小草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為什么?
(3)小松鼠看到玫瑰花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為什么?
(4)小松鼠心里感到怎么樣,為什么?它還會不回去參加音樂會呢?
(5)誰跟著小松鼠?小松鼠知道嗎?為什么不知道?理解"悄悄"。為什么要跟著小松鼠?
(6)觀眾為什么驚呆了?這是怎么回事呢?兩顆綠星是哪兒來的呢?
3.完整講述故事,提升社會經驗。
(1)這是一只怎樣的小松鼠?(愛護花草樹木)如果你是小松鼠你想怎么做?
(2)這是兩只怎樣的螢火蟲?(樂于助人)如果你是一只螢火蟲,你會怎么幫助小松鼠?
4.結束:
小松鼠想請你們一起去參加音樂會。
語言:耳朵 篇7
設計意圖:
《耳朵上的綠星》選自省編教材中班下冊主題五《奇妙的動物》里的一節語言活動。這是一篇充滿愛心的童話。這一內容情節有趣,形象鮮明突出,語言詼諧幽默,容易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其二是現在的孩子由于受生活環境限制,缺乏與周圍人相處的經驗,普遍存在對周圍事物缺乏感情的行為,所以這一內容既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
教學策略和方法:
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角色游戲表演等教學方法。通過利用圖片、課件等輔助手段完成本次的活動。
根據幼兒的思維發展水平,這一階段的幼兒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于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本此活動我以讓幼兒看圖片、看課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本次活動我采用啟發式提問的方法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用語言描述出來,在幼兒相互的討論、談話中解決活動的重難點。
角色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游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進行角色表演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大膽說話。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1、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螢火蟲會發光的秘密。
2、懂得同伴間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做事要替別人著想。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螢火蟲會發光的秘密。
活動難點:
懂得同伴間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做事要替別人著想。
活動準備:
故事課件、小松鼠頭飾、玫瑰花、小草頭飾等。
活動過程:
一、設疑激趣,引出故事。
老師給小朋友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猜猜看它是誰?(幼兒猜出后,出示小松鼠畫面。)
“嗨!大家好,我是小松鼠,今天晚上,森林里要舉行一個音樂會,我要到臺上表演唱歌,請小朋友快幫我想想,怎樣打扮才最漂亮呢?”
引導幼兒自由討論各種打扮的方法。(引導幼兒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為小松鼠出主意,對積極發言與有創意的孩子進行鼓勵與肯定。)
二、結合課件,分段講述故事,邊講邊議,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一)、講述故事從開始至……小松鼠沒有摘小草
1、觀看圖片,提出問題、討論:
小松鼠來到花園里首先遇到了誰?你覺得他想用小草想怎樣打扮自己?
2、講述故事從“開始至……小松鼠沒有摘小草,走開了。”提問
(1)、小松鼠想用小草怎樣打扮自己?
(2)小松鼠想用小草編一頂帽子,它摘小草了嗎?(圖片)小松鼠要摘小草的時候,小草是怎么說的?
(3)小松鼠這時候是怎么做的?(幼:走開了。)小松鼠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請幼兒模仿小松鼠傷心、難過的表情
(二)、幫助幼兒梳理故事內容,接著繼續播放故事至……一定也很美。
1、觀看圖片、提問討論
小草沒有同意小松鼠的請求,小松鼠又看見了什么?你覺得他想用玫瑰花怎樣來打扮自己?(幼兒講述后播放動畫)
2、繼續播放故事至……一定也很美。提問:
(1)小松鼠看到一朵紅紅的玫瑰花,它想怎么打扮自己?請幼兒一起做一做涂紅嘴唇的動作
(2)紅紅的玫瑰花真漂亮,你覺得小松鼠會摘嗎?為什么?
(3)(出示圖片)你覺得玫瑰花會怎么說?
3、在幼兒猜測的基礎上繼續播放故事至……又走開了。
(1)小松鼠有沒有摘玫瑰花?玫瑰花是怎樣說的?
(2)、這時小松鼠又是怎樣做的?他的.心情是怎樣的?
(3)、請幼兒模仿小松鼠和花草之間的對話
4、延伸問題
(1)小松鼠為什么不摘花草,用小草和玫瑰花來打扮自己?
(2)“小松鼠懂得愛護小草、小花,小朋友喜不喜歡它呢?”
(3)小松鼠愛護花草,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一起給它送顆愛心好嗎?
小朋友喜歡小松鼠,許多小動物也非常喜歡它,看,誰又來了(圖片)
(三)、繼續播放故事至……悄悄地跟著小松鼠。
1、誰知道螢火蟲有什么本領?
2、引導幼兒思考“螢火蟲會幫助小松鼠嗎?會怎么幫呢?” (幼兒講述后,播放故事“這時候至……悄悄地跟著小松鼠。 )
提問:螢火蟲有沒有幫助小松鼠呢?鼓勵幼兒對故事的結尾進行大膽地猜測。在幼兒自由講述的基礎上,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觀察。
(四)、繼續播放故事森林音樂會開始了至……故事結尾。
1、出示圖片,討論故事結尾
森林音樂會要開始了,(圖片)你們覺得小松鼠會成功嗎?故事的結尾會有怎樣奇特的事情發生呢?
幼兒相互討論交流,發表自己的觀點。
2、欣賞故事“森林音樂會開始了至……故事結尾”提問
(1)小松鼠去參加音樂會了嗎?
(2)當小松鼠輕盈地跳上舞臺時,為什么所有的觀眾都驚呆了?
(3)小松鼠耳朵上的綠星是從哪兒來的呢?
三、再次觀看課件,完整欣賞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1)小松鼠變漂亮了嗎?是誰幫助它的?
(2)同伴間互相幫助真開心呀!如果你是螢火蟲你會怎樣讓小松鼠變得更漂亮呢?(引導幼兒自由討論與想象)
把螢火蟲變成了:項鏈、手表、蝴蝶結等等
四、結束
請全體幼兒扮演螢火蟲參加森林里小動物們的音樂會。
活動延伸:
1、在發現區與同伴一起了解螢火蟲發光的秘密。
2、請幼兒挑選自己喜愛的角色進行表演。
活動反思:
在完整欣賞故事后,結合幼兒實際生活,充分挖掘故事情感美的部分做的還不夠。可以站在每個角色的角度上引導幼兒充分體驗思考。如還可以引導幼兒說說:除了喜歡螢火蟲,小松鼠,小朋友喜不喜歡小草和小花呢?為什么?從小花小草的角度思考:他們能在別人要傷害自己的時候,知道將自己的感受說出來,通過自己的勸告來避免了一場傷害。這樣自然而然地結合孩子的生活經驗,會比教育幼兒愛護花草樹木來得自然些。
雖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但我覺得還是有收獲的,我相信只有自己不斷的積累,才會在教學當中有所長進,為了這群活潑可愛的孩子,我會更加努力的。